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23:19: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要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中要贯穿音乐要素综述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查看全文

艺术歌曲歌词及音乐要素

一、《两地曲》歌词分析

这首作品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曲,表现了两个身处异地的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全曲歌词分为三段,前两段为结构相似的并列性质的段落,最后一段内容较少,但歌词简介凝练,其词是重复前两段中的话语,配合着音乐将全曲引向高潮。前两段歌词的结构一致,前四句为每句四字,其内容是对于现实的叙述和景象的描述。后四句是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字数多于前四句。在此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平衡,在前后四句之中加入两句语气词“啊”和“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以求平衡整段歌词,达到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后四句相较于前四句四字一句比较长,但是后四句每句都有核心词,且每个核心词都为五字,因此在内容上而言,前后四句是平衡的。经过对于一些代词、动词的加入,大大扩展了整段的句式结构,使整段无论是演唱还是朗读下来,都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更有利于表现歌曲所要传达出的感情。就歌词的内容来分析,第一段中前四句“北国”、“南疆”等词语,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调,在整段中起到了“起”的作用。上文所述,为了达到平衡的效果,在四句之后加入两句“啊”,在这里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之后“我的知音,我的姑娘”,将对于现实的叙述转为对于人的思念,由此进入后四句对于感情的倾诉,将“星空”比作“目光”,将“落霞”比作“梦乡”,歌曲的情感得到了全面的释放。第二段与第一段结构和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一致,只是一些意象的不同而已。第三段为全曲的结尾,“啊姑娘,我的姑娘”的重复有如楼梯般将感情的倾诉推向极致。最后将“流云”比作“向你飞翔”,将对恋人无比的思念化作一种憧憬和期待。

二、《两地曲》音乐要素分析

该曲为单二部曲式,前四小节为该曲的前奏部分,5-23小节为全曲歌唱的主要部分,24-30小节为管弦间奏部分,最后12小节为歌曲的结尾部分。首先看前四小节的前奏部分,全曲为4/4拍节奏,节奏舒缓。前四小节虽然比较短小,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在旋律线条上前四小节为上升的流动性线条,似乎表现出一个男子在某处望着远方,思念远方的恋人时内心的起伏情绪。在每分钟52拍的柔和的速度中,作曲者将我们的心情平复下来。这四小节的调性为f小调,小调性的暗淡得音响色彩更是听者感到心绪的低落。前四小节过后进入该曲的主体部分,该曲的主体部分分为A、B两段,A部分的音区较高,音乐感觉方面表现出轻灵,含蓄之情。而B段的音乐则是先抑后扬的感觉,刚开始音乐的旋律线条较为低缓平稳,但在行进的过程中,越发的变得激昂,旋律线条持续走高。在调试调性方面,A段仍然采用的是前奏所奠定的f小调的调式调性,而B段则转为f小调的关系大调降A大调上去,两部分在调式调性上呈现出明显地对比,小调式黯淡柔和的色彩与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形成强有力的冲突,这也完全符合该曲的情感走向及变化。调式色彩的对比与情感变化的对比的一致性,也是该曲艺术性之高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在B段的末尾,调性又重新回归至f小调上去,但是在结尾的地方出现了四度和八度的跳进,使得歌曲并没有在阴郁的气氛中结束,而是仍然保有激情之感。在乐曲的速度方面,从A段的每分钟52拍,到B段的每分钟65拍再到最后结尾的72拍,速度的加快可以明显看出情绪的起伏,与上文旋律线条的走向和调式调性的变化所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具有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曲的主题动机,整部作品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动机展开而来。在全曲的主体部分中,主题动机的首次出现在第5小节,一个弱拍的三连音加上一个强拍长音保持。这个主题动机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动机而展开的。这个主题动机的节奏及旋律走向,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辽阔的壮丽景色,其可塑性非常之强,给听者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尽管B段的歌词数量的增多使得A段中的主题动机很难使用,但B段对于主题动机仍将其放在主题动机的框架之内。同样的框架之下,A段较少的歌词相比较B段较多的歌词使得A段在情绪上比B段更为平稳,而B段由于歌词的增加使得节奏更为紧凑,因此情绪上则表现的更为激昂。间奏可以说是该曲中特别出彩之处。在间奏中,作曲者使用了强烈的管弦配器,一改之前的钢琴伴奏,使得全曲情绪得到了一次升华。由于是单二部曲式,前后两部分无论是歌词的相似性还是旋律的一致性都会使得歌曲在进行第二部分时显得重复单调。间奏的管弦乐色彩的推动使得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第二部分的演唱。

最后看一下结尾,结尾的12小节形成了一个4+8形式的结构,前半部分调式还是停留在f小调上,旋律线条平稳,仍然是单纯的钢琴伴奏。后半部分转至降A大调,旋律上出现五度和八度的大条,并在临近结尾处管弦乐再次响起,将歌曲推向最后一个高潮。最后回到f小调,全曲结束。情感表达一致性从上文对于歌词和音乐要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看音乐要素层面,其情感走向是又深沉的情感作为情感基调,到该曲主体部分的B段进入到大气磅礴的情感,再到间奏中激昂的情感,最后重复主体部分后进入到尾声,尾声也是有深沉至激昂。

三、结语

查看全文

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应用

摘要:音乐是人类在漫长发展史中创造的一种伟大艺术,能够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气质和修养。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在高中阶段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增强人文素养。文章通过分析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表现和作用,深入剖析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音乐要素;情感态度;文化素养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的特点是人们可以通过听觉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参与。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在内的各种风格的音乐,能令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鉴赏不是简单的随意聆听,而是通过揭示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语言要素对音乐风格、情绪的表达,使学生能更强烈地感受、体验音乐,提升其理解音乐的能力[1]。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意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成为该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复杂的音乐音符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演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其关键在于音乐要素的使用。因此,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学生掌握了各音乐要素的特点,就掌握了理解音乐、通往音乐大门的钥匙。将音乐要素贯穿于音乐鉴赏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建立起音乐与人的密切联系,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促进其全面发展[2]。

一、音乐要素的含义和作用

音乐要素包括各种长短音、高低音、强弱音,以及其他音乐元素,常用的音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速度、曲式、力度等[3]。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水平的音乐基本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和声。(一)旋律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也可称为曲调,包括节拍和调子,并成为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家在灵活地将单个节拍和调子进行不同序列的组织、融会后,就会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和节奏的美妙乐段。从本质上来看,旋律的构成是在人的思维控制下,通过对音符的一系列并联或串联加工而成的,不同的加工方式表达的旋律含义也各不相同。同时,在不同音色、不同人和不同乐器的表现下,旋律表达出的含义也会呈现出差异。在人们通常的认知中,古典主义音乐代表庄重,能够引发听众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回忆,使人心情平静;浪漫主义音乐代表温柔,能够引发听众感受更为细致的情感变化,使人的内心更为丰富……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音乐自身的旋律对听众产生的影响。(二)节奏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音乐节拍的快慢和重复频率即是节奏,节奏是音乐艺术在时间方面的艺术感体现。节奏可以决定一首音乐的快慢,音乐界普遍认为节奏赋予音乐以“灵魂”[4],由此可见其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义,原因在于节奏可以定性一首音乐的风格。节拍和节奏相互配合,节拍负责推动音乐的进行和发展,节奏则保持音乐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使得整首音乐能够产生鲜活的生命力。如节奏分明的摇滚音乐是公认的能激发人的情绪的音乐,其明朗的节拍和节奏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摇滚音乐中切分音之间明显的间隔特点也是让人振奋的原因。而中国传统音乐中悠远、绵长的节奏和相对简单的音阶变化,则展现出沉稳、深远的民族文化特质。节拍和节奏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大相径庭。(三)和声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组合形成的音乐效果就是和声。在这种组合中,组合的方式称为调式,组合的从属确定调性。调性又可被细分为主调和从属调,主调是主和弦,是和声中的核心机构,在和声中的表现较为稳定,从属调则对曲式进行铺垫[5]。在和声中,调性可以决定和声的特点,同时对音乐的发展布局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和声和旋律两个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每首音乐的主体结构旋律均需从和声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使和声与主旋律之间建立更为吻合的结构。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

查看全文

剖析音乐的要素及在健美操中的影响

摘要:文章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三大要素入手,提出相对于健美操来说,健美操音乐主要涉及节奏和旋律两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作用的探析,从而为今后的健美操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提高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节奏;旋律;健美操

一、音乐的要素

节奏、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而相对于健美操来说,提起音乐,主要涉及节奏和旋律两大要素。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便形成旋律。健美操练习是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所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必将影响健美操动作的幅度与力度。音乐的节奏能加强对动作的记忆。同时,健美操是由类型、方向、路线、幅度、力度、速度等不同的多种动作组成的,而这些动作只有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健美操是一门艺术性的项目,在音乐和动作双重节奏的旋律法则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体育美学认为“节奏就是使不整齐、不规则的动作或声音,在单位时间里达到相对规则的次序。它是体育和艺术(尤其是音乐、舞蹈等)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或类似音乐节奏变化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训练、运动竞赛等,有利于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提高运动员肌体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目的。音乐的节奏性规律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能产生积极影响。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音乐节奏能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使运动员正确感知动作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动作节奏、速度,并且音乐节奏直接控制着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节奏以及动作之间的连贯效果。

二、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剖析音乐要素在健美操中的意义论文

摘要:文章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三大要素入手,提出相对于健美操来说,健美操音乐主要涉及节奏和旋律两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作用的探析,从而为今后的健美操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提高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节奏;旋律;健美操

一、音乐的要素

节奏、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而相对于健美操来说,提起音乐,主要涉及节奏和旋律两大要素。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便形成旋律。健美操练习是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所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必将影响健美操动作的幅度与力度。音乐的节奏能加强对动作的记忆。同时,健美操是由类型、方向、路线、幅度、力度、速度等不同的多种动作组成的,而这些动作只有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健美操是一门艺术性的项目,在音乐和动作双重节奏的旋律法则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体育美学认为“节奏就是使不整齐、不规则的动作或声音,在单位时间里达到相对规则的次序。它是体育和艺术(尤其是音乐、舞蹈等)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或类似音乐节奏变化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训练、运动竞赛等,有利于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提高运动员肌体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目的。音乐的节奏性规律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能产生积极影响。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音乐节奏能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使运动员正确感知动作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动作节奏、速度,并且音乐节奏直接控制着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节奏以及动作之间的连贯效果。

二、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注重正确的音乐知觉锻炼

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向,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感情的艺术。音乐会引发人的一系列知觉。通过知觉我们才可以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进而学习音乐。《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然而音乐教育本身,不论是声乐、器乐亦或是理论的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技术和技巧的学习。如何将音乐教育真正转变为情感的审美教育和技术技巧的教育,或者说如何将两种教育紧密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成为了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我们如何感知音乐这一步做起,即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知觉。

一、音乐知觉的概念界定

(一)音乐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不仅能反映个别属性,而且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按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联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音乐知觉最重要的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是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的要素。这种音乐知觉能力与注意、记忆、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二者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因此,音乐知觉可以分为对音高、节奏、音量、音色及旋律、调式调性和曲式、复调、和声、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感知。正确的音乐知觉的形成对我们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

(二)音乐知觉组成要素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可将音乐知觉的组成要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音乐本身组成要素的感知,即直接通过听觉就可以得到的音乐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旋律、调式调性、曲式、复调、和声等。二是对音乐的“引申要素”的感知。这些要素包括对音乐情感、审美体验和创作风格,创作意义等方面的感知。之所以称之为“引申要素”,是因为这些要素本来也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组成要素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听觉感知就可获得。而是我们需要利用或者结合其他的中介工具而获得的。例如通过老师的讲解,书籍资料的介绍,我们能了解到的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作品中所包涵的作者的情感;我们根据自身不同的人生阅历倾听音乐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查看全文

音乐情感分析论文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老师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论文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点的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所以“感知与想象”这两个心理要素应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使学前幼师教育培养目标得到初步体现。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不仅进行认识,还会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审美理解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审美活动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会。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聆听、体验、观察、欣赏某种事物产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动的,审美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活动、组织活动。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个过程中。学前专业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应运用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行为、语言等要素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某种审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材施教,使学生向个体素质多元化的理性高度发展。所以,“情感与理解”这两个心理要素能够健全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格品格,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开发自身的智育功能,具备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和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而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这是培养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所在。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就强调了音乐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深也。”意思就是通过音乐学习完善审美心理培养品德,道德情操最终得到升华,这是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也是培养幼教人才的前提。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留白”的思考

引言:音乐教学的拓展延伸是以音乐为主线,提高音乐审美为目的的教学外延。有效的拓展教学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提高音乐素养。拓展延伸是围绕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拓展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延伸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一种“留白”,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以音乐为主线,提高音乐审美为目的的教学外延,在诠释《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上起到了辅助作用。有效的拓展教学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提高音乐素养。什么是教学的拓展延伸?教学的拓展是指教学的展开和拓宽,展开是教学过程,拓宽是教学思路;展开是教学过程的层层递进与深入,拓宽是围绕着教学主题形成音乐知识和文化的辐射。教学的延伸是指课堂教学的后续作用,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转向课外。对拓展教学的深入与展开,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拓展———拓展的目的

教师必须明确,拓展是教学的展开和拓宽,是围绕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工作重点,教学中所有活动、所选的所有教学素材以及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环节之间以及教学素材之间,很难界定某过程、某手段或者某要素具体是为哪个目标服务的,这是因为教学目标首先有它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其次是某一个目标的完成与实现必须依赖多种过程、方法与素材。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体现与手段,是一种辅助与铺垫,一种延伸与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延伸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也才可能是最精彩的。

二、拓展什么———拓展的内容

1、拓展同类风格的作品

比如,在之前举例的民歌类或其他国家的歌曲时,拓展内容应围绕了解这些国家或地区音乐特点来展开。又比如在戏歌《蝈蝈与蛐蛐》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感受与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戏曲音乐的热爱。歌曲采用京剧的音乐元素,以戏歌的方式,充满诙谐的演唱方式呈现。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把另一首戏歌《说唱脸谱》作为拓展内容呈现给学生,两首歌曲形式相同,风格相近,对学生体验京剧韵味,激发对戏曲的爱好起到了烘托与深入的作用,这样的拓展就能很好地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剖析音乐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和抽象的音乐因素

摘要:文章从具体与抽象这一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哲学的视角审视音乐中的一般要素和音乐的接受客体,提出音乐的具体与抽象。

关键词:音乐具体抽象

音乐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无形存在的事物。音乐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的发展进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群的思想理念。笔者将主要从音乐的整体含义上阐述音乐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和抽象的音乐因素。

一、具体与抽象的内涵

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现代抽象艺术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提炼或重组,使之简约;二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创作依据,减去被认为是次要、偶发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的内容;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后者分情感型和理智型两类。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罗等;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以K.C.马列维奇和P.蒙德里安为代表。抽象主义思潮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抽象艺术运动整体上是对模拟自然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