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22:2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审美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音乐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审美能力探究

作为一线高中音乐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审美之花绽放在高中音乐课堂中。

(1)在音乐鉴赏中创设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音乐教室里的墙壁上都悬挂着中外音乐家的画像,还装饰着歌剧、舞剧、京剧等经典剧照或者一些表现音乐大师风采的摄影作品,给整个教室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潜移默化地被这样的气氛熏陶着、感染着,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音乐的美。在课间或者课前,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音乐气氛。音乐鉴赏是对声乐和器乐作品所包涵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愉悦学生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自身的音乐情趣。大千世界,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和不同个性的作品,都以他们自身的特殊形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出人类的美与丑。我们要感受音乐的美,就要投入到音乐当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去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音乐的精髓,才能把对音乐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想的高度。譬如,我们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利用社会文化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注重课外音乐活动,比如电视电影、文娱晚会以及文艺活动等这些和音乐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而言,由于平时课业比较繁重,很少接触这些内容,这些节目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非常好的音乐节目,有些电影中的音乐也十分有价值,值得一听。我们也时常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电视电影节目,注意电影和电视中的特色插曲,背景音乐,片头和片尾曲等,和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去感受、体会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对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中来,由于学生平时只关注电影的情节内容,很少关注电影音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些获奖的电影音乐,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片中的音乐结合电影情节,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视觉和听觉相互交融的愉悦时,而且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和对音乐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音乐教育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可以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实践来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譬如,我们在学习完某首歌曲后,可以根据歌曲表现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去自编自演一些符合该歌曲主题的话剧之类,配上一些舞蹈,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努力寻求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策略,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作者:潘伟工作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查看全文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能力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主要的途径,它对审美教育可起到极为独特的作用,其功能更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在中学音乐教学期间,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音乐素养,更能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提出有效实施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来说,其本身就属于审美教育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其情感意境等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具有培养、扩大及发展学生音乐兴趣、视野和感受能力等作用。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客体,积极引导音乐审美主体,使学生从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得到性情上的熏陶,升华自身气质。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

1、课容量单一

历久以来,升学考试科目中就不包括音乐学科,故而,中学音乐课程设置数量极少,每周最多两至三节,甚至部分学校没有设置音乐课程。这种现象导致音乐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往往实际教学时不少内容被反复讲解,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对音乐美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进而使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最终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以下主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途径音乐修养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能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当时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早在1996年11月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出为目的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在音乐审美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他们纷纷采取各种途径通过各种渠道,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音乐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的审美能力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加强的,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音乐教学方面越来越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对如何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究,并且对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音乐教育,而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要途径之一,每个学生对“美”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音乐作品时,要让学生一起交流、沟通,使他们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作用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是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1]。

一、了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过程中,即要让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又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创作目的,如贝多芬《英雄》、《命运》,肖邦《钢琴协奏曲》等,学生认真的聆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韵律,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和作者达成一种在音乐上的共鸣,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一味听老师讲解,课堂气氛比较低沉,老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同学都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观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音乐的学习。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又让学生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还使个人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升华。优美健康的音乐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如果这世界上没有音乐,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枯燥乏味。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情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积极亢奋的音乐会让我们产生斗志,对未来充满希望,忧伤的音乐会让我们很悲伤难过,由此可见,音乐在生活对人们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人们的情感和情绪也是不一样是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2]。

二、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查看全文

高中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要求”已经实施了70年了,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之中,“美育教育”的效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到了现在,教育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落实,进而使得学生各项素质能够得以提高。而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种,音乐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便是对人进行有效的塑造,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则是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音乐艺术教学,来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更为良好的奠定。在音乐教学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它对“听”的艺术极为强调。学生需要对音乐进行良好的聆听,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之美有更好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美从何来。由此,在教学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得音乐教学“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特点能够表现出来。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便是课堂上的教学容量不够丰富。因为音乐课程基本上一周只会有一节课,所以为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就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其中的容量并不丰富。其二,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对雪深道隔主体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才是真正的主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由此便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有所缺乏,从而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投入进去,进而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其三,便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并且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

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对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元素有效挖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这些因素表现在这个方面中。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除了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音乐教学的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如此,来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对其中的音乐之美加以体会。例如,以《辽阔的草原》这首曲目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具有深度、内涵的作品。就比如说,这首曲目,主要是“主要是让学生对独特的民族风加以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多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识”。经过这首曲目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聆听过程中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情景美与音韵美。通过使学生对这种美进行体会,来使得学生受其感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的心灵可以萌发出美的种子,由此,来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得到养成。(二)在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捕捉情感因素。音乐是体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所以,在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注重其中的情感元素,通过捕捉这样一种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来使得学生的此种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在情感上对学生加以刺激,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火花得以被点燃。如此,学生的心灵之窗便会被有效的打开,进而使得他们可以在如此激动的情绪中,对音乐的美有更好的感知,使得他们的情操能够得到更好的陶冶。例如,以《弥渡山歌》这首曲目的教学为例。要想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的捕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由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同学们,我们经常会提到‘南国’,那么你们有对南国风有所认识吗”。在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之后,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被调动,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对这首曲目更加注重。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一种乐曲风格,你们在生活中有听见过吗”,由此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乐曲中的情感延伸到课外。经过这样的教学,来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已有审美基础进行挖掘,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引发,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养成。

三.结语

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音乐是人们进行心灵交流与情感互动的重要方式,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无限追求,所以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培育审美习惯以及锻炼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本文将着重就高校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在教育制度全面变革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持续革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学课程的关注度,同时注意将音乐教学和审美教育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接受良好审美熏陶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最终推动学生的综合全面进步。高校音乐教师要积极发挥音乐教育这一审美平台的价值,明确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这一重要任务,推动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一、音乐基础与审美教学有机整合,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将感知以及鉴赏教学作为重要途径,为学生艺术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感知与鉴赏,首先需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以及丰富的技能技巧,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才能够在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发展中有的放矢。音乐基础知识是鉴赏音乐作品的基础,所以学生及时补充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传授这些知识时需要把握量和度,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感受。在音乐基础教学的同时和审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精心选取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音乐作品的认知,同时为了让学生的鉴赏学习温度大幅降低,就要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量,让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注意把内容与形式进行有机整合。受艺术他力美学和自律美学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往往会陷入到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当中,通过将二者整合起来,更能够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

二、音乐情景和想象能力有机整合,加强审美技巧训练

查看全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音乐审美作为国家音乐学科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核心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得以实现,而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音乐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是贯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就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这一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以养成高尚之风,以成国民之道德”。①国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为核心。鉴于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现状,因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以及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又考虑到于美育教育的复杂性,所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是当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此,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实际调研,在借鉴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在中小学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阶段,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内,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最具有潜力的花朵,其审美能力、观念、趋向与追求等,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②对于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教会学生“先做人再做事”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带领学生逐渐感受音乐与人文之美,提高其创造、鉴赏的能力,增强其审美意识、开发其智力以及培养他们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和超越的精神。因此,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观,继而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查看全文

审美能力培养与音乐教学论文

一、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般形态下,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台上唱一句,学生在台下学唱一句,抑或老师打节拍指挥,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来唱,简简单单地去模拟音乐的发音。这么僵化的教学讲授模式,只能使学生不断地失去此中的乐趣。假设把一方传输,另一方被动接受的模式,变化成为两方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的模式,把学生变成老师,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这样就会在心中得出平时不一样的感觉,就会找到其中的差别,进行自我学习和感受。音乐教育的要领要本着两方面发展、分析选拔、标新立异的主旨,深刻开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在个体对音乐的见解中凸显课程的意义,为这些标新立异的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重视实践的重要性,改变重实践、轻扮演的传统状况,增进表演的课时,将讲堂教学与舞台魅力融合起来,为学生上舞台,实现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促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达到学生对音乐的磨练、个人唱功及表演能力的综合性提高。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大家只重视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练习,而忽略了联想、愿望、创造这些情感的因素。疏忽了音乐关于审美育人的目标以及对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育,从而致使音乐教育不但索然无味并且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任何乐趣。对于音乐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这一点,身为音乐教育的我们来说是必须要明确和知道的,教师这时的使命并不是让自己的学生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更多地应该为很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打好音乐基础,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才能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喜爱者,并且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情绪,能够对音乐发出一种由心而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让他们常常带着浓浓的喜爱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坚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并有愉悦的体会,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

三、音乐教育的一项基本使命是对学生审美才能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在音乐讲授大纲上所提到的关于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同其余的学科来比较,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美育要素,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美育教学体验中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点和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音乐的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才能的作用,并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一个功能。对于学生审美才能的培育,除了那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必须要掌握的艺术基础知识以及了解艺术体现的方法和窍门外,并且对艺术欣赏类的活动还要大力鼓励学生去参加,培育学生对美的追求,加深对美的了解。

查看全文

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研究论文

一、高校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原则

高校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和艺术美育实施过程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美学原理、美育原理、教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它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吸收了古代和外国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中有价值的部分。音乐美育的原则是音乐艺术美育基本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美育的基本原则是:

1.德、智、体、美等诸育统一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正确认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基础,正确处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关键。因为德、智、体、美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党的教育方针中诸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育在相互关联中的最大功能,充分挖掘各种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要使诸育融为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决不可将他们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偏离任何一方,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有害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求学校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等诸育之间的关系,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还要求正确处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关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科学健身等问题,高度重视高尚道德情操与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注重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学生的学习锻炼,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理论和实践是描述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的一对基本范畴。人类从事任何活动,必然包括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理性的、动脑的方面,也必然包括具20体的、归纳的、行动的、感性的、动手的方面。正如上和下、左和右、正和反一样,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如果两者脱离,衔接不上,就做不好事情。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基本观点,任何正确的理论认识都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任何教育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音乐美育也不能例外。人类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任何人不可能事事亲历。所以,把总结好的知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如上所述,理论和实践是不能脱离的。现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是:实践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忽视了,学生只从理论的方面接受知识,而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是不可能深刻地、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到的东西只是空洞的、不实用的条条。现在大力强调加强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在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学生在的实践认知中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强调实践环节并不是忽视理论的学习,恰恰相反,只有加强了实践环节,才能使我们在理论的传授和学习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素质,包括理论学习和审美的水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教育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音乐美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在音乐美育过程中,要坚决反对“为艺术为艺术”,反对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反对“纯技术”的观点。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开展艺术美育,强调学以致用,将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提高审美文化水平,培养完美的个性。

3.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我们知道,音乐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活动,总是离不开认识活动的,情感的每一次净化都需要认识活动参与。因此,音乐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活动融入审美情感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音乐美21育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逻辑认识,自始至终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审美心理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其中情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他心理因素都围绕着情感运动,艺术美育的动因和目的也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整个艺术审美过程浸染上浓郁、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艺术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融入审美情感的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即要在实施音乐美育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二者由矛盾达到统一的原则。这是在音乐美育实施过程中把美学的特点和教育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而提出来的原则。由于音乐美育是与美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而人的美感,又是由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所构成:一方面,必须有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另一方面,审美主体还必须有审美需要以及相应的主观条件。因此,音乐美育同样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即审美主体(受教育者)与审美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审美客体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坚持审美主体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的客观规律来开展美育活动,亦必须根据审美主体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审美对象作为实施美育的内容和手段,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审美客体之所以能够被欣赏,并使主体能从中受到教育,主体的主观条件亦有着特别突出的意义。首先,主体要有审美或受教育的需求;其次,主体要有健全的、社会化(人化)的审美感觉器官,这主要指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总之,坚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是要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审美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由接触者变为接受者,也只有这样,审美主客体双方才能由矛盾走向统一。二、高校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内容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如:在低年级音乐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歌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的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不谈学生的表现好与否,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么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就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水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美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听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