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7:16: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生

幼专生艺术素养培育分析

1引言

“艺术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里面差不多最短的短板,要做好这件事情,不外乎要改天换地,整个学校的面貌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2幼专生艺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我们必须培养一群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要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德育为方向,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基于体育,艺术教育作为升华。社会的文明和高尚的艺术教育的实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加强学前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是中国教育政策实施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的手段,多元化的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育。艺术的美让人们在追索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艺术的灵魂来自于内心的灵感与思想的碰撞,幼专生艺术素养的熏陶与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花架子上,要从艺术修养抓起,增加知识量,让幼专生的心和思想丰富起来!因为只有用思想和智慧体现出的气质才是最具个人魅力的!

3提升幼专生艺术素养的策略

(1)在抓教学的前提下,幼儿教师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教室外的空间,依靠学校的美术资源,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教育,丰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品质。幼儿园学校应在第二课堂开设书法,舞蹈,图画书,儿童剧,剪纸,绘画,乐器和北方传统曲艺文化。手工制作等多个课外文体活动特色班。同时,学校应聘请专业老师和学校相关老师于每周三、周五下午集中安排时间进行辅导,让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又锻炼提高幼专生的艺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生动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2)“幼师学校应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长期坚持各种艺术活动开展,学生能力得以培养,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艺术兴趣和爱好得以发展,智力得以开发,情操得以陶冶,审美素质得以提高。”艺术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专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内化幼专生精神上的营养,对于幼专生的成长和终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充分的掌握艺术相关知识,有利于艺术素养的渗透,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展示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使活动深入人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

查看全文

非艺术类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论文

摘要: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无疑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文章通过对高校扩招后“艺术”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特点的分析,探索和实施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查看全文

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与艺术创造研究

【摘要】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出台指出,加强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力度,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本论文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以高校大学生审美实践为角度进行审美体验与创造的探究。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审美

一、美育艺术实践的内涵

“高校美育即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通过加强个体对各种自然美的感受、艺术美的鉴赏和社会生活美的实践,提高人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态、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①“审美实践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感性发展,实现审美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完整人格的形成。”②高校大学生课外审美艺术实践包括审美体验和审美艺术创造两个环节,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及感性能力,即感觉、知觉、情感、想象能力的提升,综合体现为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大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审美体验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艺术实践审美体验体现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体验感,获得一种极大的审美享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文化的审美构建。高校美育实践活动蕴含于校园文化之中,其中包括校园生态环境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美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对大学生“以美成人”的人格信念养成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如今,更加提倡一种“体验式”的校园精神文化,即通过课外艺术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文化精神融合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让大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养成健康人格。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比如校园自然景观、建筑的规划和布置,校园文学艺术讲座、社团艺术实践、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的主办都应该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大学生的审美体验,获得具有美感的精神享受。第二,新媒体网络平台下审美体验的渗透。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给高校美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平台,一批具有美育艺术特色的“慕课”等精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也不断成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发展平台。比如大学慕课课程《品味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赏析》《戏剧艺术概论》《音乐鉴赏》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戏剧美学知识、艺术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对不同艺术美有了更多的审美体验和认知。一部部优秀的戏剧作品、一曲曲经典的民族歌剧选段让大学生感受到艺术美,传统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鲜明的形象滋养大学生的内心,全面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的审美体验。第三,不同形式美的艺术体验。大学生课外艺术实践的审美体验有多种形式,正所谓世界上有许多美的事情,但需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大学生在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体验、感受,从而获得一定的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自然美的审美体验,大自然有着天然的特性,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流可以让我们深入大自然的美好空间中,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净化,思维得到开阔,通过自然美的审美体验可以感知和学习每一处自然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静态特征等知识,这样智慧能得到充实,性情能得到陶冶,身心也能获得愉悦。再比如艺术美的体验,艺术美是不同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结合审美理想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美,它以“形象性”、“感性”、“典型性”的特色让我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美有了更多的审美体验。“戏剧艺术美”可以通过戏剧讲座、课程中对艺术作品的画面、光线、音乐、情节等进行讲述而获得,结合不同剧作家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音乐艺术美”尤为受到大学生的热捧,在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流派风格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高超的表演艺术获得审美享受,在语言美、声音美的艺术形式中感受中西方音乐的表达风格和样式,提升审美能力。

查看全文

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

新中国的儿童现代美术教育严格来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真正起步,至今算来已有30多年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举国上下对“科教兴国”的高度贯彻,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艺术学科作为核心学科之一,使得这项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虽然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长期受限于儿童美术教育师资不足和人们惯常的“副科”认识,使得儿童美术教育的模式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具体呈现为以下三种教学现象:第一种是“反复训练教学法”,教师比较熟悉或擅长某一种画法,如花鸟画或山水画,教其弟子就反复训练这一种技法,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甚至成为所谓能画“齐白石的虾”或“徐悲鸿的马”的“天才儿童”。这些“天才儿童”画出来的画,固然精彩,可惜毫无创造力可言。第二种是“简笔画教学法”,有的教师以师范院校学习的简笔画教材为模本把构图、色彩甚至造型固定化,孩子的作画成为各种形式的公式组合。画房子是三角形再加长方形,里面还有田字形的窗户;画人物就是小小的嘴巴配上大大的眼睛等等。模式化的造型,千人一面,毫无生气。第三种是“专业技巧教学法”。这些教师可能出身专业美术院校,自身素质较高,但缺乏儿童美术教学理论素养,机械地让小学生画石膏,画景物,甚至临摹成年人的作品,过早地把专业院校的课程生搬硬套在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儿童学习美术,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但是技能技巧却不是学习美术的唯一目标和内容。如果一个美术教师只懂得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巧,这样的美术课只能叫“美术技法训练课”。美术课程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能技巧的工具。美育要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1],作为美育重要途径之一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要落实美育要求,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何为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就是指主体在事物中自觉地感受到美的真谛,产生美的愉悦,并能主动创造美的一种审美心理能力。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2]这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健全人格”等理念是相互契合的。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感觉差别是很大的。有的人认为艺术感觉是先天的,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人的艺术感觉确实存在个体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艺术感觉更有赖于后天的艺术教育,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感觉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美术教育应该如何培养艺术感觉呢?笔者在此谈谈关于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的教学探索。

一、“多情”———激发多元情感

情感是艺术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没有感情就没有美术。人的情感,一方面来自先天,成语说“七情六欲”。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养成,例如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等。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把握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美好情感。平时,每一个人的情感都是处在相对平静的状态,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的情感得以激发,使之动情,乃至于升华。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如同催化剂一般,能使学生兴奋激动起来,而后引导孩子运用艺术表现形式尽情去表现、宣泄、抒发这些情感。在教科版艺术第六册《小树快快长》一课中,笔者通过“种树、感树、演树、赏树”等环节,营造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爱树、护树、赞树的情感,然后通过“画树”把这些情感抒发出来。虽然孩子的画笔尚显稚嫩,但一笔一画发自孩子内心,尽情表达。

二、“善感”———发展感官知觉

有良好艺术感觉的人,他们的情感往往特别丰富。经常能从常人视而不见的事物中发现美,为美而感动,这种艺术敏感性是可以通过培养的。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艺术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对事物的造型、色彩等美术因素进行观察和欣赏。除了视觉以外,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感觉的训练也很重要。艺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知道学生去闻、去尝、去摸、去听……经过这些训练的孩子,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一定比一般人更为细腻、敏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各种事物的感受。兴趣是艺术感受里的前提,只有爱好广泛,才有可能造就良好的艺术感觉。

三、“超脱”———树立审美态度

查看全文

艺术生学习英语对策思索

一、中等职业艺术生的概述

中等职业艺术生大多是来自各个普通小学、中学的学生。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要么是原来学校班级里的学习困难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生;要么就是已经放弃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的厌学生。文化课程基础的薄弱可想而知。他们不但要面对艺术专业的高密度学习,还要面临文化课高考的压力。而英语课又是文化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该如何帮助艺术生走出学习英语的困境呢?

二、帮助艺术生走出学习英语困境的策略

(一)帮助这些艺术生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

为了让他们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1.从低要求出发,让他们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帮助他们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而热情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杂技专业的魏同学,以前是学习武术的,英语也刚刚是认识26个字母,认识简短的英文单词,在课堂上,每次发言,对于他来说就如同进刑场,总是刻意避讳。为了不让他再有为难情绪,于是我私下提前把要问的问题告诉他,并且约定让他自己主动举手发言,因为有了前期的准备,他自信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有了这些经历后,我开始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前把问题给他,但要他自己找答案。我和他定的目标由每节课回答对一道、两道……到我再也不用提前告诉他我要问的问题,而他却能在课堂上自主的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的程度。每次回答完问题时高兴的表情,都在无形的告诉我他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查看全文

小议学生艺术教育中的修养

艺术,是微妙的意蕴。它所带来的表现方法优越于通常的说与写的表现方式,能够表现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感情,能够调动想象力、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的生命中除了上课、作业、考试,还应该有尽情地歌唱、翩然的舞蹈和自由的创作。在艺术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由个性应得以尽情发挥。学校艺术教育赋予学生的,不仅是一笔艺术财富,更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完满人生和终身幸福的精神力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艺术素养应该成为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也需要向前推进与发展,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先进的理念来诊释艺术对人的价值。因此,我校的艺术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一、艺术教育及艺术课程现状越完美,世界就会变得越完美。

艺术教育正是要为人的完整、完善、完美奠基,发展全面思维,丰富感情世界,完善心理结构,健全智力系统,培养审美能力,拓展文化视野。

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启心智,引发灵感,特别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形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曾说:“艺术给了我创造的灵感。”艺术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创造物,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创造的思维方式,在传统多于现代、继承多于发扬、共性多于个性的我国高中教育中,更需要富于创造性的艺术课程的阳光雨露。

目前,高中艺术课程虽然是国家必修必选课程,但其在学校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从“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能拿到学分就可以,其原因是对升学起不到作用。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艺术素养培育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事实证明,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一样,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学艺术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支撑甚至高于普通类高校的原因。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类专门教育,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势必需要寻求与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面对各方压力,除了必备的职业能力外,全面的综合素质、广泛的知识面和各种技能的掌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祛码,而这一切的培养,都需要基本的艺术素养作为土壤,在此基础_上才能更好的开花结果。因此,如何就这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艺术t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军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所以应当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则显得更加重要。

查看全文

浅谈艺术创作的“生”与“重生”

一、对“生”的独特解读

早期张洹的表演是将忍受痛苦的身体,作为面对来自各方压力时个人特立独行的隐喻。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出现,关于艺术的种种观念受到冲击。原有的艺术风格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途径,绘画的观念性倾向日趋明显。当前卫艺术受到政治和商业的双重限制时,同时行为艺术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形态,中国的行为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除了自己的身体以外,他们一无所有。身体成为他们表达“个人自由”的媒介。1991年张洹落脚在北京东村。东村,是中国行为艺术最初的发源地。东村的环境氛围助力与启发了行为艺术家的创作。在此时,张洹是如此描述他的创作初衷的:“在人们看起来最平常,极易被人忽视的日常事物中,却是我最关注的,也是我创作的原始材料。比如我们坐在沙发上抽烟,谈话,每天在床上休息,每天要工作、吃饭等。在这些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最接近人的东西,人最本质的东西———人的精神问题,竭力去发现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1995年,张洹等北京东村艺术家在北京郊区的妙峰山上实施了集体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作品的工作非常简单,艺术家们将自己的身体赤裸叠起来,堆积成一个没有任何造型意味的小丘。艺术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拥抱着大地。这是对于“生”最原始的、最赤裸裸的表达。1994年的《十二平方米》是张洹的一件代表性作品。作品中的他静静地坐在东村的一处公厕内,他在身上涂满蜂蜜,招引蚊蝇。两个小时之后,他朝向水塘走去,把自己的身体淹没在水中。张洹在事后回忆:“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使自己忘记现实,让我的精神离开肉体,但一次次被拉回现实,只有作品完成后,我才知道我体验到了什么。”次年张洹在北京东便门桥下创作了行为作品《原音》,他全裸地躺在地上,把100多条活蚯蚓放入口中,面孔朝上,蚯蚓慢慢地从口中爬出来,爬到眼睛、耳朵、身体上,整个过程身体一直在颤抖。“这就是我对‘原音’的理解,人从土里来,最后又回到土里。蚯蚓是活在泥土里的动物,它就是来自泥土里的‘原音’。”高名潞在评价张洹的作品中如此写道:“人生有两种高境界,一是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出家人追求的当属此类;二是对人类的共同文明做出某种不可替代的贡献。”张洹前期对“生”的认知是一种最原始的兽性,是对生命与生存的渴望挣扎。他的表演既代表了中国社会底层一部分人的恶劣生存条件,也象征了他自己作为一位边缘化艺术家的窘迫遭遇。到美国之后,张洹继续用身体创作艺术。通过借鉴传统物件,他的艺术实践开始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中国元素。《朝圣———纽约的风水》是在P.S.1当代艺术中心的庭院中完成的,表演中张洹躺在一张中国明式风格的床上,床上铺着冰块制成的约15厘米厚的冰垫,床架旁边还栓着7条狗,极度的冰寒迫使张洹10分钟之后起身。艺术评论家埃莉诺•哈特尼写到:“这件作品是艺术家面对新的家园时无法给自己定位的最佳脚注:张洹没能用自己的体热将身体融化,反而接近冻僵,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即一位移民可能期待对其新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狗本来是用来指代新花园里种族间的共存,然而它们也隐隐让人觉察到不安,狗作为捕猎者和宠物的双重身份之间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了。”张洹在纽约还展出过另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唤起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青铜大撞钟的回忆。这座钟上刻有张洹村里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的姓名,颇像一幅家谱图。张洹没有使用传统的长条撞木,而是将按照他自己身体数据铸成的金人当作撞木。该作品的行为艺术部分包含了少林武术表演,仅着草裙和塑料围裙的张洹随后加入表演者的队伍,并放飞了置于塑料围裙中的鸟。对于“生”的身份问题的感受,成为新环境中对“身份”的陌生感的探究,在生命与传承的关系上,这种升华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张洹作品的焦点。他将以往向内的深度体验转移向外,去创造一个表演情境,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身体语言敏感地进行一种私密的对话。

二、对于“重生”的认知

黄笃在《媒介与精神》一文中说:“尽管张洹在纽约的八年艺术活动主要以行为艺术而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但张洹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艺术经验,而是意识到了身体的有限与想象的无限的矛盾,大胆从原有的艺术限度中突围,转向了对装置、雕塑和绘画的探索,也转向了对自身文化之根的寻觅……”藏传佛教是张洹从西方返回的重要原因。在看到残缺的佛像和佛经之后,张洹明白,残缺的雕塑和经文是佛身体的延伸,张洹不再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在重新认识与判断之后,他后期作品的共同因素为带有对死亡与重生的深层认知。劝世静物画在17世纪的荷兰尤为流行,画中描绘的骷髅、腐烂的水果和装满流沙的沙漏等物体象征了死亡的在所难免。荷兰静物画是画家潜意识之中对人世间生活和对死亡的深度思考。骷髅头是荷兰非常流行的象征性的图像。劝世主题中有关死亡的题材也在当代艺术中越发普遍。张洹在了解了天葬仪式之后,收集头骨素材,绘制成布面油画,画布上的罂粟田、一个个向上看的人脸,能唤起人们对疾病、必死命运、腐烂和死亡与重生的联想。艺术家在试图表达宗教或精神性主题时,也必须用物质形式来具体表现他们的艺术构思。如果材料本身就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在审美过程中就容易融于材料提供的观念之中。“香灰除了许愿与拜佛,另外的作用是药物……它已经不是灰烬,也不是材料,它含有一种精神,一种集体的记忆、集体的创造与集体的祝福。”艺术家把这种体验和认识直接应用到了对简单材料———香灰的使用上。香灰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媒介。香一般是用来祭奠先人和佛祖的,烧香就是这一祭奠过程和仪式,而烧香后形图1问孔子香灰油画布2011年成的灰烬意味着一种结束和回归。香灰的材料本身的虚无、物质转换与寄托的性质就像一种新的祈祷材料。艺术家使用香灰意图使作品具有一种祈祷和灵魂的力量。他用香灰创造出过去与现代的对话(图1)。在香灰系列之后,对于藏医学也很有兴趣的张洹,注意到了中草药这一领域。中草药是一个采用动物、植物和矿物元素配合治疗疾病的一种复杂体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药渣在烘干、上色后被贴到了画布表面。“中药用来治愈人体内的癌症,香灰用来治愈人心的疾病。”通过中草药作媒介,张洹探讨“肉体产生、衰老、疾病和死亡”。通过香灰和中药渣两种材料的重新运用,张洹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三、结语

张洹的艺术立足于这个时代,作品对于“生”与“重生”的概念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思考角度。对新材料的研究和运用、对视觉艺术的多重探索都是人类和社会需要的。首先,社会环境是张洹艺术萌芽的语境;其次,自身对生死的直接或间接性体验也是他艺术形成的客观基础;最后,佛教的生死观为张洹的艺术提供了信仰支撑。张洹的艺术也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从一开始一种自身的受难与释放,当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作品开始承担社会责任感,这一转换的历程,可能和身体状况有关、和年龄有关,也有可能和精神层面的状态有关。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艺术家对外界的感受在不断游走与加强。

查看全文

批评学生艺术研究

【摘要】“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明确批评学生的目的,视批评为学生成长中的一剂良药。在批评前教师要做好如下准备:全面了解学生;弄清错误倾向;恰当地选择批评的方式、方法和场合:①当众批评;②个别批评;③含蓄式批评;④商讨式批评;⑤即时式或延时式批评;⑥幽默诙谐式批评。在批评中,教师还要讲究艺术,一般方法有:先表扬后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刚柔相济,把握火候;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情感变化,批评要适时适度;要注意批评语言的艺术。

【关键词】对症下药;讲究艺术;忠言顺耳

【Abstract】“Thecriticismeducationhasnotbeentheincompleteeducation”,theteachermustexplicitlycriticizestudent’sgoal,regardsthecriticismtogrowamedicinalpreparationgoodmedicineintothestudent.Theteachermustprepareforfollowingbeforethecriticism:Comprehensivelyunderstandsthestudent;Clarifiesthewrongtendency;Appropriatelychoosesthecriticismtheway,themethodandthesituation:①Criticizesinthepresenceoftheeveryone;②Individualcriticism;③Containsthetypecriticism;④Discussesthetypecriticism;⑤Namelythestylishorextendsthestylishcriticism;⑥Humoroushumorouscriticism.Inthecriticism,theteacheralsowantstobefastidiousart,thegeneralmethodincludes:Afterfirstpraisescriticizes;Educateswithreason,movesitbythesentiment;Hardandsoftaids,graspsthedurationanddegreeofcooking;Mustpayattentionviolatesthewrongstudent’semotionchange,thecriticismmustattherightmomentbemoderate;Mustpayattentiontothecriticismlanguageart.

【Keywords】Actsappropriatelytothesituation;Isfastidiousart;Thehonesttalkispleasingtotheear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都爱听表扬的话,不愿挨批评,这是人的共性,少年儿童更是如此。“良药苦口”早已有了糖衣的外套,“忠言逆耳”现在也应改成“忠言顺耳”了。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需我们的教师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讲究批评的艺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不断地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在网上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信息,特来毛遂自荐。我是江苏XX大学09届应届本科学生,艺术设计(平面)专业,明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一直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同时也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实践,才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年大学生活构造了我自身特有的知识体系,培养了我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乐观合群、真诚宽容的个性。敬业精神和刻苦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也是我充满信心地加入到贵校单位的原因。

曾任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组织、协助参加过院校的体育活动及其他学生会,也多次参加社团的活动,如为失学儿童捐款的T恤义卖,为社区义务画像等。参与各种活动使我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从学校到社会,我知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从贵公司开始,走出我职业人生的精彩的一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