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22:37: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举办艺校杯比赛通知
为迎接全国推新人大赛和大连市第八届少儿器乐比赛,全面展示我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新发展,经区文化体育局和区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区年“北方艺校杯”少年儿童声乐、器乐、舞蹈比赛。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预赛:年5月15日、16日
决赛:年5月29日、30日
二、比赛地点
区文化中心剧场
艺校艺术实践学分探究
一、什么是实践学分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实践学分,则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从事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智力成果或参加科技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经学校实践学分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在具体的实践学分管理中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对实践学分的理解以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对“实践学分”的命名也有所不同。例如,黑龙江大学将这种学分管理模式称为“三创学分”,大连理工大学则是“奖励学分”这一提法,中山大学等三所院校使用了“科研学分”这一提法,沈阳师范大学等大学则根据自己师范院校的特殊情况将这一管理模式称为“创新学分”,除了以上四种提法之外还有“项目学分”“研究学分”等不同的提法。笔者根据艺术院校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分制管理中的特点认为“实践学分”这一提法更合适高等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
二、时代背景
高等院校实行艺术实践学分管理是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的。众所周知,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在高等艺术院校中设立实践学分,正是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们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多元化人才进程中的探索结果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是高校艺术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有益探索。
三、理论依据
1.“教学做合一”思想
艺校师德建设科学途径分析
一、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手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性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高等艺术院校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外,还要进行艺术创作展演。艺术展演的市场化取向、艺术创作的多元化风格,影响着师德建设的成效。
1、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教育领域也无一例外。不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人生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在时代大背景下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市场经济追求价值的特点、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使高校教师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使高校教师产生重竞争轻合作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团队合作。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通过文化交流进入我国,文艺领域成为社会思潮多元化的领域。当代社会思潮中道德自由意志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冲击着高等艺术院校的师德建设。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贪污腐败、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着高等艺术院校师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师德体系尚未完善。艺术圈子得名得利相对容易,对教师诱惑很大,一些教师追求个人奋斗,只关心个人名利和眼前利益,缺乏责任心,师德受到冲击。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缺少深刻的认识,没有配备专门的职能部门或人员全面系统的组织、协调师德建设。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兼顾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的同时,能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政策导向是关键。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虽然不少高等艺术院校中设有教师督查委员会,但督查委员会抽查的主要还是教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不能仅仅依靠随即抽查的课堂情况来评定。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测评考核过程中,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重业务、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过分重视教师科研以及艺术创作的成果,忽视了对教师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忽略了一部分兢兢业业埋头于教学的教师的辛苦付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校这种顾此失彼的政策导向,对教师的行为选择和师德修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艺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1、个性鲜明,感情细腻,但相应就显得组织纪律性较差艺术院校的学生长期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和熏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主观性就特别强,这一方面说明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且敢于表达,是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表现,但与此同时这样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是因为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感性思考,而理性思考则相对缺乏,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下,既有可能导致学生片面的追求名利、过于现实,也有可能导致学生过于爱好标新立异和激进,以先行者和开拓者自居,不可否认,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和思想,但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则更多的是障碍,因为学生在这样一种思想状态下,组织纪律性较差,既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一个常规的集体中去,也很难和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2、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但相应就显得集体观念淡薄活跃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是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时的重要目标,因为这样一种培养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能力,但这同时还是一个度的把握和各种利害关系之间平衡的关系。学生在长期的专业培养下,既养成了个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创作的能力,但同时也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集体观念极为淡薄,有的甚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敌对情绪,这样一种情绪的控制下,学生就很难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缺乏大局意识。
3、专业特点强,艺术情结浓厚,但抗逆能力差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强调行为的放荡不羁,另一方面则强调性格的特立独行。他们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很大程度上存在浪漫情结,在现实中就显得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好恶过于分明以及对于外界的刺激和伤害过于敏感,在现实的生活中就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是伤害。除此之外,艺术院校的学生因为专业的原因,参加演出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这样一种风光无限的经历加之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很难从这样一种角色中走出来,一旦在之后的生活中遭受太大的落差,心理上就会很难接受,这样一种情绪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甚至可以认为是危险的。最后一方面就是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较为极端,这是一种整体性的表现,也就是说,有的学生特别的开朗,有的学生特别沉默,很少有中间常规性格的,这样的极端性格不仅仅是对学生将来的处世和生活会造成障碍,甚至是在学校内部时,这样两种极端性格的碰撞也是很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
4、文化基础薄弱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性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既有国家招考政策上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是学生自身意识上的问题。艺术院校的学生因为在专业课上较强的优越感,往往就会忽略理论学习,这样的结果就是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知识面上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思考问题自然也就缺乏必要的深度,思辨性也不强。
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两个原则
艺校二胡演奏人才培养
艺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课要办好、办出特色,首先要做好定位。艺术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舞台表演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其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注重舞台表演能力素质的职业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是艺术高职技能课教学的主要特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艺术高职院校二胡演奏专业培养的构想。
二胡演奏专业技能课如何培养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二胡演奏的基本功训练和舞台演奏的心理素质训练着手。二胡演奏随着大批量新作品的问世与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使得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严格地考验了演奏者的基本功。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艰苦的、枯燥的、单调的。但是缺乏扎实深厚的基本功艺术表现就会成为空话。之所以强调基本功在二胡演奏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现音乐的情趣。那么基本功指的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基本功不就是指掌握技术上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吗?其实不然,音准、节奏仅仅是音乐最表层需要掌握的“对”的基础,而真正的音乐是要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只是“对”的音乐,还是不“美”的。但是,我们首先要使音乐是“对”的,然后才能表达出她的“美”。二胡演奏的基本功也是如此,既包括了技术上“对”的基本功,还包括了艺术上“美”的基本功。二胡演奏技术上的基本功包括了:
1.音准的基本功。要求善于辨别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在乐曲演奏中的不同特点,毫厘不差地掌握各种调的音阶、琶音、音程模进;音的大小跳进,各种变化音,半音阶以及乐曲中旋律进行跌宕的按音准确。
2.节奏的基本功。演奏中能准确的表现各种节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能力。正板、散板泾渭分明,和谐统一;重音、强拍随其节奏变化而运用自如。不管板式变化何等复杂,节奏、节拍如何错综多样,始终持之均衡,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慢相间而速度稳健;徐缓得速,有条不紊。
3.指法的基本功。包括了各种按音、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揉弦(滚揉、压揉、抠压揉、滑揉)、颤音、波音、装饰音、泛音(自然泛音、人工泛音)、保留指及各种换把的娴熟和准确,手指触弦富有弹性,力度变化相间,抬落指干净利索。
4.弓法的基本功。包括了有长弓、短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弦、顿弓、断弓、抛弓、跳弓、颤弓、波弓、敲击弓等及各种弓法的混合使用。并有在音乐中进行改变、调整弓向以及在不同作品中设计不同弓法的能力。
艺校团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和全市青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同学成长成才为重点,以爱心教育和创建和谐校园为主体,深入“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办学理念,团结凝聚我校青年学生燃烧青春激情,共谱和谐乐章。
二、重点工作
1、大力加强团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团委、学生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青年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首要任务。按照中央8号、16号文件的要求,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题,扎实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构筑青年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不断推动青年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坚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定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要广泛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一代“四有”新人。重点开展“文明礼仪、遵规守纪、净化校园”为主题的养成教育;开展“树立高尚理想,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励志教育”。广泛开展主题团日、论坛等活动。要积极开展“把微笑带给别人”等关爱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发扬义工精神,提高道德素养,积极参与和谐社会构建。
2、促进青年学生与自然的和谐
艺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市场定位
艺术管理或曰文化艺术管理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热门专业,由于市场需求迫切,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已经普遍开办,但总体呈现两个不平衡:一是中央院校与地方院校的不平衡(上海除外)——前者除了占据生源、师资优势,更因京、沪两地文化艺术市场先期发育而占尽资源优势;二是专门艺术院校与综合艺术院校的不平衡——专门艺术院校依托原本的学科和专业特色设置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如音乐学院开设音乐艺术管理方向,美术学院开设美术经纪方向,戏剧影视学院开设影视制片管理、院线经营等方向,其人才培养强调专业能力,市场定位明晰。而综合艺术院校则由于该专业的办学主体、招生模式、师资基础与专门艺术院校不同,兼处在一个多种艺术门类并存的“综合”专业格局当中,一直难以进行准确的学科与专业定位。目前国内7所综合艺术院校都备受此问题的困扰,由于专业定位模糊,导致培养目标宽泛、市场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核心专业能力不突出。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就业困难,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难于接轨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近3年(2008、2009、2010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内7所综合艺术院校该专业的招生总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远远超过专门艺术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若不尽快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定位问题,实在是隐忧无穷。那么,作为地方性综合性院校,在地域优势、单门类优势皆无法凸显的情况下,该将目光投放何处?如何打造综合艺术院校艺术管理类专业的市场竞争力?“欲辨其症,先执其脉”,若想明晰此类专业的市场定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首先关注当今艺术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艺术生产活动的历史性转变与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艺术同其他经济、文化领域一样,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其中,艺术的商品属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刺激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绝大部分艺术生产被转化为艺术商品生产,创造了可与物质生产相抗衡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导致当今艺术生产活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一)艺术生产目的发生变化传统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艺术强调对人的熏陶、感染、教育等社会意义,艺术家皆“耻于言利”。而当代艺术商品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强调投入产出比,通常会以票房、售价以及是否赢利作为成败的依据。
(二)艺术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艺术创作往往较为自由和率性,艺术家作为创作个体强调其艺术个性的表述,在创作过程中则须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封闭在清静的地方,经历较为漫长的创作周期,是一种相对孤立的自足式生产方式。而当今的艺术商品生产则由“创作”转变为“制作”。艺术“制作”是一种受制于市场规律的产业化运营方式,文化运营主体依据特定的社会或市场目标,对艺术生产活动进行整体策划、组织、经营和管理,依照工业化标准对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利用机器设备、艺术基地等生产线、流水线对艺术品进行批量加工、生产,同时实现生产、传播、营销一体化。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建港在谈及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楚剧《大别山人》时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地方戏的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别山人》既是艺术作品也是艺术产品,拍戏之前我们即对剧本进行了项目论证,策划它的卖点、受众群甚至预估了票房后,才开始做这个项目,可以说今天展演的火爆是严格按流程制作出来的结果。”同样参加文华奖角逐的歌仔戏《邵江海》的编剧曾学文也说:“我们的创作就好像工业产品的研发中心,首先得有好点子、好创意,然后再进入生产流水线进行精心排演与制作。”这些剧目背后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项目运转机制。可以说,由“创作”到“制作”是当今艺术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三)艺术生产主体发生转移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作品的所有权、支配权归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而艺术商品生产——“制作”的主体则为文化经营机构或个人,艺术家及其作品成为被经营和管理的对象,公司或制片人才是艺术作品的所有者。
有关艺校促进素质教育的思索
内容摘要: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冷静、理性地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才能使中等艺术教育尽快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素质教育探索思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教育更应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招生持续滑坡,生源素质下降,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艺术教育该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艺校体验式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艺术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艺术院校应当以英语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艺术院校的教学特点,对英语教学进行积极改革。体验式英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学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本文根据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在考虑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为艺术院校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指出了途径,希望能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过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张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英语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2]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该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验哲学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哲学根源。作为第二代语言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对外部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遵循的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样的过程。[3]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4]体验式外语教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最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从体验到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并将所获知识付诸事件中验证从而获得的经验。[5]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学习定义为“经验转换以及经验的获得和转换结合中产生知识的过程”。[6]其包含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具体经历是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阶段;思维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的阶段;抽象概念阶段是学习者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的阶段;主动实践学习是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的阶段。
艺校体验式英语教学实施途径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艺术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艺术院校应当以英语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艺术院校的教学特点,对英语教学进行积极改革。体验式英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学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本文根据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在考虑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为艺术院校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指出了途径,希望能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过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张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英语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2]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该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验哲学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哲学根源。作为第二代语言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对外部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遵循的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样的过程。[3]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4]体验式外语教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最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从体验到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并将所获知识付诸事件中验证从而获得的经验。[5]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学习定义为“经验转换以及经验的获得和转换结合中产生知识的过程”。[6]其包含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具体经历是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阶段;思维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的阶段;抽象概念阶段是学习者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的阶段;主动实践学习是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