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7:3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世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世界中的体验与艺术体验中的世界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两个义项都只强调体验的认知性和实践性而忽略了其主观感受性、情感性及意趣性。“体验”在德文中为“Erlebnis”,“这个词在19世纪70年代才成为与‘经历’(Erleben)相区别的惯用词。”[1]心理学告诉我们,“体验的过程是大脑皮质从抑制到兴奋的过程,是相对稳定的主体审美经验的激发流动、重新组合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聚精会神的体验时所感受到无穷意味的心灵战栗。”[2]即“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诗意的部分。”[3]显然,体验活动所具有的情感性乃至形而上意义是不能忽视的。要讲清楚体验,就要分析体验与经验的区别和联系。一般来说,经验的意义较宽泛,“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4]都可以统称为经验,经验具有明显的历史积淀性和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体验则是主动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在体验活动中,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重迭、激荡、回流而出现不同的情感及情绪形态,从而易于呈现为审美过程,因此常常与艺术品味密不可分。然而,任何体验都是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的,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5]如伽达默尔所说的:“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状态。”[6]这种新的存在状态,便是胡塞尔所说的“交互性主体”通过巴赫金所说的“参与性思维”所建立的“沟通的世界”,即具有“共在性”的世界。所谓“沟通”,指的是“内在地与世界、身体和他人建立联系,和它们在一起,而不是在它们的旁边。”[7]
一、艺术世界中的体验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艺术并不是哲学、政治、科学、道德思想的特殊形式的简单重复。艺术作品的世界与人的存在、生命、世界同构,这就决定了艺术的宽广范围和深刻内蕴不是任何文化现象所能比拟的。哲学集中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政治集中在阶级之间的关系之上,而艺术则是将视界投注在人与世界的诸多关系,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之中。艺术世界有如梅洛-庞蒂所说是“现象学的世界”:“现象学的世界不属于纯粹的存在,而是通过我的体验艺术世界中的体验与艺术体验中的世界的相互作用显现的意义,因此,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不可分离的,它们通过我过去的体验在我现在的体验中的再现,他人的体验在我的体验中的再现形成它们的统一性。”[8]梅洛-庞蒂是这样理解现象学与艺术世界的一致性的:“现象学和巴尔扎克的作品、普鲁斯特的作品、瓦莱里的作品或塞尚的作品一样在辛勤耕耘,——靠着同样的关注和同样的惊讶,靠着同样的意识要求,靠着同样的思想理解世界的意识要求,靠着同样的想理解世界或初始状态的历史的意义的愿望。”[9]由此看来,艺术体验的基本意义就在于:“使人较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作用,从而进入到一种具有高度统一的意象性世界中。”[10]
(一)体验中的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之区别和联系
要对艺术家及艺术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进行发生学的、历时性的考察之前,有必要首先分析一下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的联系及区别。艺术世界不同于现实生活,如果说现实生活相对于艺术世界来说是“自在的”,那么艺术世界相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自为的”。从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来看,生活世界便是艺术家之“眼中之竹”。没有现实生活中农妇劳动步履的艰险,就不会有凡高画笔下的“鞋具”,这“鞋具”已不是审美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而是因“真理的自行置入”而向我们敞开世界性意义的“自为之物”。因此,艺术世界相对于生活世界是“自由的”。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实践活动,因而可以达到“自由”的审美境界。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创作主体以其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趣味,把在生活中得到的零散的审美体验组织起来,集中概括,予以系统化、情感升华之后形成新的审美体验,并以艺术符号的方式凝定下来形成艺术作品的过程。歌德说过:“诗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法庭怎样判案,议会怎样工作,国王怎样加冕,如果要写这类题材而不愿违背真理,他就必须向经验或文化遗产请教。”[11]实际上,艺术家一开始观察生活,就已经把自己的主观因素带入其中,映入艺术家眼帘的生活情景已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选择、概括和创造的了。泰戈尔就这样说过:“我发现,我一打开门,生活的记忆不是生活的历史,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的创作,到处涂抹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不是外面光线的反映,而是出自画家自己的,来自他心中情感的渲染。”[12]因此应该说,艺术家是站在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临界点上将“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联系起来的。
(二)形——象——境的相激而生
艺术世界研究论文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等,通过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帮助读者、观众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这些门类都叫艺术。
各种不同的艺术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绘画、雕塑、建筑,采用的是线条、色彩、泥土、砖瓦;音乐、舞蹈,用的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文学塑造形象的材料是语言,所以,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
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有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等。作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构成文学形象;读者通过作品的语言,经过一番理解、感受和再创造,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了文学形象。因此,语言成了作家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文学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优势。因为一幅画可以画出一个人的相貌和神态,却很难画出这个人头脑里思维活动的复杂过程;但是一篇小说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描写出人物的肖像、衣饰、表情等外表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细致的心理活动。语言可以状物抒情、叙事议论,可以描绘事物发展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灵活地表现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的各种各样的情境。所以,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文学,是艺术门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
文如其人的风格
数码艺术哲学及信息时代艺术世界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数码艺术开始逐渐兴起,相比于传统艺术,有很大的不同。数码艺术哲学对数码艺术进行了根本的定义,作为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融合了艺术学、哲学以及信息科技等学科。艺术视界作为该学科的主要入手点,融合了文理两类学科,要想提高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效果,不仅要吸收数码艺术中存在的最新经验,又要针对数码艺术具体实践进行突破。
关键词:数码艺术哲学;信息时代;艺术世界
数码艺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前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不同时代中,其存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追溯起来,外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这个时候人们已经联系哲学、艺术和数码一起思考,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老子崇尚两极相通,从这个理念入手对音像编码展开思考,这些均体现了道的思想。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无法形成专门的学科。现在的数码艺术哲学诞生于数码艺术理论兴起的时期,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数码艺术哲学和数码艺术理论实质上是相同的。本文具体分析了数码艺术哲学的视角以及建设。
一、数码艺术哲学视角
1、艺术世界通过数码编程得以创造
艺术的具体形态取决于时代所有的工具,最早为人体,这也是为什最早的艺术是跳舞绘画和唱歌等,后来随着工具的增加,艺术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丰富。数码艺术因为将计算机当作的创造的工具,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不仅可以将其他形态艺术进行模拟,还可以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艺术进行展现。数码艺术可以随意的对现实世界进行模仿,但是又不会完全受到现实世界的束缚,它利用计算机程序来生产艺术,不同于传统创造艺术的流程现代的艺术家可以自己当程序员利用计算机加工自己头脑中的艺术构思,使其称为一个个艺术作品。
艺术论文:无形的艺术世界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等,通过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帮助读者、观众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这些门类都叫艺术。
各种不同的艺术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绘画、雕塑、建筑,采用的是线条、色彩、泥土、砖瓦;音乐、舞蹈,用的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文学塑造形象的材料是语言,所以,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
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有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等。作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构成文学形象;读者通过作品的语言,经过一番理解、感受和再创造,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了文学形象。因此,语言成了作家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文学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优势。因为一幅画可以画出一个人的相貌和神态,却很难画出这个人头脑里思维活动的复杂过程;但是一篇小说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描写出人物的肖像、衣饰、表情等外表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细致的心理活动。语言可以状物抒情、叙事议论,可以描绘事物发展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灵活地表现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的各种各样的情境。所以,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文学,是艺术门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
文如其人的风格
水墨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联
一、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即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其具象性体现在民族艺术作品采用的是本土的传统的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如中国水墨画、欧洲油画、波斯及印度的细密画等。这些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外在形式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并与之产生互动共鸣。民族艺术的抽象性体现在不论是以何种手法及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它都能表达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信仰和审美情趣等抽象的概念——这是需要穿透表象,剖析内在价值才能感受到的一种“风土人情”。
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也许其外在形式容易被识别认知,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情感、审美价值却难以被解读,也就是它不易于被外界渗入和欣赏。中国的水墨丹青一直被视作最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之一,它流动的特性与丰富的层次,唤醒了设计师追求浑然天成与自然相依的归属感。水墨既是一种画作,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特质,情感的诉求方式;人们欣赏水墨的创作手法,却不一定能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其包含的浓厚文化情感,是东方大国所独有的禅意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融于民族性之中,却又高于民族性。艺术的世界性产生是民族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逐步被世界认可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艰辛,首先某种民族艺术必须要自身强大,饱含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成为民族的信物,国家的代言,然后在国人宣扬下走出去,慢慢的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欣赏、研究、尊重和运用。当外界可以真正理解它的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它的价值的时候,它的民族性就上升到了世界性的高度。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研究论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分析论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分析论文
本文刊载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刊《艺术探索》综合版2001年第5期第47至第48页。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儿童生活世界中的艺术教育研究
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有效的。”[1]
生活世界以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的、直观地、奠基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创造、可经验、游戏的世界。
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自由创造性的灌输式的艺术教育,也有别于偏重儿童自我表现能力而忽视艺术激发和教师作用的园丁式的艺术教育模式,而是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2]。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2]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强调生活性、对话性、形象性、活动性、生成性。让枯燥无味、冷漠缺乏情感体验的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本位的艺术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儿童生活世界中来,是让儿童艺术教育绽放光彩,释放儿童生命活力,实现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艺术教育目标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