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11:59: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因子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因子技术

因子技术农业企业业绩

一、盈利质量内涵

盈利质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可以将以上定义概括为“现金流量观点”“真实性观点”和“持续性观点”。我们引入盈利质量的概念来分析企业业绩。

首先,现金流量观点强调了盈利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其成长性。其次,真实性强调现金流入的利润真实、没有虚假,但仍忽略了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持续性观点强调了收益成长性,但却忽略了盈利的真实性。如果说利润都以挂账应收账款体现,那么利润质量高则不能保证。

总之,笔者认为,盈利质量是在传统盈利能力评价基础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盈利指标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公司收益状况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反映公司该时期获取利润的质量好坏的评价结果。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查看全文

因子技术的农业企业业绩解析

一、盈利质量内涵

盈利质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可以将以上定义概括为“现金流量观点”“真实性观点”和“持续性观点”。我们引入盈利质量的概念来分析企业业绩。

首先,现金流量观点强调了盈利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其成长性。其次,真实性强调现金流入的利润真实、没有虚假,但仍忽略了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持续性观点强调了收益成长性,但却忽略了盈利的真实性。如果说利润都以挂账应收账款体现,那么利润质量高则不能保证。

总之,笔者认为,盈利质量是在传统盈利能力评价基础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盈利指标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公司收益状况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反映公司该时期获取利润的质量好坏的评价结果。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查看全文

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研究

摘要:积极开展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工作,对提升技术影响力、实现油气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石油公司技术有形化实践,确定了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4个维度,即市场需求因子、技术成熟度因子、商业化应用因子和业务发展需求因子,各个维度下分别具有不同的变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指标权重。通过信度、效度检验,显示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问卷结构,能方便提取受调者信息,可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评价其自有技术是否需要有形化提供操作指导。

关键词:技术有形化;石油工程技术;油服公司;因子分析法;评价体系;权重技术

有形化概念最早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通常是指把技术、产品、配套工艺、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经验规律等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事物,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组织化、集成化等知识管理手段,形成一种可以复制、生产和发表的能力,使分散、隐性、依赖于少数专家的自用技术变成可共享和可传承的显形技术,并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形成技术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1-2]。从广义上讲,技术有形化涵盖能反映技术的声、像、图、文、形(形象)、境(环境)等形象识别系统,是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主要载体[3]。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拥有大量自主研发的各类工程技术,技术管理部门也认识到技术有形化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技术都达到了有形化的条件,如何筛选需要有形化的技术,亟待深化研究。为此开发一套技术有形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自有技术的有形化需求进行评估,筛选出合适的石油工程技术进行有形化。

1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筛选指标体系研究设计

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技术筛选体系的研究范围锁定在配套技术、专项技术和单项技术3方面。配套技术是集合多专业能够担起油气勘探开发重任的技术体系,专项技术是某技术专业中的一项技术,单项技术是能够解决石油工程某单一问题的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技术有形化项目的筛选指标,体系设计依据了高成熟度原则、市场潜力最大化原则、业务急需原则。研究根据Bagozzi等1991年提出的评价体系开发过程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图1)[4]:一是确定石油工程技术评价范围;二是提炼评价指标,主要是依据公司石油工程业务实际做出提炼;三是通过开放性问题征求采访者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充分讨论后完成指标的增加和筛选。增加和筛选应遵循如下原则:指标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技术领域,并具有实际意义。据此原则,本研究经过3次课题小组讨论最终将调研指标选定为7个。

2石油工程技术有形化筛选指标及权重确定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跨国公司本土化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各种实用技术一样,都是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因子,称之为“文化因子”。文化因子从市场拓展能力、内部凝聚能力、经营标准化能力和全面责任能力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就跨国公司而言,其文化因子具有差异性和兼容性等特征。相对于单纯的母公司文化,本土化能够给跨国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效益。跨国公司之所以实施本土化策略,在于以本土化为手段,实现其投资的战略利益。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投资效益

企业文化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共有的哲学、意识形态、价值观、信仰、假定、期望、态度和道德规范。在企业追求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过程中,企业文化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本原因。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已经被公认为影响企业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会影响到企业投资效益(SiehlandMartin,1990;KotterandHeskett,199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公司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成为跨国公司。在实践中,所有希望通过海外投资来获取高额回报的跨国公司都面临着如何解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社会、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无视这种差异,而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经营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正如戴维•利克斯所说:“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相反,那种完全抹去母公司的一切烙印,一味地迎合当地文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跨国公司一方面需要保持母公司的经营特色,分享母公司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更需要尽快融入到当地的本土文化中,实现企业文化的本土化,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方式都要适应所在国的国情、制度和传统。无数事实证明,跨国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本土化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投资目的地选择在中国。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其设在中国的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并不断加快步伐。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在拓展业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更多学者从本土化给跨国公司和国内竞争伙伴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从文献方面看,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和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大多集中在价值判断和伦理层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差异的比较,还是本土化的利弊之辩,其研究思路大体如此。

本文不同于以往关于企业文化简单价值判断的逻辑,而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设计、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各种技术因素视为一类,它们都属于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因子。正如企业管理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的那样,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不仅发挥着理念、信仰和道德规范作用,而且是一个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因子,可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投资效益。

查看全文

低碳建筑发展制的双因子分析

摘要:为明确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通过文献分析从低碳建筑推进中各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及冲突出发筛选制约因素,根据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得出符合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的影响因素清单,运用双因子分析法对因素清单进行优化验证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市场环境和认知程度5个因子是影响低碳建筑推进的关键;政策支持因子和经济效益因子对低碳建筑的制约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在今后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低碳建筑优秀示范推广度低、缺乏切实可行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和低碳建筑增量成本高的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聚焦利益相关者视角针对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对策,可为设计合理的低碳建筑发展策略提供支撑。

关键词:低碳建筑;制约因素;公共因子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积极应对气候变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1]。我国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也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2]。其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比较大,具有良好的减排潜力,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3]。较之传统建筑行业,低碳建筑作为建设低碳社会、推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量、提高建筑舒适性与健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针对碳核算[5]、低碳技术研发[6]、低碳评价体系构建[7]、绿色低碳改造[8]与碳排放权交易[9]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为国内低碳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目前低碳建筑仅在我国个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出现了试点项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成果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低碳建筑新建比例低、规模小等问题仍然存在[10]。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低碳建筑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1]。而现有对低碳建筑发展制约因素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低碳建筑的一个方面,如政策、经济、技术等,指出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新型节能降碳技术攻关[12]、强化政策导向,提升建筑品质[13]、加大对低碳材料和新能源的充分利用[14]、促进既有建筑向低碳化方向改造[15]、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评价体系[16]等。因此,现有研究结果也仅能确定影响低碳建筑推进中的部分单独因素,缺乏对各主体面临障碍的全面梳理,从而无法系统地建立影响机制。要推进低碳建筑发展需促使建筑供给端选择低碳生产方式、建筑需求端认可低碳建筑产品、建筑监管端健全政策体系支持低碳发展[17]。各级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消费者,均应对低碳建筑有着正确的认知,且能积极地响应其发展要求,参与到低碳建筑的发展中去,才能有效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18]。现有文献大多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将多个因素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或少数几个关键因子,从而简化复杂的数据结构,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理清关键障碍因素。但探索性因子分析只能通过因子载荷凭主观推断数据的内在结构,具有假设条件约束太强的缺陷,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可对信息结构进行优化验证,从而对制约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价。综上,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通过考察各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及冲突,理清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以推动低碳建筑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现状发展实际,识别出制约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为推进我国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理论支撑。

1研究设计

本文从低碳建筑推进过程中各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及冲突出发,根据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得出符合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的影响因素清单,采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抽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排除不符合指标的因素,得到制约因素公共因子变量;再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前述因子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各因子重要性等级进行排序。

1.1问卷设计

查看全文

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

收藏到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书签收藏到新浪ViVi

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涉及众多指标,利用多指标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问题。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原理,结合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发动机”,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经典的创新测度把创新与发展理解为一种线性关系,即科学研究是创新的起始点,增加科学研究的投入将导致下游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增加。

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查看全文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实证研究

一、引言

目前,全球贸易结构从过去以货物贸易为主不断升级转变成当前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核心结构。据《中国统计年鉴》,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当中,服务贸易不足货物贸易的8%,到201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14.04%,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从出口额来看,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5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0亿美元,2007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16亿美元,2014年已经上升到了2222亿美元;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为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增长,呈现出通过增加资源投入等外部数量和规模的变化促进增长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内部效率来促进增长的双重特点,这就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逐步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判断各指标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程度,这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择。本文从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和社会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服务业发展状况,选取了2001-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货物贸易出口额(GE)、科技总投入(R&D)、教育总经费(EDU)、职业培训投入(TRA)、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S)、服务贸易发展水平(ST)等指标。由于数据的难获取性,其中科技总投入用研发科技经费(R&D)来衡量;职业培训投入由全国就业训练中心经费总来源来代替;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由历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来衡量;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由历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服务业的比重来衡量。(二)数据来源。本文人均GDP、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科技总投入、教育总经费、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整理得出,职业培训投入数据由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分析整理得出。

三、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

(一)KMO检验。本文利用stata12.0软件,对选取的7个指标进行KMO检验,得出培训投入的KMO值仅为0.0812,但总的KMO值为0.6682,由此可以判断本文各原始变量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二)因子分析。利用stata12.0软件,采用主因子法对选取的7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其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因素可归因于7个成分,但只有成分1和成分2的特征值大于1,且这两个成分解释了7个变量组合方差的98.64%。因此,本文将保留这两个成分,对原始变量与两个主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2为因子载荷表,反映的是各原始变量与两个主因子之间的相依程度。由表可以看出,培训费用相对于主因子2的载荷系数为0.9925,其余6个原始变量相对于主因子1的载荷系数值都在0.9以上,这说明培训费用与主因子2的相依程度高,其余6个原始变量与主因子1的相依程度极高,由此我们可以将培训费用归于主因子2,其余6个原始变量归于主因子1。按各原始变量性质的异同,我们可以定义主因子1为宏观指标,主因子2为微观指标。(三)因子旋转。通过因子旋转,我们可以找出意义更明确、更符合实际意义的主因子。通过Stata12.0得出旋转后的特征根与方差贡献度,与旋转前不同的是,旋转后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因素仅归因于两个成分,且其特征根都大于1,方差贡献度为98.64%,因此,这两个成分是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主因子。由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与旋转前一致,因此,培训费用仍归于主因子2,即微观指标,其余6个变量归于主因子1,即宏观指标。(四)因子得分。因子得分表示的是样本在公共因子上的取值,其中βij表示因子得分系数:Fi=βi1X1+βi2X2+...+βijXji=1,2j=1,2,...,7(1)通过Stata12.0,我们可以得出各初始变量与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的线性关系为:F1=0.1683X1+0.17523X2+0.16476X3+0.16618X4+0.0454X5+0.16906X6+0.17102X7(2)F2=-0.02885X1+0.16154X2-0.06673X3-0.05105X4+0.96826X5-0.00077X6+0.03625X7(3)根据上述线性关系,可以得到主因子值,据此可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F=W1×F1+W2×F2,Wi为权重,由此可得出综合评价模型为:F=0.8517F1+0.1483F2,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宏观因素能解释综合评分变动原因的85.17%,而微观指标仅能够解释综合评分变动原因的14.83%。代入各原始变量的值,我们可以得出2001-2015年的公共因子Fi值,进而可得出综合评分F值,如表3为计算得出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得分表。由表可知,2001-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大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08年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09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其可能原因在于07年的次贷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打击十分严重,但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回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又开始稳健增长。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本土化与投资效益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各种实用技术一样,都是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因子,称之为“文化因子”。文化因子从市场拓展能力、内部凝聚能力、经营标准化能力和全面责任能力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就跨国公司而言,其文化因子具有差异性和兼容性等特征。相对于单纯的母公司文化,本土化能够给跨国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效益。跨国公司之所以实施本土化策略,在于以本土化为手段,实现其投资的战略利益。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投资效益

企业文化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共有的哲学、意识形态、价值观、信仰、假定、期望、态度和道德规范。在企业追求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过程中,企业文化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本原因。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已经被公认为影响企业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会影响到企业投资效益(SiehlandMartin,1990;KotterandHeskett,199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公司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成为跨国公司。在实践中,所有希望通过海外投资来获取高额回报的跨国公司都面临着如何解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社会、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无视这种差异,而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经营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正如戴维•利克斯所说:“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相反,那种完全抹去母公司的一切烙印,一味地迎合当地文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跨国公司一方面需要保持母公司的经营特色,分享母公司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更需要尽快融入到当地的本土文化中,实现企业文化的本土化,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方式都要适应所在国的国情、制度和传统。无数事实证明,跨国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本土化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投资目的地选择在中国。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其设在中国的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并不断加快步伐。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在拓展业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更多学者从本土化给跨国公司和国内竞争伙伴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从文献方面看,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和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大多集中在价值判断和伦理层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差异的比较,还是本土化的利弊之辩,其研究思路大体如此。

本文不同于以往关于企业文化简单价值判断的逻辑,而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设计、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各种技术因素视为一类,它们都属于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因子。正如企业管理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的那样,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不仅发挥着理念、信仰和道德规范作用,而且是一个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因子,可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投资效益。

查看全文

略论各省科技竞争力

摘要:科技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要素。各省由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影响等要素的不同,其科技竞争力也不同。根据科技竞争力的内涵,构建出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来源,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1.5,通过对31个省多项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客观地评价各省科技竞争力。

关键词:科技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因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实现收益递增,最终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发展经济学认为科技进步已成为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因素[1]。

省份是个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共识,所以各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就必然存在,同时科技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和制约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针对目前我国各省的科技投入如何、科技产出怎样、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如何、又是那些方面影响着科技竞争力等问题,本文将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测度各省的科技竞争实力,帮助各省了解本地区在科技实力方面的表现,为各省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以使其完成由粗放式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的顺利转变。

二、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查看全文

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25.0软件,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并针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制造业指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计划的相继推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又需要依靠制造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来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最能体现制造业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术制造业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高。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近年来,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建立

根据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有关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及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经过相关性和适用性的检验,文章选取了17个指标构成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引进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数、机构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共17个变量。

2实证分析与数学模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