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5:08: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视作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语影视作品分析论文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的手段,对英语影视作品在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表明把英语影视作品应用于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确实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影视作品听力零课时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听力教学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传统的一周两节的听力课远远满足不了各阶段的听力水平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也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听力教学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部分高校开始了英语听力“零课时”的教学尝试。2001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与教材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其命名为“零课时课程教学”。各大高校为响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纷纷加强语言实验室建设,也为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建构了物质基础。
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符合Littlewood提出的后摄自主学习(reactiveautonomy)模式,即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同时,为了使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自主学习内容即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参照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i+1语言输入理论。这种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即通过接触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而习得的[3]。英语影视作品如电影和电视剧,特别是现在流行的美国情景剧等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地道,会话真实鲜活,为学生营造出类似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才有了LearningEnglishmoviesandAmencansitcomsislearningauthenticEnglish,(学习英文电影和美国情景剧就是在学习真正的英语)这一说法。
关于通过看英语影视剧能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勿庸置疑。“新东方”学校的杜子华老师和邱政政老师就分别提出了电影听说教学法和美国情景喜剧教学法,通过观看经典名片来培训学员的英语听说能力。许多大学也开设了英语视听说课程。但大多数大学把作为专业技能选修课的视听说课放在三、四年级开,以代替基础的听力课,学时半学期,每周两小节。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很难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实现用英语影视剧辅助英语教学受学时和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长期实行。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的实施,使英语影视作品真正应用于听力教学成为可能。
影视作品方言魄力
影视艺术不但是一种文化类型,也是艺术与创造力的融合。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升,对于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内涵。如果说电视机和电影院的先后出现为我们的艺术追求打开绚丽的大门,那么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方言则为我们的精神内涵提供新鲜的元素。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或是综艺娱乐节目,各民族各地域的方言也为其增添了独特魅力,为观众的欣赏添加了养料。对于多民族多地域的中国,语言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地方一种方言,组成了特殊而又深厚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不但增加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对于发展本土化艺术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疯狂的石头》成为人们话语中方言电影的典型代表,他将四川话、唐山话、广东话与情节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捧腹大笑之余又领略到了方言这一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而情景剧《武林外传》中掌柜佟湘玉将陕西话渗入喜剧中,让人们在艺术中自我陶醉。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生活中的艺术也寻求多元化、精品化。所以在影视作品的方言文化中能够满足受众对于新鲜元素的追求,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给生活带来与众不同的刺激感。方言化已成为现今影视文化的一种流行趋势,方言作为特有的文化符号,也已悄无声息的提升了自己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同时消费文化也为方言的娱乐化追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直面社会、忠实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艺术原则,为中国电影画廊增添经典的画卷。而使用方言后,从声音的层面上来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真实,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提升了影视文化的整体艺术魅力。从最初的《渔光曲》《万家灯火》到现在《美丽的大脚》《疯狂的石头》,方言都将每一位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表现的真实可观,用真实的语言展现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命运。
二、创作者的社会和文化意识得以体现
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中,方言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美学与文化意义。在这部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语言和言语样式:标准普通话、方言(山西方言、温州方言)、外语(俄语)。从中可以看出贾樟柯对方言的使用独具匠心:在北京这样一个现代大都市中,普通话作为最主流的中心话语形式,它显然更多地在“公共空间”,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使用,使用的是最标准的普通话———它象征着一种都市文明,标准、优雅,看似亲切,然而骨子里却具有一种距离感。在都市边缘人男女主人公的私密的爱情生活及与他们的同乡的交流中,使用的则是山西方言。影片中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照,在某种程度上是内心精神世界冲撞的缩影。“方言的诉说不断向我们提醒强化着他们真实的身份,尽管他们身在这梦幻般的世界公园,但他们始终是来自外地的都市外乡客,飘零异乡,无法融入中心的现代大都市。生活在繁华城市的表象之中,真正的内心却在漂泊中不断迷失。贾樟柯通过对方言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中边缘与中心、现实与仿像的复杂关系的反思,方言作为一种边缘话语在对中心话语的对立中,成为贾樟柯现代化进程反思性话语表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了影片的表述。”
三、方言凸显了喜剧效果
警匪题材影视作品分析论文
无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在现代文明的都市社会里,犯罪和破案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警察——这个国家暴力机关的执法者的使命似乎也永无终止之日。虽然犯罪和破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占得很小,警察和罪犯也并不是社会公民成员的主体,他们的分量也许无法与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相比,但它们永远是戏剧化矛盾冲突最外化,最突出的社会行为。犯罪率逐年飙升,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犯罪的手段复杂多样,破案历程千奇百怪——这些都给影视创作带来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经历了日常无聊琐碎的普通观众,很期待在茶余饭后欣赏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常故事——这就是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经久不衰的诱人之处。
题材与主题
国内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多涉及犯罪,法律问题,叙事元素彼此混杂,多具备情节剧的叙事结构,这类电视剧往往不能独立成章,多集叙述的是一个大故事。这一类影视剧已经成为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题材之一,有相当多的佳作成为收视热点,《大雪无痕》、《永不瞑目》、《生死卧底》、《公安局长》、《重案六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黑冰》、《黑洞》等,这些电视剧的题材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当下转型期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与揭示上,它触动着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凭借其当下性,敏锐性,重大性的特点牵动着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美国近二十年的警匪片,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梦幻”形式,与国内的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不同,这种形式下的警匪影视作品经常会部分忽略时代背景和政治元素,部分忽略政府影响和政党政策,而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对事件本身的影响。警匪电视剧也往往像电影一样,可以独立成章,一集一个故事,这种具备“不连续性”的特点,虽然在宏观结构上似乎逊色于国产电视剧,但是其单集的独立性也有效地提高了收视率——毕竟观众可以在任意一集中随意融入情节。
从表现主体来看,普通警察,刑警,巡警,武警,特警,安全人员,谈判专家,特工,甚至交通警,消防警,都一应俱全。从涉及的案件来看,刑事犯罪(《九.一八大案纪实》、《西安十二.一零枪案纪实》),经济犯罪(《冬至》),黑社会犯罪(《绝不放过你》、《黑洞》),跨国经济犯罪《升起的太阳》,恐怖主义犯罪(《爱国者的游戏》),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犯罪(《谍中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艺术形态功能
剖析影视作品和影视广告的创作性异性
摘要:由于影视广告的特殊性,使其在具备一般广告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常规影视作品的特征,但又在创作思路,作品本体,后期创作等方面与常规影视作品存在差异。
关键词:影视广告常规影视作品创作差异
影视广告是广告和影视作品的结合体,它与常规影视作品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影视广告在具备了常规影视作品特点的同时又以其强烈的商业性独树一帜,但影视广告的本质仍然是广告。销售商品是其主要目标,如果按照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将会阻碍影视广告的发展。对二者的创作差异进行分析,理清它们的创作思路,将为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依据。
一、影视广告与常规影视作品创作思路差异分析
在创作影视作品之前,需要对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涉及创作思路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果偏离了创作根本方向,就会使作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创作目的与目标受众差异分析
影视作品与传统文化共生问题探讨
【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数以亿计的炎黄子孙。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心,各行各业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各行业发展的共生问题。作为现代精神支柱的影视行业在这一方面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将围绕影视行业如何实现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影视;传统文化;行业共生
一、文化发展解读
传统文化具体化到事物上,涵盖了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各个层面。无论是行事或为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各行各业越来越看重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共存。建筑业的设计融入古典元素,使之大气而不失内涵;教育业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强化,使传统文化自小扎根于炎黄学子的心中;商业也讲究守诚信,赚取正义之财;国家发展更是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扎实打好国家发展战略,挺高文化自信继而提升国家实力。影视行业作为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坚定传统文化信仰,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且借助现代手段和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是它的重任。影视行业自兴起一直注重传统文化与影视作品的融合,而实现作品与文化更深层次的共生问题,在影视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感诉求。是影视行业自始至终不断探索的目标。
二、影视作品与传统文化共生现状
(一)电影电视剧产业。中国电视剧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口菜饼子》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电视剧作品,该剧讲述了一位母亲生活贫苦,为了自己的女儿将最后一口菜饼子给了女儿自己却饿死了的故事。故事旨在告诫人们在安逸的生活下不能够忘记前期的苦难。这完全契合了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该剧传递的忆苦思甜精神是社会发展中需永远牢记的传统精神文明。四大名著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本身便是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翻拍的电视剧通过名著自身的内容及适当改编后,《三国演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水浒传》中人们所呈现的百折不挠、英勇顽强之精神,均彰显着刚性之美;《西游记》中正义与恶势力的斗智斗勇多展现的不畏险阻、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红楼梦》中满汉文化结合,呈现精彩的伦理道德风尚。四部作品将仁义、才智、忠孝和诚信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电视剧产业的质量及创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了契合文化发展,实现电视剧与传统文化共生,许多作品格调也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优秀的古装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民众的生活,继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大火的《甄嬛传》弘扬天下一家,提倡满汉融合,独到的人物设置结合完整的故事情节,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方式的交融运用,让受众感受到深刻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二)真人秀产业。近年来网络综艺节目几乎呈爆发式的状态喷薄而出。《奔跑吧》《极限挑战》等快综艺作为各卫视的王牌节目,它们承担的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格外重大。该类节目经常将录制地点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并以节目嘉宾亲身实践,感受古老的传统工艺为游戏的方式,巧妙地将文化元素与竞技游戏相结合,重现了传统文化魅力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在观众的欢笑中,冲出了户外真人秀的束缚,收获了成功。慢综艺是近年的热潮节目。录制地点选取在传统古村落,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都给人以纯真质朴的气息,对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极佳的推动作用。例如湖南卫视《我们来了》有一期将地点选取在苏州,嘉宾切身体验苏绣、昆曲等文化遗产,为这一类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传播舞台。对大多数人而言,家是生命的起源,父母之爱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向往的生活》等生活体验类综艺则是将家文化传播得深入人心,在提升收视率的同时也能引发受众思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是文化知识类真人秀,这一类节目对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融合,具有极大的引领和启示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最为直接迅速。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最具代表性。前者以竞赛模式传播诗词文化的魅力,体现了汉语言文字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影响力。后者则是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对诗词进行编曲后以演唱的形式传递文化,“三言两语”成就的“大道至简”成为其独特魅力之所在,使之能够广泛流传,深度响应了国家树立文化自信的旗帜。这类节目的走红,使人们看到未来中国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美好前景。(三)纪录片产业。纪录片是对真实生活的记载,以镜头记录加上艺术加工后进行传播,内容具有科学性与直接性。《了不起的村落》聚焦于国内古村落,纪录片秉持土地道德,在敬畏自然中走向对大地母亲的回归。这些村落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微弱,位置劣势十分突出,与外界交流困难。纪录片以当地人民的生活动态为主要记录点,他们奉献过、热血过,他们值得被铭记,不应被历史遗忘,同时也使得古村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告诫受众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会欣赏自然。《舌尖上的中国》则是一档美食类纪录片,主要以记录全国各地独具风味的美食为主,其中不乏对许多传统工艺食品的记录传播,提高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知名度,同时国民对美食的热爱也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于生活的热爱,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生活文化。
影视作品价值满足审美要求
自1895年,卢米艾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经历了纯记录功能时代和艺术史代,电影在艺术上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了人们的审美灵魂。电影史上的经典都是因为在某一个方面刺激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神经才得以成功并不朽,《肖申克的救赎》前后紧密相连呼应的故事结构让人惊叹不已;《教父》的故事中,智谋、亲情、抵抗和周旋让这三部影片处处有滋有味;《星球大战》让世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影视特技的魅力;《辛德勒名单》让全世界不管是否经历过二战的人们为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篇章忏悔;《黑客帝国》集特技与故事于一身,在视觉和哲学上震撼了世人。
这些头戴光环的电影大多都有着传奇的制作团队,或者制作过程,有些耗资巨大,有些过程奇特,有些故事新颖等等,然而还有很多同样具有类似条件的电影没能获得同等的荣誉。是什么导致有些电影卖好、卖座,而有些惨败而归?如果不是惊人的耗资或特技或者其他的外在条件,那还有什么?最近,Facebook出资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创造了又一个神话,此消息一出,仅10天里,In-stagram的用户就增加了1千万,达到了4千万。其实社交类软件从一开始的QQ,MSN到今天已经有很多种,人们会问,还会有市场吗?但事实是,在QQ和MSN之后,中国人有了博客、微信、飞信、校友录、人人网、微博等等,新的社交软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产出的步伐。在国外,先后是Myspace和Face-book,在博客之后,Twitter竟然还能那么流行,如今Instagram来了,它又一次让消费者不遗余力的注册新的账户。
早期的社交平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虚荣心,如同电影《Gamer》里的游戏概念一样,大家都在玩捉迷藏,网络上没有真实身份,所有的社交都是过把瘾,短暂的。但畸形的社交终究失败,人类的社交本应该是从心沟通,人交流的初衷还是试图建立真实和稳定的关系,和一群不知道的人交流迟早会厌烦的,这就是违背人类社交本质要求的结果。社交的例子就是在告诉我们,任何的行业都要以为人的幸福服务为宗旨,一定要满足人在某个方面的本质需要,在网络上交朋友就应该像在生活中交朋友一样,二者都应该为用户提供建立稳定可以来好友关系的平台。
影视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声音、色彩、剪切、道具、化妆、光影特效、电脑特效等等元素,关于影视制作的分类也越来越多。每一个类别或元素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悄悄的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影视艺术性的价值,加强了观众对影视技术性的追捧。当电影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人们对这种纪录技术充满了好奇心,不管银幕上出现的是什么,观众都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目不转睛的观看,就像人类第一次照镜子一样。当人们对流水账似的电影打着哈欠的时候,剪辑和蒙太奇出现了,观众对这种魔术一般的再现真实世界的手法惊叹不已,所以当时,不管什么电影,只要有剪辑就是好电影。之后的历史中,人们依据是否有声音,是否有颜色,是否有特技来评价电影的好坏,而这些评价标准,在后来又被观众自己视为肤浅的,低俗的。乔治•梅里爱在电影叙事和技术方面起到了仙人指路的作用,他一生拍摄了500多部电影。就连卢米埃尔兄弟都认为电影只是记录工具,没有前途,而梅里爱则把它当成了艺术和事业,在电影刚刚出现的时代,他竟然发明了停机再拍,多重曝光,手工着色,低速摄影和淡入淡出等手法,他的电影在当时简直就是特技大片,当人类还不知道电影是什么的时候,梅里爱已经在电影里利用视觉魔术虚构世界了。
乔治•卢卡斯和梅里爱一样,也超出了他所在时代的世界观,当时很多著名的导演在看到《星球大战》的剧本时完全看不懂里面描写的特技是什么意思,他们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来做被局限的想象,而卢卡斯则用无限的想象去期待技术。正是因为他的卓越贡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电脑特技,现代的特效技术可以制作出任何的视觉效果。今天的3D电影也是技术上的飞跃,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观众又一次陷入了用技术评价艺术的境地。3D电影民用化的早期,人们认为只要是3D电影就是好电影,所以有很多乏味的电影也踏上了3D快车,赚了个好票房,而观众则全然不顾空洞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很快人们觉醒了,发现一些优秀的电影还是使用传统的技术,甚至有一部既没有颜色也几乎没有配音的电影获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奖。
从上述电影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技术革新来看,无论是电影制作人还是观众,在面对一项新的技术时,总会先陷入崇拜技术忽略艺术的怪圈,然后又过分反对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和摆布,最后真正协调好技术和艺术的关系,让电影真正为观众的审美要求服务。虽然卢卡斯和梅里爱的电影折服大众的是技术,但这些电影完全按照美学规律而拍摄,其艺术性与技术性有同等的价值。《大艺术家》的成功会让人误以为是人们看腻了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想换个样式解解乏,但事实上它的成功仍然是百分之百建立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基础上的。直到今天,中国人在做一些电影宣传的时候仍然用这样几个口号来做大标题:媲美好莱坞,耗资...亿,历时...年。真不知道这个年头,还有多少人会被这样的信息所吸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没准人们每每提到《泰坦尼克号》的时候都会谈一谈它耗资多少亿。显然,这些宣传工作者完全没有搞清楚观众的审美要求。
影视作品中传统视觉元素的设计与表现
摘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影视行业道路上,随着播放平台的推陈出新,观众所见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元化。在各路影片冲击眼球的环境中,带有中国风的影视作品凭借着唯美而有特色的画面及婉转悠扬的东方神韵越来越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这类影视作品中强烈的中国式设计元素为中国的影视作品打开了一道宣传的大门,让世界感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对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展现进行梳理,探索不同的设计与表现方法,以期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视觉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文化传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式风潮时,人们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同样看到了中式风格的体现,这类影视作品的核心内容为中国传统及独特的文化内容,设计环节具体采用的是传统视觉元素。一般而言,传统视觉元素具体指的是中华民族独具的基于儒家思想文化内涵且涉及其他各类思想文化内容的文字及图形系统。这类影视作品的视觉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们在荧幕上所看到的所有画面内容,包括片头片尾的包装、场景设计、色彩运用、镜头构图方式、服化道及海报等平面宣传等。
通过现代手法将传统元素进行二次设计,成为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元素的主要体现部分,从设计层面可分为场景优化、构图的藏与露等几个部分。场景优化,强调视觉特点在场景的选择方面,影视作品依据剧本为主,强调场景特点为主旨,然后使场景突出剧本要表达的视觉感受,或浓重,或淡雅,都要与剧本交相辉映。例如,李安导演拍摄的《卧虎藏龙》选景是在安徽宏村,这个古老的村落始建于北宋,而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目前,全村当前保存完好的明清朝代的民居总计超出140幢。首先,建筑时代符合剧本时间,而这个村落保存良好且民居数量很多,符合拍摄的取景要求。在徽派建筑的黑瓦白墙的视觉上看,称得上明清建筑中的简约风格,也符合剧情体现的纯粹的武侠之情的故事,所以在场景视觉上李安导演做了减法。关于场景布置方面,我国具备众多独具中国特色的相关建筑,不管是四合院,抑或是寺庙、祠堂等,此类建筑的美感皆极为突出,众多国外大片往往或多或少皆会涉及本国对应特色古建筑场景,低调而不失高雅。比如,众人熟悉程度比较高的著名电影《功夫熊猫》,在选材方面运用了众多中华元素,其中就涵盖了国内古代代表性的徽派建筑。同时,在电影中仍旧可融入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具体场景,比如毛笔书法、对联及中国传统节日等。构图的藏与露,由实见虚显意境在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是意境,整体来看,即运用极为精简却又十分精准的笔墨,促使其整篇的意境高远,具体体现为一种情景互交、虚实结合、回味无穷的诗境。我国传统绘画中构图较为普遍的方式为藏与露、由实见虚。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中,不少核心桥段皆使用此类手法。影片的主人公叶问被佛山功夫界选举为代表,正式参加中华武士会宫羽田隆重的隐退仪式。在该关键桥段,王家卫使用了由虚至实、虚实结合的方式,有效开拓了影片的意境空间:在此次对决内,导演并未让双方由观众期待的那般针锋相对、大打出手,而是处于较为狭小的空间内,合理采用以静写动的方式,进一步体现双方出众的武功。此外,影片内使用了由实见虚的相关技巧,在二人对话内将大饼认定成“武”及“世界”,深入探究中国武侠的侠义精神。
在构图上,中国传统美学还可运用中国画中的几种构图方法,在其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均衡、布势、对比、主次、开合、疏密等,可更好地体现中国风之美。除此之外,山水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对“五字法”在画面上有了一个更精准概括的描述———按“甲”“之”“则”“须”“由”五个字来帮助画面分割空间,这种感觉非常有趣且耐看,可谓之非常精妙。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代入丰富画面有关色彩方面,中国文化思想内具备极为突出的吉利观,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吉祥、平安等,此类观念不但全面丰富了传统色彩理念本质内涵,与此同时,也使中国传统元素的色彩在使用时有了强烈的主观性,如红色很受中国人喜爱,代表着吉祥、喜庆、幸福的色彩,是一种吉祥色,人们也经常用红色来置办吉祥的物件,如嫁娶穿的礼服、红烛台、被染红的鸡蛋、红灯笼等都洋溢着喜气;青色代表着极富生机的春天,对应青绿色深受众人的喜爱;与吉祥相反的寓意黑色表达的是一种肃穆和悲伤,白色表示纯洁和光明,古人经常用黑白搭配来表示天地、阴阳调和,如太极八卦就是黑白色搭配的代表之一。另外,民间美术色彩也是深受吉利观的影响,大多都趋利避害,多采用红红绿绿的色彩搭配图个吉祥,且色彩鲜艳、夺人眼球。而《影》这部影片中,张艺谋展现的中国色彩与其有着本质不同,属于将水墨与电影融合至另外的高深境界。在沛国大殿内,“黑”展现的是厚重木柱,“灰”展现的是朴素地板,而“白”对应的则是书法屏风,极具张力的狂草屏风层层展现,抛弃以往繁琐的陈列,单单运用三种色彩,即黑白灰大殿,暗喻了沛良即便生来为王,却担当着责任与隐忍,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其豪放不羁、深谋远虑的深刻形象。全片采用的是低饱和度色调,与此同时,还运用了水墨服装及太极图,不但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子虞与影子之间虚实、真假交映的挣扎及纠结情感,在灰色地带内属于人对权力的无限制渴望。水墨的浓厚色彩不但给人以视觉冲击,而且也震撼了心灵。海报视觉效果凸显中国绘画神韵中国绘画具体采用的技法是工笔及写意。工笔本身具备工整及严谨的特征,能够在细小地方见真章;写意则与其完全不同,更关注浓墨重彩,考究的是形神,便于达成一种酣畅淋漓的意境。具体而言,即合理采用中国绘画与诗画二者融通之处的特殊艺术体现侠骨柔肠的独特精神。比如,徐克采用的《黄飞鸿》海报就体现了磅礴而出的气势。
依靠大面积色块渲染强烈刺激观众的眼球,并采用科学色调配比,促使观众形成极为强烈的民族危急关头的惊心动魄感。海报内乌云密布的部分占据了大多数面积,表示黄飞鸿身处清末民初民族饱受苦难跟危机的时代,但其却始终屹立于天地之间,充分展现了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还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在海报设计方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即字体,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体现上字体当然首选书法字体,最主要的字体包括隶、篆、行、楷、草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着中国韵味的气质与美感。在图片的使用方面,山水画、工笔画、水墨画等带有文物的照片、古代建筑和物件,都是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海报中常见的样式,单纯用图片即可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格,而画龙点睛之处就在于标题的文字编排。在字体编排上,海报设计同样可借鉴中国画的精髓———留白,中国国画常用留白的空间来凸显传统、质朴的氛围,同时利用留白将主体物凸显出来,留出空间来将观众视线锁住。纹样图案的解析与重构在影视服装方面,影视作品应尽可能选择突出民族特色、职业特点的服装,在颜色和材质的选择上尽量结合场景及现场光线去选择,在服装装饰上可运用传统图案。影视服装大师叶锦添在对中国服饰图案进行设计时秉承自己的理念,他说:“中国图案的形成,是反复、排列的,在部分特定空间内,美化了各个细节。花纹内所包含的人物、禽兽等形象,异常可爱生动,其充分融进了图案缓慢流动的花纹内,物象体现在花纹内,而花纹又为其崭新的蜕变,节奏交融侧面体现了飞动的优美外形”。不论在表现时代感的微电影中还是在现代体现民族文化的微电影中,服装的选择更多挑选中式风格,配色和轮廓都在挑选的范围内,例如带有俏皮感的倾斜形门襟流线型设计、各色的盘扣、绣花的裂帛等,在视觉上都是非常有民族生命力的设计;材质上多以棉质、麻布等较为传统朴素的质感,以刺绣引彩线等细腻的工艺展现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花纹图腾等;手法上抽象与写实并用,增加趣味感。其实,不仅仅在服装上需要有纹样图案的出现,在很多道具中也有蕴藏了不少中国传统元素的图案。例如,在电影中常出现在背景中的祥云、民族图腾、京剧元素、红色窗花等,都可出现在画面中来烘托中国传统视觉感。结语综上所述,在体现中华文化的影视作品中,视觉设计常常都是以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一以贯之,在运用这些元素时要依据剧本提前查找资料、挑选素材,但不是所有素材都适合直接拿来使用,很多时候需要再进行一定艺术手法的加工或者整合运用。影视作品试图在保存国内传统视觉元素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当下众人审美需求。
著名影视作品名称商标维权
一、现象
著名影视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抢注影视作品名称,成为众多商标炒手所热衷之事,他们在影片开始宣传之时就注册影视作品名称或是影片主人公名字等与影片密切相关的商标,再以高价进行倒卖。而通常很多制片人却对此不以为意,即便制片方对片名进行商标注册,其申请注册保护的类别也主要都是围绕着电影本身来进行注册保护。这说明虽然制片方也意识到影片所带来的一系列延伸产品及产业的发展,对此所进行保护的力度仍然不够,因为电影延伸产品并不是只涉及电影制作本身,影片还会有其他的产品效应或产业效应的出现,若也用电影片名进行注册,就可以搭上著名影片在公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顺风车,例如,在电影《我愿意》中,用男女主人公见面的咖啡馆作文章,注册申请第30类商标类别——咖啡、茶、可可等商品的保护,那么这已经超出了电影制作的商标保护类别的范围,而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却无形中为咖啡馆增加了宣传效应。
二、将影视作品名称注册为商标行为的定性
将影视作品名称注册为商标这一行为应该如何定性,是否可将其定性为商标抢注行为,还是仅仅属于恶意注册?
(一)恶意注册
恶意注册,在我国商标法中的界定比较狭义,其主体被限定为代表人或者人,将代表人或者人私自以自己的名义注册被代表人或者被人的商标的行为定义成恶意注册行为。然而,笔者认为,应当对恶意注册的定义予以扩大,不妨就以其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即指商标注册人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是效应,明知其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或者可能危及甚至是损害他人的利益,而进行的商标注册行为。将著名影视作品名称注册为商标,无非是想要利用著名影视作品的播放在公众中造成的影响,为其产品或服务做免费宣传,使得公众误认为该产品或服务与影视作品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进而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打开扩大市场提供便利。该行为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利益。因此,非影视制作人将著名影视作品名称注册为商标是恶意注册行为,但我国商标法对恶意注册的行为的规制暂时仅针对商标人或者代表人,尚未将其他主体也纳入禁止恶意注册行为的范畴,希望能够借助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机,对此项规定进行完善。
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
一、民族音乐及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一)民族音乐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产生于人民的生活实践,又服务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创造出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也能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除此之外,各民族音乐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反映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族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纵观各民族音乐,我们会发现民族音乐具有地域性,因为民族音乐产生于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活动紧密相连。除此之外,民族音乐也具有极强的即兴和随意性,它不像其他音乐一样需要经过很多工序、琢磨,它仅仅是各民族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具有纯真的自然的美,没有雕琢的痕迹。中国古代的民族音乐主要是指各个民族演唱和流传的音乐。众所周知,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但是在早期,民族音乐的地位十分低下,通常没有专门的艺人和书籍记载,而音乐的传承也仅仅是依靠口耳相传,也没有人对民族音乐进行专门的研究,民族音乐的流传和发展仅仅是依靠百姓对音乐的喜爱和娱乐。民族音乐除了具有地域性和即兴性之外,还具有差异性,它不仅反映不同地域的百姓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的特点。除此之外,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的差异性也逐渐展示出来,从整体来看,民族音乐的生命力极强,也极具感染力和感召力。正是由于民族音乐的这些地区的差异性,使得民族音乐的独特性日益显现出来,并未以后的民族音乐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音乐发展的困境
各民族音乐不仅代表了各个国家人民的音乐文化,还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但是在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民族音乐失去了交流的平台,民族音乐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民族音乐的发展被严重抑制,除此之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各种文化良莠不齐,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纵观现在的中国音乐市场,西方音乐,日韩音乐也传入中国,并且受到中国绝大部分青少年的喜爱,民族音乐的恶性竞争不断地加剧,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的市场也逐渐地萎缩,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二、在影视作品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意义
艺术创作在动漫影视作品的中国味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且对促进人民精神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漫影视作品是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相关问题,并且结合其中所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其所展现出的中国韵味。
关键词:动漫影视作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
现阶段,我国的动漫影视作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动画影片的问世,动画作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动漫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动画作品当中,融入了很多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创作者将一个个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动画世界展现给观众,这对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动画影视作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深思。
一、动漫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瑰丽的宝库。很多传统故事与神话传说,都为动漫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例如,票房大卖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情,是在原著《封神演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再创作。相比于1979年的动画《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彻底颠覆了哪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影片中的哪吒并没有闹海,也没有杀死敖丙,反而与龙王三太子成了好友。变化最大的就是哪吒的父亲李靖,从以往狭隘的形象,转变为了对儿子有深沉父爱的父亲形象。虽然这些改变与原作出入极大,但是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出戏,反而还乐在其中。这是因为尽管哪吒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但是其内核并没有偏离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尽管其语言表达与形象设计融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但是仍然与我国大众的情感诉求与传统价值观相符,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例如,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无比关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么的含蓄且深沉,并且永远不计回报。中国的父母不善于表达自己,但是从不吝啬为孩子付出,因此让观众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而影片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河社稷图”(如图1)、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以及来自金沙遗址文物形象的结界兽(如图2),在令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观众深刻地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说:“动画很有可能是我国传统文化最适合的输出渠道。”也就是说,在动画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尽管迪士尼在1998年结合我国乐府诗集《木兰诗》制作了动画影片《花木兰》,真人版也在2020年上映。但是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迪士尼的《花木兰》仅仅只是一个披着中国文化的西方故事,不管是电影的色彩、人物性格、造型,在中国人的眼中都有些似是而非。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漫作品的横空出世,我国动画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带给观众惊喜,让观众重新去深刻解读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和中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