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07:53: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银行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
小型企业融资难已经困扰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在不断进行尝试。普遍认为,小企业从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获得贷款难,同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来源的争论依然限于是从大型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小银行。同时随着鼓励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也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予以支持,而他们所创造的企业大多是小企业。目前,企业的资金除了来自政府以外,剩余大部分的资金仍然需要通过信贷获得。而国内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证券融资、股票融资、贸易融资等,但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证券融资、股票融资资质,也没有贸易融资的优势。因此从银行贷款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否中小企业都可以从所有的银行顺利取得贷款,答案很让人怀疑。因此,中小企业与大型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小银行的信贷支持相匹配便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中小企业对社会贡献和获得贷款现状
(一)中小企业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自中小企业诞生以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中同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左右,上缴税收约占全国总额的50.2%;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建立了70%以上经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完成了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国内的重要fg,~J,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现状
按银监会对中小企业授信划分标准,,截至2008年末,全国中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43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乡镇企业是我国典型的农村中小企业,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下面例举从1990年至2009年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人民币:亿元)及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人民币:亿元)。不难发现,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的比例非常小。在金融各项贷款迅速增长的同时,乡镇企业贷款却增长缓慢,与总贷款额的增长不成比例,这显然与乡镇企业为我国就业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相符。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基本上总是处于资金不足的状态,需要依靠不断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却严重不足。据统计,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4.7%。可见中企业在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因贷款如此之难。
银行视角下小微企业信贷研讨
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现存问题
尽管大多数银行对于积极和稳健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持肯定态度(陈忠阳、郭三野、刘吕科,2009),但现在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可简要归结为成本和风险较高,小微企业人才队伍缺乏,信贷机制、产品不够系统等问题。在来自银行内部的原因中,在有了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后,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所紧缩(黄宪、吴克保,2009),能覆盖到小微企业的贷款的比例更小。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小微企业信贷,倘若使用和中型以上企业的贷款流程,整个放贷流程略长,且耗费大量成本,而对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银行不仅成本较高,且放款时间较长,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发达国家高质量的信用数据库,这就导致不能以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的评分模型来给小微企业的信贷定价,而是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的主观因素,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测评不准。如降低信贷成本,又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加大,提高违约的损失,故而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在小微企业信贷中体现为一个突出的两难问题。而在来自外部原因的影响下,由于金融领域利率管制,我国银行在很长时间内更愿意发放贷款给偿还率更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更加偏好给大中型企业服务。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现空白,于是我国表现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等形式“影子银行”,以高于银行的利率放贷,取得市场份额。这正说明对于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还大有可为,但由于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不重视的历史原因,加之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差异性较大,使得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小微企业信贷机制、产品和服务等,都未能及时跟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信贷的发展思路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文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对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而之后的非对称减息,使得银行利差相对缩小,小微企业信贷相对宽广的利润空间应该得到银行关注。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应当乘着政策的春风,加快脚步开展起来。1.建立人才队伍培养,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信贷的人才队伍培养与储备是稳健发展此业务的必然要求,小微企业的信贷人员由于其特殊性,必须有很强的原则性及责任心,方能减少贷款信息的隐瞒、作假等问题,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加上自身对小微企业信贷坚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过硬的人才队伍。而在制度上,要形成健全的激励支持,既要适度授权给信贷人员,同时也要对信贷人员的业务进行合理的约束、考核和奖励,有了良好的激励制度,才能成为银行内发展小微企业信贷强有力的推动器。2.完善信息系统,降低成本与风险。首先,银行应加强信息搜集,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在同业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并借助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逐渐完善小微企业信息管理,逐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的成本与风险;其次,在信息日渐完备并形成数据库后,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小微企业贷款作为零售银行的重要部分推进,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差异性,形成更为精确的成本估算,风险测评,信贷定价等方法,对优质客户给予更加方便快捷的信贷渠道以及价格上的优惠。3.运用各行优势,做好产品和服务。大银行相对于中小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着资金能力强、网点多、风险承担力强、声誉好等优势,大银行应积极培养与小微企业的借贷关系,做好相应产品,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则对本地小微企业更加了解,在与小微企业长期和广泛的接触中直接获得一些不能准确量化的“软信息”,并在处理“软信息”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故中小银行也可以运用其独到之处,加强服务,与大型银行一同形成良好的小微企业信贷氛围。4.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创新信贷方式。银行可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如与更加了解行业及小微企业的全国工商联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银企商合作机制。在另一方面,可积极发展商圈型、产业集群型融资服务,融资链服务等新型信贷方式,帮助小微企业信贷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
本文作者:刘鹏翔工作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企业银行创办与经营
一、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
(一)中国企业银行创办的社会背景。中国工业化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而银行则出现于9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调动、集中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放款贴现、投资等形式辅助、扶持现代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扩展。晚于新式产业出现的近代中国银行业并不是根基于新式产业产生的,而是对外贸易与政府财政激发的产物。因此,近代中国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从一开始就是不同步的。并且,银行资本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充分转化为产业资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商业的投机性利润长期高于产业的投资性利润,银行资本自然是流向回报率较高的商业投机;二是社会信用无保障,如若企业家办理工厂时无周密计划,经营不善致使工厂倒闭容易拖累银行;三是工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巨大,而商业投资资金容易收回,风险小。企业家为谋求生路,开始创办企业集团专门的储蓄机构,直接向社会招揽吸收储蓄存款。刘鸿生创办的中国企业银行恰是此时刘氏企业寻求社会资金的产物,同时还有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也陆续开办内部储蓄机构,如郭氏企业集团的永安银业部,荣氏集团的同仁储蓄部,以及先施新新中原等百货公司、中法中西等药房、九福公司、同昌车行、ABC内衣公司、大世界等,均曾有储蓄部之设。出现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是近代中国企业生存环境依然恶劣的反映。这种环境迫使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动员一切资源进行抗争,以求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中国近代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调拨流动,本质上是企业“自救”“求活”的无奈之举。(二)刘鸿生创办中国企业银行的初衷。1.实现各企业之间的资金调拨和集中管理。1930年前后,刘鸿生已经先后办了火柴、码头、水泥、煤矿、毛纺等企业,但各个企业之间的资金并不能直接调拨:一怕彼此拖累,二则是各企业的董事、经理各自为谋,彼此间存在矛盾。但一个企业的资金,总是有时多、有时少,多的时候存在银行里给别人用,少时向银行借款又要支付利息。为实现各企业间资金的盈缺调拨,刘鸿生决定创办中国企业银行。2.减少利息支出。刘鸿生曾说过:“吃银行饭的人最势利,当你需要款子的时候,总是推说银根紧,不大愿意借给你,即使借给你了,因为利息高,自己所得的利润,大部分变为银行的利息。而且届期催还得很紧。”银根紧缺是其一,就算借到资金,繁重利息支出也使利润大为缩水,用己之财则己之善,用人之财则人之善。刘鸿生的企业1929年和1931年的利息支出占总支出的27.55%、49.19%,这让刘鸿生有巨大的动力去创办一家服务于自己企业的银行也秉承了刘鸿生的基本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肉要烂在锅里”。3.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刘鸿生曾说过,他开银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想吸收游资,以充实企业资金的来源。向银行贷款不仅利息高、手续麻烦,而且钱根总是掌握在他人之手,难免仰人鼻息。而吸收社会游资便是解决企业资金匮乏的好方法,民间闲散资金数量虽然零星,集中起来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资金。于是,中国企业银行雇跑街向各工厂商号拉存款的同时,举办各种储蓄存款,名目众多,五花八门,丁点零星都不愿错过,足见当时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
二、中国企业银行的经营方法
(一)营销手法多样。1.广告宣传。特派员驻厂,鼓励职工将工资储蓄在中国企业银行,并且打出了十分诱惑人心的广告:在目下在世界经济悲惨时机,失业危险已成为一个极严重的问题。大部失业的群众,固然感到极度的痛苦,抱有职业的人们,也常在忧虑着厄运的来临:深恐一日突然失业,生活费用就要无法维持。为求免除这种忧虑和恐慌起见,只有先从储蓄做起,如果我们能把每月收入中的一部分,逐渐积蓄起来,几年以后,即可成为一笔巨款。那时我们虽遇到意外问题,也就可以应付自如了。此外,在我们人生过程之中,还有许多事件要预先筹划,例如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都总很重要的,倘若平时没有毕备,临时必然感到诲蹶。如上一切成功,都是从小处做起,俗语所谓:“聚沙成塔涓滴成海”。从诸君日常开支中节省一二,将来就可成为巨才。我行为诸君便利起见,现在贵厂设有办公处,诸君如要存款,请至敝厂面洽。用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等激发人们储蓄的欲望,营销手段可谓高明。2.储蓄品种多样。除了吸收职工储蓄,中国企业银行还举行小学生零星储蓄、儿童幸福储蓄以及小学生务寒储蓄,只要有一丁点吸储的希望,中国企业银行就不嫌少,坚信聚少成多、涓滴成海。3.会计独立。1935年时处上海市面不景气时期,增加存款之银行共十家,减少存款之银行共八家,中国企业银行不幸反列于减少存款行之一,尤为减少存款额之最多者,殊为忧虑,不得不对于各种施舍努力改进——实行会计独立。(二)坚持服务于刘氏企业集团的使命。中国企业银行从一开始成立就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招揽社会储蓄,调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为刘鸿生企业集团的资金运营及产业发展服务。1931—1936年间,中国企业银行对刘氏企业集团的放款占银行放款总额的比重平均在60%以上,可见,中国企业银行设立之初衷主要在于为刘氏企业集团服务。从历年有关系之放款总额可见,中国企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将为本企业服务作为中心,仅有少部分放款为商业往来。仅1935年度,中国企业银行对外放款总数为3256000余元,其中有关系之放款约合三分之二。这也决定了中国企业银行不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扩大规模、追逐利润,而是谨慎保守经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保守经营,稳定盈利。从中国企业银行开业伊始,适值日军侵我东三省,沪市萧条,金融市况受公债暴落影响,尤为凋敝。中国企业银行在此形势下,对于各项业务自不得不力求寡慎,未敝遂行扩充。对于数笔大数放款,宁愿放弃大笔贷款利润,也要力求紧缩,收回若干,以避免无法收回之危险。直到1949年,国内一直战争不息,市面萧条,银根时紧时松,银行存款最高额与最低额相差甚大,皆为短期存款性质,不可进行长期投资,处境艰难。但中国企业银行向来谨慎行事,故虽处惊涛骇浪之中,但经营保守谨慎,历年来始终保持10%的盈利率。虽然期间也有投机行为,但同当时一般投机大户的投机活动比较起来,中国企业银行所做的投机买卖相对地说是较小的。中国企业银行从1931年11月12日创办以来,恰逢国内局势动荡,一路艰苦经营,素主谨慎,虽未获发展壮大,但稳妥经营,历年保持盈利,最终坚持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中国企业银行并入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底加入公私合营银行。虽然中国企业银行由于资力有限,最终没有承担对刘鸿生所属各企业的资金实行集中调度的任务,但其在刘鸿生企业集团曾起到一定的资金补充和调配的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企业成长艰难的缩影,在局面动荡、银根紧缺的近代中国,企业运行中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这些企业集团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实际上代表刘鸿生等一批近代企业家在内外压力的挤压下寻求“求生”“自救”的无奈之举。
作者:曾璐璐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银行小企业信贷汇报
××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营业部一直以来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今年以来,我营业部积极落实省分行出台的《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厅和省中小企业局的《××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按照省分行的布置,积极推动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一、具体措施
我营业部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基本包括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中。考虑到部分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以法人出面进行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相对集中,我营业部把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作为小企业贷款的有益补充。
1.政策引导。早在20****年初,我营业部就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六性原则,即生产经营的合法性、经营效益的稳定性、发展阶段的成长性、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担保方式的安全性及经营者行为和信用的可靠性,培植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指导思想。并在随后下发的营业部信贷结构调整和进入的实施意见中,将符合“六性”原则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与基础设施贷款、配套按揭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配套国际结算的外向型企业等并列的信贷进入重点。今年,为进一步支持与促进我省小企业发展,培育小企业基本客户群体,我营业部向上级行争取试点行政策。目前,省分行已批复同意萧山支行作为首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试点行,拟批复同意富阳、临安、淳安作为第二批试点行。
2.授权保障。根据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于萧山、余杭、富阳、滨江等地的实际,对信贷资产质量较好、信贷管理水平较高的萧山、富阳、滨江等支行扩大授权,适度下放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权限,简化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并将省分行转授给我营业部的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权限,视情况全部或部分地转授给了支行,其中萧山支行抵质押类的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单笔权限达到500万元。支行审批权限的扩大使贷款审批的内部运作环节大大减少,贷款审批效率大幅度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3.完善授信。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够真实这一特点,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其中定性分析分值占60%,主要分析经营者素质(管理能力、信用度、社会认知度)、企业素质(产权性质、行业政策、管理水平)、企业成长趋势(设备先进程度、产品技术含量、产品竞争能力)、贷款风险评价(第二还款来源)等;定量分析占40%,测算企业的履约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有关数据依据企业提供的资产清单、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清单等结合对企业的实地调查评估综合确定。在评级时,首次将流转税纳税额增长率、所得税纳税额、用(水)电量增长率、根据企业已开具发票确定的销售毛利润率等指标纳入评级体系,并把原对一般企业要求的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及资产负债率指标取消,以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小企业的实际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测评结果,分别核定企业授信额度,对无法确定信用等级的企业,按照该企业房地产、机器设备、存货、应收帐款等实有资产的价值打折确定授信额度。今年,根据小企业的业务特点,我营业部还改善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在业务审批流程上允许不经过贷审会审议,贷款审批同意后视同增加授信额度。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讨
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队伍中数量众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轻骑兵,在利税、销售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上分别达到了我国经济总量的40%、57%以及60%,并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城镇就业机会,为我国1.5亿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都十分的旺盛,然而各个商业银行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和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给其提供的贷款很少,甚至还不到20%.面临小微企业的强大需求,商业银行如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使其可以更好更多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确保银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利润,进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十分分散,且业务十分繁杂,对于商业银行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而想要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银行就要增添服务网点,扩展金融服务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软件资源,提升运行的成本.另外,由于为小微企业贷款需要较高的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银行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自然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更为倾向,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则缺少内在的动力.
1.2对小微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大
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具有的风险性较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资金账目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很难监督与控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在对信息的采集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存在的违约风险很高.而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仍然采取的是大中型企业大贷款模式来对待小微企业,而不能使得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得意体现,加大了银行对资金进行回收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一、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以及细节之中,因此,员工是企业文化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反观当前,新时期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全体员工参与的重要性,只是由上层建筑进行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推广,大部分员工只能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书面化、程式化的企业文化。这种情况下,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显然没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必然会增加企业文化培育和推广方面的难度,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鲜明特色和个性就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最终用途来看,企业文化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农村商业银行个性化的表现。企业文化并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也不是标准统一的教条和模式。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是移植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的文化理念,使得企业文化缺乏自身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难以形成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1]。
(三)行政管理体制色彩浓厚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由转制成功的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接受上级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因此,企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目前我国整个农村金融系统正面临改革转型期,其行业规范及管理标准都在不断完善中,上级管理机构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未能通过充分的客观分析和评估,对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提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指导意见。
(四)长期价值观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相冲突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部分刚起步的农村商银行较为重视短期利益,它们热衷于抓“见效快”的项目,欠缺对长期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连续性,没有按照企业文化本质的基本逻辑和机理进行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塑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企业文化在建设与塑造流于形式的现状。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价值观的转换,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与长期的文化建设目标之间发生矛盾,造成企业新价值观念的形成发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
银行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促进和指导各银行不断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中的小企业泛指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的规定。
本指导意见中的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
本指导意见中的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应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市场运作的原则,应以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第四条政策性银行因受机构网络限制,可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现状
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467.7亿元,比2006年初增加5396亿元,增幅为15.8%。为鼓励商业银行做好小企业贷款,2007年银监会在市场准入和结构布局上对表现出色的单位实行鼓励和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包括:对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准予其增设机构和网点,扩大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果;对在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准予其跨区域增设机构和网点,以改进和提高对落后地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二、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若干问题
1.小企业贷款的准入条件较高。目前,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和少量的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几乎没有,并且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而对于抵押品,银行很少接受除土地、房产之外的其他抵押物,同时还要求小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小企业并未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对厂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把土地或厂房作为合格的抵押物。同时,由于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对其信用普遍审慎,加之担保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手续繁琐、收费偏高、过分审慎等因素,企业获得外部担保极为不易。此外,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都不完整,所以其贷款也不能是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分型,因此,在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展趋势下,小企业既不能依靠自身资产寻求抵押贷款,又不能凭借本身的优质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直接获取贷款。
2.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以及执法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小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更为严重。在信贷调查阶段,部分企业由于处于创业阶段,规模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不健全,只设流水账,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等原因,给商业银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真正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带来了难度,使商业银行难以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手续帮助它们获得贷款。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风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小企业贷款信息的分散与小企业融资的社会环境有关。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公民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还是整个社会的征信制度建设、基础数据库的信息量和网络覆盖面、征信服务业的发展、征信增值服务等,都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虽然有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专门机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故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对小企业信用状况调查困难。
小议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策略
1绪论
1.1我国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背景与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繁荣市场、吸纳劳动力、出口创汇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商业银行这一融资渠道对我国中小企业也正变得越来越严峻。
1.2国内外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现状
针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tiglitz和WEiss(1981)基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提出了信贷配给的概念,即无论借款者愿意支付多高的贷款利率,只有部分借贷者的贷款请求可以得到满足或借贷者的贷款请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增函数,这样在竞争均衡下就会出现上述信贷配给现象。王宵等(2003)将企业规模作为内生变量引入信贷配给模型中,分析发现商业银行还可通过企业规模来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博弈
摘要: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贷合约,由于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中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后有可能不还款,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严重的商业银行“惜贷”现象。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和银行在贷款、还款阶段决策和利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使用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的方法,分析了银企信贷的各种可能从而得出结论:改善企业诚信度、加强银企交流、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等是有效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及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博弈
一、引言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作为两个重要的产业,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中指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强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贷行为的研究,有利于实现银企双赢。但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于取得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的融资,因此造成了中小型企业依赖商业银行的现状。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相互作用后的决策行为及其均衡问题的分析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博弈分析已经渗透到管理和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探讨正是博弈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建立中小型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合理的分析得出两者最大利益的情况,总结现实中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和商业银行放贷的因素,对中小型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背后的博弈关系分析
在现实社会中,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博弈关系主要发生在资金的借贷过程,既包括前期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的借款,也包括后期中小企业的还款。贷款阶段企业决定是否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则决定是否批准企业的贷款申请;还贷阶段企业决定是否按约还款,银行则决定是否追缴欠款。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实际问题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不可能就只有一次,在多次贷款中,企业可能会贷款时间变短、利率下降;银行会明确企业的诚信度,使得信贷博弈变得简单,当然中间也可能会有机会主义产生的损失。银行与中小企业在借贷行为中的决策和利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博弈关系的具体体现。其中表现为:(1)从银行角度看,银行会考察企业的诚信度、公司规模、所需贷款的项目计划、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及由于企业的诚信度的积累而导致贷款利率的浮动。(2)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会考察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手续的繁杂程度,抵押物的分量等来考虑贷款的收益,决定选择什么银行来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