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5:33: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价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源于艺术管理研究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大众的审美需求的发展,如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水平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成正比,有些甚至对于艺术毫无所知,因此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艺术就需要去对艺术市场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因此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管理,而艺术管理则就需要具有专业的艺术知识和市场研究的艺术管理者。艺术管理者是艺术作品传播的筛子和门槛,是艺术作品传播的桥梁和纽带,在艺术作品面向市场的过程中艺术管理者处于一种媒介的作用,挖掘优秀的艺术作品公之于众。艺术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了解受众群体意向,确定经济效益艺术效益的主次关系,从而准确的将艺术作品推进市场,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管理者;经济效益;艺术效益

艺术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能力,包括一种活动、一场演出所需要的策划、管理、人员安排、财务赞助、活动场所等除演出技能以外的所有能力。譬如一场音乐会,除了音乐演奏家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人员都在进行着艺术管理的职能,艺术管理表意为艺术的管理,其本质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切为艺术创作铺路的方式和手段。此处管理一词并不是上下级的阶级关系,而是艺术作品策划及展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艺术工作分支的总和。

艺术管理者则是这些能力的实施者和活动演出的操控者,艺术管理人是位于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媒介形式存在,其本身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了解时下所需要的所流行的艺术元素和受众群体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兴趣,因此艺术管理者是一种从内(自身艺术造诣)而外(对市场和受众的了解)修养发展的一种“传播媒介”。艺术管理者策划一种活动或者一场演出时首先要对这场活动或者是演出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于演出要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并用接触产生的演出感受来总结策划适应人群和演出主题。一场活动、演出的成功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方面进行,内容就是艺术产品自身,形式就是艺术管理人员对艺术产品的推广宣传力,策划活动、演出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艺术管理者需要在保证艺术家进行艺术作品演出的同时保证艺术演出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名合格的艺术管理者是需要将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来对艺术演出进行综合性策划。艺术管理者在目前艺术管理领域中被分为两种层次:1、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2、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剧院团体艺术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管理目标。目前国内大众艺术鉴赏能力尚不够高,因而各大剧团剧院都将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经济效益为主。中国正处于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将发展重点定位于经济效益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会产生受众与演奏者之间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演出团体是有一定的受众数量承受上线的,并会受到演出场所的制约,如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出场所过大会导致弦音区域性的不同;受众数量过多则会导致音乐会现场糙乱和音乐的视听效果。因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可能导致演奏者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而影响整场演出的水准,降低了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同时也导致现场观众艺术欣赏效果。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为了展示艺术作品自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艺术作品传播给更广泛的人,使观众从中能得到心情的宣泄与品性的升华。

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目前艺术管理者理论中普遍所要追求的一种管理方式,这也是目前所有剧团剧院艺术管理者和与艺术管理有关的书籍都以此作为艺术管理者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保证艺术家艺术演奏的同时保证受众数量,从而可以使剧院自给自足运营或产生盈利而更好生存。经济效益艺术效益共同追求,在现在艺术行业中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的,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说事物矛盾要明确矛盾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是两个点,而重点论的研究就在于艺术管理者自身的追求目标了,因而笔者认为经济效益与艺术效益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肯定是会丧失艺术价值,若是以艺术效益为中心肯定要维护艺术作品所需要的演出氛围从而丧失一定层次的受众。

查看全文

写实性绘画艺术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活动的,其社会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各个社会阶层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来接触到艺术和艺术市场,其中最为广泛和最为接受的即是写实性绘画。各种各样的画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交流使人们接触到了西方现代派的各风格艺术作品——古典主义、新印象、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等等各种艺术流派为社会所接触,由此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对艺术的价值——尤其以写实性绘画及其艺术价值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以自己的视点和角度来略谈一下自己对中国当实性绘画艺术特色的认识和自我感受。“写实”一词在英语中是“realistic”,其形容词词性可翻译为“写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其名词形态可翻译为“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在这里我所探讨的是写实性绘画及其艺术风格,因此我们首先对“写实‘的由来进行追溯探讨。法国19世纪画家库尔贝主张绘画应该描绘现实生活,坚决反对描绘想象中的神仙和天使,于1855年亮出了一个旗号为“写实派”——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流派或是“主义”。作为描绘对象的神仙和天使画家所采用的手法是写实的,是对真人的摹绘,在这个意义上——只要用的是写实的手法。不管绘画的对象是神还是人,不光是哪种流派或是“主义”都可以称之为“写实绘画”。源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逼真描绘和写实对象发展了写实性绘画的体系风格——即写实性绘画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的写实性绘画至今仍然能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派,它不仅有辉煌的过去,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当然适应艺术生存和繁荣的环境是千百种品类的共生共荣。在中国大艺术勃发生机的今天,写实性绘画亦蕴涵着进一步大发展的活力和生机,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它正以自身不断变化的崭新面貌向全世界展示着它新时代的绚丽多姿和美好的远大发展前景。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众性

写实性绘画能具有顽强生命力,因为在它的躯体里有一种“长寿”的基因:它和人类正常的、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相一致的,它最为广泛人群认同,能更好地架起观众与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长久的拥有广大的观众,一切地域、民族、国家的绘画艺术,都毫不例外地从追求“写实”的形式开始的。在中国占多数的是农民,而在他们当中对艺术感兴趣的只有少半,那么他们眼中“最直接、最通俗”的作品是好的艺术品。对于搞抽象的、表现的东西他们知致甚少,故吸引多数人的艺术应该是写实性的。这种绘画的通俗性、公众性构成了读者的无障碍“阅读”。

二、可视性

写实性绘画的可视性是其精髓,写实性绘画很容易在视觉和想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和观众的联系。当今写实性绘画在平面上呈现形象,多重组合,空间的自由切换技法风格上进行着多样探讨,获得更大的观念和内心情感空间。它可以使艺术家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将个人对于自然物象的观察体悟通过多种技法和媒介综合组织呈现于观者面前,它的“形象”不单是如实的再现对象,也包括艺术家想象创造的心灵的“心象”。这意味着艺术家对当代视觉形象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组合从人类全部的文化传统中获得视觉的想象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可视之物。当实性画家的求“真”,对细节的精微的投入过的关注和追求,精微的去刻画,不遗余力的去雕琢,他们对物象自然细节的描绘是心领神会的,细节的形体现了画家的个性精神,他们懂得有感情的精微刻画使画面更具形式意味,现实生活的人和事在一般人的眼里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意义,而在画家眼里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由于画家观察生活的角度与常人不同之故。不同的画家个人的精神的追求是不同的,其发现和传达情感的方式就必然不同。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发现与自我感受相通的“细节”,正是对于人类本身的认知,细节的形的刻画往往会认为是画面中需要重点表现的部位,对细节形的把握因画家修养的不同而不同,其深刻性也不同,使形象的准确性的内涵得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三、再现和叙事性

查看全文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价值研究

摘要:萨满是满族传统的民间信仰,其保留下来的丰富的造型艺术成为萨满文化的“活态”符号,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些符号的研究,可以更详尽的了解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到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古为今用”的当代价值,以适应多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满族;萨满;造型艺术;艺术价值

萨满造型艺术融合了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文化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形式,进行萨满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是萨满文化得以延续的“活态”符号。据考古发现,萨满文化至今约有一万四千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多文化的源头,也是世界上仍存活的古老文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萨满造型艺术的研究,既是对萨满文化的研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一、原始粗犷的萨满造型艺术

萨满,被称为天人之间的中介,能知晓神的旨意。其既能够将人的祈求报告给天,又能将天的旨意传达给人。据考证,萨满文化诞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始于渔猎时代,其信仰的核心是万物皆有灵,且世界是被不可见的灵魂和力量主宰着。由此可见,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是萨满信仰最显著的特征。因此,萨满造型艺术极具自然、原始、粗犷的特点,多以人物、动物、几何图形等形象构成,简单、古朴、自然。满族萨满造型艺术以面具和神器为主要代表。其中,面具内涵丰富,且形象具有原始的神秘与粗野等特点,并以众多神灵为原型,充分体现出萨满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流传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面具有:满族的天母神佛朵妈妈,自然神水神、火神、风神、雪神,动物神虎神、鹰神、鹿神等。这些神灵面具均反映了当时人们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萨满文化标致性的“活态”符号。除面具之外,神器也是满族萨满宗教祭祀祈福等活动的常用器具,具有强化法力、驱邪护身、镇压恶灵的功能。在神事活动中,萨满可以通过这些神器与神交流,用“神鼓代表宇宙,鼓鞭代表宇宙坐骑,鼓声的缓急代表飞天的步覆”;用“神裙代表云涛”;用“腰铃代表风雷”;用“神帽和铜镜代表日月星辰,帽顶的飞鸟象征其能在宇宙间自由的飞翔,成为沟通天穹和人间的使者”。这些萨满面具与神器的符号释义,对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萨满造型艺术的历史演绎

查看全文

探究艺术价值和艺术消费的关系

摘要:艺术价值和消费的研究,是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引导和满足社会和人文对审美的文化需求问题。艺术的首要目标不应是为迎合市场或赶时髦,而是要建立或寻找艺术本身的价值,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艺术;价值;消费;主观;客观

艺术价值是一个非常普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问题。它具有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等。艺术价值与经济领域里的价值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也就是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的艺术作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大众对审美的要求。当前,众多的艺术作品进入艺术市场,对于艺术价值及艺术消费问题还须进一步的研究。

一、价值是客观的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虽然马克思并不是针对艺术价值而论,但对于我们认识艺术价值有着指导意义。一件艺术品,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晶。人们在人类童年时代生产艺术品,也可能有一些出于无意识的活动,但绝大多数属于“有为而作”,即它在成为产品之前,已经有了理想中的价值。价值是艺术品的灵魂,艺术品是价值的寄存体,两者是同时酝酿,同时创造出来的,有了艺术品,价值也就客观地存在那里了。而艺术家的思想深度,美学品位和艺术技法、艺术表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被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总体价值的水平。

另一方面,艺术品的价值与物质产品不同,它是不精确的,很难描述的,尽管价值是艺术生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但它生产出来之后,就跟它的生产者脱离开来,变成一种客观的现实。一件艺术品,从它进入创作过程,它就有了价值,当然,也可以说是“潜在价值”。当艺术品进入社会之后,就很难说它只具有潜在价值,而是己经具有了现实价值。区别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仅仅对于个别欣赏者才有意义。当一个画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但作品的价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他的主观想法,他的预期目的,常常要小于它的真正价值,也可能会大于真正的价值,因此,不能说,价值是作者完全赋予的。

查看全文

窑洞门窗符号的艺术价值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外迁严重,大量窑洞被摒弃,窑洞建筑开始衰变,窑洞门窗装饰工艺开始失传,我国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去挖掘更深的内涵,在将陕北窑洞门窗装饰纹样的创新思路不断拓宽的道路上,将老祖先留传下来的窑洞装饰艺术永久留传下去。

关键字:陕北窑洞;装饰纹样;创新保护

一、陕北窑洞装饰纹样形成的背景

1、陕北地区自然概况

陕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带,属于陕西省北部,主要由延安和榆林两大地区组成,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区域;陕北地区主要处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大部分地区是由50—150米的黄土覆盖,这里生存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性情十分豪迈质朴;因此,黄土地养育着这一方人也孕育着与众不同的民间艺术。

2、陕北窑洞居住类型

查看全文

浅论艺术歌曲的概况与艺术价值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得益于西方艺术歌曲的传入,建立在这种新兴的音乐体裁基础之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在之后的音乐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欧洲的音乐形式并结合我国的音乐传统特点,慢慢地形成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的中国艺术歌曲。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二部分浅谈研究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音乐美学;艺术瑰宝

在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欧洲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概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统治者的黑暗、政局的反复,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每天过着焦虑、彷徨、绝望的日子。人们不再压抑自己内心世界,急于表现的欲望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兴起了一种声乐艺术门类“艺术歌曲”。早期艺术歌曲被欧洲人统称为“Romance”(抒情歌曲),后来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国艺术歌曲,称为“lieder”;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也是首次命名自己的作品为“mélodies”,以此来区分其他门类的抒情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等;美国后来也把艺术歌曲叫作“artsong”。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对于“艺术歌曲”的诠释也各有差异,但是大体认为需要符合以下几点才能称作是“艺术歌曲”:(1)歌词必须是选自于具有较强文学性的诗歌(历史上大多数作曲家都有自己情有独钟的诗人或文学家);(2)谱写的音乐线条必须要符合诗歌的韵律,并与其融为一体,相互交融;(3)作品为独唱曲目,并配以钢琴伴奏;(4)钢琴伴奏也占同声乐部分一样的重要位置。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艺术歌曲在1920年前后以基督教音乐传播的方式进入我国并生根发芽,从此展开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以下笔者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分成三个阶段来阐述。

(一)学堂乐歌时期

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饱受外强欺凌,各个阶层强烈要求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进行改革,并处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为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抗国精神,新式学堂纷纷被建立起来。新式学堂借鉴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开设了音乐课程,并开始传唱学堂乐歌,以此来唤起那个时代人们的民族感和责任感。这一时期的作品创作主要是以模仿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主,并采用选曲填词、选词填曲,音乐纯粹单一,主要以自然发音为主。其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他们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

查看全文

传统民间艺术布堆画艺术价值分析

摘要:布堆画作为陕北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发展的历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反映了陕北地区特有的人文历史与民俗民风。其装饰性对艺术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的启发、借鉴和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陕北民间美术的表现力,系统了解陕北民间布堆画造型与色彩的寓意、材料工艺与装饰性的特征,以及独具风格的表现形式,成为我国当代装饰艺术发展探索的新途径。

关键词:陕北;布堆画;民间美术;艺术特征

随着民间美术创作题材与形式内容的不断丰富,不同地区的艺术交流与碰撞,地方性的民间美术也正在不断寻求创新。陕北民间布堆画对“真美”的艺术理念追求,反映了陕北劳动人民在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下,创造了与普通造型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性语言[1],其造型极具艺术张力,但又不显奢华浓重,体现出一种平和古朴的艺术形式。

一、布堆画装饰艺术特征

布堆画于2009年6月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为黄河流域陕北农耕社会文明的民间艺术产物,是由劳动民众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艺术结晶。陕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艰苦,别出心裁的农村妇女,在缝补破损衣物过程中有意选择搭配各种棉布,并装饰成各种不规则的图案,达到既美观又实用耐磨的效果和目的。经过长期不断地传承和扩散,花纹图案也越来越丰富,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图案造型简练夸张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艺术价值提升策略

一、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表现

(一)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外在形象的表现

艺术通过一定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内在的价值要求。公共管理形式上的价值可以通过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建筑物的特征等表现出来。政府建筑物的外部特征对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体现有重要的影响,政府机关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可以更好的体现其内在的艺术形象。管理人员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都可以较好的体现出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存在,从而给人们一种良好的印象。

(二)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在行为上的表现

公共管理者行为的艺术价值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公共管理者在日常的行为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从而体现出管理者履行职责所蕴含的艺术美学价值,这就需要管理者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要以文明的素养要求自己,以传统的美德灌输自己,从而体现行为上的艺术价值。

(三)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在精神上的体现

查看全文

黄自歌曲的艺术价值与民族唱法诠释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宝藏,了解它、走近它,是当代学生的责任。而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属于高水平。随着民族唱法近年来不断探寻与摸索,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声乐体系,民族歌曲的演唱者致力于用改良后的民族唱法来诠释古诗词歌曲,并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韵味。本文站在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角度,分析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黄自;古诗词歌曲;民族唱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写下了经典诗词,继承我国古典诗词精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充分表现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

古诗词歌曲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中国音乐家们的努力和付出,中国音乐家一直在为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古诗词音乐不断求索,那么,在当代,古诗词歌曲发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就拿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佳节思亲》和作曲家敖昌群老师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两首古诗词歌曲进行分析。首先古诗词歌曲对于歌词内容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从声调上讲,必须是平仄相间,类似于“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种模式,而且声调是中文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仅有音节特征。除注意声调外,古诗词歌曲还完美地展现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韵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创作要素。例如,在《佳节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是“起”,并提出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承”,对上一句话进行巩固;“遥知兄弟登高处”是“转”,这里转入下一个话题,并为结尾做准备;“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整合整首诗。虽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词,没有诗那么对称,但总体上也是保留着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古诗词歌曲的歌词都是经过历史的打磨遗留至今,诗词的内容无不是文豪大家的心血之作,正如《佳节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两位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黄自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与文化艺术价值研究

摘要: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开展政权管理的重点区域,由于河西走廊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多种政权管理形式,也形成多种形态的民族发展格局。河西走廊在古时发展中,形成汉族发展为主体,包含藏族以及蒙古族等多种少数名族,形成多民族发展的格局。所以,河西走廊有着比较丰富的民族以及民间音乐文化,对当前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需开展深度的分析。为此,本文对河西走廊现有民间音乐内容与体现的文化艺术价值实施分析,探究对其进行传承的价值,在此基础提出几点提升对河西走廊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河西走廊;“一带一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价值

河西走廊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多民族发展的格局,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民族文化,如音乐文化等,这些音乐文化有着较高的文化以及艺术价值,对当前音乐艺术研究有着很大作用,需开展多元化的分析。河西走廊现有的民间音乐有裕固族歌谣以及诙谐音乐等内容,均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音乐文化开展分析,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文化实施研究,为当前的艺术研究提供重要资料,这是具有丰富艺术价值的。

一、分析河西走廊现有民间音乐内容

(一)诙谐音乐。诙谐音乐是河西走廊多民族融合的一项文化产物。现有河西走廊出现的诙谐歌曲能够对它历史变迁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以及信息交流进行内涵的体现,这也是民族在团结过程中进行多项融合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这些诙谐歌曲一般是在春节时间进行地域演奏的,体现着明显的时间性,在进行诙谐歌曲演唱的时候,是对一些社会角色进行扮演与演唱,例如膏药匠。目前,在对河西走廊诙谐歌曲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将这些诙谐音乐称为“打绞”。通过对这些诙谐歌曲进行内涵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掌握河西走廊在历史变迁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这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二)民族流传的音乐。民族流传的音乐也是当前河西走廊中所体现的一项音乐内容,因为河西走廊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格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很多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的民间歌谣,当前这些歌谣仍然在河西走廊附近进行流传,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高的价值,可以说这些民间歌谣是河西走廊各民族文化进行凝聚、多个民族风情进行融合的一项文化标志。通过对民俗歌谣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研究河西走廊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所呈现的文化发展心态与音乐交流状态,当前比较出名的民族歌谣有“五哥放羊”等,它们主要是在甘肃的张掖以及武威的期进行流传。(三)裕固族歌谣。裕固族一直是河西走廊历史发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少数民族,它是当前河西走廊民间音乐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要对此开展艺术文化分析。裕固族主要是在河西走廊的东部地区生活,在多种民族变迁中形成自己的民间音乐,能够对他们的文化内涵、生活变迁以及礼俗等内容进行突显。可以说,这些流传下来的歌谣可以对裕固族人在历史中所呈现的生产情况进行高度的反应,如当前比较出名的“立水柱”,该歌谣是为了能够让疾病远离身体所演唱了一首民族歌曲,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基于民族发展分析河西走廊民族以及民间音乐体现的文化艺术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