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2:2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应急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应急体系

供销社应急体系健全计划

2012年是我区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之城市突破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区供销社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攻坚年和基层基础起步年”,以打牢应急管理根基为主题,以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人员队伍、物资装备、宣传教育、信息平台为重点,全力减少突发事件及其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区经济社会及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着力完善工作机制。

切实做到“三有一强化”。一是有足够的人员,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担责。二是有专门工作经费,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充分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建立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和保险机制。三是有必需的装备设备。四是强化应急管理的职能职责,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统筹协调能力。区联社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督促检查,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

各基层社、直属(含参控股)企业要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深入开展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为主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应急管理能力。要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势,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营造“人人关心应急,人人参与应急”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救援演练,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查看全文

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研究

摘要:为了有效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主要针对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应急救援体系

随着中国煤矿的不断老化和开采延伸,越来越多的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而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控制煤矿安全事故、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建立起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需要依赖于应急救援装备、救援组织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其中所涉及的环节和要素较多。而就中国诸多煤矿的实际情况而言,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不能有效地预防和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立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意义

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消费所占比例约70%。随着开采强度及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图1所示为2001—2015年中国煤矿安全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从中不难发现中国每年因煤矿安全事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上千人。而要有效地避免因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应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的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指的是由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支持保障中心、现场应急指挥部及媒体中心等为应对煤矿突发事故、最大程度保障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该体系既包含了机械设备,又包含了应急救援人员,还包含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紧急事故,通过该体系即可对事故进行判断分析并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应急救援活动,从而及时有效地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1]。所以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对煤矿安全事故加以预防,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因煤矿安全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

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2018年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领域现状、网络构成和运营方式,同时结合我国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建设方面,应以公网加专网应用模式为原则,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和应急救援卫星通信网的规划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关键词】消防;应急通信;应急管理;应急救援

2018年3月18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等13个部门的相关职能予以整合,组建成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反观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发展较晚,应始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基于“非典”处置过程中汲取的经验,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应急办作为一个传达信息、协调各部门的办公部门,没有直接指挥应急力量的职能,应急救援力量仍然分散在各个业务局。但是事实上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涉及的部门相当广泛,减灾委、武警、安监、医疗等各个部门都必须去现场,因此分散的力量最终仍然需要国务院进行统一调度。新组建应急管理部有利于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指挥应对、协调处理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及防治,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应急管理部成立标志着公共安全行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同时应急管理部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应急体制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利于充分提升社会对公共安全的认知度和投入力度。应急通信体系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应急保障的核心中枢,也是应急保障的关键基础设施,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的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应急救援任务的执行效率。因此,在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上,我们有必要统筹现有的应急频谱资源、装备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建立或完善各类通信标准、规范,建立适应我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应急通信体系,将为应急救援的参战各方业务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保障作为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

1国内外现状

1.1国内应急通信网建设现状。我国应急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无线应急通信网的建设都是由各自业务部门自行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长期以来我国应急力量的主体集中在公安消防部队,2008年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灭火救援是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责,做好灭火救援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公安消防部队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有效保障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执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安消防部队不断进行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在有线网络建设方面,消防部队依托公安网建设了155M的指挥调度网络,完成了公安部消防局、各地消防总队、消防支队和消防中队的纵向贯通,并将消防部分业务系统部署在指挥调度网上,实现了网络与业务系统的高效融合,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无线窄带网络建设方面[1],由于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无线电频谱规划过程中未给消防部队分配固定的频谱资源,但将355MHz频谱分配给公安行业用于公安无线通信网络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安部门大量采用了350MHz集群通信系统,遵循的标准是公安部制定的“公安移动通信警用自动级规范”即CSP标准,这是在国际上通行的MPT1327/1343集群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安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该标准的实施为公安业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在110巡逻、治安、警卫、消防、交通指挥、边防等各种公安业务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科技强警作出了贡献。后期随着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最大化利用频谱资源和系统扩容的考虑,公安行业从2014年到2016年共了“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系列标准(10项),实现了350MHz集群的模转数。由于350MHz是国家法定的通信频率空间,具有频谱特性优良及未知干扰较少等特性,在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语音通信保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无线宽带网建设方面[2],2015年以前应急力量的各个部门大多以利用公众移动通信网(3G、4G网络)与应急专网桥接,实现视频及大数据的传输通信。2015年工信部决定规划1447-1467MHz频段用于宽带数字集群专网系统,意味着1.4GHz频谱正式发放。中国也积极开展1.4GHz的TD-LTE政务网试验,北京、天津、南京和上海等地都启动建设,我国LTE宽带集群系统开始规模化应用,为高清移动视频传输及可视化调度指挥提供了支撑,截至目前我国多个城市的应急、交通、城管等部门已经开始了1.4GHz无线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该段频段的使用也较为随意,多个部门同时建设同一频段的无线网络也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同时由于频率资源目前属于较为稀缺的资源,多部门共建的模式会占用较多的频谱带宽,建设、维护成本上也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在卫星通信网建设方面,我国公安、消防、水利等应急部门都建设了专用的卫星通信网,用于支撑各自的业务应用。我国消防卫星通信网系统始建于2010年,统一租用23MHz专用卫星频率资源,截止到2012年年底实现了全国网管中心站、31个总队分中心站及203个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工作,实现了消防指挥调度网的延伸。2016年对网络带宽进行了扩容,从23MHz扩容到31MHz,卫星通信以其通信范围大、抗遮挡能力强、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等特点,在公安消防部队处置巨大灾害事故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4年水利部为提高防御水患的能力,开始筹建水利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水雨情数据报汛、防汛抗旱异地会商、应急抢险机动通信、云图和遥感数据广播等重要防汛通信任务,多年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利部卫星通信网拥有27.2MHz卫星资源,其中,Ku波段有22.2MHz,采用亚洲5号卫星;C波段有5MHz,采用亚太6号卫星,带宽资源有所增加,而且增加了抗雨衰能力强的C波段资源。中国公安卫星通信网始建于上个世界90年代,历经近20多年的建设周期,共建设270个数据小站和82个单话音站,带宽由初期的27MHz扩容到目前的81MHz,主要承载的语音通信、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在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和重大自然灾害现场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传统通信保障手段所不具备的实时机动能力、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建立公安现代化指挥通信系统的核心和基础。1.2国外应急通信网建设现状。在应急通信网络和体系的建设上[3],由于发达国家的应急通信发展较早,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和实践的不断检验,国外发达国家外应急通信保障网络颇具规模且体系较为完善。其中,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在近年来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大国,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和事件,日本在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和技术等方面大力建设,建立了中央防灾无线网。该网络由固定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构成,由本国电信运营企业建设、运行维护。同时中央防灾无线网可以在现场迅速连通多个防灾救援机构以交换各种现场救灾信息,从而能够有效通信保障,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链路支撑。美国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始于2001年以后,主要是受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启示,美国政府和电信运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通信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应急通信网络,具体为由政府应急电信服务(GETS)、无线优先业务(WPS)、WiMAX、VoIP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其体系的建设、运维由本国电信运营企业来承担。英国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应急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网络拥塞问题,网络的建设、运行维护由运营商承担,运营商采取“呼叫终止”的策略来平息网络拥塞。“呼叫终止”就是提前“丢弃”一部分“低优先权”的打往拥塞地区的电话,以降低网络的呼入业务量。此外,为了给重要应急响应部门提供通信保障,英国公众移动通信网采用了一套特殊的网络管理方案,即接入超载控制(AC-COLC),它对持有SIM卡的“高优先权”人员提供“特权”接入服务。

2新时期应急通信网建设建议

查看全文

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一、完善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突发公共事件按影响范围可分为国家级、地区级、行业级和社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的数量及规模的迅速扩大,突发公共事件又表现出连动性、并发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从而显著地放大了破坏力,增加了应对的难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策略制定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转变,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正是信息安全保护向动态转换的标志。直接推动此机制建立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在西方的两起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其一是“莫里斯蠕虫”入侵互联网。在短短12小时内,6200台工作站和小型机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毁于一夜之间,造成一场损失近亿美元的大劫难。其二是美国和西德联手破获了前苏联收买西德大学生黑客,渗入欧美十余个国家的计算机,获取了大量敏感信息的计算机间谍案。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安全防护及管理机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状况成为共识。于是,1989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美国计算机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及其协调中心(简称CERT/CC)建立,由美国国防部资助,信息安全进入了以动态防护机制为主的时代。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虚拟社会逐渐成型的当下,政府进行治理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对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和应急体系不完备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主要分为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内容管理应急几个部分,其应急管理部门是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机要局)、国家安全部、总参三部等部门共同组成,其应急响应分别由这些不同部门来指导、协调和督促管理,其中,国务院应急办只是在形式上对其他部门进行应急协调,没有统一的顶层领导体系,形成职责不清和应急响应不及时的格局,对于同时涉及跨网络、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应急响应难以形成统一应对措施。地方网络安全应急部门机构的设置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设有专门的应急办,有的地方设在经信局、科技局、政府办、信息中心、公安局、安全厅等不同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从上到下的整体应急响应效率较差。

(二)网络安全风险形势研判能力不足

查看全文

邮政应急保障管理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邮政作为社会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物资存备、运输、配送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阐释了疫情背景下邮政在应急保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应急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邮政完善应急保障管理体系的具体策略,为邮政及其他行业完善应急保障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中国邮政;应急保障;管理体系构建

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的来袭,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吹响了号角。疫情防控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物资短缺和截留等突出问题,人民生活必需品运输不畅、物价哄抬等不良现象,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家应急保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急救援物资要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才能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一、邮政在应急保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保障应急物资运输。中国邮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应对疫情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发展形势不断进行研究和部署,全力保障应急物资运输。紧急开通绿色通道,义务为武汉地区提供防疫捐赠物资寄递服务;向武汉捐助了人民币5000万元;全网点开通防疫包裹免费服务;金融网点开通捐赠钱款绿色通道;中邮保险向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及新闻工作者捐赠专属保险保障;与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文,明确对执行应急物资运输任务的邮政、快递车辆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政策,保障车辆优先便捷通行;保障应急物资快速及时送达。

(二)普遍服务保障民生。为助力全社会复工复产,中国邮政统一指挥、科学调度,截止2月底,全网85个主要节点到岗人员95%,确保正常的处理能力;邮政航空全面复航;网点营业率接近90%,满足广大客户的用邮及金融服务需求;邮政网络和平台共同搭建供需桥,保障新鲜农产品进城;依靠科技赋能,通过无人机进行邮件派送,实现“无接触服务”;“云开学”,中国邮政对中小学教材寄递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板块发挥协同优势,优化流程,圆满完成了教材及试卷的配送工作,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查看全文

供销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汇报

按照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应急办《关于开展全省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函》的通知号文件要求,县社对系统内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了搜集调查、整理,现将系统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及调查表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层层级级成立了工作领导管理小组,年初工作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工作逗硬考核总结;

二、健全目标管理,措施责任到位

近年来,供销社相继出台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安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横线到边,纵线到底,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层层有人管,有人抓,人人有职责,有任务,有目标的良好局面。

三、学习宣传,培训、督查到位

查看全文

铁路应急物流体系优化分析

摘要:应急物流对于降低突发事件等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铁路应急物流的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铁路应急物流存在问题,依据现有铁路应急物流基本流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从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装卸车保障体系、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和信息保障体系等方面对铁路应急物流体系进行优化研究,使铁路应急物流体系向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应急物资运输需求。

关键词:铁路;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装卸车;运输组织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但全球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事故灾难等,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2020年以来的肺炎疫情,更是在全球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的有序、高效运作,可以第一时间将救援人员、医疗队伍、急救物资、生活保障物资等送到灾害地区,这对降低突发事件等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近年来,铁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高速铁路,以及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高铁快运等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旅客出行时间,提高了货物送达速度。铁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铁路应急物流在国家应急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铁路应急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应急物资运输需求,因而亟需对铁路应急物流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

1铁路应急物流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1.1特点。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而产生的特殊物流活动[1],不仅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对保持社会稳定也至关重要。随着铁路不断发展,铁路应急物流在国家应急物流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应急物流具有通常应急物流所具有的突发性、时效性、非常规性和供给弱经济性等特点。(1)突发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明显区别于普通物流的计划性。铁路应急物流是在突发事件下由铁路部门承担的应急物资的运输组织,与日常的铁路运输组织计划性较高相比,铁路应急物流具有需求突发、临时紧急组织运输的鲜明特点。(2)时效性。应急物流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物资送到需求者的手中,这样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降低灾害伤亡和损失。时效性是衡量铁路应铁路应急物流体系优化研究李世飞急物流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超出规定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3)非常规性。铁路对日常物资的运输组织按照一定的运输组织原则进行。铁路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主要体现在所运送物资的特殊性、运输组织方式的非常规性、运输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各单位协同作业要求等方面。(4)弱经济性。铁路应急物流的目的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运送到需求者手中,即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和灾害损失的最小化,一切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主。因此,与普通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和成本分析原则相比,铁路应急物流具有更多的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属于弱经济性活动[2]。1.2现状。近年来,我国铁路应急物流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大地震、超强台风袭击、洪涝山体滑坡及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统一指挥、调度有序,并不断丰富应急物资的供应等方面的保障手段。1.2.1组织结构。铁路应急物流组织由参与应急物资运输的铁路各相关部门组成,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客运部门、货运部门及其他各相关部门,全路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特货”)、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快运”),以及全国铁路所辖客货运营业站。铁路应急物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1.2.2基本流程。铁路应急物流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获取应急物资需求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应急物资运输需求进行运力配置,装车站组织装车并发出确报信息,调度部门确定货物运输最优径路并组织货物运输,到达目的地车站组织卸车。铁路应急物流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1.3存在问题。目前,铁路应急物流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应急物资装卸、运力配置和货物运输过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有待健全。在应急物流管理体制方面,发生突发事件后主要是以国铁集团运输调度指挥中心为主体,抽调各相关部门成立临时应急物资保障组的模式来组织应急物资运输,这种模式存在面对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资运输时责任主体不明确、不能有效整合和调动各部门统筹协作的问题。在应急物流规章制度方面,虽然《铁路运输调度规则》明确了铁路运输担负着保证国家重点运输的任务,但是对应急物资的判断、信息收集、运力配置、装卸作业组织、运输调整等,没有较为明确的可执行性规章制度指导,这样在实际执行中会因人而异存在执行偏差[3]。(2)装卸车效率有待提升。应急物资通过汽运方式运送到铁路货场或者装卸站台后,由铁路组织人工或者叉车进行装卸作业,存在物资落地后再进行装车的重复作业过程,装卸车效率不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装卸车方式有待完善。(3)运力配置和运输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获得应急物流需求信息后,铁路根据应急物资的品类、运量及紧急程度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相应的车型进行运力配置,再通过人工分析和选择,以调度命令的形式指定列车运行径路,并告知相关铁路局执行,或者直接执行普通货物列车径路,在运行过程中按照普通货物作业流程执行。从运力配置到列车运行径路选择及列车运行盯控,基本由人工来决定,运输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4)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铁路与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急物资信息共享平台缺失,无法及时收取灾害信息和相关的应急物资运输需求信息。目前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将需要运送的应急物资的品类和数量通过发函等方式告知国铁集团;或者地方政府告知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再上报国铁集团。这种传统的应急物资信息渠道效率较低,存在滞后性,应急物资运输需求信息缺少完整性。另一方面,铁路应急物资运输全过程使用的都是普通货物运输信息平台,难以做到实时监控、信息共享、提前预警,应急物资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

2铁路应急物流体系优化研究

查看全文

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一、全国应急管理专业发展概况

2020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办应急管理专业有三种模式:安全应急类学院增办专业(例如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类学院增办专业(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西警察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经管类学院增办专业(例如沈阳化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由此,不同模式下的应急管理专业特色鲜明,交叉融合性凸显。表1列举了截至2022年不同高校开办应急管理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武汉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专业培养

武汉理工大学于2020年9月招收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应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条件建设、师资拓展和学生交流上已开展2年的培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与多家高校开展了经验交流。

(一)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目前,应急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安全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逐步突出应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三领域(大数据应急管理、城市韧性管理、应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六能力(调查与风险识别、数据收集与情报分析、情景建模与模拟仿真、空间绘图与可视化分析、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策划实施、协调沟通与危机公关)——七核心(运筹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灾害监测与预警、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八特色(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概论、应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应急能力评估、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灾害心理学、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系统工程、大数据技术)”的多元交叉型复合知识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应急管理专业的强实践导向,设置了多项独立实验课程。并积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多元互动培养人才,与湖北省应急厅、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中建三局、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各类单位建立了“政产学研”体系。

查看全文

全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报告

根据射府应急发[2013]5号文件,我单位及时组织乡应急管理办公室及乡直各部门、乡域各单位、企业、学校等及时召开了相关负责人会议,对本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调查工作做了安排,各单位对2005年以来的应急预案建设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和汇总并报乡应急办,现将我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我乡已建有乡应急总体预案(即乡应急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乡重大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乡水上应急救援预案、乡群体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乡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乡森林防火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乡防灾救灾水上应急演练预案、乡孝德文化旅游节安全处置应急预案等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在08年的时候还因特殊突发事件建立了飞船着陆应急救援预案、唐家山堰塞湖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14个预案。

学校也根据乡政府和教育局的应急预案总案制订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被盗案件应急预案、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防洪抗汛抢险应急预案、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学校紧急事态预案、学生急性伤病处置预案、实验伤害事故的防范及处置预案、外来人员安全管理预案、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应急预案、教学楼紧急疏散预案、用电、用水安全预案、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体育课意外运动伤害应急预案等19个预案。

菜刀厂根据乡政府的应急预案总案制订了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被盗案件应急预案、防洪抗汛抢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外来人员安全管理预案、用电、用水安全预案、工伤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7个预案。

页岩砖厂根据乡政府的应急预案总案制订了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被盗案件应急预案、防洪抗汛抢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放炮作业安全应急预案、用电、用水安全预案、工伤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7个预案。

查看全文

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对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过程。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模式展开研究,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并立足于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

关键词:法律法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模式;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也被称之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过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就立足于时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以推动内蒙古地区公共卫生应急事业的发展。

一、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针,随着现代法制的逐渐发展,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本就属于法治范畴。因此,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首先,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应急法制权利作为受国家法律保护与约束的应急法治模式,是新时期法治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1]。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重要基础。其次,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化解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本身就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般都具有影响大、影响范围广并且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的建设来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以降低其社会影响。最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够保障公民权利。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度强调人民民主和公民权利,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给公民的人身权利造成巨大威胁。只有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才能够位公民权利提供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阶段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建设中主要立法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