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0:1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婴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婴儿窒息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急重病之一,是指胎儿在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这是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3亿左右的新生儿出生,大约有400万新生儿在出生后4周内出现死亡,其中大约25%的死亡是由于新生儿窒息所引起的[2]。新生儿窒息主要与子宫内的环境及分娩过程有关,多数是由于出生后呼吸道阻塞等原因造成的[3]。因此,积极准确地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为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方法和综合护理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对其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
1.2方法
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判断是否做出抢救的重要指标[4]。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
婴儿推车创新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落脚婴儿推车设计,鉴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二孩政策落地,家家户户对孩子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加之国内婴儿推车市场从设计到制造,体制一直不健全,无法保障婴幼儿和家长的人身安全。本次着重研究使用主体(婴幼儿)、潜在使用着(家长)以及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出更多更人性化的婴儿推车做准备。
关键词:婴儿推车;互动性;产品设计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婴儿推车设计进行系统化研究,力求解决婴幼儿乘坐、家长使用的舒适度以及家长孩子如何互动等问题,另外,一车多用解决了因孩子的生理生长特点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使用主体——婴幼儿与婴儿车关系研究
1.造型要素
婴儿推车一般适用于0-3岁孩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行为上活泼好动,但思维能力较弱,有实验证明,规则的形态和夸张的形态放在一起,婴幼儿会主动接触新奇感的造型,可以看出他们一般对具象的形态表现的较为积极。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夸张、怪异的形态反而会让婴幼儿觉得陌生甚至恐惧和害怕。所以,婴儿推车造型要力求趣味性,又要尽量贴近自然,和生活息息相关。
婴儿肝炎综合征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32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占5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为25%;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以及胆道闭锁、溶血,且病情重,易致肝硬化,日后有可能引起智力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肝炎;巨细胞病毒;婴儿
Clinicalanalysisof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
JINEn-shun,LUOJian-an.DepartmentofPediatrics,LiuhuaHospitalofShenzhen,Guangdong518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relationsbetweenthecauseofinfanthepatitissyndromeandclinicalmanifestationandprognosis.Methods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wereclinicallyanalyzedandfollow-upsurveywascarriedout.ResultsVirusinfection,especiallycytomegalovirusinfection,59%playedakeyroleandsecondinfectionofhepatitisBviruswas25%;Themanifestationscausedbycytomegaloviruswerejaundice,abnormalityofhepaticcellfunction,occlusionofbiliarytract,hemolysis,cirrhosisandcomplicationsofmentalretardationandhearinghandicap.ConclusionMostofhepatitissyndromewascausedbycytomegalovirus,and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arehelpfulindecreasingthemortality,preventinghepaticcirrhosisandlesseningsequelae.
【Keywords】hepatitis;cytomegalovirus;infant
婴儿摇篮结构安全探析
一、婴儿摇篮结构安全评价标准现状
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和重视儿童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然而,在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儿童用品召回和风险预警的统计中,有多起因小零件或包装导致的噎塞和窒息、缝隙或间距不当导致被卡夹伤害、稳定性不足或结构完整性不良导致压伤、摔伤等事件。这些因为结构性安全失效造成的事件令我国儿童用品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目前已有了QB2453.1-1999《家用的童床和折叠小床第1部分:安全要求》、GB29281-2012《游戏围栏及类似用途童床的安全要求》以及相应的检测标准,但还没有内部长度不大于900mm的摇篮产品标准,也缺乏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依据。因此,进行婴儿摇篮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婴儿摇篮结构安全性能关键技术研究
我们从材料要求(包括材料中化学元素的迁移、材料的燃烧性能、纺织品材料的安全要求、甲醛的释放)、结构安全和标识及使用说明,展开分析婴儿摇篮的主要风险源。材料要求作为包括婴儿摇篮在内的儿童用品共性,可以参考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401-2003《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和GB5296.5-2006《消费品使用说明玩具使用说明》等国家强制性标准作为建立安全技术要求的依据。因此,结构安全作为婴儿摇篮的特性,成为婴儿摇篮安全性能研究的技术关键。
1.婴儿摇篮的产品范围和可触及区域
作为建立婴儿摇篮结构安全技术要求的依据,首先需确定婴儿摇篮的适用范围和可触及区域,以此来评价婴儿可能受到的伤害。①适用范围。根据产品特定的消费群体和使用功能,婴儿摇篮定义为供小于5个月的婴儿或未能坐起、跪起、爬起的婴儿使用的,其底铺面的内部长度不大于900mm,可摇摆、自身可达到平衡、人力驱动的婴儿卧具。通常有带轮子的底座,或可摇摆的底座,或任何相对于固定的底座可摇摆的结构。②可触及区域。可触及区域是儿童用品测试的基础,可触及的本意是指不同年龄段儿童身体的任何部位能否触及儿童用品的任何部位,而儿童身体任何部位以手指的触及范围最大。因此,以儿童模拟手指进行可触及测试。通常认为,不可触及的玩具部件不存在安全隐患。在相关国际标准中,未具体明确可触及区域。为使各检测机构和生产者在使用标准检测时,对于可触及区域范围的判别统一,需确定可触及区域。考虑婴儿摇篮有手不可从侧板与端板穿出的和手可从侧板与端板穿出这两种形式,可触及区域应有所不同。婴儿摇篮为供小于5个月的婴儿或未能坐起、跪起、爬起的婴儿使用,生理特点使活动区域受限,因此婴儿摇篮的可触及区域为婴儿躺在摇篮里手能触及的范围。2005年7岁以下正常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9个城市的城镇男孩5个月时的平均身高为67.8cm,女孩5个月时的平均身高为66.1cm;9个城市的乡村男孩5个月时的平均身高为67.0cm,女孩5个月时的平均身高为66.1cm。根据手长和脚长通常最长约为身长的一半这个比例,算入标准偏差,适当加严可触及区域,明确:手不可从侧板和端板穿出的婴儿摇篮可触及区域为摇篮的整个内部底铺面上方距底铺面380mm以内的区域;手可从侧板和端板穿出的婴儿摇篮可触及区域为摇篮的整个内部底铺面上方距底铺面380mm以内的区域,以及摇篮外部距底铺面边缘水平面向上380mm以内半径弧面,水平面以下150mm以内半径弧面的区域。
婴儿尿布疹治疗探讨论文
[摘要]尿布疹是婴儿臀部的一种炎症,是由于尿布被粪便、尿液污染后分解产生氨,刺激和损伤皮肤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婴儿皮肤娇嫩,对洗涤剂和柔顺剂过敏而产生。主要表现为:臀红、皮肤上有红色斑点状疹子,甚至溃烂流水,患儿易哭闹,烦躁不安、睡睡不佳。治疗方法:在尿布疹严重时暂不用尿布,让孩子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尿布,如果使用也应勤换尿布,最好使用纯棉的尿布;勤把尿,以免尿液浸湿皮肤。治疗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鞣酸软膏、护臀霜等涂抹患处。
[关键词]尿布疹;婴儿;预防;治疗
由于婴儿使用潮湿尿布、玷污了大小便及未洗净肥皂及洗衣粉的尿布,刺激尿布区域的皮肤,发生尿布疹,也称为尿布性皮炎或尿布湿疹。因臀部皮肤充血发红,医学上也称为红臀[1]。婴儿由于皮肤非常娇嫩,诱发尿布疹的因素多,几乎都有得过尿布疹的经历,故婴儿尿布疹重在预防,发现臀部发红、糜烂时要及时治疗。治疗与预防尿布疹的关键就是保持清洁干燥。
1相关因素
由于尿液中含有尿酸盐,粪便中含有吲哚等多种刺激性物质,粪便中的细菌还会分解尿液,释放出尿酸、氨等物质,它们会使尿布的整个环境变成碱性,兜尿布后,这些物质持续刺激皮肤,加上婴儿皮肤娇嫩,就发生了红臀。发生红臀的原因如下:(1)尿布更换不及时。小儿尿后没有及时换尿布,特别是夜间不换尿布,或用一次性尿不湿一夜到天亮,长时间不换尿布,尿液对臀部皮肤引起刺激。(2)便后清洗不及时。新生儿的大便稀、量多,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一天通常有4~5次。因兜着尿布大便常沾满了整个臀部。有些父母或保姆在小儿大便后用尿布将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没有清洗臀部,致使整个臀部仍黏附着残余尿便,当再兜着尿布时,在潮湿有刺激物的环境下而发生红臀。(3)臀部潮湿。临床曾遇一对父母对婴儿的护理特别仔细、精心,不仅大便后将婴儿的臀部洗得干干净净,而且每次小便后都清洗臀部。夏季时一天洗2~3次澡,冬天也几乎天天洗澡,每次洗完臀部或洗澡后还在臀部拍上一层粉,可以说得上是尽心尽力。清洗后换上干净的尿布,外面再包裹一层塑料纸,将婴儿整理得很干净,可是婴儿还是发生了红臀。这种情况发生红臀的原因就是局部潮湿。小儿臀部皮肤皱折多,清洗臀部后水不易擦干,马上包上尿布,外面再裹上塑料纸,使局部不透气;而潮湿的臀部拍上粉,似乎是使臀部皮肤干燥,但实际上粉吸水变成块,不仅局部仍然潮湿,而且粉对皮肤也形成刺激。潮湿的环境使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红臀。(4)尿布粗糙吸水性差。有些父母没有认识到婴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所准备的尿布粗糙或用化纤布做成,吸水性能特别差,使局部皮肤更潮湿;在擦拭臀部时,由于动作粗暴及尿布粗硬,使皮肤损伤,继而在潮湿刺激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红臀。最新研究认为,潮湿对尿布疹的形成有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5)由于腹泻造成大便次数增多。(6)残留在尿布上的肥皂或清洁剂。(7)pH值改变:吃牛乳的婴儿大便为碱性,很易促使病菌繁殖,因此更容易患尿布疹。此外,大便中的消化酶在碱性环境中会活化起来,进一步消化皮肤的角质层等蛋白质,由于角质层被溶解,婴儿的皮肤会受到更直接的刺激和伤害。
2临床表现
婴儿啼哭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关键词】婴儿;啼哭;观察;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婴儿的啼哭,从哭声中了解婴儿这种表达各种要求、意愿、痛苦、疾病的一种特殊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对800例新生儿啼哭声调的高低、强弱、时间、面部表情及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判断,细心观察。结果能正确地和及时地寻找哭声中要表达的真正含意和原因。结论有效区别婴儿的啼哭,采取护理对策,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婴儿;啼哭;观察;护理对策
婴儿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机体的不适和要求,因此他们在出现任何身体不适或有要求时,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啼哭(cry)这种方法来表达。如果说只为达到某种要求的啼哭,它对机体不会产生危害,这样的啼哭称之为生理性啼哭(physiogiccry)。疼痛是机体最严重的不适,如果是由疼痛引起的啼哭,或是哭声无力伴随呻吟等症状,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称之为病理性啼哭(pathologiccry)[1]。对于婴儿的啼哭,怎样区分生理性或病情性呢,笔者通过对800例婴儿啼哭原因观察,判断她们的需求和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住800例婴儿,胎龄28~41周,出生时间1h~40天,体重700~4500g,男婴420例,女婴380例。其中早产儿11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0例,新生儿肺炎112例,上呼吸道感染105例,颅内出血7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3例,新生儿窒息61例,脓疱疹40例,鹅口疮38例,尿布皮炎35例,败血症12例,肠道疾病25例,骨折7例,肛周脓肿2例,破伤风2例。
婴儿坏血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婴儿
坏血病目前属少见病症,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2岁因人工喂养时忽视辅食补充的婴幼儿,以肢体肿痛、骨膜下出血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早诊治、合理护理,易并发营养不良、出血、感染而死亡。我院近3年来收治8例,经过积极完善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12个月,均为本市福利院人工喂养儿。发病早期腹泻5例,哭闹4例,发热3例。假性瘫痪4例,肢体肿胀3例,昏迷、抽搐1例。8例患儿均有轻~中度营养不良,体温在37.5℃~38.5℃,呼吸增快3例,前囟凹陷4例,前囟隆起、张力增高1例。双下肢呈蛙腿状5例,左下肢肿胀2例。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3~97g/L,白细胞(12.4~22.5)×109/L。头颅CT扫描1例示脑室出血。胸片3例示支气管肺炎。双侧膝关节正位片5例示: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骺中心无结构,干骺端钙化带增厚,骨膜出血4例,股骨远端骨折1例,左肱骨正斜片1例示左肱骨呈梭形样。
1.2方法8例患儿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VitC300mg/d,至肢体肿胀消失。骨折患儿以小夹板固定3周,同时肌注VitD、补钙、补铁。7例症状、体征约3周消失,体重增加,3个月后随访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血肿吸收,肢体活动自如,无功能障碍。
2护理
婴儿早期发展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婴儿早期发展工作对于婴儿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婴儿早期发展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思想重视统筹部署
婴儿早期发展工作不仅关系到婴儿个体的未来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上下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中心工作任务,统筹协调,统筹部署,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为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夯实保障。
二、建设阵地稳步推进
为扎实做好该项目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按照““政府指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社区组织、家庭参与”的工作原则,我们于2011年6月成立了全市成立了首家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暨新爱婴早教中心,早教中心成立以来,发挥了其阵地的作用,基本满足了街道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需要。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早教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服务街道早教事业,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早教服务路径探索,2012年5月在新爱婴早教中心江浦园正式挂牌,并成立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站,根据不完全统计为全街道0-3岁婴幼儿提供一次免费亲子课程近100场,免费开展外场服务活动40多场次,尤其为特殊弱势群体家庭提供了免费系统的专业课程,获得了社区家庭群众的好评。
三、内容丰富活力较足
探究新生婴儿院内感染隐患防控应对策略
【摘要】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感性和潜在隐患的特点,现对456例住院新生儿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潜在隐患原因,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必要的防控措施结果2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脐部、消化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必须强化重点环节管理、综合监控、消除隐患、措施到位。坚持无菌技术原则,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控制外源性感染。规范运用抗生素,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缩短住院天数。
【关健词】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防控措施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儿患儿456例,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4.38%),现就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
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儿肺部感染8例,主要为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75%。
1.1易感隐患
清热除湿汤治疗婴儿湿疹分析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85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例,患儿均为1岁内的婴儿。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2个月5例,2~3个月28例,3~6个月19例,>6个月33例。病程<1周62例,1周~1个月11例,2~3个月8例,>6个月4例。病变部位发于头面部58例,肢体屈侧12例,泛发全身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
1.2治疗方法用清热除湿汤为主治疗(本方来源于北京中医院皮肤科)。基本方:龙胆草、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黄芩、六一散。随症加减,便干者加重生地用量,同时也可加熟军;便溏者加茯苓、苍术、白术、生薏米;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鸡内金;渗液多者加茯苓、苦参;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皮疹以头面为主者加蝉衣、野菊花,下肢重者加黄柏;血虚者可加当归、鸡血藤。头两煎分2次服,第三煎外洗,每日1剂。同时注意,用牛奶喂养的患儿,自己服用,药量较轻,用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服药,药量同时也要加大,而且也可以随母亲的体质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1.3结果
1.3.1疗程以服药2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1.3.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经2个疗程治疗后,皮损及症状消失,无反复;显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皮损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皮损及症状无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