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23:4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查看全文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随机抽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500名,针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情况发放自编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2.57%,女性占67.43%。医生占60.4%,护理人员占23.3%,医技人员占16.4%。学历为大专人员占28.5%,学历为本科人员占49.8%,学历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21.7%。初级职称人员占47.2%,中级职称人员占30.5%,高级职称人员占22.3%。30岁以下者占40.4%,30~45岁者占33.7%,45岁以上者占25.9%。同时调取2013-2015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数据。1.2研究方法1.2.1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填写者基本信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对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建议。1.2.2随机抽取访谈对象90人,其中院级领导5人,中层管理干部15人,临床医生25人,医技人员20人,护理人员25人,调取2013-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资料。1.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结果

2.1对CME的认知情况:认为开展CME有必要441人,占93.0%;有时参加CME活动289人,占61.0%;经常参加CME活动166人,占35.0%。2.2收获及影响因素: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的占56.1%;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占30.8%;认为开阔和发展思维的占66.5%;认为可以提高理论水平的占46.0%,见表1。2.3医院职工对CME活动的评价:内容符合和基本符合“四新”占74.7%,对授课老师方法满意或很满意占9.1%,对CME教材质量满意或很满意占4.4%,见表2。医院职工认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占75.1%、扩大硬件设施投入占84.8%、信息化建设占90.3%,见表3。

3讨论

3.1医院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结果显示,医院职工对继续医学教育很有需求,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提升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和卫生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特点,统筹全局,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医院和科室双重管理体制;二是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质量监控作用,建立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例会制度;三是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部门的发展;四是保证经费支持,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医院业务收入作为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3.2加强和扩大宣传,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思想意识: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职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象。因此,医院要从根本入手,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力度,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医院职员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是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彩页、播放宣传教育片、制作展板和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二是增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5];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和远程医学教育建设,尽快实现网络医学教育平台的全院覆盖,使其对内是宣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平台,对外是树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形象的窗口。3.3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之所以会出现“经常参加”、“有时参加”、“根本不参加”等参差不齐现象,主要还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6]:一是从规章制度着手,完善、更新医院和科室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二是成立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7];三是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及时有效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4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表2中结果,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目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本符合“四新”要求,但在“三性”方面差些,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配备、活动形式等方面尚未兼顾到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群体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医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注重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动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8]。3.5发展壮大继续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要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一是每年拿出一定的教育经费用于选拔科室业务骨干外出研修、攻读学位、出国深造,搭建老中青分布合理、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二是借助CME项目的实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的疾病诊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师资队伍能够及时接收到最前沿的医学科技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三是与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从而保持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先进性。3.6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引进软件管理系统:结果显示,医院目前尚未实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职工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效能。因此,引进继续医学教育软件管理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IC卡、POS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CME项目信息公开化、个人学分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个人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查阅学分获得情况。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技术人员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国家、地区卫生事业要得以健康发展,无不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着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配置卫生技术人员的最根本的原则。卫生技术人员的产生依靠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技术人员,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发展战略,以使河北省医学教育适应省情、顺应发展、满足需要。

一、现状

(一)河北省医学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

河北省培养医药类学生的院校共51所,本科院校6所(独立设置3所,综合3所),专科院校11所(独立设置4所,综合7所),中专35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中专7所,社会力量办学18所)。2008年河北省医药类学生除成人教育外招生总人数为60326人。其中博士招生人数为100人,占0.17%;硕士招生人数为1299人,占2.15%;本科招生人数为7994人,占13.25%;专科招生人数为21069人,占34.93%;中专招生人数为29863人,占49.50%。[1]多年来,为了提高医学人才质量,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河北省各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规范了中等医药学校办学要求。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规范和加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决定》中指出,今后各类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凡新开设中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一律要上报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共同审批,并接受专业评估,否则,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允许其毕业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评估和认定,取消了170所招收医药类中专学生的各类学校的招生资格,对8所社会力量办学提出警告,限期整改,重新评估。[2]

(2)提高了医学生的操作技能。临床技能是考核医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河北省卫生厅和教育厅决定,对河北省各级各类高中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毕业前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此项工作始于1993年,当时只考核中专生,2002年扩大到专科生,2004年扩大到本科生。经过多年实践,通过技能考核,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2]

查看全文

浅析医学教育改革

【摘要】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给现代医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基于原有基础进行教育改革,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当今医学必须重新调整战略,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继而使医疗卫生体系以健康的态势和谐发展。

【关键词】现代医学;教育改革;胜任能力;战略调整

近些年来,现代医学面临着“瓶颈”危机,医学技术的创新,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让现代医学面临着多重挑战,为此,新一轮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势在必行[1]。在医学教育方面,人才是核心基础,加强现代医学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使其拥有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继而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胜任能力培养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它以目标导向为基础,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指导,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某种医学问题,并确定医学人才拥有哪些胜任能力,而后再依据设定目标对所需课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方案设置中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并获得自我所需的胜任能力[2]。以胜任能力转化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个体化学习的教学优势,学生可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其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给医学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本文对以胜任能力转化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以此为现代医学教育战略调整提供参考模式。

1注重临床课程设置,增设临床实践环节

现代医学教育的改革,对人才胜任能力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回归临床,究其源头主要是医学教育的本源是为临床医疗所服务。现代医学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需对如何更高效地运用知识进行解答。知识传授属于基础性医学教育,将所学的医学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为临床胜任能力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注重临床课程设置,增设临床实践环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理念,应基于临床需求为中心进行医学课程设置,将以往一些不符合或不再适应时展需求的课程淘汰。其次,教育回归临床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资源整合,还需要尽可能规避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胜任能力转化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应着重于解决现代医学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例如如何有效解决临床医学法律责任,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与伦理意识,如何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等,以上问题直接体现了现代医学人才的胜任能力,且这些问题均需要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并最终有效地进行转化。

2注重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医学责任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实践改革探讨

摘要:医学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最终培养成能够解决病患疾苦的合格的医师。理论教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理论授课形式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程度不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针对现阶段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减少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课教学时间,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教育;实践改革;探讨

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关键,也是最终目的。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单一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的社会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授课时间。比如我国很多医科大学建设了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将医学教育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进行结合,并相应配备了高技术的设备和计算机培训软件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的作用下将医学操作和人体模型进行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医学发展对医学生培训的需求。

1现阶段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高等教学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投入却没有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在扩招的影响下,加剧了学生人数增加与投入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医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医学实践教学对提升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扩招的情况下,医学教育面临师资力量、教学经费不足、教学场所不够等困境,使得医院的实践教学变得困难,情况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无法实现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医学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大量诊疗工作的医师,只要这样才能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但在实际的医学教育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处理病人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差。第二,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但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相应增加,无法取得优质的教学质量。由于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以及部分经济利益的驱动,几乎每个大学都在扩招。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没有相应增加,而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是下降的,能力参差不齐。扩招后的医学院校,由于在办学资金、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上存在限制,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小班式教学,而更多的是采用大班式的理论教学。大班理论教学效果自然不如小班教学。人数的增加与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加之教学效果下降自然影响最终毕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践条件受限,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都是大型医院,恰恰也是病人最多的医院,往往是一床难求,临床工作的医师往往超负荷工作,在指导临床实践的实习生的时间和精力上都受到严重影响,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自然受到影响。伴随社会发展,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传统的和患者面对面的实践教学面临挑战,更多病人不愿意让学生动手检查和进行一些医学处置。所以,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扩招,最终在临床上实践的学生人数多,导致每个实践学生管理病人的数量减少,所见疾病种类也减少。

2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查看全文

成人医学教育特色

1成人医学教育的教育学特征

1.1关于教育对象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理念不仅被广泛认同,而且逐渐变为现实。但是,由于临床医疗工作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工作,医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进入实践后必须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医学教育注定是一个精英教育。因此,成人医学教育是在已经接受过医学相关专业培训之上的一种继续教育,它的全民化是在一个有限范围内的最大化。

1.2关于教育职能

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的持续发展、差异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服务[1]。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补偿学历教育,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其外延,充实其内涵,面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市场,增添新的职能。一方面满足一线临床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和第二学位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采用而进行的技能提高培训教育。

1.3关于教育理念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改革策略思索

一、医学教育层次参差不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放前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强烈的残酷剥削和掠夺,经济基础差,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的问题非常严重。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我国医学教育呈现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教育研究在内的多层次发展模式。这种多层次的医学教育模式符合当时的国情,广大中专、大专医学人才为我国基层医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医生不但能看病救人,而且还要会运用各种现代医疗手段,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知识。其次,在人类社会全球在趋势的推动下,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追赶时代的步伐,与国际接轨,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就要求广大医疗工作者具备应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加以利用、创新的能力。但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我国加人WTO后,医疗服务领域逐渐开放,国外医疗机构介人,不仅会带来先进的技术,而且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素质较低的医疗卫生人员已不能迎合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难以肩负迎接挑战的任务。

二、教育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医科院校以传授医学知识为主,轻视数学、物理、化学、统学计、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教育。而且学科的教学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教学安排欠缺整体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通常能较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对各知识点的结合认识往往不够充分。再者,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面相对狭窄,他们对现有知识的扩展能力,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对工作的科学总结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

三、医学生源良荞不齐

近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为适应高速发展的需要,国家教委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且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国家向医学教育投人大量资金,医学院校不断扩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医疗卫生人员。目前,我国医生数量已达每千人口1.65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不过,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医学院校扩招,招生要求自然有所降低,因此,很难保障生源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卫生人员的整体水平。

查看全文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自评报告

县卫生局:

xxxx年x月x日继续医学评估工作会议后,我单位立即召开院长办公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省、市有关文件及此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继续医学评估工作,制订了工作程序和方案,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就继续教育学分证明、专业岗位、学分标准进行了细致的审核检查并安要求认真填写继续教育登记簿。现就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医学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新医学动向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医疗卫生单位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后劲。我院自xxxx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以来,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同时采取集体查反法房、病历讨论、临床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地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200x、200x、200x三年分别有xxx、人参加,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三年平均合格率xx%。

历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此项工作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医学科学专业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我们在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将继续教育成绩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聘任、职务考核、执业再注册、年度考核等挂钩。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将学术讲座、病历讨论等制度化,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继续医学教育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还有部分同志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晋升职称后就不需要继续此项工作了,造成部分人员学习项目缺项,未能达到规定的学分标准,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医学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综上所述,通过自查自评,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为合格。

查看全文

PBL医学教育探析

1什么是PBL

PBL是医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具体病例的疾病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过程。根据所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的深度不同,PBL教学可分为三种水平,即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或基础(base)水平,逐步过渡到高年级学生的中级或加重(extension)水平,最后为高级(advanced)水平。所选择的病例,在初级水平为模拟标准病人(StandardPatient,SP),在以后的学习中为真实病人(realpatient,RP)。标准病人的病案(case)是事先由多学科教师在一起讨论而制定的,同时,制定出通过对这一病案的讨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可通过学生的会后自学及查找资料而获得。

这些知识不仅是医学方面的,还包括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

1)健康与疾病情况下的人体生物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理学、临床医学、行为科学等,这些内容多是纯医学的学习内容,占考核内容的60%。

2)医患关系;培养医生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正确评价疾病给个体带来的影响等。这部分内容占考核内容的10%。

3)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对人群的社会关系、社区结构、人口结构、疾病的发病与流行、基层医疗结构与社区保健、医疗过程中健康与卫生经济的综合考虑。这些内容占考核内容的20%。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法制逐步健全,患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随之增加,医院对医学生接触病人的限制也越来越多,使医学教育教学传统模式下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保障,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医学教育的要求,而医学教育教学传统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培养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时代要求建立一种新型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双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特征,既适应新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医学专门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又能避免医学教育在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遇到的法律问题。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数十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教学一直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医学专门人才,对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制的逐步健全使医学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医学教育教学传统模式面临诸多问题,务必与时俱进、大力改革、勇于创新,否则将严重影响医学专门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我国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1法制的逐步健全,医学教育教学传统模式遭遇尴尬

医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双重特性。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医者,性命之所悬;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因此,社会对于医学专门人才的要求远高于对其他人才的要求。

如何培养医学专门人才?长期以来,通常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教学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教学按医学基本知识结构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则师生与病人“面对面”。依靠这种传统模式曾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医学专门人才,其中不乏医学大师。过去,在社会崇尚医学、人们自我权益认知缺陷的年代,不少病人甘愿“献身医学”,成为师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活“供体”,任凭师生实践。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法制逐步健全,人们自我权益认知不断完善、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甘愿成为师生临床实践教学活“供体”的患者愈来愈少。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一步加大了对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其“举证倒置”使医疗纠纷大增,医患矛盾尖锐,因此医院惟恐被病人抓住“侵权”把柄而对医学生接触病人的限制越来越多,以致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保障,学生最基本的诊疗技能(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妇科常规检查、助产、外科手术,等等)得不到应有的训练,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这种状况势必影响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寻求一种既能适应医学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又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医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