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22:15: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情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音乐情感分析论文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老师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音乐情感教育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艺术最明显的表现特征就是抒发情感,透过音乐作品感知作者内的心世界,可以说情感是音乐审美的中心。在大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演唱音乐作品时,让学生有投入真挚的情感,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摄人心魄的艺术美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作品的意境美能够将人们的思想与灵魂带入另一个世界。艺术是心灵的体操,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和调节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在美妙的音乐作品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娱乐身心。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来引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的情趣。
(三)情感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美学及音乐情感多样性分析
【摘要】音乐美学是对音乐哲学层面的诠释,是音乐学科发展所需要遵循的科学规律。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民对音乐的需求大大提升,不同背景下的人会选择不同的音乐。基于“乐与人和”,不同的审美选择会孕育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内容与形式,也就促成了音乐的多样性发展,但究其根本,跳不出音乐之和的范畴。
【关键词】音乐美学;审美选择;情感多样性
当代社会不同以往,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更方便,并且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层面的积累与消费。在繁多的信息之中,人们是怎么选择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呢?在音乐的范畴内就不得不提出音乐之“和”的概念,“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审美范畴,从本质上说,“和”意味着不同关系间的谐和,不同声音,事物间的平衡。音乐之和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音声之和——音乐声学层面的谐和;第二层面:乐与人和——社会人生、政治伦理层面的谐和;第三层面:天与人和——音乐哲学层面的谐和。本篇主要从第二层面:“乐与人和”的角度去论述音乐选择的适配性以及在音乐审美的促进下对音乐多样性的推动。
一、音乐选择无高低,只需音乐与人适配
程繁曾与墨子争辩过一个关于音乐的问题,也是《墨子·三辩》中的一段辩语,其言道:“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诸侯、士大夫、农夫在疲惫时所选择用于休息的音乐是不一样的,那如果让农夫听钟鼓之乐,让诸侯听瓴缶之乐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恐怕农夫会昏昏欲睡,诸侯会愤愤不平,感觉所听音乐无法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可这并不代表音乐就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音乐,从而达到了一种“和”的关系,即审美主体人和审美客体音乐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音乐的选择是没有高低的。这与古典音乐之于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之于戏曲音乐的关系一样,在我们平常的认知里,古典音乐就是高雅音乐,流行音乐就是通俗音乐,戏曲音乐虽被奉为国粹,但现阶段年轻人聆听的并不多,那我们难道说戏曲音乐就比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低级吗?显而易见,一定不是的。但可能很多观点会认为流行音乐就是没有古典音乐高级、复杂。首先并非复杂的就是高级的或好的,物理计算中总希望把复杂的数据简单化而非复杂化;其次我们不能用流行音乐中的糟粕与古典音乐作比较,古典音乐又称为经典音乐,其所流传下来的曲目大多数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经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且这些曲目历经的时间普遍在一百年到四百年之间。而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刚刚百年余,发展速度很快且受众面广,作品创作的群体良莠不齐,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值得传唱的作品,这样我们就不能用“田忌赛马”的方式作对比,拿流行音乐中的“差马”对比古典音乐里的“好马”,这显然是形而上学的对比方法。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记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所以我们不必让每个人都接受古典音乐或戏曲音乐或其他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人们只需要选择与自身背景相符合的音乐即可,达到乐与人和的状态。用音乐去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达到放松的状态,这才是音乐存在的真正意义。
二、音乐之魅力在于和而不同,刻意引导不可取
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探析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取得更加理想教学效果,应当注意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好情感体验,也就可使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得到更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融入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重要教学内容,而音乐素质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得到比较理想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体会音乐知识及音乐情感,强化其音乐素养。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融入,并且应当以有效途径融入情感教育,以更好实现音乐教学。
一、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价值及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及文化修养提升,培养学生责任感。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基础上创造,作品中包含丰富情感,并且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单纯让学生听音乐及简单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无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在融入情感教育基础上,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更深层次内容更好理解,更好掌握音乐作品中情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发展。其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挫折,使其敢于面对困难。比如,在对《第七交响曲》这一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行爱国主义及热爱和平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更好感受作品中情感,认识到和平可贵,使其更感恩生活,同时也能够形成敢于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良好品质,这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十分有利。再次,融入情感教育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当前音乐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也十分重要,而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具备强大情感动力,使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而也就能够使其创新思维得以更好发展①。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议小学音乐的情感融合
一、角色扮演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音乐的世界里,烦恼会消散,愉悦之情会油然而生。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并在音乐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许,即便是音乐课堂,有的同学仍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出现此种情况,不仅仅是学生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负有不可推卸之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课堂上的活跃氛围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融合,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该想方设法融情于教,于情而悟。角色扮演不失为一种方法。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童心是小鸟》为例,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情于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如分单唱、合唱,注意唱准歌曲的旋律,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笛子伴奏。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为学生进行钢琴伴奏,进行角色扮演。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人人都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达到融情于教的效果。
二、忘我投入
无论做任何事,具备忘我的精神至关重要,音乐更不能例外。在音乐频道,我们经常会看到音乐家们在演唱时,忘我投入的表情,正是他们专注的情感,成就了他们的音乐之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时,应注意情感的投入,只有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音乐之中,才能将作者在歌曲中所倾注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思维活跃,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亲切感,积极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要唱的音乐中,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水花花、泥巴巴》中,这一歌曲需要学生们用活泼、活跃的情绪来演唱,并且深情地投入其中,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如果小学生们初步接触时,体会不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时,教师应给予他们指导,以启发式的语言,在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情脉络,促使他们去感悟音乐,以此来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内容,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即在情感融入音乐的同时,也能感悟到音乐带给人们享受的乐趣。
三、声情并茂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音乐需要声和情这两个部分来发挥作用,即在演唱时应该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够将音乐唱到极致,只有把握了声情并茂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如果在音乐中,只有情感的投入,没有声音,那么便不能达到音乐特有的艺术效果。相反,如果只有声音,没有情感倾注其中,便会使得音乐听起来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声情并茂的结合,尤其是在农村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声情并茂并非易事,所以在这方面要尤为注意。因为只有在声情并茂相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才能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释放出最好的效果。艺术是无止境的,更是无界限的。音乐是情感的交流地,也是烦恼的释放地。而要真正地将音乐学好、学通、学精,必须培养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技巧,尤其是教育者,要从小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方面的了解。只有这样,音乐才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浅析小学音乐中的情感培育
一、情境教学引发情感
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用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另外,教师语言、体态的表演,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应的想象,有时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多媒体教学激发情感
1.欣赏中热爱自然。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音乐感受与欣赏对小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视音乐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因此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至关重要的内容,学生会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提升音乐品味、提升人文思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音乐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的播放时间,创设和谐温馨的欣赏意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在音乐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在学习《我们的田野》时,前奏的速度较慢,表现的是一种柔美的音乐情绪。教师把它输入电脑后,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播放,此时学生们的情绪就会随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快慢而变化,音乐速度快,学生的情绪就会热情激动,音乐速度舒缓,学生的情绪就会逐渐平静、庄重,大部分同学都会在小声的跟唱,或是变现不同的动作,此时学生们已是陶醉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特魅力。2.律动中热爱运动。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充满对新事物的好奇,而且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基于此,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课的律动教学,营造律动氛围,引导孩子们热爱运动、健康快乐。在学习《小鸡做操》这节综合课时,采用从网上搜集到的《小鸡做操》的FLASH动画,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快乐的模仿起动画片中的动作来。而且当动画演完一遍的时候,学生们都强烈的要求再做一遍,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嬉戏着运动着。
三、激励教学升华情感
音乐活动是美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广泛参与,那音符的律动仿佛连接着孩子们的心灵,同美妙的音乐穿越大江南北;那动听的歌声仿佛点燃孩子们的激情,伴着和谐的音乐游览千山万水……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过程中的点滴瞬间,孩子失落之时,教师送上一句鼓励,激发他重拾信心;孩子成功之时,教师送上一个拥抱,激励他再接再厉;孩子苦闷时,教师送上些许温暖,激励孩子希望就在眼前……虽然有的小学生唱歌跑调,但他只要勇敢地唱出第一句那就是超越自己;虽然有的小学生勇敢粗心,但一次的细致观察那就是成功胜利;虽然有的小学生不愿参与活动,但一次的积极进取,那就是最大收获……音乐教师不要吝啬教学中的激励,在激励中促进小学生积极体验音乐的魅力、热情感受教育的美好、深刻领悟生活的丰富。乐观向上的情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条件,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虽然不是应试教育的重点,但是对小学生品德和情操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探索音乐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善于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亮点,调动小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情感,培养小学生们健康高尚的品德,用真情打动小学生的心灵,用智慧点亮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小学生们成为新一代有道德、懂艺术的全新人才。
小学音乐课情感体验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开展多元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体验
情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心理活动,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情感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已经成为新课标的重点内容。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素质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深入使得音乐学科的教学比重有所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音乐教学的有效发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将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学科依然没有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人们将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文化课上来,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作用;其次,音乐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使得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最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当前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缺乏创意,从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
二、小学音乐课加强情感体验的策略
浅析音乐艺术的情感处理
摘要:音乐需要通过表演来欣赏,表演过程中就会存在演奏者的情感。情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一次好的演奏,它不仅要求演奏者的物理技术过硬,还要求演奏者的情感处理到位。音乐情感似乎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音乐作品与欣赏者,在演奏中,演奏者不能仅仅只靠技术传送感情,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方式进行表达:技术应与想象相结合。最大程度的还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与背景。在音乐艺术中,音乐离不开情感,情感也离不开音乐,两者相互依赖。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提升演奏者的情感体现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情感;基本要求;细致;二次创作
一、音乐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一)情感是音乐艺术的基础。音乐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很早以前,人类的祖先就会哼出甚至是不成调的旋律,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音乐艺术的发展规模日渐庞大,速度也相当之快,到了当今社会,音乐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时候,君王用音乐来进行娱乐,现代,人们无论开心悲伤,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听音乐。音乐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每一首音乐都有自己的情感,例如王建中改编的《翻身道情》,该曲的情感建立在农民翻身做主的兴奋喜悦之上,故该曲全曲都在为这个情感进行。(二)音乐艺术使情感得到升华。音乐艺术中,情感与其两者密不可分,情感是基础,有了情感才会有乐曲产生,但音乐艺术与情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音乐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音乐形象,所塑造音乐形象就与音乐艺术形象密不可分,音乐艺术使得情感更深度的进行表达,将情感从个人情绪升华为一种艺术,让其被更为广泛的人群所接触并得到感触,使得乐曲与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精华得到流传。《翻身道情》这一首乐曲,表面只是表达了农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压迫下翻身做主的喜悦兴奋之情,还深层的表达了新旧时代的更替,这是更为广泛的感触,将作者个人情感升华上升到了时代特色。
二、在音乐艺术中对情感处理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相应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来自于乐曲的中心,全曲将会围绕一个或多个音乐形象进行展开,是否能够营造出相应的音乐形象显然是处理好情感的首要问题。《翻身道情》全曲节奏规整,多以和弦爆发气氛,显然该曲应营造喜悦欢腾热闹的气氛,中间段有与热闹喜悦相反的部分,两者进行了对比。故该乐曲的音乐形象应以喜悦为主,忧伤柔美为辅。(二)熟练能动地传达情感。如何能够把握情感程度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熟练的演奏乐曲,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二次创作是在作者原有的感情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乐曲的自身的看法和了解。如何能动的传达感情离不开想象。李斯特,钢琴之王,他的作品所带有的灵动感是无与伦比的,例如他的《旅行岁月》中的《奥伯曼山谷》,人们虽然能够从标题上得到大致内容,但还是有许多细节可以从音乐响起时或得想象。有了想象的音乐,将会给音乐带来一些内涵,使演奏时更加投入,并把情绪尽可能最大程度表现出来。演奏时若没有想想则会表现得非常空洞无力。在《翻身道情》中,演奏者若不能将自己代入进乐曲的场景,则容易变得生硬,甚至不知道该乐曲到底在表达什么,在西方乐器上演奏中国的曲子这本身就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为要用西方乐器来模仿中国乐曲的音响效果及感觉。当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时就能很好的搭建想象的框架,再依次填满乐曲间的一些细节,在用钢琴表现出唢呐,锣,鼓甚至是集市上热闹的嘈杂声,会议背景声等都需要演奏者的场景想象。因此应在作者原有的情感记号上,加入自己对该曲的理解与想象,并且调整到合适的速度,将作者原有情感与演奏者的新的二次创作情感结合,从而达到能动的传递情感。
情感与音乐教学探讨
【摘要】音乐教学,包含兴趣培养和情感教学。兴趣是音乐的启蒙手段,情感是表现音乐的抽象手段,将两者融入音乐教学,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感;音乐教学
一、兴趣与音乐教学
兴趣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对某一事物有所关注。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分析,兴趣是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对于音乐,有着各自喜欢的类型。不论是喜欢古典音乐、轻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或摇滚乐,都离不开兴趣的指引。一种是对某一音乐类型自身感到需要,属于直接兴趣。处于某一情境中,聆听某一类音乐,触动到自己的某一情感,喜欢它;或经朋友介绍,专门去欣赏某一音乐;属于间接兴趣。刚入门学习音乐的孩子,有的对节奏有兴趣,有的对识谱有兴趣,心理学家称为兴趣的第一层次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有趣,甚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心理学家称这是兴趣的第二层次叫乐趣。大学音乐系的学生,通过刻苦的练习,对声乐、钢琴、舞蹈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声乐家、舞蹈家、钢琴家等。这种兴趣是志向,心理学家称为兴趣的第三层次。当然,兴趣还有四个阶段。比如想让自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或有更多的面试机会而去学习,这种好奇心,称为第一阶段。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得到老师的好评或自己觉得有这方面的慧根,还想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欲望叫做求知欲,称为第二阶段。参加学校演出得到肯定、第一次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自信心增强,称为兴趣的第三阶段。随着技能、技术的不断增强和娴熟,自己的求知欲更为强烈,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称之为兴趣的第四阶段。了解兴趣的三个层次和四个阶段,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会让学生自己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与意义,让他们知道兴趣比智力对音乐学习影响更大。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聆听古典交响乐的兴趣,激发学生深层次感受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求知欲,最大程度的让兴趣实现它的价值。
二、情感与音乐教学
音乐是有内在和灵魂的艺术,它富于我们想象的空间,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共鸣。情感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它确实和我们血肉相连。上大学我们学习声乐,首先选择小作品的艺术歌曲,简短的歌词,句句渗透者作曲者的情感路程;鲜明的节奏,表达着作曲者情感的脉动走向;舒缓的旋律,表现作曲者柔美细腻的情感世界。情感让我们和作曲者慢慢熟悉,慢慢学会和作曲者在作品中“聊天”“沟通”,慢慢走进他的音乐情感世界,和他达成一致的情感理想,完美的演绎歌曲。歌唱技巧如跳音、花腔,训练枯燥乏味,但是假以时日就可见成效。怎样使如躁动的跳音和华丽的花腔富有情感的让演唱者表现出来,需要表演者的二次创作,需要表演者借助自身的文化修养,挖掘内心的情感底蕴,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情感是抽象的,无法用具体语言来形容,但是它可以通过音乐传达给我们,让我们的思想境界有新的高度,新的突破。进行曲速度的《义勇军进行曲》,传递给我们正能量,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抗战,战胜一切困难。节奏欢快的《阳光路上》,反映勃勃生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发展活跃起来。反映了农村人民的生存与劳动的关系,集体劳动共同致富能根本改变农民自身的生存状态,靠集体合作建立共同小康生活的故事。”气势恢宏的《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传承、善于包容、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善于在逆境中奋起的民族。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追求和探索,选择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具有自己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道路。习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音乐表现情感内涵分析论文
摘要:音乐不是一个单一、孤立的学科,一个音乐演奏者不是单单具有音乐表现技巧就可以完全驾驭作品的,音乐的演绎过程是一种对作品的二次创作的理解和提升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运用和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文章主要是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论述与音乐表现相关的几方面因素,强调在音乐表现中数理思维开发的重要性,要实现科学理性思维与艺术感性思维相互撞击,树立个性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音乐表现综合素质科学理性思维情感内涵意志力演奏风格
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和聪明窒息了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乐演奏,讲的是灵韵,“灵”指的是灵气,“韵”顾名思义指的是乐韵。孔子把乐的精神概括为“乐(音‘洛’)而不淫,哀而不伤”(《全书》第七册第343页)。由此可见,音乐是有灵魂的,而音乐灵魂的体现需要深层次的思维碰撞。现代音乐演奏,提倡凭借过硬的乐器技巧和基本功,融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演绎作品。但是,具有扎实的手指技巧,表演得令人感到软弱、乏力、空洞、无味的例子也为数不少。
音乐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首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条件,是演奏实力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对音乐作品的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也就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者的自身修养。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表演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完美的音乐演绎。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需要体验者具有敏锐的生活触觉,还要有多方位的综合素质和学识。
从演奏者的情感因素来看,演奏者体会音乐作品的灵魂精髓不仅仅需要从广阔的方面,特别是要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了解、分析和研究乐曲,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理性思维,包括对乐曲结构的分析、和声的揣摩,在艺术院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规范越来越多,个性、创造性、感性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因为音乐的情感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演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理解和研究,并与之产生共鸣和情感的交流,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而演奏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发展在这个方面上则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生活元素的堆积和感怀,得到磨炼与挫折,培养鲜明的个性发展,对传神演绎音乐作品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学生的感性特征,使学生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去进行二次创造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乐演奏中,情感内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演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有灵韵的音乐诠释。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说,“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唯乐不可以伪。”儒家所提倡的雅乐中,讲究音乐的情是由内向外发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的释放与交流。而现代音乐演奏模式的固定和fpmfmpcrescdim等力度、速度的严格遵循,使许多学生的弹奏没有个性,千篇一律,甚至错音频频出现。考级(参赛、演奏)中许多学生都是事先背下弹奏内容与模式,这显然是许多学生来应付考试的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