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9:39: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专业

装潢艺术专业改革探索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办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面对“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新形势,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说,高等职业教育离“市场”更近,通过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1.更新教学观念,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1).共研“岗位课程”目标任务首先应明确毕业生在企业专门岗位上做什么和怎么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共研“岗位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应根据就业岗位来设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专业所涉岗位,共同深入细致研讨该岗位的目标任务,进而形成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最终构建“岗位课程”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体系。

(2).开发“双堂双标”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方案的执行需要课程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要规定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等。专业课程要融“教、学、做”为一体,交融“课堂”与“店堂”、理论与实践,必需要开发“双堂双纲”教学标准,包括在校教学和在企业教学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

(3).围绕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训在实训中可采用“主题———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根据社会需要提出项目并结合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利用学校自有的教师和企业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结合企业要求真题真做,利用小组工作法,以培养协作意识;

(4).发挥装潢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继续发挥与大型骨干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吸纳企业对人才培养设备投入,并参与教学建设和管理;成立产学结合领导小组,加强对产学结合的组织与管理。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名称革新

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逐渐兴起,并从工艺美术转变为艺术设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影响,促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从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的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场变革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国艺术设计,尤其是外来艺术设计理论和作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当20世纪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时,一场重大的艺术设计教学变革开始迅速蔓延开来,范围涉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设计观念的引入。“三大构成”的引入逐渐取代了我国长期推行的基础图案教学,弥补了我国以往基础设计教20世纪末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变革徐芳李海源学领域的不足,为专业设计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领域。最先把这一“构成教学”引入学校教育的是广州美术学院。

“三大构成”是发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观念则是当时艺术设计行业的新设计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时代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其教育规模也随着各类院校增设设计类系科而逐渐扩张,教学规模和系科建设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1978年,其工艺美术系仅开设了4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磨漆。1986年,其工艺美术系已增设至7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装饰、服装、环艺、工业品造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艺美术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与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概念开始在我国盛行,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工业设计崛起,使得设计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初被称为工业美术,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概念的争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业设计时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艺美术时代文明。”同时,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因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概念的学术讨论,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关注。1992年7月,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增强轻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意识,加速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搞好轻工业设计工作的关键。”①同时,《意见》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七点改进措施,其中的第六点为“将‘工业设计’列为全国轻工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对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轻工业院校(包括轻工业成人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资格的考核,优先从事所需教学设施;通过专业培训,抓紧造就一批训练有素的高、中级轻工业工业设计人才”。②这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系科,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1991年初,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约为二十余所,而据1995年8月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仅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已达一百余所;1998年,这一数据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术院校、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院校就是这样通过增加现代设计教育的比重及减少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逐渐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其专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工艺美术转换成艺术设计。原来开设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系科的院校纷纷更名为设计学院或设计系,部分原来没有开设这个系科的院校也开始增设设计系科。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发展与变化

查看全文

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思考

艺术实践是美术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艺术实践是美术专业知识延展的最好方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和搞好艺术实践教学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相当重要。

一、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艺术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经过的学习内容。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收集有关创作素材,磨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创作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要搞好实践教学,针对具体专业和各种年级阶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美术学还是艺术设计都离不开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加强与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美术专业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审美判别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得到培养。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从广义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虽也有实践的机会,但这与专门的外出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表现激情,学生在写生和艺术活动中,表现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获得了审美经验的积累,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也为将来学生毕业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

单一的艺术实践仅仅局限于绘画写生或摄影收集素材,这种走马观花的单一实践模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达到实践目的,除增加艺术实践内容外,结合时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因素,探索新的实践模式,适当拓宽艺术实践面相当重要。无论造型艺术专业还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多数院校都把艺术实践单纯看作艺术采风活动,既没有制定计划和方案,也没有明确目的和要求,更没有确定实践的形式,艺术实践等同于学生旅游,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收获。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对艺术实践的片面认识,现在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没能足够重视,出现了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学习结果的遗憾现状。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论文

摘要:在当今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专业办学特色这一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从特色谈起,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寻求专业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及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完备比起传统的专业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很多高校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往往照搬照抄以往的工艺美术类课程,沿用家长制的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此类专业的师生比例不得超过1:11,而通过对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一个教学班往往25人以上,甚至有些人们专业班级达到40人。这对这个新型专业的长远规划和合理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业课程体系亟待健全正是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初还在对艺术素养和美术基础进行再培训,专业核心课程时间相对就被削弱了,选修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布局也不太合理。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大,而二级教学督导又没有办法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约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不像工科类课程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理论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和社会大环境下,这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忽视,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少之又少。1.5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其次,生源质量的降低和参次不齐,使得专业建设的教与学都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使得学生的毕业水准下降,就业也成了问题。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扩招后的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下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要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能在现代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并大踏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自身建设、师资、精品课程、社会合作、实验室、国际交流、证书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升,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都要具有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专业建设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的根本导向。其中即包括外部环境:国家教育政策,政府产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也包括高校自身的条件: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查看全文

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策略思索

云南省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大都是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开办起来的,相对来说,办学条件稍显不足,信息也比较落后,实践教学就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大都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这种教育或许能够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技术上的细节会被他们忽略掉,这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社会工作是相当不利的,会对他们适应今后工作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践课程这个环节。

一、艺术设计专业做好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为人们服务而设的专业。艺术设计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美国甚至还把设计纳入了国家关键技术领域。艺术设计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复合型和研究型的人才。实践课程的安排能够有效地找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同时,在进行设计理论的讲授时,教师也能够结合实践课程中的真实案例来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如果能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适应社会和工作的时间缩短,尽快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内容定位模糊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并没有建立起实践和实训规范,在实践和实训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结合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设计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往往并不能通过实践完成教学目标,以致学生的技巧能力及对设计方法、市场要素的认知和掌握较为薄弱。

2.缺乏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是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对学生的学校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取代的引导作用。但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比较少,很大一部分教师是直接从美术学专业分离出来的,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以前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有一些教师则是从高校毕业以后就直接在高校中任教,本身并没有艺术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查看全文

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近年来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并进一步构建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成为各大高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探索课题。不难发现,要达到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目的,作为培养公共设计人才的高校,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但当前关于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数任教的老师实践落后于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一任务迫在眉睫。但实际教学模式却多沿袭了旧有的观念与教学方式,常常不能达到马上就职的要求。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当前设计教学的“重艺轻技”,以及不完善的实践教学与市场产业发展的脱节。针对这种现状,许多高校加大了对设计教育的资金投入,例如进一步建设相应的实训室、精工室、材料操作间等。这些硬件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被动执行的实践过程中却忽略了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综合性等问题,缺少设计创造力和能动性,更多只是模拟制作教学。这样的设计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也许可以应付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但对于要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的远景规划就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无法与市场接轨。因此,在当下要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必须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快速转型,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将地方文化与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性;创建具有实践型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宽教学渠道,灵活设置实践性训练课题;加大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环节,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

一、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与地方文化相应的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文化设计作品都具有让人产生认同感的思想理念。这种认同多来自于文化的特色,其作品也许不是使用最先进的材料与工艺,但通过更新设计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就能使其拥有好的表现方式。针对这一设计特点,在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学着运用市场规律来调整设计思维,避免仅仅强调某一工艺或制作方式的单一模式。要增加有思想主题的综合性的设计内容,使其成为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对接的重要步骤。但是目前的设计课程的版块都是根据学期、学年用单元课程来进行课程类型和性质的单元构架。这些版块看似层层推进,但各单元课程之间缺少连贯性。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虽有案例的设计和制作分析,却更多时候难以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导致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不同学期的特定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改变教学中传统单纯的实践制作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鲜明主题,做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对课程及地方文化设计的需求进行理解并确定设计的主题方向,而这个主题不仅应该涵盖所学的课程知识,还应论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在不限定任何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收集、整理设定设计的内容,根据其表现形式,确定作品的材质及制作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实施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自主深入细致的调研、思考及设计,再结合课程要求逐一展开设计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解决地方文化产业服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曾经以“武汉商学院校史馆”为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尝试,为了使场馆空间的展示布置更具有学校独有的文化特点,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了各大院系及过去的老校区,充分了解了各院系的历史背景、当前特色和远期规划,并收集了相应的大量资料。又经各小组分析讨论、整理并综合不同的设计思维,每个同学依据自己得出结论,做出了多种具有可行性方案的设计版块。然后进行项目实施,最终成功投入使用,达到了与地方文化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二、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要真正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个观点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新观点,只是在过去的实践教学中,多采用手把手相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动手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这对实践课程的创新有很大的阻碍。但从地方文化产业的需求出发,设计实践教育的根本讲,应该培养学生对市场的开拓和创新,不只是盲目地跟风,要学会在设计上有明确的定位和准确的捕捉。当今经济是市场经济,有特色的作品是以设计的实用为基础,通过与艺术相结合进行再设计的成果。作品的研发设计涉及科学、经济、心理、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作品的制作过程包含市场调研、设计构思、设计制作等诸多环节。因此高校只有通过培养既有创新素质又能引领市场需求动向的设计人才,才能把握现在及未来的社会文化风向。从这个层面来讲,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了解实际设计需求、接触实际生产过程、积极接受社会反馈,才能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提高创新设计的能力,使作品使用功能的丰富性得到尽可能地提高。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就是要基于实际的问题,紧紧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教学设定,达到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并存、兼容的效果。并对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武汉地铁4号线关于楚文化的公共空间中,将传统故事中的黄鹤、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越王勾践、编钟以及历史文化中辛亥首义、张之洞主政湖北20年等元素,结合现代公共展示的审美理念,提取出故事情节的图案样式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既拓展地方文化,又拓宽了创新思路。使实践设计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服务于地方城市建设产业,让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融为一体,可呈现出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可使地方文化得到了生态回归,开发出既具有现代审美观念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设计。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环节,发展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培养理念

查看全文

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的作用

摘要:在中职艺术的课程中,素描就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项专业课程,而且,学生素描能力的好坏与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造型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中职教师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应该从素描的学习出发。但是,目前有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素描的作用,都认为学生作品的好坏与素描没有太大的关系,认为素描的学习不是很重要。对此,本文就从素描在中职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了解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所体现的优势,最后提出素描教学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素描教学;中职艺术专业;运用分析

在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中,素描是学生进行考试的必考点,也是进行美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中职教师为了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素描学习中学好专业课程。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社会市场的需求也发生着极大的改变,但在此过程中,中职教师并没有紧跟时代的变化,仍然采用陈旧的素描观念进行教学。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中职教师就应该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并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所体现的作用

现如今,随着艺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素描引起了中职教师的极大重视。总的来说,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作为最重要的存在,对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学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基于此,下面就对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中所体现的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将素描的作用体现出来。

(一)素描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

查看全文

艺术专业广告教学革新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时刻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给人们异常丰富的各类信息,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直达心灵深处。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等特点。《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讲好这门课,特别是面向艺术类学生的时候,一方面,要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好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是身为一个广告学的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教学体系、学生提升等两个方面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一)教学体系层次

1.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后续内容设计也变得盲目。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授一门课程的知识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1]。《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承担着传达广告基本知识的任务,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广告意识的任务。本文认为这应该成为艺术类广告学专业总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各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强化对于课程内容的建设应当调整先前一本教案常年用的手段,借助一主多辅等模式,来有效的贯彻教育规划。《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包括的知识非常全面,各个领域知识框架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要按照相关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教育内容。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非常强调广告和营销策略实现有机统一,工商管理专业非常强调在广告运行及控制[2]。而笔者认为,艺术专业则应该在阐述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了解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同时应强调广告创新还有设计。首先,从课程之内部分知识点没有价值循环进行传授,不然能够给学生积极性造成沉重打击,要根据教学目标方面的差异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来维持其科学合理性。比如,艺术专业《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之内,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内有所包括,若依旧在理论方面进行传授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其次,教学内容应当不断延伸。作者普遍采纳的手段为:开放网络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当成延伸资料等等。这种手段除了实施难度比较低,能够快速搜集有用的信息,同时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推动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健全完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查看全文

非艺术类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论文

摘要: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无疑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文章通过对高校扩招后“艺术”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特点的分析,探索和实施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