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0:58: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英汉词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汉词性转换论文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英译汉中英汉词性转换论文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英译汉中英汉词性转换论文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英汉语言中词汇差异论文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汉语言翻译学习论文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贸英语函电分析论文
一、通过句法确定词性,从而确定词义
句法指的是句子的排列组合规则。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一个词都在句子中充当一个合法的成分,通过判断它在这个句子中的成分,就能准确判断单词的词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句子的结构,要确定句子中某个词的意思比较就容易。因此,翻译外贸英语词汇时,首先要判断该词在句中的成分及词性,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如:
1、Theirfirmhavecontractedtobuildadouble-purposebridgeacrosstheriver.
他们公司已签约承建一座横跨大江的两用大桥。(contract在句中做谓语,为不及物动词,与to连用,意为:订合同)
2、Theygotaheavyfineduetothebreachofthecontract.
由于违反了合同,他们受到了巨额罚款。(contract是breach的定语,为名词,意为:合同)
英汉翻译语篇衔接论文
关键词:衔接手段转化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各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即英语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本研究将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策略这两个问题相结合,将翻译研究向语篇层次拓展,强调分析英汉语言中不同的语篇衔接模式是译者合理调整翻译策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途径。
一、衔接的概念、意义及特征综述语言学界对于语篇衔接理论出作突出贡献的当数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
他们多年来潜心研究衔接概念、理论定位、范围及其在语言系统和语篇连贯中的地位,1976年他们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促进了衔接理论的广泛应用。Halliday和Hasan将英语的衔接手段(cohesivedevice)归纳为五种: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词汇衔接手段又分为两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复现关系指词汇手段的再现,包括1)原词复现,2)同义词、近义词复现,3)上下义词复现,4)概括词复现。衔接是将语篇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词汇和其他手段的统称。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衔接是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同建筑物的钢筋接头,将整个结构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篇衔接手段,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上有所偏重。
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
摘要:本文设计了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通过应用对比发现:使用产出导向法教学,学生翻译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前测成绩,翻译能力和技巧均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有效性
1引言
文秋芳教授首倡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orientedapproach,以下简称POA)(2015,2017)理论,旨在解决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POA理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理论成熟期,目前已有较多的英语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验以POA为理论依据,并检验教学有效性。但此类研究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在“驱动—促成—评价”各教学环节中,选取某一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曹巧珍2017;邱琳2017;孙曙光2017),总体认为,产出导向法能提升学生产出质量,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有所提升。(2)针对大学英语课本中单个单元教学展开(张文娟2017;曹巧珍2017;张楠等2019),通过产出任务的划分及教师“横向纵向脚手架”的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教师角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1]。(3)基于POA理论对于教材尝试改编(常小玲2017)。综上所述,以POA为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部分的教学效果实验研究比较鲜见。因此,本文通过开展POA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产出情况,探讨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
语言学英译汉探析
摘要:该文选自罗素的散文HowtoGrowOld,以庄绎传的译文为例,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将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加深对原文的解读,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递,展现翻译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HowtoGrowOld;对比语言学;翻译
1背景
HowtoGrowOld本是罗素的一篇著名演讲词,收录在《罗素回忆录》一书中,写文章时他已八十多岁。这位英国大哲学家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博大的胸怀气度和深邃的哲学思维对“怎样才能活的老”这一主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领悟。本文选取庄绎传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的开篇,出人意料地告诉读者,虽然标题是“怎样才能活的老”,实际上罗素讲的是“怎样才能不老”。第一个忠告就是在祖先中选择一位楷模去效法。第二部分,罗素老人介绍了自己的保健经验,即坚持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习惯。第三部分,也是第三个忠告,告诫老年人要克服老年性心理障碍,最后一部分是对老人们能迅速转变精神面貌的期望。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对比语言学这个分支的研讨范围是限于对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研究来发现和建构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关系和对等关系,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翻译的干扰因素。对比语言学为翻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体系,给翻译研究指明方向[1]。
2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
2.1依据原文与译文的具体语境。语境即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属于语言学的范畴。纽马克精辟地论述过:在所有翻译中,语境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是罗素的一篇演讲词,在翻译时就要保留他的语言简洁,而又寓意深远的风格。只有这样,源语言读者眼中的罗素与目标语读者眼中的罗素才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例如文中开篇讲到老年人的生活时用了“asuccessfuloldag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successful词义为:达到目的;获得成功的。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实际情境,这里讲的是老年人怎样拥有“成功的”晚年生活。故庄绎传将其译为“晚年过得好”,精准传神地译出了successful在本文中的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具体意义,体现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又例,在Thebestwaytoovercomeit的翻译中,庄绎传将其译为:最好的办法是排除这种恐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对overcome的汉译:克服;战胜;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上下文,本句的it指“恐惧”,在汉语中,“克服”与“恐惧”不能构成逻辑搭配,译者将灵活处理为“排除恐惧”,高度契合了原文的具体语境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再例Butinanoldmanwhohasknownhumanjoysandsor⁃rows,依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human词义为:人的;人类的;有人情味的。根据上下文看,此处的human是指的老年人的一生的经历,也就是“人生的”。那么“know”在这里译为“知道”就与hunman不合逻辑搭配了。根据韦氏新大学词典对其释意是tohaveexperienceof,故可译作“经历”。庄译:但作为老年人,人生的悲欢离合你已经都经历了。2.2词性的恰当转换。词类转换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按照目的语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而进行相应的词类变换。奈达是词性转换研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不仅要求单词意思对等,更要求语义、信息和风格的对等。在转换中,要尊重原著的意思,把握词汇和语境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保证译文的忠实与通畅。例1)undueabsorptioninthepast.庄译:过分地怀念过去。(N→V)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中动词多用,由动词absorb派生的名词absorption在翻译时,运用了变译的手法,将其灵活地转换为动词,使译文通顺自然,表达生动。2)Intheyoungthereisajustificationforthisfeeling.庄译: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N→V)代表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在翻译时译成动词,更能突出句子的主体动作,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2]。若仅仅为了保持字面上的“忠实”而不变换词性,将其译成“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有正当的理由的”,就会引起意义的混淆。2.3发挥汉语优势——巧用汉语四字格结构。四字格是汉语中独特的词汇现象,在人们的言语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是人们喜闻乐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作为汉语言的精华,若在翻译时运用得当,可使译文的语言形式获得均衡的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例1)remainedaterrortoherdescendants.庄译:使儿孙望而生畏。此处处理得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也符合原文的意思,将我们的文化里对优秀的长辈的敬畏之情展现得洒脱传神。同时贴近原文,形象生动,获得言简意赅,平稳协调的修辞效果。2)Sheinquiredthecauseofhismelancholy.庄译:就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此处对melancholy一词译成汉语的四字格,运用巧妙,表意更加丰富深刻,充分发挥了译入语优势。3)isproperrecipeforremainingyoung.庄译:要想永葆青春。此处四字格的使用更是流畅自然,文字隽永,富有韵味,为译文增添了不少色彩。2.4形象再现原文修辞格。平行结构是英语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手法,使句子铿锵有力,语气贯通,韵律顿挫,行文清晰,音调和谐。例如Itdoesnotdotoliveinmemories,inregretsforthegoodolddays,orinsad⁃nessaboutfriendswhoaredead[4].此处平行结构,庄译通过增词,使译文意思完整,达到了语意通顺,条理清晰的效果。Ifthisistrueitshouldbeforgotten,andifitisforgottenitwillprobablynotbetrue[4].此句庄译的处理为直译,庄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去想它,而如果你不去想它,情形就很可能不是这样了[4]。原文与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谋而合,句式对称,结构平行,既照原文形式,也突出了原文思想。句子前后呼应,意思连贯,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4)Andif,withthedecayofvitality,wearinessincreases,庄译:而且,随着生命的衰退,健康的衰弱,thethoughtofrestwillnotbeunwelcome[4].庄译:休息一下是应该的。对偶是汉语中重要的一种修辞形式,具有工整对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特点[3]。本句若逐字直译为“活力的衰退,疲惫的加剧”,则会貌合神离。译者将此处改用对偶,结构整齐匀称,醒人耳目,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句中的rest并不是指的“休息一下”,而是“死”的一种委婉说法,willnotbeunwelcome也是双重否定结构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译文用演讲口语的句式和语气将原文委婉的意思充分展现,高度贴近原文。5)issomewhatabjectandignoble.庄译:那就有些让人瞧不起了。此处同义复现,abject和ignoble同义,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这种同义复现既是避免重复用词,又是前后呼应,实现语义上的衔接。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此处汉译是省略复现译法,细腻传情,表达效果更强烈。6)one'sownpastisgraduallyincreasingweight.庄译:自己过去的经历就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包袱。暗喻属于英汉互通的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明喻和暗喻。译文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选择的是直译。与明喻相比,暗喻在英语中更常见,此处为形容词型的暗喻,将抽象概念用简单的形容词gradually来描述。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7)Anindividualhumanexistenceshouldbelikeariver.此处明喻,译文直译为“一个人的一生应像一条河“,本体和喻体在译文中直接出现,准确再现了原文内含与修辞形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摘要:目前,整个社会处于多元语言文化之中,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无论是社会或是个人都要具有多语转变的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运用语境理论是契合“多语主义转向”的必然选择,能够丰富语言文本结构,释放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固有认知,促进翻译教学文化对等的实现。因此,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注重语言环境下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采用语境理论下“形同异同,形异意同”的翻译技巧,按照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逻辑和结构顺序进行语序调整,并注重英汉词性的转换,运用增补和省略正确表达文本。
关键词:语境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语境属于语用学范畴,实际为语用语境,语用学涵盖语用主体、话语实体和语言环境三个方面,而语言环境的创设是语言理解的必要因素。语境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和话语意义的阐释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挖掘情景意义,打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结合翻译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逻辑和文体风格,并辅之翻译技巧,从而对英语文本的翻译实施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过程把握,进而实现更好的语义转换。
一、语境理论的基础
(一)语境理论的生成阐释
语境理论由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体现了“情景意义”思想,认为语言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语境研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意义”也是语言在语境中应用的功能。所以语境理论就是指在语言学中将话语与情景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固定的“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中有效推测词语的功能,并实现对话语意义的估价。语境理论打破了文化屏障,通过交际环境和信息超载加强与固定场景的联系,使语言阐释的定向和聚焦都更加清晰,以弥补当下语言研究中缺失的信息。语境理论为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义阐释提供了新的途径,引起了人们对情景语境的重视,意识到语言学的意义不仅包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情境意义,从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语言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