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1:09: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汉习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汉习语翻译

首先,翻译者要对英汉两国的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文化呢?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EdwardB,Tylor)曾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界定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或者,也可以说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精神物质成果,翻译工作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能对汉语习语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意象联想和实际意义有正确的把握。如守株待兔是出自《韩非子》中一个寓言,它说的是一个人在偶然的机会下拾得一只撞昏在树下的兔子,便从此不务正业,专等兔子再次撞倒在树下,当然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对这个故事不了解,则虽知字面意义,却难知其实际涵义。翻译时可直译watchthestumpandwaitforahare,然后另加注:Fromthestoryofapeasantwhoseeingaharerunheadlongagainstatree-stumpandbreakitsneck,abandonedhisploughandwaitedbythestumpinthehopethatanotherharewoulddothesamething.这个注释为国外读者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使内容更充实,理解更顺畅,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如果翻译者本身就对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的话,则更谈不上传播文化,做文化的桥梁了。英语语言文化也极其丰富。可以不夸张的说,英语可能是全世界借用外来语最多的语言。其中有25%以上来自于希腊语,50%以上来自于拉丁语,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是承载希腊神话和罗马故事的,当然这只是其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翻译者同样也要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否则在遭遇相关习语时文化的缺省很容易导致意义的缺失甚至误解。如Pandora''''sbox,字面意思是潘多拉之盒,潘多拉是个女名,但仅仅知道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这个成语所出自的希腊神话,才会知道它常用来比喻灾难、麻烦、祸害之源。所以说,语言不是独立的,学习语言永远不会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技巧或技能,这个冰山一角之后所隐藏的是巨大的民族文化基奠,习语更是如此,可以说,要想准确的翻译英汉习语,对中英历史文化的广泛涉猎非常必要。其次,除了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外,翻译者必须建立自己的习语语料库。就好比学习英语必须得有一定的单词量,翻译习语者必须得有中英文的习语库。我们知道文明是相通的,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生活劳动所产生的智慧也会有很多相同之处,有些习语人们是能够通过常识和生活经历体会出其含义,但在翻译时如果能够使用本国语中相对应的习语,则不仅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够体现出来,语言的幽默精练与魅力也能够表达的淋漓尽致。要达到这一点,没有一个巨大的英汉习语库,可能并不容易。因此,翻译者除了平时生活阅读学习中对习语要具备特别的敏感随时搜集之外,还得专门进行相关积累,最好是建立起自己的语料库,从而在真正翻译时能够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当然这儿的“信手”是建立在长期的刻苦的学习积累之上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下图我们可以对翻译活动获取一个直观的认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是分别从属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大背景之下的语言形式,翻译者要建立其相应背景下的习语库,才能有效的进行英汉习语的对译。而在英汉习语的对译中又会有相应的文化交流与转换。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不仅习语后的文化背景会对习语翻译产生影响,英汉习语的对译同时又会给双方文化带来新的元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的融入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中。在英汉习语翻译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如汉语习语中的“酸葡萄”和“武装到牙齿就是从英语习语中“sourgrape”和“armedtotheteeth”直译后融入汉语的,而英语习语中的“loseface”和“papertiger”则是汉语的经典之作。因此英汉习语库也会随着翻译交流的进行而不断丰富与扩大。

另外,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言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早已在头脑里根深蒂固母语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中与汉语和汉文化相异或貌似实异的因素必然干扰和阻碍英语翻译,造成所谓的“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我们应根据所给的某个词语的汉语对应词或释义所蕴含的语义信息从自己头脑里的心理词汇或语料库中去检索和提取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并建立起英汉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英汉词语的语义完全对应时,就可能产生“语际正迁移”。如toshowone''''scard与“摊牌”,toturnoveranewleaf与“揭开新的一页”,“Easycome,easygo.”与“来处容易,去得快”,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与“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当英汉词语的语义不完全对应时,则可能导致“语际负迁移”妨碍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词语。如dragon(龙)在英美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凶恶可怕的象征。但在中国是“吉祥、高贵”之义。如“龙风呈祥”、“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褒义习语。如英译“望子成龙”中的龙时,如果译成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则会让西方人不得其解,甚至产生误解。因此,“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的,可意译为to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所以,词语英译汉时,如果能够先在研究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英语语义解释和英汉词语语义的对比分析,然后再动笔翻译,无疑将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干扰,对于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译者要从宏观上了解文化的蕴含、翻译的基本理论及技巧,且加以对比和分析。只有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使译文“神形”并茂,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真”的实现,才能真正地做好文化翻译。

最后,在习语的翻译技巧与手段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总结起来不过是直译、意译、增译与注释这几种。笔者认为,翻译习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而在于其一,文化背景知识和习语知识的积累与广泛了解;其二,对翻译之根本理念的认识,即翻译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可以说,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着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会造就不同的翻译风格。很难说孰对孰错,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对应不同的时代,可以也应该在翻译手法上有所偏重。例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中西文化交融汇合,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多数读者对西方的某些寓言典故也多有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必须本着一贯的作法,对所有涉及到西方典故的成语都来一通注释,以达到“清楚明了”的效果呢?或者直接把Pandora''''sbox意译为罪恶之源呢?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和知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与变化,翻译理论不应也不会停滞不行,或是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我们必须不断摸索,不停推敲,善于观察,才能找出最适合最可行的翻译法,这也许才是翻译的正道!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异同与翻译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习语比较翻译

【论文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大量习语。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对英汉习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进而论述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英汉习语的互译有所帮助。

Abstract:EnglishandChinesearebothrichinidioms.Idiomsareanimportantpartoflanguageandhaverichculturalconnotations.ThispaperanalyzesandcomparesEnglishidiomswithChineseonesandthenintroducessometranslationmethodsofidioms.

Keywords:idioms;comparison;translation

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英汉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英汉习语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韵味隽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1英汉习语比较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翻译分析论文

摘要: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底蕴。如何翻译好习语,是对翻译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做好英汉习语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

Abstract:Idiomsarespeciallanguageforms.Theycarryagreatofinformationandculturalbackground.Itisagreatchallengeforthetranslatorstotranslatewell.Thepaperdiscussesthebasicqualitiesagoodidiomtranslatorshouldpossessfromdifferentaspects.

Keywords:idioms;culture;translation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历史背景,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形似与神似,字面与字外,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一种调和与平衡,确实是翻译者所难以逃避的两难抉择。

作为英汉翻译者来说,英汉习语的对译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增进自我的翻译修养和英汉两门语言的素养的极好的锻炼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的翻译呢,我想,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的翻译分析论文

1英汉习语比较

1.1英汉习语的基本共性

1.1.1结构的固定性

习语从其结构来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其中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如“pullsomebody’sleg”(愚弄某人)不可变单数为复数;“bytwosandthrees”(三三两两)不可按汉语习语改为“bythreesandtwos”.又如汉语的“去伪存真”不能说成“去假存真”,“三言两语”不能说成“两语三言”,虽然前者和后者意思没有很大不同,但是相沿成习,习惯上人们说的是前者,不是后者。

1.1.2语义的统一性

习语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相沿习用的定型化词组,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能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如“胸有成竹”并非字面之义,而是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或周密计划。又如“沉鱼落雁”并非描述沉下去的鱼和落下去的雁,而是用来描述女性无与伦比的美貌。英语的习语也是如此,不能逐字理解,而应从整体去认识其特殊性和习惯性,如:dosomebodybrown(使某人上当),showthewhitefeather(显示胆怯)等。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异同与翻译论文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大量习语。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对英汉习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进而论述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英汉习语的互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习语比较翻译

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英汉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英汉习语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韵味隽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1英汉习语比较

1.1英汉习语的基本共性

1.1.1结构的固定性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文化翻译论文

关键字:意义表面差异表达形象文化历史研究翻译作用弯曲压电隐含字面下的金属电极屈曲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翻译探究论文

摘要: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可能会使其原有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丢落,然而在翻译中如果以最佳关联和最大趋同原则为准绳,把握翻译中的参数调变,运用翻译的制衡机制和代偿体系,可以把原文信息的丢落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习语翻译;制衡机制;代偿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两种语码间的转换,也就是用一种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以达到传输信息、传达意义和促进交流的目的。因此,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符号转换就成了翻译的主要社会功能。然而两种语言符号不能一一对应怎么办?而事实上,这种不对应是相当普遍的。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而习语的产生过程也使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色彩,这就给习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制衡和代偿英汉习语翻译中原文之美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去补偿,将信息的流失减到最低程度,而去最大限度地留住原文之美。翻译本就有一个制衡机制和代偿体系,进行着代替和补偿,达到不等而等、不忠而忠的制衡效果,使不完全美趋于完美。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

查看全文

刍议英汉习语所折射的民俗文化特征探析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习语叉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中英两种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语。试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事物认知观等方面探讨英汉习语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英汉习语民族文化特征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它是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以下谈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差异

英汉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异而形成各具特点的习语。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来自航海用语的习语。如:togowiththestream随波逐流,totaketheropes了如指掌,totrimone’sailstothewind随机应变,nailone’Scolorstothema坚持到底等等。英语中有不少用鱼来比喻人的习语:apoorfish可怜的家伙,acoldfish冷淡的人,queerfish怪人,ashyfish羞答答的家伙等…。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土地、山水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如:山崩地裂、东山再起、水到渠成、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顺藤摸瓜等。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likewater,汉语是挥金如土。又如,中国盛产竹,竹子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语如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节外生枝等。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咏竹之高洁与坚贞。英美民族生活地区不产竹,bambo是舶来品、借用语,所以英语中与竹子相关的习语寥寥无几,更无联想意义。形容事物迅速发展,汉语用雨后春笋般、如雨后春笋,英语用likemLlshrooms。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常是骄阳似火,赤日炎炎似火烧。英国夏季气候凉爽宜人,英国人形容夏天是如“爱人”般可爱、温柔、美好。在汉语中东风是春天的使者,在英语中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著名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二、风俗习惯差异

查看全文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分析论文

摘要:论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貌合神离”的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貌合神离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本文所说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并且习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并探讨习语翻译中的“貌合神离”的现象。

1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统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之一。就英汉习语而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