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决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8 00:04: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应对决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藏药市场营销问题所在以及应对决策

在现今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泛滥,其夸大功能、疗效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经历上当之余,也越来越期望有一种药能够真正满足疗效好、功能强的需求。而来自青藏高原上的藏药就在这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查看全文

市场经济法制发展走势以及应对决策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在依靠民商法作基础性调整的同时,辅以经济法的保障,让经济法扫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障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并进行宏观调控,将一个没有“瑕疵”的市场还原给民法去调整,成为民法调整经济关系的“环境法”。

一、加入WTO后,经济法在市场运作体系中的功能

(一)实现“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以全局观念综合调整是经济法特有的功能。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复杂多样,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加强。经济法正反映了经济关系分化与综合两个方向发展要求,实现了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众多的具体的部门经济法分别调整各类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又从总体上对各种具体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综合调整。1、在微观规制方面,经济法运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责任法等法律对社会经济进行个别调整,干预私人经济,保护市场中的弱者,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例如,反垄断法的适用,保障有效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和保障经济公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可以保障市场主体营利行为的正当性,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可以保障弱者的权益,实现社会正义,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在宏观调控方面,经济法运用财政法、金融法、税收法、投资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法等法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方针和原则这些根本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使整个社会经济均衡高效地发展。例如,财政法的适用,从总体上调控经济运行;金融法的适用,从总体上调控货币资金的运行;税收法的适用,可以调整社会分配,限制或激励某个行业的发展;投资法的适用,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集中于重大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节法的适用,可以干预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加速现代化从而推动全面经济增长。

(二)运用“国家之手”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

经济法的法律本质就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1.经济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是直接的。与国家不介入私人经济生活领域的民法相反,经济法赋予国家直接介入经济活动的权利,通过直接调整国家和经济主体的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由于国家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它可超越个人主义立场,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通过强制、直接参与宏观调控等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均衡,促进经济的合理运行和发展。因此,经济法弥补了民法只能通过调整私人经济关系、间接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不足,尤其是克服了民法对有关社会经济整体结构和运行的社会关系无力调整的局限。2.经济法对经济生活有导向性的影响。较之民法对社会关系所采取的放任自由和消极限制的态度,经济法对经济生活采取限制、禁止、和积极促导的态度。这是基于国家直接调节社会经济和以社会效益为追求目标的要求。为保障国家调节经济、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既有必要依照强制方式禁止、限制某些经济行为,也有必要运用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主体进行引导和促进。3.在调整方法上,经济法也与民法不同。后者多由任意性规范调整社会关系,有少部分依强制性规范;而前者则由必要的强制性规范和大量的义务性、禁止性规范构成,并采取制裁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查看全文

政府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执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策程序,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程序,适用立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下列事项:

(一)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

查看全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摘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强调,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法化、法治化,实现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部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参与者、市场监督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维护者,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发展大局、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本文立足当前人社行政决策的现实情况,提出改进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法治人社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行政决策;法治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行政决策处在行政管理源头位置,是行政执行的根本依据,是最重要的行政管理行为。推进法治人社建设,首先应规范人社行政决策,从源头防范行政风险。

一、合理界定人社行政决策范围

研究行政决策,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行政决策,确定哪些事项属于行政决策范围,揭示行政决策的内涵。

1.行政决策的科学内涵

查看全文

党员民主决策理论学习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提高领导水平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决策水平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不断提高党的决策水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对于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理论界一直非常关注,并围绕坚持决策原则、优化决策机构、完善决策程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

我认为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目的是规范决策行为,避免因个人专断、暗箱操作等导致决策失误,以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客观规律。专家学者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坚持一定的决策原则,这是民主决策机制的基础。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关键是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说,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主体依据自身需求,对复杂的社会利益进行调整的过程。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决定了我们党在决策时能够也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指向。在进行党内决策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力求使决策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在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方面要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让多数人参加,在决策结果上反映多数人意愿;另一方面要体现“集体决策”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防止个人专断。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原则。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党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党内决策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因此,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必须坚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原则,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民主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势必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产生影响。本文将会对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其应对影响提出有关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影响;策略

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依次经历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境内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再设置上限,标志着存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之后能够使其在反映资金供求状况时更加准确、灵活、及时。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先后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从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和银行的应对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率市场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利率不确定导致银行盈亏或者市场价和预期有所偏离。在传统的管制利率体制下,各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进行存贷款,利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明显。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凸显,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大。

查看全文

民政局三重一大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策程序,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预防腐败,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根据《中共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印发“三重一大”事项监督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民政局实际,特制定实施办法。

一、有关事项主要内容

(一)重大决策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等重大问题;

2、制定新年度民政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要工作部署等重要问题;

3、研究制定重大问题的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查看全文

组织危机管理难点与领导统筹艺术

【摘要】利益分化视域下组织危机管理面临决策共识难达成、责任难落实、资源难整合、行动难协调四大难点。利益分化情境下领导者进行危机管理的统筹艺术体现在:以整体治理为导向,培育组织共同体理念认知;以协同机制为手段,打造多元化协同配合格局;以利益整合为依托,构建高效统分结合制度。

【关键词】领导者;利益分化;危机管理;统筹艺术

越是危机时期,越需要全体组织成员保持共识和协同行动,以帮助组织顺利渡过危机实现发展。然而,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科层管理结构的影响,组织内部往往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不论是在组织稳定发展时期还是危机管理时期,复杂的利益关系都可能会由于多样化因素的影响而致使组织内部出现利益分化情况。倘若组织危机发生在利益分化境况下,将会给领导者处理和应对危机带来诸多难点,直接影响着组织危机管理效率。由此,领导者应当对利益分化情境下单位危机管理主要难点开展深入分析,进而结合实际制定出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筹策略,以有效应对和处理危机。

一、利益分化对组织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增加危机管理难度。利益分化给单位危机管理带来的第一个不良影响就是会直接增加组织整体危机管理难度。具体而言,利益分化导致危机管理难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决策协商论证难度增加。利益分化意味着参与危机决策论证协商的多元主体秉持着高度差异性的利益初衷,致使多元主体在协商过程中各持己见,迟迟难以达成对决策的共识和认同。二是难以形成决策方案共识。由于决策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多元主体利益分配,在利益分化情况下,任何危机决策都会触及不同主体的利益。不同主体出于维护个体利益或团体利益的考虑,往往倾向于极力推销于己有利的方案而大力反对于己不利的方案,致使组织久议不决。三是危机决策执行难度增大。利益分化意味着多元主体对决策的认同程度和执行程度必然存在差异性。换言之,当不同主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对危机决策实施选择性执行和部分执行时,也就直接消解了危机决策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协同性,进而导致危机决策难以落实到位,会需要领导者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去推动决策执行。(二)削弱危机应对能力。利益分化会同时对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危机应对产生极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作用,进而削弱组织整体危机应对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分散危机应对资源和精力。利益分化会直接导致组织成员裂化为不同利益集团。在危机管理情境下,利益集团的关注点在于如何维护集团利益而非集中资源和精力应对危机。这就会导致组织资源和精力被不同利益集团所把持而难以形成危机应对合力。二是组织成员关注点偏移。正常情况下,危机发生时组织成员应当集中精力应对危机以维护组织稳定发展,但在利益分化情况下,组织成员将关注点放置在如何争取和获得个体利益而非关注如何应对危机上。也就是说,利益分化会直接瓦解组织和个体双重层面的危机应对能力。(三)提高危机风险系数。利益分化情况的出现虽然削弱了组织和个体对危机的注意力和聚焦度,但实际上并未改变忽视组织其他问题的现状,因为其仅仅是将注意力从关注危机转移到关注个体利益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多元主体目光聚焦于利益争夺时,就会给其他管理问题的滋生和外部竞争对手留下活动的空间,而无意间提高了组织整体风险系数。具体而言,一是为其他管理问题滋生提供了生长土壤。一方面,利益分化本身会带来内部关系紧张、分裂组织整体等一系列不良问题,容易诱发严重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利益分化将成员注意力聚焦到利益争夺上,严重地削弱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和防御。二是给外部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越是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域的组织,越是容易受到外部竞争对手的攻击。当组织内部出现利益分化以及注意力转移情况时,将会相应减少对外部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防范,也就相当于将组织置于任人宰割的危险境地。

二、利益分化情境下组织危机管理的难点

查看全文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为复杂、动态的过程,需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判断等环节。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取得了急剧增长,给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大数据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企业管理决策;决策权;决策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普遍开始使用大数据进行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而对于企业来讲,则要利用大数据加强管理数据信息的分析,以便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所以就目前来看,大数据已经给企业管理决策带来较大影响。加强对这些影响的分析,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1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的“大数据”,其实就是海量数据。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大数据技术则为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术。作为基础性资源,大数据毫无疑问拥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但是无法利用传统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大数据的高效管理,还要利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处理。从特点上来看,大数据拥有海量化特征,可以达到TB乃至PB级的存量。另外,大数据拥有多样化特征,拥有多元的信息内容,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能够以后一种方式实现人机交互等过程信息存储和管理,因此能够构成庞大数据库。[1]再者,大数据拥有高速性特点,将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得到及时处理。

2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格式探讨

摘要:利用2013年—2015中国气象局、贵州省气象局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结合《全国气象服务规范技术手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对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格式进行归纳探讨,发现相关规范对材料格式的要求既有不一致和不全面的地方,导致决策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字体字号不统一、格式混乱等,影响了服务效果。按照气象工作法治化及标准化要求,需对材料的基本框架、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格式进行规范,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效益。

关键词: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

1引言

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军事与国防建设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决策气象服务产生的防灾减灾效益也越来越显著。但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经常存在格式混乱、字体字号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决策气象服务的服务效果。王秀荣[2]指出,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要使被服务对象阅读起来感觉美观、舒适,并对其格式做了规定。张秀红[3]指出,构成版面设计的形式美,要坚持字体字号应与信息内容、信息接受对象、版式设计总体风格相统一。陈海燕[4]认为,决策气象服务的载体主要是文字加图像,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撰写是服务技巧的综合体现。王文英[5]认为,公文语体的字体规范可以参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国气象局[6]对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名称、服务对象及《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格式作了明确规定。贵州省气象局[7-8]将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统一规范为《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气象信息快报》《专题气象服务》四种形式,着力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服务品牌。本文将参照《全国气象服务规范技术手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结合对悦读性与传播效应的需求,反观各级气象部门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格式现状,分析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格式规范,以期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质量和决策服务效益。

2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格式现状及分析

2.1有关规范对格式的要求不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