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7:3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监管启动闽剧市场
闽剧产业的今天让人既“喜”又“忧”。喜的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的闽剧,是国内外有目共睹、深有根基的产业,在我国的台湾、香港和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闽剧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加上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就对文化艺术崇拜和重视的传统,以致闽剧市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日趋繁荣。忧的是闽剧在向市场推进的实践中,明显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涉及项目、资金、销售、策划等系列问题,这也成为闽剧发展的瓶颈和潜在的忧患。国家副主席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强调“要振兴闽剧”!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牢记教导,适应市场经济形式的要求,抓精品、促创新、育人才、拓市场,在艺术创作和市场运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创新,与时代脉搏合拍
要振兴闽剧事业,当务之急就是要尊重闽剧规律,科学继承创新,生产出众多的优秀剧目,使之成为发展闽剧产业的根基。剧院领导与老艺术家们认为,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没有创新,艺术的生命会枯萎、凋谢。闽剧艺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一代观众的需求,必须坚持艺术创新。在继承的前提下剧院聘请了京剧、川剧、高甲戏、花鼓戏等的著名导演执导重点剧目。这些导演带来了兄弟剧种的艺术营养,丰富了闽剧艺术表现力。新编排的现代戏《别妻书》,艺术上采取了史诗般的结构,加入了唱诗班的形式,使该剧新颖独特,观众普遍反映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演出充盈着新内容、新手法、新形式。由此可见,创新是文化艺术产业获得发展的前提。
二、构架桥梁,闽剧市场更广阔
艺术管理以追求构架艺术与观众的桥梁,实现演出与票房双赢的目的。在现如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剧院领导提出“一个剧院要生存,一个剧目要有影响,市场的检验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1.促销精品挤市场。剧院首先把农村作为主市场,根据所到之处的村民的不同品味,不断调整剧目,使不同风格与样式的促销剧目成为农村“热销品”;2.资源整合找市场。为了打开城市的演出市场,剧院牵头于2003年成立了“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团结了一批戏剧专家,培育了一批从业人员和戏迷,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和关系,在城市争取商演机会;3.文化使者进市场。港台地区和旅居东南亚各国的闽籍华人尤其喜欢闽剧,于是,剧院把演出舞台扩大到海外,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旅居海外的乡亲称来自家乡的“文化使者”。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剧院的演员和台湾在校的高中生在台湾马祖最大的演出场所“介寿堂”,共同演绎闽剧《别妻书》,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演出过程中,全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观众,不时掌声热烈,许多台湾乡亲感动落泪。
三、培养人才,艺术管理柔性化
美术期刊与艺术市场的关联
当代中国美术期刊的发展与艺术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具体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息息相关,对艺术生产、艺术消费、艺术流通的各环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当代艺术界审美趣味和消费意向的重要向导。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传播构造了一个更为绝对的开放系统,媒介在当代艺术发展、传播中具有极大的广泛性,艺术的沉淀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与传播媒介的推广密不可分。艺术生产需要观众,但仅通过展览、艺术活动则过于单一,且具有时空的局限,美术期刊则是另一种的艺术生产获得观众的舞台。由于美术期刊的属于艺术行业内的流通较多的专业杂志,所以艺术家的相关作品、介绍及评论一经刊登既是对艺术家在行业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艺术家市场评价的确立离不开艺术媒体的传播,尤其是美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上的肯定,但一些美术期刊积极投身于市场也会造成了美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艺术市场也存在许多急于从市场获利的艺术家,他们通过各种商业运以期获取艺术市场的认可。其创作和艺术行为完全迎合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并充当经纪人的角色积极参与各类市场操作,频频现身于拍卖会和艺术博览会;还将从批评家和学者们那里买来的吹捧应景的文字尽可能地刊登在行业里具有学术权威的刊物里,从而达到自抬身价的目的。尽管一定的市场操作能够提高艺术家的市场知名度及作品售价,但一味沉迷于“炒作”则适得其反。
就艺术生产来看,其产生艺术品的自然过程并不掺杂任何的市场因素,身处艺术市场环境中的艺术家们的创作是个体经验的表达,通过艺术思维并以艺术的方式认识和反映外在客观世界和内心主观世界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在现实社会中,艺术家的创作必然受到艺术市场的影响,艺术生产是艺术市场发展的源头。有原则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先是受到内心艺术表达热望的指引,然后创作出拥有艺术灵魂的作品,最后流通到市场以获得共鸣。在商业成功所带来的充裕的物质保障和激励下,艺术家也往往能集中精力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回馈市场。在学术与市场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最终会被市场所接纳,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最终会被市场所认知,好的市场表现是艺术生产的理想归宿。艺术生产环节所涵括的内在不在于一朝一夕的传播,而在于是否引来后人不断地研考、剖析、借鉴、品昧和创新,并体现艺术家当下创作时期的气质、秉赋、学养。美术期刊作为艺术生产的传播者不会适时而过,而是具有着长久研习价值的艺术资料。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的对象性审美活动,艺术消费的对象是艺术产品的艺术价值而非其物质载体。艺术消费是艺术消费主体通过对由艺术产品所提供的审美意象进行关照、体悟、共鸣的方式进行自我确证、享受心灵自由的过程。同时,艺术消费是艺术产品存在的最终意义之所在,借由艺术消费的形式,艺术产品获得自身意义的圆满。艺术消费活动是艺术市场链条的终端,也是保证市场各要素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没有艺术消费,艺术生产无法得到补给,艺术流通也失去了意义。艺术消费在中国尚未达到与艺术市场的规模相适应的地步,艺术消费群体的成长壮大依然需要媒体的引导,美术期刊在提升公众的审美意识及健全公众的审美心理有着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投资型艺术消费成为和房地产、股票证券齐头并进已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艺术品投资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殊属性,一方面拥有经济投资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拥有自身较为特殊的投资操作规律。投资型艺术消费对所购买的艺术品抱有实现其保值和增值功能的心理预期,艺术品在这里是作为资产或经济资源的形式存在的。区别于投资型的艺术消费,收藏型艺术消费对所购买的艺术品持一种长期保有的态度,以非营利的收藏为目的。要建立并发展健康的艺术市场,培养相当数量的收藏型消费者是关键的一环。无论是投资型还是收藏型的艺术消费,其消费与艺术消费主体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及其对艺术消费活动的价值评估的高低、艺术鉴赏素质的高下等情况有关。艺术消费是一项高风险的市场行为,艺术品真假或价值高低等问题需要专业的学术平台的建议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画家作品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被杂志认可发表向公众传播。而一部分藏家是通过杂志来了解新人的,当时美术期刊的编辑向港台的藏家推荐过不少人。①艺术市场发展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结构、成熟的经纪人制度和艺术评论系统和整套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而美术期刊的撰稿人多为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的艺术评论员或艺术史研究人员,他们可以为艺术消费提供专业的信息和资讯。美术期刊的内容从各自的定位和视角涉猎了艺术市场的各个角落,包括艺术品的行情变化、市场喜好倾向、艺术品如何鉴别真伪、艺术相关法律等实用信息。其用成熟专业的市场眼光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筛选和分析,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出当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整体状况,部分美术期刊还能运用自身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客户提供有关市场交易操作方面的专业服务,对艺术消费投资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美术期刊还通过自身的资源和平台组织艺术讲座和论坛等艺术教育活动,这对培养潜在的艺术消费群体起到艺术启蒙和熏陶的作用。
艺术流通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桥梁,在推动艺术生产,实现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大艺术交流范围,引导艺术消费倾向等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个领域的主角主要由艺术市场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①的中介机构所构成,一级市场即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二级市场即拍卖会。在中国,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艺术中介,其所在地都集中于内陆的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这些代表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杭州等,而根据当代中国美术期刊概况叙录②数据统计,美术期刊的出版地也均分布于这些城市,尤其北京市最成规模,所占比高达45%,美术期刊与艺术中介的活动的区域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西方经纪机制的推行,美术期刊常常需要通过艺术市场中的商业中介了解其所的艺术家和经营中的艺术作品。画廊是“指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也指展卖美术品的商业企业”,③是以艺术品销售为主要营利手段并不定期地展示艺术作品的公共场所,在艺术流通领域中处于把艺术品从生产领域带入流通领域的第一道环节。国际上通行的画廊认定标准是它必须建立了完善的机制,能不时举办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且风格独特的艺术展,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的优秀艺术家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稳固关系。良好业绩和业界权威形象均与画廊集中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评论家、经纪人进行相关商业运作流程(包括艺术家包装、媒体宣传、展会策划等)密切相关。真正对艺术家负责的画廊会把艺术家的推广事业放在首要位置,而培养艺术家需要为艺术家举办展览活动、为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宣传包装,出版画册等、联系专业媒体对其进行包装和推介、艺术讲座、讨论会等。美术期刊除了拥有自身的平台资源还有丰富的学术人员关系,因此在推广艺术的过程中,美术期刊与画廊的合作非常密切。艺术博览会是在固定的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众多艺术家、艺术品经营机构和收藏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它集艺术品的展示、销售和鉴赏评价功能十一身,其特点是大容量、多层次、低价位和买卖自由。在培养艺术艺术爱好者,并将爱好者提升为艺术收藏者这点上,艺术博览会和美术期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艺术品拍卖会是由专业拍卖行举行的一种通过艺术品与收藏者直接见面并以公开出价和竞价的方式出卖拍品的商业行为,这些拍品由企业或个人寄存于拍卖行中以待拍出。它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的市场定位和艺术品的价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从拍卖会的结果中得到确认。拍卖会与美术期刊的合作则更为复杂,按照拍卖的一般惯例,在拍卖活动开展前,拍卖行有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公众进行告知的责任,其中包括预展时间、地点、拍卖时间、地点等内容。专业的拍卖行会甚至会事先通过举办专业的预展、制作拍品图录的方式向公众介绍拍品的历史、流通情况等方面背景。但中国拍卖业存在的“泡沫性”问题——炒作和赝品盛行,个别艺术家与藏有其作品的拍卖行联手,再雇人控制竞买,借此把作品“炒”出高价。而赝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流通也严重打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拍卖行的名声,这些不正当商业行为通过美术期刊为代表的艺术媒体报道出来,有“艺术大师”的“神话”也有“高价背后”的“故事”,美术期刊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正面和负面共同构架的复杂性。
油画艺术市场分析论文
摘要:中国油画艺术市场20多年来,平稳发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为中国油画市场健康有序蓬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目前有着强劲的扩展势头,并逐步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一个新兴的市场正在崛起。
关键词:中国油画拍卖艺术品市场
一、中国油画市场的历史演进
中国油画市场的起步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一些常驻中国的外交家、外企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游客开始零星地购买中国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所以,早期的交易行为经常发生于外企、外交人员的家里或领事馆举办的聚会或小展览中。当然,也有部分作品挂在酒店中同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一起销售。那时的画价非常低,除了当时市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低以外,在很多人心目中甚至是艺术家本人也从没有想过作品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在我们的传统理念里,艺术与商业毫无瓜葛,艺术是纯粹而高尚的。油画作品开始频繁交易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历经七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并且,中国的艺术品价位较之上述其他地区的价位要低廉得多,品质与功力又相当不错,所以一些经纪人、画廊与藏家纷纷将目光投到中国艺术家身上。中国当代艺术品或者说中国油画艺术品正式进入海外艺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和1994年、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的中国油画拍卖。正是世界顶级拍卖行的专场拍卖为中国油画艺术品的市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开始,商业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开始渗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与商业再也难以分离。在90年代的前半期,我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油画艺术市场逐渐由盛转衰,来自于我国内地的油画作品也渐趋饱和,质量更是良莠不齐。正是此时,欧美市场趣味开始取代东南亚市场,前卫画风开始抢滩欧美艺术市场,艺术品价格更是迅速飙升。从此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开始闪现于欧美国际艺术舞台,引起了欧美市场的关注与反应。这一进程的背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希望参与中国的发展。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的真正启动,是以199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的成立为标志的。它率先推出的中国油画雕塑专场拍卖第一次全面地将油画呈现在世人面前,置身于中国艺术市场中。也正是“专拍”的不断努力,迅速地扩大了油画的知名度,促进了中国藏家与投资人对油画或当代艺术的了解,嘉德拍卖公司亦成为中国油画拍卖市场中的领头羊,成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拍卖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一件大事,它以其集中的、大规模的、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宣传,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加速度地促进了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中国画廊业的兴起进一步夯实了油画艺术市场的基础,开始引导艺术市场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并与拍卖业形成了互补的局面。画廊是整个艺术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石,在艺术家与收藏家、个体与社会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它们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这些画廊都是市场初期与海外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到90年代中期,一些更具有主动性与多样性的画廊涌现出来。有相当部分的画廊是由外国人开办的,90年代后期,由于上海经济迅速发展,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出现了很多私人画廊,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画廊从数量上超过了先行地北京。进入21世纪,一些海外画廊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开始纷纷涉足中国艺术品市场。①
二、中国油画市场兴起的原因
中国艺术市场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突进式的发展,目前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整合期,一些积累的问题也就凸现出来。比如作品的真伪、价格的炒作等等,尤其集中于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上,使艺术市场的风险性增大,也使进入书画领域的收藏与投资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这里除了有市场初期不可避免的机制不健全、投机分子作祟、中介机构的不规范操作之外,也与一些收藏者、投资者的急功近利、盲目投资有关。正是在此背景下,油画市场开始兴起。油画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资金的需求量与书画市场相比较少,书画市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尴尬在油画领域内几乎还没有到来,易于进入。因此,部分资金从书画市场投向油画市场,这是油画市场兴起的主要原因。第二个重要因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的产业阶层与白领阶层日益崛起,社会审美风尚改换。由于这个阶层日益发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无论在资金能力、文化水准、审美趣味上,都乐于接受充满新意、具有挑战性的当代艺术,他们的年龄与知识背景决定着他们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亲和力。所以体现时代气息、色彩丰富、充满节奏感的油画逐渐成为这一阶层的需求对象。由于目前视觉环境、视觉符号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都在向着现代的、时尚的、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口味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这也促使中国人对油画、雕塑等原本来源于西方艺术体系的艺术品并不觉得陌生,从简单了解发展到欣赏的层面。第三个因素是中国油画艺术体系的自身发展。油画从海外传入到今天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却在中国生根开花,产生了像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中国油画大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艺术空前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局面,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积累了丰厚的艺术资源,为我们进行收藏与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四个因素是近年来拍卖业、画廊业等中介机构逐步走向规范化,大力推陈出新,培育了新兴市场。虽然从市场份额上与传统书画市场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其发展潜力决不可小觑。
陶瓷艺术与市场的关联
艺术品市场,首先是市场,然后才是艺术。艺术家在囊中羞涩时会使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个再有抱负的艺术家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他的事业发展往往会成为一个幻想,即使他才华横溢,贫穷却能使他自生自灭。我们的艺术家大多处于物质生活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当前使命是:除了修炼心中的艺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生财有道的商人。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下力气去了解现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去研究这个市场中带根本性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认识并熟悉它。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轻型化—现在大多数家庭居室改善,面积扩大,因功能的细化,每一空间又不会很大,过于巨硕的造型会使购买者望而生畏。轻型化是扩大陶艺作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
要让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首先应该了解买方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商品。鲁迅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是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追求高品味的艺术品只是那些精通艺术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在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形不成市场气候。我们艺术家能否选择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你的奋斗目标仍矢志不渝地去攀登艺术高峰,但你也不妨多创作一些受市场欢迎的商业性作品,以求获得物质帮助来扶助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相辅相成,岂不乐哉。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千万别忘了包装,在艺术商品中,作者就是商标,名人就是著名的商标,有了著名的商标作品就好卖。推出一批名人是市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顾客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太高,他们的鉴别方法只能从商标上来甄别。艺术名人是那些艺术圈中鹤立鸡群者,有极高的市场信誉。好产品也离不开好广告,我们的宣传媒体要采取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名人,尤其是宣传那些后起之秀的青年名家。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宣传他们的艺术特色,让社会真正了解他们的价值所在。要将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打入市场,要熟悉艺术市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推销自己,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寻找合适的经纪人。艺术市场的建立是由经纪人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经纪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艺术家为社会,高明的经纪人会有办法把你推向市场。我们的艺术家要大气,一定要让经纪人获得实惠,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当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形成之后,各类画廊,艺术商店才会兴起,艺术市场的许多配套工程也就会建立起来,如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艺术品当铺,艺术品的保险机构定会应运而生。到时,国家再制定一部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保护艺术家和买主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买卖方在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纠纷也就有法可依,陶瓷艺术正常运转对于提高陶瓷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是一句话了。
三、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
时尚摄影向艺术市场的转向
摘要:时尚摄影已经在艺术市场和艺术界里崭露头角,但人们对其缺乏艺术层面的探究和认识。为了发现其成功的原因和引来更多的批评声或推动力,引发对其的持续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概述了时尚摄影如何在艺术市场当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通过区别时尚和艺术摄影的讨论发现时尚照片可以被视为艺术;时尚摄影师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让自己被关注;非同寻常的拍卖价格和画廊、博物馆、收藏家等的视角和目的,从而解释了时尚摄影转向艺术市场的事实和趋势,并引发思考。
关键词:时尚;时尚摄影;艺术摄影;媒体;艺术市场
时尚摄影受到了艺术界的青睐,收藏家正在增加而且艺术地位也开始建立起来,当时尚摄影进入了艺术市场,它就模糊了时尚摄影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时尚摄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给了摄影师一个展示和宣传他们的时尚作品的平台和机会,并且受到了藏家的关注和慈善项目的支持,这是一个艺术界和时尚摄影之间的互相成长的机遇。
一、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粗略的比较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区别,我们看到一个从商业图片到艺术观念再到艺术市场的变革。时尚摄影模式呈现出了这样的时代:原本出版的杂志里的时尚摄影变成可出售和可被看做是艺术编辑后的印刷图案后,反而模糊了与艺术摄影的界限。为了研究什么使得时尚摄影可以转换成纯艺术的方式,必须要弄清楚两种艺术类型的定义。时尚摄影是摄影师用摄影的方式来表达时尚观念,艺术摄影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三点:1.作者本身和风格,2.被摄影对象,3.所表达的含义。在功能上:艺术摄影强调的是数字化编辑和观念叙事,观念所产生的图像被视为这位摄影师的具体工作方式,但时尚摄影师的趣味是将自己的作品艺术性,就像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一样,不仅仅是广告用途。在对象上:时尚摄影师往往是被商家雇佣,选用的是模特和娱乐明星来代言自己产品,艺术摄影师的对象会宽泛很多。在观念上:时尚摄影师主要是对光、色和模特情感表露里面表达出时尚信息,而艺术摄影不需要具有美观效果。图像与艺术的关联性决定我们如何看待时尚摄影。
二、时尚摄影技术的发展
当今艺术市场状况评析
艺术市场一般指艺术品买卖的场所和领域,艺术品进入市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历史进程而发生的,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当它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时,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是非常深刻的。这时,艺术品开始不可避免的进入市场。
艺术的生命是通过流通实现的,“秘不示人”的艺术品是僵死的东西,缺乏真正的活力,因而生命也不能长久。流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式流通,也就是交流。非赢利目的的艺术展览、艺术陈列和艺术沙龙等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商业式流通,即通过买卖造成艺术品占有权的转移,从而达到艺术品传播的目的。具体来说,艺术市场的本质特征就是交换、调节和竞争。
现代社会艺术市场在展现与推动艺术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起作用的社会里,艺术市场是使艺术品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普遍的方式。通过经济方式的交换,艺术品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可以现实的发挥出来。艺术市场使艺术受众的范围扩大,它使更多的人可能得到艺术品,获取享受艺术、欣赏艺术的机会,打破了艺术为少数人服务的局面,占有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市场使艺术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活力,市场杠杆的作用,促进艺术品种类、风格的多样化,以适应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市场从经济、商业的角度检验、确证艺术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艺术家的创作。另外,艺术市场使艺术家增加了向社会亮相的机会,对于艺术展览、学术性展览等非商业化方式具有一种补偿机制。
艺术市场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各界与艺术的联系,使人们对艺术发生了更深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又拉开了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引起了艺术创造的客观化。也就是说艺术市场天然的具有两重性,它的正面效应是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依据金钱的条件,新的渴慕者就可以经常的拥有艺术品,把艺术从神圣的殿堂拉向了世俗人间。它的负面效应是它制约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并且常常是不正确、不公平的对待艺术品审美价值。艺术市场的买卖很多时候把艺术品当成了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艺术品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即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那种属性,在市场交换中不一定处在它应有的决定性地位上,而是取决于特定艺术家、艺术风格或种类在艺术市场上的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互配套、协调动作。此外,不仅不少艺术消费者的市场知识和市场观念尚不明确、健全,而且许多艺术品生产者对艺术品商业价值,经济内涵的认识和态度也还不明朗、不够正确,尤其是艺术品经营者们,出版商、画廊经理、艺术经纪人等他们整体素质和作为这一行业从业人员应有的总体水平和素质都还不如人意。艺术市场存在一些无序状态,艺术品和原创作品不分,随意定价,假货泛滥,人为哄抬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我们既要遵照国际艺术市场的基本规则,又要从中国现实以及当代艺术品的现状出发,否则难以真正健全和发展中国的艺术市场。
市场和艺术存在的矛盾应对
一、引言
目前,艺术类的影视作品叫好不叫座,投资方望而却步,这让众多的导演很郁闷;能赚钱的影视作品又不是出于导演们的初衷,投资方兴高采烈,而导演却无可奈何。在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如何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创作更加符合生活,贴近大众精神需求,符合主旋律要求,又具有艺术性、可看性、娱乐性的电视剧,需要创作人员贴近实际生活,钻研创作规律。因此,本文探讨了关于导演如何面对市场和艺术所产生的矛盾问题,阐述导演如何能使自己的影视作品即能满足市场,又能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
二、导演面对多种形式的市场
需求,要具备精品观念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必须做到能够定位市场和具备立体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种精品观念。一部影视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是否能够获取比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影视作品市场的繁荣存在着它们自身的规律和定位以及趋势。笔者认为,作为导演,最为重要的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和理论水平的同时,应邀请文学界、美学界、社会学界、理论界的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来,从题材的策划和论证开始,就必须邀请相关人士的参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有利于增强影视作品的文化品位。如,笔者作为制作人、导演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寒夜》,是根据中国文学巨匠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剧本创作中,笔者邀请了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巴金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邀请了曾参与拍摄巴老作品《家》《春》《秋》的导演、编剧、策划等相关专业人士,还邀请了巴老的家属等共同参与剧本的创作,为电视剧《寒夜》出谋划策,使剧本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体现了巴老作品的精髓和内涵。剧本得到了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一致认可,并共同出资联合制作电视剧《寒夜》,并给了摄制组非常宽松的制作氛围。电视剧《寒夜》完成后,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上海作家协会、上海巴金研究会以及巴老的家属的一致好评,并被认为是继电视剧《围城》后又一部能代表上海制作水平的精品力作。
三、导演面对多种形式的市场
需求,要具备创新思维笔者认为,精品的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创新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导演必须具备创造心态,能够做到转变以往的旧观念,大胆创新。从总体上来说,走向市场的影视作品大部分是“通俗剧”,然而,通俗却并不是庸俗。导演,一方面作为作品的创作者对作品进行整体创造,另一方面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担任着弘扬优良文化和文明的光荣使命。通俗剧存在着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它们的观赏性也会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条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为了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这就要求通俗剧应该具备艺术的思想性和思想的艺术性的审美品格,必须能够和生活相贴近,在生活的前提之上来提炼生活,从而保证影视作品能够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做到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供给影视观众美的享受,提供给影视观众深远的启迪。又如,目前中国、韩国乃至欧美等国都普遍存在“啃老”的现象,为此笔者根据这种现象,采访了众多家庭,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作为艺术总监和制作人,拍摄了电视剧《啃老族》。电视剧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在上海卫视台作为全国卫视独家首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收视率节节上升。上海卫视台为此还邀请在上海市闻名遐迩的“老娘舅”柏万青女士为电视剧的每一集都做了点评,这在上海卫视台是首创。
地区艺术市场情况调研
艺术可以带动一项巨大的文化产业。近十年来,我国艺术市场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口热衷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持续增长,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同时,艺术品经营和交易活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于此,中国艺术品尤其中国现代书画在海外的行情持续高涨,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走向世界,国际艺术品市场掀起中国热潮,使中国艺术市场对国际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以香港地区为首的亚洲艺术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促进了中国乃至国际经济的繁荣和增长。武汉,是我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龙头,“武汉8+1城市圈”的核心。同时,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科教人才基地,武汉具有以艺术消费带动艺术市场、以艺术创作增进艺术经济繁荣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武汉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挖掘市场潜力,找准发力点,充分发挥武汉艺术市场对中部地区及全国文化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需先行了解武汉艺术市场的现状,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首先,随机抽取了武汉市武昌和汉口两镇的普通居民,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家庭总收支和艺术品投资品种及投资额度等情况,对武汉地区居民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次,走访了国有、私营三家艺术品市场、数十位美术、剧作艺术家、艺术院校师生和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获得了武汉地区居民艺术消费和艺术品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搜集了有关文献和数据,作为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的有力补充。经过数据整理、分析,调研结果如下。
二、武汉地区艺术市场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武汉艺术品交易市场现状武汉市现有的艺术品交易场所总数不多,比较活跃的主要有:武汉市文物监管品市场、武汉收藏品市场、武昌徐东艺术品市场、黄鹤楼书画社艺术城、武汉昊博艺术品市场、湖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友谊艺术品市场、汉口兰陵路、黎黄陂路画廊市场、汉口九万方古玩城等。对这些市场的调查了解到,艺术品拍卖会、博览会和展销会是主要艺术品交易形式,中国书画是拍卖市场上的主要艺术品种,邮票、古玩是普通市民最喜好的收藏品种。近年来,参与艺术品交易的武汉居民越来越多,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推动了武汉地区艺术精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武汉艺术品市场年成交额早已过亿元。市场人士普遍看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格的持续上涨会成为常态。武汉昊博艺术品市场有限公司是国有艺术品交易市场之外,较有影响的一家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交易安全的民营产业,力争做成湖北省内及中部地区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专业市场。调查中,我们认识到,武汉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交易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可谓举足轻重。
(二)艺术品与艺术家状况近年来,武汉地区艺术院团“有剧无场”、“有场无剧”的状况大有改观。在市文化局指导下,市属艺术剧团主动走出大门,贴近群众。培育了双休“天天演”、“月末音乐会”及暑期未成年人艺术欣赏月等系列演出活动,还把舞台搬到乡场,服务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艺术院团也抓经济效益。武汉市京剧团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的一轮演出,取得了数百万的经济效益。武汉市杂技团远赴欧洲的商业性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剧场爆满,盛况空前。与文艺演出、艺术院团发展渐渐步入轨道的情况不同,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却是假冒伪劣充斥,特别是古玩市场。假货、赝品给刚刚勃兴的艺术品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另外,民间美术品的市场定价还缺乏鉴定标准,民间艺术品的价值认可度有待提高。另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实是,武汉地区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定价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行情比较,普遍存在着严重低估的现象,相对国内同行及其作品,武汉地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市场价值的发掘明显滞后。
浅谈国际艺术市场布局
摘要: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的延续或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得到了现代文艺收藏界人士的喜爱,艺术市场也因此得以完善。艺术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艺术品流通途径一般通过拍卖行、画廊、艺术博览会、线上交易四种方式成交。艺术市场的销售规模和成交分布长期与经济变量相关,尤其是世界经济财富的增长。近年来世界财富增长的积极轨迹继续持续,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体第一大国,占世界财富的31%,同时美国也一直是最大收藏家的基地。亚洲的收藏家在过去十年中的份额大幅增加,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的主要艺术进口国。
关键词:艺术市场;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全球财富分配
一、国际艺术市场的宏观现状
长久以来,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的延续或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得到了现代文艺收藏界人士的喜爱,艺术市场也因此得以完善。艺术市场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政策是息息相关的,继2007年至2009年销售额大幅下滑40%之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供应紧缩,美国强劲复苏和中国迅猛发展全球市场恢复增长,至2011年销售额恢复到650亿美元。纵观近几年来国际艺术市场成交总额,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大国一直处于国际艺术市场主导地位,并且占据全球艺术市场大部分比额,一般可达85%左右。[1]据统计,2018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高达674亿美元,同比2017年度增长6%。尽管销售额的增长率低于2017年,但这连续第二年的正增长使市场达到了10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并且在过去的十年的时间,市值增长9%。然而,市场局面的展开却使得一些艺术供应商利益骤减。目前市场交易中委托出售的顶级艺术品供应量减少,追求高质量收藏的藏家增多,尽管2018年整体销售额增长了6%,却有57%的经销商销售额缩减。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艺术市场正在迎来极速转变的时代。艺术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其流通途径一般通过拍卖行、画廊、艺术博览会、线上交易四种方式成交。拍卖是目前成交额最大的艺术交易方式,同时各大拍卖行也标志着一段时间内艺术市场的品味动向。拍卖行有严格的审查流程,有专业的鉴定小组审查艺术品来源、真伪、品相等等,因此拍卖行所交易的艺术品满足了具有财力的高品质艺术藏家的喜好,同时其影响力面向全世界,因此拍品的成交价总是可以达到较高的数额。美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市场,约覆盖全球市场的40%。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迅速掀起一股收藏热之风,加之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行的成立,中国迅速占据拍卖领域约30%的市场,位居世界第二。画廊是艺术市场交易较为传统的途径,画廊所的多为近代艺术家或当代艺术家作品,两者之间是共生关系和利益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画廊协助艺术家扩大知名度、提升艺术品价值,艺术家负责提供优质艺术品以提升效益。而近年来由于线上艺术形式的冲击,只有极小部分的经销商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2]年成交额低于25万美元和在25万到50万美元之间这两个最低区间的画廊,成交额分别减少了18%和4%;而成交额在1000万到5000万美元及5000万美元以上的两个最高区间的画廊,成交额分别增长了17%和7%,这恰恰印证了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现有的危机。[1]艺术博览会是近几年来艺术市场的新宠,2018年艺博会销售额已达165亿美元,同比增长6%。2018年国际活动的销售份额为31%,而本地或国内为15%。可见艺博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国际性质的艺博会,有效吸引世界各地画廊参与其中,并且有针对性地向特定群体展示,避免因地域的局限性带来的发展限制。其次,艺博会因其固定的展览时期,能够吸引大批量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界工作者前来观摩,有效保证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欣赏到最全面的艺术。但是如很多新兴事物一样,艺博会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艺术热情高涨的时代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虽然画廊和拍卖行是收藏家最常用的购买渠道,但艺术博览会在亚洲非常重要,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收藏家中有92%至97%从艺术博览会购买。随着互联网的全民性普及以及5G时代的来临,以二级市场为主的艺术品交易形式也逐渐转型到了线上。[1]2018年,在线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的全球成交额已至60亿美元,同比上浮11%。对2018年从事电子商务的70多家公司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在线公司仍然以5,000美元及以下的价格出售其大部分作品,不到10%以超过250,000美元的价格点报告的交易。可见线上交易虽然使交易更加便捷,但也因无法触及艺术品实物的原因导致买家不选择做大额交易。其中线上交易的大部分购买者为千禧一代,这一代人更能接受线上交易的形式。出于市场形势变化、交易成本增加等原因,很多小型画廊逐渐转型为线上艺术品商,极大地节省了实体方面的相关费用,有利于小型画廊在目前艺术市场中继续生存。
二、政治与经济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政治与经济对社会的资本的流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任何资产价格泡沫,货币紧缩政策,政局稳定度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可能改变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道路。艺术市场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政治与经济能直接决定艺术市场高地走势、起伏波动,纵观艺术市场位居前位的一般一定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国家。同时,艺术市场的销售规模和成交分布长期与经济变量相关,尤其是世界经济财富的增长。政治对于艺术市场,其一是对艺术创作本身的影响,艺术的创作方式通常为还原其生活情感,因此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会被当时政治形态的感染。在各种社会形态下都是可以产生兴盛的艺术时代,政治环境宽松,人们的思想自由,就更容易擦出艺术的火花。同时,政治上的不稳定,社会尖锐矛盾的集中,也可以催生作者的创作灵感。譬如河西走廊经贸往来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十六世纪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的达达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和绘画的繁荣,一种艺术形式的兴起往往发生在社会环境或政治政策的巨大变动时;另一方面是对艺术品交易结果的影响,如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当时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一系列关税,这些关税最初包括在中国创造或从中国进口的艺术品和古董。虽然这些占美国艺术品和古董进口总值的比例相对较小(不到5%,而法国和英国接近50%),但这不排除有阻止国际供货商将作品带到美国出售的可能。在美国艺术品贸易成员的激烈抗议后,美国政府最终在9月份修改了商品清单,删除了艺术品和古董。这表明引入此类关税会对美国转口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它对中国的贸易几乎没有不利影响,但它可能会损害美国的交易市场,只有当作品被出售,才能为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和附带利益。此外,英国脱欧这件政治举动也对艺术市场产生影响,尽管英国对未来贸易政策尚不明朗,特别是英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条件,与英国脱欧相关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对英国大量艺术企业以及依赖英国供应和销售的欧洲艺术企业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英国艺术品市场的销售价值主要来自欧盟以外的贸易,估计其占艺术品和古董进出口总额的80%。这意味着市场价值可能会受到英国退欧后谈判的欧盟内部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少对总销售额的一些影响。经济对艺术市场的影响相对比较直观,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全球艺术市场年销售额下滑40%,以及2011年销售额恢复到650亿美元使全球艺术市场恢复增长与美国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根据福布斯亿万富翁名单与ARTnewsTop200的名单上提到的收藏家中至少有78位是亿万富翁。在高端市场,当股票和其他市场波动时,艺术可以被视为资本的避风港。并且由于陶冶情操或减少纳税等多种出发点,很多富裕阶层将投资艺术视为一种理财方式。正是得益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艺术才能体现它内在与外在的价值。
艺术市场与版画分析
版画的市场规则是和版画的特征分不开的。版画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存在,是因为版画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有别于国画或油画,具有其它画种无法替代的艺术功能。在版画的创作中,画家不仅在构思构图阶段是创造活动,在制版和拓印阶段都属于画家的再创造。画家对表达自己意象的媒介物——版子进行创造性处理是重要的创作环节,是形成各类版画独特艺术语言,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的根据。版画的拓印过程仍然是画家继续创作的过程,每位版画家在创作中,都摸索出具有个性的拓印技法,一幅优秀的版画作品,不可能被他人仿制或临摹,因为它是无法用笔仿冒和拓印的,即使把一幅制作好的原版交给另一位版画家,他也难以仿印出来,所以,真正的版画精品作伪是很难的。其次,版画有别于其它艺术品种的在于它的间接性和复数性、以及印痕特性。它不是直接作画而成,而是必须经过作为“版”的媒介,通过与其它平面材料(纸)的接触,经由拓印而成的画面。正因为有这个不同种类的“版”,则要求画家对心目中的图式有一个再加工创造的过程,用最概括和简洁的语言归纳,限制、平面化、变形换色等手法,最大程度地将自然物象以版画家的眼光过滤,并用最理想化的方式,把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观众。版画必须是复数的,每幅作品同时可拥有若干原作。当然,印刷品也是复数的,但机器印刷所产生的印刷品的套印色差是无法和版画手拓原作的色彩效果和精美的印痕相比美的,欣赏版画原作和印刷品的感受是绝不相同的,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版画作为印痕艺术,它给予了艺术家的任意驰骋的自由天地,画家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印刷效果难以预测,画面上的形象不是由预先设定创造的,而是通过对象的偶然变化来体现的,它是主体心灵在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同中构成,在这一情境和氛围中创作,实际上也是对艺术家自身品格、兴趣、修养、审美观提出的要求。所以,每个版画家都将面临如何把你的版画作品提练、简化和加工,然后再有秩序的重复。这种拉大自然美与艺术美差异的做法,即是版画艺术语言的功效,像诗赋韵白,不再只是日常的口语,而是艺术化了的语言。正是版画的独特艺术语言和独特创作技法,决定了版画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版画有其自身的市场规则,维也纳国际造型美术协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对版画原作概念制定了三条决议:(1)画家运用各种版材,将自己的创作意愿和意象通过版子转印于画面。(2)美术家亲手或在其监督指导下以其原版印刷而得的作品。(3)在版画原作上有画家亲笔签名。在版画原作紧靠画面的原纸上,当画家用铅笔(永不褪色,且在纸上留下永久性凹痕)签署题目和姓名前,都要标上一组数字,即这幅作品总数有多少,此幅作品是总数的第几张。版画的印刷不是无限制的,它受手工拓印的制约,只能限量印制,一般只能印几十幅,然后毁掉原版或封版不印,不允许在艺术市场上出现超过限定印数的作品,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依照国际艺术市场惯例,如果那位版画家的作品有不真实的印数出现,收藏家可以寻其索赔,索赔价格可达到该版画出售价的10倍,所以,版画家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详细地作好印数记录,以备核查。这个规则是国画所没有的,它保证了版画市场的规范有序。
在当今纷繁的艺术市场运作中,如果说让艺术家自己去找市场,则是缘木求鱼。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拿出优秀作品,因为艺术市场需要的是可以流传于世的艺术精品,这样的艺术精品不倾尽全力、不全神贯注地创作是不可能达到的。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创作上,即使你找到市场也只是暂时的,艺术市场的灵魂是艺术,市场是随其而生而灭的,艺术家不是市场策划者,不是市场组织者,也不是市场运作者。艺术家只有专心致志地研究艺术,创作出足以被历史检验的艺术精品,才是走进市场的唯一通道。如何提升版画家的艺术境界,适应艺术市场的发展,笔者以为:第一,要对艺术保持一种执著的精神和探究意识。注重经典作品的创作,经典力作需要花费画家大量的精力、心血和时间,目前只有少数艺术大家能用达到顶峰水平。第二,要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和创新精神。艺术家应该用创新思维和独特眼光来体验和感受时代生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古今中外,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深入社会生活的结果,正如林亦鹏《废纸论》中所说,相当一部分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只能是一张废纸。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版画家要创作出艺术精品,除有深厚的生活积累,较高的艺术修养之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态,高尚的境界。很难想见,没有艺术性的作品能有广阔长久的市场,靠炒作哄抬上去的价格终归是会掉下来的,不变的是社会和公众对你艺术水平的评价。第四,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精神。艺术家尤其要具有民族自信心,关注民族文化的兴衰和前景,文化是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各民族标准亦有不同,故在时代与民族之间艺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艺术的价值就在这种不可取代的独特精神与独创传达样式上,越是民族的,越具有独特的文化语境,也越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借鉴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艺术走向世界,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艺术市场不断开拓,版画艺术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它将会以稳健的步伐迈进国际国内艺术市场。
作者:高希奇单位:江苏东海县少儿版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