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1:12: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汉语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汉语言翻译学习论文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汉语言动物词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动物词语;语义表达;英汉对比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中词汇差异论文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议英汉语言句法之差别
关键词:法律文献翻译主述谓结构主谓结构主题句
摘要:汉语法律文献中主题句的处理办法可从英汉语言句法入手。处理办法主要有4种,包括由“if”引导的从句、由“when”引导的从句、由“where”引导的从句以及由“who”和“whoever”引导的从句等。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拥有截然不同的起源与文化背景,在词法和句法中有大量形式上的不对等之处。尤其法律汉语是TC语言,而法律英语是SV语言,从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法律文献的英译是本章的重点。本文把两种法律语言的对比与对比语言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汉语法规中无主句现象的分析与处理,作者做了深层探讨,突破了以往法律工作者单纯研究法律条文内容或者语言学家们单纯研究语言本身尤其是文学语言的局限。
一、英汉语言句法之区别
我们知道汉语中主语的地位不如英语中重要。而且,有时在汉语中用主谓结构分析句子是不够的。实际上,中国的语法学家们早就注意并讨论该事实了。赵元任先生在他的《中国口语语法》一书中指出“即使把被动句和是字句也算在内,汉语中SV结构(SubjectandPredicatestructure)的句子所占比例并不大,可能不足50%,所以把主谓结构处理成主题与述题结构似乎是可行的。”[1]123自从赵做出这一有名论断之后,“主题”这一概念受到了中国大量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在中文中,许多句子以说话者开始谈论的事物开始,即“话题”开始全局,而并不一定是主语开始,即使有时它或多或少被认定为是主语。而句子的其余用来谈论话题的部分则被看做是“述题”。因此,汉语句子中的话题,就如同英语句子中的主语一样,在句子的组织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像主语是一个语法单位,主题则作为句子注意的中心,它主要是一个语义概念。
1.法律汉语中的主述谓结构
英汉语言精华的差别及翻译的思考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独家原创:英汉语言翻译理解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翻译,语言,交流,文化差异,措施,看法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纪,各国的集团开始慢慢地形成互助互利的相互紧密的关系。其中在这些关系中,文化,经济地位尤为突出,从而也显得语言的重要性。翻译工作也将成为一项大工程,做好翻译工作已是迫不及待……
---引言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的影响,常常会译不达意导致文化语言误差。其中语感与语言和文化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本文首先从语感方面出发,阐述语感的重要性;然后再进一步说明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再而从不同文化方面阐明导致翻译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和我的看法。
一.语感的重要性
提到“语感”,许多人都会想到:那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是大脑迅速的反应。其实语感按其定义为:“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的能力,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浓缩。就像我们做题时,一旦理解其语感,思路也就形成了,思维在突然间提升,这样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博物馆文物文本英汉语言差异分析
摘要:本文依据诺德翻译理论,以《白金汉所藏中国青铜目录》中英双语原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博物馆文物文本中英双语差异,旨在通过分析博物馆中英文物文本的语言差异,从而对国内博物馆文物文本中英双语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诺德功能翻译理论;博物馆文物文本;语言差异
文物传承民族文化,意义深远,能够客观、准确地传达文物信息、历史价值和意义。国内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文物文本的翻译,其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物“走出去”。鉴于文物中英双语文本质量参差不齐,为完善中国博物馆文物文本的英汉翻译,研究选取《白金汉所藏中国青铜目录》一书,分析语言差异,试图为国内博物馆文物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1诺德“翻译理论”概述
克里斯蒂娜·诺德是第二代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她在第一代的基础上,以解决翻译中的激进主义为契机,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忠诚+功能”概念。她认为忠诚“使译者双向地忠于译源与译入目标两方面,但不能把它与忠信地概念混为一谈,因为忠信(Fidelity/faithfulness)仅仅指向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而忠诚是个人交际范畴的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诺德认为,译者因文化背景差异,需根据译语文化对源文本做相应的调整。忠诚原则要求译者协调各方的关系,避免为达到翻译目的随心所欲自由改写原文。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文本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物文本翻译属于“信息型”文本,诺忠诚原则要求译者考虑到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两种文化及其特有的翻译理念之差异,又引导译者推知并尊重信息发送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减弱了“激进”功能主义的规定性(苏辉,2016)。
2从《白金汉所藏中国青铜目录》分析博物馆文物文本中英语言差异
英语翻译和汉语言文化素养分析
一、现阶段英语翻译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英语翻译教学课程设置情况普遍不同,某些偏远地区英语翻译课程量不是十分充足,并且各个课程的设置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欠缺创新,因此英语翻译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影响,详细对此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切实就是因为高校管理机构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英语翻译教学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教学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养成翻译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基本上也不会对翻译理论及技巧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想要对英语翻译教学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自然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二)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强。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创新,因此英语翻译教学创新本身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当中,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及校方也没有对翻译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想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难以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容易遭受到其他各个因素的影响,比方说,师资力量不是十分充足,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形成深入的认识,从而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想要实现预期的目标,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二、重视学生汉语言素养提升翻译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课程结构。转变英语翻译教学的课程结构,有计划的增添汉语言文化的内容,在原本对英语翻译基础知识及技巧学习情况进行阐述的背景下,增添一些汉语言文化学习内容,促使现阶段英语翻译教学中太过正式英语但是忽视汉语言的情况发生转变。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增添中国文化课程,展现民族文化,促使学生英语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做出保证。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都是英语授课模式,希望可以在课程上增添学生的英语语言,并开展多样化的英语训练活动,促使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虽然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却没有对学生汉语能力进行培养。在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适当增添汉语言文化课程,所说的并不是开设语言教学工作,而是需要增加翻译教学课程中有关汉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课程的教材,特别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是,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课程不可以都是英语,而将汉语言忽视,积极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适当增添汉语言文化课程的占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英语和汉语的均衡发展做出一定保证。(二)汉语言和英语翻译教学之间的融合。汉语言和英语翻译教学的相互融合是跨文化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是传统语言文化和英语文化走上一条共同发展道路上之后提出的客观要求。积极在汉语言文化和英语翻译之间找寻融合点,详细对语言文化学习的内含进行分析,全面的去发展英语翻译教学,积极在英语翻译教学途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国汉语言文化历史悠长,掌握各种类型文字及翻译方法,因为汉语言文字学习难度比较高,所以英语翻译学习的难度也比较高。在将汉语言和英语翻译教学相互融合起来之后,自然是可以将古典文化故事和英语翻译教学相互融合起来,将英语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显现出来,保证英语翻译教学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未来一段时间当中,汉语言肯定是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上,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汉语言的民族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积极的将其和英语翻译教学相互融合起来,为汉语言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做出保证。(三)将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实际上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提升大学英汉翻译教学力度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将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为上,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翻译教学理念,不单单重视英文语法及词汇,而是也应当将文化背景的传授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致力于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及文化素质水平,让学生对英汉语言的文化内含及文化背景形成清晰的认识。还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英汉翻译活动当中的机会,在学生取得了成果之后,积极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翻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岗位适应性,也可以为我国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汉语言文化素养和英语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在对二者之间关系形成清晰的认识之后,肯定是可以推动英语翻译教学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中英语翻译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课程学习,而是文化的学习及交流,也是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成分。所以汉语言文化和英语翻译教学之间一定是需要养成长期促进的模式,汉语言文化素养促进英语翻译教学去那面发展,英语翻译教学推动汉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剖析英汉翻译的信息传递及语言区别
一、英汉文化伯息传递与英汉语言差异
为了提高英汉翻译水平,有必要开展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这种研究的作用,从微观上来说,有利于在进行双语转换时,判断哪些是对应信息和非对应信息,并选择适当的转换模式;从宏观上说.可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英汉语言之间的相同是相对的,而相异则是绝对的,以免造成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误差。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可以想象,英语和汉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不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区别,准确的翻译则无从谈起,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英汉文化信息传递。下面就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特点和区别来说说英汉翻译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词汇方面,英汉翻译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在一种语言里的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并没有对应词。如:汉语中的“饺子”、“功夫”、“气功”、“三伏”等,在英语中就没有这些概念;而英语中的‘`coffee","radar","bingo”等,以前在中国也没有这些对应的词汇。怎样在翻译中处理这些词呢?我们可以采取音译和意译的办法。如把汉语中的“饺子”、“功夫”、“气功”等分别音译成“jiaozi"}"kungfu","chigong",把“coffee","radar”音译成汉语“咖啡”、“雷达”;而汉语中的“三伏”则可意译为“thehottestdaysinsummer",英语中的"bingo”可意译为汉语“一种类似玩彩票的游戏’,。
(二)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L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另一回事。如英语中restroom休息室,busboy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汉语中“农民”尹farmer,“爱人”并lover等。在翻译中,我们不能随意“对号人座”,而要根据其词汇的实际意思进行翻译。如:英语中的restmom指的是大建筑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洗漱设备等,我们可根据语言环境翻译成“厕所”或“洗浴间”等;busboy在英语中指是餐馆中收拾碗蝶、擦桌子的杂工,我们可根据语言环境翻译成“店小二”、“餐馆服务员”等;汉语中的“农民”最好译成“peas-ant",因为英语中的‘`farmer”指的是“农场主”,与汉语中的“农民”大有区别;汉语中的“爱人”最好译成“wife”或"husband",因为“lover”在英语中是“情人”的意思,与汉语中“爱人”的意思大相径庭。
翻译课程文化比较
摘要: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本文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说明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和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的重要性,从翻译教学的角度介绍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内容,并以翻译教学中的实例从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旨在把文化教学贯穿于翻译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翻译教学;文化导入;英汉文化对比
一、引言:文化、语言与翻译
什么是文化?英国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那么,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
就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而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反映文化。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学习和了解该语言。
所谓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完全确切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创作活动。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即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1993:109)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以说,翻译研究本身就是文化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涉及两种文化比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