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2:1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应急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应急能力建设思路
一、本省乡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本省乡镇应急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科技信息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灾害预防方面能力欠缺,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装备配备等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乡镇缺乏系统的应急预警预案和相关指挥人才,应急宣传力度不足,广大老百姓缺乏避险相关意识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部门独立,信息不共享
乡镇作为基层政府,需要对接多个不同的上级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都有单独的信息平台,不同部门的数据很难直接互通、共享。许多部门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指挥平台,但这些平台都自成体系,缺少联动互通,信息资源很难共享。乡镇应急指挥平台为防灾减灾提供指挥调度,需要综合获取信息,为防灾减灾的资源保障、紧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部门间的数据不互通就不利于乡镇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存在多种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信息割裂、信息整合调度不足、实时监测数据得不到及时分析处理、机构信息联动不及时等。乡镇应急管理部门急需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信息收集体系。
(二)手段有限,监测不全面
乡镇信息化平台主要监测所辖区域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灾减灾、突发事件等多种风险事件,具有辖区面积大、辖区之间跨度大、监测难度大等特点,急需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全覆盖的监测体系。但目前本省大多数乡镇应急管理部门监测手段有限,有的乡镇完全依靠上级部门,建设的设施整体覆盖范围与监测内容非常少;有的乡镇只是简单将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对村民住宅门口的监控数据接入平台,而这类数据对于应急预警监测没有任何价值;还有的乡镇虽然建设了特定灾种的预警平台,但整体造价较高,使用局限性大,后期维护难,无法全面推广。
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思考
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大国,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各类突发事件均需要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前出高效开展救治与防疫。为此,多条法律都要求和规定了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时,军队的指挥员应加入到当地应急指挥机构中,并按需派人员参加军地共同设置的相应机构,形成军地融合的应急指挥和控制体系,共同完成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和保障的工作[1]。我院是一家疗医合编的军队医疗卫生机构,既承担军队机动卫勤保障任务,又承担省级应急医疗救援任务,近年来,先后参加了抗台救灾、山体滑坡救援、重大交通事故救援、G20安保等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2]。
1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的能力素质要求
1.1灵敏高效的联合指控能力。应急医学救援中,多方卫勤力量从四面八方集中到灾害现场,容易出现多头指挥、行动混乱的问题[3]。因此,必须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制,做到指挥方式灵活,指挥决策快速,确保救援行动指挥实时、准确、连续、高效。1.1.1配强指挥力量。应急救援中,卫勤力量是救援主力,不仅是“保障队”,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战斗队”[4]。要选配善指挥、精专业、懂保障的军队卫勤领导加入到地方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救援时的伤员分流、物资调配和救援力量整合。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专家作用,吸收部分专业骨干参与指挥决策。1.1.2配套方案计划。加强各类应急医学救援保障行动预想、预判、预设,分层次、分类别编制完善各类行动预案、专项预案和配套方案。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方案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方案的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和科学性,做到“一情多案、多情多案”。1.1.3配全指挥手段。加强通信与信息自动化装备建设,构建以无线电为主,有线、网络、移动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军民融合通信体系,实现救援信息查询传输、辅助决策、指挥控制一体化。1.2快速有序的协同反应能力。军地之间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协同反应,是军地联合救援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军地快速、有效救援的桥梁,只有建立军地之间常态化应急救援协同反应机制,才能确保“一旦有事”快速反应、迅即行动,有效应对[5-7]。1.2.1预警通报及时。军地应急管理机构和卫生、防汛抗洪、地震、消防、气象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军民融合预警通报体系和信息掌控网络,加强信息收集、甄别、汇总、报送,及时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1.2.2应急响应迅速。依托军队现行战勤值班体系和地方各类应急管理值班体系,建立集值班、应急处突、应急动员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值班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综合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广泛收集并快速传递情报信息,准确判明事件性质、内容、等级,按照分级分类要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卫勤分队有针对性展开各项准备。1.2.3出动展开快速。制定抽组灵活、功能齐全、统分结合、适应不同任务需要的军民合编人员装备编组模式,优化紧急出动程序、内容和方法,制定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方式机动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抽组集结、远程驰援、快速机动、迅速展开。1.3技精业全的专业处置能力。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蕴藏于军队医疗机构的各个层面,集医疗、科研、训练、后勤保障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这种资本能够确保医疗机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及优势更有效地从事应急医学救援活动[8]。因此,应急医学救援队应突出专业特色,确保人员精干、业务精湛、装备精良。1.3.1选配精干专业人才。挖掘军队医疗机构现有人才资源,吸纳地方各领域专家,建立军民融合应急救援专家组。把既精通临床、急救、防疫等专业知识,又熟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宗教民俗等常识的复合型人才纳入力量编组,使他们既精操作、会处置,又懂干预、能指导。1.3.2调配精良专业装备。应急医学救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场伤情复杂、伤员产生量大,对急救装备和器材的要求高[9]。可在军队医疗机构机动卫勤分队现有装备基础上,采用军地间调配、联合研制、定向采购等多种方式,增配小型化、便携化、模块化、集成化装备,适应高寒、湿热、高原、沙漠、沿海等多种气候和环境保障,满足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援外维和等多种任务需求。1.3.3锻造精湛专业技能。军地联合,携手加强灾害医学及核化生救援、卫生防疫防护等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技术平台,积极开展重难点课题攻关,着力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强化专用装备操作和必备技能训练,积极组织适应性实战化训练,着力提高应急医学救援能力。1.4独立保障的环境适应能力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设施破坏严重,生活保障能力有限,应急救援力量自身生活保障能力和人员适应能力是顺利开展灾后伤员救治工作的基础[10]。因此,在某些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应具备独立实施应急救援的能力。1.4.1配套综合保障设施,具备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着眼独立执行任务、独立实施保障,配齐药材、给养、宿营、通信、动力等必备物资器材,因地制宜,建立强力支撑的综合保障体系,适应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1.4.2完善信息资料预储,具备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加强与任务区军地部门协调,全面收集掌握并实时更新属地及任务区内的地理、气象、水文、道路、民情、社情等信息,加强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确保在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中能够迅速熟悉和适应事件发生地区的社会背景与人文环境,调动各种资源完成任务。1.4.3强化战斗精神教育,具备心理控制适应能力。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心理适应训练,灵活运用领导行为暗示、自我暗示、幽默调节、精神放松等方法,调整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力、承受力和自我调控力,提高各种恶劣条件下应急救援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2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制度机制
2.1应急信息军地联享机制。目前,军地双方各自组建了多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了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但存在职能交叉、力量重叠的问题,既影响建设效益又影响使用效果[11]。因此,要建立军地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军地间信息互通、相互协作,确保各类信息实时掌握。2.1.1建立联络制度。军地双方分别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协调应急管理的相关事宜。建立军地互联互通网络和电信联系方式,依托国防动员网、地方政务网和地方政府应急平台,建立通畅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应急信息军地共享。2.1.2建立通报制度。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为地方政府的牵头协调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实际需要负责接收和通报相关信息;驻地省军区或军分区为驻地部队的牵头协调单位,按照分级对口通报的原则,负责接收和向地方有关部门、相关部队通报相关信息。2.1.3建立会议制度。军地卫生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交流,围绕军地应急医学救援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交流,不断深化军地合作。对于重大救援行动保障,军地双方要积极沟通、充分酝酿,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判会商,为联合行动提供信息支持和辅助决策。2.2应急响应军地联动机制。应急医学救援突击性、时效性强,需要建立方案制度,规范军地行动,既包括军队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又包括军地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动。2.2.1建立军地联合指挥体系。平时将军队医疗机构应急救援负责人吸纳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成员,加强协调沟通,构建军地一体、属地管理的纵向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调体系。应急救援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军地统一领导下展开救援,具体任务由各地政府赋予,救援行动由军队直接指挥。2.2.2完善军地协调方式。按照“统一计划、归口办理、快速反应、密切协同”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军地协调机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密切配合、共同处置。应急救援时,地方政府铁路、民航、公安、通信等部门为应急医学救援队提供优先、便捷的服务保障,协助做好饮食、住宿、水电等必要的后勤供应。2.2.3规范军地联合行动。制定军地力量联动方案,规范军地联合行动的程序、方法,明确沟通联系方式,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统一指挥、协调畅通。省级应急医学救援队参加地方应急处置,由地方政府通过省军区系统报战区批准,由作战指挥系统逐级下达通知执行。紧急情况下,当地政府可直接向军队医疗机构提出救助请求,医疗机构边行动边报告。2.3应急力量军地联建机制。军地各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充分利用军队现有资源,适度申请国家、地方的投入,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方案、资金、物资、装备和技术建设。2.3.1拟制专项方案计划。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任务多样而复杂,为更加快速而有效响应,应制定与担负任务相适应的保障方案和行动预案,包括各阶段的行动预案,各类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及技术方案[12-13]。同时,还要与地方政府和省军区系统进行对接协同,适时组织到大型工矿企业、核电站、江河湖堤等重点目标部位、险工险段进行现地勘察,明确任务区分、协同事项和相关保障,确保方案计划衔接配套、实用管用。2.3.2建立专项保障资金。建立和完善政府专项资金,资助省级应急医学救援队购置处置突发事件专用的指挥通信、通用装备维修、交通运输及应急救援人员生活补助等费用。2.3.3开展专项技术协作军地应急救援力量。可根据国内外应急医学科研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展开应急医学救援科研攻关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经验,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2.4应急准备军地联训机制军地救援力量因。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等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协同配合较少,突发事件时若组织临机协同,往往存在着配合不顺畅、流程不熟悉等问题[14]。开展军地联合训练,可以提高军地卫生力量组织指挥的统一性、军地装备的兼容性、专业技术的互补性,提高训练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能力合成。2.4.1联合培训专业人才加强军地联合培训合作,利用军地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师资力量互补、人才共同培养。地方卫生部门在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时,将军队医疗防疫救援队成员纳入培训范围,军队卫生部门积极为地方培训“三防”医学救援、创伤救治人才。2.4.2联合开展指挥协同训练积极参与地方。应急指挥机构对接训练,围绕指挥方式、指挥内容、指挥程序和指挥手段,分层次、分系统进行针对性训练,明确保障协同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解决联得动、保障好的问题。2.4.3联合开展实兵综合演练在军地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下,军地保障力量进行联合对接演练,在演练中促进相互了解,理顺指挥关系,密切保障协同,增强遂行任务能力。
3做好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
民兵应急能力建设方案
为全面加强我区民兵应急专业力量能力建设,根据人民政府、军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军地联席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军分区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建设原则
以政府、军区《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加强应急机动力量建设的意见》为依据,以提高我区民兵应急力量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能力为目标,确保有效应对灾害事故、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军地融合。加强民兵应急力量能力建设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实行军民融合、军地共建,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有效促进建设落实。
(二)任务牵引。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围绕可能遂行的应急救援任务,配套指挥设施,建强专业队伍,配齐装备器材,达到建设与使用相适应。
(三)突出重点。突出指挥手段和黄河防凌、防化救援、矿难救援等分队建设,把握指挥手段、力量编组、装备保障等关键环节,有效整合人才和装备资源,抓好系统配套建设。
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论文
目录
引言1
第一部分从SARS危机看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应急能力
一、职能缺位: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定位不清晰
二、体制缺位: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的发展滞后
三、投入缺位: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安排不足
农机安全应急能力提升方案
极时督办,严格检查、强化督办。各镇乡要组织人员对“安全生产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解决活动中存在问题。区监理所将不定期组织进行督查。各地要及时将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情况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报送区“安全生产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我区2011年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请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方案〉通知》农办机〔2011〕21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农办发〔2011〕84号)精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依法治安的方略、坚持科技兴安的道路、坚持管理强安的举措,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以全面提高农民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目标,认真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我区拖拉机使用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提升农机安全生产应急服务能力水平,努力打造平安农机。
二、活动目标
加大农机安全执法力度,通过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农业机械生产安全事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注册登记率不低于95%拖拉机的检验率分别不低于90%和驾驶人持证率不低于95%享受财政补贴的各型农业机械(不含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备案率达100%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不少于市下达的创建指标。健全农机安全法制,完善农机监管体制,创新农机监理机制,增加农机安全投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应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成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体系,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现将我县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现有常住人口8万余人,辖21个乡镇,87个行政村、1个社区。目前,全县共有地灾隐患点99处,山洪灾害危险区121处,中小型水库1个,水电站1个,危化品生产企业9家、甲醇站2家、烟花爆竹2家,应急管理责任重大。
二、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2019年3月,根据行政机构改革方案,由原县安监局、县政府应急办和县民政局救灾职能划转后,正式组建应急管理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其中县应急管理保障中心、县防震减灾局两个正科级机构划归应急管理局代管,县消防救援大队归口应急管理局管理,原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划转应急管理局并组建县应急指挥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我县应急管理局共有编制44人,在编人员43人(其中借调州级单位2名,公安局借用24名,县政府办借用3名),实际在岗人数14人。应急管理局行政其中行政编制6名,工勤人员1名,安全监察执法大队事业编制(参公)3名;应急管理保障中心事业编制(参公)7名;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事业编制27人。局下设办公室、应急管理股、安全监管股,承担县安委办、应急委办和防灾减灾委办工作。同时,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等18个指挥部,为启动应急响应、抢险救援、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序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需要。
三、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分析
摘要:发电企业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能量和危险危害因素,一旦失去控制将发生严重事故,往往会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也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受限于自然、人为或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时,电力企业快速响应、有效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就成为控制事故危害范围,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目前国内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社会期望、企业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发电企业应对突发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按照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要素,本文从应急组织管理体系、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预案)救援与处置实施、灾后重建五个方面对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发电企业;应急;能力
1建立集约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是根据企业管理体系特点,建立以企业行政一把手负责,责任领导分管,各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的应急领导管理体系,设立日常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明确各级应急决策权限和应急管理职责。二是建立企业“双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设在不容易卷入事故的地方,明确一主一备。应急指挥中心配置资源应包括应急通讯设备、应急预案纸质及电子版,应急操作程序、主要危险源分布及应急疏散图、应急操作人员和职责说明清单、应急电话目录、技术信息及应急者使用的数据等。三是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建立熟悉事故特征的兼职专业应急队伍,发挥技术专业优势和先期处置职能。二是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优先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当企业不具备建立专职应急队伍条件时,通过与消防部门、医院等社会救援力量签订应急支援协议,畅通专职应急救援通道。三是通过吸收公司内部专家、引进外部专家等方式建立企业应急管理专家库,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2建立完善畅通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
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基础,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特点来建立应急监测预警体系。一是建立企业内部日常风险监测评估管理机制,包括危险源辨识、作业风险告知、生产设备可靠性管理、日常隐患排查等,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工作。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防护目标安装相关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搜集有关风险发生的信息,对易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危险性生产区域进行脆弱性分析,为科学预警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基础。二是建立外部预警系统。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是电力企业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如恶劣气象条件、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突发社会事件等,因此,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发电企业应与当地政府有关气象、交通、防汛、公安、消防、卫生部门等专业机构及周边企业建立常态联络机制,指定责任部门及时收集与传递信息,做好企业外部预警工作。三是建立风险监测及预警信息化平台。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是加快发电企业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与其他行业相比,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以发电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开发企业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存储、推断等过程(如电力企业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模拟量的监控,是否超过阀值等),建立企业应急声光报警系统,并与外部应急管理单元相衔接,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测及预警信息化平台。
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按照省《关于紧急开展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街道针对应急能力建设情况(队伍、物资装备、应急联动建设情况、问题原因分析、建议措施等)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完善指挥体系
(一)健全领导机构。街道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派出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科长、社区居委会主任、人武干事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对社区实行定期调度、年度考核、督察督办、问责约谈等工作机制。
(二)完善指挥体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善后处置组。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完善应急预案,规范信息报送
(一)制定并按期修编预案。街道办事处制定了《街道综合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防儿童溺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工作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等各项应急预案,按照市、县有关要求定期做好各项预案的修编工作。
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刍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急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多。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卫生应急救援已逐渐向抢险救灾的各类型扩展。因此,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救援能力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上实际,合理科学地提出改进对策建议,旨在为健全卫生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卫生应急救援能力;队伍建设;培训演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除直接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外,还会引发群体性的心理恐慌,甚至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动荡不安[1]。因此,如何通过防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加强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呈现多元化、广泛化的态势,仅新发传染病数量在过去50年中就增长了4倍[2,3]。自2003年“非典”后,我国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工作,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突发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处置纳入法制化管理进程。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省份之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将对江苏及其周边省份乃至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为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加强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笔者客观分析江苏省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现状,找出其中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
1江苏省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现状
1.1信息建设。通过在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建立省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省疾控中心)内设立省级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利用国家卫生应急队的通讯指挥平台,借助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微波通信及视听传媒等技术,组网联通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处置中心和通讯指挥车等要素(图1),实现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指挥与处置的网络化和实时视频化,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决策提供包括现场音、视频等在内的第一手资料,极大提高了卫生应急救援的信息化水平及工作效率。1.2物资储备建设。江苏省通过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工作日常化和应急化结合,以远程应对为目标,注重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等的日常储备和管理,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管理到位,必要时直接与生产企业签订产供合同,以保证应急所需,减少储备盲目性,杜绝备而不用、资源浪费的现象;应急状态下则注意及时采购急缺设备物资,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和消耗情况主动补齐相关物资。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卫生应急队伍物资维护保养规定》等具体环节的规范性文件,规范了物资维护保养工作,以保证“有急能应”。除了应急物资的储备,江苏省还特别注重卫生应急救援的机动能力建设,健全国家卫生应急队的作战平台(表1),确保卫生应急救援中工作与生活双无忧。1.3队伍建设。为拥有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平战结合型卫生应急队伍,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响、顶得住、过得硬,江苏省于2008年起组建了8大类21支省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鉴于卫生应急形势任务的变化和人员变动,2011年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决定对原省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进行大幅调整,依托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疗机构和部分市级、部属、军队医疗单位组建8类18支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包括紧急医学救援队、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食品和饮用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群体性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心理援助队和健康教育卫生应急队等。在加强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卫生应急队建设总体规划,依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血吸虫、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传染病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卫生机构,以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和承建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成功组建国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和国家中医应急救治医疗队3支国家卫生应急队,目前正在准备筹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1.4培训演练。培训演练是强化卫生应急队建设的另一关键。重视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操作的日常培训,不定期组织开展队伍的卫生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可锻炼队员实战应急处置技能,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水平[4]。江苏省通过制定《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手册》,以保证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工作长期有序开展;通过将国家队培训演练列入工作目标考核,采取每年集中培训演练的形式,达到了增强团队意识、强化体能训练、锻炼应急技能的目的,还养成了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优良工作作风。从2011年应对日本核泄漏事件到2013年芦山地震应急,再到2015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及2016年阜宁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后的卫生应急防疫,江苏省各卫生应急队伍视灾情为命令,始终牢记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做好做实疾病防控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已成长为不可替代的卫生应急救援力量。
2存在的问题
卫生局应急能力实施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应急秘〔2012〕148号)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方案的通知》(滁卫防〔2012〕141号)要求,结合我县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按照《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和各类卫生应急人员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全员参与积极性,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卫生应急相关岗位技能培训和演练为依托,通过扎实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一步增强预防为主、依法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理念,全面提升我县卫生系统整体卫生应急能力。
二、活动范围
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
三、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