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汤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2:27: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益气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益气通腑汤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腑汤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气虚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且证属气虚血瘀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不予其他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中药汤剂口服,连续服用3d。比较2组患者术后6h、24h、48h、72h症状程度总积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之和)和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入组时与治疗3d后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头晕、恶心加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h、72h治疗组患者症状程度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AS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SST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d后血清GAS、SST水平与本组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头晕、恶心加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增强胃肠动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益气通腑汤;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胃泌素;生长抑素

胃肠功能的恢复作为妇科腹腔镜术后机体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及出院时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经腹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妇科最主要的手术方式[1]。胃肠道是腹腔镜手术中最敏感、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受麻醉药物、二氧化碳气腹、手术器械牵拉刺激、手术应激反应等诸多因素影响[2-3],若出现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可见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呃逆、无自主排气排便等症状[2-4]。随着术后麻醉药物的代谢以及脱离上述影响因素,胃肠功能障碍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临床主要采用的干预措施是常规补液以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胃肠道负担加重,但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具有多样性且程度不一,难以针对性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术后胃肠功能失调多责之于气血失和致肠腑不通,治当益气通腑、逐瘀止痛。益气通腑汤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妇科用于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自拟经验方,已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有效,其组方思路来自《伤寒论》之小承气汤。本研究观察了在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气虚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水平的影响,并与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且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且年龄、手术时长、腹腔镜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通中院〔2021〕字004)。

查看全文

益气汤治疗产后管理论文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症,如发热、自汗出、渴热喜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薄、脏器脱垂等。笔者在多年的乳腺病临床诊治中,将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产后缺乳,取得奇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产后缺乳患者共60例,均系1998~2005年门诊产后妇女,年龄22~39岁,其中初产妇53例,经产妇7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3个月,其中产后1周内23例,产后第2~3周25例,产后1个月余9例,3个月左右3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均为产后,乳汁量少,或挤压后点滴而出,乳房胀痛或有或无,扪之柔软或均匀胀硬,皮色多不变。

查看全文

温宣益气汤治疗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温宣益气汤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简称病窦综合征,多由冠心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肌疾病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引起窦房传导功能障碍,出现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为主的心律失常,甚则出现晕厥和猝死。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故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临床主要脉症,如严重之迟脉、心悸、胸闷,或迟——数脉交替出现等,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迟脉证”或“寒厥”之范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呈间歇发作性。多以心率缓慢所致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尤其是脑血供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乏力、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或易激动等,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老年人还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或衰老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短暂黑蒙、近乎晕厥、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特征:①窦房传导阻滞和(或)窦性静止和(或)显著窦性心动过缓;②逸搏、短阵或持续逸搏心律,逸搏夺获二联律,游走心律;③伴随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或反复发作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与缓慢的窦性心律形成所谓慢-快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syndrome)。快速心律失常自动停止后,窦性心律常于长达2秒以上的间歇后出现;④房室交接处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延迟出现的房室交接处逸搏、过缓的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逸搏周期>1.5s)或房室传导阻滞,偶见合并束支传导阻滞[1]。我科近4年来自拟温宣益气汤治疗本病6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3例中,男性25例,女性38例,年龄50岁至88岁不等,平均67岁,病史八个月至21年不等。中医辨证为心脾气虚者19例,心肾阳虚者44例。治疗前均做心电图及阿托品试验,确诊为病窦综合征。

1.2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症,如发热、自汗出、渴热喜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薄、脏器脱垂等。笔者在多年的乳腺病临床诊治中,将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产后缺乳,取得奇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产后缺乳患者共60例,均系1998~2005年门诊产后妇女,年龄22~39岁,其中初产妇53例,经产妇7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3个月,其中产后1周内23例,产后第2~3周25例,产后1个月余9例,3个月左右3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均为产后,乳汁量少,或挤压后点滴而出,乳房胀痛或有或无,扪之柔软或均匀胀硬,皮色多不变。

查看全文

李东垣妇科学术思想分析论文

1李东垣妇科学术思想

李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载于《兰室秘藏》一书。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就,主要为建立了以脾虚气陷、阴火乘土、湿热下注为病机的妇科病证治模式。

1.1主要病机为气虚有火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因的妇科病证。

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火为主。如对于闭经的形成,东垣指出:二阳之病乃"妇人脾胃久虚,或形嬴,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3]202;伏瘕乃小肠移热于大肠所致,症见"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水闭绝不行"[3]202;胞脉闭乃"……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3]203。简而言之,经闭一因胃热灼津,导致血海干枯;二因包络之火蕴结于冲任而导致血少经涸;三因劳心,心火上行迫肺,心气不得下通而胞脉闭。总之,经闭多由火炼血枯而致。

妇人崩漏,其病理变化总的来说是气虚有火,即《内经》所谓"阴虚阳搏谓之崩"[4]。而阴虚阳搏的病理变化,东垣解释为内伤脾胃,气虚不能摄血,而湿热相火(即阴火)反盛,又迫血为崩为漏。东垣所治崩漏分为5种证型:(1)饮食劳倦,心气不足;(2)肾水阴虚,相火妄行;(3)下焦久脱,寒湿大胜;(4)脾胃虚损,血脱气陷;(5)命门火衰,阴躁阳脱。此5种证型所表现的症状都与脾虚阴火有关,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造成湿热下注的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水湿运化无权,湿邪与阴火交结,下注于下焦肝肾所致。东垣所治带下证,由于气陷日久,阴火多寒化转为寒证,故临床所见带下证多已演变成虚损、虚寒,或为滑脱之证。虚损带下由崩中日久,脾阳下陷引起;虚寒带下由三焦阳气俱虚所致;带下滑脱由脾之阳气陷于下焦,导致子宫寒湿。崩漏和带下病,总以脾胃虚损,中气下陷,相火湿热迫血(或带下)妄行为主要病机。

查看全文

痿证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关键词:痿证;阳明;辨证论治

痿病,《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痿废,手不摄物,足不任地,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内经》中对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五种:肺热熏灼、五脏气热、感受湿邪、脾胃气虚和肝肾亏虚。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养阴学派代表人朱丹溪认为:治痿只宜补养为主。而张景岳认为:治痿独取阳明者,治在阳明之火邪。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原文之意,非《内经》治痿之宗旨[1]。首先“独”字在此仅为一个语气助词,其义同“其”,作用在于强调,如果用现代词语解释,“独取”有两层含义:一是“需取”,二是“须取”。“阳明”乃统指仓廪之本,是营血谷气化源之处[2]。故治痿重在阳明,而又要辨证论治,如清代叶桂论治痿证密切结合病证实际,“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他治痿分型虽多,均不离阳明脉空这一总纲,精妙之处实窃《内经》治痿之要旨[3]。近代内外科名医余听鸿先生将痿证因肉之削与不削,肌肤润与不润分为干湿两型,提出湿痿当以“利湿祛风行气”,干痿当以“养血润燥舒筋”之法,简洁明快,又不失经义,指导意义深远,当引起重视[4]。

笔者认为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应遵叶桂之解,可采用针灸或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调理胃肠功能。调理胃肠之法,并非专用补益后天或清泻阳明之火,而是辨证施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或补或泻,或补泻并用,视临床而定。现就笔者临床收治病例予以讨论。

1个案分析

例1,患者,男,43岁,工人。2004年6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双下肢时觉麻木,用手揉按后即有好转,两个月前双下肢痿软无力并逐渐加重,伴疲劳,乏力,大便溏稀,食纳不香等症。查体:形体消瘦,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存在,膝反射正常。舌淡、苔白。证属脾胃虚弱,宗筋弛缓。予以参苓白术散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配商丘、公孙、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针灸并用。二诊:食欲好转,大便成形,精神较好,双下肢较前稍有好转,舌淡、苔薄白。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补血活血之牛膝、川芎。连服半月后双下肢基本恢复正常,其余诸症好转。按:本例平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患者所兼各症皆属脾胃虚弱之症。初诊见便溏腹泻,故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故配用足太阴脾经穴位平补平泻。二诊腹泻已止,食欲正常,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川芎等补血活血药,意在补气健脾,气血双补。

查看全文

秋燥的疗补

秋燥的脏器疗法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损耗肺阴,故当生津润燥,养阴益肺为治,现介绍几则脏器药膳食疗方,供选用。1、川贝雪梨炖猪肺:川贝母10克,雪梨2个,猪肺250克,冰糖少许。将雪梨去皮、核,切片;猪肺洗净,切块,焯水,纳入川贝、雪梨,同炖至猪肺烂熟后,调入冰糖服食。可养阴润肺,止咳化痰。2、三汁沾猪肺:雪梨、莲藕、萝卜各500克,猪肺1具。将前三味去皮,洗净,榨汁备用。猪肺洗净,切块,文火炖至烂熟后,取猪肺块沾三汁服食。可清肺养阴,宁络止血。3、萝卜猪肺汤:萝卜200克,猪肺250克,杏仁10克,调料适量。将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猪肺洗净,切块,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肺烂熟后,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可补肺益气养阴。4、银合莲肺汤:银耳10克,莲米15克,百合30克,猪肺50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莲米发开,洗净;猪肺洗净,切块,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肺烂熟后,冰糖调味服食。可滋阴益气,润肺生津。5、冬虫夏草燕窝猪肺汤:虫草5克,燕窝10克,猪肺250克,调料适量。燕窝发开洗净;将猪肺洗净,切块,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去浮沫,纳入虫草、燕窝,煮至猪肺烂熟后,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可养阴润肺,益气生津。秋燥养阴粥为佳秋日天高气。爽,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燥伤肺阴的症状,表现为口鼻咽干,皮肤干燥,眼目干涩,口渴多饮,干咳少痰,痰黄粘稠,胸口隐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当以养阴生津,润肺补液为治,而秋燥养阴当以药粥为佳,其既有米粥的养护作用,又有药物的治疗作用,现介绍几则药粥方,供选用。1、百合银耳粥:百合30克,银耳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净银耳发开洗净,同大米、百合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粥熟后,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养阴润肺,健脾益气。2、猪肺莲米粥:猪肺150克,莲米15克,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猪肺洗净,切块,焯水,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去浮沫,下二米,煮至粥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益肺生津,养阴止咳。3、虫草燕窝粥:冬虫夏草3克,燕窝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燕窝发开,洗净;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冬虫夏草、燕窝,煮至粥熟后调入冰糖,再煮一二分钟,即可服食,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4、沙参麦冬粥:沙参、麦冬各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5、生地石斛粥:生地15克,石斛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生地、石斛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肺止咳。6、洋参牛乳粥:西洋参2克,牛乳150毫升,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洋参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洋参、牛乳,煮至粥熟,冰糖调味服食。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秋燥咳嗽食疗有方中医认为,燥主秋令,燥邪为患,易伤津损肺,耗伤阴液,从而出现肺燥干咳,咽喉干痒诸症,当以润燥清肺为治,饮食疗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川贝炖冰糖:川贝母10克,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冰糖及清水适量,炖沸即可,每日1剂。可润肺止咳,化痰散结。2、雪梨川贝饮:雪梨1个,洗净,切碎;川贝母10克,研为细末,同放锅中,放入冰糖,加清水适量煮沸,频频饮服,每日1剂。可润肺生津,化痰止咳。3、银耳炖冰糖:银耳5克,发开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炖至银耳烂熟服食。每日1剂,可养阴润肺,生津止咳。4、罗汉果瘦肉汤:罗汉果1个,洗净切碎;陈皮10克,切丝;猪瘦肉100克,切丝。加水同炖至猪肉烂熟后,去罗汉果、陈皮,饮汤食肉,每日1剂。可理气化痰,润肺止咳。5、雪梨黑豆汤:雪梨1个,洗净切碎;黑豆30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煮半小时以后,去渣取汁,频频饮服,每日1剂。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6、蔗汁蜜糖饮:甘蔗适量,榨汁约100毫升,与蜂蜜适量拌匀,频频饮服,每日1剂。可润燥化痰,养阴止咳。7、百合猪肺汤:猪肺250克,洗净切细。百合30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猪肺烂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润肺燥,止咳嗽。

查看全文

心房颤动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论文

【摘要】中医治疗对缓解房颤的症状,控制心律和心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颤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使用中药、中成药、针灸,既丰富了房颤治疗的手段,同时又提高了疗效。

【关键词】心房颤动;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本文就房颤的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古代经典对房颤的认识

古人认为房颤的病机多以本虚为主,《伤寒论》177条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以方测证,这里的“心动悸”当属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宋·严用和在《济生方·惊悸》中谓:“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矣。”明确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唐·孙思邀在《千金方·心脏》谓:“…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又云:“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均指出心阳虚衰可致惊悸。此外,痰瘀内阻亦可导致房颤的发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王清任则明确指出血瘀可致心悸,《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证目》谓“心跳、心悸,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法百发百中。”均认为血行不畅,瘀血内阻,可形成心悸怔忡。

二、辨证分型

查看全文

医学毕业论文: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关键词】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en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兹就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总结并阐述如下。

1降逆止呕

半夏其性主降,《神农本草经》谓之“下气”;《别录》说其能止“呕逆”,可知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尤常与生姜配伍善疗寒饮(痰)之呕吐。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伍,可治各种原因之呕吐:与黄连、橘皮、竹茹同用,可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可治胃热呕吐,如《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可治湿热霍乱之呕吐,如《霍乱论》中的连朴饮;与竹茹、竹沥、胆南星配伍,可治痰热呕吐;与人参、大枣等配伍,可治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可治阳明腑实之呕吐,如《伤寒论》大柴胡汤;与茯苓、橘皮、旋覆花等配伍,可治妊娠恶阻之呕吐,如《备急千金要方》半夏茯苓汤;而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上逆之“气逆欲呕”,又可与竹叶、石膏、麦冬等相伍,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2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正如《医学启源》所载:“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方中以半夏与陈皮相伍,佐以茯苓、甘草,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伤寒论》中治疗表寒里饮之寒痰咳嗽的小青龙汤,半夏与干姜、细辛、五味子合用,以温肺蠲饮,化痰止咳平喘。然而配伍恰当,半夏可用于治疗多种痰证咳嗽,配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可治热痰咳嗽,如《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配茯苓、枳实、天南星等治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喘急咳嗽,如《严氏济生方》导痰汤。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气阴两虚肝虚不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中的发病率达47.66%[1],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60%[2]。笔者就中医药对DN研究进行归纳,报道如下。

1病因病机

耿嘉等[3]明确地将DN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奇恒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蓄浊失精”,并强调气阴两虚是DM及DN的基本病机,瘀浊阻滞贯穿DN始终,是导致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征[4]认为,DN的发生是疾病迁延,气阴两伤,阴损及阳,渐致血脉瘀阻,邪毒内生,损伤肾络而成,毒损肾络为病机核心。陈翠兰等[5]认为DN是在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陈以平等[6]认为虚、瘀、湿、浊是DN之基本病机,四者中虚是导致DN的始动因素,瘀是构成DN的病理基础,而湿、浊是加重DN不可忽视的方面。吕仁和等[7]认为DN是消渴病久治不愈,伤阴耗气,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形成微形瘕,由瘕聚渐成积的过程。瘕的形成与发展是DN的成因和病变发展的关键。朴春丽等[8]认为,毒损肾络是主要病机,邪阻肾络,深滞于浮络、孙络是其病情缠绵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2临床研究

2.1辨证论治杨永铭[9]将DN分为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阳虚湿浊瘀阻4型与DN的改变的各期相对应,共观察248例,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临床期以阴阳两虚为主,终末期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各期中医辨证均有侧重,治疗结果显示西医分期、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模式是可取的。张耿良[10]把DN分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阴阳两虚;浊毒内阻5型。分别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温肾健脾,利水活血;益气养心,泻肺利水;调补阴阳,益气固肾;清热解毒,降浊和胃。盖灵芝[11]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型,治当益气养阴,予参芪地黄汤合生脉饮加减;脾肾两虚,瘀血阻络型,治当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予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阳虚血瘀,水气凌心型,治当温阳利水,化浊祛瘀,逐毒降逆,予大黄附子汤加减。叶任高教授[12]提出4型:肝肾阴虚型,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方用生脉散加味;阴阳两虚型,方用金匮肾气汤加减;阳虚水泛型,方用真武汤加味。时振声教授[13]将本病分为4型:气阴两虚型,方选参芪地黄汤,偏气虚用五子衍宗丸加减,偏阴虚用大补元煎加减;脾肾气虚型,方用水陆二仙丹合芡实合剂加减,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阴虚型,方选归芍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阴阳两虚型,方选桂附地黄汤、济生肾气丸、大补元煎加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