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20:5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创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启示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晚期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人物,在他传奇色彩的音乐创作历程中,其作品或婉转优美、或慷慨激昂、或悠长宽广,充分展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格。认真研究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并加以选择性借鉴学习,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国民族音乐;启示
在近现代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俄罗斯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和数量众多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俄罗斯的现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俄罗斯丰沃音乐艺术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近代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创作历程无论在俄罗斯国内,或者对浪漫主义音乐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艺术作品,是1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人物,俄罗斯肥沃的音乐土壤成为这些作品的来源和养料,或宛转悠扬,或慷慨激昂,或柔美婉转,作曲家以其细腻感性的触觉深刻表达了对国家浓郁炙热的感情,也体现了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拉赫玛尼若夫曾深情地说:我是俄罗斯作曲家,我全部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祖国,我将用我的作品表现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能深深地感受到的。无论是从他早期的c小调前奏曲、罗斯季斯拉夫王子、春天大合唱等,还是从他中后期创作的第二交响曲、春潮、小岛、幸福是什么等作品,其中饱含激情的浪漫主义色彩旋律让人感动不已,流连忘返。
一、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特点
作为19世纪末俄罗斯最具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一)突出民族性,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歌词融为一体。无独有偶,与那个时期的音乐家一样,拉赫玛尼若夫的音乐创作题材上选用了各种风格和不用表现手法的诗人的诗歌,这些诗歌感情细腻,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描绘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的描写人民生活,歌颂了勤劳质朴的人民大众。在这些有意义的诗歌中,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经过精雕细琢的加工制作,把一首首诗歌变成了有声有色的音乐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深沉悲哀,或热情洋溢,或痛苦悲壮,但它们都反映了流畅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的完美结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和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艺术歌曲的早期作品中,许多作品是赞美爱情的诗歌,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忧郁和悲伤的情绪,这与拉赫玛尼诺夫在国外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表达了作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小鸟作为拉赫玛尼诺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旋律激亢高昂,令人振奋,节奏感十分明显,整个乐曲节奏充分阐释了作家对诗歌思想的理解。作家用流畅婉转优美的旋律与诗人的情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演奏者通过表演能够深切体会到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以及万事万物的热爱之情。(二)突出歌唱性,注重富有浪漫色彩的和声的运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艺术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注重丰富浪漫色彩的和声的运用。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创作家。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俄罗斯丰厚的音乐土壤,师从享誉世界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家柴可夫斯基,同时他的音乐作品又与当时时展相结合,融入了一些现代因素,但却没有一味追随当时一些作曲家的思潮,而是将自己的创作个性与思想融入其中,因此使得他的艺术作品独具特色,不拘一格。拉赫玛尼诺夫坚持音乐的传统与创新结合,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结合具有个性特点的创作技法,保证了和声的错综复杂和装饰化效果,从而给人们展现了一曲曲既继承前人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拉赫玛尼诺夫式的艺术风格,进而奠定了他在近代俄罗斯乃至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的地位。例如,在花儿枯萎了这首乐曲中,拉赫玛尼诺夫采用了大量的半音化和声的创作形式,尤其在歌曲的后半部分这种创作特色更加突出,使得整部作品犹如朗诵者心思细腻的吟诵,流畅的旋律,婉转的曲风更给人以美的享受。(三)突出独创性,重新阐释了钢琴乐与声乐的关系。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一位音乐创作大家,还是著名的钢琴家和指挥家,他被誉为19世纪后期俄罗斯钢琴音乐的建筑师,不仅具有精湛的演绎技巧,而且还对钢琴的每一个音符有着天生的敏感性,由他演奏出来的乐声优美之极。钢琴演奏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作为艺术歌曲声乐的重要部分,一般是紧紧围绕乐曲的主题开展,声乐的旋律作为配唱,用来突出音调的特点。正是这种器乐与声乐的完美结合,将创作者内心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艺术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创作中,钢琴演奏对其作品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将钢琴伴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钢琴伴奏的地位上升到了与声乐同等的地位。正是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作品中,人们改变了对传统的钢琴伴奏的认识和理解。钢琴伴奏不仅处于从属地位,其功能多面生动富有色彩。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室内乐,充分展示了钢琴音乐与声乐在其艺术歌曲中的同等地位,二者部分主次,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换言之,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不再仅仅作为声乐的辅助和衬托,而是上升到了二重奏的合作关系,钢琴不再仅仅作为整部作品的引子、尾声和间奏等作为辅助和装饰,直接参与到歌曲的整体结构中来。如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春潮、小鸟等,作曲家采用了极富歌唱性的旋律与钢琴流动乐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实现了钢琴伴奏与声乐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展现了拉式音乐作品中钢琴乐与声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跨语境下的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
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先在18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再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最后从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烦”着手,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典风格启蒙运动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戏曲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音乐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有大量的受众,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音乐的创作发展过程中,为了丰富音乐的内容和传承传统文化,部分音乐人会应用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音乐创作,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使音乐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样,也使音乐作品的内容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本文对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戏曲音乐元素;当代音乐;创作;应用
一、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对于音乐创作的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音乐创作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音乐创作者对戏曲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的范围相对较窄,无法有效实现音乐作品的创新和戏曲文化的传承。
(一)引起民族共鸣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非常注重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音乐作品的创作也要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才能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人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中国文化。而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极具中国特色,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应用于音乐创作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具有中国文化气息,并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使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起国民的情感共鸣,推动音乐艺术发展成为更高级的视听艺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继承及创新
摘要: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实践是音乐教育发展及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对于音乐的创作来讲,继承与创新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优秀音乐文化与创作技巧的继承,给音乐学习及创作带来理论支持,而在音乐上的创新精神又给音乐教育和创作以全新的发展活力。本文将通过探讨继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育与创作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与创作现状,并针对现状对于音乐教育与创作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一定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音乐教育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与创作上的参考及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继承创新
在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中,对于优秀音乐教育家及创作者的教学经验的继承及创作经验的学习是高校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乐作为一种通过节奏与韵律传递情感及叙述事情的艺术形式,其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审美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1]。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能够通过对于传统音乐文化及技艺的继承来衍生新的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思路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断探索的问题。继承与创新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音乐创作的灵魂。
一、继承与创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育概述。作为培养音乐教师及相关音乐人才的一种教育内容,随着近几年各类音乐比赛的火热进行及社会对于高质量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地位与所受关注度也逐年上升。高校音乐专业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高校热门专业,而社会各界对于音乐创作的热情与关注度也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音乐教育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及辨别技能,同时也要从音乐创作层面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与创新能力。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了声乐教学到乐器教学的各个部分。学生自身的说唱与表演能力及对于其他人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能力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高校音乐教育利用科学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让音乐技术和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这种传承下,也在培养着学生音乐继承精神下的创新与发展思路。(二)继承与创新思路下的音乐教育与创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影响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有重大意义。音乐是一种节奏的语言、旋律的语言、音符的美学,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我们所强调的继承不但是对于音乐技术方面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作为一种与美学与感悟相关的学科,音乐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多的想象力,而支撑这种想象力发散生长的基础就是扎实的音乐理论、音乐文化、音乐技能知识[2]。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节奏语言,其核心关键决不仅仅是继承,而是通过这种继承而产生的音乐创作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与创作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播及发展。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两方面内容。只有一边继承优秀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技能,一边在这种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才能给音乐发展以不竭的动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现状
音乐制作软件在音乐创作的应用
摘要: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传统的音乐需要现场演奏来表现自我,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进步,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出现在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音乐领域。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者将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作为音乐录制和制作工具,这不仅大大拓宽了音乐的传播途径,而且提升了音乐制作者的知名度。科学的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音乐制作所产生的高额费用,音乐制作者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创作更多种类的音乐,可以说,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音乐制作市场。便捷的音乐制作模式、低廉的制作费用、强大的制作功能,使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成为音乐制作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音乐创作;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日渐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同时也无时无刻的带动计算机音乐软件技术的更新和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枯燥单一的音乐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求音乐制作人创作出更加有特色的音乐。传统的音乐制作,根本无法保证这一需求。而计算机音乐软件的出现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计算机音乐软件不仅大大提高了音乐制作人的制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和时间,更为音乐制作融入了新颖的制作理念,使得音乐形式不断丰富。
一、计算机制作软件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
1.科学技术与音乐的巧妙结合。音乐在我国由来已久,传统的音乐很难与科学技术产生任何关系。但就现代音乐而言,音乐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则恰恰将两者结合,以科学技术来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速度,同时科学的音乐艺术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让具有局限性的音乐艺术快速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寻常百姓生活,音乐艺术形式的完美转变,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前进速度。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音乐制作软件的合成功能意义重大,调频合成、采样回放、物理建模一项项成熟的音乐合成功能,无不代表着计算机技术与音乐合成技术的完美融合。这些功能使得音乐制作者更容易的领悟音乐艺术的精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进而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使音乐更具多元化,同时也更加辉煌。2.多元化的音乐艺术。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多元化这一特点,音乐艺术属于文化中的一种,自然而然也具备多元化这一基本特征。音乐制作的多元化要求音乐制作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制作出具备特色的、个性化的、具备积极影响力的音乐,使音乐格局多样化。
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优越性
尹自重音乐创作艺术特征
摘要:尹自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乐坛“四大天王”之一,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器乐演奏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教育家,是多产的作曲家。其代表作有《夜合明珠》《华胄英雄》《胜利》等一大批具有广东韵味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尹自重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为日后广东乐坛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尹自重是我国著名的粤乐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民间更以“梵铃王”的美誉冠之。尹自重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熏陶,在其成年后得到众多粤乐名家的指导。在上海居住时,又师从小提琴演奏家司徒梦岩学习乐理、记谱和小提琴演奏,随着阅历的增长,此时的尹自重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小提琴创作及演奏风格。
关键词:尹自重;创作;艺术特征
1开创新式小提琴演奏风格
在我国小提琴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推陈出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尹自重不但把小提琴引入粤乐创作中,他开创的广东音乐风格小提琴演奏,可以说是小提琴民族化的先驱,也为日后的艺术家们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小提琴有民间与即兴演奏性质,虽然是欧洲乐器,但在其流传过程中,自然会与当地演奏风格、技巧相结合。尹自重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其技巧便与广东音乐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特征。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实际上在演奏方法上除了吸取戏剧的演奏方法,还引用了尹自重独有的走指、滑颤音以及滑音。其中还有二胡等拉弦乐器的演奏方法,特别是小三度的滑音,马思聪的作品《第一回旋曲》也有大段的滑音演奏,这就使得中国作品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区分开来,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尹自重还创造性地将小提琴四根琴弦分别降低大二度,以适应广东音乐的音域,这不仅增强了半音效果,也使得旋律表现更为流畅。小提琴从那时的广东乐坛,便开始使用独有的定弦方法,常用音域也比西方小提琴传统音域整体降低,二者在视听效果方面完全区分开来,小提琴的高音部分听上去不再格外嘹亮,而四弦所演奏的低音区更有所扩展。在此之前,中国的作曲家们只是将旋律民族化,而尹自重的定弦则完全改变了创作风格,他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完全是一些符合广东地方音乐特点的作品。由此看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提琴演奏的创新,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方式,开始崭新的尝试,尹自重开始将小提琴原有的表现形式变得地方化,小提琴演奏更加接地气。比如他的代表作《小桃红》,此曲开创了岭南乐派的小提琴演奏风格,在该曲中运用了提琴的多种自创方法,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具地方特色,同时也被当地群众喜爱。《小桃红》改编自一首传统粤曲,该曲节奏缓慢,具有悲苦情绪,其旋律主要在两个八度之内演奏。尹自重在改编时将音域提高一个八度,又加入具有特色的滑音,改编后的乐曲不再哀伤,听上去反而具有华丽、明亮的特点,在实际演奏中,运用高胡的走指技巧,旋律也更加抑扬顿挫。小提琴所表现出来的音色,自然会有岭南韵味。另一个代表作《华胄英雄》也有大量的小提琴炫技片段,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吸取并引用了高胡的演奏技法,使用了新的换把技巧,如民族乐器常用的“双跳门”“花指”“滑音”等,这些技巧都使得人们对广东音乐中的小提琴的技术尝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喜爱。自尹自重之后,小提琴在演奏广东音乐中逐步形成独有的演奏体系,时至今日,依然被许多作曲家采纳。此外,为了更好地演奏粤乐,尹自重还加强了小提琴右手运弓的技巧。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很多演出场合,小提琴是必备的伴奏乐器。众所周知,在小提琴演奏中,右手对弓子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体现在粤剧伴奏中,同传统的运弓技巧有所区别。右手在力度上有所收敛,运弓多以平弓、顿弓为主,可以更好地表现伴奏中的唱腔。
2西洋化与“民族风”的完美结合
广东音乐最初诞生于民间,从其孕育到发展成熟,经历了大概几百年的时间。早期的广东音乐主要以几件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方式。20世纪初期,欧洲的乐器和器乐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方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两种音乐文化也开始相互碰撞、融合。民间的各种音乐形式,如各地的民歌、曲艺、民族器乐、歌舞等传统音乐形式比明清时期更加群众化,许多作曲家开始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及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作品当中。民族音乐逐渐走向西洋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在吕文成、尹自重等人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繁荣时期,作曲家们开始打破陈规,在早期演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尝试从演奏技法、调式、旋律、风格等方面入手,在音乐风格上使西洋化与民族风更好地结合起来。广东音乐一向以旋律明朗、活泼著称。乐曲通常篇幅短小,如《步步高》《旱天雷》等。乐曲内容也不复杂,主要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不但耳目一新,还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当地真实的市井生活。很多广东地方音乐,如客家山歌,乡土气息浓厚,创作风格便是从这些早期作品中汲取灵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在音乐舞台上,广东音乐主要以融合西方音乐技巧的带商业性质的音乐为主要演出形式。尹自重大量引进吉他、小提琴、木琴、萨克斯、小号、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却也引来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些作品太过商业化,甚至认为它们是靡靡之音,听后会使人沉迷其中,思想日益堕落。在当时,虽然这是一种较为丰富又复杂的现象,但却是西洋化与民族风结合的开始,这种创作方式为广东地方作曲家探究本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结合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尹自重在20年代初改编了粤乐《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等乐曲,并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其中《柳青娘》是两段体构成的乐曲,当时的广东音乐中的地方小曲特色经常是将两首或两首以上风格接近的小曲接连演奏,小曲中间往往即兴发挥,以便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完整流畅。尹自重在改编乐曲时,将这种地方特色更多地用小提琴进行了演奏。《柳青娘》在改编后调性依然相同,借助小提琴的换把,旋律可在高低不同的位置重复,乐段之间的连接更可以展现小提琴的技巧。《柳青娘》由于曲式结构新颖,被很多的作曲家搬上舞台,流传至今。另外一部改编作品《龙飞凤舞》,从曲名便可看出乐曲所要展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载歌载舞、挑着龙灯庆祝节日的热闹场景。该曲自河南商丘一带传入广东,为了突出喜庆的效果,尹自重在改编中加入了许多装饰音及滑音,使得旋律更加跳跃、活泼。除此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十二平均律的概念传入广东,尹自重在创作中使用了转调、离调,这也使得大多数是两段体结构的广东乐曲在乐思不改变的前提下,演奏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尹自重还在吸取各种弹拨乐技法的同时,把西方古典和声的精髓加入创作中,运用小提琴的双音增强乐曲的色彩。例如,《燕子楼》乐曲的主题音调采用切分节奏,改变后的旋律在多处使用双音演奏,富有鲜明的律动感,强弱交替,再加上跳弓、双泛音模仿舞者的轻盈姿态,烘托出了欢乐的气氛。
音乐创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堂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创新与提高。本文主要结合音乐创作教学实践,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及原则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效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新能力;原则
素质教育观念提出后,传统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广大教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学革新,希望摆脱固有思想与传统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教师同样在课堂中进行着各种尝试,尤其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力求以更加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总结出许多有效的策略与实用的经验,给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温床。
一、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和原则
与传统相对,创新指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和行为。创新能力则是指人所具有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发展音乐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掌握创新方法能力,创新创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继承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况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主动发展原则,即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二,构建性原则,即利用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其三,探究性原则,即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其四,合作互动原则,即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沟通。做好了这几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二、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研究论文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它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将二胡带进高等学府,使其走向专业化道路以来,二胡音乐有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跃进,二胡音乐在保留原有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与革新。大量新作品的问世、演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的结合、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使二胡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笔者探究二胡音乐多样化的现状,尝试着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析,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刘天华先生是“中西交融,以中为主”音乐创作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实践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融汇西方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音乐。这是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在新文化环境中所做出的选择。他认为:“一国的文化,断然不是抄袭些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①刘天华在当时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吸取外来技法进行民族器乐的作品创作,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西洋技法应用于二胡音乐创作的人,掀开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他是一个既掌握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又善于吸收西欧进步音乐规律的革新家。刘天华在西方音乐的深刻影响下,自觉地从事改造“国乐”的诸多活动,走了一条兼融中西的道路,他在吸收中国民间音乐养料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洋的一些作曲技法。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主题反映了那一时代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欢乐、憧憬,他的每一首作品既富有个性,又有自己独特的语汇,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刘天华的音乐创作,在五声音阶为主体的七声音阶中运用了音程大跳,使旋律线有起有伏,呈现浓郁的抒情性。他还借鉴西方五度关系转调并结合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充分发挥了乐器的特色。他的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大致可为三类:其一,表现苦闷彷徨心境的,如:《病中吟》《悲歌》等;其二,寄情于景的,如:《月夜》《良宵》等;其三,对未来、光明充满希望的,如《光明行》等。在技法上,他致力于民族器乐(主要是二胡)的研究改进和创造,适度吸收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来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在演奏方面,规范了二胡的标准定弦和传统把位的划分,特别是许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如《光明行》中的转调及大段的颤弓,《烛影摇红》中的大跳,《空山鸟语》中的连续轮指,《独弦操》中只用二胡里弦来演奏全曲等,这些在二胡上都是首次运用。
刘天华的创作思想影响了其后为二胡音乐进行创作的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专业作曲家不断涌现(如刘文金、吴厚元、王建民、关乃忠等),他们所创作的大量二胡作品,几乎都受到这一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大多运用中国民间音调素材呈现二胡独奏的旋律美,而在曲体节构和调性布局上,运用西洋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和声观念与中国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使二胡的这些作品既有民族风味,又符合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要求。
近几年来,一批创作者和演奏者也开始尝试将二胡音乐与拉丁、爵士、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如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她们将新的音乐元素带入二胡音乐中来,把一股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