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23:4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利用CDIO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结构框架思想指导下,以医学统计学课程为例,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和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特点,确立了培养的理念以及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CDIO模式;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这些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研究摸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时也成立了名为CDIO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周期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经验,这样可以和课程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应该转变对人才观的认识,以往是单从个体的角度,现在要转变成为从个体、团队、组织和社会的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人才。
一、医学统计学课程现状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医学需要,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再进行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只有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才能科学推断不确定性的数据,进一步揭示医学研究中掩盖在偶然因素中的本质规律,从而可以为解决医学方面的问题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医学统计学是掌握医学特征非常必要的工具,被大量用于研究人类健康的水平、衡量卫生等工作的效果、分析医学研究中的实验成果。医学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在不停地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统计学,然而医学生的统计学素质比较薄弱,会妨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会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统计,思维比较抽象,而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学习过程中有些困难,并且逻辑性的推理又多,计算比较复杂,计算量很大,加上高职学生数学的基础比较弱,高数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
二、CDIO理念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社会医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探讨
摘要: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社会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通过制定课程思政的原则、合理安排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医学;专业课程
社会医学课程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医学院校常在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对于本课程而言,作为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推出了众多关系人民健康的政策、措施,这些社会层面的元素恰恰是我们教学中最适当的思政元素,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国家政策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带来的人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因此应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在促进学生认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推动教师进步,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1确立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1.1广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因此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我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在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根本属性,在育人导向、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上多方面多维度加强方向引领和价值落实[1]。在育人导向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学生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具体到本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因素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课程内容上,融入知识创造背后的故事、价值理念、精神力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养。如通过讲述钟南山院士在非典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杰出表现,感受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医疗卫生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1.2有机融入的原则
成教医学课程设立难题及策略
作者:吴茂华单位: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如何对临床医学专升本现有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培养出为基层需要的合格的全科医生,是一个急迫的任务。笔者所在单位自1993年开展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在课程设置的构建与改革上不断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在多年工作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紧密结合新医改背景,对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从温州医学院2008、2009级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中随机抽取352位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对温州医学院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现行课程设置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为三个部分:①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工作时间、职称、学习目的等;②当前开设的每一门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学时数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需要增设选修课等;③是否希望开设一些临床、社区预防保健方面的课程以及开课的方式。
2结果
医学人文课程的改革
1摒弃冗长枯燥的文字,代之具体生动的案例
目前我们的医学法学图书注重对法律条目的罗列,使得医学生在学习中重视死记硬背,过后就抛之于脑后。这些年很多医疗纠纷与医学工作者的法律观念缺失有关,教训相当惨痛。我们的医学法学课程可以以典型案例为章节展开,利用多媒体将事件起因、经过及结果,法庭的辩论过程和宣判结果展现给大家,甚至直接参与到法院的庭审,使大家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将充分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而后,可以设计许多问题,采用课堂讨论,PBL等教学模式或以写个人心得的方式加以展开,甚至将患者和家属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学生才能充分思考并借鉴前车之鉴,在工作中知法懂法,养成缜密周到、谨言慎行的工作作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而在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中,更是注重患者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价值、尊严、隐私的全面的保护。在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传染患者、垂危患者、隐私羞于启齿的患者。而我们的医学生社会经历有限,有些情况是很难驾驭的。只有通过先期的情景体验,他们才能从中获得经验。
2减少肤浅的说教,增加与医学生的互动
医生和患者是医疗工作的两个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医学心理学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方式。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悲观、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这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调适和疏导的办法,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刺激中难于自拔或情绪失控,将直接影响医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我们也发现,一些心理状态好的医生,临床工作效率高,失误少,医患关系相对融洽。所以建议在临床心理学中应增加对医学生本人的心理素质测试和性格分析,建立学生档案,并定期随访,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试。同时,可以充分列举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不同医生不同的交谈和处理方式,以及最终不同的结果。医学生可以从中加以比较,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变得善解人意,心胸开阔,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积极影响患者,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换位思考的实践内容。医学生模拟患者身份完成挂号、就诊、取药、检查等整个就医过程,使大家懂得患者就医的急切和艰辛,这样可以从多角度启发医学生,使他们有切身的感受。
3增加对目前国情和新医改的进程的论述
目前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偏重于意识形态的教育,而我们的很多医学生基础知识很好,但经常是把自己封闭在象牙之塔里,对国情和将来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一旦进入临床工作后,难免有相当的落差。所以在医学人文课本中,将我国的医疗基础、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这样,医学生将深入了解新医改的难度和希望所在。如果能鼓励医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比如下社区,下乡,下边疆,进行力所能及的医学知识普及和流行病调研,并撰写相应的心得或论文,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需求,也能在实践中产生真知,巩固中国新医改的群众基础。相信其中定会有思想敏锐的同学提出有利于医改的真知灼见,并成为它的身体力行者。总之,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在社会不同阶段,它将不断的改革以发挥相应的作用,而改革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多方的配合才能完成。应鼓励医学生主动的参与医疗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并茁壮成长。
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医学成像设备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兼具理论性与工程实践性的特点。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类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探索该实践课程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条件有限,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数较少,致使创新实践类教学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增加认知实践、利用微视频和电路设计仿真工具改进课程设计内容、创新实验报告形式等方面讨论了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医学成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技术
0引言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作为提供医学成像设备相关行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适合当前高新技术发展,掌握先进医学影像技术,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设计研发,维护管理的专业人才成为普遍关心的难题。《医学成像设备学》是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常规X线机、数字X线机、CT机(CTComputedTomography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磁共振、超声和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技术参数和临床应用。其中《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医学成像设备价格昂贵,对于设备的安装和人员防护标准要求较高,大学实验室尚无法满足要求,课程设计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的方法对《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1增加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着力于“认知”。21世纪以来,随着行业内三大巨头公司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为“GPS”把研发中心或生产线建立在了中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影像设备的民族企业研发机构如联影、迈瑞、鱼跃、明峰等。国内医学影像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端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医学成像设备学》主要讲述医学成像设备的原理及应用。《医学成像设备学课程设计》从课程出发,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与X线机实验,X线CT实验,磁共振实验一起共同组成医学影像专业的核心实践教学模块。利用医学影像研究所现有实验设备GE单排CT,富士公司的DR,上海医疗器械厂自主研发的移动式X线机设备等。通过对这些进口和国产设备各方面的比较和性能参数的分析,使同学们看到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学院近年来与飞利浦、西门子、联影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实习基地备忘录,利用这些基地带领学生们实地参观,也邀请企业或医院的专家到学院来做专题讲座为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和桥梁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从总体设计、教学实践、评价与成效、特色与创新四个方面,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探讨,以全数字超声基本操作与调试实验为例,介绍思政元素的融入过程,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在全课程育人格局中,发挥着深化和拓展作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其中自然科学专业课程,需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1]医学影像是研究借助各种影像设备,利用影像设备提供的信息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利用医学影像设备从事医学影像检查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医学影像设备学”是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操作和维护医学影像设备提供了理论基础。课程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担负着专业基础夯实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属于大国重器,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工作于医疗卫生行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健康中国”的践行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教学实践、特色创新和评价成效方面,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1总体设计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主要内容为X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日常维护管理、临床应用及未来趋势。课程具备“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知识传授方面使得学生掌握设备的原理和应用,熟悉设备的结构及功能;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熟练规范和安全操作设备,学会运用医学影像设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素养提高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医疗行业的认同,对健康中国的思考以及对中国制造的坚信。课程的总学时为112学时,其中,X线、CT以及MRI设备部分的内容,授课学期为第二学年第2学期;超声及核医学成像设备部分的内容,授课学期为第三学年第1学期。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医学影像设备之间有密切联系和共通点。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课程授课团队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立足课程知识架构,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医学影像设备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
2教学实践
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为开展医学遗传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设计,达到在课程教学同时树德育人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医学遗传学”是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遗传病应用于医学实践,从亲代传至子代的特点和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的学科。“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由遗传病这一纽带把遗传学和医学结合起来的学科,从遗传学角度系统地描述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医学遗传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充满人文精神的医学科学来说,理想信念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引领决定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培养健康中国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本科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医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突破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而是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塑造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夯实医学生成才成长的德育基础,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医学遗传学”如何结合专业知识设计和开展课程的思政教学成为课程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1-2]。
1“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整体设计思路
医学遗传学在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上,把思政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第一位,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着力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在教学实施中有目标有意识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将其作为一种学科思维,提炼出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基因”,将知识与之融为一体,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达到课程教书育人的功能[2-3]。课程设计的育人目标:(1)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分析中国对罕见病、出生缺陷等的防治政策和实效,了解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策略和措施、取得的实效,领会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优越性,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成果,增强学生对我国相关情况、政策、成就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和自豪感。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培养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医学生学习为人类解除病痛的职业素养和医学精神。(2)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梳理医学遗传学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知识点,如豌豆杂交实验、先天性代谢病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解析、人体染色体数目与疾病的发生、产前诊断、基因编辑技术等。这些知识点都是经反复研究、在不断质疑声中建立起来的,从而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3)医学遗传学中的伦理问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到DNA双螺旋的发现;从染色体技术到基因诊断、基因编辑技术;大数据时代遗传医学的进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要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哲学观。(5)人文关怀,责任心培养:出生缺陷人群、罕见病人群的医疗需求以及关爱培养学生作为医者的社会责任心和人文情怀。
2课程思政教学与对应知识点设计
预防医学管理学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卫生事业管理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视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建设会妨碍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卫生事业特点和规律的把握,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亦会影响预防医学事业的不断推进。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意义、课程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等方面来阐明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建设对预防医学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课程建设
长期以来,预防医学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预防医学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离不开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以及卫生事业管理水平的重视。没有深刻把握卫生事业的根本特点和规律,没有全面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就不可能促进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就无法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而且在当今社会,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点,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为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因此,预防医学教育离开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的积淀,便难以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学科框架以及深刻而丰富的发展内涵。
一、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价值
预防医学教育离不开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基本国情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适宜的卫生政策和管理方法,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及其他国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课程除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行讲述外,也充斥着大量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内容。美国于1949年在部分学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大部分学校将该课程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内,且是必修课程,发展很快,已经由一门课程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应强化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其根本的意义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乃至西方卫生系统存在的知识性和技术性疑惑,迫切需要从卫生事业管理中寻找答案。2.预防医学本科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深刻体会和掌握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同时对预防医学本身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不断深化认识,提升专业技能。3.卫生事业管理在预防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它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在理论上的必修课程。通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可以丰富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为部分学生未来进入卫生管理,更准确地说是进入公共卫生管理领域从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拓展性的以及应用性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应当充分考量卫生事业管理的位置,并给予其足够的课程发展空间。4.预防医学的学生要高瞻远瞩,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他们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充实管理知识,拓展柔性思维,提高情商和完善人格。
二、课程发展现状及症结
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延期返校,实行线上教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进行“主播式”线上授课。本文以《医学免疫学》为例,将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内容与病毒肺炎的关系及对应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毒肺炎;课程思政;医学免疫学;教学设计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课程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医学专业目标包括:(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1]。
2教学内容安排与思政切入点
医学课程多种教学法探讨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教师需要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列举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征、优势、不足之处以及在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其目的旨在为医学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法;医学教育;课堂教学
医学课程包括基础和临床课程,医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eam-BasedLearning,TBL)和基于案例的学习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本文对这些教学法的一般特征、优势、不足之处以及其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旨在为医学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LBL教学法
LBL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LBL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准备的教学课件逐一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听课获取知识,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一)LBL的特征、优势及不足之处(1)特征:由教师主导教学;课堂以讲授为主。(2)优势: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保持学习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1]。(3)不足之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难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二)LBL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LBL教学法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很多弊端,但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于完全改变这一现状。况且教学实践证明,将LBL与小组讨论或翻转课堂等结合,既可发挥LBL的优势,又可克服其不足,比如目前国内盛行的对分课堂,既保留了LBL的讲授优势,又在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和内化吸收环节,因而取得良好效果[2]。
二、PBL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