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5:58: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类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类专业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发展探究

[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增强,并推动我国迈入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做到以文化人,并引领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艺术类大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国际比赛,但由于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低,因此他们不能用英语清楚地介绍自己作品的特色,更无法回答评委及记者的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组委会对其作品的最终评价。论文从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难度较大的原因,并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探讨艺术类专业英语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文化自信

提出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并进一步阐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俗话说“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软实力事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艺术专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发展、丰富社会生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国际市场上艺术设计产业的巨大挑战和冲击,提高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英语技能,且能清晰明了地向世界展现我们的艺术,便是刻不容缓之事。社会的需要就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外语不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武器[1]。因此,如何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为国家输送既有想法和实践能力又能清晰地向世界表达创意的复合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要使命。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及成绩现状。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这是此类学生英语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所在。本次调查采取等比抽样的方式,所抽样本均来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样本一为56名大三学生。在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考试成绩中,大三学生90分以上的比例为9.0%,80~89分的比例为39.3%,70~79分的比例为39.2%,60~69分的比例为10.7%。本次期末考试是开卷笔试形式,而且考试之前教师已告知复习范围,这样的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还不到一半,成绩并不理想。样本二为13名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在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专业英语考试成绩中,90分以上比例为7.7%,80~89分的比例为38.5%,70~79分的比例为38.5%,60~69分的比例为15.4%。本次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教师也将考试范围告知学生,然而,尽管样本二的学生为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研究生,但其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这说明艺术类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英语水平都不高。(二)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英语教师在为艺术生上课的过程中,为了照顾艺术生的英语水平,一再降低学习难度,以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发生。此外,多数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对艺术专业知识不熟悉,他们的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紧密。他们最擅长的是英语语法的教授工作,尽管竭尽全力向学生普及语法知识,但对于基础薄弱的艺术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枯燥难懂,他们较难集中注意力。(三)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现状。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大都以大班教学为主,艺术生的人数较少,因此很多高校都将艺术生和其他学院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来上英语课。由于英语基础不同,艺术生往往很难跟上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脚步,即使有认真想学习英语的艺术生,也会在一步步的落后中丧失学习的动力。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课堂较少有口语锻炼的机会,课下则以做习题、考试为主,学生听和说英语的能力较难提升。(四)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院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有少量的实验性艺术类专业英语课[2],大部分院校的艺术专业课中较少提及英语,英语课中也很少有艺术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国外艺术方面的资料、研究其设计理念的时候感觉十分困难。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难度较大的原因

查看全文

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构成要素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0年9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批准成立,是我国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截止2012年4月,短短10年我国艺术职业学院就达到了41所,涵盖了美术、音乐、服装、设计、表演等艺术基础的专门门类。

一、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对培养艺术类职业性人才的需求

当前在各项经济生活中,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对科学技术等各领域进行着渗透和影响,文化艺术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绿色朝阳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在新的时期也呈现了新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提高,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进一步提高,带动和创造了一些附属产业及价值。所以艺术类专业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看待艺术这一朝阳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更新与转变,通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相结合,未来艺术的发展将更迅猛,以更多元的形式综合发展,逐步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媒体、社会文化、医疗保健等领域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即便是艺术在形式上如何变化,艺术本原还是需要基于最基础的艺术理论来支撑,在支撑之上才能进行发展和变化。所以在此之上我们需要培养伴随着艺术产业而发展的专业型职业性艺术类人才。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就市场而言,培养现代社会专业型职业性艺术类人才是可行也是非常迫切的,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艺术类专业提供了论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具备艺术类别里某一特定职业和艺术职业群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符合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与实际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师资队伍缺乏双重性,就业观念偏狭等问题,同时在招生上因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和个人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学习吃力,老师教学吃力,致使毕业生质量不高,达不到一个艺术类从业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新的时期,一方面要借鉴普通高教艺术类专业的良好经验,另一方面要努力摸索创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理性思考和定位,转变观念,努力扭转“夹缝中求生存”的被动局面。

三、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构成要素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线教学初探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加以研究,由此产生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理论成果。随着当前社会科技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教师尝试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打破以往教学的壁垒,在新媒体的引领下,全方位地开拓在线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模式应与其学科特点、教学实际相契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创新,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该文以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为例,探讨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线教学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以期为创新艺术类专业的在线教学形式、丰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在线教学;新媒体;艺术类专业

随着社会科技化、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新媒体逐渐走上时代的舞台,其具有信息传播快、内容更新快、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新媒体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高校仍采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课堂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即线上教学,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与学生双向互动。教学形式以录播为主,可以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直播+线上”的答疑形式,课后辅导可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的形式。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更加充分的准备,而且可以开拓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具有美术专业背景,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1]。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中外服饰史、服装画技法、服装工艺、立裁、化妆设计、服装配饰设计等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1.教学信息传输——幻灯片与影像播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录像视频、电影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多媒体工具运用得较为普遍。如,在服饰美学、中外服饰史等理论课程中,教师借助PPT等多媒体手段,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素材与教学手法。但是,其遵循的教学原理在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即直观演示的原理,以此为学生提供感性、形象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过于依赖PPT等多媒体手段,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学内容上,以致部分学生只是跟随教师播放的PPT走马观花式地了解相关内容,学习效果不佳。2.实践操作——专业设备与专用教室。高校艺术类课程构建了“理论教学围绕实践、实践紧随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课程的学时占有教学计划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实践课程不仅培养了基础扎实、理论过硬的学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除了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在专用教室中使用专业设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课程。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工艺等课程需要在服装制作专用教室中开展教学,教师使用人台、缝纫机、专业裁剪工具等教具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化妆设计、时尚发型设计等课程的教师通常采用化妆、美发类教学工具在专用化妆间为学生示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未给予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视,以致个别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3.教学拓展——深入教学实践基地服装与服饰专业的学生除了接受学校必修课程的学习,还会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教学实践基地,与企业专家、研发人员共同探讨、交流,将学校中的所学应用于实践。个别教师未深入了解当下社会的趋势、企业的需求,以致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部分学生难以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新媒体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分析

查看全文

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普遍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在全国上下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竞赛体系,大赛举办多年来整体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艺术类赛项的规程内容改变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办赛精神。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等共同举办的一项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素养的活动。近年来,技能大赛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常规模式,它反映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技能赛事,由于参与的政府部门较多,使得这一赛事成为目前中高职院校含金量最高的比赛,同时也成为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随着每一年度技能竞赛的开展,从学校选拔、到市里选拔、再到全省决赛,决出名次后才有机会参加到全国比赛,从校赛到国赛,基本上贯穿了学校的教学过程,为了取得好名次,每个学校都积极备赛,学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教师持续改革教学方法,院系推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参赛磨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际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即是从近几年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过程中探索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人民团体、学术机构和地方院校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全国性的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覆盖了职业院校几乎所有的专业,应该说是所有职业院校都在参与的一个国家级的赛事。技能大赛的举办是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为宗旨。在经历了多年的比赛看,技能竞赛的开展大大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普遍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赛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围绕每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和在实训过程中具体的任务与要求,检验每个选手的职业素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大赛赛项的设置对应了职业院校的主要专业群,也对接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水平。

二、艺术专业赛项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思考

摘要:针对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本文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相应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

进入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在艺术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日趋增加。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正在增大,其中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其中师德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2]。对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应大力推进,从而建设出具有良好师德风范,高标准的辅导员队伍,使其在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艺术类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正呈现逐步上升、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加强师德的规范和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3]。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要通过自身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随着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类型等的日益增加,辅导员的师德素质和工作质量也在日益提升,但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和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因所面临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生源等的特殊性,在其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和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得出更加适合高校艺术类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1.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素养缺乏

查看全文

艺术类专业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入

【摘要】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还能够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因此,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校来说,可通过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来提升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思政教育;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融入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能够促使艺术类专业教学更具有深度。全国高校思政会指出,高校中各种课程应该和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的意义

(一)是艺术类教育价值追求的目标。从艺术类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价值追求以及实现目标来看,两者存在着内在统一性。同时,思政元素融入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之中是帮助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摆脱当前困境、实现教学深化改革以及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审美和道德的统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能够促使各种抽象思政元素通过艺术中具象化的艺术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通过艺术形象本身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二)是学生实现道德素质提升的根本要求。党的报告指出,青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以及强盛的根本,如果青年本身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担当,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更有前途,这个民族就会更有希望。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想以及不同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艺术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在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以及道德的共同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三)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党的报告指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原来的在数量方面的不断扩张逐渐转变到提升质量以及效益上来。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技能以及艺术职业发展等内容占据了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大部分空间,将思政教育和艺术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艺术专业人才。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应社会的需求,正在向应用型高校不断转化,较以往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本身就具有较高实践应用性的艺术类专业。但是,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学校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鼓励课堂实践训练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以此培养具有高应用能力的艺术类人才,促进文化社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艺术类专业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选择人才时,一般都更加倾向于选择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各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实践中。而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有效掌握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应用性,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加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其实践教学构建良好的保障体系,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艺术类人才,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行之路。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让实践教学行之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市场的需求,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因。

2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2.1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艺术的内容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有新的含义,它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应该在某些方面引领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它应该走在时代与潮流的前面。要求教师应该敏感地抓住行业的前沿,紧密地与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与市场的人才。但是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教师采用的实践模式多年不变,没有做到与市场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2.2缺乏真正具有能力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从目前的师资结构看,真正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是艺术类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成为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是沿袭了自己学习时的方法和手段,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也具有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经验,遇到与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时,容易脱离实际。而且有些教师多年不更新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大纲,不能紧跟时展的脚步,让学生无法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经验。实践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2.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管理。艺术类的实践教学有别于一些工科类的实验教学,相对来说它不需要非常严谨的步骤,也不需要每一步都在监控中。它有一定的自由性和独立性,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这也决定了实践教师不能一味管,而需要优化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监控。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只是简单地用工科类的实验教学来管理。而实训室中缺乏具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是实践教学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实践教学更应该有一个区别与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很多学校并没有单独为实践教学设计一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是简单与理论教学同用一种方式去评价,这是极为不科学和不严谨的。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专业特色教学方法创新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教育规模连年大幅扩展,报考热引发了高校办学热的状况,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所提高。

1.引言

谈到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很多英语老师不禁摇头:基础差,学习不用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太低……总之一句话:不愿意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

经调查了解,目前艺术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有他们实际的困难,一部分学生在考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附中,而这些附中培养学生的标准跟普通高中有些区别,也就是说,他们更重视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技能,这种培养上的偏向使学生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语言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虽然就读的是普通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但由于文化成绩一直不好,在高二或高三时决定去考文化分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院校,因此英语成绩也不理想;第三部分学生(少数)考进来时英语成绩还可以,对英语也很有兴趣,可英语在高职高专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加上又没有学习的氛围,成绩下滑得很快。

在我所任教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确认为“优秀院校”,现有教职工601人,52个专业,10个系部,9170名全日制在校生。艺术设计系是从2004年6月份才从电子机械工程系分出来成为一个最年轻系部,当时学生只有208名,学生所学的专业有3个;而到了2006年艺术设计系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50人,学生所学专业有7个。学院2007年计划艺术类招生人数是900人,面对如此剧增的艺术类学生人数,应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也成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查看全文

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该文关注创意思维实践在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不同角度探讨其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研究艺术设计专业部分实践课程的具体设计,希望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学校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意思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的使命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要想得到发展,都必须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生命线和原动力,创新是艺术类专业与生俱来的基因。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的启蒙与培养要回归到学校教学上。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并探索可以产生长效机制的途径,是文章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助于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相关部门也把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结果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综观国内外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案例可以发现,部分学者以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展开研究并探索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表达,部分学者基于创意产业背景发展展开文学素养教育研究,但未针对竞赛活动探索创意思维实践在高职艺术类教学中的培养。

二、研究的意义

查看全文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及创业就业特点分析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除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稍显淡薄,但思维积极活跃,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激情,创造力强,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加之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们注重专业能力发展,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体现在创业和就业能力方面,他们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在求职能力、求职技巧上相对较弱,对就业机遇把握能力不强,在整体就业环境方面,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既要向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面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压力,同时又具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心理方面,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前期培训和学习费用较高,对于就业薪资期待相对定位较高,受追求成为艺术家等思维影响,在就业创业心态上不够踏实;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国家针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的具有普遍性的就业创业指导类教材、读物、指导手册较多,但基于艺术类专业就业创业的专门指导较少,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支持有限。探索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帮助广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创业与就业势在必行。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

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相关探索:

1.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心理指导、理论指导

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创业就业心理指导,利用心理访谈、团体心理训练、个别辅导和创业心理培训等形式,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探索能力;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相关培训,在课程设置与培训流程设置上,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出发,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进行量身定制,使得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强。在学生求职引导环节,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学生梳理自身的求职方向,职业定位,创业意向,通过职业兴趣探索和职业价值观的不断“澄清”,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到达社会、职业价值与自我的最大程度地协调统一,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就业创业内驱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加之专业特点,在创业方面更有优势,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进行求职培训、观摩招聘会、参与大学生模拟招聘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