医学科普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23:52: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科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医学科普的效应
医学科普的社会作用
预防医学的重新崛起,将成为21世纪医学的特点。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病需治疗,而且还要无病促健康。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卫生保健知识的不够普及,社会人群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和科学知识来实行自我保健。在寻求健康和推迟衰老的努力中,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和设施,较少发挥和运用人类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自我保健。所谓“自我”不仅包括本人,也包括家庭、邻里、亲友、同事和社区。让广大人民学会自我保健,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依靠自己的保健知识和行动努力,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知识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新任务。要解决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生态紊乱、公害污染、吸烟酗酒、心理紧张、不良卫生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行动。这种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是离不开医学科普的。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尽早让群众掌握和应用,需要一个传播科学技术的形式和渠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就是这一传播的理想方式。
医学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应把医学科学技术、防病治病的方法、医学保健的措施让人民群众掌握,用在自我保健上,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然而,尽管现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成果和先进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但有病不去医院诊治却不惜重金烧香拜佛、跳大神者有之,迷信活动在一些人心目中还有相当市场,江湖骗子打着偏方、验方的幌子等各种手段还在欺骗愚弄迷信者,有病乱投医乃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医学科普就是要打破这些推行医学科学技术的障碍,造福于人民,其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科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花大力气去宣传医学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真正了解到先进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
医学研究需要科普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的强大程度,不仅表现在医学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上,还表现在它是否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把医学科学变为人们的常识这样一种境界。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刚刚诞生的科学技术成果,比作“仅仅是一粒可以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而只有当它被公众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时候,它才有生长的土壤,才有希望获得丰收。公众的这种理解过程,有赖于各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而几乎所有的宣传方式(广播、电视、报刊、培训和咨询、讲座、讲演等活动),都建立在医学科普创作活动的基础之上。任何医学科研成果、技术成就,开始只被少数人发现和掌握。为了迅速而有效地将医学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使科学家、技术人员开创的新领域广为人知,并将开拓者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去,从而起到提高人民觉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医学科普创作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再说,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创作,也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广泛联系群众、密切结合实际的重要途径。科研工作者艰辛攻关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普及推广,用来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就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则往往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医学科普关系到人民健康,在人生道路上随时需要医学卫生知识的指导。医学科普将成为一项巨大的社会活动,它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社会化是医学科普的重要特征。医学科普社会化的功能,加快了医学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进入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的过程。医学科普的社会化,也表现在人民群众越加希望通过医学科学知识来保护集体与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上面。现代医学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医学科普的大发展。没有医学科学的大普及,也就不可能发生医学科学的新突破。医学科普以推广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为重点,对增强人民体质,保护劳动力和提高医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医学科学知识水平的重任。
女医师医学科普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问卷研究中使用的《女医师参与科普工作情况调查表》,是根据社会调查问卷编制的一般原则,结合亲社会行为理论自行编制,问题的选项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5]。调查问卷包括4部分:第1部分是情况介绍;第2部分是指导语;第3部分是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共3个题目,包括年龄、职称和学历;第4部分是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共5个方面,包括:①参与行为2题(参加与否、年参与次数);②对医学科普工作的基本态度4题(必要性、了解程度、参与责任、参与意愿);③亲社会意识6题(服务社会、扩展医学服务领域、结识同仁、同伪医学斗争、体现自我价值、帮助民众);④消极因素9题(工作繁忙、占用时间、回报太低、缺少渠道、商业味道太浓、受邀医师水平低、受邀医师责任心弱、科普对象层次低、社会科普氛围差);⑤其它问题。
1.2调查流程①从女医师协会会员花名册中随机挑选400名会员作为研究对象;②于8月10日前通过邮局将调查问卷寄送给会员;③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30日前,通过电话联系尚未寄回问卷的会员,请她们填写并寄回问卷;④对寄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分层逐步回归的方法,其中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的相关要素为自变量。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行为的现状通过对324名女医师调查发现,全部调查对象中有269名(83.0%)女医师参加过科普讲座、电视网络科普节目、义诊服务、科普展览或资料传单发放等多种多样的医学科普活动。在所有参与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女医师中,近1年内有23名(7.1%)没有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87名(27.1%)参加过1次,39名(11.9%)参加过2次,65名(19.7%)参加过3次,32名(10.0%)参加过4次,78名(24.2%)参加过5次及以上。
2.2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对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条目为自变量,进行了分层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后从表1可以看出,2个回归分析的F值分别等于14.02和28.84,P值均等于0.00,表明2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部分变量能解释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具体行为方差变异的34%,能解释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方差变异的37%。在预测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具体行为中,3种基本态度(必要性、了解程度、参与责任)、2种亲社会意识(扩展医学服务领域、同伪医学斗争)和1种消极因素(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激发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有积极作用;3种消极因素(工作繁忙、受邀医师水平低和受邀医师责任心弱)与女医师参与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起消极作用。在预测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中,2种基本态度(了解程度、参与意愿)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利于提高女医师的年参与次数;2种消极因素(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和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利于提高年参与次数。
医学科普期刊作者开发
作者的分析
医学是一门生死攸关、涉及人们健康与生命的严谨科学,医学科普期刊作为传播正确养生理念的媒介,同样需要具有医学专业基础,同时兼具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的作者来编写。专业、专科的作者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指导读者如何科学进行防病治病。目前医学科普作者分为三类:一是从事具体专业工作的临床工作者。他们直接面对各类患者,最清楚患者的需求,他们往往能在疾病治疗、预后、预防护理方面写出最适合读者需要的科普文章,这样的文章既有实用性、更有市场。《保健与生活》杂志的《名家讲坛》《家庭医生》《糖尿病防治》等栏目往往都是临床工作者投稿而成的。二是从事医疗机构宣传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医疗机构宣传,文字功底好,对宣传哪些内容有研究,他们往往能提供一些具有时效性事件和季节性疾病预防相关保健知识。三是医学科普写作者。他们擅于写作,熟悉各大媒体的用稿要求,他们的文章有一定的可读性和科普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非医学背景,他们所写文章的科学性较难保证,需要编辑辨别采用。四是一些外文翻译作者。这群人常关注国外的医学保健相关的文章,他们觉得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常翻译出来投稿到各医学期刊社发表。《健康新知》栏目里的众多文章大都由这类翻译作者投稿而成,将国外最新研究普及给大众,如《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谁的智商会遗传给孩子》等等。
作者的寻约方式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各类网络、电视、广播,就连每个人手机里都装着微博、微信和各种头条APP应用。想要获取个什么信息,搜索一下,各类信息扑面而来。俗话说,“你的关注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在哪里”。对于这么多来源,编辑需要敏锐地捕捉大众关心的健康内容,再结合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医学背景加以甄别筛选最合适的作者撰写,保证质量和可读性。(一)通过医院官方网站。从熟悉的医院寻找撰写文章的医护人员是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各大医院均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上面不仅详细介绍自己的专家、科室队伍,更是连联系电话和邮箱均备注了。通过网站了解作者、寻找可以尝试合作的作者。还有的医院甚至专门设有科普保健知识的子网站,通过子网站发表的文章,可以确定哪些科室哪些医护人员擅长写稿件,丰富自己的作者队伍。确定作者后,再通过医院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作者本人,建立合作关系。《痛了别忍着》专题就是通过登录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网站搜寻疼痛科医生信息,联系上了疼痛科专家郑拥军主任,由他撰稿疼痛专题。(二)期刊投稿邮箱寻找优质作者。各大期刊或媒体都有自己的投稿信箱,通过期刊或媒体进行宣传过的投稿信箱,稿源丰富。期刊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自家的投稿信箱进行约稿,寻找优质作者。把投稿要求、栏目设置、编辑联系方式等信息放在宣传投稿的期刊彩页上,还可以通过网站链接转载宣传投稿信息,增加约稿成功率。对提供的稿件,仔细研读,找出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优质作者,发展起来,建立长期联系。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骨科博士殷浩主任就是我们从期刊投稿邮箱找到的优质作者,在建立联系后,杂志专门请他撰写了《防治股骨头坏死让你健步行走》等专题,内容实用,读者反馈都很好。(三)电子邮件约稿。电子邮件约也是经常会用到的约稿方式。发邮件这种写信的方式比较正式,信息容量也很大。我们可以在邮件里表明约稿的内容、意图、文章篇幅。因为比较正式,语言上要注意措辞、写信的格式和礼貌用语。笔者通常还在文后表明希望作者早日写好稿件、回复邮件的期盼。《保健与生活》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约稿,如《早防早治远离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悄无声息的的伤害》等专题都是由编辑通过邮件向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赵辉医生约稿而来。(四)作者博客约稿。博客约稿的好处是有助于丰富稿源。通常有博客的作者都是喜欢写文章、热衷于传播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而博客里面作者的文稿聚集,非常便于我们挑选适合的文章备用。与这样的作者建立联系后,不但非常方便我们按一定的主题约稿,而且博客的作者的其他文章,我们也可按杂志栏目需要进行选编。我们可以浏览作者的博客,通过留言、私信与作者建立联系,这种方式十分便捷、成功率高,适用于第一次联系的作者。如,《食不下咽谨防食管癌》专题的撰稿者海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康静波主任是我们编辑通过作者博客建立联系,约稿成功的作者之一。(五)QQ、微信约稿。与作者建立联系后,保留其微信或扣扣。这类作者往往是老作者,对杂志栏目的设置、内容的要求都非常熟悉。这种便捷方式,既方便作者随时投稿,也方便我们约稿,双方直接用微信或QQ联系说明下意图即可,省时省力。这两种沟通工具联系简便,便于及时沟通。如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李俊医生是《保健与生活》的老作者了,编辑存有李俊医生的微信联系方式,《老年肺炎易被忽视的疾病》专题在确定主题后,编辑即用微信联系上李俊医生,告知其专题的主旨、用稿时间等信息,然后由其撰写投稿。(六)电话约稿。电话约稿也是很常见的开发作者、维护作者的方法。杂志要有好的稿源、好的内容,作者就不能局限在本地,而是要遍及全国各地,包括各大医院的擅于写科普文章的医务工作者。编辑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每一篇稿件面对面拜访每一个作者,这时除了新媒体、网络联系方式外,重要的工具就是电话了。笔者就非常喜欢用电话开发新作者。通常选定一个疾病主题后,笔者通过网络等途径找到该疾病治疗最权威的医院、最擅长治疗的医生作为作者人选,等确定好几个人选,笔者查找到医院的电话逐一电话寻找作者本人,再与本人建立直接联系。电话沟通非常直接,作者或拒绝或接受,他的意图明了也便于笔者安排下一步工作,笔者通过电话也可直接说明约稿要求、大概内容、约稿时间等,通过这种方式开发的新作者往往都是某方面疾病的权威,若维护好,也有助于日后相关疾病文稿的收集。如,《延缓衰老中医有方》专题的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程凯主任、《防治甲亢关爱健康》专题的作者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邵新宇主任等等。电话约稿还有助于直接探讨、解决问题。如上文所提的殷浩主任,当在确定了组稿《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专题时,编辑直接电话约稿殷浩主任并之与探讨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和联系,殷浩主任不仅详细解答了编辑的提问,还特地查找了专业文献发给编辑参考,这都足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作者关系的维护
(一)杂志品牌效应和编辑独特的视角。杂志的创办过程中始终要重视自己的品牌,用优质的内容和好的宣传不断打造杂志的品牌效应。因为好的杂志吸引好的作者来投稿。靠杂志的知名品牌效应更容易促成与作者的合作。同时编辑独特的视角也不容忽视。文章和作者对于编辑在某种意义上说如同千里马和伯乐。好的编辑能用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视角选择作者、选择内容。作者也非常乐意与这样“识货”的编辑建立合作关系。《保健与生活》杂志自创办以来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效应,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期刊”“全国十大品牌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保健与生活》杂志向众多知名作者约稿成功,甚至建立起自己的专家作者库,这其中《保健与生活》杂志本身的品牌效应功不可没,起了很大的作用。《保健与生活》杂志社编辑也都是从事编辑行业多年的资深医学专业编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编辑们更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扩大视野,好的职业素养也有助于编辑与优质作者建立长久联系。(二)与作者多沟通,完善稿件内容。好的稿件需要编辑和作者不断沟通。同时,约稿时多联系可以让作者清楚杂志的宗旨,稿件的意图,栏目的设置,完稿的时间等方面事项,有助于作者提交符合用稿要求的好作品。同时还要询问作者对稿件的想法和意见,作者作为专业人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非常熟悉专业知识和患者需要,他们通常能给出非常建设性的建议。编辑和作者双方充分沟通、交换想法,非常有助于完善稿件选题和内容。《保健与生活》杂志社编辑经常通过QQ、邮件、微信、短信等方式在节假日问候作者,与作者建立友好联系。(三)注重催稿技巧。如果稿件迟迟没有完成,编辑可以用短信、邮件等方式催稿,注意联系时用词要谦逊,态度要和缓,表达出自己的急切心情,激发作者的责任意识最好。催稿时切记不要电话连番轰炸“轰炸”作者,要避开作者的工作时间。因为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既有临床工作,又有科研任务,非常繁忙,我们应予以考虑作者的难处。(四)妥善处理未达标稿件,做到退稿不退人。对约稿成功的稿件,编辑要咨询审阅,通过科学性、原创性、实用性、大众性角度审查稿件。临床一线工作的作者的专业水平很高、科研技术一流,对临床实践和前沿的知识把握都很准确,但他们写出的专业文章,往往医学术语太多,专业性强,很难为大众所理解。这需要编辑费劲修改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直接请作者自己修改,这样能保证文章的科学性、大众性。退改时同样要注意语气和言谈内容,态度一定要诚恳、谦虚、不能伤害作者的自尊。对于实在难以用上的稿件,我们也要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基础上,做到退稿不退人,争取下次合作。(五)定期联系长期合作,以备特定选题稿件需要。作者的稿件成功刊登后,要及时联系、告知作者,表达感谢和恭喜之情,寄发稿酬和样刊。询问作者的满意度和需要意见,以便下次合作时注意改进。这样既肯定了作者,又表达了感谢,为日后长期合作打好了基础。与作者建立联系后,平时过年过节用邮件或短信多问候,保持好友好联系。工作中出现相关方面专业问题,也可以请教相关方面的专业作者。这样既解决的自己的问题,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跟作者联系,很能激发作者的被尊重感、被需要感。建立友好关系,往往事半功倍。作者本人就是经常在稿件确定发表后,及时告知、感谢作者,让作者知晓他的文章将发表在哪期哪个栏目,稿酬和样刊将会在什么时间收到等,便于日后再次约稿。
医学科普知识下的医学教学论文
1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
作为一名在医学院校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结合药理学这门课的特点,把与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等讲解得非常清楚,学生普遍掌握不错。所以,以往都认为这样就达到了讲授课堂知识的目的。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以及自己相关的社会实践,发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他们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他们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很有意义。所以,结合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社会实践,在一些章节适当穿插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这一章节时,以往都是先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再讲一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一讲完,抗高血压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还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告诉同学们: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患者在初得高血压症时并不在意这类病症。其实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上适当的节制和调理,高血压就不会来“侵犯”。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专家告诉我们:首先脾气暴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肝火过旺会促进血压骤然升高。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事实表明,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所以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睡前泡脚、按时就寝、早晨缓慢起床、要午睡、晚餐易少,戒烟戒(限)酒,防寒保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等等。再如,讲解降血糖药物时,以往也都是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内容一讲完,降血糖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2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不仅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课下了解更多的医学科普知识。增强医学生的科普意识,以后当了医生不但会给患者治疗疾病,还可以从医学科普方面知道病人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充分调动病人自身极其强大的预防抗病和康复自愈能力。这也是我们祖国医学里提到的“治未病”的思想。希望医学生也能在上学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宣传和运用医学科普知识,因为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可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近20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出现很多的不协调,如果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时候多讲患者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可能会减少一些纠纷的出现,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作为医学生,在医学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培养这种学习和宣传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慢慢渗入这种意识,让之成为一种习惯。为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将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科普知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医学院校的教师、医生、医学生都将是宣传医学科普知识的主力军,希望有一天能够全民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减少疾病的发生,能够实现全民健康。所以,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融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刘亚敏吴宿慧张跃文工作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中职卫校医学科普论文
1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方法
1.1编写医学科普读物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根据中职生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本身难懂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医学发展简史和趣闻》与《医学科普知识》两本科普读物。其中《医学科普知识》分为人体构造、人体系统、生命的历程、保健与护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医学普及类工具书。两本读物明显有别于枯燥的专业课本,极大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两本读物分别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医学知识并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力求生动易懂,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两本读物不仅可以供学生自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1.2.1课程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针对中职生临床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两本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知识。同时,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医学小常识,开展医学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医学常识竞赛来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2010级护理双证书15、16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医学科普知识的引入与讲解,对照组不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比两组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85.50分,对照组则为79.60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在实验组。说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
做好医学科普宣传工作关键
【摘要】“医学科普”是医学技术和医学科学普及的简称,医学院校的人才、科研、资金、图书馆、教育设备、教育经验和宣传体系是我国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的中流砥柱,是目前方兴未艾的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一支新生力量,但从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医学科普工作的广泛性和普适性不足。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的关键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关键方法
医学科普宣传是指将人类在不断认识医学科学实践中产生的医学技术、思想、方法和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传播给社会公众,让公众理解和掌握,提高公众医学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承担着宣传、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属于一项不带商业色彩的公益性事业。医学院校在医学科普宣传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通过发挥院校教育优势,能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一些多发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医学科学素养。以下将结合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宣传工作的关键方法进行研究。
1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
1.1医学科普宣传速度和内容达不到学生对医学知识的需求
随着“人文医学”、“保健医学”的理念在医学院校落地生根,学生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为强烈,大部分学生试图通过各种媒体获得相关的医学常识,但能关注的内容少之又少,且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产生相反作用。且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血液压力增大,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出现了亚健康状况,而现有的医学科普宣传则缺乏医学保健知识的宣传,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
医院医学科普挂图设计论文
摘要:医学科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医院里的宣传挂图更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医院,医学科普宣传的主要方式是科普挂图的应用,科普挂图把深奥的医学理论、研究成果、预防知识、健康知识等通过图形和文字解说转化为通俗易懂,易为大众理解的形式。但不难发现,科普挂图作为一种最常见科普手段,具有制作相对简单、传播面较广、易于被受众接受的科普特点,其传播效果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医院医学科普挂图产生的心理影响提出情感化设计在科普挂图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以及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
关键词:医院;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视觉
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医院科普挂图作为医学知识点的重要宣传方式,其传播性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直观性,科普挂图作为平面设计中宣传海报的一种,在传播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画面的色彩和风格是否能被患者接受,甚至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患者情感化的分析,结合我国医院医学科普挂图的现状,论述情感化设计如何在科普挂图中有效的应用,希望为医院在科普挂图中视觉形象方面情感化设计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同时希望通过情感化设计使科普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同时提高就医体验,推动医疗环境和医疗体系的发展。
1医院中医学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科普必须又科又普,让玄妙深奥的科学变成通俗浅易的知识,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和不知不觉地应用。医学科普挂图的内容不仅只针对患者普及医学文化和医学知识,同时也是针对医务人员普及医学教育和宣传,在各科室走廊中针对患者普及的疾病知识中,大多数挂图要么是全文字形,让内容枯燥不堪,要么是图文并茂型,图片过于真实,给人以恐惧甚至反感。这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海报张贴在以功能为主的主导下几乎不会去关注画面给观看者留下的印象。
2情感化表达性特征
医学科普期刊融媒体实践路径
目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开放性、跨媒体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沟通方式,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文化。在对医学科普期刊产生较大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形态,媒体传播的格局也因此产生一定的变化。
一、融媒体内涵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结合的产物。新媒体代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媒体,也就是数码传播产品、互联网产品等,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码照相机、电脑、录音笔、摄像机、投影仪等专业设备,都属于新媒体产品的范畴。另外,当今时代的知识较多,技术更新速度快,这不仅为各类新媒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还拓展了相关媒体的外延[1]。以网络新媒体为例,虽然实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出现了抖音、微博、快手等多种形态。而媒体融合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传播手段、媒介功能、组织结构等的融合。在全新的技术环境下,实现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与手机平台的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加快各方的资源共享速度,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
二、当前医学科普期刊面临的形势
(一)公众阅读兴趣与习惯发生变化
与娱乐性的期刊或主流纸媒相比,医学科普期刊的特色比较明显。一般来说,其普及对象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缺少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受众主要有农村妇女、老人、青少年等。医学科普期刊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往,医学知识通过报纸、期刊、图书、挂图等方式传播与普及,能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大众的欢迎与认可。但在以新时期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兴趣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更愿意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阅读,数字化阅读成为当前人们广泛采取的阅读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在无形之中取代了纸质阅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医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传统的医学科普期刊存在办刊理念滞后、期刊内容陈旧、应对环境能力不强、内容缺乏实效性等不足,因此其发展面临困境,实际的收入、订阅量呈现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不理想。
健康新时代医学科普论文
1选题要注意内容层面及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小议自我保健医学的发展
自我保健医学的概念
自我保健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及与其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自我保健规律与方法的科学。自我保健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所有人群,并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一切领域。自我保健医学尤其重视被医学长期忽视的极大多数非病人群的健康保护与促进问题,并且强调人们要更多地担负起自身健康的责任;要求医护人员注重医学科学技术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病人在医疗中应与医护人员共同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听命者。因此,自我保健医学是主动医学,它是当今医学必要和有力的补充。自我保健医学既能创造卫生资源,又能合理、节约使用卫生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学意义。自我保健医学能把维护健康的钥匙交到人们自已的手中,使人人都能成为改变健康状况的动力,从而使人们的健康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使人们更易适应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健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群的发病、患病和就诊人数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和有效工作时间增加,最终带来社会财富增长和人民生活幸福。
医学科普是自我保健医学的基础工程
所谓医学科普,就是把医学知识,医疗技术以及先进的医学研究成果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普遍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让广大群众了解医药卫生保健知识,从而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健康。由此可见,医学科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这与自我保健医学的宗旨是一致的。
医学科普是创建自我保健医学的先导。虽然创建自我保健医学仅仅是近几年的事,但自我保健活动却历史悠久,自古有之。医学的产生,最初是从自我保健经验的积累开始的。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依赖被动型医疗预防技术服务来防治疾病,形成了医学技术服务的高度发展与自我保健观念淡化的巨大反差。70年代后,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新的健康观的提出,自我保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80年代以来,自我保健自发兴盛起来,作为向广大群众普及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学科普事业也随着人们自我保健需求的增长而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不仅卫生科普报刊林立,而且每年出版的卫生科普书籍、制作和播放的卫生科普电影、电视、广播节目更多。一些非卫生专业性报刊也增设了卫生保健知识栏目,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为自我保健医学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对创建自我保健医学起到了先导作用。
医学科普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途经自我保健医学的任务,除研究自我保健综合理论和技术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不同人群的自我保健实践。当前,自我保健的技术,方法和商品众多,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心理特点、疾病易感程度、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所患不同病种的人来说,其自我保健的需求也各异。因此,必须向他们传授有针对性的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医学科普工作来实现。最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和技术,如果束之高阁,不被人们所接受,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当有些人由于无知而自损健康时,如果能及时得到医学科普的正确引导,变成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自身负责、自我防护和自我保健。因此,医学科普是实行自我保健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