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钱养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2:1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以钱养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技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公益性服务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以钱养事”资金管理;进一步做好公益性服务人员绩效评定;进一步创新服务体制机制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市公益性农技服务模式,从2009年8月起实行市农业局派出制,即“管理在市,服务在基层”、服务模式调整后,农技服务人员的管理按照“市聘乡用、市管乡评”的原则,由市农业局聘任、乡镇使用、服务模式调整后,农技服务人员的劳动报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标准,由市综改办测算分解到农业局,农业局按季提出支付申请,市财政审核拨付直达个人账户、公益性“以钱养事”服务人员的劳务报酬要按照“以钱养事”的要求与工作绩效挂钩,实行绩效考核管理、乡镇农技服务模式调整后,其机构设施条件建设,要按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共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城区办事处、管理区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巩固和完善公益性农技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
我市公益性农技服务模式,从2009年8月起实行市农业局派出制,即“管理在市,服务在基层”。服务模式调整后,市综改办要加强监督指导,市农业局和乡镇(含城区办事处、管理区委员会,下同)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模式调整中的各项工作,确保“性质不变、人员不变、待遇不变、经费不减”,实现调整工作平稳过渡。
二、进一步规范公益性服务人员的管理
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问题论文
【摘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的需要。本文从完善我国现行转移支付体制对“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问题,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农村公共服务
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推行税费改革以来,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财政“空心化”的趋势,使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职能缺位现象更为严重。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湖北省率先进行了农村公共服务“以钱养事”的体制改革,开始对以乡、镇、站、所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推行了以建立“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然而,湖北省在“以钱养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现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是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解决地区公共服务不均衡所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1、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转制单位以钱养事落实考核汇报
按照《镇委办公室、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2年度村级责任制目标考核的通知》(办发〔2012〕46号)要求,镇委、镇政府组织考核专班,于2012年1月7日对各转制单位2012年度“以钱养事”合同落实情况进行了年度考核。在综合征求镇直相关单位、政府各部门及考核组意见的基础上,经过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得出了2012年度转制单位“以钱养事”合同落实考核结果,现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一、考核内容
本次考核以镇人民政府和各转制中心之间签订的合同为主要依据,严格按照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考评实施细则,对各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以及服务质量和效益进行考核。
考核工作由党政办牵头负责,按照统一的考核评分细则分别对各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考核采取“听、看、查、问”等方式进行。一是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内容,一律按照实际完成比例记分;没有具体量化指标的内容,按照服务实绩进行考核记分。二是走访、问卷调查与集中测评相结合。对转制单位进行走访、测评,测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测评可以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群众代表参加测评。三是实行量化百分制考核,按合同逐项考核,实行比例记分,单项考核不记负分。
二、考核结果
从考核情况看,2012年,各转制单位都能紧扣政府中心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较好地落实了“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新机制。
财政支付制度转移论文
【摘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的需要。本文从完善我国现行转移支付体制对“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问题,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农村公共服务
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推行税费改革以来,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财政“空心化”的趋势,使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职能缺位现象更为严重。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湖北省率先进行了农村公共服务“以钱养事”的体制改革,开始对以乡、镇、站、所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推行了以建立“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然而,湖北省在“以钱养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现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是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解决地区公共服务不均衡所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1、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公共服务分析论文
一、现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是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解决地区公共服务不均衡所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1、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如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的主要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或者相应的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规定,使得转移支付制度在施行的过程中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客观上降低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和运作的民主性和规范性。
2、支农资金支付形式的不确定性
在“以钱养事”这一机制中,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专项用于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以及上级拨付的其他农村公益性服务专项资金作为“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重要的资金来源,这种把本身就因为支农项目的不确定性并具有波动性的“农村公益性服务专项资金”作为“以钱养事”的资金来源,对资金的数额、支付的时间及方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得“以钱养事”的资金来源具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乡镇事业改革经验交流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改革的难点之一。其难主要在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多、包袱重、情况千差万别。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应该把握好锁定债务、全员保险、转换机制、以钱养事等四个关键环节:
一、锁定债务
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历史长、情况复杂,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债务包袱十分沉重,这些债务的主要构成有:经营不善形成的经营性债务、兴建办公场所或其他设设施形成的建筑类债务、政府投入不够形成的欠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缴养老保险金、银行贷款等等。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债务数额巨大。这些债务的存在,成为了乡镇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一个"拦路虎"。化解这些债务,成为当前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在目前政府无力承担化解债务的巨额财力的情况下,改革不能因此废止,可以考虑在全面清理乡镇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资不抵债的乡镇事业单位实行债务锁定,逐步化解。锁定债务,一是要全面清理债权债务;二是要统一债权债务的处理政策,特别是对于非经营性的债务和个人债务(如欠发工资、欠缴养老保险金、个人垫资等),要采取适当和合理的方式,如限定清还期限化解、债务托管等办法,进行妥善化解,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债务因素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要努力做好债权单位的工作,本着既坚持公平,又兼顾现实的原则,共同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的再发展创造条件,为这些债务的最终化解提供可能。
二、全员保险
在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以钱养事、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后,将乡镇事业单位职工全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乡镇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措施,是为乡镇事业单位职工走出单位、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解除后顾之忧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乡镇事业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一是鉴于乡镇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可以考虑单独设立乡镇事业单位保险基金,实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二是改革前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应由财政(包括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以及市县级财政共同)承担、补缴应由原乡镇事业单位缴纳的部分;对于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各地可根据实际决定由个人承担或地方财政支付。三是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对于个人养老基金专户,可以实行个人缴纳与财政承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缴费,即个人承担部分由个人按时缴纳,个人缴纳部分打入本个专户后,财政即时划拨应由单位承担的部分至该个人专户。从而使养老保险制度成为改革的"助推器"和"减震器"。
三、转换机制
农村综合改革大会领导发言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办发电[]22号文件的要求和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年度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的迎检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为切实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专门下发文件,对下一步改革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执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㈠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一是严格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发[]17号文件精神和编制部门下达的具体编制数额,严格实行“一人一编一卡”,推行编制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对改革后仍然存在的混编混岗情况要进行认真地清理,严禁走“回头路”。二是切实抓好延伸派驻机构改革。要理顺参改单位内容关系,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减轻改革震荡,强化服务职能。三是理顺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后的职能。合并后的财经所是乡镇直属事业单位、人、财、物归乡镇直接管理,业务工作接受上级财政、经管部门指导。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规定,将乡镇财务管理、各项惠农补贴发放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债务化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持扶、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征收管理等政府职责统一委托给合并后的乡镇财经所承担。
㈡保障教育投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政府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43号)精神,切实管好用好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严禁用中央、省投入的改革专项资金替代地方教育经费的正常投入,防止“上进下退”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师工资的管理规定,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制定和落实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不切实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强化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从年春季开学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经费推行“校财局管”体制,各级财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善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要统一编入市级财政预算,并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决禁止挤占、挪用、浪费和违规使用教育经费的现象。不得将保障经费用于偿还“普九”债务和学校其他债务,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和福利。逐步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考评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三是深化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依据国家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和人口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教师编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和培训提高机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育素质。逐步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农机推广机构改革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为摸清市县乡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情况,年月13日至16日,组织对我市农机推广机构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现状
据统计调查,市现有县乡农机技术推广机构58个、181人,其中县级9个、69人,乡镇级(含区域站)49个、116人,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一)机构与性质
县级机构:9个。即市、市、市、县、县、县、县、县、区农机技术推广站。9个县级机构全部为国家事业单位序列,除市为差额拔款外,其它均为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
乡镇机构:49个。其中:
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依据政策抓改革把握方向促发展
牌洲湾镇是嘉鱼县的一个农业大镇,是湖北省第二届楚天明星镇、咸宁市××年农村工作先进镇。全镇辖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一个省级乡村工业园区,总人口万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近两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号、号和县委号、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作法
一精减党政机构,加强编制管理。
我们按照上级改革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压缩机构编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加强编制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一是实行归类合并,精减内设机构。改革前,我镇机关机构设置小而全,共有个办公室,可谓兵多将广,庙多和尚多。在改革中,我们从精减内设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归并设立了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和直属财政所共个内设机构。每个办公室设主任名,副主任名,干事名,主任和副主任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产生,干事在镇其他机关干部中通过竞争上岗产生。在精减机构的基础上,我们明确和规范了三办一所的职责和任务。
县四管齐下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
*县是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今年,该县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针对县乡改革成本不足,人员分流困难的现状,对乡镇事业单位创造性地实行“撤调并转”、“以钱养事”、“竞争上岗”、“落实保障”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县特色的农村综合改革之路。改革后,乡镇事业站所设置大幅减少,人员思想稳定,内部活力增强,工作运转良好。
一、采取“撤调并转”,整合乡镇事业站所
该县乡镇在改革前设置站所偏多,除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教育、医疗、国土等直管部门外,还设有九站(农机站、农技站、农经站、畜牧水产站、林业站、水管站、广播电视站、文化站、市场劳务站)、七所(财政所、规划所、计生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民政社保所等),加上民营经济办、户籍室,总数达18个之多,而且人员超编严重,职责界定不清,管理关系不顺,混岗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种情况,在这次改革中他们采取“撤、调、并、转”,对乡镇站所统一归并整合。一是撤。对一些名存实亡和几近瘫痪的事业站所进行一次性撤销,不再设立。如劳务站、规划所,民营经济办、户籍室等,其职能划归相关部门;二是并。对一些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实行合并。把农业机械管理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农业技术推广站,文化站和民政社保所合并,组建文体卫站。三是调。对一些职能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进行调整。把财政所调整为乡镇内设机构,把畜牧水产站调整为动物防检站,林业技术推广站调整为林业工作站。四是转。对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实行整体转制。如广播电视站成建制转入县农村广电宽带网络公司。通过撤、调、并、转,乡镇事业站所整合为7个站所。即:文体卫站、农村经营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水利管理站,动物防检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人、财、物、事”四权下放,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县业务主管部门只履行业务指导、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能,促使乡镇政府对乡镇站所放活让利,既健全了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又激发了事业站所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力。
二、实行“以钱养事”,强化站所服务功能
要从根本上提升乡镇站所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他们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契约化的要求,采取“定性、定编、定钱、定事、定岗、不定员”的办法,改变政府包办农村公共事业的做法,对公益性事业实行“政府采购”、“财政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强化乡镇事业站所服务职能。既解决公益服务有人干事的问题,又解决乡镇事业站所富余人员分流难的问题。具体作法是: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整合归并乡镇事业站所,使乡镇内设机构与站所分离,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与站所人员分离,实现站所职能归位。再根据职能确定事业单位性质(纯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按性质核定站所编制;以站所的编制和公益性服务比例确定经费额度;县财政将补助经费定期拨付到乡镇。同时研究出台了《*县乡镇事业站所行政执法收费和基金收入分成及结算办法》,对县直部门和站所的事业性收费权责给予明确。各乡镇依据县里出台的有关文件和各站所的实际情况,对各站所的经费进行合理调剂,并确定各站所公益性事务及考核办法;乡镇和县业务主管部门对站所工作绩效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乡镇根据考核结果给各站所拨付经费,实行“以钱养事”。
三、推行“竞争上岗”,增强站所内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