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9 00:05: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引流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胆术后引流管监护思索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的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后病人8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管病人50例。年龄25-68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18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32例。

2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2]。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体位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查看全文

老年患者引流管感染预防护理体会

[关键词]引流管;老年;护理

[摘要]外科引流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引流管的护理对疾病恢复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其功能为引流出血或分泌物、渗液,使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降低感染率,避免压迫及刺激周围皮肤组织,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恢复。现将我院防止外科引流管感染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外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年龄60~92岁。其中放置导尿管56例,腹腔引流25例,胆管引流管11例,胃管留置18例,伤口引流管25例,胸腔引流管5例,颅腔引流8例。本组并发2例伤口渗漏。9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拔除引流管,其余患者均在出院后规定时间内拔除引流管,未发生感染。

1.2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例在引流管中发现食物(米粒、菜叶),1例发现了引流液变色,及时告知医师发现了吻合口瘘,经充分地引流后痊愈。1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及时发现引流液血色浓、量多、血压不稳,及时再进腹探查、止血,成功抢救了患者。3例胃食道手术后胃管早期脱落,但未造成不良后果;3例气囊导尿管被患者自行强行拔出(气囊破裂),引起尿道出血;1例导尿管被患者自行强行拔断,及时发现后处理。

2例引流管外有少许渗漏,未并发感染。

查看全文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35例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管理;选择2017年7~12月41例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合格率分别为92.68%、97.56%,高于对照组的74.29%、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普外科;引流管护理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专科类型,泛指以手术为主要方法,用于治疗胃肠、血管疾病、肝脏或者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1]。普外科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并且急危重症手术相对较多,导致普外科护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更加繁重,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引流管是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工具,其种类繁多、操作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诱发感染、滑脱甚至其他的医疗事故[2]。为此,如何提高引流管护理管理质量,对于降低医疗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12月本院普外科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8.35±12.28)岁;引流管道共68根,其中胃肠减压管13根,T管5根,腹腔引流管25根,手术切口皮下引流管21根,肛管3根,盆腔引流管1根。选择2017年1~6月本院普外科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8.21±11.31)岁;引流管道共60根,其中胃肠减压管17根,T管3根,腹腔引流管31根,手术切口皮下引流管8根,肝脏下引流管1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管理,即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固定管道、保持引流通畅、评估管道滑脱风险、落实预防管道滑脱措施、加强巡视,定时检查患者引流管情况,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1.2.1技术职能管理精细化。根据各护理人员岗位和能力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学习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不同引流管的放置部位、目的、意义、正常及异常情况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脱管危害、多种管道固定方法和适用范围、多种管道挤压手法和适用范围,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同时护士个人建立管道护理临床工作手册,记录患者留置管道的种类、目的、意义、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管道滑脱情况,护士长对各护士管道护理临床工作手册进行监督检查,2次/周,并解决其中的问题,以此达到持续质量改进。1.2.2护理工作程序精细化。依据普外科疾病特点,制定管道护理作业规范,包括患者术前1d、手术当日、留置管道住院日、出院以及随访等5个时间段,制定每个时间段管道护理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达到准备到位、健康宣教到位、日常护理到位、具体落实到位、日常巡视到位以及随访跟踪到位等,根据患者各时间段,责任护士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按照以上“五阶段六位一体”方案进行合理、针对性的护理[3];同时制定新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包括更换鼻胃管固定胶布流程、挤压管道流程、管道二次固定流程、留置管道患者翻身流程、留置管道患者下床活动流程等,在各个环节落实精细化护理措施。留置管道期间仔细观察记录,应用引流液颜色对比卡,注意患者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2.3特殊患者管理精细化。普外科疾病种类相对较多,患者年龄跨度大,而不同疾病种类、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方式以及手段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临床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情绪变化较大、且多有固执己见,床位护士通过聊家常或者问答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管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心理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此外增加巡视次数,做好患者的舒适护理,以提高依从性,以此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4];留置管道时间较长的患者,往往不重视管道护理,床位护士要班班讲解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管道滑脱的危害,并定时对管道进行检查,以此降低滑脱风险;不配合的患者,由责任心强或沟通技巧较强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其负面情绪,及时给予舒适护理减少刺激,必要时适当约束。1.2.4风险管理精细化。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相关特点,施行两种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落实,一种是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分,根据标准落实措施;另外一种则是再对管道进行精细化分类,进行风险管理:凡滑脱后或再次置管时会增加患者风险的、有可能影响病情恢复的均列为重点关注管道,并在留置此类管道引流的患者床头标注红色星形图案,提醒护士和患者重点关注,防止引流不通畅和滑脱,床头带有此种标识的患者,至少每小时观察一次该管道,维持有效引流,落实防滑脱措施。另外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定期举行护理探讨会,总结既往管道类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诱发原因和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由高年资护士对其中不足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让每个护士都能切实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以及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影响等[5]。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采用临床工作抽查或笔试方式,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包括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合格率等;②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引流管脱落、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引流管扭曲受压等;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6]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分,分值为0~50分,其中,>40分为满意,20~40分为一般满意,<2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开胸术后闭式引流管护理探讨论文

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动态窗口。它不仅可以起到排除胸腔内积气、积血、积液的作用,还能促进胸腔内恢复正常负压,促进残余肺复张。胸膜腔负压是维护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所以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拔管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术后尽快恢复。现将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开胸术后对患者引流管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0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开胸患者370人,男261人,女109人,年龄20~78岁。患者行手术种类有肺上叶、中叶、肺段切除术,肺下叶切除术,一侧肺全切术,食管癌根治术,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72小时内拔管率达到90%。

2护理体会

2.1保持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如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有气体自引流管溢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好转。经常检查管腔是否有堵塞,每30到60分钟挤压一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气排液,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当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有血凝块出现时或病人出现活动性大出血,值班护士应在床旁守护,不停地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

查看全文

全流程管理护理自发性气胸效果观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于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性破裂[1],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支气管自发性破裂,大量气体经支气管胸膜瘘进入胸腔压缩肺脏所致。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窒息、大汗淋漓等,如不能尽快处理,将危及生命,尤其是有肺部基础疾病及肺储备状况较差者。笔者用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为保证此新项目的护理安全及治疗预期效果,我们制定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流程、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操作流程等,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22例,其中原发性气胸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7例,支气管哮喘1例,肺脓肿1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6~78岁。均行X线或CT检查确诊,均为肺压缩20%以上。

2方法

制定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流程、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操作流程,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应用全流程管理护理自发性气胸患者。

2.1自发性气胸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查看全文

诠释胸膜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摘要:胸膜腔闭式引流是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防止逆行感染,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能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但是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基础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查看全文

胸部损伤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胸部损伤患者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16~71岁,交通事故43例,刀刺伤16例,挤压伤4例,跌伤8例,钝器伤4例;闭合性损伤51例,开放性损伤24例;多发肋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1例,气胸25例,血气胸15例,心脏刀刺伤1例,创伤性膈疝1例。在未辨明胸外伤的严重程度之前,均应按重症胸外伤对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检测,病情一发生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1.2临床表现

胸痛是主要症状,多位于受伤部位,呼吸时加重。由于胸痛使胸廓活动受限、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呼吸道、肺挫伤导致的出血、淤血或肺水肿或气胸、血胸导致的肺膨胀不全等引起。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可致呼吸困难加重。肺或支气管损伤者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咯血。咯血出现早且量多者多由于大支气管损伤所致,而小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导致肺水肿、毛细血管出血者则多咳泡沫状血痰。损伤致胸腔内大出血者可因血容量骤降、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时阻碍静脉血回流、心包腔内出血致心脏压塞或严重疼痛等而出现休克症状,病人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皮肤湿冷等。

2护理

2.1急救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医生配合,在现场暂无医生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胸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首先要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须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用宽胶布固定胸壁,以减轻疼痛,用数条长为病人胸围2/3、宽为7~8cm的胶布,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清洁胸壁皮肤,剃去胸毛和腋毛,粘贴胶布的皮肤上涂苯甲酸酊,在病人深呼气末,从后向前、自下而上、上下重叠2~3cm,粘贴胶布,固定2~3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现场急救时先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以制止局部的反常呼吸运动;开放性气胸,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气末封闭伤口,牢固包扎,应用止痛剂,并尽快转运;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可用1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能立即排气减压;在运送过程中,将1橡胶指套缚扎于针头的针栓部,指套顶端剪1cm的小口,以阻止气体进入,便于气体排出。

查看全文

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关键词】,胸部手术;并发症;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除1例可疑出血和1例乳糜胸;4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3例引流管引流不畅经胸穿抽液外,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开胸术后护理上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合理吸氧,有效镇痛,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充分引流,可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有利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部手术;并发症;护理配合

开胸手术是外科较大手术,损伤较大,病情较重,术后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并发症的确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胸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行胸部肿瘤切除患者80例,其中肺癌行单肺叶切除50例,双肺叶及全肺切除5例,食管癌行根治术24例,膈肌肿瘤1例。年龄45~82岁,男65例,女15例。

查看全文

小议胸膜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摘要:胸膜腔闭式引流是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防止逆行感染,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能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但是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基础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查看全文

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护理对策论文

【关键词】青光眼难治性Ahmed青光眼阀眼外科手术护理

【摘要】难治性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病情复杂,并难以建立有效的滤过通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常规滤过性手术疗效差,手术成功率低,仅为11%~52%,最常见的失败原因为滤过泡瘢痕形成。自青光眼引流物应用于临床以来,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12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60岁,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继发性青光眼4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多次滤过手术失败青光眼1例。

1.2手术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