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6:40: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响因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
很多时候在评审人员选择刊物时,就会有人说这本刊物的影响因子是多说呀,什么的。然而很多人不清楚为何要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呢?到底什么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呢?
一般的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对于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一般的来说影响因子指数越大则期刊的影响力度就越大,并且期刊的质量就会越好,并且征收与检测的要求也就会比较严格,因此大家在选择刊物时要酌情的进行选择。
期刊影响因子可以通过一些数值来进行计算,一般的来说主要的计算方式为:IF(k)=(nk-1+nk-2)/(Nk-1+Nk-2)。k为某年,Nk-1+Nk-2为该刊在前一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nk-1和nk-2该刊在k年的被引用数量。也就是说,某刊在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其2004和2003两年刊载的论文在2005年的被引总数除该刊在2004和2003这两年的载文总数(可引论文)。
对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说故为重要,对于你选择刊物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和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来说也尤为重要,对于当前期刊论文的征收上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则你的论文被收录发表才能顺利!
可以自己查,也可以交给我们查,前还有一定的格式矫正、内容润色,提高通过率。对于上的各项指标是不同的,这个方面主要就是看投稿的期刊的等级和专业方面的要求了。
省级类的刊物对于比较松一些,一般来说要求论文的率不得超过30%。
科技期刊排名与影响因子
1影响因子与期刊质量
影响因子实际表征了某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用它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是基于如下几个理想状态的假设:1)一本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它每篇文章的平均被引次数正相关;2)科技后被引高峰期基本都在2年左右;3)可以通过遴选一定数量的“好的”期刊作为检索数据库,从而使得该库包含几乎所有有价值的引用。可以看出,在这几个假设下,影响因子和需要其度量的期刊学术水平之间存在不小的误差[2]。首先,假设1)就存在不小的问题。单从一篇文章看,它的被引频次并不能准确衡量其学术水平。由于各学科的发展规模不尽相同,规模大、研究人员多的学科文章平均被引频次更高。例如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明显高于其他大部分学科,如数学、物理,这个差距可达几倍、十几倍。但显然不能认为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水平就高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因此影响因子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不能用于跨学科间的期刊比较。而在同学科期刊的评价中影响因子是有效的,不过依然有偏差。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例如,一般偏应用的期刊和文章比偏基础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更高。历史上狭义相对论刚提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几位科学家能看懂,更别说在此基础上做出新工作。当时虽然没有影响因子等概念,但可以想象在文章发表后的一段时间内其被引频次几乎是零。时至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艰深的开创性工作还不时会出现。甚至《PNAS》上刊登过一项有趣的研究:学术水平相当的生物学文章因为更多地使用公式来描述使得被引频次大幅减少[3]。除此之外,对参考文献的非正常引用,如过度自引、人情互引、集中标引、乱引等不规范引用,以及批判性引用都大大增加了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误差[4-6]。因此单纯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有不小偏差。其次,对于假设2),科技期刊的被引高峰期为2年也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影响因子的统计年限设定为2年主要基于以下2点:①要统计刊龄在几十上百年的期刊所有论文的全部被引次数是一项工作量很大而难以完成的任务[2],设定合理的统计年限是影响因子评价可操作性的关键;②国际著名科学计量学家Price在统计和分析大量文献后指出科技论文的被引高峰期是发表后2年内[7]。但实际证实也有不少学科的期刊被引高峰期远超2年[8]。尚宇红等[9]统计了国内几十种水平较高的自然科学类期刊,发现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类期刊的被引高峰期均在3~10年。其实不难想象:应用类学科的被引高峰期较早;而基础类学科的被引高峰期较晚。最后,假设3)似乎看起来是最靠谱的。事实上,SCI检索系统也确实将绝大部分各学科的优秀期刊收录其中,约占世界期刊总量的3%[6]。可是即便如此,收录期刊仍存在国家和语言所导致的不均衡[6],例如许多俄罗斯的高水平期刊因为政治原因没有被SCI收录[2],而一些法文、德文等非英文的学术水平不错的期刊因为语言原因也未被收录。同时,一些好的结果并未发表在SCI期刊上的情况就更是不胜枚举,这其中有对文章价值的误判、民族情结、团队情感,甚至一些学科结果的地域性限制[10]等各种成因。但相对来说,这条假设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从世界范围看,绝大部分优秀的科研成果也确实发表在SCI源期刊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影响因子去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是有不小偏差的。但它依然被全世界科研领域的大部分学者所接受,这是因为目前还找不到更有效的评价方法[9]。尤其在中国,影响因子评价的接受度是大大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在目前中国学术诚信和科研体制完善度相对更低的情况下,同行评议的效果也是低于发达国家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科技界尤为重视影响因子—虽然偏差大,但是人为干扰小。
2综合类期刊排名与学科分布
相似于SCI源期刊的遴选,在中国影响因子也是中文核心期刊和CSCD的源期刊遴选的重要指标。各期刊在其所属学科中影响因子排名对其能否入选源期刊影响很大,这样的遴选方式也较为合理,因为影响因子可以用于同学科的期刊评价[9-10],但能否用于综合类期刊就很值得商榷。综合类科技期刊是指涵盖自然科学中多个学科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由于历史原因,它在中国具有一定数量和特色,如绝大部分高校学报都属于这类期刊。在中国,科技类的高校学报一般分为理、工、农、医等版块,它的历史伴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是集中展示高校科研成果的窗口。但随着中国科研与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种综合类、杂而全的期刊已经不适应学科体系高度分化、专业方向更加深入的科研现状,其发展明显滞后于许多专业类期刊。综合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名一般是按照理、工、农、医等版块来划分,这种划分虽然比以前文理综合要细一些,但又远不如专业期刊来得细。这就导致其影响因子排名与实际学术水平误差更大,造成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每本综合类期刊刊登的各学科文章并不均衡。例如,同为学报理学版(也叫自然科学版),有的学报数学文章最多,有的化学文章最多,有的生物文章最多,还有的地理文章最多。笔者调查了四川省内各个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学科分布[11],选取了几个较典型的例子,如图1所示。其中可以看到这种学科的不均衡性不仅存在,而且还比较严重。不少学校的强势学科的稿件刊载量已经超过了总刊载量的一半。这不仅在自然科学大类里存在,甚至在小类里也存在,图2是6种师范类学报的载文学科分布[11]。造成这种学科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不同学报来稿有一定的偏向性。这种偏向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稿件大部分是校内稿,而每个学校各学科发展规模与学术水平不均衡,强势学科的来稿就会比较多。但反过来也会出现一些很好的高校强势学科太强,大部分文章都投到了校外更好的杂志,反而一些正在发展阶段的学科来稿量很大的情况。如果大部分稿件都是校外稿,各学科的来稿量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平均。这与学报所在高校的强势学科也有一定关系,一个学校的物理强,作者很容易联想到该学校学报的物理专栏会办得比较好,从而更愿意选择向其投稿。此外,学报过往刊发的文章的偏好也会对作者来稿造成影响,刊发文章较多的学科更会吸引相关读者的来稿。还有主编的学术专长也会吸引许多相关领域学者的来稿。甚至与该学校相邻的高校的强势学科也有可能成为其主要稿件来源。这种相关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这是从来稿方面分析,另外选稿方面也有诸多因素会对学科偏好造成影响。最显而易见的是主编以及编辑的选稿偏好,这当然和主编及编辑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关。例如生物系出身的主编会偏向于多收生物稿,数学系出身的主编会偏向于数学稿。当然也有可能关注某些热点研究方向而加大该学科稿件的收稿量,或者依托学校承办某个学术会议而邀约大量的相关研究稿件,这些相关原因也非常多。这种稿件学科的不均衡会极大地影响综合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因为众所周知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相差极大。换句话说,如果综合类期刊的数学文章占大多数,那么它的影响因子会较低,即使这些数学文章质量都很好,因为数学类文章较少的平均被引频次拉低了整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如果生物类的文章较多,其普遍较高的被引频次可以拉高整本期刊的影响因子,而此时也并不需要这些生物类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相似地,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类文章平均被引频次的差别也会对选择它们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产生较大影响。可以看出,对于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名与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是大大低于专业类期刊的。
3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修正
要改进这种排名方法和评价体系,使之更合理,更能准确地代表各期刊的学术水平,笔者很自然地想到利用前人研究过的影响因子修正方法[6,8-9,12-15]。影响因子修正的方法有很多,其本质都是对影响因子作标准化处理,使得各学科的影响因子可以在同一尺度下做比较。例如,王伟[6]和尚宇红等[9]提出:首先计算每个专业各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Fi,然后将某一专业的Fi作为标准影响因子重新记为Fs,再计算出每个专业平均影响因子关于标准影响因子的比值Fi/Fs,之后可用每本期刊的影响因子Fij除以对应专业的Fi/Fs值得到标准化后的该期刊影响因子Fij。其实该标准化方法还有更简化的操作,即直接计算各期刊影响因子Fij与所在专业平均影响因子Fi的比值Fij/Fi,也能得到标准化影响因子Fij=Fij/Fi。杜志波等[8,12]提出对影响因子进行正态转换,即令Y=(Fij-Fi)/S,其中,Fij和Fi定义如上,S为影响因子的标准差。由于所得数值可能为负,为方便应用,再对Y作线形变换Fij=10+2Y得到标准化影响因子Fij。这里要注意的是各种影响因子标准化所得的结果其实已不能代表影响因子表示平均被引频次的本意了,但它用于跨学科间期刊学术质量的比较十分有效。有了对专业期刊影响因子标准化的方法后,笔者进一步想到了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标准化的方法,即加权平均法。对于一本综合类期刊,分别计算它各学科文章的影响因子fij,用各学科期刊平均影响因子Fi对fij做以上的一种标准化得到fij,假设该学科刊载文章在这本综合类期刊中所占比例为xi,则得到该综合类期刊的标准化影响因子为∑fijxifj=,从而可以利用fj对综合类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更有效的比较。此评价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个困难,那就是应用的工作量太大,正如文献[6,8-9,12-15]中所提,对各专业期刊做影响因子标准化处理是很大的工作量,而这里更需要对每本期刊各学科文章的影响因子作标准化处理,然后再加权平均,这无疑是更巨大的工作量。另外一些可操作的方案适用性很窄。例如可以考虑将学科偏向性很大的一些综合类期刊划分到相应的专业类期刊领域,尽管此方法也不完全合理,但对于一些强势学科载文量超过60%甚至80%的综合类期刊,这种划分对于影响因子评价体系可能更有效。而事实上,已有不少大学学报是划到其强势学科的专业类期刊领域,如《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属于地质类期刊;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是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期刊,尽管它刊发的气象类文章也占很大比例。更多的综合类期刊并没有明显的学科偏向性,不适合这种划分,如《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也有学科偏向明显的综合类期刊暂时未被划到专业期刊类,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属于师范类综合,但其数学类文章刊载量已接近70%。所以目前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不合理的问题虽然存在,但暂时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希望专家学者们能更多地关注这一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影响因子低的sci期刊审稿情况
对于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说低的审稿更快一些,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刊物的分区情况。而当前的SCI刊物来说主要有四个区,一般的来说1、2区的刊物难,对于3、4区的刊物来说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为此大家在选择刊物是不仅要注意刊物的影响因子还需注意相关的区域划分情况。
对于SCI刊物来说要找正规的刊物进行发表与投稿,而搜发表知识网就有不错的SCI刊物有各个方向与刊物,大家在选择时可以按照大分类和小分类以及刊物的区域、影响因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
当选定了刊物的时候就要注意所选刊物的征收时间、刊物的征收论文格式规范信息,这些是对于论文初步审稿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在此之前要对所投稿的论文进行检测,这个方面大家可不能忽视了,不然论文有可能不被收录。
当然了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对于SCI期刊的选择中还需注意刊物的版面费用,毕竟当前论文的发表需要一定的费用,而SCI的费用也不少,大家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够承担起的刊物来进行自己论文的投稿!小编也希望大家的论文都能顺利发表成功!
对于论文准备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这些方面。
1、论文方向的确定,也就是对于你的主要内容的研究进行确定,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的准备展开。
小议影响废纸进口贸易因子计量
1前言
废纸,又称二次纤维,是废纸浆的主要原料,在造纸工业中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的再生资源。与传统木材纤维及非木材纤维原料相比,用废纸作为原料制浆造纸,一般不需要进行化学蒸煮和煮后洗涤等工序,因此,这就极大降低了水、电等的消耗,同时,由于废纸制浆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较小,使得生产过程中几乎无废气排放,产生的废水也较易处理,对环境的污染负荷较小。所以,采用废纸为原料来造纸可以有效缓解造纸工业水资源短缺、耗能较大、污水排放严重三大问题。1996年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09年纸和纸板产量已达到8640万t。由于国内木材纤维供应不足,非木材纤维中大部分原料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对废纸的利用成为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要求逐步形成以木材纤维和废纸为主、非木材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但是,国内废纸所含木材纤维较低,仅能够满足低档纸产品的生产,再加之目前回收分类简单、回收的相对质量偏低、回收的质量较差,造纸企业几乎难以利用国内废纸进行纸产品的加工生产;相比之下,进口的废纸含有大量木材纤维,价格便宜,质量好,生产中高档纸产品的利用价值高,使得中国许多造纸企业采用进口废纸制纸,与之相对应,近年来,中国的废纸进口量也不断激增,从1996年的137万t增长至2009年的2750万t(具体见图1),折合废纸浆2200万t,占当年纸浆总消耗的27.57%,这表明中国造纸原料对进口废纸依赖严重。而过分依赖进口废纸作为造纸原料,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造纸工业的未来发展,景华(2006)指出,废纸已经成为中国造纸工业最重要的造纸原料,然而,未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废纸总量会有一定增加,但增幅不会太大,这势必会影响中国造纸业对原料的需求,进而影响整个造纸业的未来发展。
王磊等(2010)也认为,中国造纸原料已严重依赖进口废纸,对中国造纸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一旦世界各大废纸出口国趁机炒作废纸出口价格,势必将对我国造纸行业产生巨大冲击,造成我国造纸生产成本较高,削减我国造纸企业国际竞争力。若国内对进口废纸的需求量继续大幅上升,一旦世界废纸价格暴涨到企业难以承受或世界发生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废纸的正常运输时,对中国造纸工业所产生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大量依赖进口废纸,成为中国造纸工业未来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通过搜集年鉴资料中的有关数据,以定量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法,探究相关因素对中国废纸进口量产生的影响,量化因确定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废纸进口增减量,以衡量这些因素对废纸进口量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缓解中国造纸原料对进口废纸的依赖。
2影响中国废纸进口量的因素分析及理论假设
2.1因素分析
对于影响中国废纸进口量激增的因素,国内一些学者结合中国造纸行业的背景,通过对年鉴资料的分析,给出了个人的观点。胡孟春(2010)、侯庆喜等(2008)认为,我国面临着对进口废纸资源依赖程度高的问题,而废纸进口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纸和纸板消费量的快速增长。顾民达(2005)针对该问题也指出,中国进口废纸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造纸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木材纤维,但国内木材供应不足,非木材资源也存在问题,因此,进口废纸作为造纸原料,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詹怀宇(2010)则认为,近年来废纸进口量持续增长与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的减少密切相关。非木材纤维仍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造纸原料,特别是在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国情下,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提出未来造纸原料必须走多元化、多渠道之路才能摆脱对进口废纸的原料依赖。与此同时,国外学者BillMoore(2007)也提出中国废纸需求的增长还源于传统的主要纤维原料非木材纤维用量的减少。结合目前中国造纸纤维原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上学者的部分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图2给出了2000~2009年中国国产木浆供需差额情况,木材纤维产出的木浆缺口的不断增大充分印证了该种类造纸原料在国内市场上的严重短缺,再加之中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可用于增产木浆的木材原料相对有限,国内的木浆供应增长速度已远跟不上造纸业对木浆的需求增长速度,而这一部分差额成为推动中国加速进口国外废纸原料的重要原因。而图3按造纸所用原料的不同种类,显示了各生产用原料的比例变化,其中,起初与废纸浆同为主要原料的非木浆比例大幅下降,废纸浆比例逐年增加,而木浆比例则基本持平。说明进口的大量废纸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非木材纤维使用减少导致的生产性原料的短缺部分,验证了学者认为中国废纸进口量激增与非木材纤维原料的使用减少密切相关的观点。为此,笔者在综合考究以上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资料后,结合宏观、微观与国际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认为应从社会发展进步、生产制造现状以及国际贸易变化三个角度探究影响中国造纸工业大量进口废纸的原因,并进一步细化以上三个层面,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纸板消费量两项指标反映社会发展与废纸进口量的关系,以造纸原料浆所含废纸浆及非木浆的比例变化代表生产工艺对废纸进口量的影响,以国内生产纸浆供需差额、木片进口量、废纸进口价格、纸及纸板进口价格来衡量国际贸易因素对废纸进口量起到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企业家回乡投资影响因子探究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家回乡投资决策
法国人类学家布尔迪厄在1979年首先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并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并列的三种资本形式之一。科尔曼(1990)随后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中深化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实现某个目标的生产要素,是基于信任的关系资源。波提斯(1995)在科尔曼观点的基础上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调动关系的能力,以来个人社会网络或网络成员之间互相调配稀缺资源的能力。房路生(2010)以初创业的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指标的分析发现,企业家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对创业生存绩效有显著影响;企业家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创业生存与成功绩效都有显著影响。陆涛(2012)研究发现,企业家自我效能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变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耿新(2010,2011)以小型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动态能力有显著影响,并且通过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按照关系网络层的社会资本的解释,社会关系网络能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能够保护风险投资。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企业家回归投资也不乏风险。因而,对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是企业家回乡投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企业(家)政治关联状况与企业家回乡投资决策
关于政治关联的界定,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给出了各自的概念。Roberts(1990)指出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参议员有利益关系;Fan、Wong、Zhang(2007)专门对我国的公司进行了研究,提出如果公司的CEO任职或曾任职于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或者军队,那么这家企业是政治关联的。Ferguson和Voth(2008)则根据对德国企业的研究提出,如果公司经理或者董事会成员与执政党关系密切,则公司属于政治关联的。Allen等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取得上述成就的关键在于,中国存在着相应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替代机制,但是他们并没有对什么是替代机制做深入地分析。胡旭阳(2006)认为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在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是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之一。其通过对浙江省2004年百强民营企业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的政身份通过信号传递机制降低了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的壁垒,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资本获得力。罗党论、甄丽明(2008)通过对上市民营企业的经验数据研究表明,没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相对于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的政治约束要多;同时,越是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融资的帮助越明显。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完善,企业家为了获得政府政策信息、政府资助、融资便利条件等,会尽力和政府发生关联。固始县作为固始籍企业家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和政治关系。企业家回归产业转移过程中,必定与当地政府部门发生各种关系或联系。企业家丰富的家乡地区的政府关系是吸引其回乡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家乡地人力资本状况与企业家回乡投资决策
段建(2007)通过对FDI式产业转移的研究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国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式的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刘家强、王春蕊等通过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过程中,年龄选择特征和技能遴选效应明显,年龄每增加10岁,其选择外地就业的概率就会降低3.67%;并且,居住地经济越发达,农民工越倾向于选择本地就业。同时,居住地的就业途径、交通便利度等也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地选择。企业家回乡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本地的就业途径、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因而,在促进固始当地老年人就业的同时,也减少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数量,而是选择本地就业。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民工荒”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因而,企业都倾向于选择劳动力数量丰富、成本较低的地区作为投资区域,尤其是企业经营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时候。固始县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都很熟悉和了解,这些都对企业家回乡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期刊质量权重m年影响因子的应用
一、引言
1972年,依据普赖斯的峰值理论,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首次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1]。自此,针对“影响因子”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不同统计源产生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不同统计时间窗口产生的累积影响因子、历史影响因子、生命周期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影响因子;以及衍生细化的特征因子、加权影响因子、论文计数影响因子等[2]。影响因子自进入我国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3-11]。如刘雪立[3]、韩维栋[4]、戴丽琼[5]等认为,“高被引文章贡献了主要的期刊影响因子”;张垒[6]提出“高被引论文一般引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李佳悦、邵桂芳[7]针对“高被引论文一般引用高影响因子”问题,研究了“单篇高被引文献与期刊影响因子波动内在关系”。而对传统期刊影响因子在不同学科间不具备可比性问题,吴亚蓓、李小红、李运景[8]、刘雪立[9]等提出了“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标准化方法”。张新玲[10]对传统影响因子只考虑被引用篇数问题,提出综合运用影响因子及被引次数来评价被引期刊的影响力;郑美莺[11]对传统影响因子未考虑被引用期刊质量的缺陷,构造了以期刊质量为权重的新的影响因子计算式;林晓[12]在郑美莺研究的基础上,分年度细化了期刊质量为权重的影响因子计算式。可以说,迄今为止,传统的影响因子或与传统影响因子相关的概念指标在对期刊的评价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当前出版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期刊被引高峰期也相应发生变化。郑美莺[11]和林晓[12]给出的计算方法均无法对不同时限要求、不同科研发展速率的期刊质量情况做出准确评价。本研究在郑美莺[11]和林晓[12]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期刊质量权重的m年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并以7种教育类刊物为例,实证了“若A刊被几本高影响因子的顶级刊物引用,而B刊被众多低影响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则A刊质量可能比B刊质量更高”这一猜想在m=5时的正确性,且当m年取其他值时可同理例证。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文章以教育类7种期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每种期刊2016-2020年的影响因子、发文总量和7种期刊相互引用情况,进行5年影响因子和m年影响因子修正的研究。这里,期刊的影响因子选择统计源为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发文总量选择该刊所有可被引文献量(不包括新闻、咨询、广告等非研究类文章)。本文通过福州大学图书馆CNKI镜像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7种刊物的2016-2020年每年的综合影响因子、发文总量、相互引用篇数进行查询统计,具体如表1、表2。
(二)研究方法与计算
酒店职工忠诚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1高星级酒店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1.1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本研究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收回186份,扣除14份回答不完全的无效问卷,效度为86%,大于80%,说明调查问卷的效度较好。通过SPSS13.0软件的信度检验,得出本问卷的信度系数=0.881>0.8,接近0.9(见表1),表明调查问卷总量表的信度非常可靠,作为员工忠诚度的测量工具是可行的。
1.2因子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影响员工忠诚度的34个影响指标,为了提高指标代表性和量表的可靠性,运用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信度分析法,来剔除原始数据中代表性较差、影响整个量表可靠性的冗余指标。通过因子分析,34个指标被浓缩为10个公共因子(见表5),其中KMO值=0.861(见表2),表明这个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10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72.324%,这表明10个公共因子共解释了72.324%的差异性,从总体变异量表中可以看出(见表3),我们取了总体变异量为72.324%以上的特征值及其因子,共计10个因子,从数学统计学可知总体的累积贡献率大于70%即为合格的分析结果,信息丢失量不严重,具备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34个指标的信度系数=0.929>0.99(见表4),表明量表具有非常好的信度,分析更加准确可靠。由表5可看出,变量“高层领导的战略眼光”“、管理者专业素质”“、管理者知识储备”“、管理者酒店管理资历”“、管理者凝聚力”、“管理者对酒店服务质量重视程度”“、管理者对酒店文化建设推进力度”这7个指标在公共因子1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1命名为“领导者影响力”。变量“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员工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员工对工作胜任度”“、员工对工作敬业度”这五个指标在公共因子2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2命名为“员工的基本素质”。变量“员工获得公平晋升的机会”“、酒店公平竞争环境”“、奖惩分明”“、工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这4个指标在公共因子3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3命名为“员工竞争环境”。变量“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的安全感”“、工作的成就感”这四个指标在因子4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4命名为“工作本身”。变量“酒店薪酬”“、酒店福利”“、员工精神奖励”这三个指标在因子5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5命名为“酒店薪酬制度”。变量“定期举办员工培训”“、培训内容形式多样”“、培训效果”这三个指标因子6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6命名为“员工培训”。变量“同事间的相互协作”“、同事之间的融洽程度”这两个指标在因子7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7命名为“酒店人际关系状况”。变量“酒店业绩”“、发展目标的明确性”这两个指标在因子8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8命名为“酒店发展状况”。变量“管理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这两个指标在因子9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9命名为“酒店管理制度”。变量“酒店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上下级间信息沟通”这两个指标在因子10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因子10命名为“信息沟通”。
2结语
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好发表吗
一般来说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主要是期刊的影响力度大,关于论文的发表录入来说有很大的协助。现在咱们在挑选期刊的投稿时也比较热衷挑选这类的期刊,关于投稿来说并非咱们想的这么难,只要了解了期刊的各项信息,并且关于投稿的各项要求都把握了,那么论文的投稿发表就会容易许多了。
对于期刊来说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质量度和影响力就会大的许多。现在来说咱们要想投稿这类的期刊就要按照各个要求与模式来进行刊物的投稿发表。一般来说投稿时需求注意的方面有以下这些事项:
期刊的影响因子了解把握的一起还需求对期刊的定位发表文章的性质进行相关的把握。有的期刊是理工类、有的期刊是社科类,还有的是综合类等等,所以在进行投稿时,一定要挑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期刊。
当然了咱们还需求对期刊的等级与其刊载的文章呈正比关系。作者在初度投稿时,不妨先考虑一下更高层次的杂志,比方核心期刊。最快速的办法仍是寻求专业学科教师或同行的协助,由于他们的投稿经验可认为第一次写文章提供有效的辅导。
关于期刊征收的日期来说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投稿时的各个日期咱们要把握清楚,要在合理的时间段内进行相关期刊的投稿发表,这样关于论文的投稿也才有协助。
很多人都经历过时间不充裕的情况,尤其是评职称的论文,到了要递交材料的时候,论文却还没见刊,有些情况下论文是可以加急发表的,有合作征稿的期刊是可以申请加急的,您可以向编辑老师说一下您的文章方向,方便介绍适合投稿的期刊。
正确认识与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曾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影响因子在使用中被一些评价体系异化,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当前,我国期刊界乃至全球期刊界对影响因子的局限性提出了许多质疑和批评。影响因子给期刊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影响因子?日前,本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刻意炒作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最初作为文献计量学概念出现,到被广泛运用于当今期刊评价体系,影响因子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尧: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又称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论文,率先提出将一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作为影响因子。其后影响因子这个相对统计量经过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采用的一种衡量期刊有用性、显示度与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国际期刊生态、学术生态以及学术著作的发表机制也由于影响因子的出现而改变了面貌。
影响因子作为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设计初衷主要是为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等服务。除此之外,影响因子还可以有多种应用。但是,当影响因子被用于期刊评价以及学术评价之后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只与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实际上影响因子还与许多因素相关联,比如论文的出版时滞、长度、类型和合作者数目,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引证半衰期,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社会知名度,等等。因此,期刊与学术评价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响因子,如果过分强调被引用或收录情况,就会给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
从理想角度讲,一家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这些论文的观点或结论被其他学者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影响因子得到合理使用,那么影响因子与稿件质量是相得益彰的。但在现实中,有一些期刊采取各种办法有意炒作影响因子。如办刊者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由此提高影响因子。采用这些方法后,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可以显著提高。期刊利用炒作手段,看似迅速提升了影响因子,但却破坏了期刊生态和学术生态。
在实际的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过程中,影响因子的原始功能在扩展中被逐渐异化。全球各地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基于影响因子制定了本机构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放大了影响因子的激励导向效应。影响因子在学术界开始引起广泛争议。国内外一些期刊或出版集团联合呼吁不予重视甚至不再支持影响因子,并提出重塑期刊评价体系。
过度依赖影响因子阻碍学术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过度依赖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学术发展带来怎样的弊端?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曾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影响因子在使用中被一些评价体系异化,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当前,我国期刊界乃至全球期刊界对影响因子的局限性提出了许多质疑和批评。影响因子给期刊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影响因子?日前,本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
刻意炒作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最初作为文献计量学概念出现,到被广泛运用于当今期刊评价体系,影响因子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尧: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又称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论文,率先提出将一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作为影响因子。其后影响因子这个相对统计量经过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采用的一种衡量期刊有用性、显示度与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国际期刊生态、学术生态以及学术著作的发表机制也由于影响因子的出现而改变了面貌。
影响因子作为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设计初衷主要是为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等服务。除此之外,影响因子还可以有多种应用。但是,当影响因子被用于期刊评价以及学术评价之后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只与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实际上影响因子还与许多因素相关联,比如论文的出版时滞、长度、类型和合作者数目,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引证半衰期,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社会知名度,等等。因此,期刊与学术评价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响因子,如果过分强调被引用或收录情况,就会给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
从理想角度讲,一家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这些论文的观点或结论被其他学者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影响因子得到合理使用,那么影响因子与稿件质量是相得益彰的。但在现实中,有一些期刊采取各种办法有意炒作影响因子。如办刊者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由此提高影响因子。采用这些方法后,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可以显著提高。期刊利用炒作手段,看似迅速提升了影响因子,但却破坏了期刊生态和学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