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5:4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类选修课调研与思索
公共艺术类选修课教学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也非常重视艺术类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艺术类公选课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于2011年4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基本情况、行为事实、需求意向、学生建议与感受四个方面,调查问卷共设计13道选择题,题型包括单选、多选两种。本次调查对象为本学期艺术选修课的学生,来自4个学院,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通过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反映出我校目前艺术类选修课的整体学习状况。
1调查结果分析
1.1关于艺术类选修课出勤率与课堂纪律的调查
出勤率情况:82%的学生能基本做到不缺课,偶有请假。出勤率情况还是比较乐观,因为出勤情况是能否顺利通过该课程拿到学分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再三强调而且在每节课上都会做好考勤。针对课堂纪律,调查结果显示:15%学生认真听讲,40%的学生有时能认真听讲,36%学生经常睡觉玩手机,还有9%的学生从不听讲。由此可见,师生们虽然都非常重视到课率,但“人在心不在”的状况还是存在的,课堂纪律相对比较松散。老师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提高艺术素质。由于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直接影响选修课的课堂纪律和教师教学积极性。
1.2关于学习状态和教学质量的调查
43%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新意。32%的学生认为没有教材没有作业,理性认识不深,只是随堂“听听过”,因而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25%学生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选修课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因为下午7、8节和晚上9、10节这个时间段,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由此导致一些学生放弃上课而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个时段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面,有75%的学生认为不紧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讲解和欣赏艺术片段,展示技能的机会比较少,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关于考核方式的调查,艺术类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心得或观后感,这种方式学生普通能够接受,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大都会直接去网上下载相关文章或资料,原创性比较少。少数艺术类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或上交作业,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个别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核时则借同学的笔记应付或叫人替代,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绩。
浅谈艺术类期刊《装饰》的最美追求
【摘要】创刊于1958年的《装饰》杂志是我国创刊最早的艺术类学术刊物。在60年的办刊经营中,《装饰》坚持“立足当代、关注本土”的办刊理念,扎根设计领域,注重专业知识,成为我国艺术类学术研究的重要“风向标”。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领域呈现诸多变革。《装饰》作为传递与记录艺术设计领域变化的重要载体,为设计思想诠释、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展示搭建了良好平台。本文通过分析《装饰》杂志“最美追求”的具体实践措施及成效,总结办刊经验,以期为其他艺术类期刊办刊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类期刊;《装饰》;最美追求;设计理念
《装饰》杂志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报,1999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该刊成为由清华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报。《装饰》杂志生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设计的本土特征,是我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也是本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阵地。《装饰》以“装饰”为名,既是装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交流阵地,也反映了办刊者装饰美化大众生活的愿望。该刊以“深化工艺美术、优化设计理论与实践服务”为办刊宗旨,始终以高水准的学术定位和高品格的文化格调为标准,对我国艺术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艺术类期刊《装饰》最美追求的实践
作为我国一流的艺术类杂志,《装饰》坚持不懈地追求最美展示效果,这是该杂志的“天然基因”。《装饰》在最美追求时,庄重雅致的设计风格形成了独有的装帧特色。杂志通过探索,构建层次化的美学设计体系,呈现出最美的视觉观赏效果。1.最美追求的设计探索。《装饰》通过最美追求的设计探索,涵盖了艺术设计的所有领域,为我国艺术设计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在封面设计上,《装饰》选择强烈的色彩作为对比,结合抽象视觉元素,呈现独特的艺术设计内涵。在封面字体的使用上,从现代设计语言出发,使用创意型美术字体。封面的布局排版也极为考究。在期刊内页中,巧妙地搭配文字与图片,合理转化色彩与空间的设计,立足视觉特点,实现了艺术美学与阅读价值的有效融合。在2018年第1期杂志封面中,使用橙色和黄色作对比,封面中心使用巨大的圆形作为主要图案,将本期特别策划的文章名称陈列其中,以虚实色块作对比,为读者提供联想空间。封面四角使用4个较小的圆形(内涵为:衣食住行)作为具象补充,特别是巧妙地将“面条”与“永”的图案虚实结合,使读者对本期的特别策划“海外汉学(饮食文化与汉字书法)”形成直观了解。通过线条与空间设计布局的巧妙转化,展示了独特的封面艺术。在内容设计中,图片更是比比皆是,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张或数张图片作为辅助。在本期“新设计”栏目中,主要介绍了“可打印藻类塑料”“时光碎片”和“Care+Wear病号服”三种设计理念与方案,以“文字+图片”的介绍方式,让读者有效了解这三种新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内涵,形成直观理解与立体化认识。正是从封面到内容、文字等层次化以及细节化的设计探索,使《装饰》呈现细腻、典雅的风格,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争相学习的对象。2.《装饰》设计语言的感性之美。感性之美是一种由视觉观赏所引发的心理美感,作为大众广泛欣赏的美学,感性之美能够对大众形成直接的、感性的美学体验。《装饰》杂志在设计中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装饰语言来表达期刊的视觉审美理念,展示杂志质朴、纯粹的感性之美。与很多艺术类期刊不同,《装饰》在进行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时,立足我国设计潮流,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感性思维来展示民族风格与感性之美,读者通过封面的图案、造型,能够直接感受杂志封面所表达的感性美。在《装饰》2018年第4期杂志中,围绕特别策划“设计•扶贫”主题进行封面设计。在主要图案上使用乡间梯田的画面,通过巧妙的艺术化处理,让乡村与设计活动相融合,契合了本期“设计•扶贫”主题,也让读者对设计与扶贫的关系形成“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可精准扶贫”的直观认知。通过使用贴近大众生活的设计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最直接、最原始的感性美学。3.《装饰》设计的理性之美。作为艺术类学术期刊,《装饰》在用感性设计语言表达美学的同时,通过巧妙的立意和设计构图诠释了设计美学的理性之美。与其他期刊不同,《装饰》杂志的封面图像通常由多个具象组成,在图像元素的选择上,更青睐于形式感极强的图片。自2002年开始,《装饰》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设计理念,将几何图形融入设计之中,诠释了理性的美学内涵。几何图形是极其理性的设计语言,积极应用这一图形元素充分契合了《装饰》在理性之美的设计探索与尝试。《装饰》2018年第2期杂志中,由平面与点、实线、虚线所组成的几何图形、对称设计的蝴蝶图案,充分展示了理性之美的设计底蕴。“包装设计”作为本期特别策划主题,封面使用层次感极强的几何图形为底,与封面图片之间形成“三维”构图空间,有效突出“包装设计”的空间美感。
二、艺术类期刊《装饰》的社会效益分析
做好艺术类辅导员研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教育,艺术类高职院校又是高职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文艺领域合格人才的阵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关于“艺术类学生难管”的说法,成为了各大高校学生工作的共同的关注点。作为一个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了五年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认为正确认识学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首要问题,把握好艺术类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辅导员开展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就年龄来讲,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突出,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通常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90后”学生不喜欢校园集体活动,更愿意参加能展现个人水平的活动,对于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等有待加强。我们时常在校园内看到这样的情景:篮球场上,“90后”学生独自带球往前冲的身影,但几乎看不到积极有效的配合;每年的“12.9”大合唱要反复动员,而能展现自己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则趋之若鹜。
2、熟知网络知识,对网络十分依赖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进入学校几乎都配备了电脑,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自由地徜徉在网络的浪涛中,网络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进行网上购物、网络游戏、QQ空间、博客等活动,这些海量的信息促使他们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和网络知识。但同时,这些学生们对网络的依赖,使他们面对学习或生活中不确定的问题时,不再去翻阅传统的纸质图书,不再求教老师,而是从网络上去找资料。国内的百度网站就看准了“90后”心理,采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个口号进行了宣传和推广,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以至于学生们都戏谑地称呼百度为“度娘”。
3、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反叛意识强烈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中有部分由于高中文化课成绩不好,突击学习艺术进校的,这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学习主动性不高,加之可能在中学时期学习习惯就不太好,有些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在寝室睡觉,对于人生的缺乏长远打算,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甚至是有意逃避这个问题。同时,当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共同对这类学生做工作时,他们还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对父辈、学校的说法和规定表示质疑,对老师的监督、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师长的成人设计和引导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严重。
4、思维活跃,但欠缺理性思考在校的高职学生一般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为成年初期,其心理和社会化处于逐步完善的时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相比,由于长期的专业的培养和熏陶,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对一些问题思考深度不够,往往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欠缺理性,有时候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艺术类英语教学革新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做出了巨大成绩和贡献。我国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对英语需求的不断调整,我们现行的高职英语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形势的变化,高职英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必须不断调整、创新,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显得更为迫切。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当前面临的困境
1.教学层次千差万别,针对性差。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相对较为复杂,招生对象层次差别较大,学生中既有高中生、中专和技校生,也有初中生。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情况就更不容乐观。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续,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却要杂烩在一起统一教学,教学中难以找寻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这给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重专业轻文化思想严重,兴趣不足。艺术类院校专业练习占据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众所周知,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听说读写,用专业训练之余的少许时间来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类的学生偏科现象极为严重,往往以专业课的优劣来衡量自身的水平,对英语学习也不喜欢、不重视、不主动,对英语学都采取敷衍的态度,兴趣淡漠。即使有时间,学生也不愿意用来练习口语或记忆单词,在正常的英语课堂中,有些学生也只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全心全意、认真有效地学习。
3.学生综合水平普遍较低,能力缺乏。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大都非常薄弱,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学生连初中英语学习的目标都没有达标,词汇量严重不足,在课堂上不能正确使用词汇。有的学生甚至在入学就读高职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既听不懂句子,又讲不出单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他们对英语教学内容只能理解和掌握很少部分,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二、改革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对策
艺术类广告设计教改思索
1引言
广告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广告设计教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广告作品的艺术性、轻视广告信息的传播性等。广告是通过语言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并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媒介,是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所谓符号学,按一般理解,就是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能指与所指、编码与解码,以符号学为切人点,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结合符号学理论,使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广告的本质和要求。
2当前艺术类广告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广告的本质理解不透
教师对广告的本质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广告的艺术性和表现性,没有把握广告的本质特征——准确地传播商品信息,使教学陷入偏差,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过分注重广告图形创意,忽略广告的策略创新图形创意不等于广告设计,图形只是广告作品中的一种设计元素。在当今艺术类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学中,一般表现为在没有广告策略创新的前提下,强调利用各种图形语言手法,如同构、异影等进行广告设计,其结果是导致广告的表面化。广告策略指导图形创意,没有好的策略,最好的图形创意也是徒劳;但好图形能够为广告加分,但其前提是必须有好的广告策略。
浅谈民间艺术类纪录片创作
摘要:民间艺术源于人们漫长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的积累,这对于历史研究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纪录片以三维的方式保存了各种民间艺术形象,不仅消除了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障碍,而且实现了跨地域的艺术交流。这也是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本文对当前民间艺术类纪录片创作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民间艺术类;纪录片创作谈
民间艺术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催生了无数珍贵的民间艺术。然而,以家庭或帮派为传播手段的传统民间艺术随着民间艺人和老年人的数量而减少。全球化的问题只能局限于小规模的传播,甚至濒临灭绝。对于民间艺术所面临的困境,许多组织肩负着保护使命。创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民间艺术类纪录片创作的控制。
一、记录片艺术手法
如果我们不能用纪实图像作为证据来证明社会现实的某一部分的本质,那么从这些图像中可以得到的是纪录片配音的可信度依据,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妨去电影院看电影。造物主妄想世界的约束,无论我们有多丰富的想象力和渗透世界的主观动力,我们最终必须在真实的镜头上将真理进行探寻,是纪录片创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即使我们用非现实的善良,镜头来证明什么已经确定也是欺骗观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审查和审查,已成为纪录片配音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纪录片主要代表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许多作品往往被困在历史数据的积累中,被列为纪念品。虽然主题清晰、线索清晰,却难以产生生动而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民间艺术创作面临问题
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设置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单纯的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人才,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广告设计;专业设置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设计形态在美化社会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设计形态的展示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广告设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艺术创作活动,无论从主题、功能、还是形态表现上都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使用要求等紧密相关。与此同时,艺术设计类专业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再是单纯的艺术类创作,而是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也不再是闭门造车的静态教学,而是深入社会和企业的实践性教与学的互动。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高校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上应该采用创新开放的模式。要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深入企业一线展开广泛的调研,掌握设计市场的发展动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听取企业专家对高校教学培养人才的建议。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教学实践的展开,以及后期毕业设计的完成,都要有针对性,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广告设计专业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告设计是指通过特定的媒体向社会大众告知的行为,是将广告目的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单单依靠课堂的教学,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采用各种开放式教学达到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和专业,却以单向封闭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学生毕业后不能熟练公司操作满足社会所需,所以改变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的优势,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双方在相互支持的情况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促进生产力与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是将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方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展开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非艺术类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论文
摘要: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无疑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文章通过对高校扩招后“艺术”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特点的分析,探索和实施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传统民间艺术类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传统民间艺术作为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岁月长河的淬炼与传承,内容更加多元、多彩,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加入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未来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传统民间艺术对艺术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期加强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人才培养;培养路径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信息水平不断提升,新兴艺术种类快速崛起,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传统民间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被埋没,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了传承、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要从人才培养方面抓起,只有将传统民间艺术与艺术类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完善的艺术类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教育使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获得传承与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人才培养实施价值
(一)使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时代与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虽然各种新兴文化层出不穷,但若想促进艺术类人才获得全面发展,必须要在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入传统民间艺术,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推陈出新,顺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使艺术类人才获得全面发展与成长。
高职院校艺术类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决定了班主任对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文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对艺术类班级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针对艺术类班级进行“艺术”管理,尝试将“艺术”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希望对高职院校的艺术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班级;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了解你的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他的兴趣爱好、享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抓好高职院校艺术类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就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洞察了解高职院校艺术类班级的特征特点。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班级的特色
根据调查,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而被迫选择艺考,为了能够顺利考上大学他们在高考之前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速成班。由于学习艺术专业技能的时间比较短,文化成绩又不理想,所以造成了很多艺术生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另外,艺术类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较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崇尚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缺乏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淡薄、自由散漫。在艺术类学生的班级管理上,需要积极寻求艺术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新思路及对策。
二、针对艺术类班级进行“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