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21:3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音乐剧

音乐剧表演教学现况研究

【摘要】音乐剧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具有戏剧表演、歌舞叙事、各艺术元素高度融合、通俗与娱乐共存的特征。在音乐剧教学中,多学科的互通配合可以更好地呈现与众不同的舞台剧,然而,诸多元素的融合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本文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在音乐剧教学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更好地促进音乐剧蓬勃发展。

【关键词】音乐剧;多学科;融合;现状

一、融合是音乐剧表演教学的重难点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具有戏剧表演、歌舞叙事、各艺术元素高度融合、通俗与娱乐共存的特征。《crazyforyou》中的一位百老汇演员说,音乐剧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门艺术,谈不上综合与否,因为现代艺术中有哪一个分支是可以单一出现的呢?对于很多西区和百老汇的知名音乐剧演员来说,歌、舞、说、唱、演是自然出现在他们的表演过程中的,他们从小热爱音乐、舞蹈,希望通过戏剧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很多音乐剧演员是在多元和相对自由的教育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音乐和舞蹈在戏剧中的表达是自然的,无需任何思维方式的切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他们的教育中,音乐歌舞的融合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大多数中国音乐剧演员进入大学,甚至走出大学后才开始这种融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国音乐剧的教学中,融合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音乐剧表演人才应当具备声乐、舞蹈、戏剧这三个学科的专业能力,需要使以上3个学科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学科间的互通和配合教学是使学生将歌、舞、说、唱、演有机结合的关键,能够使其自由适应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只有适应了才能更加松弛地完成创作任务,使音乐剧的表演特性成为下意识的表演方式[1]。既然融合为重点,那怎样更好地实现融合成为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单方面照搬国外的音乐剧演员培养方式,一定要结合中国音乐剧的教育现状。教育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所以,要深入地思考教学现状。其实,现有的设立音乐剧系或专业的院校已有不少,很多院校也使用了最为先进的音乐剧表演技巧的训练方法,大量聘请优秀的人才执教。但是,为什么在音乐剧的舞台上,理想的音乐剧演员凤毛麟角,其中还有一部分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这也促使我们对音乐剧教学进行反思[2]。在笔者合作过的演员以及所见到的中国音乐剧的演员中,综合表演能力出色的演员为数不多[3],由此可见,音乐剧教学实现学科融合并不容易。

二、融合的前提

音乐剧演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让歌、舞、表演达到信手拈来或者不唱不快,不舞不行的程度,也就是演员有强烈的音乐歌舞的表演欲望,要通过歌舞手段传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畏唱怕跳,不敢演戏。所以,坚实的音乐剧各项基础创作手段是融合的前提。如演唱基本技巧:发声、视唱练耳、乐理常识、美声和通俗的基本唱法等;舞蹈基本功训练:柔韧、力量、协调性、体能等;戏剧表演元素训练等。这些不仅仅是低年级的基础专业课,而且应该成为贯穿音乐剧表演始终的专业技能,成为音乐剧演员的职业习惯之一。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接触、熟知各种风格的演唱和舞蹈形式,在风格化的歌舞教学阶段,融合就应该逐步开始,比如运动发声,风格化的舞蹈训练中融入声音的元素,在戏剧元素训练中要将能够提高音乐剧演员特质的部分逐渐加强,比如专注力、想象力、节奏感、爆发力、协调性、幽默感、自我感知力等,要对音乐剧专业的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戏剧表演培养计划,因为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远比表演专业的学生多,所以在很多课程的设计上就必须精准而不能一把抓。

查看全文

合作互动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创新

【摘要】合作互动下的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创新设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集体活动程序,对音乐教材进行科学整合,自制舞美道具,展开排练和演绎活动,发动学生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动操作,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互动;音乐剧

小学生对儿童音乐剧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引入儿童音乐剧,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并在不断实践展示中形成音乐学科素养。儿童音乐剧要求学生以小组集体形式展开音乐学习,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科学分组,整合音乐教材内容,发动学生自制舞美道具,展开多种形式的集体排练,拓宽音乐剧创编域度,为学生提供合作互动的优良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一、整合音乐素材,调动合作互动意识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极为丰富,为儿童音乐剧创编提供基础保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处理,以顺利选取适合的音乐剧素材,为儿童音乐剧创编提供参数。儿童音乐剧从创编到演绎,需要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才能实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合作互动集体构建时,有多种分组标准需要遵循,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组合是最为基本的形式,教师要根据音乐剧操作难度系数进行分组选择。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祝你快乐》,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铜管合奏曲,乐曲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教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乐曲旋律,并对音乐内涵进行个性解读,给学生布设创编音乐剧的任务:“这首乐曲有鲜明的节奏感,描绘了欢快的场面,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乐曲内容展开音乐剧的创编,看哪一个小组的创编设计更为合理。不妨设计一些音乐角色、音乐背景、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动作和表情等内容。”学生拿到设计任务后,自觉结合成学习小组,并迅速展开素材搜集工作。经过一番操作,各个小组都将具体设计方案提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教师为学生布设音乐剧创编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展开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通过集体协作,对音乐剧创编素材进行整合处理,给出了设计方案,表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剧创编的积极性。

二、自制舞美道具,创设合作互动环境

查看全文

西方音乐剧悲剧美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关键词西方音乐剧悲剧美学

在人类漫长的的文化发展历史中,西方古老的音乐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据说目前我们能够完整欣赏的剧本且有史可记载的,就是西方的古希腊音乐剧。西方的音乐剧中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受到任何公式化模式的约束。音乐剧的作曲风格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等,其中不少也采用了混合式的作曲方式,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许多音乐剧作品不仅在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创新,还大胆地引入了异域的许多音乐元素,使得西方音乐剧成为一门兼容并蓄的丰富艺术。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加大对西方音乐剧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西方音乐剧中加入悲剧因素的重要原因

从古至今的艺术史上,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无论是西方古希腊中的《美狄亚》、《奥德赛》还是中国传统的《霸王别姬》、《梁祝》,无一不是以悲剧的情节内容和表现形式扣人心弦。西方音乐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艺术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好莱坞音乐剧,既要讲究艺术的价值性,又要考虑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这就要求西方音乐剧不得不越来越多的考虑加入悲剧因素来吸引眼球。现代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由现代的歌舞手段来进行演绎,将歌唱、舞蹈、布景等音乐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悲剧的渲染力就更加强烈了。想要充分的表现出西方音乐剧的魅力,那么悲剧因素就是不得不重视和表现的。音乐剧的创作要调动一切手段和形式为剧情演绎故事而服务。西方音乐剧的不断多样化发展,促使我们向往能在更大范围里和更高层次上展现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表现力和审美功效。

悲剧因素和西方音乐剧的结合,从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能够积极发挥想象,进行创造,以求最大程度的达到音乐剧出神入化的完美表现力。

查看全文

儿童音乐剧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应用

【摘要】二十一世纪后,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消磨了幼儿音乐学习的热情。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辅助性学科受到重视,幼儿教育将“德智体美劳”置于核心位置。很多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方式,这就使得幼儿感觉课堂过于乏味、过于枯燥,从而渐渐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同素质教育理念相悖。作为新型音乐载体,儿童音乐剧引入课堂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儿童音乐剧创编的过程中,要确保音乐剧内容契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对儿童音乐剧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儿童音乐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为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儿童音乐剧;幼儿音乐教学;概述;对策

音乐剧,是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教学形式,将音乐剧引入课堂,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国家经济发展使得人们愈发重视教育问题,不仅关注文化课程,还明确提出了艺术课程的相关学习要求。由于中国儿童音乐剧起步比较晚,因而很多幼儿园的音乐剧教学效果不理想。音乐课程是生动、活泼的课程,然而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课堂不够活跃,学生缺乏参与热情。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更倾向于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并不喜欢学习枯燥的知识,而借助音乐剧开展音乐教学,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儿童音乐剧相关概述

(一)儿童音乐剧理论。音乐剧产生于西方,诞生初期被称为“音乐喜剧”,后来随着种类进一步拓展,才逐渐被称为“音乐剧”。作为音乐剧重要的表现形式,儿童音乐剧综合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表演以及服饰等文艺形式。儿童是儿童音乐剧的主角,儿童音乐剧具有独立性与独特性,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注重综合儿童认知,选择儿童较为熟悉的内容,比如学校里、家里的琐事,表演时,依照儿童语言,多采用成语故事以及结合教材内容等,进行生活化的设计。由于主角是儿童,所以儿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更活泼、更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发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可以大胆发表个人看法。随着教育理论以及实践的不断发展,儿童音乐剧逐渐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并且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雪孩子》。(二)儿童音乐剧特点。1.主体明确化。儿童音乐剧主体明确,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主体明确化要求儿童音乐剧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因而明显区别于普通音乐剧。儿童音乐剧趣味性较强,有利于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2.表现多元化。儿童音乐剧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可以借此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情节设定上,儿童音乐剧充分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注重提升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内容通俗化。儿童音乐剧内容大多浅显易懂,通常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诸如课本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儿童音乐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查看全文

音乐剧研究管理论文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法国巴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让我看完这部剧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1.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refugees)>,<愚人庆典(TheFeastofFools)>,<奇迹之殿(ThecourtoftheMiracles)>,<爱之谷(valleyoflove)>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吉普赛女郎(Bohemiagirl)>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而当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查看全文

小学儿童音乐剧设计思路

[摘要]为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将儿童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双重发展,为音乐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设计思路

儿童音乐剧是一种以儿童为表现主体,集音乐、舞蹈、美术、表演、化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在引入儿童音乐剧时,要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生呈现音乐的美感,使学生感悟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针对音乐的剧情、形象、节奏进行整合与分析,让学生勇于创编,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整合音乐剧情,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儿童音乐剧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情节扣人心弦,推动故事深入有序地发展,契合儿童活泼天真、乐于表现的天性。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找准适合的切入点,将儿童音乐剧和课堂教学完美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丰收之歌》,这是一首丹麦民歌,学唱歌曲。充分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表达,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出示一组丹麦的丰收图,学生立即被异国风情所吸引。接着,教师结合配图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农民大丰收喜悦的心情,并让学生创编一段简短的音乐剧。同时,教师做出示范动作,引导学生把扭秧歌、花鼓灯、扇子舞、腰鼓舞等动作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述教学,教师的激励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自然获得好的效果。同时,教师打破学唱模式,大胆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理解歌曲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创编呈现音乐剧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解析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查看全文

音乐剧教学在音乐院校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有多所音乐高等院校在开设本科音乐课程并确立了本科音乐教育研究方向,这其中就包括音乐剧的教学。尽管我国的音乐剧教育发展呈现出一种随着时代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但也有许多新的问题逐渐开始显现,主要原因表现在学校缺乏对中国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市场需求还不够全面;原有的艺术本科院校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与高校艺术本科教育的实际教学发展不是很匹配,音乐教育的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分析,研究音乐剧教学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音乐剧;音乐院校;教学研究

一、关于中国音乐剧教育现状的研究

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中,对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教育研究现状上,这些成果大多是根据我国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漫漫长路———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评述》中根据读者的偏好情况选择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音乐系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一系列专题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入客观揭示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音乐教育和艺术教学的基本发展目标是为中国音乐剧的市场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我国高校重视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文章对现有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及音乐教育终端的问题做出了细致的探讨分析,并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遵守规则和条例,遵守标准,采取主动,旨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音乐教育和教学应始终具有针对性、效率和实用性,以及实施和目的创新和飞跃的动力”。梳理这类文章,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真实评论,并对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与经验交流在《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得以体现,文章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从多方面阐述了学院如何建设和创新课程、教学计划、音乐教学进展、并逐步探索和拥有本科音乐表演模式。《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实验课的设置》一文介绍了学院音乐本科实验课设置的一系列过程,并对当时的音乐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问题的方式和解决方案;《音乐和其他表演艺术教学》一文中,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音乐人才的歌唱训练方面,试图找到适合我国音乐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中国三所高等院校音乐剧教学研究》一文中,分析了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学系、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系本科生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对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提出了具体实际的案例分析结论,并且根据这三所高校的音乐教育具体情况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建议举措。对这类文章进行梳理,我们可以间接了解我国各类机构中音乐部门的创立和发展历史。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我国一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高等院校,对音乐教学都越发地重视起来,以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为我国高校音乐剧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多层次,多元化———我国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现实》一文中,作者对优化我国音乐人才培训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进行研究,提出了关于中国音乐剧教育特征的思考和结论。文章对一些地方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各种学术体系的音乐教学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认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学历教育、多层次教学思想与方法。《实践与思考教学模式音乐表演建设》中讲述了作者近30年的音乐教育历史和办学过程。国际化视野下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探析———评《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一文概述了国际音乐教育的基本发展特征,并从这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音乐教育的现状。文章建议我国加强对本地化和本地音乐人才的培养,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的学术建设,增加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这类文章立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对音乐教育的理论作了提炼,其中许多文章都指出我国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并对解决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特色,并且能够为读者提供具备一定理论高度的平台,让读者能够站在较高的理论高度来思考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二、音乐剧教学和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为促进我国现代音乐剧的专业发展,我们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市场,包括音乐剧表演人才和艺术相关从业人才。而目前的高等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建立一种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学专业高度单一性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中,一直把重心放在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技能培训上,尤其是在专科类院校中,对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欠缺。这个现象主要是由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高度单一性所导致的。事实上,仔细研究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大多数院校的教学模式都是相似的,即采用一部分音乐理论教学,包括音乐发展史、音乐发声原理、乐理、曲谱的认读和写作,更多的部分则是实际技能的训练,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的身体和精神负担加重,会对教学产生疲倦厌烦情绪,自然就很难产生艺术思维和艺术创新了。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高度单一性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目前,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PPT、音频、视频讲课,学生听课和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什么新意,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学,缺乏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这也使得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人才虽然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很多都缺乏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力,所以在新型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中,必须加强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二)院校的剧目编制不同于其他剧团,创作新颖的剧目时面对诸多困难。一部剧目的编撰与演出工作繁杂,需要服务、文化、舞蹈、美容、道路、灯光等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而高校作为作为教学机构,对于这些条件并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满足,与此相关的人员较少,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教师亲自安排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新剧目的难度又会进一步加大,新剧目创造出来要进行表演的难度也较大。此外,教师在教学阶段所准备的文档、教案、演示文稿等文件和现实具体的音乐剧表演文件有很大差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在院校剧目编制和表演过程中,活动资金的来源也是一个相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戏曲音乐剧发展分析论文

戏曲音乐剧从题材到艺术手段,可以广纳博收,向舞剧、歌剧、话剧、杂技、歌舞以及影视剧等吸取营养。喜剧的、悲剧的,从古到今,从本土到世界,纪实的、科幻的、童话的、严肃的、荒诞的,可以无所不包。

戏曲音乐剧的音乐、演唱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各个戏曲剧种的特点,逐渐淡化原地方戏曲剧种的音乐唱腔特色,广泛吸收各种唱法,民族的、美声的、通俗的,兼容并蓄。这样,就可以不局限于原有的本剧种演员,而向社会广泛招聘。这也有利于全国范围的演员交流。

戏曲音乐剧的舞蹈应该非常丰富。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甚至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等都可以为我所用。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剧目和演员走向世界。

中国的戏曲音乐剧,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扬弃已经没有生命力的艺术糟粕;淡化农耕文化,观照现代都市文化,有现代气魄,辉煌壮观,又有通俗流行的风格,它不是向传统艺术的倒退,而是传统艺术在新时代里的发展。

中国戏曲音乐剧的生产和营销应该向欧美音乐剧学习,依托市场,最终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还可以参照百老汇的经验,采取制作人制,由他们运作资金、征集剧本、招聘演员,从策划、编剧、作曲、演员、导演、舞美、灯光、服装,到定剧场、广告宣传、推销票务等,都由制作人和他的工作班子完成。

如今,我们的戏曲现代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特色的戏曲音乐剧恰恰生逢其时。借鉴戏曲艺术的丰富营养,依托戏曲在民众中的深远影响,戏曲音乐剧必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而戏曲音乐剧的繁荣,也会促成戏曲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培养出众多能唱、能跳、能表演的通用型人才,进而形成全国流通、甚至是世界流通的音乐剧人才大市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变“因人设戏”为“因戏选人”,面对众多通用型演员,选择天地会大许多。有人会说:那样,我们各戏曲剧种的地方风格不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吗?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越是有地域特色,就越是有个性,也越具有艺术价值。所以,从编剧、作曲,到策划,都会千方百计保留特色,甚至发掘特色,不过,这种特色会融着现代的艺术风格出现,那才是民族风格的与时俱进。

查看全文

有关音乐剧发拓展问题叙述

摘要:音乐剧现如今风靡全球,成为最成功的舞台剧种之一。在中国,音乐剧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欣赏档次的提高,越来越多地人对于音乐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新亮点。本文从音乐剧兴起的原因、内涵及特征、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音乐剧发展的趋向等方面,对近些年来我国音乐剧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我国音乐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音乐剧;娱乐性;商业化;市场

“音乐剧是激发人情感又给人娱乐的戏剧表演作品。”《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条目从理论上对音乐剧的娱乐性品格做出了明确界定。音乐剧是舶来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风靡全球。毫无疑问,音乐剧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舞台剧中最成功的剧种之一。从音乐剧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很明确的发现音乐剧的本质,即是音乐、舞蹈、戏剧融为一体的大众化、商业化的演出形式,其特征是综合性、娱乐性、大众性及商业性。

近年来,音乐剧逐渐登上了中国的戏剧舞台,其中,既有由欧美原版移植来的,由外国音乐剧团来华展演的,也有我国艺术家自己创作。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著名音乐剧《猫》、《歌剧魅影》,前几年春晚演出的《不见不散》等等,都为国人献上了丰盛的“精神大餐”。这些都体现了音乐剧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国人对音乐剧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的思考。

根据1996年以来的文献检索,涉及到音乐剧发展的文章有四十多篇,主要来源于《音乐爱好者》、《人民音乐》、《大舞台》、等期刊及部分专业学院的校刊,主要内容是探讨音乐剧的规划与开发、经营管理等问题。文章以此为基础,总结归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关于音乐剧发展的研究状况,并展望其研究趋向。

一、音乐剧的特性及风靡全球的原因

查看全文

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论文

摘要:《猫》是一部以儿童诗集改编而成的音乐剧,这样的取材成功的希望不被看好。但音乐奇才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和一批天才的创作团队使《猫》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主题曲《回忆》感人至深、风靡全球,成为《猫》剧的代表和象征。音乐剧《猫》将丰富的音乐元素、新颖的舞蹈元素和大胆的舞美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其成功的秘诀。

关键词:音乐剧;韦伯;《猫》;舞蹈;舞美

音乐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其解释是:音乐剧(Musical)是戏剧表演的作品,具有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特点,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节,并伴有音乐、舞蹈和对白。它的特征表现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如今,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之地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的撼世杰作,于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1983年登上音乐剧之都百老汇的舞台,从此一炮打响并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至此,《猫》已在全球演出了近7000余场,在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超过6500万观众,并以14种语言、超过40个版本、在全球近300个剧院演出过,创下百老汇与伦敦音乐剧最“长寿”的纪录,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笔者曾有幸在纽约一睹《猫》的风采,并为之精彩绝伦的表演而震撼!《猫》综合了音乐剧艺术的种种元素,无论是从古典、摇滚、蓝调到爵士之间变换自如的音乐,还是踢踏舞、芭蕾舞、爵士舞和现代舞等多元素的舞蹈以及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创造出的梦幻般的舞台效果都令人称奇赞叹。《猫》曾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及世界多种奖项,剧中贯穿始终的歌曲《回忆》(Memory),已成为音乐剧的经典作品。《猫》为何如此成功呢?它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其主要的音乐(回忆)、舞蹈和舞美(服装与化妆)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韦伯与《猫》

在世界四大音乐剧《猫》、《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中,韦伯的作品就占了两部。他的作品虽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审美要求,但它们的观众及票房成绩对他的成功给予了有力的证明,人们常用“天才”、“奇才”甚至“鬼才”来形容这个人。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3岁练习小提琴,接着又学习钢琴和圆号,6岁就能作曲了,9岁时这位小天才的作品就已发表,几年后,韦伯认识了他音乐剧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搭档蒂姆·莱斯(TimRice),于是,两人开始了传奇般珠联璧合的合作——一个作曲一个编剧。1965年,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我们这样的人》完成了,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作品没能公演。他们真正上演的第一部音乐剧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随后两人又携手创作了摇滚风格的《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他们最后一次合作的音乐剧是《艾薇塔》,剧中的名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cryformeArgentina)被人们广泛地传唱。韦伯的音乐剧在古典和流行、先锋与传统间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选材也广泛,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