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8:44: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语专业本科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语专业本科生

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的转化,加速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决定了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基本功知识能力素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适应社会和超越社会的本质特性。由于国际间不断的交流与合作,21世纪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但是现在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的探究更具有针对性与必要性。

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词汇表达的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听”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英语口头表达的特点是现想现说,思考的余地极为有限。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在课内外多同学生用英语交谈,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读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来识别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推理过程。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辨认和解码,即对词及词组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辨认和掌握,达到对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泛读技巧,主要是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和整体阅读(globalreading)等。“写”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培养写的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译”包括口译和笔译。??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能清楚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

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查看全文

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基本功知识能力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的转化,加速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决定了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适应社会和超越社会的本质特性。由于国际间不断的交流与合作,21世纪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但是现在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的探究更具有针对性与必要性。

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词汇表达的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听”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英语口头表达的特点是现想现说,思考的余地极为有限。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在课内外多同学生用英语交谈,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读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来识别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推理过程。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辨认和解码,即对词及词组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辨认和掌握,达到对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泛读技巧,主要是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和整体阅读(globalreading)等。“写”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培养写的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译”包括口译和笔译。??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能清楚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

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查看全文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课程设计探讨

摘要:应用型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往往欠缺实际翻译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因此,有必要开设以培养翻译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应用翻译课程。文章首先分析了翻译能力的构成分项,然后从翻译理论基础、翻译实践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以翻译过程为导向的应用翻译课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应用翻译;翻译能力;课程设计

1概述

自中国政府提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上的往来日益频繁,在科技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开放的中国需要迎接来自五洲四海的合作伙伴。在这一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致力于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科生。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作为通识类必修课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尽管授课内容包括了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但是相对于一直较受重视的英语读写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实际上翻译教学可分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两种类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翻译学家让•德利尔就指出“教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某种语言或在高水平中运用这种语言和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的文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没有自身的目的;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要出翻译自身的成果,是为了学习在特定场合下传递具体内容时的语言的运用”(德利尔,1988:24-26)。国内学者也认为两者是不同性质的教学类型。刘和平认为教学翻译不是以交际为目的,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翻译教学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训练翻译技能(刘和平,2000:42)。张美芳认为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后者旨在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张美芳,2001:39)。正是由于缺少系统地翻译技能训练,许多本科生虽然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仍然不具备翻译意识,也欠缺实际翻译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必要在本科高年级阶段结合专业背景开设应用翻译课程。应用翻译区别于文学翻译,包括了“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方梦之,2004:126)。本文将从翻译理论基础、翻译实践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以翻译过程为导向的应用翻译课程设计。

2翻译能力的构成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翻译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能力。一些国外研究者认为翻译能力包括了译者进行翻译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Bell,1991;PACTE,2000;转引自马会娟,2013:41-42)。德国莱比锡大学AlbrechtNeubert教授主张学生在接受专门的翻译课程训练后应具备的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本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与转换能力。语言能力表现在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掌握和使用上,包括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Neubert特别强调,对于专门用途语言,译者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如术语、惯用句法等。文本能力指译者应熟悉各种语域的规范,能够敏锐观察不同文本的特点差异,能翻译科技、法律或文学等不同领域的文本。学科能力与文本能力关联,指译者所掌握的百科知识以及专业知识。Neubert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至少应知道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文化能力指译者能够辨析不同类型文本在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从而成为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接受者之间的文化中介者。转换能力指译者进行源语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的转换时能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上述四项能力最终以译文形式呈现给目的语读者的前提条件,是译者服务能力的体现(Neubert,2000:6-10)。在上述翻译能力分项基础之上,国内学者文军还补充了自我评估能力这一分项,认为是“可以帮助翻译者翻译出得体译文的反馈机制”(文军,2005:70)。通过上述对翻译能力构成的分析,可以了解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语言能力只是诸多翻译能力分项中的一项。因此,对于已具备一定语言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型大学高年级本科生所开设的应用翻译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应用翻译相关理论,熟悉翻译过程,学会进行文本分析,掌握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懂得使用翻译工具,并且形成自我评估的机制,从而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查看全文

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实践能力分析

[摘要]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汉互译时会出现各种错误,原因有多种。为了厘清错误类型以及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平时翻译实践成果为语料,分析错误的类型,通过采访和回顾报告确定导致翻译错误的原因。结果表明,最常见的翻译错误是句法错误,其次是语义错误,导致错误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语言能力不足,但粗心、自信心不足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占有相当的比重。为了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建议课堂布置的翻译训练活动应更具有针对性,课堂中应该建立翻译小组,增加小组讨论,以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错误;语言能力;心理因素

1引言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语言间的相互翻译数量也随之加大。然而,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翻译的不易(吴婷,等,2019;张思,等,2019)。现有的翻译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翻译思想、翻译体系研究(薛香云,等,2019),翻译范式研究(伍静,2019;王琼华,等,2020;葛莎莎,等,2019),译介研究(葛莎莎,2019;伍静,等,2018),具体翻译作品质量研究(吉馨,等,2019;李胜玉,2018;居方,2018),但关于翻译教学的研究很少(刘畅,等,2018),跟踪学生的翻译能力或学生翻译作品质量的则更少。事实上,学生的翻译实践成果问题较多,翻译质量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机器翻译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机器翻译的局限性难以避免(吴美勤,等,2018;祁文慧,等,2019)。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翻译人才的主力军,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学校有必要厘清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训中出现的各类错误以及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从而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王富银,2018)。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技能。译者首先必须解释源文本,然后将其放在另一种语言中,并保持源文本的意义、风格和目的,这需要译者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以及专业和文化知识(刘晶晶,等,2018;金瑞,等,2018;吕鹏,等,2018;芦蓉,等,2019)。国内高校翻译课堂上供学生训练使用的翻译材料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不包含太多的专业和文化内容,因课堂翻译训练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在语义和语法上准确地翻译源文本,掌握翻译的基本技能。现有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错误发生频率高于从英语到汉语,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较低,他们无法将汉语文本正确地翻译成英语,因为翻译是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英汉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许多错误的另一个主要的原因(陈心妍,等,2019;张永亮,等,2017)。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法时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但在翻译时往往忽略它们的差异,直接将目标文本中的英语语法结构与汉语结构进行匹配,从而导致许多错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翻译能力,需要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将它们进行归类,并找出最常见的错误的原因。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型可以对翻译错误进行分类,因导致翻译错误的原因有多重,例如,缺乏理解力或单词使用不当等,但大体上我们把翻译错误分成两种类型:二进制错误和非二进制错误。二进制错误是指翻译不正确的任何错误,非二进制错误指的是并非完全错误的翻译,但可能不合适并且可以改进。在翻译课堂上,这种错误分类可以揭示学生的语言能力或翻译能力。二进制错误意味着需要提高语言能力,而非二进制错误反映了学生的翻译能力。所谓翻译能力就是指创建一组目标文本,然后根据交际目的和读者群选择最佳文本的能力。辛楠等(2019)研究了英语到汉语的翻译策略,并根据导致错误原因将翻译错误分为两种类型:阅读错误和解释错误。在前一种类型中,译者误读了源文本,这可能是纯粹的错误。当译者误解源文本时,会产生解释错误,这可能与语法以及单词的含义有关。章璐等(2019)分析了英语到汉语和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将错误分为三类:语义错误、句法错误和文化错误。语义错误往往是单词误译造成,这些误译可以是单个单词、搭配词组或成语。句法错误是指句子结构或语法结构的误译。文化错误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任何错误。本研究中的“英汉互译”课程是入门级课程,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重点,因此采用了章璐等(2019)的分析模型。在他们的研究中,对汉语到英语翻译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因单词意义理解出错而导致的错误归为语义错误,因语法问题而造成的错误为句法错误。例如,原文:“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训练,感觉很累,回到宿舍,我们的心已经累了。”译文:Whenweendadayofstudyandtraininglife,feelingtiredtoreturntothedormi-tory,theheartisalreadytired。译文中,没有句法错误,只是heart这个词用得不准确,这类错误归为语义错误,而不是语法错误。又如,原文:“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容忍。”译文:Forastart,it’sessentialforourtolearntoler-ance.译文中学生用our代替us,误用了词性,在本研究中仍然是归为句法错误。通过这种分类,笔者试图查明学生翻译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此改进翻译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国内某省属高校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他们都选修了“英汉互译”课程,首先是“英译汉”,然后是“汉译英”,各占8周授课时间,两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都是平行的。本次研究收集了9次练习材料和7次考试材料用来分析翻译错误。在练习和考试期间,学生可以查阅纸质词典,研究者同时向学生提供了专业术语、行话和文化术语的翻译。错误统计以频率和百分比为主,尽可能减少主观性。除了对翻译实训材料进行分析之外,本研究还选择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导致错误的原因。

查看全文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需求状况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英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更加注重通识教育,使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适应时展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生;英语需求

新文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随着入学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此在访谈、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大一两个学期修完大学英语之际,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超过500分的学生提供了诸如通用英语课程(EGP)、语言技能课程、文化通识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EGAP)和专业英语(ESP)等多元化课程。国内学术界分歧最大的莫过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中的定位问题,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宏观上对此进行了整体的布局,但是并没有从理论上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家中长期(2010—2020)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大批拥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并且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具体要求是国家层面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期望。由教育部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其次要提高他们直接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那么,落实到地方院校,应该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蔡基刚为代表,认为学术英语应逐步取代通用英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通用英语的教师都是英美文学专业出身,因此这些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培养学生,并没有把学生的需求,诸如用英语进行本专业文献阅读、撰写论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学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第二类以王守仁为代表,认为学术英语只可能在一小部分顶尖的高校内贯彻通行,大学英语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终将是通用英语[1]。第三类以文秋芳为代表,认为大学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2]。

一、不同地域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蔡基刚的观点,笔者认为他只调研了上海部分高校,并没有涵盖中西部高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实际教学观察,即使985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参差不齐,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内陆地区的学生稍显逊色。其中,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好;还有一些省份如山西等,高考时不考听力,这些学生入高校后,面对全英授课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蔡基刚的说法即用学术英语逐步取代通用英语是不切合实际的。通用英语应该是高中英语和专业英语间的一个阶梯,是高中英语的必要延伸。据调研,“上海市高校2012届新生的平均词汇量达到3421个”[3],这是发达地区的统计,全国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享受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外教,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学生词汇量也不会超过3300个[4]。这不足以支撑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内独立的科研,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专业论文,甚至专业领域的英文讲座都很难听懂。因此,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基础英语以强化自己的英语知识。章振邦谈过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的关系:他认为普通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专业英语如果不建立在普通英语之上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5]。掌握普通英语是精通专业英语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我们提倡专业英语重要性的时候绝不能忽视普通英语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人文情怀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阅读并不是文科生的专属,理科生也需要扩大阅读面,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大学英语是学科交叉的重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向学生拓展西方文学、文化,甚至包括中国的典籍英译。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不是为了介绍西方文化,而是把东方的文化向世界传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打开看世界的窗户,名人轶事、异国风情、宗教文化、诗歌戏剧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中国的大学也可以学习欧美名校教师自备讲义。学生在大学不仅要学习基础英语扩大视野,还要学习语文、音乐等课程,一个人的气质是通过优秀的素材长期熏陶出来的。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大都沦为考试机器。作为教师有必要把他们成长时漏掉的诸如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化补全。欧美的大学,每次课后会给学生一个书单,让学生去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我们要教授学生对课本中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质疑并陈述原因[6],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是批判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建立在大量经典阅读基础之上。批判性思维能力适合任何学科的科学研究,为以后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如何从海量的书库里择取好书就需要体现大学英语教师存在的价值,教师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去引导学生。综上,首先,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比中西部地区英语学习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由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因地区差异而不同,不能把对发达地区的语言规划迁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其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国家没有积极的政策导向,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方面,学生习惯了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摒弃被动学习模式,需要一个过程。

二、课程设置

查看全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

【提 要】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既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测评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对某独立学院10名资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毕业论文题目、摘要等重要组成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管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并寻求相应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问题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从“提高听说为主的日常交际能力”提升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期准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尚存诸多问题。董秀丽、吴艳萍(2007)认为,在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下列问题:检索能力较低,检索面过于狭窄,检索范围无主次之分,缺少分析整理文献的实践经验等。朱文娟(2013)指出,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态度不够端正,学术研究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杨敏(2019)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文献综述的认识和写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不清楚文献综述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会不加思考地接受文献综述里的观点。同时,在撰写文献综述时,他们对“前言”“主体”和“总结”三部分的作用不清楚,因此“前言”没有研究目的,“主体”只有综合没有评述,“总结”只有肯定没有不足,最终导致文献综述质量不高。有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独立学院10名资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探讨学生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切实帮助毕业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二、问题

(一)题目和摘要。毕业论文的题目应简明地体现论文的研究对象与主题。就内容而言,论文题目最常见的问题是题目太大,主题不明。如《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一文,英语写作错误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篇章类、话语类、措辞类、语法类等分支,每一个分支又包括若干不同的内容。这样的题目应该是一本专著,甚至一系列丛书的书名,绝非一篇6000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穷尽内涵的。题目太大往往导致论文写作以点代面,或者面面俱到,却又浅析辄止,无法开展深入研究。论文题目中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话题过于空洞,如《希腊神话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这一题目让人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是从希腊神话的人物、情节、英雄主义,还是历史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对莎翁作品的影响。再如《关于某app汉英翻译准确性的研究》一文,其题目中的“准确性”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众所周知,不同的翻译理论(如语言学视角、文化视角、认知视角、社会学视角等)对同样的翻译文本可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如此一来,如何评价该app英汉翻译的准确性?作者的写作思路往往出现游离,论文的质量也会因此大打折扣。毕业论文的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应以简洁的语言载明论文的研究背景、主题、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等内容。摘要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内容不全,其中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最容易被学生遗漏。此外,“头重脚轻”也是摘要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所谓“头”,指的是研究背景,而“脚”则是指涉及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指方法和结果。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他们往往认为从文献里摘抄的研究背景更可靠,于是便直接摘抄;另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被迫以文献内容充数,结果导致研究背景罗列极其详尽,而自己的研究内容却一笔带过,本末倒置。总之,篇幅过长、详略分配不当已成为摘要写作中的“通病”,无病呻吟、隔靴搔痒比比皆是。(二)引言。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向读者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等内容,并提出作者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笔者常用“来龙去脉”四个字来概括论文引言的功能,所谓“来龙”,是指简要爬梳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所谓“去脉”,就是要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寻找缺陷或不足,进而跟进研究。“研究背景”中应首先简要介绍宏观研究背景,然后通过文献回顾的形式介绍微观研究背景,顺理成章地提出作者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以《元认知策略在英语专业听力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为例,在引言部分应先简要介绍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背景,然后分析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策略的代表性文献,最后提出研究元认知策略在英语专业听力学习中的意义。引言写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内容不足,重点不突出。有的论文在引言中大谈特谈宏观研究背景,而微观研究背景却寥寥几笔带过,甚至相关文献语焉不详。其结果则是,关涉本研究的主要问题要么被遗忘,要么突然出现,与前面的研究背景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此外,文献数量不足或文献缺乏代表性也是引言中的常见问题,文献的代表性是指在选择文献时应国内外兼顾,同时还要考虑时效性与代表性。如《元认知策略在英语专业听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在介绍相关文献时,应考虑其在英语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分别介绍在上述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并稍加评论,进而引导出元认知策略在听力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三)研究部分。研究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等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的方法和对象太过随意,若换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批研究对象,能否得到同样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这样一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得不到保证。在描述研究结果和提出研究发现的问题时还存在思路混乱、线索不清的问题,正确的步骤是以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问题为线索,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继而提出研究结论。此外,英语专业本科生因受知识结构所限,不善于使用图表形象地描述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有的虽有简单描述,却存在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问题,如《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研究》一文的研究对象是某教育机构一个由10名学前儿童构成的班级,其结论则是“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课堂是非常有效的”,显而易见,用10名幼儿组成的一个班级无法代表所有幼儿英语班级,其研究发现的结果自然难以令人信服。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然而,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面临“思辨能力缺席”的难题即英语语言能力强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力较弱。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和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创新教育的需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在讨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其中一个模块即商务知识与技能时,明确指出在系统掌握普通和专业商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1]LorinAnderson(1990)改进了Ben⁃jamin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了一个6级认知能力模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但是反思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其大量的技能课训练和少有的专业知识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和“理解”这两个最下面层面上。[2]批判性思维是分析和评价,是创新教育的需求。目前,极具专业特定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迅猛发展,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愈发必要。本文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综述

(一)起源和发展

西方术语CriticalThinking在国内主要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评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高层次思维。二十世纪初,批判性思维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其研究趋于完善,并且在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教育学与逻辑学领域引进批判性思维研究。而20世纪末期,随着“思辨缺席症”的提出,我国外语界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研究,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准的新兴专业,与传统的英语专业并列。接着便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例如,2012年集美大学的饶妙老师调查了该校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商务类学科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偏弱,学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先鹏和王关富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具有的优势,并探讨了其会面临的挑战。[3]

查看全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策略

[摘要]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一环。本文探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各种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依据和参考。本文运用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近两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论文选题质量不佳、文章内容空洞、撰写不规范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应着眼于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毕业论文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条件的一种方式(李正栓,2006;盛国强,2001),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文章结构、语言以及论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曲振国(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本课题运用实证研究法,利用问卷星对近两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以与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的合作度、写作效果、论文管理为重点。本课题组成员与近两届毕业生代表和论文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对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1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选题质量不佳

论文选题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创新性、可行性。选择一个与专业契合又具有一定意义的题目是写好一篇论文的根基。为了了解学生论文选题的依据,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在选题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或者因题目具有普遍性而选择,这两种做法均存在着一定弊端。学生在选择与兴趣和特长相关的题目时,容易忽略题目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意义,时常会导致选题过于宽泛、缺乏实际意义等,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题目带来的弊端则更为明显,即学生过度关注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认为题目普遍性可以降低文章撰写的难度,只需模仿他人文章即可完成任务,这样的选题势必会影响文章质量。

查看全文

理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选题时的困惑、资料的缺乏和研究方法的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更有赖于学校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graduationthesis)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毕业时所撰写的带有总结性的论文。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毕业论文同时就是学士学位论文(BAthesis),是他们申请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它一般要求该生通过此论文的撰写,体现他在某一学科内已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所具备的初步研究能力。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明文规定:“应培养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能力”。近几年,国家在陆续进行本科工作评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对理工科院校及师范性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来说,学科建设不齐全,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往往会造成某些方面的疏漏和问题。笔者就此对本校的9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作了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有关论文的一般情况论文撰写的方向由指导教师填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和指导教师,一般每人填报3位指导教师,由系里进行统一调配,指导教师通常指导3到5人不等。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论文的工作从大四第一学期末开始。确定指导教师,探讨选题,查找资料的先期工作按规定都在第二学期开学时完成。开学后便是与导师共同确定选题,开始正式的撰写工作。最终成绩的评定由多个成绩综合而来: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教师的评分和答辩的平均成绩。论文的评分和答辩的评分均有标准可依,但因标准过于笼统,评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难以把握。学校对论文的优,良,中,及格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故而最后的评分结果实难看出一届学生的论文整体水平。指导教师反映这几年来真正花了功夫,但体现一定质量的论文却凤毛麟角。笔者调查了本校97级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论文撰写的情况,并为了更深一层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还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并采访指导教师2人。

二调查结果97级学生共有85名,指导教师共23名,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6名,中级10名,初级4名

查看全文

英语学习特征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Oxford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720名高职生(其中有效问卷672份)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并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频率一般,属“有时使用”程度;高职生与本科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有较大的共性;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除在记忆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使用其它学习策略上均无统计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Abstract:BasedontheOxford''''sclassificationoflearningstrategy,weinvestigatedtheuseoflearningstrategybythestudentsofGuangzhouCivilAviationCollegeandShenzhenPolytechnic.Amongthe720questionaires,thereareonly672effectivequestionnaires.WemadeananalysisofthembythemeansofSPSS.Theresultshows:(1)Thefrequencyofstrategyusedbythestudent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nothigh,andthemajorityofthestudentsusethelearningstrategysometimes.(2)Therearesomecommontraitsbetweenthestudent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andthestudentsofuniversityintheuseofthelearningstrategy.(3)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high-scoregroupandthelow-scoregroupintheuseofthelearningstrategy.(4)Therearesom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maleandfemalestudentsintheuseofmemoryandsocial-contactofstrategy.

Keywords:Englishinstructed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learningstrategy;use;research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不少业界人士发现,“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是不理想。虽然可能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1]。

近二十年来,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而且此前相关研究对象几乎都是普通高校学生,以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研究高职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探求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