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12:41: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文标题英译原则论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中文标题英译原则方法

摘要:论文标题是以最合理、最精炼的词语反映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逻辑组合,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写作规范。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以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阐述了中文标题英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一、引言

毕业论文(thesis)是每个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论文的撰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遵循科研论文规范的写作方法及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在英译中文标题时应本着一条总的原则:准确反映文章实质,遵循英语表达习惯,贵在简洁,突出醒目,使之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具体原则及要求如下。

二、英译毕业论文中文标题的基本原则

2.1准确一致(Accuracy)论文标题应能准确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恰当体现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宜过于繁琐。中英文标题在内容上应保持一致,但不代表词语的完全对应。将中文标题译成英文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不能死套中文的词序,以免造成英文意思模糊不清。在多数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如果有些标题过于笼统、抽象,难于按字面意思直译,可以通过“意译”原标题或另拟新标题加以整理,以使“名”符其“实”。2.2规范得体(Standardization)标题中单词的大小写。标题单词字母的大小写通常有以下三种写作格式:全部字母大写;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三个或四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标题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对于专有名词首字母、首字母缩略词、德语名词首字母、句点(.)后任何单词的首字母均应大写。标点符号、斜体的使用。英汉论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不对应是由两种语言标点类别不同造成的。破折号、冒号、问号、引号、逗号、感叹号、斜线均可使用,顿号、书名号仅用于中文学术论文标题;分号、省略号只用于英语学术论文标题。如,为使标题精炼,英文标题常用冒号或破折号代替标题中的介词短语或判断陈述句标题中的tobe。另外,标题中的概念与次要成分应用符号分隔,从而突出中心概念。英文书名用斜体表示,中文书名置于书名号内。缩写词。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因此,论文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式。标题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只有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不易引起歧义且已得到本专业领域公认的缩略语才可使用。

查看全文

中式菜谱英译论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论文的国家,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流派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如何做好菜谱的英译工作、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指出了掌握一定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式菜肴名称菜谱翻译刀工烹饪方法跨文化交际知识

一、引言

中国人历来对食文化偏爱有佳。“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ewant,andfoodsafetyisatoppriority.”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食物。但很多老外对星级酒店提供的菜谱英译大为吃惊。如笔者在《北京晨报》看到的一个有关菜肴翻译的消息:“口水鸡”被译为“流着口水的鸡”;而“童子鸡”译为了“没有过性生活的鸡”;“鱼香肉丝”被译为“鱼和肉丝”,结果老外在吃饭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鱼在哪里。这样的蹩脚翻译只能使外国人品尝美食的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一份清晰明了而又不失文化韵味的菜谱不仅可以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而且也宣传了中国的文化。

二、刀工及烹调方法的英译

在中国的厨艺行业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说法,就是说厨师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调技法上,由此可见,刀工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同样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刀工而成的形状其口感也的确不同。

查看全文

国际技术合同英译分析论文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是一种超越国界的技术转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拖积极书转让合同,越来越受到律师和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如何起草和翻译好技术转让合同也就成了当前从事涉外法律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技术转让合同的翻译比较单调,但是关重大,它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败笔将会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就国际技术转让合同英译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英译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国际许可证合同,或称国际技术许可证协议(InternationalLicensingAgreement);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同(InternationalConsultingServiceContract);国际合作生产合同(InternationalCooperativeProductionContract);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InternationalContractingAgreement),好的技术转让合同的译文,一般都应具备以下特点:

1、准确性

技术转让合同的英译要以“准确”为首先条件,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翻译。这里讲只满足于字面上的一致,而是将从词义、语法、专业上去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使疑问说明原理准确无误,陈述事实明白晓畅,切不可使人感到疑问模棱两可。请看下面例句:“合同总价30%,计3642美元(大写:三仟陆佰肆拾贰美元),在受让方收到出让方提交下列单据经审核无误后,不迟于三十天支付给出让方”。原译:“thirtypercentofthewholecontractprice,counting3642dollars(Incapital,thirtythousandsixhundredandfortytwo)willbepaidbylicenseetolicensornotmorethan30daysafterreceivingthefollowingdocumentsfromlicensorandfindingthemauthentic”。

这一条款的英译至少有六处不妥:第一、“合同总价”不能译成"thewholecontractprice",应译成"thetotalcontractprice","total"在这里强调“总额”;第二、“计ⅩⅩ美元”应译成"namelyⅩⅩUSdollars",在"dollar"前一定要加US,因为使用dollar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第三、“大写”不能用"incapital","incapital"表示“用大写字母”,英语合同中的“大写ⅩⅩ”应译成"say+英语数词",第四、“不迟于三十天”,准确的译文应是"notlaterthan30days";第五、"willbepaidby"应改译为"shallbepaidby",在合同文本中"shall"主要用来强调一方所负有的义务;第六、“经审查无误”,应译成"tofindtheminconformitywiththestipulationsofthecontract".另外"afterreceivingthefollowingdocuments....andfinding"最好用完成时形式"afterhavingreceived...andfound"或用从句的完成形式"afterlicenseehasreceived...andfound",“出让方提交的下列单据”译成"thefollowingdocumentsfromlicensor"不够确切,不如译成"thefollowingdocumentswhichareprovidedbylicensor"

查看全文

古诗英译的遗漏现象探析论文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这就注定了英译古诗时必然会出现文化信息的遗漏,这也就需要译者在认真读懂原稿的基础上懂得变通,抓住文化内涵的核心,由诗词的表层结构深入到其深层结构,尽力展现其“意”的传神和生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在翻译唐诗宋词过程中文化信息的遗漏现象,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力求在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关键词】:古诗英译文化信息遗漏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要传递的不仅是出发语的语义信息,还要传递其所附着的文化和语用信息。但是以出发语作为母语的诗人在创作时其意向读者,通常不包括外国读者,尤其不包括非本族语的读者。因此在本族语交际双方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却常常不知所云。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积键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别这就往定了英译诗歌时必然会文化信息的遗漏。文化信息遗漏,是指翻译中由于文化因素所引起的某种文化中的文化形象,文化涌义等的损失。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在文化进行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信息遗漏的现象。本文将就唐诗宋词英译中出现的这类现象通过实例进行探讨,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力求在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一、归化造成的文化信息遗漏:即以读者为中心,直接用目标文化来取代出发文化

这种翻译虽然有助于给译文读者在理解上扫清障碍,但是由于翻译尤其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文化交流,所以一味归化势必靓弱文本的文化魅力,限制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视野。请看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对《好了歌》第一小节的处理: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及对策

[摘要]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是城市文化对外推介和宣传的重要渠道,在城市国际形象的构建中意义重大。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众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中国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然而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发现,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呈现出总量稀少,进程滞后和合作欠缺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求池州旅游文化英译的对策,主要是内外兼顾,提炼城市特色文化;知行结合,探求文化英译的适用策略;校区联动,提升文化英译的质与量。

[关键词]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

“旅游文化翻译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来华的国际旅游者提供语言服务,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和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是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外国游客通过翻译了解中国文化”[1]。文化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更能促成异质文化交流、实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数众多,也是我国外语中使用数量最多的语言。故通过旅游外宣英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众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中国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池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特色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制定“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开拓旅游资源,做活旅游市场,经过“十二五”的大力建设,池州市旅游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成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球跨文化交往愈加频繁,中国各内陆省份地方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日益增大。2014年,池州市正式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由旅游文化的外宣英译促进池州城市文化的对外推介和宣传,塑造优秀的城市国际形象,不仅有利于池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更能激活池州丰富的人文自然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池州旅游经济可持续、强劲发展。

1池州市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

近年来,池州市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世界各地人士来池州旅游观光,并承办了诸如首届中国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以及池州国际马拉松等多项国际重大赛事,城市地域文化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笔者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以“池州旅游翻译”为关键词,进行全部类型文献检索,跳转“超星发现”客户端共得到1998-2018年间共26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章24篇,硕士论文2篇,无著作书籍。笔者再次以“池州旅游翻译”在中国知网分别进行主题、关键词、篇名以及全文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年8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得到的相关文献均包含于“超星发现”的结果,反映出该26篇文献可以基本涵盖20年间池州旅游翻译的研究情况。基于实地调研并梳理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文献,发现目前池州市的旅游外宣英译相对滞后,以下问题比较突出。1.1旅游文化外宣英译总量稀少。虽然目前池州市的主要景区都有汉英双语旅游标识,但与旅游联系紧密的餐饮、住宿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还没有英汉双语公示语和介绍。2013年11月由池州旅游委员会编著的中文版《池州旅游大全》才面世,还未有英文版城市旅游手册或指南。主要景区特色文化的外宣资料匮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也基本没有对应的英语版本,关于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文推介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王超在其2017年硕士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池州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实践报告》[2]中就提到池州旅游景点的英译文本稀少,所以只得先通过网络和实地考查的方式收集池州旅游景点的汉语介绍文本,将其作为英译研究文本,在翻译实践中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对汉语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景点地名,四字结构和汉语短句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1.2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主要体现为理论探讨多,实践翻译少,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目前为止,池州市旅游外宣翻译多侧重标牌和景点名称的英译,少有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译。致力于地方旅游文化英译研究的学者们主要还停留在对池州景区标牌翻译的纠错上,或以某种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当的旅游公示语文化信息翻译策略。仅有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池州地域特色文化英译的路径,但还未有学者对具体地域文化进行文化提炼、文本搜集和英译实践。早期池州旅游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关注池州旅游景区标牌、景点名称的翻译失误和方法探讨。余义兵在2011年对池州市主要旅游景区双语标识进行了调研,随后基于公共标识语文体的分析,提出了准确性、规范性和审美性的翻译原则[3-4]。同年,刘翠萍对九华山风景区内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分类,以模因论为基础,提出采用引入目的语模因、复制源语模因及化用目的语模因的翻译策略[5]。叶春玲于2012年再次对池州旅游公示语进行调研,结合池州旅游公示语具有的特点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及直译、意译和音译的具体翻译方法[6-7]。丁小凤[8]、唐小爱[9]随后对池州部分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提取,用以举例论证具体的翻译方法。基于文献梳理,池州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失误可归纳为语言失误、语用失误和标识制作失误三大类。其中语言失误具体包括拼写混乱,译名不一致,词语错译和句法失误;语用失误具体包括中式英语、内容冗长、语气不当和篇章失误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学者在讨论公示语翻译语用失误方面还提及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叶春玲在其2012年的硕士论文归纳池州标牌翻译错误时就提到了“文化失误”“其表现为公示语在翻译过程中因翻译方法错误未能正确传递文化信息,导致外国游客无法理解池州特色文化”[6]。由此,学者们开始关注并侧重公示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达。其中基于吕和发、蒋璐[10]提出的“创意翻译”概念,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李奕华提出了创译法[11],强调在文化信息翻译时不要过于强调字面含义,用较艺术的方法进行创造,让外国游客乐于接受和体验城市特色文化。而霍雨佳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史志(1953-2003)》部分内容为文本案例分析对象,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有关黄梅戏艺术和历史文化信息的词汇以及长句复杂句的翻译上,尝试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关照下,运用音译、意译、增补法、省略法等翻译策略解决问题[12]。2015年开始,少数学者转向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翻译路径的探讨,其中以余义兵、李奕华研究最为活跃。他们以民俗旅游文化翻译为起点,结合民俗文化中的空缺现象,从信息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提出空缺保留+注释,空缺释义和空缺置换三种文化翻译策略[13]。同时以最大程度满足游客的求知、求美、求新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为目标,又提出变译法,以弥补文化缺失,释放语言外的信息[14]。此外,李奕华还运用了语料库分析手段,提出在汉英翻译时,对过多的涉及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采用缩减法,使得英语译文更简洁,更直接,更易于游客接受[15]。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究中的汉译英旅游文本语料是2013至2014年间收取北京、西安、安徽等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文本,并未对池州地区的旅游文本进行系统收集与梳理。其他学者在近两年开始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翻译有所观照,但还远未形成一定规模。刘军、鲁萍基于国际传播学视角,提出诸如增补法、省略法、借译法的文化翻译策略[16]。王昌俐又从目的论视角,提出仿译与意译的文化翻译方法[17]。在寻求最优化的文化信息翻译策略方面,众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在池州旅游文化的英译中究竟采取怎样的策略,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考量才能探索出最适合池州特色文化传播的翻译路径。这需要当地政府联合专业研究者们进行有效的实践翻译与理论探讨。1.3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主要体现在学者之间团队合作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欠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池州旅游翻译进行研究的基本是来自池州市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师。这些教师学者彼此地理距离近,甚至来自同一单位,研究关切相近甚至相同,但仅两三位教师联合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大多数学者未能开展联合研究,对于部分景区标牌英译纠错或公示语文化信息英译策略的探讨发生了部分重合,团体研究优势未能发挥。此外,学者们未能与相关政府部门产生积极联动,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并未有效地指导旅游翻译实践。多数学者指出池州旅游景区标牌翻译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翻译参考,但并未引起相关景区管理部门的重视,甚至相关部门毫不知情。所以截至目前,学者对池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并未实质性推动池州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早在2011年,余义兵在其论文中就呼吁地方政府制定旅游标识语的统一标准:“双语标识的制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准入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如旅游部门、外事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应积极参与,并出台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池州市旅游景点标识语使用统一规范标准”[3]102。然而至今,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T30240)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后,池州市还未与国家标准接轨进行地方公共服务领域英译的规范和标准制定,与时俱进探讨地方文化翻译的新路径更未在池州兴起。

2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对策

查看全文

语言学英译汉探析

摘要:该文选自罗素的散文HowtoGrowOld,以庄绎传的译文为例,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将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加深对原文的解读,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递,展现翻译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HowtoGrowOld;对比语言学;翻译

1背景

HowtoGrowOld本是罗素的一篇著名演讲词,收录在《罗素回忆录》一书中,写文章时他已八十多岁。这位英国大哲学家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博大的胸怀气度和深邃的哲学思维对“怎样才能活的老”这一主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领悟。本文选取庄绎传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的开篇,出人意料地告诉读者,虽然标题是“怎样才能活的老”,实际上罗素讲的是“怎样才能不老”。第一个忠告就是在祖先中选择一位楷模去效法。第二部分,罗素老人介绍了自己的保健经验,即坚持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习惯。第三部分,也是第三个忠告,告诫老年人要克服老年性心理障碍,最后一部分是对老人们能迅速转变精神面貌的期望。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对比语言学这个分支的研讨范围是限于对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研究来发现和建构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关系和对等关系,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翻译的干扰因素。对比语言学为翻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体系,给翻译研究指明方向[1]。

2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

2.1依据原文与译文的具体语境。语境即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属于语言学的范畴。纽马克精辟地论述过:在所有翻译中,语境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是罗素的一篇演讲词,在翻译时就要保留他的语言简洁,而又寓意深远的风格。只有这样,源语言读者眼中的罗素与目标语读者眼中的罗素才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例如文中开篇讲到老年人的生活时用了“asuccessfuloldag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successful词义为:达到目的;获得成功的。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实际情境,这里讲的是老年人怎样拥有“成功的”晚年生活。故庄绎传将其译为“晚年过得好”,精准传神地译出了successful在本文中的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具体意义,体现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又例,在Thebestwaytoovercomeit的翻译中,庄绎传将其译为:最好的办法是排除这种恐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对overcome的汉译:克服;战胜;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上下文,本句的it指“恐惧”,在汉语中,“克服”与“恐惧”不能构成逻辑搭配,译者将灵活处理为“排除恐惧”,高度契合了原文的具体语境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再例Butinanoldmanwhohasknownhumanjoysandsor⁃rows,依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human词义为:人的;人类的;有人情味的。根据上下文看,此处的human是指的老年人的一生的经历,也就是“人生的”。那么“know”在这里译为“知道”就与hunman不合逻辑搭配了。根据韦氏新大学词典对其释意是tohaveexperienceof,故可译作“经历”。庄译:但作为老年人,人生的悲欢离合你已经都经历了。2.2词性的恰当转换。词类转换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按照目的语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而进行相应的词类变换。奈达是词性转换研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不仅要求单词意思对等,更要求语义、信息和风格的对等。在转换中,要尊重原著的意思,把握词汇和语境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保证译文的忠实与通畅。例1)undueabsorptioninthepast.庄译:过分地怀念过去。(N→V)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中动词多用,由动词absorb派生的名词absorption在翻译时,运用了变译的手法,将其灵活地转换为动词,使译文通顺自然,表达生动。2)Intheyoungthereisajustificationforthisfeeling.庄译: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N→V)代表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在翻译时译成动词,更能突出句子的主体动作,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2]。若仅仅为了保持字面上的“忠实”而不变换词性,将其译成“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有正当的理由的”,就会引起意义的混淆。2.3发挥汉语优势——巧用汉语四字格结构。四字格是汉语中独特的词汇现象,在人们的言语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是人们喜闻乐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作为汉语言的精华,若在翻译时运用得当,可使译文的语言形式获得均衡的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例1)remainedaterrortoherdescendants.庄译:使儿孙望而生畏。此处处理得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也符合原文的意思,将我们的文化里对优秀的长辈的敬畏之情展现得洒脱传神。同时贴近原文,形象生动,获得言简意赅,平稳协调的修辞效果。2)Sheinquiredthecauseofhismelancholy.庄译:就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此处对melancholy一词译成汉语的四字格,运用巧妙,表意更加丰富深刻,充分发挥了译入语优势。3)isproperrecipeforremainingyoung.庄译:要想永葆青春。此处四字格的使用更是流畅自然,文字隽永,富有韵味,为译文增添了不少色彩。2.4形象再现原文修辞格。平行结构是英语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手法,使句子铿锵有力,语气贯通,韵律顿挫,行文清晰,音调和谐。例如Itdoesnotdotoliveinmemories,inregretsforthegoodolddays,orinsad⁃nessaboutfriendswhoaredead[4].此处平行结构,庄译通过增词,使译文意思完整,达到了语意通顺,条理清晰的效果。Ifthisistrueitshouldbeforgotten,andifitisforgottenitwillprobablynotbetrue[4].此句庄译的处理为直译,庄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去想它,而如果你不去想它,情形就很可能不是这样了[4]。原文与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谋而合,句式对称,结构平行,既照原文形式,也突出了原文思想。句子前后呼应,意思连贯,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4)Andif,withthedecayofvitality,wearinessincreases,庄译:而且,随着生命的衰退,健康的衰弱,thethoughtofrestwillnotbeunwelcome[4].庄译:休息一下是应该的。对偶是汉语中重要的一种修辞形式,具有工整对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特点[3]。本句若逐字直译为“活力的衰退,疲惫的加剧”,则会貌合神离。译者将此处改用对偶,结构整齐匀称,醒人耳目,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句中的rest并不是指的“休息一下”,而是“死”的一种委婉说法,willnotbeunwelcome也是双重否定结构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译文用演讲口语的句式和语气将原文委婉的意思充分展现,高度贴近原文。5)issomewhatabjectandignoble.庄译:那就有些让人瞧不起了。此处同义复现,abject和ignoble同义,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这种同义复现既是避免重复用词,又是前后呼应,实现语义上的衔接。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此处汉译是省略复现译法,细腻传情,表达效果更强烈。6)one'sownpastisgraduallyincreasingweight.庄译:自己过去的经历就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包袱。暗喻属于英汉互通的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明喻和暗喻。译文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选择的是直译。与明喻相比,暗喻在英语中更常见,此处为形容词型的暗喻,将抽象概念用简单的形容词gradually来描述。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7)Anindividualhumanexistenceshouldbelikeariver.此处明喻,译文直译为“一个人的一生应像一条河“,本体和喻体在译文中直接出现,准确再现了原文内含与修辞形式。

查看全文

期刊论文摘要英译研究

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深,我国已有许多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逐渐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当前,各类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无疑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快捷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方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多样化和获取途径的便捷性,都使得这种交流更为国际化。中国的学术论文如果想得到国际关注和认同,使用通用的语言和规范的方式进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国际上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一般为英语,而快速了解一篇学术论文,阅读其摘要是主要的着眼点,国外同行或者是学术领域的专家们通过阅读论文的英文摘要才能够对文章的研究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对文章的价值和质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因此,国内学术期刊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与其中文摘要有着一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英文摘要,学术论文走出去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英文摘要是学术论文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论文摘要是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晴雨表,而其英文摘要则是国内学术走向国际的主要途径。

一、国内外论文期刊摘要规范的差异

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版的多篇学术论文,总结出中文摘要的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中文摘要以较为精准的语言表述,陈述力求做到客观理性。2.中文摘要各个句子往往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构成段落,组成语篇,对全文进行概括。较少的内容往往可以表达较多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句子,一个短语都可能表述出论文的某一部分内容。3.在句子结构方面,中文摘要中较多使用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并列句、四字词以及对仗风格的短语和句子使用较为频繁。

二、中英文论文摘要差异产生的原因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语篇特征要结合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来进行解释,而情景语境可看作文化语境中沧海一粟。所谓文化语境,即受社会结构制约的语言系统宏观环境。中文摘要所处文化语境应该为东方文化,英文摘要的文化语境可归为西方文化,正是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造成了中英文摘要差异:东方文化以“善”为本,而西方文化则以“真”文本;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则更崇尚“个体”;东方文化更看重“群体关系”,而西方文化突出“个人取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很多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中文摘要的研究目的中往往更倾向以“群体本位”来概括和描述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英文摘要则更喜欢详细地罗列各家理论的代表人物,对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做出个体肯定;在研究价值方面,中文摘要对于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缺憾之处往往会十分客气地指出,而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则十分谦虚地提及,努力做到顾及他人面子,通过弱化自己等方式来实现关系的和谐,而英文摘要在这一点上则明确和直接得多,作者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往往明确指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毫不避讳,毫不谦虚;在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时,中文作者往往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先把他人的价值和成就热情洋溢地表扬一番,再提出一点点不同意见,而英文摘要的作者往往会对正面评价一笔带过,直接切入主题,进行个体批评。以上差异因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而产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不同感受,在《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一书中,作者认为东方人看重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而西方人眼中的历史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短期政治组织。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讲话时总是力图尽快切人正题,而东方人则善于进行冗长、循序渐进的解释。不了解这些差异,在我们进行中文摘要英译时往往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及建议

查看全文

饮食文化内涵译介及英译策略研究

摘要:该文联系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和“一带一路”当代背景,以“食在广东”饮食文化与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粤系菜式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对当今粤系菜肴的历史渊源简要概述,以及对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菜式的译介离不开对特定文化习俗的研究和特定的翻译方法,使用合适的句式和词汇对其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广东饮食文化;文化内涵;译介;翻译策略

老子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在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饮食文化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外宾到访中国的次数也日益增加。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是秉承这句话:“民以食为天。”接待外国友人,无论是洽谈国家大事、商业会谈,又或者是友情的延伸,饮食文化的出现必不可少。因此,准确做好菜单以及菜肴译介翻译不仅对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作用重大,同时也方便外国友人更深刻、更准确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让我们的文化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深刻了解菜肴的命名和其文化内涵也为今后的英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代背景联系

中国一直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出去”,这一直是中国对外坚持的外交战略。而广东“建成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也是广东发展模式的一大转变,其中广东饮食文化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推动该战略的建设和完善。1.1中国饮食文化及其粤菜的影响力众所周知,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式菜馆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全球各地也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国家对广东地区发展愈加重视,使其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大力量,不断活跃在对外经济和交际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食在广东”,使得粤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1.2译介研究提出的必要性译介,顾名思义,“译”即翻译,“介”的重要内容则是传播。从译介学的角度来看,译介则是通过翻译这一手段将其文字传播出去,实现文化、思想上的“走出去”。因此,要看一个文本的译介是否称得上成功,传播有效性的实现程度往往是它的关键(鲍晓英,2013:34(05))。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一种方式,一直是我国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宣传手段。将中国文化译成外语,是国人“向世界讲述中国,实现文化繁荣和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的推动下,广东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针对粤菜饮食文化的译介研究,则能够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广东地区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在方便西方友人更好了解粤系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粤菜餐饮企业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接待外宾“食在广东”,进而更加有效地对外传播广东饮食文化,进一步提升广东的国际形象。

2粤系菜式的历史渊源简述与翻译

查看全文

公示语英译语用失误论文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指出公示语的英译应注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一、引言

公示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吴伟雄[1]《中文标语英译浅谈》认为:标语口号的翻译,主要是英译,越来越成为开放城市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因此,净化城市语言环境,创造一个促进文明交流的开阔空间,是从事公示语翻译的译者的责任,也是所有从事外语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问题。语用失误不是指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语用失误比语法失误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语法错误只表明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2]

二、语用失误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资源英译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对外旅游推广,六盘水市亦因每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而被国内外受众所关注,因此六盘水市旅游文化资源英译文质量对其传播尤为重要。对六盘水市旅游文化资源英译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提升其英译文质量,从而能较好向国内外广大受众传递其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六盘水市;旅游文化资源;英译现状;英译策略

1调研综述

六盘水因自身喀斯特地貌特征和独特的气候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等使其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尤其随着近几年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和“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凉都六盘水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2019年7月,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联合课题组成员对六盘水市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对六盘水市“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国际马拉松博物馆”、“水城古镇”、“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主要街道等国内外游客经常出入的场所的英语标识语及相关旅游文化材料进行调查并通过摄影笔录等形式搜集到大量的英文材料。同时,课题组成员对部分外国人及高校外教进行采访,他们大都表示,六盘水市很多公示语以及宣传海报上的英文基本可以看懂,但在用词、语法等方面还需推敲完善,少数地方难以理解,有些英文翻译不成句子,需要重写等。他们也建议能在相关权威网站上能查看到更多英汉对照的旅游文化资源,以方便国内外游客参考。对调研中所搜集的大量材料和信息,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归类和深入研究,发现各场所的英语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旅游文化资源译文比较规范,但部分旅游景点标识语以及街道指示牌等处翻译错误较多。凉都六盘水对外传播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等,因此六盘水市旅游文化资源译文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凉都六盘水旅游文化资源的对外传播。这些拼写错误、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英文翻译直接对六盘水市的对外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反之,译文质量高,就能更好促进凉都六盘水借助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事及全国会议和运动赛事等走向世界。

2六盘水市旅游文化资源英译现状

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旅游景点的一些重要指示牌、关键性标志语和文化资源没有相对应的英文翻译,部分旅游文化资源虽然有中英文对照的英文翻译,但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标识语直接用汉语拼音代替,还有错译、中式英语和单词拼写错误及其他令人费解的翻译等。出现这些问题与译者水平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等有关。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搜集到的旅游文化资源英译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