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3:2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应用基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计量基础及应用思考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必然性
国内企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用历史计量成本作为计量工作中的基础单位,其中计量结果显示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检验是采用历史计量成本的根本原因,从其计量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段时间内公司财务的运作情况,包括物权的转移情况、财政收支情况、财政盈亏情况,客观地反应出企业的运行状况。虽然历史计量成本有诸多优势,但就其所需要的静态经济换进和无法比对的结果来看,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本身主观因素的影响,甚至对统一数据的测量结果都会因为会计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都说明这种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一)采用多种计量方法能确保会计计算信息的统一性会计的基本职责是正确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资金运转状况,以便正确、客观、全面的反应企业资产信息。如若继续使用历史计量成本做会计计量资金的基础,则会使这个结果产生偏颇。因为历史计量成本是针对货品的原始交易价格而做出的记录,其结果不会因为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改变而改变,这使其有局限性。此时采用公允计量价值等多种价值体系进行合理衡量与计算是使其资产信息准确的有效途径。(二)复杂的经济环境决定多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诚然,在经济静止状态下采取历史计量成本对企业资产情况做出评估是相对稳定、准确的。但如今,国内与国际接轨,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处境也越来越复杂的前提下,在交易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其相对的经济静止状态,期间产生的无形资金、衍生资金等造成了其经济交易的动态环境,显然在这种动态经济环境下,仍然坚持使用历史计量价值作为裁定企业资金状况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此时采用公允计量价值等多种价值计量基础做统计显然能增加对企业资金状况描述的准确性,具有动态计量效果,符合时代要求。(三)多种计量方法是与国际会计的标准靠拢的前提随着我国逐步迈进世界经济体制的大门,紧跟国际标准的会计计量方法也成为时代的必需。在国际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便开始采用公允计量价值作为价值计量的基础,为了可以紧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对企业经济结果进行计量时,采用公允计量价值等多种计算价值相互作用也是对会计的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多种计量方式并存,会计计量标准也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认可,但将其合理运用还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交易发生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便合理使用。
多种计量基础在运用中应注意的使用原则
(一)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时应注意的原则1.一致性,指会计的计算结果须与会计提供的资料元素中的内容相互理解一致。2.关联性,指会计的计算结果应包括已有的资金投入、支出项目和潜在的资金项目两方面。3.准确性,指会计在计算时所采用的资料元素的数据、信息等必须保持高度的准确,并且可做到有迹可循。4.合法性,指会计在对企业资金情况做计算时应遵循法律法规、不可做出违法行为。5.稳定性,指会计在统计过程中应使统计结果保持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如有需变更的情况也要做好及时的记录标记。(二)多种计量方式的使用原则1.新会计计量价值基础的使用应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在新一波会计计量基础的变革浪潮中,使全社会对其新标准广泛使用是这种新方法能否被这个社会体制所接受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大、中、小企业非常多,怎么做到使这种新方法在所有企业均被接受,才能进一步对其做推广工作。保持会计计量标准的一致是推行新会计计量基础的第一步。2.在使用新会计计量基准时要注意其所具有的限定条件,谨慎处理。新会计标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国内运用时还应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合理、谨慎使用。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存在诸多非市场体制内的经济行为,这些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计算带来负面影响,加上我们经济法制的不全面,想要正确、科学地使用新会计标准,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想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新会计标准我们还应结合企业经济行为的实际特点和国内市场环境作出调整和限制,以便达到最佳的使用结果。在经济行为发生的同时,总结企业的市场处境,以达到不断改善内部会计计量方法的目的。
如何自如运用新会计标准,选取正确的计量标准对经济行为过程进行计算是我们现在需掌握的,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和市场情况来建立我国多种计量工作的计量标准,使外来的转化为自己的,才是我们吸收其方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挺进国际经济体制的大前提。
本文作者:郭心璐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研究
[摘要]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定义、类型和优势入手,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指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高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方法,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主题式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及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院校;计算机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体不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集中、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偏低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功能滞后等问题,对数字化教学资源重要作用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处理之后,能够在多媒体环境或者网络环境下共享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视频及题库等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载体不同,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划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这两类,软件资源主要是指题库、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等内容,硬件资源主要是指移动终端、计算机及投影仪等设备。按照资源应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划分为教师资源库和师生共享资源库这两类,教师资源库是指教师所应用的教案、教学大纲及课程试题等内容,师生共享资源库是指教学辅助程序及数字图书等资源[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备显著的工具性、可操作性及创新性。其中的工具性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必须明白计算机将会成为他们未来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也就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呈现出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可操作性是指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熟练操作计算机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而该课程具备显著的可操作性。创新性是指在信息时代里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会不断添加新的功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及时添加最新的软件功能及相应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需要。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不足。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比较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缺乏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主体。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开展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由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中心负责,各个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心、专业教师和院系学生协同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准确性及全面性。在上述资源研发的主体中,专业教师和院系学生占据重要位置,但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状况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工作都由教务管理中心和院系教学管理中心负责,专业教师和院系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导致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更好地发挥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集中。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都分散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中,不同网络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运行,数字化教学资源查找难度较大,教师和学生难以高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导致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更多的时候是流于形式的,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不同开发者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体质量不高。由专业计算机人才研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内容的全面性及规范性方面是比较优异的,但容易与教学内容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师研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但是技术水平不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现视频崩溃或者题库出错等问题,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功能较为滞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存在功能滞后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应用统一的平台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使得不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难以对接起来,不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很容易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信息孤岛”的问题,难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会受到不同的影响[2]。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分析
【摘要】在中职教育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主体地位;效率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在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很难完全掌握理论性的知识。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老师在课堂中运用灌输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一些老师重视讲授理论性的知识,并不重视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因此,老师要改善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通过微课的方式学习计算机基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教育的水平。
1微课的概念界定
微课是由胡铁生先生创建的,主要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实际的教学需求,通过视频方式,充分体现了老师教学过程中各个细节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主要是运用教学视频,并且还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测试练习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
2微课的特征
外科手术基础教学应用论文
【摘要】外科手术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外科学基本操作技能和无菌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可以更好地达到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外科学;手术学基础;教学
Applicationofappreciationeducationinfundamentalsurgeryoperationsteaching
XiaominShi,LiangyuZhao,LaigenWang,ZhirenFu,GuoshanDing
AbstractThecourseoffundamentaloperationsinsurgeryisanimportantpartofsurgicalteaching.Theappreciationeducationusedinfundamentalsurgeryoperationsteaching,canharmoni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ctivatelectureatmosphere,developthestudent’sconfidence,andimproveteachingeffectivenessandquality.
Keywordsappreciationeducation;surgery;fundamentaloperations;teaching
信息化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应用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大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来丰富教育资源,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基础会计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需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学生制作和提供更多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操能力,应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资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基础会计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刚入学对会计整体的认知度不高,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且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学生对网络技术的青睐度较高,对教师的讲解兴趣不大。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基础会计是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然而很多学生新生报到后要进行入学教育和军体训练,一般情况下是在国庆假期之后开课,这对基础会计教学的课时有一定影响,教师需在有限时间内去安排课程进度,在讲授基本原理以及核算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缺少充足的时间,缺少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充分引导;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相关知识时会感到很难理解,知识比较抽象,很难以他们的阅历能够充分的理解,而且该课程对实践要求很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往往只会“形”而不懂“实”。在传统的基础教学课堂中,很多实操都是以教师的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容易错过或者忘记,回头想认真学的时候却只能问教师,在原理讲解上教师无法拓展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不仅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升,总体能更好地实现基础会计教学的价值[1]。
二、基础会计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和反思
(一)选择适合基础会计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基础会计是财经类学生入门的基础课程,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易懂,所阐述的内容难度也相对不高,在有的网站上也可以在线学习,但是对于专业知识匮乏的学生来讲,其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也无法充分的学以致用。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所选择的教学资源需要符合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不断丰富基础会计教学的信息化资源:首先,为学生创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育资源。针对入学不久的学生,其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的经济情况以及企业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不多,对于社会企业职能部门设置、管理经营理念、内部管理结构以及发展情况的认知几乎为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社会经济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经营过程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应用信息化资源来使学生直观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与当地发展较好的企业联系,并进行实地考察,将职工工作情况拍摄成视频,并委派教师进行市场调研,记录实践整个过程,之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制作成为视频或者微课,丰富教学资源,开展认知教育[2]。其次,为学生创建适合课堂实践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建立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项目信息化资源,打乱传统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引入项目化教学,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职业能力共同需求模块和小型工业企业模拟账务处理模块。其中,职业能力共同需求模块主要包含了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这一组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所有从事会计行业者必须掌握的,然而这一块内容对大一新生来说是陌生和抽象的,这需要教师做出企业资金运动走向、建立与如今大学生创业有关的学习项目,制作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课程资源,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事件去认知会计、分知识点反复观看小视频,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小型工业企业模拟账务处理模块是以一家小型工业企业的完整账目处理为实训项目,贯穿了从建账到编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对账结账出具会计报表这一整个账务处理流程,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企业中做账的全部流程,这需要教师拍摄大量的操作视频和讲解视频,供学生课中课后观看学习。再次,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信息资源。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讲授专业相关知识时,需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二)为学生构建虚拟企业情境。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增进了师生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结合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解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视频课件,让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企业生产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的厂房设置、外观、办公情况、机器设备情况、生产线以及材料库存情况等,使学生能够对企业有所了解。以此为基础,可以将会计科目、要素和账户内容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具体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基础会计概念。在讲解经济业务核算时,教师可以播放企业生产和营销环节的过程,当生产材料进入仓库后是怎样进行质量验收的,如何办理生产车间用料手续,在生产加工时有哪些环节,产品销售有哪些环节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仿佛进入到企业中,了解内部框架以及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权利划分,掌握业务流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掌握财务核算技能[4]。(三)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日益普及,各种聊天软件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网络资源成为了学生拓展知识和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引入蓝墨云班课或超星学习通等学习APP,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单据资料上传到学习APP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要求学生查阅网络资料主动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凭证上传到学习APP中,同学们可以互相查看所写的凭证,并且互相挑错互相评分,在互评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也与学生保持互动,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5]。
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基础会计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简述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与应用
1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构建
人口信息库系统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组织机构复杂,系统数据存在多样性,并且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在这样的大型项目中不但涉及设备、网络等硬件技术,更包括十分复杂的分布式软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因此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连接技术。构建人口基础信息库需要专业人员按照一定步骤来进行构建。一般意义上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包含三个步骤:一是建库;二是交换;三是数据维护与利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三个步骤。
1.1建库阶段
建库是人口基础信息构建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建库阶段本身又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在建库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采集,其次是信息录入;而后是部门纠错;最后是信息交换。在信息采集阶段,首先是要把社区居民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汇集。而后再采集确认,在这一阶段要让市民签名确认。在信息录入阶段,我们主要是采用两录一较的方式来进行对比确认。所谓部门纠错主要指的是部门在收到信息后,对两次信息进行对比修改,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是否会影响到系统本身的性能。在信息交换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人口信息的各种指标如个人身份基础数据,个人业务基础数据,个人业务数据等来进行交换。人口基础信息库所包含的信息都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发声变动的,因而在信息交换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数据。
1.2交换阶段
交换阶段主要指的是各部门的人口信息统一交换到居民卡数据中心或者是各部门之间信息进行有效互动。业务部门和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换根据业务和网络的要求,可以分为三种连接方式:紧耦合连接,松耦合连接和数据库直连方式。业务部门和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建设规范的、标准化的基础信息交换系统来实现。由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千差万别,数据库结构不同,需要基础信息交换系统提供数据转换的功能,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并能将交换中心返回的数据转换为各个部门所要求的格式。在构建信息库的过程中随着部门的增多,我们也必须要保证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子系统的增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口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多媒体在基础教育的应用
摘要:阐述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辅助性、科学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创新教学模式,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中,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案例,创新能力
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认知能力,有的时候,学生很难产生形象化的认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化、动态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思维经验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的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直观呈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抽象认知能力。
1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趣味性原则。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刻板的教学形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其次,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概念的趣味性讲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探究学习中。辅助性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仅仅呈现电子课件。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师的思维引导,促进学生的抽象理解、形象认知,以及逻辑思维构建,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析引导、针对性讲解和综合培养。科学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进行层次性教学,构建科学性的教学引导。通过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性的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理论实践的综合应用,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通过科学性的教学原则思路,从而促进对学生学习进阶的系统培养。
2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诠释预应力砼管桩在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对利用预应力砼管枉进行软基桥台基础处理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能让我们清楚地掌握住相关的一些工艺技术要求,为日后在进行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时能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预应力砼管桩;工艺特点;技术要求,应用情况
一、预应力砼管桩桩体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预应力砼管桩所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施工桩体。其实,从这个名称上可以看出,这类桩体其实已经概括出它的几项显著的结构特点了,即包含了“预应力”、“高强度”、及“圆管形”这三个显著桩体特征。
由于这类桩体以前主要是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处理,在最近几年才逐渐被引用到公路工程这个领域范畴中来,因此,对于预应力砼管桩的具本控制要求,目前我们交通部暂时还没有一套自已的行业标准,只能暂时参照建设部现有的几套技术标准进行现场控制。
根据国家标准GB/T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相关规定,预应力砼管桩因其在预制生产时施加预应力值的不同,及设计抗裂弯矩、极限弯矩的不同,又将它分为“A类”、“B类”、“AB类”以及“c类”四种类型。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一些结构特性吧。
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魅力剖析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必开的一门基础公共课,是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升计算机课讲授的新层次。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经是中等职业学校必开的一门基础公共课,是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面临入校新生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教育又如此贴近生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和普极性。如果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势必打消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影响其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专的计算机教师,又该怎样上好计算机基础课,让课堂更具吸引力呢?我认为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升计算机课讲授的新层次。经过几年教学的实践,现将有关个人观点总结如下: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设置“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中专生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学方针,中专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主要设置了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应用、多媒体应用等常见操作软件。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于经常接触电脑的同学已经略知一二,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前,对知识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知道的不够深入。如果我们再去重复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就有点“白痴”化的教学。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时,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板报排版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具体情况应该根据课程的进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的布置任务。比如在初次讲解Photoshop的选择工具时,应先让学生选择背景比较单一的图像,使用魔棒工具选择对象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这样在掌握了一种选择工具之后,再对其他工具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软件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自信心,不会让学生因摸不着头脑而产生恐惧心理,放弃学习。至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如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基础护理学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质性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选择9名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结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训操作。结论基础护理学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基础护理学;应用效果;质性评价理实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在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1],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整合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具有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特征。本研究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收到一定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及助产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结束后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择学生9名为访谈对象。1.2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1)遵循“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想,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将校内现有资源优化整合,形成一体化实训基地,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和建设微信等共享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环节体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改革考核方案,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展性评价,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2)采用小班制授课,每班22~26名学生,由1名专任教师负责,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论和实训的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在实训室配有多媒体等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学生即进行相关技能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技能练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以鼻饲法教学为例,教师先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鼻饲法的理论知识点、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营养失调)、如何解决这个主要问题(鼻饲)、具体实施措施(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接着进行实践教学,将相关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将学习过程细分为插管、鼻饲、拔管等子任务,教师根据子任务逐一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分步骤演示,如进行插管教学时,教师演示插管操作,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在各自床单位同步操作,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完成操作中教师结合课件、视频和3D动画等讲解插管的原理、关键点及注意事项等,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整个教学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为主,结合讲授、直观演示、情境教学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及实践的学习。
2质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