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7:13: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名称革新

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逐渐兴起,并从工艺美术转变为艺术设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影响,促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从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的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场变革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国艺术设计,尤其是外来艺术设计理论和作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当20世纪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时,一场重大的艺术设计教学变革开始迅速蔓延开来,范围涉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设计观念的引入。“三大构成”的引入逐渐取代了我国长期推行的基础图案教学,弥补了我国以往基础设计教20世纪末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变革徐芳李海源学领域的不足,为专业设计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领域。最先把这一“构成教学”引入学校教育的是广州美术学院。

“三大构成”是发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观念则是当时艺术设计行业的新设计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时代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其教育规模也随着各类院校增设设计类系科而逐渐扩张,教学规模和系科建设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1978年,其工艺美术系仅开设了4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磨漆。1986年,其工艺美术系已增设至7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装饰、服装、环艺、工业品造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艺美术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与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概念开始在我国盛行,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工业设计崛起,使得设计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初被称为工业美术,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概念的争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业设计时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艺美术时代文明。”同时,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因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概念的学术讨论,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关注。1992年7月,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增强轻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意识,加速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搞好轻工业设计工作的关键。”①同时,《意见》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七点改进措施,其中的第六点为“将‘工业设计’列为全国轻工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对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轻工业院校(包括轻工业成人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资格的考核,优先从事所需教学设施;通过专业培训,抓紧造就一批训练有素的高、中级轻工业工业设计人才”。②这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系科,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1991年初,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约为二十余所,而据1995年8月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仅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已达一百余所;1998年,这一数据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术院校、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院校就是这样通过增加现代设计教育的比重及减少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逐渐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其专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工艺美术转换成艺术设计。原来开设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系科的院校纷纷更名为设计学院或设计系,部分原来没有开设这个系科的院校也开始增设设计系科。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发展与变化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论文

摘要:在当今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专业办学特色这一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从特色谈起,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寻求专业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及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完备比起传统的专业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很多高校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往往照搬照抄以往的工艺美术类课程,沿用家长制的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此类专业的师生比例不得超过1:11,而通过对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一个教学班往往25人以上,甚至有些人们专业班级达到40人。这对这个新型专业的长远规划和合理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业课程体系亟待健全正是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初还在对艺术素养和美术基础进行再培训,专业核心课程时间相对就被削弱了,选修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布局也不太合理。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大,而二级教学督导又没有办法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约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不像工科类课程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理论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和社会大环境下,这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忽视,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少之又少。1.5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其次,生源质量的降低和参次不齐,使得专业建设的教与学都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使得学生的毕业水准下降,就业也成了问题。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扩招后的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下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要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能在现代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并大踏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自身建设、师资、精品课程、社会合作、实验室、国际交流、证书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升,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都要具有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专业建设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的根本导向。其中即包括外部环境:国家教育政策,政府产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也包括高校自身的条件: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在网上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信息,特来毛遂自荐。我是江苏XX大学09届应届本科学生,艺术设计(平面)专业,明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一直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同时也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实践,才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年大学生活构造了我自身特有的知识体系,培养了我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乐观合群、真诚宽容的个性。敬业精神和刻苦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也是我充满信心地加入到贵校单位的原因。

曾任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组织、协助参加过院校的体育活动及其他学生会,也多次参加社团的活动,如为失学儿童捐款的T恤义卖,为社区义务画像等。参与各种活动使我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从学校到社会,我知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从贵公司开始,走出我职业人生的精彩的一步。

查看全文

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求职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我毕业于XX大学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这份求职信。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自我推荐。

我一直为热爱的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工作几年中,不断的对广告基础知识、设计、创意、制作等多方面力求更新。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与培养,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会应用office、wps等办公软件,参加新东方设计师精英培养工程电脑设计培训,熟练操作: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平面设计软件(并有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只具有专业知识是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故我在业余时间自学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在努力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我清楚的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我一切得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开拓进取,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若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不会辜负您今天的选择。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此致

敬礼!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量逐年递增。基于此,提升学生就业力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探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的策略,以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提供现实指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力;艺术设计;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本科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但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设计院所将人才招聘门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档次,导致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待业的尴尬状况。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就业力不足。因此,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转变为重视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就业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的[1]。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把就业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国际劳工组织在此基础上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3]。大学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这三个方面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支撑学生顺利就业。本科院校应全面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和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三个方面。笔者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研究学生就业力具体的构成要素和发展现状,探究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基础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知识、跨专业复合型知识。首先,我国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着相对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从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到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囊括了专业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固有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以致部分学生难以完全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其次,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于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在设计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专业设计。因此,学生需要重视对设计哲学、人文美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只有掌握了设计方法论,学生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然而,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综合人文素质有待提高[4]。最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跨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设计单位在招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时,往往希望应聘者在将来的项目设计中对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部分本科院校对跨专业复合型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表现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首先,实践能力不仅包含学生对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实体模型制作能力,而且包含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各实践环节的掌握能力,如项目标书制作、项目市场调研、工程概预算、施工图纸绘制等。目前,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偏重于专业软件的应用技巧,关于设计过程其他环节的实践教学较少,以致部分毕业生的一线生产流程意识不强,难以顺利地从“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其次,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虽然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一些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用能力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多依托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由于本科院校往往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时间较短,部分学生在实习时往往“走马观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消极对待实习。这导致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难以得到较好的锻炼,影响了就业前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还应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即成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设计行业人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向单位技术领导、客户传达,这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此外,用人单位还看重学生的个人品质,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这些品质也是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总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应以培养适应社会、符合岗位需求、了解设计市场的人才为目标,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探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策略,切实做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力水平。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前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的一次全面考核,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最后一次综合实践。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却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对毕业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和教学特点,从提升就业力的角度探索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此希望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对设计人才综合能力需求渐行一致的目标[1]。

1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存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设置不合理。在我国众多本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开设在第八学期,而企业招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落后于毕业生就业进程。在第八学期,毕业生按就业动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已找到就业意向单位;第二类为自主创业;第三类为无就业意向单位的。对于第一类毕业生,他们为了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岗位实习,毕业设计显然放在次要地位。对于第二类毕业生,其毕业设计情况与第一类学生类似。他们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公司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也是处于次要的位置。对于第三类毕业生,他们要一边完成毕业设计,一边应聘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在这种压力和负担下,他们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还有,毕业设计前期的毕业实习,时间仅为4-6周。许多企业怕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效益,不愿意安排给学生具体的实习任务,致使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意义[2]。1.2毕业设计选题实践性较弱。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自两类。第一类为在校指导教师指定题目。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众多院校新进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博士。这些青年教师较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设计缺少系统的认识。他们拟定的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实际生产有一定的脱节。第二类毕业设计选题为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实践项目。这类选题多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实践性很强。但由于真实工程项目的缘故,此类选题一般设计任务较大,学生将其作为毕业设计,只能做到泛泛而谈,不可能凭一人之力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深入研究并做出整体设计方案。1.3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关系不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然而在我国各艺术设计院校中,与毕业设计配套的毕业论文,到底是以毕业设计方案说明书的形式存在,还是以独立的理论研究成果形式存在更为合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如果毕业论文以一定理论研究为要求的方式撰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第八学期学习负担较重。如果毕业论文以毕业设计文本撰写,指导教师只会关注文章的基本写作规范,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久而久之,毕业生及指导教师,对这种毕业设计文本撰写形式不认可,甚至排斥[3]。以上是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现存主要问题的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没有使学生创意和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更没有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下面,追根求源,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特性与需求来研究如何进行毕业设计相关改革。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特性及需求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已很难跟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毕业设计是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相关专业学生展示专业知识、艺术才华的关键步骤。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各艺术院校应进一步重视起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发展。有别于其它课程,毕业设计一般开设于大四下学期,时间短、强度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间精力投入要求较高。如何展开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该,怎样提升学生的从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个深得深思的论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本科阶段学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评审体系,对于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总结梳理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三部分。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笔者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减少无效的形式,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的分层设计,通过生生协同、师生协同、课程协同、校企协同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四协同”中注重寻求多方利益结合点,不断推进协同的广度和深度,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生生协同;师生协同;课程协同;校企协同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更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做好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又可缩短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转变角色的时间[1]。为了不断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各高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毕业设计的工作环节中依然存在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力、指导过程流于形式以及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出台了很多细则和办法,比如:强调一生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明确的格式规范;毕业论文的率有严格规定;教师需要在规定时段完成对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审查;每次指导要有批阅痕迹等等。各级抽检常态化,教研室查了学院查,学院查了学校查,这些管理措施似乎在形式上都比较完备,但却带来更多实质性问题:当管理条款规定的越细,人的精力就会更多消耗在如何遵守这些条款不去犯错上,学生和老师为求自保,疲于应付,无心创新,让毕业设计过程乃至毕业论文都变得形式化。诚然,形式上的规范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从深层次分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缺少学习的内生动力,惰性思想肆意滋长,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2.1毕业设计选题缺少分层设计。艺术设计类的毕业设计主要有三类选题:企业的实际项目、设计竞赛项目和概念性命题项目。这三类选题各有不同的侧重和意义,但都需要在确保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命题甄选。目前的毕业设计选题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更喜欢选择概念性命题,因为可以规避很多限制条件,也省略了和企业沟通协调的环节,在设计思考中更单纯更自我,这就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应用性偏低的问题普遍存在。要更有效的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达成,就需要有毕业设计选题的分层设计,对三类选题做出合理的比例分配。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应以学生艺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视觉设计美感与产品功能性的和谐统一,侧重真题真做,持续加大“实际项目”的选题比例[2],控制设计竞赛项目和概念性命题项目的比例。对选题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保证不同选题在难度和深度上保持平衡。同时还要综合考量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条件和专业兴趣进行选题调配,避免在选题初期就让学生处于被动境地,影响学生后期的发挥。2.2没有最大程度调动毕业设计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在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各类检查已经常态化,但主要侧重在检查各种资料在形式上的标准化,而作为毕业设计的共同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作品的创新程度,当时间和精力不够时,就会为了应付检查,只求同,不存异,反而失去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本来目的,师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真正调动。更多的关注如何激发毕业设计参与者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参与者,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在注重毕业设计过程形式的规范化同时,一定要考虑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框架内,尽可能地去探索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想办法让毕业设计的主体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在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既重形式,更抓内容,从内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各方在工作中的平衡点。2.3校企合作推进不畅。高校与企业是人才市场上的供需双方,尽管双方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但双方追求目的具有一致性[3]。高校负有为社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企业也需要能够从学校获得优秀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生力量。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意愿不清晰、协同层次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等。目标具有一致性却存在现实中的矛盾,源于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利益上存在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优势的充分发挥,只有协调好双方各自所需,解决好在校企合作中,因时间、场地和利益需求产生的问题,才能让校企合作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形成协同,达成高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