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21:52: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以民为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以民为根 以民为本 以民为天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我们党亲民、爱民、为民根本立场的生动体现。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树立以民为根、以民为本、以民为天的思想,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前提。

以民为根,一切相信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其创新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丰富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充分相信群众?并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理论之树才会常青。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发扬民主,畅通渠道,广纳良言,切不可自恃高明,堵塞言路,瞧不起群众;必须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大胆引导,鼓励创新,切不可因循守旧,患得患失,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不断深化,切不可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深。唯有如此,才能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以民为本,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各级领导干部既是一个地方或单位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又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能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好坏、发展的快慢乃至事业的成败。因此,在执行政策时,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明明白白告诉群众,把发展前景清清楚楚讲给群众,从而切实把党和政府的主张及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具体决策时,一定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决策符合实际,体现民利;在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形成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

以民为天,一切为了群众。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因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是各级干部生存的条件、工作的基础、成长的养分。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各级领导干部才有立足之地,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各级领导干部切不可忘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可忘记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鱼水之情,不可忘记人民群众的辛苦、清苦和疾苦,不可忘记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群众最想的、最盼的、最愁的事情,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

总书记在理论研讨会上有这样一段精辟表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同时明确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志的讲话,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党的宗旨上进行阐述的,说明党一贯坚持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指导思想的重要性。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为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历史上,从“民本”到“人本”,无数仁人志士出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及追求理想道德社会的目的,竭尽毕生精力,主张保民安民的施政之道,为民请命。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无疑是进步思想,也是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萌芽。随着近代民主政治的出现,民本思想进一步成熟起来。民本思想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据史料记载,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庶民是国家主体,民贵而君轻;第二,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第三,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即已提出,在《尚书》中记载也相当丰富,它是对神权思想的挑战和对君权的一种限制。春秋战国时期,极力宣扬民本思想的当推“儒家”。孟子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为后世政治家的座右铭。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他认为,民本不仅仅是为了人民,也关系到统治者自身的安危和存亡。秦末和隋末无数次农民大起义使统治阶级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许多有识之士对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幕僚亲眼看到了农民大起义的强大威慑力量;魏徵以“舟”比作“君”,以“水”比作“庶人”(百姓),用“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警告最高统治者。据此,唐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民安民政策,迅速消除了战乱,稳定了政局,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在民本思想的影响下,体恤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成为历代优秀政治家的共识。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有力地批判“君权神授”思想,他说,君权并非神授,而是人所授。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提出“君权存在是社会不得安宁的根源。”古老的民本思想,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过极大影响,同时又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它没有超越剥削阶级压迫广大人民的框架,民贵君轻并非目的,而是统治压迫人民的手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权学说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同时又远远超越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民第一次知道了不靠神仙皇帝,求解放靠的是自己。以为首的早期共产主义者提出的民主革命思想,给古老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民主、自由的新内容,鲜明地高举起推翻“三座大山”大旗,为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摇旗呐喊。

中国共产党80多年辉煌历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我们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感触更加深刻。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把全部心血倾注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奋斗目标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一代先河。

也许您注意到,“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只是一字之差,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不然。从“民本”到“人本”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理想社会,倾尽全力,耗其毕生,然而,真正的理想社会并没有实现,民本思想受历史局限存在着固有的不彻底性,最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人本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从根本上摆脱了历史局限性,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的彻底性,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党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中国共产党人还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前进,永远前进!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思想政治观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历了从阶级政治观向社会政治观的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以民为本思想贯穿其中,并成为其核心。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考虑到以民为本,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以民为本;社会政治观;政治观

Abstract:TheMarxismpoliticsviewhasexperiencedfromthesocialclasspoliticsviewtothesocialpoliticsviewevolution,thisi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progress.Takethepeopleasthisthoughtpenetrationinwhich,andbecomesitscore.Wewhendevelopmentsocialistdemocracymustconsidertakethepeopleasthebook,andinstructsourpracticewithit.

keyword:Takethepeopleasthebook;Socialpoliticsview;Politicalview

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的分析,推导出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对于我们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查看全文

社区以民为本活动总结

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XX市街道社区坚持“以民为本”,在再次公开承诺环节中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践行承诺环节的重点,以利民、便民、亲民为抓手,努力提高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抓手,实现了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相融互动、整体推进。

创新载体设置,提升服务水平“利民”。

通过征求意见和周密研究,社区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四创、四争、四提高”的活动载体,即:创建发展型党组织,争做进步先锋,提高社区建设发展水平;创建信息型党组织,争做数字先锋,提高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创建创新型党组织,争做为民先锋,提高社区整体服务水平;创建关爱型党组织,争做民生先锋,提高社区文明和谐水平。重点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站、卫生服务站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中老年人学习活动基地,建立了基层党建、安全防范、社会保障、为老服务、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帮扶救助、社区文化、社区中介和信息化等“十大服务体系”,突出了关注民生的“六心”特色服务,即对企业退休人员有热心、对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献爱心、对社区计生服务对象有耐心、对特殊家庭有责任心、对单身家庭要关心、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要上心,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建设和发展水平。

丰富活动内容,发挥社区作用“便民”。

社区党组织本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人、责任到人”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立了十个基本岗位,即党建宣传指导岗、社情民意调查反馈岗、参政议政岗、民主监督岗、扶贫帮困助残岗、社区公益服务岗、文明新风岗、环境美化岗、治安维护岗、计划生育岗。采取党员自荐和组织选定相结合的办法,使无职党员全部上岗并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开展党员与困难家庭“多助一”结对帮扶活动,多名党员负责联系1名困难群众,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群众,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和就业扶持等进行帮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困难党员群众,采取向上争取各种救助政策资金和社会慈善捐赠等进行帮扶。严格按照群众推荐、党组织考察、党工委审定和对外公示程序,评选出“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的五星党组织和标兵党员,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营造出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加强基层组织,提高执政能力“亲民”。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思想政治观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历了从阶级政治观向社会政治观的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以民为本思想贯穿其中,并成为其核心。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考虑到以民为本,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以民为本;社会政治观;政治观

Abstract:TheMarxismpoliticsviewhasexperiencedfromthesocialclasspoliticsviewtothesocialpoliticsviewevolution,thisi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progress.Takethepeopleasthisthoughtpenetrationinwhich,andbecomesitscore.Wewhendevelopmentsocialistdemocracymustconsidertakethepeopleasthebook,andinstructsourpracticewithit.

keyword:Takethepeopleasthebook;Socialpoliticsview;Politicalview

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的分析,推导出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对于我们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查看全文

为政以爱民为本体会

封建政治充斥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对抗,套用一句先哲的话,“官视民为草芥,民视官为寇雠”,是封建官民关系的常态。但问题还有另外一面。作为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统治者常常宣扬“重民”思想,提倡关注民生,关心民瘼,强调“为政以爱民为本”。这种观念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康熙帝在上谕中就多次提到,“朕事事以百姓为念”,并要求各级官吏要“念切民依”,“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但操守廉洁,念念从爱百姓起见,便为良吏。”(《康熙政要》,卷一、卷九)

这种看似矛盾的历史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任何一个略有头脑的统治者,大抵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道“天下之治乱系乎民”;另一方面,“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清初王夫之的“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等等,这些思想一脉相承,在封建时代一直同“尊君”观念并行不绝。而这不能不在传统政治文明中得到强烈的反映。

在清代名目繁多的“官箴”类著作中,宣扬“国家根本在百姓”、“为官一方,必为民出力”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曰“爱民”。有的书中把“爱民”提到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的高度,所谓“朝廷设官,原以为民。官必爱民,乃为尽职”(徐栋辑:《牧令书》)。只有从爱民出发,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怀一点爱民之心,时时刻刻皆此念充满于中,自然事事为百姓算计,有一民不被其泽,便如己溺己饥,安得无不忍人之政?”(《朱舜水集?问答三》)有了爱民之心,便能实心任事,勤于政务,不因一己的利弊得失而顾盼彷徨。金庸斋《居官必览》称:“充我恳恻爱民之心,盎然天地之初意,氤氤氲氲,盈满于胸中,发而施之于政事。凡世俗之毁誉利害,休戚得失,一毫毋使芥蒂于心,以杂我正念。”(乔立君编:《官箴》,第396页)相反,如果为官者缺乏爱民之心,只知谋一己之私,则不但会祸害百姓,残民以逞,而且将会动摇政治统治的基础。该书尖锐地指出:“乃居官牧民者,逞志作威,严刑聚敛,贱民如粪土,疾民如仇雠。非但我之一身,罪孽山积,独不为国家根本之计乎?”(同上书,第462页)

二曰“利民”。为官不但要“存爱民之心”,更重要的是要“行爱民之政”,也就是要在政治实践中为民谋利,造福百姓。“利民”的要义是一切政治举措,要时刻注意为百姓兴利除弊:“膺民社者,不必广求施济,但询其利害所在,害民之事,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利民之事,早兴一日,则民多一日之安。”(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卷二)前引《居官必览》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为民牧,一方生灵,皆系于我,庶几夙夜焦劳,靡解厥职。民之所乐,我则遂之;民之所苦,我则除之。纵不能智虑毕周,跻斯民于衽席,然我为官一日,自当尽一日之责。”(《官箴》,第397页)有的提出“官必好恶同民”的主张,“凡百姓所利,官亦曰利”;“百姓所苦,官亦曰苦”(袁守定:《图民录》,卷四)。也有的说,“事关民生”,应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蒋士铨:《官戒诗》)。官员们要以百姓之苦乐为苦乐,以百姓之是非为是非。虽然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和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真正实行起来绝非易事,但能够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且作为政治道德与行政良知的追求目标,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三曰“亲民”。在封建政治下,官民之间尊卑悬绝,等级森严。官吏们常常“倚势作威,俨以官府自尊,驱民如羊,纵吏如虎”;而百姓们“见里长则面色青黄,望公门则心胆战惊”。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封建时代“上下之情不通”,不利于社会治理。《图民录》强调:“凡上下之情,通则治,不通则不治。”“如官有所行,不能达所行之意于民;民有所诉,不能面达所诉之情于官,此上下不通也,不治也。”(卷三)因为只有官员们“平易近民”,“而后民得以尽其情,上得民情,而后可言治理也。”(卷一)在这里,居官者能否去上下之隔阂,忘一己之威仪,真正做一个亲民之官,是能否实现政通人和的关键。汪祖辉《学识臆说》认为:“治以亲民为要”,“亲民之道,全在体恤民隐,惜民之力,节民之财,遇之以诚,示之以信。不觉官之可畏,而觉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体之象矣。民有求于官,官无不应;官有劳于民,民无不承。”(卷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下架子,走出衙门,轻车简从,体察民情。《居官必览》批评官场流行的“迎送欲远,称号欲尊,拜跪欲恭,供具欲丽,酒食欲丰,驺从欲都,伺候欲谨”,以至“行部所至,万人负累,千家愁苦”的恶习,勾勒了下面这样一个“亲民之官”的生动形象:“时屏驺从,巡历乡村,与山农野叟,欢然讲论,察访舆情。不烦人迎接,不累人一啜一杯,务期民志常通,欲恶与共。”(《官箴》,第342、354页)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开始转入垄断资本主义、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斗争和革命仍然而且始终会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历了从阶级政治观向社会政治观的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以民为本思想贯穿其中,并成为其核心。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考虑到以民为本,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社会政治观以民为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的分析,推导出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对于我们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开始转入垄断资本主义,其整体制度矛盾开始暴露,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与革命形成了第一浪潮,马克思、恩格斯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他们对政治的理解与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历史脉络。

查看全文

监察局以民为本工作报告

着力理顺影响关系的群众情绪。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是整合公共资源。推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享受,五、安民心。打造公正公平、廉洁高效的干事创业环境。重点做到管好“人”把党内监督扩伸到村一级。管好“权”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管好“钱”规范农村基层资产、资金、资本管理。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落实农村“三补贴”政策,确保1370万元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坚持市场运作。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阳光操作。一年来,全县137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金额3132.63万元,节约金额300万元,挽留投资项目4个,查处村干部3名。

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近年来。以基层民主管理、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以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使用为关键,以落实投诉监督、公共资源交易、村帐乡、民主管理等系列制度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着力消除产生腐败的决策根源。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一、扬民主。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发扬民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一是公平公正,用群众公认的人。坚持民主选举、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推行“三推(领导推、组织推、群众推)三考(工作考评、学习考试、干部考察)两评(干部任用绩效评估、风险评估)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行政村任职。二是阳光决策,办群众满意的事。县乡两级成立了规划决策委员会,推行“党委出题目、会前做调研、分头作决策、共同抓落实”决策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议题提出、议题调研、议题评审、议题决策、议题落实”议事决策程序,广泛开展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问计于行家、问计于乡友活动。30多项重点工作和70多个重大项目进行了民主决策。村组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月10号为“民主议政日”对有关公益事业建设、大额资金使用、村集体资产处理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按照村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定及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实施。三是民主管理,建群众放心的帐。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规范化、程序严格化、时间时效化、形式多样化、监督立体化,每村有一本民主理财情况记事簿、村务公开情况记载簿、村民意见簿、处理登记簿,实现财务公开阵地、时间、程序、内容、形式及管理规范化。严格实行村帐乡、组帐村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及运作程序。

着力塑造廉政建设的文化修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二、聚民力。用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一是培养先进理念,构筑不想腐败“思想警戒线”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树立“以民为本、由民作主、为民服务、受民监督、让民满意”民本思想,用民本观念、开放观念、团队观念、需求观念、稀缺观念引领人。二是创新教育形式,打造不能腐败“廉政长鸣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政策报告会、知识讲座、知识培训班、饶州监狱实地接受警示教育、进行“廉内助”评选、发送手机廉政短信、开设廉政网站等。大力开展“一看、二谈、三倡、四评”活动,即一看电教片,二谈学习体会,三发倡仪书,四评比,每年评选出一批“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和“基层优秀党员干部”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廉政文化教育示范阵地、一套电教设备、一个固定宣传专栏、一个公开公示栏、一个群众举报箱、一块廉政公益广告牌。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不敢腐败“安全防火墙”推行“六项制度”五条禁令”重点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

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向心能力。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相融合,三、帮民富。服务经济发展、助推群众致富。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群众致富。全面启动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等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农村社区建设。二是突出政策激励群众致富。重点实施“两全”全面开放、全民创业)两地”要素集聚洼地、人才集聚高地)两员”群众工作协理员、商务工作协理员)两头”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两境”软硬环境)等“五大政策工程”鼓励各种经济投资主体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尊重创新、尊重创造、尊重创业。三是突出项目帮扶群众致富。重点是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城镇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鼓励、支持和帮助农民进城创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名法人、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项目责任制,加强对涉农项目的招投标、资金管理、质量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确保所有涉农项目都建设成优质、高效、放心、廉洁的民心工程”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突破口,四、解民忧。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做到群众工作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一是坚持以民为本,创新工作载体。重点是县、乡两级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抓好两支队伍,抓好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乡镇设立群众工作站,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村小组(居民小区)设立群众工作点;建立经济发展、诉求应对、矛盾化解、社会保障四个平台;推行行为规范、村务公开、双向承诺、行政问责和自身建设等“五项制度”二是围绕衣食住行,解决实际问题。选派170多名退居二线的科级干部到各村(居)委会担任群众工作协理员,5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商务协理员,挂点企业跟踪服务;大力开展“县乡村干部入户月”活动,建立“百姓档案”推行“立即办、领着办、代为办”机制。扎实推进239个试点新农村社区建设,实施52项民生工程,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办法等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三是坚持查纠结合,杜绝腐败行为。重点解决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对侵占群众利益、群众当中反映较差的干部“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黄牌警告,第三次红牌罚出”对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作风粗暴、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故意刁难群众、办事拖拉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年多来,立案75起,其中涉案乡村干部56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分析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开始转入垄断资本主义,其整体制度矛盾开始暴露,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与革命形成了第一浪潮,马克思、恩格斯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他们对政治的理解与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早期曾认为:“人就是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政治是作为一种国家统治形式的“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因此,凡是有关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都是社会问题。”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的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上层建筑,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国家形式的政治,实质上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都只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掩盖的是各个不同阶级真正的斗争。

在此后的阶段,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出现危机与发展并存的两种趋势,马克思认识到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决定的。但是,作为具有彻底社会性的阶级,不应该只是同资产阶级搞政治对立,而应该把自己的行为同历史联系起来,同社会联系起来,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正确处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治策略,灵活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问题。

七十年代中后期,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变革辩证法受到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马克思针对时代,从人类学和史前社会的经济结构的视角,力求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并非永恒原理。他们以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历史的整体观,对无阶级、无国家社会的共同体权力、原初社会的“民主”生活方式所作的系统考察,为对阶级、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解释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他提出,阶级后社会中,政治就是一种自由人联合体式的、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列宁在垄断资本主义后,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国家的政治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政治现象。”并创造性的提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认为,政治有着广泛的内容。他在这里从政治依存的经济基础,论述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紧密相连,成为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这为我们解读非阶级社会的新型政治关系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查看全文

以民为本作风建设演讲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语生动地说明了背离人民的政府必被人民抛弃,同样,“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与人民拉开距离的政府也难以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因此,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才能成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认可的政府。为此,要以民为本,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以民为本,光靠少数几个决策者去“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各级领导干部、乃至全体公务员一齐“以”,才能全面落到实处。然而,在某些公务员中存在的“门难进、面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以及不关心

群众痛痒、漠视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使政府“以民为本”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打了不少折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不是所谓的“父母官”;是应该俯下身子的孺子牛,而不是被高高供起、得罪不起的活菩

萨。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才能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才能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每一件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的窗口单位,天天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我们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如何能做到以民为本,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我们要放在以上,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坚决摒弃遇事推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