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6:04: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语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语课程

商务英语课程新范式分析

摘要: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以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旨在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文科建设对商务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内涵和建设需求等带来了良好机遇。文章结合校本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从确立新方案、搭建新平台、建设课程群、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新型范式。

关键词:新文科;商务英语;课程范式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College)首次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其主要做法是通过新技术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同时将2019年定为新文科建设启动年。中国新文科建设应基于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与科学研究新成果,深化专业改革,加强文科专业的内涵建设[2]。商务英语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外语类专业商务英语方向或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兼顾英语语言与技能和商务实践能力培养,在商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定位一直在姓“商”还是姓“英”之间徘徊。但不管侧重“商务”还是“英语”,在新时代、新目标、新标准、新技术的影响下,都不可避免地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1商务英语课程的现实性反观

1.1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实施不一致

商务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培养、商务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商务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商务英语课程确立的教学总体目标是以“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商务技能-商务思维-商务应用”的学习路径为基础,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技能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3]。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按照商务活动为主要场景进行模拟教学,组织案例学习,主要涵盖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以及主要英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业文化等。从课程实际教学实施状况来看,由于师资、教学硬件、实训条件等的限制,这些设定目标与具体教学目标之间差距很大。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际中,“重英语,轻商务”“重理论,轻实操”“重知识,轻文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查看全文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一、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各层次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和演变,可见英语课程特性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侧重点和优先秩序在发生变化以外,英语课程的性质由单一的工具性在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转变。通过《1951年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高中部分(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几种英语教学大纲的变化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目的从语言知识发展为英语交际能力,再包含了思想情感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最终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医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和内容上要越来越科学、全面,以体现终生学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手段

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手段。交际在现实是离不开情景的,而文化便是情景的一部分。所以,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意识的培育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之一。英语教学中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既是个人、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英语学科本身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物流英语课程设计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电子商务开始逐渐发展。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也随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物流商开始出现,近年来,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就整体现状来看,物流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其中对于物流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高职院校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物流英语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业之中的背景下,物流英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物流英语在市场需求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并以此对高职院校物流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英语;市场需求;课程设计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并开始不断拓展自身业务,与其它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业务往来,所以,物流业整体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大,尤其是掌握物流英语的专业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开始致力于培养物流英语专业人才,不断为物流输送既掌握物流知识,又能够熟悉掌握英语的技能型人才。

一、物流英语的内涵及其特点

1.物流英语的内涵。所谓“物流英语”,就是一种涵盖了物流业务中所有专属名词、业务名词以及与物流相关的知识的标准英文。就物流英语的实际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功能性语言,其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顺应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业国际化发展。所以,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物流英语知识,能够严谨地翻译物流业中所涉及的各种业务。2.物流英语的特点。(1)专业性较强物流英语与标准英语不同,其中涵盖许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词,并且在表达方式上也与标准英语存在较大差异,物流英语词汇数量较多,且都十分固定,其中的词汇大多与国家贸易有关,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政策名词,比如:Warehousing&InventoryControl(储存功能)、SpecialPreferences(优惠关税)、LandingCharges(卸货费)等等,由此可见,物流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物流英语词句简洁明快由于物流英语大多被应用于商务往来之中,双方皆以效率为先。所以,为了节省沟通时间,物流英语词句往往十分简洁明快,经常使用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往往是一个专属名字的缩写,比如,D/A(DocumentsAgainstAcceptance,承兑交单)。(3)具有动态变化性,新词创造性强物流英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随着当今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一旦经济贸易中出现新的经济政策或者相关的决议,那么物流英语就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复合词。同时,由于物流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新的事物正在不断出现,所以,物流英语经常会有新词出现,可能代表着一种管理方式,也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新词的创造性是非常强的。

二、物流英语的市场需求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有着区别于普通英语的独特特征。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多采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凸显该课程所应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显著特征,结合目前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凸显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课程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国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务人才活跃于全球经济贸易领域。国际商务的迅猛增长,使作为沟通桥梁的商务英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顺应时展和社会需求,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既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操作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自开设以来,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参与国际合作的双语人才。然而,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后发现,一些语言和专业素质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在初涉跨国商务实践时仍屡屡碰壁,不能展现其应有的竞争力。笔者因此研究了国内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商务+英语”层面,不利于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商务英语的特征入手,尝试探讨凸显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商务英语的特征

早在1989年,Pickett就指出:“商务英语是特定业务的技术性和普通公众的语言之间的中介语。它不是纯粹的群体内的沟通。”[1]1994年,Ellis和Johnson在《商务英语教学》一书中总结了商务英语的特征。他们认为,商务英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即目的意义、社会层面、清晰交流(senseofpurpose,socialaspectsandclearcommunication)。[2]随后,学者Dudley-Evans又将商务英语的特征概括为“信息驱动,而非研究驱动。”(information-lead,ratherthanresearch-lead)[3]英国商务英语研究专家NickBrieger也曾提出“商务英语范畴”理论,认为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职能、专业知识、管理职能和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4]可见,商务英语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特征,更集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特色信息于一身。事实上,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语言学领域。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具有如下不同于普通用途英语的显著特征。第一,专业性。商务英语用词的首要特征就是专业性极强。商务英语被广泛应用于贸易、金融、保险等不同专业领域,并与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英语词汇。如果缺乏这些专业词汇的储备,即便是英语词汇量非常丰富的学生也会在商务操作实践中碰壁。表1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商务英语词汇在普通英语和商务英语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对比。第二,目的性。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商务英语体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商务语境下的实用文本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追求艺术美,其措辞务必准确、严谨,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规范、严谨的语用特征要求商务英语的使用者充分明确商务活动的目的,熟悉商务操作流程,甚至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惯例。第三,文化承载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明有着不同的历史遭遇,由此产生了迥异的宗教信仰和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一切都会在语言表达中得到体现。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龙则一向被西方文明当成令人恐惧的怪兽。因此,亚洲四小龙的英译并不是“theFourAsianDragons”而是“theFourAsianTigers”。在跨国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使用者只有具备两国文化信息储备,才能够巧妙处理中西文化154包蕾:论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凸显差异,促成有效商务沟通。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以普通英语为基础,又在诸多方面区别于普通英语。它具有专业性、目的性、文化承载性等鲜明特征,其教学也必须凸显课程特色。

二、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凸显课程特色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与德育探索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方面互相促进,发挥各课程的特色,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文章主要讨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德育融合;思政教育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理论知识点为导向的课堂讲座式教学。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无法将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进行融合,在教育方法上无法与学生实际专业和情况相结合。在全球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今,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跳出原有身份框架,不断完善自我,传递价值。德育教学融合多学科优势,以全方面培养具有当代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效果。商务英语专业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学科。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经济贸易与管理类学科,以英语为本、商务为纲的学科架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以往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经典文章的节选,而这些内容往往包涵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等意识形态。英语语言类学科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思想融会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外语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商务英语教学不只是一门外语的教学,还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

1.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理念高职院校在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与本科类院校有所不同。在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中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将德育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授课形式还在探索阶段。对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时分配、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评价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如何向专业教师传递可操作性的德育教学理念等问题需要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中完善。面对目前变化的政治形势和多样的教学素材,一线教师在教学当中很难把握教学材料的筛选并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法应用在不同需求的学生身上。1.2德育融合课程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实施者、评价者,因此专业教师的自身素养成为课程融合的关键。然而,专业教师并未受到专业和系统的德育学科教育和训练,导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力不从心,自主渗透德育内容导致融合内容很难有质量保证。大多数的专业教师还需要继续学习德育知识并接受更全面的德育培训。

2.实践探索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分析

摘要: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ESP教学理论,以理论来带动实践,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积极构建商务英语课程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应用ESP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出那些精通英语又熟悉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对ESP教学理论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启示作出了科学分析。

关键词:ESP教学理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在日常教育中积极运用ESP教学理论来进行实践,顺应了时展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及时明确ESP教学理论,掌握ESP教学理论,这不仅推动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稳步发展,还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得到了最佳体现。[1]时代背景下ESP教学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构建合理有效的商务英语课程管理体系,积极创新商务英语课程管理模式,将有效丰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ESP教学理论的相关介绍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3]商务英语属于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在特定情境中,需要将ESP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是建立在语言系统基础上,充分借助工作背景来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从而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ESP教学理论将学生的基本需求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促进了商务英语的广泛运用,意识到商务英语对语言系统起到的主要推动作用,注重商务英语对语言系统产生的影响,掌握了行文结构的技巧,在确定目标情境的同时,快速实现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稳步进行。

二ESP教学理论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启示

查看全文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了探索,采用由“项目教学”“课赛结合”“课证融合”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活动与数字化课程平台紧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贸类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跨境电商行业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始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培养“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人才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探索将英语技能课程与跨境电商课程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外贸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跨境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自2016年以来,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商务英语课程介绍

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采用“双语融合、双核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语言+商务技能+职业素养”金三角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课程在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培养和跨境电商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商务英语课程的具体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运营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商务概念、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工作岗位各项工作任务中的常用句型、常用商务文体的特点和语篇结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英文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获得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BEC)证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课程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备了实训室和教学资源等保障条件。在课程内容方面,通过企业调研、访问招聘网站、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资源方面,商务英语课程的资源包括由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委员会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商业周刊、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等网站资源、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的改进方面,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照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自查表、学生作业、教务系统中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定期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

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国际化思考

[摘要]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近年来呈现出极强的发展势头,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全英语学位课程由8项增至156项,以此为基础拓展出的非学历项目数量更是不胜枚举。对于我国高校而言,日本全英语课程的发展有较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我国高校项目管理者而言,日本全英语课程项目的引入与管理需要打破日本项目的固有观念,筛选甄别适合学生的项目,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关键词]国际化;日本;全英语课程;教育管理

全英语课程建设是提升高校国际化内涵和水准的重要环节。对于位处亚洲的非英语母语国家的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近年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不仅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合其他国家教育资源与项目拓展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笔者在拓展与管理教育项目的工作中注意到,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近年来在文部科学省(以下简称“文部省”)的国策下呈现出极强的发展势头。引入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不仅惠及许多不懂日语却对留学日本有所诉求的海外学生,也打破了日本交流交换项目必须使用日语进行学习的惯例和传统。对国内高校项目管理者而言,此类项目的出现对于他们在认识和了解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已经日渐成熟,吸引海外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自2018年以来首次对此类项目进行了执行与管理,扩充了日语零基础学生赴日留学的新渠道,同时也得到了非日语系学生的广泛好评。本文将针对日本高校在全英语课程从“尝试”到“发展”的白热期(2009年—2013年)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此类项目的引入与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概况

(一)背景。2008年,文部省继《留学生10万人计划》之后,又了《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达成接收30万留学生的目标,文部省同时公布了“Global30”工程(以下简称“G30”),即《国际化据点整备工程(大学国际化网络形成推进工程)》。其中,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3所日本高校入选G30,并着力推进全英语课程,特别是全英语学位课程。根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日本高校共计设立了33项本科全英语学位课程;而在研究生教育层面,2013年此类课程已增设至123项,增幅约15倍。G30作为《留学生30万人计划》的方略之一,不仅完美契合了日本教育国策的指标要求,同时也契合了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方向,至此,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G30的显著成果也为文部省提出并实施“SuperGlobalUniversity”工程(以下简称为“SGU”),即《SuperGlobalUniversity大学助推支援工程》下全英语课程的改善和优化奠定了基础,该文在此不再展开。(二)案例分析。G30着力于全英语学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并以加强外籍教师雇佣、设立海外大学办事处、拓宽留学生赴日留学渠道为辅,全方位优化了日本高校国际化的大环境,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海外的留学生留学日本,推动了高校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深化和发展。根据文部省的报告,入选G30的13所大学均对全英语学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及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质性进展,本节将就早稻田大学的全英语课程进行概要说明。早稻田大学是日本顶尖的私立大学,也是在日本试点开展英语课程教学较早的大学。早在2001年,早稻田大学就已经在大学公开课程中加入了试点英语授课课程,并获得了较高的反响。以此为契机,2003年,早稻田大学就新学院创立及全英语课程开设展开了多次协调会。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国际文理学院,以下简称“SILS”)成立。SILS的成立标志着早稻田大学全英语学位课程进入新时代。在此之后,早稻田大学的理工学部、政治经济学部、社会学部、文学部等,也建立起独自的学位英语课程。日本各大学也以“国际教养”“日本文化”“亚洲与国际关系”等关键词建立了自己的学位英语课程。2013年,早稻田大学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4985人,其中SILS留学生人数达847人,居全校留学生人数学院的首位。丰富的英语课程不仅为早稻田大学带来了留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也为其项目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G30委员会验收评定其成果为S级,居13所入选G30高校之首。

二、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的现状及遇到的困难

查看全文

柔性化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1背景

1.1“柔性”的内涵。柔性教育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柔性制造,相对于“刚性”教育,“柔性”教育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由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组织模式。柔性教育涵盖的因素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这些要素应依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社会行业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1.2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当前,英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多次发文,明确不同教学阶段需要完成的英语教学目标。不过,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离上级要求仍然有不小距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1.2.1高职英语教学脱离了实际的岗位需求。现今多数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主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真实职场环境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英语课程不顾不同专业的实际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方案,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同样的英语课程,此做法忽略了因“专业”施教,无法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1.2.2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未突出职业性。我校高职英语课程在一年级阶段开设大学英语,二年级阶段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其中,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普通的基础英语内容为主,没有突出高职的职业因素。而像会计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阅读材料、专业术语为主,缺乏听说内容,其实用性有待提高。1.2.3高职英语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不同于其他课程,语言课程注重具体实践操练。但是,据观察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仍然以讲授或翻译为主要的教学法。即便有实践环节,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拥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导致该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语言课程预期的效果。

2柔性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改革英语课程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构建了柔性化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1构建柔性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高职英语课程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突出职业性。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讲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需要英语教学与所教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岗位典型任务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能够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首先,认真学习、分析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作为公共课,英语教师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太了解的。英语教师应调查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典型任务和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要求,确定专业岗位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在此基础上重新明确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实施因“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使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需要,同时也能够按不同专业量身定做英语课程,兼顾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使课程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构建柔性化英语课程需要相关教学组织者根据社会产业的调整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整合英语课程资源,该删除的课程大胆删除,重复的课程则进行合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分阶段增加英语选修课或网络课的数量,使受教育者能充分依据社会、行业需要,并且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英语条件,个性化选择选修和网络课程,使人才培养呈现“刚柔并济”态势,在保障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2创建柔性化教学内容。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各个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应建立柔性化英语教学内容,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1)结合各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把一般英语知识与职业技能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对接未来的工作岗位。(2)结合专业特点,打破原有的教学内容,使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模块化,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建设以项目任务为单元、以真实的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英语教学内容。(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网络学习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将学生迫切需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最新前沿知识以及专业动态知识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使学生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确保学生课堂之外的英语学习。

3柔性化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

目前实践教学是高职英语课程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重讲授轻操练的问题。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旨在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高职英语实践教学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灵活的英语实践教学。3.1大学英语阶段实践教学。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兼顾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力为学生创造语言操练条件,进行互动式、情景式教学。(1)互动式英语教学。高职英语课堂虽然不断在优化教学方式,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主流,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健康的,把学生定位成婴儿般的角色,老师成为保姆,忽视了学生内在动机,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营造主动积极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互动式英语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找出问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创造良好互动式教学氛围,为语言实践活动消除障碍。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等形式,英语思辨能力得到发挥,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2)情景式实践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其中包含掌握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词汇、词组搭配、常用句型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借助语言操练、现场模拟等手段,提供与学生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匹配的情景,指导学生把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与专业工作融合起来。学生根据给出的模拟情景,进行听、说训练和角色对话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经过实践,情景式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感知力,并为将来学习专业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专业英语阶段的实践教学。专业英语(ESP)是指学生在所学专业工作环境下使用的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在职场环境下对语言知识技能的需求相匹配,突出学生在专业岗位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1)专业英语阶段的英语实践教学是基于依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任务制定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分析学生专业特征,在不同专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专业英语实践教学,并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不断对实践内容进行更新。实践教学应以专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为导向。专业英语师资则需要改善知识结构,需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另外,教材内容要跟上专业发展速度,具有时代感,并同时具备实用性。(2)建设“模块化、层级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时量不多,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此外,教师很难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模块化、层级式”的网络自主实践平台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和需要,设计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能力和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第二课堂实践。作为专业英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参加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赛或活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比如我校开展过“英语演讲比赛”“时政新闻翻译比赛”“英语角”“影视配音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获取大量实战经验。另外,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英语课程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等不足。

查看全文

法律英语课程中法律文化探析

【摘要】国际交流与涉外法律事务的日趋频繁,社会对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法律英语课程教学方兴未艾。本文在分析我国法律英语课程法律文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英语课程法律文化教学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法律英语;法律文化;教学

随着国际交流与涉外法律事务的日趋频繁,社会对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高校的法律和外国语院系也相继开设法律英语(LegalEnglish、LegalLanguage)课程,有些高校甚至还增设了法律英语专业,法律英语课程教学方兴未艾。但至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法律英语课程中法律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法律英语课程中的法律文化教学师资紧缺。法律英语应属交叉学科,本课程开展法律文化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师资力量是基础。目前,各高校法律英语教师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是通过自学或进修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师;二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法学专业教师;三是少量的具有一定国外法律知识的外籍教师。此外,少数条件较差的高校甚至还有硬着头皮上的英语或法律专业教师。至于既具有娴熟的英语和法律专业功底又具备扎实的中外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教师却并不多见。在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英语专业教师由于受自身专业视野的局限,往往运用国内高校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法,侧重于法学专业词汇、句型语法结构和中英文翻译技巧等展开课堂教学,至于法学理论与法律文化教学只能听之任之;与上述情形相反的是,法律专业教师却采用法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开展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其教学实效也可想而知;一些外籍教师在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么就象教英语似的的开展法律英语教学,要么就用英语给学生讲些英美经典案例了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法律文化教学师资现状,与培养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尚存在差距。(二)法律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法律文化内容有限。法律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引进国外相关的原版法律教材的同时,国内学者根据专业特点及自己的学科领域相继编写出版了一些教材。譬如英文原版法学教材法律英语:法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郭义贵主编法律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羿锟著中国法律双语教材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陈忠诚著《民法通则》AAA译本评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齐筠主编法律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版)、杨俊峰主编法律英语综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等。值得肯定的是,以上教材在培养社会急需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由于上述教材多数以介绍英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所涉及的中西方国家法律文化内容较少,甚至根本不介绍我国法律文化现象。殊不知,语言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在法律英语课程中开展法律文化教学受到一定的局限;还有一些教材虽然在介绍我国法律制度的同时注重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比较分析,但很少涉及制度差异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差异,于法律文化教学而言也意义有限。一些高校教师也自编了一些讲义复印后供教学使用,但由于受教师自身文化修养限制,类似讲义在中西法律文化介绍方面随意性较大,并不利于学生法律文化素质的均衡养成。此外,从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言,在于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顺利消除国际法律交往中的制度与语言文化障碍。但由于上述原因,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于目的语法律文化还是母语法律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法律文化培养的缺失。

二、法律英语课程中法律文化教学的必要途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