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07:53: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银行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银行企业

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

小型企业融资难已经困扰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在不断进行尝试。普遍认为,小企业从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获得贷款难,同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来源的争论依然限于是从大型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小银行。同时随着鼓励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也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予以支持,而他们所创造的企业大多是小企业。目前,企业的资金除了来自政府以外,剩余大部分的资金仍然需要通过信贷获得。而国内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证券融资、股票融资、贸易融资等,但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证券融资、股票融资资质,也没有贸易融资的优势。因此从银行贷款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否中小企业都可以从所有的银行顺利取得贷款,答案很让人怀疑。因此,中小企业与大型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小银行的信贷支持相匹配便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中小企业对社会贡献和获得贷款现状

(一)中小企业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自中小企业诞生以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中同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左右,上缴税收约占全国总额的50.2%;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建立了70%以上经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完成了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国内的重要fg,~J,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现状

按银监会对中小企业授信划分标准,,截至2008年末,全国中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43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乡镇企业是我国典型的农村中小企业,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下面例举从1990年至2009年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人民币:亿元)及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人民币:亿元)。不难发现,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的比例非常小。在金融各项贷款迅速增长的同时,乡镇企业贷款却增长缓慢,与总贷款额的增长不成比例,这显然与乡镇企业为我国就业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相符。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基本上总是处于资金不足的状态,需要依靠不断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却严重不足。据统计,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4.7%。可见中企业在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因贷款如此之难。

查看全文

企业银行创办与经营

一、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

(一)中国企业银行创办的社会背景。中国工业化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而银行则出现于9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调动、集中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放款贴现、投资等形式辅助、扶持现代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扩展。晚于新式产业出现的近代中国银行业并不是根基于新式产业产生的,而是对外贸易与政府财政激发的产物。因此,近代中国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从一开始就是不同步的。并且,银行资本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充分转化为产业资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商业的投机性利润长期高于产业的投资性利润,银行资本自然是流向回报率较高的商业投机;二是社会信用无保障,如若企业家办理工厂时无周密计划,经营不善致使工厂倒闭容易拖累银行;三是工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巨大,而商业投资资金容易收回,风险小。企业家为谋求生路,开始创办企业集团专门的储蓄机构,直接向社会招揽吸收储蓄存款。刘鸿生创办的中国企业银行恰是此时刘氏企业寻求社会资金的产物,同时还有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也陆续开办内部储蓄机构,如郭氏企业集团的永安银业部,荣氏集团的同仁储蓄部,以及先施新新中原等百货公司、中法中西等药房、九福公司、同昌车行、ABC内衣公司、大世界等,均曾有储蓄部之设。出现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是近代中国企业生存环境依然恶劣的反映。这种环境迫使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动员一切资源进行抗争,以求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中国近代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调拨流动,本质上是企业“自救”“求活”的无奈之举。(二)刘鸿生创办中国企业银行的初衷。1.实现各企业之间的资金调拨和集中管理。1930年前后,刘鸿生已经先后办了火柴、码头、水泥、煤矿、毛纺等企业,但各个企业之间的资金并不能直接调拨:一怕彼此拖累,二则是各企业的董事、经理各自为谋,彼此间存在矛盾。但一个企业的资金,总是有时多、有时少,多的时候存在银行里给别人用,少时向银行借款又要支付利息。为实现各企业间资金的盈缺调拨,刘鸿生决定创办中国企业银行。2.减少利息支出。刘鸿生曾说过:“吃银行饭的人最势利,当你需要款子的时候,总是推说银根紧,不大愿意借给你,即使借给你了,因为利息高,自己所得的利润,大部分变为银行的利息。而且届期催还得很紧。”银根紧缺是其一,就算借到资金,繁重利息支出也使利润大为缩水,用己之财则己之善,用人之财则人之善。刘鸿生的企业1929年和1931年的利息支出占总支出的27.55%、49.19%,这让刘鸿生有巨大的动力去创办一家服务于自己企业的银行也秉承了刘鸿生的基本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肉要烂在锅里”。3.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刘鸿生曾说过,他开银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想吸收游资,以充实企业资金的来源。向银行贷款不仅利息高、手续麻烦,而且钱根总是掌握在他人之手,难免仰人鼻息。而吸收社会游资便是解决企业资金匮乏的好方法,民间闲散资金数量虽然零星,集中起来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资金。于是,中国企业银行雇跑街向各工厂商号拉存款的同时,举办各种储蓄存款,名目众多,五花八门,丁点零星都不愿错过,足见当时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

二、中国企业银行的经营方法

(一)营销手法多样。1.广告宣传。特派员驻厂,鼓励职工将工资储蓄在中国企业银行,并且打出了十分诱惑人心的广告:在目下在世界经济悲惨时机,失业危险已成为一个极严重的问题。大部失业的群众,固然感到极度的痛苦,抱有职业的人们,也常在忧虑着厄运的来临:深恐一日突然失业,生活费用就要无法维持。为求免除这种忧虑和恐慌起见,只有先从储蓄做起,如果我们能把每月收入中的一部分,逐渐积蓄起来,几年以后,即可成为一笔巨款。那时我们虽遇到意外问题,也就可以应付自如了。此外,在我们人生过程之中,还有许多事件要预先筹划,例如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都总很重要的,倘若平时没有毕备,临时必然感到诲蹶。如上一切成功,都是从小处做起,俗语所谓:“聚沙成塔涓滴成海”。从诸君日常开支中节省一二,将来就可成为巨才。我行为诸君便利起见,现在贵厂设有办公处,诸君如要存款,请至敝厂面洽。用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等激发人们储蓄的欲望,营销手段可谓高明。2.储蓄品种多样。除了吸收职工储蓄,中国企业银行还举行小学生零星储蓄、儿童幸福储蓄以及小学生务寒储蓄,只要有一丁点吸储的希望,中国企业银行就不嫌少,坚信聚少成多、涓滴成海。3.会计独立。1935年时处上海市面不景气时期,增加存款之银行共十家,减少存款之银行共八家,中国企业银行不幸反列于减少存款行之一,尤为减少存款额之最多者,殊为忧虑,不得不对于各种施舍努力改进——实行会计独立。(二)坚持服务于刘氏企业集团的使命。中国企业银行从一开始成立就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招揽社会储蓄,调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为刘鸿生企业集团的资金运营及产业发展服务。1931—1936年间,中国企业银行对刘氏企业集团的放款占银行放款总额的比重平均在60%以上,可见,中国企业银行设立之初衷主要在于为刘氏企业集团服务。从历年有关系之放款总额可见,中国企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将为本企业服务作为中心,仅有少部分放款为商业往来。仅1935年度,中国企业银行对外放款总数为3256000余元,其中有关系之放款约合三分之二。这也决定了中国企业银行不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扩大规模、追逐利润,而是谨慎保守经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保守经营,稳定盈利。从中国企业银行开业伊始,适值日军侵我东三省,沪市萧条,金融市况受公债暴落影响,尤为凋敝。中国企业银行在此形势下,对于各项业务自不得不力求寡慎,未敝遂行扩充。对于数笔大数放款,宁愿放弃大笔贷款利润,也要力求紧缩,收回若干,以避免无法收回之危险。直到1949年,国内一直战争不息,市面萧条,银根时紧时松,银行存款最高额与最低额相差甚大,皆为短期存款性质,不可进行长期投资,处境艰难。但中国企业银行向来谨慎行事,故虽处惊涛骇浪之中,但经营保守谨慎,历年来始终保持10%的盈利率。虽然期间也有投机行为,但同当时一般投机大户的投机活动比较起来,中国企业银行所做的投机买卖相对地说是较小的。中国企业银行从1931年11月12日创办以来,恰逢国内局势动荡,一路艰苦经营,素主谨慎,虽未获发展壮大,但稳妥经营,历年保持盈利,最终坚持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中国企业银行并入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底加入公私合营银行。虽然中国企业银行由于资力有限,最终没有承担对刘鸿生所属各企业的资金实行集中调度的任务,但其在刘鸿生企业集团曾起到一定的资金补充和调配的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企业成长艰难的缩影,在局面动荡、银根紧缺的近代中国,企业运行中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这些企业集团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实际上代表刘鸿生等一批近代企业家在内外压力的挤压下寻求“求生”“自救”的无奈之举。

作者:曾璐璐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银行视角下小微企业信贷研讨

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现存问题

尽管大多数银行对于积极和稳健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持肯定态度(陈忠阳、郭三野、刘吕科,2009),但现在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可简要归结为成本和风险较高,小微企业人才队伍缺乏,信贷机制、产品不够系统等问题。在来自银行内部的原因中,在有了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后,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所紧缩(黄宪、吴克保,2009),能覆盖到小微企业的贷款的比例更小。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小微企业信贷,倘若使用和中型以上企业的贷款流程,整个放贷流程略长,且耗费大量成本,而对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银行不仅成本较高,且放款时间较长,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发达国家高质量的信用数据库,这就导致不能以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的评分模型来给小微企业的信贷定价,而是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的主观因素,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测评不准。如降低信贷成本,又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加大,提高违约的损失,故而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在小微企业信贷中体现为一个突出的两难问题。而在来自外部原因的影响下,由于金融领域利率管制,我国银行在很长时间内更愿意发放贷款给偿还率更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更加偏好给大中型企业服务。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现空白,于是我国表现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等形式“影子银行”,以高于银行的利率放贷,取得市场份额。这正说明对于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还大有可为,但由于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不重视的历史原因,加之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差异性较大,使得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小微企业信贷机制、产品和服务等,都未能及时跟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信贷的发展思路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文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对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而之后的非对称减息,使得银行利差相对缩小,小微企业信贷相对宽广的利润空间应该得到银行关注。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应当乘着政策的春风,加快脚步开展起来。1.建立人才队伍培养,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信贷的人才队伍培养与储备是稳健发展此业务的必然要求,小微企业的信贷人员由于其特殊性,必须有很强的原则性及责任心,方能减少贷款信息的隐瞒、作假等问题,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加上自身对小微企业信贷坚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过硬的人才队伍。而在制度上,要形成健全的激励支持,既要适度授权给信贷人员,同时也要对信贷人员的业务进行合理的约束、考核和奖励,有了良好的激励制度,才能成为银行内发展小微企业信贷强有力的推动器。2.完善信息系统,降低成本与风险。首先,银行应加强信息搜集,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在同业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并借助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逐渐完善小微企业信息管理,逐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的成本与风险;其次,在信息日渐完备并形成数据库后,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小微企业贷款作为零售银行的重要部分推进,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差异性,形成更为精确的成本估算,风险测评,信贷定价等方法,对优质客户给予更加方便快捷的信贷渠道以及价格上的优惠。3.运用各行优势,做好产品和服务。大银行相对于中小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着资金能力强、网点多、风险承担力强、声誉好等优势,大银行应积极培养与小微企业的借贷关系,做好相应产品,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则对本地小微企业更加了解,在与小微企业长期和广泛的接触中直接获得一些不能准确量化的“软信息”,并在处理“软信息”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故中小银行也可以运用其独到之处,加强服务,与大型银行一同形成良好的小微企业信贷氛围。4.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创新信贷方式。银行可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如与更加了解行业及小微企业的全国工商联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银企商合作机制。在另一方面,可积极发展商圈型、产业集群型融资服务,融资链服务等新型信贷方式,帮助小微企业信贷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

本文作者:刘鹏翔工作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查看全文

银行小企业信贷汇报

××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营业部一直以来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今年以来,我营业部积极落实省分行出台的《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厅和省中小企业局的《××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按照省分行的布置,积极推动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一、具体措施

我营业部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基本包括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中。考虑到部分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以法人出面进行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相对集中,我营业部把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作为小企业贷款的有益补充。

1.政策引导。早在20****年初,我营业部就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六性原则,即生产经营的合法性、经营效益的稳定性、发展阶段的成长性、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担保方式的安全性及经营者行为和信用的可靠性,培植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指导思想。并在随后下发的营业部信贷结构调整和进入的实施意见中,将符合“六性”原则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与基础设施贷款、配套按揭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配套国际结算的外向型企业等并列的信贷进入重点。今年,为进一步支持与促进我省小企业发展,培育小企业基本客户群体,我营业部向上级行争取试点行政策。目前,省分行已批复同意萧山支行作为首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试点行,拟批复同意富阳、临安、淳安作为第二批试点行。

2.授权保障。根据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于萧山、余杭、富阳、滨江等地的实际,对信贷资产质量较好、信贷管理水平较高的萧山、富阳、滨江等支行扩大授权,适度下放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权限,简化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并将省分行转授给我营业部的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权限,视情况全部或部分地转授给了支行,其中萧山支行抵质押类的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单笔权限达到500万元。支行审批权限的扩大使贷款审批的内部运作环节大大减少,贷款审批效率大幅度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3.完善授信。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够真实这一特点,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其中定性分析分值占60%,主要分析经营者素质(管理能力、信用度、社会认知度)、企业素质(产权性质、行业政策、管理水平)、企业成长趋势(设备先进程度、产品技术含量、产品竞争能力)、贷款风险评价(第二还款来源)等;定量分析占40%,测算企业的履约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有关数据依据企业提供的资产清单、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清单等结合对企业的实地调查评估综合确定。在评级时,首次将流转税纳税额增长率、所得税纳税额、用(水)电量增长率、根据企业已开具发票确定的销售毛利润率等指标纳入评级体系,并把原对一般企业要求的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及资产负债率指标取消,以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小企业的实际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测评结果,分别核定企业授信额度,对无法确定信用等级的企业,按照该企业房地产、机器设备、存货、应收帐款等实有资产的价值打折确定授信额度。今年,根据小企业的业务特点,我营业部还改善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在业务审批流程上允许不经过贷审会审议,贷款审批同意后视同增加授信额度。

查看全文

银行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促进和指导各银行不断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中的小企业泛指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的规定。

本指导意见中的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

本指导意见中的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应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市场运作的原则,应以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第四条政策性银行因受机构网络限制,可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博弈

摘要: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贷合约,由于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中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后有可能不还款,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严重的商业银行“惜贷”现象。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和银行在贷款、还款阶段决策和利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使用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的方法,分析了银企信贷的各种可能从而得出结论:改善企业诚信度、加强银企交流、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等是有效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及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博弈

一、引言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作为两个重要的产业,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中指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强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贷行为的研究,有利于实现银企双赢。但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于取得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的融资,因此造成了中小型企业依赖商业银行的现状。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相互作用后的决策行为及其均衡问题的分析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博弈分析已经渗透到管理和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探讨正是博弈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建立中小型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合理的分析得出两者最大利益的情况,总结现实中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和商业银行放贷的因素,对中小型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背后的博弈关系分析

在现实社会中,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博弈关系主要发生在资金的借贷过程,既包括前期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的借款,也包括后期中小企业的还款。贷款阶段企业决定是否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则决定是否批准企业的贷款申请;还贷阶段企业决定是否按约还款,银行则决定是否追缴欠款。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实际问题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不可能就只有一次,在多次贷款中,企业可能会贷款时间变短、利率下降;银行会明确企业的诚信度,使得信贷博弈变得简单,当然中间也可能会有机会主义产生的损失。银行与中小企业在借贷行为中的决策和利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博弈关系的具体体现。其中表现为:(1)从银行角度看,银行会考察企业的诚信度、公司规模、所需贷款的项目计划、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及由于企业的诚信度的积累而导致贷款利率的浮动。(2)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会考察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手续的繁杂程度,抵押物的分量等来考虑贷款的收益,决定选择什么银行来贷。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金融物质财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每一位银行家的高度重视。一、企业文化概述(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进入*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二)企业文化的特点⒈柔软性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⒊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⒋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三)企业文化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⒈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从某种角度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说:“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也说明,单靠物质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励企业员工。⒉追求社会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为温饱而奔波。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职工,其精神需要和满足是第一位的,物质要求已经不是首要的。职工想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工作称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认。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应该说,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正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技术开发为中心转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向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使企业产品形成新的格局,即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产品开发由长周期向短周期发展。由于信息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业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设计。这些新特点,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⒈企业信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⒉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⒊经营思想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⒋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⒌企业精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⒍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⒎企业规范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⒏企业环境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功能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和胜败。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软件,是企业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⒈传播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它使商业银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强调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为摩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银行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银行的目标而奋斗。⒉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就会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银行领导人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银行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⒊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形象,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声誉。⒋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两个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是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优化方略(一)培育和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原则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二)如何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⒈培育银行家精神,建立银行家群体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银行家,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银行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的各自的经营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中,更要特别注重挑选、培养、引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把他们放到业务第一线去锻炼,这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银行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对各项工作有着决策、指挥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必然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管理特色、经营方式等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银行家个人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取向。而作为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代表,不论多么高明的银行家,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果这种缺陷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必须刻意培育银行家群体,让银行家群体来管理金融企业,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⒉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员工“主人翁意识”主要包括: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等。这就需要提倡一种精神,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机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分工,对现有有关部门实行职能归位,不能各行其是,追求形式,要注意整体效果。当前,要重点研究“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对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要进行总体和战略上的考虑和规划。同时要考虑银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制定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口号、准则、规范、标准、制度等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⒊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说,银行家的“企业家精神”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都体现在“客户观念”之中;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客户观念”。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就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⒋抓住时代特点,体现银行个性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企业的特征。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只反映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要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⒌抓好五项工作,培育五种精神五项工作包括:一是企业文化的理论工程建设,包括技术、伦理道德、信念等。二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工程建设,重点是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工程建设,这是降低经营风险,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保证。四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工程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等。五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工程建设,如公关、语言、仪表等,这对商业银行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客户也是至关重要的。五种精神包括:一是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培养员工的群体精神;三是培养员工的竞争精神;四是培养员工的开创精神;五是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讨

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队伍中数量众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轻骑兵,在利税、销售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上分别达到了我国经济总量的40%、57%以及60%,并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城镇就业机会,为我国1.5亿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都十分的旺盛,然而各个商业银行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和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给其提供的贷款很少,甚至还不到20%.面临小微企业的强大需求,商业银行如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使其可以更好更多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确保银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利润,进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十分分散,且业务十分繁杂,对于商业银行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而想要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银行就要增添服务网点,扩展金融服务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软件资源,提升运行的成本.另外,由于为小微企业贷款需要较高的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银行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自然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更为倾向,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则缺少内在的动力.

1.2对小微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大

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具有的风险性较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资金账目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很难监督与控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在对信息的采集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存在的违约风险很高.而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仍然采取的是大中型企业大贷款模式来对待小微企业,而不能使得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得意体现,加大了银行对资金进行回收的风险.

查看全文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一、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以及细节之中,因此,员工是企业文化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反观当前,新时期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全体员工参与的重要性,只是由上层建筑进行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推广,大部分员工只能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书面化、程式化的企业文化。这种情况下,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显然没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必然会增加企业文化培育和推广方面的难度,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鲜明特色和个性就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最终用途来看,企业文化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农村商业银行个性化的表现。企业文化并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也不是标准统一的教条和模式。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是移植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的文化理念,使得企业文化缺乏自身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难以形成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1]。

(三)行政管理体制色彩浓厚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由转制成功的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接受上级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因此,企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目前我国整个农村金融系统正面临改革转型期,其行业规范及管理标准都在不断完善中,上级管理机构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未能通过充分的客观分析和评估,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提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指导意见。

(四)长期价值观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相冲突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部分刚起步的农村商银行较为重视短期利益,它们热衷于抓“见效快”的项目,欠缺对长期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连续性,没有按照企业文化本质的基本逻辑和机理进行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塑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企业文化在建设与塑造流于形式的现状。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价值观的转换,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与长期的文化建设目标之间发生矛盾,造成企业新价值观念的形成发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现状

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467.7亿元,比2006年初增加5396亿元,增幅为15.8%。为鼓励商业银行做好小企业贷款,2007年银监会在市场准入和结构布局上对表现出色的单位实行鼓励和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包括:对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准予其增设机构和网点,扩大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果;对在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准予其跨区域增设机构和网点,以改进和提高对落后地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二、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若干问题

1.小企业贷款的准入条件较高。目前,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和少量的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几乎没有,并且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而对于抵押品,银行很少接受除土地、房产之外的其他抵押物,同时还要求小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小企业并未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对厂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把土地或厂房作为合格的抵押物。同时,由于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对其信用普遍审慎,加之担保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手续繁琐、收费偏高、过分审慎等因素,企业获得外部担保极为不易。此外,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都不完整,所以其贷款也不能是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分型,因此,在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展趋势下,小企业既不能依靠自身资产寻求抵押贷款,又不能凭借本身的优质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直接获取贷款。

2.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以及执法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小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更为严重。在信贷调查阶段,部分企业由于处于创业阶段,规模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不健全,只设流水账,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等原因,给商业银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真正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带来了难度,使商业银行难以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手续帮助它们获得贷款。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风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小企业贷款信息的分散与小企业融资的社会环境有关。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公民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还是整个社会的征信制度建设、基础数据库的信息量和网络覆盖面、征信服务业的发展、征信增值服务等,都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虽然有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专门机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故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对小企业信用状况调查困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