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02:49: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因特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阐述富因特网应用技术特征

摘要:富因特网应用程序是一种新型的因特网应用程序,它尝试填补本地应用程序和常规因特网应用程序之间的可用性差距。富因特网应用是Web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Web应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是作者把富因特网应用技术的特性做了简单归纳。

关键词:富因特网应用程序发展概览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网络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S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正在向分布式应用发展,B/S应用也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因此,这也就是目前网络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B/S技术开始兴起,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网络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二、RIA概述

传统网络应用程序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同步概念上的应用。客户端用户必须传递一个请求,当一个请求执行完成后才能获得结果。内容显示属于表现层,是构建于HTML页面上,HTML是非常适用于内容表现的,数据处理则交给服务器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到今天包括网络游戏、互动体验、社会交往等新一代的互联网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虚拟世界。然而,用户对应用程序复杂性要求日增,传统技术已不适用。伴随互联网应用不断的发展,开发人员一直思考并构建一种比传统HTML更丰富的应用体验,而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chInternetAppli-canons,缩写为RIA)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查看全文

因特网网络调查管理论文

今年(2004年)是网络传播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之年:它是因特网(theInternet,又称国际互联网)的雏形——美国国防部阿帕网(ARPANet)兴起的三十五周年,也是Yahoo等著名门户网站向公众开放10周年以及网络新闻业诞生10周年。35年前(1969年),刚问世的阿帕网仅有四个节点,它是作为军用科学研究人员相互联系的通讯网络、电脑平台兴起的。35年后的今天,这一电脑互联网络已发展成为服务于人际通讯、群体/社区交流、组织沟通和大众传播等各种不同层次的传播活动、用户(2003年底数据为近7亿)遍布世界各地的世界性复合型传播网络、综合性信息平台,成为迄今发展最快的电子传播工具,其应用功能扩散至人类社会各个领域。10年前(1994年),Yahoo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的网站正式向公众开放、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著名门户网站;也是在10年前,在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传媒网站[1]——一批敢于领先一步创新冒险的美国报刊在网上建立了网站。10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传媒网站已成为网上内容服务的强大生力军。最近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伴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成长,网络与传统媒体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已开始明确显现;在因特网的发源地美国,甚至已出现因特网挑战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迹象。

业界组织协会调研显示因特网跃居电视之上成为美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媒介

在人类传播的发展史上,新的传媒手段、媒介的诞生,总是会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造成冲击。诚如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作为我们感官的延伸不但导致我们个人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比例,而且也导致媒介之间产生新的比例。”[2]由于新媒介的问世总是昭示着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动,在因特网于20世纪90年代起以咄咄逼人的崛起势头介入大众传播后,90年代中期,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都曾就网络时代大众传媒的未来展开热烈讨论,发表种种推测、看法。由于当时尚处于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传媒建立网站的初期,因而在当时,不论是认为大众传媒将在因特网的冲击下归于消失的观点,还是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应对因特网的挑战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网络媒介共存互补的观点,可说都是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预言。如今,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的实践已有了10来个年头的历史,学术界跟踪网络传播实践发展进行的有关研究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网络时代因特网渗透进大众传播领域后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关系、传媒消费市场上的受众选择现状,提供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

最近(2004年9月21日),美国的在线发行人协会发表了其在FrankN.MagicAssociates公司的协作下展开的“世代传媒研究”的调查报告。在展开“世代传媒研究”过程中,该协会调查了美国18-24岁、25-34岁和35-54岁三个年龄群中的1235名人士(按人口分布决定比例)。《世代传媒业研究》以今年(2004年)3月到6月期间美国在线人协会对18—34岁的美国人的传媒使用行为展开的连续3次研究的成果为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其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因特网和电视是调查对象最为青睐的传媒,而因特网更是已跃居电视之上:有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只能使用两种传媒,你会使用哪两种”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因特网占据榜首,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45.6%,回答以因特网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32.1%;电视尾随其后屈居第二,回答以电视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34.6%,回答以电视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27.8%。18-24岁年龄群的调查对象视因特网为最为青睐的传媒的百分比更高: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传媒和二选传媒的调查对象在这一年龄群中分别占50.5%和30.7%。

以下三张图表分别显示调查对象的传媒选择,以及不同年龄群的调查对象中分别以因特网和电视为首选、二选媒介者所占比例:[3]

在线发行人协会开展的《世代传媒业研究》还发现,因特网的优势在于其既提供信息又提供玩乐的效能;在调查对象中,年轻人明显地偏爱将因特网用作新闻的首要来源。此外,在《世代传媒业研究》的上述提到的3次前期研究中,曾发现18-34岁的调查对象常常将媒介串联使用,例如,他(她)们可能边看电视体育报道边在提供体育信息的网站上冲浪以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由于目前18-34岁的美国人基本上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为成年人的,而且作为年轻人其传媒消费行为将在传媒消费市场上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她)们的媒介选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研究界有关调查的热点课题。

查看全文

因特网资源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连上了因特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几何指数增长。但是,如何利用因特网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使技术和教学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上述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且系统的认识。

一、WebQuest的创建

1995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创建了一种课程计划,由于该课程计划和万维网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将其命名为“WebQuest”。在这类课程计划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因特网资源,并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以后的3年中,许多教师开始编写自己的WebQuest,并开始在工作室和课堂中展开WebQuest的教学实践。借助邮件,沟通了WebQuest使用者和编写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能够交流使用心得,并就探究结果进行探讨。因此,WebQuest网站在因特网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二、WebQuest的定义

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部分或者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是来自因特网的资源,有些甚至还提供了录像资料。在整个WebQuest中,共包含2个水平层次:一种是WebQuest短期,另一种是较长期WebQuest。

查看全文

因特网与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题】因特网对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因特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因特网又动摇了教育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了学习的内容。探求如何善用因特网这个工具为教育服务,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教育/因特网/教育模式/价值取向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正在给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延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从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参见图1),因特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因特网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据调查统计:在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十项网上事业中,网上学校(13%的可能性)仅次于网上购物(15%的可能性)和网络通讯(15%的可能性),名列第三(参见图2)。由此可见,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并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如何正确地认识这场新的教育变革,客观地分析因特网对当前教育的各种影响,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是当前颇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因特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但可能会动摇教育的目的

1.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

查看全文

发挥因特网优势 拓展电视生存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如今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着。目前,全球网民人数已达到2亿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将达到1000万。因特网以其快捷迅速、实时传输、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由于互联网几乎涵盖了前几种媒体的各种属性,它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优势后来居上,对传统媒体提出挑战。做为第一大媒体的电视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成为电视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应战策略是建立自己的web站点,充分开发好因特网的各项功能,拓展电视这一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办好电视节目的同时,在更广范围(世界范围)内传播电视节目及相关信息。

一、第四媒体挑战电视这一传统媒体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一些专家认为,在10~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据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统计,由于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美国电视观众减少了30%,而有关电脑和国际电脑网络的出版物发行量却增长了7%,国际电脑网络的使用人数也直线上升。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因特网用户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比以前减少。由于他们能在网上获取新闻,他们就不必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新闻节目的播出,这势必造成收视率的下降,电视广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利影响。

电视作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和全球合作经济的发展,信息日益国际化和多样化,社会对信息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正朝着全球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电视台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电视依然保持它的主要优势

查看全文

因特网时代的酒店经营管理革命

【内容提要】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主宰了人类历史已达两个世纪的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正受到汉莫博士提出的“企业再造理论”的挑战;酒店网络化营销势在必行,“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的具体实施已在四个方面首先突破;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千里马{图}电脑管理系统与因特网的结合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

【关键词】因特网/分工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网络酒店

【正文】

一、酒店面临新的经营理论的挑战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汉莫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1993年汉莫博士与管理咨询专家JamesChampy合著《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并以“管理革命的宣言”作为副标题,对企业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二位专家的倡导下,企业再造运动首先兴起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革命浪潮。有人认为,该运动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有人甚至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以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企业再造理论是对分工理论、组织理论的否定,是对酒店经营管理长期实行的部门化、专业化管理的革命。

1.企业再造的含义

查看全文

因特网药学信息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介绍近年来的因特网发展、基本功能及药学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方法: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类综述,内容包括因特网简介、提供的服务、实际应用和未来。结果与结论:因特网为药学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

关键词因特网;药学;信息资源;发展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进行资源共享的由网络互联所形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世界。我部已于1996年8月初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获益匪浅。

1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国内又把它称之为互联网络。也叫Internet。自1993年因特网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建成了六个因特网国际出口信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网(CSTNET)两条,国家教委科研网(CER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国家科委的科技信息网(STINET),并且在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带宽及速率也在增加。这些网络的建成在促进学术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医学信息网于1995年联接Internet网络,该网络在全国设立11节点,其中包括西藏地区。

2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2]

查看全文

因特网时代酒店经营管理论文

【关键词】因特网/分工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网络酒店

【正文】

一、酒店面临新的经营理论的挑战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汉莫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1993年汉莫博士与管理咨询专家JamesChampy合著《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并以“管理革命的宣言”作为副标题,对企业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二位专家的倡导下,企业再造运动首先兴起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革命浪潮。有人认为,该运动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有人甚至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以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企业再造理论是对分工理论、组织理论的否定,是对酒店经营管理长期实行的部门化、专业化管理的革命。

1.企业再造的含义

企业再造,也可称为企业再造工程或企业重新设计。汉莫等人在《再造企业》一书中作了十分清楚的定义:“企业再造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做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高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查看全文

因特网贡献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全球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网”,也就是由阿帕主持研制的阿帕网,这是一个应该记住的重要事实。因为对于阿帕网的成功来说,阿帕的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管理风格是至关紧要的。随着因特网向全世界的扩散,以及有关网络的各种矛盾的展开,我们有必要通过对阿帕和网络关系的考察,弄清楚因特网最初是如何发展的,与之相连的内在意义又是什么。

【关键词】阿帕;阿帕网-因特网;内在意义

阿帕(ARPA)是高级研究计划署(Th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简称,它隶属于美国国防部。1958年,受制于苏联发射旅伴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惊人事件的影响,在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提议下,这个机构得以成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军队寻求最新的科学与技术。

谈到阿帕对于因特网的贡献,人们不能不想到以它命名的阿帕网(ARPANET),后者已被公认为国际互联网的前身。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笼统的认可以外,有关阿帕网产生的背景,阿帕的工作与当时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联系,它对于网络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促进作用,以及深刻的文化和传播学内涵,等等,都还没有得到比较系统的讨论。本文试图围绕这些问题作一些论述与分析,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阿帕为什么要从事阿帕网的研究?比较通行的说法是:阿帕网的创立是军方为了减少集中的信息站点易受攻击的危险而作出的。这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阿帕网产生的大背景是冷战中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系列明争暗斗,尤其是围绕核武器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军事竞赛;但另一方面,阿帕本身所具有的研究性质、它的独特的研究方式和管理风格,又使阿帕网最终具有了超出单纯军事领域的一般意义。

查看全文

剖析因特网上英语学习途径论文

摘要:本文从因特网的特性着手,阐述了其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网上学习的两种基本途径。同时着眼于高中外语教学,提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几种实践性操作方法。

关键词:因特网;外语学习;基本途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单向沟通,双向性交互性的学习还未被全面接受,人们过分地依赖于教师的作用。同时,现行的教材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难以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习得的语言及语言实践的量均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再则因特网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真正自主学习的空间,交互性、趣味性、时代性使学生自觉地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参与意识及学习自主性,由此可见利用网特网来进行外语学习有其研究的价值。

二、网上学习的优势

将因特网引入外语教学,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产生了许多新的外语教学手段,从面使因特网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它自身的特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