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7:54: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语学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语学科的文化决择
本文作者:王庆奖陈文慧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目前在中国,英语学科已经被普遍认为不是一个思想学科甚至不是一门学科,其作为一个学科的名头已经被很多人遗忘,更多的人则把英语看做是一门工具。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即社会的外在因素和英语学科自身的内在因素。就外在因素而言,在我国现实社会,英语被看做是获取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出国留学资格、就业资质等等的一种工具,于是考试、应试就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主题,而在这个国家的英语市场中则形成了一个培训、出版和考试的巨大产业链,刺激着英语学科不断地凸显其工具性。在英语学科内部,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自觉地强调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公共外语教育的目的”[3],因此在英语市场的喧嚣中不少英语教师逐渐脱离了英语学科的思想本位、哲学本位和文化本位,形成了英语教师针对这些本位的集体失语,导致英语学科本身也迷失了自我,沦为工具性学科。设置英语学科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针对世界上最先进的英语国家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和学习,以便能够适时借鉴、为我所用。而英语学科没有承担思想传递的功能,背离了思想文化内涵的本位,不能不说是英语学科的一种悲哀。不仅如此,英语学科这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外在、轻内涵,重物性、轻人性,重理性、轻知性的现象,还会导致思想价值和理想目标的缺失,导致创新精神的不足。所以,在我国大陆,“思想的产生往往在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而不是最早和最接近外部世界的外语学科,这与台湾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对一个国家的思想建设来说是很不利的”[4]。实际上,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如果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和功利性,那么其人文性、思想性和文化性就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亡。如果英语学科丧失了思想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那么文化的自觉和自决就会成为一种奢谈。外语院系设置的学徒心态清末以来,外语学院或者外语系的设置在中国的大部分大学里似乎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方便向西方学习(包括苏联)。实际上,中国的外语学科的设置可以追溯到清华学堂的外语专修科。那时的中国,国门洞开,国人眼中看到的只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先进的科技、优雅的文明,于是痛恨自己国力的柔弱、文化的落后,认为“有西方的根本文化,才产生西洋火炮、铁甲、声、光、化、电这些东西……”[5]于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就把外语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学科而加以设立。自此,西学东渐,国人的学徒心态陡然产生。一百多年来,中国产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一次是在清末,另一次在上世纪的80年代。比较这两次的对外开放,虽然动机不同,历史条件也不一样,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本土文化的失落感造成了对西方的文明羡慕。第一次开放似乎还不是那么臣服西方的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传统也部分地得以保留。但第二次开放则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我们许多人逐渐放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甚至导致了对域外文化的盲目崇拜。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外来文化和寻求救国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别人的话语环境当中,慢慢地忘却了自己的文化根底,最终过分地依附于人而失去了文化的自觉。这是我们在文化上的最大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无不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外国文化专业的教育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放眼全世界的大学,尤其是西方的大学,其很少有“外语学院”的名头,也没有类似的教学机构设置,更多的是以语言文化学院或者语言学系为名称。外语学院之所以大量出现在中国的大学里,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存在学徒心态,总想通过大规模的外语学习来迅速帮助我们掌握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和文化经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我国不少高校外语院系在本科层面就基本忽视汉语课程或者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只有为数极少的还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现代汉语课,在三四年级开设古代汉语课,而到了研究生这个层次,这类课程就几乎绝迹了。英语学科设置上文化身份的缺失,英语教学中自身文化的淡忘以及心理惯性中学徒心态的存在,很难让英语学科具备文化的自觉,也更谈不上文化的自决了。
(一)走出学徒心态纵观目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了很大提升,汉语逐步走向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和经济。我国外交学院张唯如教授在其著作《中国震撼》中认为:“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6]张教授还认为,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有“四超”和“四特”: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和独特的经济。[6]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和积淀去摆脱文化上的“学徒心态”,如同爱默生在19世纪所说的那样(胡适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建立不起文化的自我意识,那英语学科的存在最终真的只会是传播他人文化的工具,是拾人牙慧和亦步亦趋的附庸学科。因此,走出学徒心态既是英语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英语学科自我“拯救”的重要前提。而我们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就是我们英语学科文化自觉与自决的根基,是走出学徒心态的强大基础。(二)捍卫文化版图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借鉴域外文化并同时捍卫自身文化,是英语学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正如学者们所言,全球化不是简单的“通用”,更不是同化,而是应更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国家、地区);只有固守住民族的文化版图,才能使自己的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29因此,英语学科的任务除了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还应该在借鉴的同时捍卫自身的文化版图。但是在跨文化传播中,现存的国际文化传播秩序是一种不平等秩序。一些国家因为实际支配着更多的资源,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传播的不对等是显而易见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不对等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相比,大多表现为人的‘贸易顺差’,即前者流向后者的量远远超过后者流向前的量。而强势文化在流向弱势文化的同时,也把强势文化的价值观带入了弱势文化。如果弱势文化缺乏主体性,缺乏对本族文化的固守意识,长此以往,就只会用别人的眼光去观察物,从而成为新的被殖民国家、被殖民民族。”[7]29因此英语学科必须意识到,全球化不等于同一化,虽然整个地球村“都被纳入新的传播系统”,但中国的英语学科必须努力保持或加强自身的文化、种族、国家或政治个性。[8]捍卫文化版图不仅是英语学科的基本责任,也是英语学科的立足之所。(三)创新于文化的“二度符号化”与阐释学英语学科的文化创新何以可能?我们认为机会就在于文化交流和转换过程中的“二度符号化”。所谓的“二度符号化”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下符号传播的过程是一个自码、解码的系统,即从意义到符号再从符号到意义的二次转换。[7]96对文化而言,如果甲、乙双方分处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文化转换便站在甲乙之间,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身份。文化的转换先和甲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共同完成一次文化符号化过程,紧接着又和乙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合作完成又一次符号化过程,我们把文化转换所进行的两次符号化过程称为文化“二度符号化”。[7]96英语学科的基本任务和使命就是在英语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也就是对域外文化进行文化编码和解码。这个过程自然会产生中国视觉中的文化阐释学。简单地说就是引进域外文化、推介自身文化。在这种引入和推介的过程中使域外和自身文化“二度符号化”,本质上就是文化的翻译或者转换。在文化转换的“二度符号化”过程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阐释学必定出现。首先,各个民族的文化经验都是独特的,保持着历史传统的基本“自我”。这里所谓的“自我”,不仅包括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更是“属于主体个我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把这种“自我”看作是一种“先验自我”或者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其次,独特文化基因所导致的文化事件必然与另外一个民族文化的事件不同,而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亲身经历形成了“经验自我”。[9]因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社会经历就自然定义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后天基因。由此基因所导致的社会事件同样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对这种各种文化基因构成的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进行理解和解释(即阐释学),便成为外语学科的任务与使命。而以英语语言为基础的“二度符号化”文化转换和以中华文明为背景的文化阐释学,必将是英语学科赖以生存的学术根基,同时也是其创新的机遇和平台。(四)重视英语学科的终极关怀大多数的终极关怀都被认为来自于宗教或信仰。比如,张岱年先生认为终极关怀就是返归本原[10],而托克维尔则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终极关怀),就必然受人奴役”[11]。如果纯粹从信仰角度来衡量,我们的英语学科真的缺乏终极关怀。一方面,我们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英语学科的本原是什么,它为何而来,要去哪里;而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人也不去考虑英语学科是否还有信仰,它最终要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到利益的制约,但文化关系的紧张与敌对也是导致国与国之间误解或冲突的重大原因之一。“不同的国家间、组织间和人际间的‘文化关系’,使得有些国家之间虽然经济利益竞争激烈却毫无军事冲突的可能,也使得一些国家虽然地理上相距甚远,直接利益关系也极为疏离,却彼此地远程导弹日夜相互瞄准。”[12]国家间文化关系的好坏与文化理解、宽容、尊重的质量有着正相关,而此质量的高低无不与各国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外语教育导向应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域外文化,并使学生具有多元文化的宽容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的身份就有必要加以重新定义,即我们是人类团结与世界和平的促进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维和力量!但这个的前提就是外语学科一定要具备自身的终极关怀,外语教师一定要具备终极关怀的意识和理念。在此,我们不妨重新来强调一下英语学科的终极关怀:引进和介绍英语国家先进文化,同时发现和理解其文化的不足;以他者的视觉来挖掘和整理自身文化,创造和引领文化新观念;建设、完善并推介自身的文化;发现和探索人类的永恒价值,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团结。事实上,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只有把学科与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的学科才有价值,我们的目标才会变得高尚,我们的身份才会具备高贵的气质,我们的尊严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文化自觉与自决是英语学科建设的敏感点,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把握文化自觉与自决永远是英语学科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倘若无法把握这个敏感点,英语人就不会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倘若没有学科的终极关怀意识和理念,英语学科就难免会沦为工具性的学科;倘若走不出学徒心态,英语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就只能亦步亦趋,而无法抓住“二度符号化”和阐释学过程中的创新机遇。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英语学科也就毁于一旦,“达芬奇”式的崇洋剧也将永不停息。
英语学科小初衔接思考
摘要怎样对初中生进行小、初英语衔接教学已成为了搞好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就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校的衔接班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证明。
关键词英语学科的小初衔接兴趣的培养技能的衔接
引言:《新课标》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级,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各级别的有机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是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衔接。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家的孩子要上中学了,英语是个大问题。”“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孩子需不需要上衔接班?”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一般来说,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中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安排好小初的衔接,使其自然过渡,衔接合理,承前启后。
一、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应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激发兴趣是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学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但课堂活力不够,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小学课堂则显得比较活泼,游戏、讨论、表演等形式丰富。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兴趣引导的入门教学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也较低。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系统的学院教学,是以中考考试的分数作为量化的最终指标。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应试色彩,孩子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面对残酷的分数竞争。仔细分析一下对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小学英语教学中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教师应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既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化大力气精心备课,上好课、课后与学生多交流,多反思,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学习竞赛是强刺激的一种手段,是在课堂上创造条件激励学生情绪的一种方法,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英语学习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尝试来取得进步的。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和上课表现可以用“Welldone!Goodjob!Excellent"等评价语来肯定他们的小小成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我校07级当年的入学测评结果,学生仅为中等成绩,个别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层次。经过一年的衔接教育,成效显著。以全区新生摸底考试及七年级上期区统测为例就充分说明了衔接的重要性。
学生在能力和阅历上相当于初二学生。同时,从学生问卷中也能看出: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同学们普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感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
英语学科素养词汇教学探究
【摘要】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词汇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词汇知识、语言知识层面之外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文化品质的加强和学习策略的养成,这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提升素质、关注学生。本文以单元词汇教学为例,探究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词汇教学课堂活动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词汇教学;学科素养;学习活动
词汇是语言的建构材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教学应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过程费时低效,遗忘率高,记单词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学生很需要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指导。教师应重视词汇课堂教学的设计,以点带面改进学生学习词汇的方式,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创造相应有效的语境,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以达到培养语用能力的目的。本文将以人教社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二单元的词汇教学为例,围绕本单元的话题GreatScientists集中教授重点词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词汇用法,并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实践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词汇教学。
一、基于学科素养的词汇教学设计原则
1.词汇融合看话题。高中英语教科书以话题组织教材,词汇也以话题聚集,一部分词汇天然地形成相同的语义场。语义场是指含有某个共同的义素的义位构成的语义条例,是基于语义和语义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形成的语义类聚。(闵青春)单元话题聚合语义场,词汇教学可以为学生积累学习策略提供多种可能。2.词汇引入有语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语境。语境是指承载词汇与其它语言知识的载体,即句子或者篇章。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句子和篇章,否则“学生就不能理解与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脱离语境的生词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机会”。3.词汇记忆讲策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现象,建构规则,推断逻辑关系等等,这些是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达成的。4.词汇训练分层次。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掌握词汇的音形义和用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活动的层次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逐步建构词汇新知,提高语言技能。本课时活动的层次设计参考了Wesche和Paribakht(1996)编制的词汇知识发展量表,以衡量课堂环境下学生词汇发展状况。
二、教学过程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导向明显,教师教学中对于课本知识的处理比较简单。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重新构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其中思维品质尤具重要意义,也是最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维度。教学中当将学科知识的传授提升为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是高职学校课程中一个看似不重要,其实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进入高职校学习,以学习专业技能为目标,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学生和学校某种程度都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而就业需求又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职业能力和学历要求往往成为高职生毕业时的一个痛点,提升学历或英语的应用能力成为他们的新目标。英语科目的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成为一个有需求,又有意义的课程。如何发展和规划好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满足学生的英语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今高职英语课程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能力又被称为关键能力,一个社会人的核心能力在职场中是否能帮助其立足,发展,成为领袖,至为重要。在职业多样化的情境中,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的重要性不分仲伯。核心能力的培养覆盖以上两种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的四大素,需要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和形成适应自我终身发展的必备关键能力和品格。以上提及的四种能力均和英语学习相关,非普通意义的能力。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包括非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往往也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带领,重考试,轻能力,忽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限制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协调发展。
二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浅谈英语学科板书设计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她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过在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未普及之前,我们只能大作黑板这篇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在有限时间里让学生传授新知识呢?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除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充实板书的色彩。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句话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如:
(一)挂图。挂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它们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在课前即可挂好挂图,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挂图的内容,考虑你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开个好头。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Whataretheydoing?(他们在干什么?);2).Whyaretheycooking?(他们为什么烧饭?);3)Whataretheygoingtocook?(他们打算烧什么?)
(二)简笔画。简笔画是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她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他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如在学习“laugh”(笑)这个单词时,可能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老师在课堂中哈哈大笑起来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而且老师自己也比较尴尬,如果改用画简笔画“^_^”并向他们演示这个动作,同时导入“Heislaughing.(他在笑。)”,那不就简单明了了。学生也肯定会哈哈大笑,教师边写“laugh”边说:“You''''realllaughing.”这样增强了教学趣味性,改善了课堂气氛。这可是板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能决定你板书设计的总体水平来。
(三)色彩。如果说简笔画是“催化剂”的话,那么色彩就是“兴奋剂”。许多学生厌倦了色彩单调的板书,特别是英语中这些弯弯册曲曲的英文,用学生的话说,就象是看“天书”,没意思,不想看,看不懂。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色彩就会发挥大作用了,那鲜艳的色彩就象一个个兴奋点,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形象的表达单词或课文的内容,学生也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起来。我想他们钟情于“多媒体”的道理也在于些吧!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吸收一些“多媒体”的优点来呢!?在课堂中让学生做些小游戏,开展一些情形对话等活动。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二来可以弥补板书中没有声音没有动作的不足,与你设计的板书相辅相成,其同构筑美好的四十五分钟。这样不也成了“土制多媒体”教学了吗?!
实践才能出真知。接下来让我们付诸行动,还是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在课堂中展示本人设计的板书,具体如下:
英语学科预习改革措施论文
摘要:本文对传统课前预习的弊端进行了描述,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预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课前预习;合作预习;问题情境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他们意识到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前提保证。然而对于如何进行预习,还存在着误区,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文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多流于形式。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传统课前预习
传统课前预多限于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尝试做一些课后习题等。传统课前预习是有其产生的背景的,它是传统教育观念的产物。传统教育更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形成是与早期的考试形式及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翻阅一下多年前的中考题目,我们不难发现,越早期的中考题目,越重视结论性知识的掌握。
中学生英语学科成绩差对策分析论文
,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状态。问题集中表现在:
1.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
2.学生词汇量窄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3.学生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
初中英语学科素质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新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与新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评价作了重大的改革,规定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听力测试是了解学生获取口头信息能力的有效办法和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听力测试题的分析(命题依据、题型特点素材特征试题考点),探讨了提高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旨在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听力理解测试命题依据题型特征素材特点试题考点技巧点拨听能对策
听力测试是近年来中考英语的新题型。加强“听力理解”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技巧进行社会交际打好基础。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听力理解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随着听力测试的进一步推广,听力测试的难度会逐步提高。因此,认识“听力理解”的测试,探索提高学生的听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谈六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命题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是“听力理解”测试的命题依据。《大纲》对英语听力的二级(学过三年或四年)的要求是:学生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及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理解正确率要求达到70%)。
《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2001、2002年)中的具体要求也说明:听力主要是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对特定情景中的对话或独白的整体输入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输入和准确的理解,以及同时存储和加工多条信息的能力。笔者对照《大纲》和《说明》,查阅了近几年本省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认为基本是与以上文件相符的,以上的文件是中考“听力理解”的命题依据。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综述
摘要:英语学科活动观是一个新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被迅速引入英语教育中,继而不断引起师生强烈的反响,为英语教学开辟了优化创新、智慧高效的路径,将英语学科活动观引入英语阅读课中,贴切而恰当地迎合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学科活动观,以“学习活动”为关键性特征,让师生关系更和谐化、平等化、民主化,让阅读课堂更显立体生动、健美丰盈。本文阐述了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内涵,并以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中Reading:TheroadtomodernEnglish为例,探究了以英语学科活动观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
英语学科活动观既是一种学习的观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精神。它强调英语学科学习应尽可能遵循“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活动学合一”的原则,将枯燥乏味的传统英语课堂打造成活动氛围浓郁、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趣味性,且生机盎然的生成性课堂,让英语课堂更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潜质。在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引领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将呈现一派生机,课堂效率的提升指日可待。
一、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内涵
学科“活动观”又被称为学科“学习活动观”,它是针对阅读而生的一种理念、方式和策略。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内涵可归纳如下:在不同类语篇学习中,以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为学习支架,在教师所构建的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不同类型的趣味性学习氛围中,践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精彩性活动,继而达到素养、能力双提升的一种观念、策略。在整个英语学科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是直观重要的关键点,整个英语学习活动主要是由这三个要素串联起来的[1]。
二、以英语学科活动观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培养做了深入探讨,为初中英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提供有效参考,帮助初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学习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英语课堂既要聚焦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终极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培养,这些都是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的具体化,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含英语基础知识、情感态度、观念、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有方向性、理念性、价值性和落实性;其结构是召唤性的,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日趋完善。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只有以核心素养理念为主旨和出发点的教和学才能满足新课程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要求,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2]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