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4:2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探索创新思考
摘要: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创新受到民族文化、道德、法律等社会条件的制约。对危害社会又阻碍艺术健康发展的极端的艺术探索、艺术创新,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是错误的。宽容对待艺术探索、艺术创新,展开正常的艺术批评,是艺术繁荣和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创新;社会制约性;艺术批评
一、民族文化、道德、法律制约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艺术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但它必定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艺术探索、艺术创新只能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复合体,经济政治文化又具有内在的联系。一方的变化受到其它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的变动必然引起其它方面的变化。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政治经济的制约而单刀直入,也不能离开政治经济的制约而畸形发展。文化是由科技、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等因素构成的精神力量。组成文化的各因素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因此,作为文化因素之一的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不能不考虑道德、法律等因素的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往越来越密切,相互碰幢越来越激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艺思潮对我国文艺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同志早就指出,对待外来文化应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在艺术探索、艺术创新中,一些人分不清香花和毒草,对外来文化全盘照搬,机械模仿。近几年,对我国艺术影响较大的是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的界限、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把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艺术与生活等同起来,取消艺术的审美、认识、教育等功能,是后现代主义文艺的基本特征。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负面影响下,艺术领域出现了以消解民族文化、道德,甚至法律为时尚,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象,浮躁、刺激、自我抚摩、回避是非、消解道义、逃避责任、告别崇高、低俗化、庸俗化等有所抬头。前几年,行为艺术极端化比较突出,吃死孩子、烙印、植皮、把人脑制成脑浆到超市去卖、男女裸体摞在一起等行为被赋予了艺术的意义。近几年,也出现了《@41》及把自己的女性外阴特写照公开展出的事情。搞笑要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一定度的搞笑就会走向变态。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能看到一些搞笑走向变态的“艺术作品”。如可口可乐广告竟是在卫生巾上用可口可乐的颜色涂上可乐瓶的图案;红艳艳的双唇张着大嘴的男性小便池;男青年戴着镶有丰满“乳房”的围巾,女青年穿着织有逼真“男性生殖器”的裤子……。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一旦超出了它的“度”,就会走向反面。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有其文化积淀。脱离文化的艺术是悬空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有其丰富的文化基础,有重伦理道德、重人格修养、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而极少数行为艺术家搞的所谓“行为艺术”与我国的道德、法律相悖,实属“垃圾文化”,丑恶行为。当某行为艺术家食死婴、喝男性生殖器泡的酒的行为公布与世时,连外国记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前卫艺术的大胆堪称世界之最。康德告诫人们应该从艺术中看到道德的责任。如果艺术没有道德的责任,就会变成社会的毒素。
离开民族文化民族道德,以艺术的名义,进行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为了名和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的‘生效’。艺术的背后是金钱。金钱是酵母,是春药,是动力,是手段,更是目的。金钱的魔力人人皆知。金钱不仅可以使艺术家变得艳俗,同样可以使批评变得浮夸。……美元、市场才是衡量艺术家成功的标准。艺术家成功了肯定有钱,最有钱的艺术家肯定就是最成功的艺术家。于是,按照这种’现钞主义’价值原则,吕澎的‘90年代艺术史’在一些人眼里,自然也就成了变相的财富论坛或者类似财富排行榜的化名册”。“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政治波谱、玩世现实主义等品牌化艺术以及至今仍在’倒卖’中国古董的艺术家的的一些作品已成为西方艺术大餐不可缺少的中国‘春卷’。……它部分地满足了中国艺术家渴望与西方交流、对话的欲望,并使一些艺术家一夜暴富或步入小康”。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某艺术批评家“面对当时正轰轰烈烈的中国前卫艺术用最不招人喜欢的腔调说:中国前卫艺术家都是倒爷”。
艺术创新与艺术符号和谐思考
[摘要]在现代科技的强势作用下,艺术符号从强调情感“意义”走向强调形式“表达”,其表征智性和审美精神的空间被挤压,变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只有“意义”与“表达”均衡即和谐的艺术符号才是适当的。而均衡“意义”与“表达”的和谐化艺术创新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与科技融合、市场流通来物化“表达”,并以和谐思想规范艺术创造力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创新成果;艺术符号;和谐
创新是指创造的某种实现,主要在于“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换言之,创新是市场对创造成果的肯定和承认。从历史上看,艺术创造力所特有的灵性与精神使其创造成果涉及面极广,其中包括“实现其商业价值”并与社会相互依托、合和发展的艺术创新成果。不过,随着近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流价值也因过往的均衡被打破而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及其所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革命就是现代的创新浪潮。在这股汹涌的浪潮中,处于弱势但又是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创造成果的创新转换之路,似乎只能亦步亦趋地追随科技与市场,结果是:艺术创新成果“市场味”越来越浓,“情感”越来越淡,背离艺术宗旨地将某种“实现”理解为商业流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并将与社会重新合和作为“实现”的目的,探索一条既有时代性又有“情感”性的艺术创造成果创新转换新模式,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创造力的优点之一是思想或观念的丰富、灵活和务实,主流观念往往是之前的否定或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当科技与市场对社会创新的内涵侧重点进行调整时,艺术创造力也随之不断调整,如形式主义、功能主义、市场主义、人性化等就是如此。但被动或主动的追随,既造成艺术创造力方方面面观念的频繁修正,也模糊了自身的方向和特性,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特别是1960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艺术家或设计师们发现无论是强调“情感意义”还是强调“形式表达”的创新转换,以及延伸出的“市场功能”,都很难处理艺术创造成果各种复杂的信息或用单纯的“美”来表现其内部功能、工作状态和文化内涵。如果从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创新转换,则上述情况表明了现代艺术符号的特征内涵严重失衡。借助于符号学理论可以比较方便地研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过程,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式。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严格意义上讲,符号学是建筑在现代语言学模型之上的,主要奠基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具有“表达”和“意义”的特征。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文明是人类历代创造成果积累的结果,而从符号学的视角看,世界就是符号的世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符号学应用的对象。符号学的实质是观察世界的方式。符号学认为,我们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结晶,都是通过符号化的重构取得的。也就是说,艺术创造成果是一种符号,艺术创新成果也是符号,可以利用符号学对它们进行研究。的确,艺术的本质也是一种语言,是语言赋予了艺术文化以“意义”和“价值”,并将其引入流动和开放的状态,正如鲍列夫所说:“艺术价值是一种在语言交际中产生并由语言符号传达的价值。”
将符号学引入艺术创造活动研究的主要是卡西尔与朗格。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人类文化的各种形式,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都是人类符号化活动的体现,并强调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在讨论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区别时,卡西尔阐述了这种特殊性:“有一种概念的深层,同样,也有一种纯现象的深层。前者靠科学来发现,后者则在艺术中展现。前者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理由,后者则帮助我们洞见事物的形式。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根据卡西尔与朗格的观点,艺术符号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情感不同于日常经验中的实在情感,它已使情感“体现在激发美感的形式中:韵律、色调、线条和布局以及具有立体感的造型”,而这是推论性的符号所无法表达的,主观世界呈现出来的无数形式以及那无限多变的感情生活,是无法用一般的语言符号加以描述的。也就是说,艺术符号中的思想与情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与情感,它可以使人在艺术创造和成果审美中,情感生活达到最大的强度。也就是说,在艺术符号“表达”和“意义”的特征中,卡西尔与朗格强调“意义”即情感的特殊和重要地位,以及通过语言使情感得以交流的文化共通性。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紧随步伐。在当下,发生改变的除了社会意识形态外更多的是人们的审美心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陶瓷艺术发展迎来新篇章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文章从这一现状出发,以现代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对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改革创新进行剖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陶瓷艺术的有机发展。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创新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是中国人在对美的追求上的重要体现,贯穿整个历史进程,并在各个时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典型特征与艺术气息。从古至今,她一直在艺术的大舞台之上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意识在不断改变。传统的陶瓷艺术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一个全新概念现代陶瓷艺术应时而生。现代陶瓷艺术在展示自身艺术特征与审美的同时还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如此崭新的艺术形态,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我们从现代生活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剖析,着手陶瓷艺术的自身,在设计思维、意识形态、造型装饰、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创新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一方面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受情感与审美的支配,它是将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表达。在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面对陶瓷艺术,消费需求已由原来的物质需求转向了精神层面,已不再是人们生活刚需的器皿,更多的是体现时代文化的有机载体、赋予时代内涵的艺术化产品。因此,在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创新思维就成了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主题,也是其最凸显的生命力所在。思维创新需要我们解析现代生活本质,在深层次的体验感知基础上对现代生活进行大胆创新性的感悟。不能简简单单的只停留在外部形式上创新,那种临摹照搬传统的做法是消极落后的设计意识,终将被淘汰。设计师要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在创作时应更多的使陶瓷艺术品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融入作品,真正做到立足设计思维创新的同时探索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表现形式。除外在表现之外还应对蕴意、风格、工艺材料等进行创新,改革创新百花齐放的设计意识是首选。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为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人们观念不再局限于某一种,也不再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多样化个性化成为主导趋势。面对如此现状一切设计都应该以现代生活为前提出发点,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倾斜,力求做到和谐共鸣,与现代人的审美变化与生活方式相吻合。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在创新路上不要一味地追新求变,表现个性迎合多样,而把传统的文化与精髓抛之脑后,那便又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创新是亘古不变的追求,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要一方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创新创造出中国独有韵味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意蕴创新
民族歌剧艺术创新研究
民族歌剧是西方歌剧传入我国后民族化发展的产物,既有西方歌剧的艺术特点,更有深刻的民族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新是民族歌剧发展的根本道路,而紧扣时代的发展方向,牢握时代的主题精神则是艺术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在艺术传承中积累创新素材
新时代民族歌剧的艺术创新既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从而使民族歌剧的创新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达到“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效果。其中,艺术传承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艺术传承能够保证民族歌剧发展的延续性,为民族歌剧的艺术创新积累素材,尤其戏曲是艺术传承的重点所在。戏曲艺术与歌剧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二者在表演技艺与音乐结构方面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如音乐结构方面的程式性,这为戏曲艺术的歌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①从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来看,自诞生以来它就以戏曲艺术为发展的根基。当然,戏曲也深深地赋予了民族歌剧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底蕴。例如,初期民族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随处可见戏曲元素;也正是这些戏曲元素,使全国的广大观众对歌剧艺术无比亲切,并产生强烈感情。可以说,戏曲艺术传承是新时代民族歌剧艺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座谈会中曾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族歌剧作品,这些作品是民族歌剧发展的具体表现,更是新时代民族歌剧艺术创新所需着力传承的内容。经典民族歌剧作品一方面蕴藏着跨越时空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深刻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在舞台呈现、表演方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做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因此,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二度创作乃至多度创作就成为传承中创新的重要环节。例如,《白毛女》1945年问世,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毛女》多次登上舞台,并先后出现了四位具有代表性的“白毛女”——王昆、郭兰英、、雷佳。②从《白毛女》的舞台表现以及主要演员的表演艺术来看,民族歌剧在传承中发展的特点极为鲜明:第一代“白毛女”的唱腔完全以戏曲唱腔为主,美声唱腔的元素很少,契合当时“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原则;而到了第三代“白毛女”,美声唱腔已与民族唱腔融合了起来,既有柔美悦耳的特点,也有大气磅礴的效果。
二、在吸收借鉴中拓展创新思路
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发展要拓展创新思路,在广泛吸收、借鉴民族传统音乐、西方歌剧乃至其他艺术门类元素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时代艺术特征。如在民族传统音乐方面,除戏曲艺术外,民歌乃至民间说唱艺术均能成为民族歌剧吸收借鉴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无论戏曲或民歌,均以地方文化以及方言为依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民族歌剧在吸收借鉴中要自觉突破民族传统音乐的封闭性,从更为广阔的创作视野出发,提升创新格局。《党的女儿》是20世纪90年代的优秀作品,以江西苏区为故事背景,但在民歌元素的借鉴中并没有局限于江西地区音乐,既有赣西茶歌“茶腔”“灯腔”的元素,也融入了北方民歌刚劲、雄浑的特点,强化了英雄人物的塑造效果。③民族歌剧是具有民族特性的歌剧,歌剧的艺术门类属性使得民族歌剧在艺术创新中必然要重视对西方歌剧的吸收借鉴。举例而言,“卡农”(Canon)是西方音乐创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法,指轮唱或轮奏,在复调音乐的写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歌剧中随处可见“卡农”创作手法,民族歌剧也可以将此作为艺术创新的思路。如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映的《运河谣》,就借鉴了“卡农”复调手法。④《运河谣》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鱼咬尾”结构与西方“卡农”技法交错其中,使剧中的重唱环环相扣,取得了很好的审美效果。歌剧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初期的民族歌剧受戏曲艺术影响较大,舞台布景以写意居多,但随着中西方歌剧交流的不断深化,舞台布景的写实性特征日益鲜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民族歌剧在发展中对西方歌剧的吸收和借鉴。不仅如此,舞台布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为布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舞台布景的效果,在渲染氛围、推动故事以及塑造人物方面均有着显著效果。
三、在深度融合中构建创新路径
新农村民俗艺术创新思考
一、农村民俗文化特性
民俗文化,通俗的来讲就是民间文化,包含了普通民众生活中所形成的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因此,其表现的各种形式都贴近民间生活。《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所制成的民歌形成为诗经中的《风》。而“风”是指当时国君依靠巡守之人深入民间所进行的民俗风情考察。因此,从这一点看,民俗文化贴近于民众生活是有历史依据的。现代社会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式上与古代有所差别,但依然不失为研究古代民间风俗生活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民俗在城市逐渐失去了成长的土壤,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得到完整的保留,因此发展新农村民俗文化有利于重塑国人精神信仰。
二、民俗文化创新形式
(一)建立民俗旅游产业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长久以来生活习俗、生活文化的体现,蕴含着当地丰富的社会内容。正是因为民俗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民俗旅游成为民俗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当代所开发的本土民俗文化旅游已取得有卓著的成绩,例如杭州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台湾九族文化村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民俗旅游内容广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整合新农村建设资源,可以产生立体经济效益。既有旅游效益,又可带动当地民俗特产消费。旅游项目所产生的影响力可以带动当地饮食、住宿、就业、招商和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注重民俗文化创新形式
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创新分析
摘要:在钢琴演奏领域,舞台表演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一般会受到钢琴表演者的个体表演所影响。而在钢琴表演者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努力地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艺术水平。钢琴舞台表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对艺术实践不断创新的表现。这就意味着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与想法,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演奏形式而囿于一偶,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必须在实践中突破困境,充分挖掘自身的钢琴艺术表现潜能,并且通过有效的技巧方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钢琴演奏;舞台表演;表演艺术;创新精神
创新是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的灵魂。演奏者在舞台表演中,若是思维被禁锢了,则很难演绎出灵活的钢琴艺术。因此,钢琴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让自己的艺术思维随时都处于一种活跃化的状态。在舞台表演中,钢琴演奏者的表演艺术实践能力也会影响其演奏效果,要求钢琴演奏者立足于实践,发挥创新精神,切实改进当下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问题,努力挖掘钢琴演奏者的钢琴艺术表现潜能,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创新提出的背景
当今,在钢琴演奏的舞台上,钢琴舞台表演艺术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国际艺术舞台上,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倍受世界关注。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已经发展到对于任何一场成功的音乐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音乐文化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听众的审美取向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其聆听音乐的心理与艺术境界也难免地会出现变化。因此,对于钢琴演奏而言,若是钢琴的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缺乏创新,则很难适应当前人们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审美观念变化。在任何一个艺术领域,如果没能冲破传统束缚,树立起创新意识,则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进步。同样,对于音乐文化——钢琴舞台表演艺术来说,其传承和发展也要融入新的元素,才能向前推进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当前音乐艺术创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钢琴这一音乐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的创新必须向前迈出步伐,突破物质利益对钢琴演奏者的影响,让钢琴演奏者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可以得到释放,甚至得到一定的增强。尤其是钢琴演奏者舞台表演艺术方面的欣赏标准也有了变化,这些问题都体现了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二、钢琴舞台表演艺术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展现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科学-9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它逐渐成为了科学技术-9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纽带。同时,艺术设计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材料、科学、管理、文化、审美等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它发挥着传递信息、促进人们消费、提高生活品位、提升文化情趣和素养等作用,在物质和精神上美化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新思维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技巧,再加上感悟和合理的想象,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思想、观点等的一种抽象思维方法。如何使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以有效性发挥,笔者提出如下见解: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的应用性学科,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项创造性活动。首先,艺术设计对综合性要求极强。艺术设计综合性很强.主要是由艺术设计的特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它的知识面概括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要求对人和人性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族风俗习惯;要涉猎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设计。其次,艺术设计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随着生产劳动的产生和发展,艺术也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了,人类的意识形态也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逐渐健全和发展成熟起来。换句话说,没有人类的劳动实践就没有人的意识的成熟发展,也自然就没有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这三者间互相制约、联系紧密。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任何设计的兴起和流行都和当时的生产实践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艺术设计中也包含恒定的元素。人性中恒定不变的真、善、美的存在,也就必然决定了艺术设计中真、善、美存在。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人性中的本性和永远的主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艺术设计追求的目标。
二、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以发挥的举措
创新是艺术设计活动的生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备受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活的灵魂,那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去做,从而使得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以有效性发挥。
首先,广博的知识是艺术设计者发挥创新思维的前提。艺术设计和哲学、宗教、政治、道德、心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艺术设计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因此艺术设计是一门知识含量非常丰富、涉及多门学科的学科。如果把艺术设计者拥有的内涵积淀比喻为一堆干柴,那么创新思维就好比灵光、星火,没有干柴就不可能引燃猛烈的创作火焰从而创作出绚丽的艺术作品。这就决定了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对于艺术设计,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技入道,重技而轻理,片面地看重技术层面的更新和变化,同时过分依赖专业技艺的变异表达,究其原因就是设计者内涵积淀不够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探索和思考。艺术设计者只有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设计创意中对地域习俗、受众心理、审美情趣等文化层面和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把思想的灵光和星火演化为创新活动的过程,以获得创新结果。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传承与创新
摘要:在城市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当代文化形态,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给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城市思想的呈现带来了新的思路。但就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来看,其仍然存在轻实质、重表面等现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新时期公共艺术建设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艺术设计;城市美学
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艺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公共艺术设计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何种形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都在积极地表达当地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都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基于此,有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当下文化教育与艺术传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与意义还不仅限于此,它往往能够通过改变其所在地区地景观,突出该地的某些特质,唤起人们对某些问题的思考,进而长时间地影响公众的精神状态。从这一层面来讲,城市公共艺术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概述
一般而言,公共艺术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受到学术交叉性以及综合性等因素的影响,提法较多,如有观点提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公共、艺术与设计的集合。其中,艺术是人为地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造,是多种表现形式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以实现美化城市公共艺术或者引发观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作为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设计理论范畴等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观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学科与环境技术科学、民族与地域文化研究、公共行为学与公共心理学、生活与社会需求等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回顾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日益升温,众多的研究者与设计师们投身其中,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财富”;另一方面,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建设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于不同程度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传承
纤维艺术设计语言创新探析
摘要:纤维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却有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它是一门不断成长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集古典与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手工以及浪漫与实用为一体。而纤维艺术是和当代艺术的创新是同步发展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代纤维艺术设计语言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纤维艺术;设计语言;创新纤维
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其超越了人类的认知、思维、技术、历史和区域。而纤维艺术设计语言主要是以纤维为载体的视觉表达艺术,其中主要包括对纤维材料、纹理、技术、图案以及其他的因素进行使用和改造。继承不易,创新更难。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艺术设计语言的表达形式必须要面临创新问题,只有突破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
一、当代纤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纤维艺术最早起源于古老的西方壁毯艺术,那时候的纤维材料主要以羊毛为主,并通过传统的纺织工艺和临摹绘画的方式制作成壁毯。而我国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过程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早期,我国的纤维艺术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时的纤维艺术都是传统的样式,都是以壁毯、地毯工艺为主,质朴、简单、平面。并且当时的纤维艺术主要以写实的艺术效果为主,通过传统手工编织的手法来对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或者摄影作品进行仿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纤维材料和制作工具有限,纤维作品也显得比较的单调和粗陋。中期,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真正的纤维艺术,但是由于我国纤维艺术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和国家背景的影响,发展进程缓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纤维艺术停滞不前,而是呈现出逐渐崛起的趋势,当时的纤维艺术家运用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将各种全新的艺术理念和传统的纤维艺术相结合,在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当时的纤维艺术创作比较注重纤维材料本身的艺术语言,再加上人们思想文化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也逐渐的由简到繁,从平面逐渐的走向立体,艺术创作形式也变得更加的丰富起来。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当时我国就出现了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纤维艺术。后期,在21世纪初期,我国的纤维艺术逐渐的发展成熟,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纤维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纤维艺术的选择范围,增多了纤维艺术的组合机会,从而使纤维艺术设计的雷同率大大降低了①。并且随着各种人工合成纤维材料的出现,比如:金属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等材料,有效提升了纺织面料的品质,使得纺织面料的防水、防菌、防风、透气、抗皱、抗静电、抗紫外线和舒适度等性能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纺织面料的外观和质地也更加的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审美需求。
二、纤维材料所表现出的设计语言
动漫艺术创作创新性研究
摘要:动漫艺术创作需要创新。这不仅要进行内容创新,还要对动漫核心技术做创新研究。河北省动漫艺术创作方面的优势不明显,其中核心技术欠缺和原创动漫内容不足已经制约了我省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技术;内容创新;动漫
动漫艺术创作需要创新。这不仅要进行内容创新,还要对动漫核心技术做创新研究。河北省动漫艺术创作方面的优势不明显,其中核心技术欠缺和原创动漫内容不足已经制约了我省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河北省动漫艺术创作的发展。
一、河北省动漫核心技术发展
动漫艺术创作与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1823年英国皮特教授发现了视觉残留现象,摄影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动画艺术。动漫创作发展初期就呈现出技术启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商业需求推动艺术发展的趋势。动漫核心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保障。为二维动画赋予色彩、开发有声动画、有限动画、三维动画制作、3D立体影像技术等每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都让动漫创作呈现一个新天地。催生出一批经典影片,让动漫艺术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动漫艺术创作进一步发展。动漫核心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例如有限动画技术的产生是由于二战后电视机迅速普及,传统动画制作技术画无法满足观众急剧增加的观影需求,而且电视屏幕尺寸和影院银幕差别很大,针对影院银幕创作的动画片不一定适合电视机画面,日本的动画创作者以此为契机,开发出有限动画技术,这项技术在保证动画片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使日本电视动画制作速度明显提高,最终日本电视动画全面超越了美国,帮助动漫产业发展成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天日本的动漫产品占据全球60%份额。河北省各动漫企业虽然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但总体来说,动漫核心技术优势不明显。我省动漫企业数量不少,专业人员数量却不多,经营管理粗放。创作的作品质量差距较大,近几年动漫作品产量高,但质量不容乐观,这已经对我省动漫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从我省动漫艺术创作定位来说,动漫核心技术应该是建设工业化的动漫制作团队,大力培育现有动漫制作团队,鼓励不同制作团队合作,在技术层面彼此协调,各有侧重。动漫艺术作品必须是精品,动漫作品的特点是因为创造所以被需要,这也是文创产业的特点。2016年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的作品《你的名字。》获得非常大的成功,作品制作精美,故事感人,其全球票房收入成为仅次于《千与千寻》日本动画长片。作品成功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导演的个人能力之外,日本成熟的动画工业化制作团队也是重要原因。日本吉普力工作室中除了宫崎骏这样的大师,还有很多非常优秀成熟的制作人员做为支撑。省内有很多优秀的动漫创作人才等,但是受限于制作团队能力等因素,好的创意成为优秀作品的不多。建设工业化的动漫制作团队有利于我省承揽动漫外包项目。河北省的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相对低廉的生活、工作成本,“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产业升级”等政策推动,都对我省动漫企业承揽外包项目有利。承揽外包项目有助于保证我省动漫企业盈利,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制作团队的成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对动漫艺术创作知识产权强有力地保护成为发展的重要条件,我省在这个方面应走在前列。并不是每一个创作者和动漫企业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护自己原创产品的知识产权。如果动漫协会或政府等成立或委托专门机构,为全省动漫艺术创作开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创作者更专心于艺术创作中,让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安心工作,有助于促进我省发展动漫核心技术和平台建设。
二、河北省动漫艺术的内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