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意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4:3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应用意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
摘要: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适度推行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学实验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学习金字塔;CDIO
学以致用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成数学问题,并进行数学表达和解决的过程,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真正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只完成了教学过程的前半部分,缺乏知识的实践过程。而数学实验为数学知识的实践提供了平台,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辅助教学过程完成从理论到应用,为理论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适度开展数学实验课程,才能够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才能落到实处。
一、数学实验课程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数学学习比较枯燥。高等数学中极限、求导、积分,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方程组、矩阵的逆、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计算,概率统计中的积分问题等,都是学生难以掌握又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在讲解及练习中耗费了大量的学时,学习起来又比较枯燥。而这些在软件操作中简单易行,学生只需要达到理解定义,借助软件正确求解就可以。计算技巧在实际应用中并无意义,却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2.看不到学习的“即时效果”。长期以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始终是按定义、性质、定理的推导、证明的方式进行的,教与学都是如此。教与学如果缺乏实践过程,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参与性很弱;二是学了数学后不知道用,也不会用。导致在专业学习时,很难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含义,失去了大学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本意。数学实验课把繁杂的计算交给数学软件,教与学都能从繁重的推导及计算练习中解脱出来。每一堂数学实验课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研究课题,每一个问题的求解都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模型,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探索中把数学应用落到实处。数学实验改变了学生以往对大学数学课程的排斥心理。学生亲历每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在学习中有所作为,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到数学对于专业学习的基础作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数学实验课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意识分析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与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实践应用引导有直接的关系。小学生实践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着手,更需要数学教师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和指导,突出课堂的实践操作性和应用导向性。下面笔者以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议题,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数学学科教学经验积累,就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中的对策进行分析。
课堂设计上要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比较明确和具体,只要课堂设计完整,实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比较容易,然而要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标,还需要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增强一定的目标导向。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将数学知识转化到实践应用,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更有其实践操作性。如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要让学生很好地将加减法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就必须在课堂设计上蕴含一定的实践操作导向,可以让学生利用加减法来计算一个工厂或者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加减法的应用来统计自己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明确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导向性,才能让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趣味数学的学习与探究,更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但涉及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问题时,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把动手实践练习当成一种负担,随即失去了实践应用教学的兴趣,这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要让实践应用教学环节充满主动探究的活力,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兴趣的培养。如三年级上册“测量”教学内容,教师讲得再好,若学生不理解测量的意义,对物体的测量不感兴趣,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测量的概念绕开,通过班级学生个子有多高的话题来导入“测量”的概念,满足学生对测量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以“教师和学生的身高到底有多高”设置悬念,让学生明确测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实践应用性。
课堂理念上要融入生活化的数学应用知识
数学应用意识管理论文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论文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将这种文化元素应用于教育中,可以使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但从目前数学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我国过于重视教学方法,在教学期间只是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培养,却严重忽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传统茶文化入手,将茶文化与小学生数学教学相结合,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仔细研究,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
关键词:茶文化;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传统茶文化是经由社会逐渐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茶文化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认识文化知识的理念,还可以在教学期间帮助学生构建出全面的思考体系。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创新和完善。教师需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优化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借助茶文化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枯燥的数学教室氛围变得灵活、活跃,帮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利用茶文化开拓数学教育内涵,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1茶文化价值内涵
茶文化起源于我国,经丝绸之路传播到许多国家,不同国家发展背景不同。因此,茶文化不仅可以澄清我国民族精神,还可以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引导小学生加强言行规范。通过分析茶文化,可以发现茶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帮助小学生在多文化冲击下拥有文化自信。利用茶文化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充分强调素质教育的价值意义,使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教师应尽量简述相关茶文化的内容,这种教育模式更符合小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推进数学教育模式的革新。由于我国属于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无论是茶文化的发展还是茶文化内蕴含的知识,在教学中应用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故在实际教学期间,将茶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必须从传统文化角度切入,有效融入现代要素。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革新教学理念,还需要将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活动整体。在教学期间可以不断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对丰富的教学理念研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茶文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
2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不足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讨论文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表明,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其智慧的发展需要介入教师的媒介而产生。但是教师并非能直接规定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终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达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这样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用三点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乃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2,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后,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柱形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高比较好测量,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再求出半径;有的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再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周长),再求出半径。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社会调查,提高应用意识。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走进邮政所、派出所,走访叔叔、阿姨,了解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如号码“122”表示交通事故报警、“12315”表示消费者投诉热线;身份证号码的前面1至6位都是表示出生地,第7到14位表达的信息都是出生日期;邮政编码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关信息;手机号12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公交车是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简单好记;自己学籍号表示的信息等等。学生经过调查实践,内化了现代化社会数字中所蕴含的信息、数学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多方位的综合性知识,获得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的“双赢”。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知识内化的载体,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连续递进的过程,需要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内化的动力,使之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智慧得到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理念的重要改变。
数学应用意识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数学应用意识分析论文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用三点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乃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2,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后,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柱形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高比较好测量,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再求出半径;有的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再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周长),再求出半径。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社会调查,提高应用意识。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走进邮政所、派出所,走访叔叔、阿姨,了解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如号码“122”表示交通事故报警、“12315”表示消费者投诉热线;身份证号码的前面1至6位都是表示出生地,第7到14位表达的信息都是出生日期;邮政编码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关信息;手机号12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公交车是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简单好记;自己学籍号表示的信息等等。学生经过调查实践,内化了现代化社会数字中所蕴含的信息、数学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多方位的综合性知识,获得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的“双赢”。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知识内化的载体,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连续递进的过程,需要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内化的动力,使之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智慧得到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理念的重要改变。
[摘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论依据及探索实践这两个方面对如何发展学生智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论文
[摘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论依据及探索实践这两个方面对如何发展学生智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表明,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其智慧的发展需要介入教师的媒介而产生。但是教师并非能直接规定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终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达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这样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论文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