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需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09:4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隐性需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探究论文
1显性需求
1.1硬件
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的设想,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模型。
电子政务系统呈现稳定的框架结构,管理和信息安全是它的两个支柱,硬件平台是它的底座,硬件平台也就是网络平台。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把电子政务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由副省级及其以上的政府机关办公网络构成,外网由副省级以下政府网络构成,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社会公众和企业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与政府联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1.2软件
电子政务首先是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然后才是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与此对应,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也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OA)所需软件,这个软件应集成图1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如支撑层的信息交换、事务处理、流程控制,应用层的公文处理、业务处理等;另一块是终端用户(社会公众)所使用的软件,即政府门户网站,这是社会公众与政府打交道的信息平台,政府搞电子政务有没有实际内容,有多少实际内容,政务信息是否公开了、是否更新了,政府的管理程序是否简化了、便捷了,从这个平台上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平台并不复杂,但却反映了电子政务的本质。
小议隐性需求的企业营销创新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隐形需求的内涵和类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创新途径。以期对有关方面开展相应的营销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隐性需求马斯诺营销创新
马斯诺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比较低层次的生存需求,而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则是比较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人们只有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有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
隐性需求的内涵
(一)隐性需求的产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发展,我国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低层次需求向中高层次需求转变,市场消费特性也正在从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消费者把自己的需求传递给生产者,生产者按需生产,而现在,许多需求如体验型需求,消费者的需求认知仍处在模糊认知阶段,生产者需要对消费者潜意识中的需求进行挖掘,创新产品,引导并创造市场显性需求。根据消费者对需求认知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潜在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已觉察到并有明确满足物的“显性需求”;另一类是消费者尚未觉察到,或者模糊的认识到了但没有明确满足物的“隐性需求”。
以顾客需求为引导新服务发展研讨
服务也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就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随服务行业的不断衍生和服务市场的不断加剧,新服务开发(NSD,newservicesdevelopment)成为服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新兴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逐步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兴趣。需求问题是新服务开发的重要环节,在起始阶段就决定着企业新服务开发的方向。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的一项分析表明,在新产品(服务)开发失败的众多因素中,因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失准而导致的失败占新产品(服务)开发失败的32%,居于首位。
1.新服务开发
1.1新服务开发定义
综合现有研究,笔者将“新服务开发”定义为:服务企业在整体战略和创新战略的指引或影响下,根据顾客和市场需求或在其他环境要素的推动下,通过可行的开发阶段向企业现有顾客或新顾客提供的,包含从风格变化到全新服务产品等各种新颖度服务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服务开发活动,它形成了现有服务或新服务的价值增值。
1.2新服务开发特点
由于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因此新服务的开发具备以下特点:
网络知识数字参考咨询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文章着重阐述了网络知识挖掘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技术,探讨了网络知识挖掘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题】信息需求与服务
【关键词】数字参考咨询/数据挖掘/网络知识挖掘
【正文】
1网络知识挖掘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技术
对知识挖掘的设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出现了从源数据中发掘新信息模式及算法,被称为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这种想法的出现是由于此前的信息或知识数据库存在着种种局限,限制了对数据库中蕴涵知识的有效利用[1]。知识发现被认为是今后具有重要影响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也称数据挖掘(datamining),源自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领域,是在一个已知状态的数据集上,通过设定一定的学习算法,从数据中获取所需的知识[2]。数据挖掘广泛应用于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中,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经挖掘后被发现的知识可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科学研究、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现有的数据挖掘工具有:ModelQuestMiner、KnowledgeSeeker、BusinessMiner、AnserTree等几十种。数据挖掘是网络知识挖掘的基础。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地从由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次知识的过程[3]。网络知识挖掘可分为网络内容挖掘(WebContentMining)、网络结构挖掘(WebConstructMining)、网络使用挖掘(WebUsageMining)。一般而言,网络知识挖掘的发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论文
1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五十年来,中国的农民职业教育也经历了诸多变化,但还未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和专门的研究领域,至于“三农”问题,相关的教育的理念也有待规范和权威的界定。目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形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政府的农业系统主导并开展的各类旨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的推广和培训工作;二、全国各大高等学校开展的农业类高等学历教育;三、农广校及相关农业培训学校所推广的农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这类学校最大的特色便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农民特点来实施教学任务,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当地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拓宽了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和施教范畴。
2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
目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不够广泛,一般只停留在眼前利益,以直接得到效益,短期内可以回报的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为主导,少数农民开始对投入时间长,获得利益大,同时伴随较大风险技能教育需求慢慢了解和认识到,农民学习技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技能转化成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也在逐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农技型,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于大量涌入城镇的农民必不可少,他们需要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获得新的实用技能。
3农民职业教育需求的特征
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具有如下特征:显性需求少,隐性需求多,需求局限性大等。显性需求主要是有农民通过语言表达,对技能获得的价值和利益的表述,但是由于农民受到文化知识的局限,很难表达出来,所以显性需求较少;隐性需求是体现在农民的生产劳作中,不易于被农民发现和总结,必须通过农业职业教育的组织者观察农民的生产过程,从典型的案例、具体的生产细节和生产困难中总结出来,从而得到农民的职业教育的需求;生活环境和农民目前拥有的条件造成农民需求的局限性大,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部门的引导来打破,引导的方式有参观、考察等。
连锁超市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连锁超市、高效消费者响应、第三方物流
论文摘要:面对外资连锁巨霸疯狂侵占中国零售商业市场,文章从外资连锁企业市场策略以及国内连锁超市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了一些应对措施和策略。
随着传统经济、服务经济向新经济演进以及供方经济向需方经济演进过程中,中国的零售业出现了一个明显反差——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竞争激烈,或微利或保本或亏损经营;另一方面跨国连锁巨头以令人感叹和震惊的速度在华布店点,抢占中国市场。具有关资料显示,“洋超市”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市场占有率达50%,这些洋超市以及其丰富的商品和高雅便捷的购物氛围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超市里整日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不经意间,我国4万亿元的商业市场正遭受这些外资连锁巨霸疯狂分割,面对国际零售巨头大兵压境,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连锁超市你准备好了吗?”本文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沃尔玛”、“家乐福”……。
一、外资连锁企业入占中国市场的策略
1、外资零售企业在经营业态上定位准确。据专家分析,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战略目标,主要着眼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从长期考虑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在店铺位置(place)和业态选择定位上十分准确。他们全都避开了中国已超规模容量的大型百货店,清一色地选择了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态——超级市场,直接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超市。它们在进入初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预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主导权、垄断权为最直接目标,不惜以3-5年甚至10年的亏损为代价。
2、外资零售企业注重市场调研。据了解,为保证市场进入的成功,几乎所有进入中国的欧美大型连锁集团,如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荷兰的万客隆等,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对中国市场进行长达数年的深入细致准确的调查,投入了成百万、上千万的市场调查费用。
连锁超市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连锁超市、高效消费者响应、第三方物流
论文摘要:面对外资连锁巨霸疯狂侵占中国零售商业市场,文章从外资连锁企业市场策略以及国内连锁超市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了一些应对措施和策略。
随着传统经济、服务经济向新经济演进以及供方经济向需方经济演进过程中,中国的零售业出现了一个明显反差——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竞争激烈,或微利或保本或亏损经营;另一方面跨国连锁巨头以令人感叹和震惊的速度在华布店点,抢占中国市场。具有关资料显示,“洋超市”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市场占有率达50%,这些洋超市以及其丰富的商品和高雅便捷的购物氛围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超市里整日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不经意间,我国4万亿元的商业市场正遭受这些外资连锁巨霸疯狂分割,面对国际零售巨头大兵压境,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连锁超市你准备好了吗?”本文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沃尔玛”、“家乐福”……。
一、外资连锁企业入占中国市场的策略
1、外资零售企业在经营业态上定位准确。据专家分析,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战略目标,主要着眼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从长期考虑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在店铺位置(place)和业态选择定位上十分准确。他们全都避开了中国已超规模容量的大型百货店,清一色地选择了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态——超级市场,直接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超市。它们在进入初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预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主导权、垄断权为最直接目标,不惜以3-5年甚至10年的亏损为代价。
2、外资零售企业注重市场调研。据了解,为保证市场进入的成功,几乎所有进入中国的欧美大型连锁集团,如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荷兰的万客隆等,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对中国市场进行长达数年的深入细致准确的调查,投入了成百万、上千万的市场调查费用。
探索高校实现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显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如宣扬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等等,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可操作性不强。然而对于最基本的文明道德修养行为却很少规范和约束。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差,甚至一些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达不到要求。如:一些学生只注重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忽略对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还有,有些同学对待老师的思想教育,毫无热情,态度敷衍又极不真诚。最后,现行的显性教育往往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对现实社会关注程度不高。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处理现实矛盾的素质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要求。在当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思想活跃、敏感性强、求知欲强,但心智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阶段。面对文化的全球化中有非主流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复杂影响,德育如果依然采取简单、生硬的封闭方式,没有创新,势必影响大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贻害未来。
重要性分析:隐性教育方法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隐性教育方式既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价值理念,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培养。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其次,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更理想地达到德育要求。因为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注重对个体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并通过一定的环境或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灵塑造和思想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化。学生在参与隐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并掌握潜在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它们融入到个人内在的品质,渗透到心理和行为中去。德育本来就应该是从“教化”向“内化”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成熟和健康发展,也必然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隐性教育正符合这一要求。最后,国内外也有重视隐性教育的理论和成功实践的依据。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隐性教育方式的运用,且效果显著。例如,美国高校既讲授理论,又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各学科、各种学术活动等载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普遍推行寓德于教的方法。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了精粹的隐性教育思想,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这都体现了环境对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巨大影响,是对隐性教育的合理价值的一种肯定。
探索高校实现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索隐性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实践这一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实践活动在激发深层的参与精神同时,也给他们政治心理的转向和回应,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正确理论,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规划教育,在引导个体发展目标中渗透德育要求,传授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念。如:不少欧美国家在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强调自主自觉、主动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发展性需求;日本一些学校则推行一种“上山下乡”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接受劳动教育。而我们也可以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例如:通过在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性。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暗示和心理归属动机等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应,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某种道德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利用教育者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学习态度和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标榜,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学生工作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因材施教,认清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由权利,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多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尝试新方法、形成新认识,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革和教育价值的需求,做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潮流的实质高效性道德政治教育。
大学文化下思政教育变革
一、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文化育人是通过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交替互动、彼此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来实现的,其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导向功能、传承创新功能、激励凝聚功能、约束调适功能、熏陶感染功能等五个方面。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契合,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大学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两者在育人功能、具体内容等方面的契合使彼此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互相渗透、双向互动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作为大学文化核心的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本身就是一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大学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根植于社会,容易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冲击而呈现多样化趋势。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自身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大学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大学文化的内容和功能上看,大学文化系统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能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灵,磨炼坚强意志和塑造人格,自觉抵制低级、腐朽的文化,这些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相吻合。大学制度文化提供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共识和自觉行为,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大学环境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大学校园中富有人文底蕴和学术内涵的山水园林、各具特色的校舍建筑,都以潜在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行为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大学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大学文化育人的作用机理上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重是其重要特点,而大学文化建设在强化隐性教育方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尊重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迫切要求与同为大学文化主体的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出发,还是从大学生在参与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需求出发,思想政治教育都应当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一是要树立“学生主体”文化理念,即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而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以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既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树立“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即以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满足个性需求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价值。三是不断提高文化自觉,自觉地从大学文化建设的维度审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大学文化意义上的理解,进而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认知、培养文化情感、增强文化反思力和选择能力。
2.把握大学文化育人的系统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对文化育人系统内各要素的强化、渗透、互补、重组,以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实现其育人功能,应当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建立起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整合机制。齐抓共管指高校党委、行政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团结协作、职责明确,系统制定以大学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措施,动员全校乃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工作局面;资源共享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理念一致、有机融合,充分运用大学文化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以及功能优势来强化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反作用于大学文化建设,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管理科学指紧密结合大学的实际,建立健全以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预警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等,并通过组织关系、利益关系以及情感、文化的力量,对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调控,最终达到各子系统功能的耦合;保障有力指通过建章立制、加大投入、强化队伍、优化环境、学科支撑等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条件、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人才保障、环境保障和学科保障。只有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的整合机制,把一切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全校、全社会的“大协作”,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3.发挥大学文化隐性教育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文化育人既要通过显性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来实现,又要通过大学的校风、学风、教风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等隐性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隐性教育强调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强调受教育者在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以其潜隐性、渗透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增强自我教育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隐性教育优势,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资源,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注重把学校的历史、传统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独特气质和魅力,自觉地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要注重寓教于“境”,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特殊育人功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宇都会说话,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阵地;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专业课、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及时有效地把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感召作用,教育广大教师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召学生。通过充分发挥大学文化隐性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在受教育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载体中,使科学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真正为大学生接受。
知识型企业管理对策探究
[摘要]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其实质和根源在于对内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本文以知识型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为研究主体,结合知识型员工与非知识型员工的区别和特点,探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所发挥的作用将推动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以咨询业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知识更是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然而,作为该类型企业的员工却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员工,他们拥有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能力,尤其是那些掌握企业核心技术、重要隐性知识、关键客户关系的员工,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ErikSveiby:“KM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Nermati,认为考虑到知识的资源性特征,KM被界定为对组织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Rademacher认为,KM是一种发现,获取、存储、管理、开发、传播和使用知识的综合性活动。AndraWarton则认为Lotus对知识管理定义最为全面、简洁,即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具体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及评价等,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不断创新,满足顾客、社会、供应商、员工和股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