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20:34: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质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医疗质量管理不但能够提升医院的竞争了,更能保障患者的利益,在医院中处于核心地位,该文主要从医疗质量的具体内涵出发,介绍医疗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要点,提升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监控环节,以期为医疗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疗信息;技术;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主要的功能是提升医院的医疗管理,现在的很多医疗信息技术能够面向大众开展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关键服务理念,在加大医疗信息技术以及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很多发达国家比较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都建立和健全医疗质量发展体系。在医疗环境下开展相关的质量管理能够为我国的各项医疗事业改革提供好的方案。

1医疗质量的内涵

1.1医疗质量的概念

医疗质量主要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方面解释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及时性、有效性,另外涉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疾病的整体防治效果。所以经常说的医疗质量主要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前提下,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降低,患者不满意的程度以及满意的程度。

查看全文

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探索

【摘要】大数据作为信息资本和数据资源对医疗改革、医院决策、管理模式和医疗流程等产生巨大影响,如何挖掘利用医疗数据、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是大数据时代医院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在数据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近年来综合科室发展迅猛,为适应医院发展,将数据分析管理理念运用到质量管理中,逐步探索以数据为导向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最初的人工数据分析到目前逐步与OA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挖掘医院潜力,确保动态全过程质量管理,实现医院高效率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1初创阶段

等级医院创建前医院管理基本停留在粗犷型阶段,医院行政职能部门除了日常监管,完成大量台账资料外,很少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戴明环PDCA、全面质量管理TQM、品管圈QCC等)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院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其中就包括了医院运行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后,如何突破管理瓶颈,进一步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优化管理模式,逐步适应大数据时代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医院多次组织到上级医院学习,借鉴其他医院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适合本单位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1.1人工数据分析。医院信息系统尚不完善的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部门选取部分质量指标定期进行分析,如平均住院日、入出院人次、床位使用率、病案甲级率、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疗投诉构成、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等,将医疗数据转换成图表形式见图1、图2,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及全体医师大会上进行点评分析,除此以外,将医院各专业上报到省质控中心的数据与卫生计生委每季度印发的全省质量控制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并以持续改进表格的形式发至相关科室,督促整改。通过医疗数据分析,医院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数据的滞后性等问题,从长远看,人工数据分析远远不能满足精细化质量管理的要求。1.2存在弊端。1.2.1分析耗时,存在偏差。人工数据搜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数据来源于多个部门,各部门汇总的数据比较孤立,必须人为筛选有用的数据将其关联,二次手工加工,数据量庞大时处理非常棘手,加上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不同,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全面多角度地了解问题。1.2.2环节质量控制难以实现。质量管理部门收集的数据往往是终末数据,从收集数据到完成分析,形成报告需要一段时间,质量控制存在一定滞后性,环节质量控制难以实现。1.2.3指标零散,不成体系。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零散,指标纷繁复杂,有些部门指标没有量化,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无法形成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过程质量控制,而医疗质量控制效果往往通过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特征的科学概念与具体数值表现的统一体[1],即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来体现。指标的制定与分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只有连续不断日常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等科学手段的运用,才能最终达到医院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总目标。

2系统整合阶段

2.1成立专项管理小组,明确指标。为改变以往数据、指标分散的局面,医院成立专项管理小组,统一扎口负责,形成一把手院长亲自抓,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具体抓,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及科室质控员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每年初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各部门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范、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技术指南等要求,将本部门涉及的指标或新增目标等数据提交到会议上进行讨论,由扎口部门汇总后结合医院前几年运行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预测目标值,如: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预测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所有指标制定后,由医院与各科室签订综合目标责任状,确保指标落实。2.2主动对接信息系统,确保数据实时调阅。信息工程师常驻医院信息部门,便于管理小组实时对接业务,按照医院要求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系统HIS、医院影像信息系统PAC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远程安装服务RIS为依托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3]。同时按照要求设定不同人员(院长、职能科室负责人、科主任)调阅数据权限,并实时跟踪相关科室人员处置情况,实现实时、交互、全程的医疗质量评价,明显提高了监控效率。如:院领导、职能部门能够通过系统实时查看效益指标、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各科室间指标横向、纵向比,与目标值比较等;对于病重、病危、转科、抢救、手术、开展临床路径等病人的病历,系统将会给予自动监控,质控部门通过系统实时调取,并在病历系统医生端对没有按时完成的情况予以提示。2.3整合周边系统,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除效益、效率、质量指标外,整合周边应用到电子病历系统中实现质控点的增加和危急值的实现。如危急值报告中,建立全院统一的危急值平台,除了有常规LIS的危急值外,同时建立放射、CT、MRI、B超等检查的危急值,实时显示到电子病历的操作界面中。改造用药监测程序,提供功能快速定位到所使用这些药品的病人,并能自动打开该病人的病历和医嘱,提高合理用药监测效率。单病种限价管理方面,通过改造医生工作站,在医生开医嘱时自动判断该病人已发生费用,超过费用及时提醒,并在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能实时查看并汇总,严格控制费用。通过整合周边系统,对提高质控效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查看全文

改进乡村卫生医疗质量监管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农村为重点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对于全社会的稳定,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黄淮大平原的西南部,与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山西、河北六省毗邻,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居全国首位,其中农村人口有6480万人,占65.66%。全省共有扶贫开发县44个,其中国家级31个,省级13个[1]。河南省在卫Ⅷ项目的支持下,经过10年的努力,其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全省婴儿死亡率7.9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50‰,孕产妇死亡率28.82/10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从总体上来看,卫生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仍然是河南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公平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支持河南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部又确定了河南省为卫XI项目地区,本文是卫XI项目地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部分调研结果。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卫XI项目课题组的工作计划,我们在河南省的5个项目县选取了其中之一作为实地调查样本,同时将该县所辖乡镇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类,每类各随机抽取1个作为样本乡镇,在每个乡镇所辖行政村随机抽取6个作为样本村。根据课题组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样本县人民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及18个村卫生室进行现场调研。

1.2方法在选定的县医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ICU工作制度设计出7份调查问卷,请业务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计出6份调查问卷,请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院长、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主任、医技科室负责人、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村卫生室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值班制度、诊断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处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对各村的卫生室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就各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医疗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课题组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单位如何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的;②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医院是否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细则;③医院的院文化建设情况如何;④参加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了吗;⑤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⑥对所在单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是否满意,若不满意,理由是什么。访谈对象与问卷调查对象相同。

2结果

2.1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如内、外、妇、儿科工作制度等,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如检验科、病理科、内窥镜室工作制度等,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都有;岗位职责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院长职责、各级临床医师及护士职责等也都有;医院实行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管理,院级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行使控制管理职权,科级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单元负责各自的质量控制;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状况总体上比较满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还是不容忽视,医疗隐患、医疗纠纷时常存在,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有时不能落实如每月的医疗质量考核处罚,而有些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如医师会诊制度,有些制度如抗菌素的使用管理还没有制订。在医护人员培训方面医院重视不够,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

查看全文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T-DOCcycle系统简介

T-DOCcycle系统是从丹麦引进的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数据采录系统。通过与清洗消毒器、灭菌器内置监测软件连接,实现对清洗、灭菌设备每秒钟运行记录存储[1]。

1.2T-DOCcycle系统设置

我科在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各配置一台T-DOCcycle系统计算机,与5台自动清洗消毒器及5台脉动真空灭菌器相连接。可同时显示放大全部运行中的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的参数记录情况,通过对清洗、灭菌设备实时显示、存档、还原、验证等数据库的建立,实现清洗、灭菌设备质量监测管理的目的。

2运用方法

查看全文

提高医疗质量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规定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4种。

2、报告制度:

①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医务人员或病人家属为义务报告人。

②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注意疫报”。

查看全文

质量数据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实践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质量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等级评审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提高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避免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意外等不良事件,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和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建立数字化的、标准化的评价和监测体系,及时甚至是实时提示或刚性拦截不合理的处方,已经成为医院临床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介绍了质量数据中心的概念和构建方法,并以实例进行说明,以期对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质量的医院提供借鉴。

1现状分析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1]。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两会”提出的“健康中国”理念的引导下,着力优化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不仅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随着世界各国医疗质量管理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医疗质量管理要求,针对当下严峻的质量管理要求,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不高。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3],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于医院而言,超严意味着各种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还要定位更加精确;不仅要治疗有效,而且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还要尽可能降低,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不仅要求不能发生事故,还要“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的渴望和追求,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这促使医院质量管控技术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1.2医疗质量内涵不够丰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的确立,医院医疗服务范围拓展到更加宽广的领域。随之而来的以病人为中心、病人评判至上的原则就要求医院医疗质量提高到更广、更深、更全面的“大质量观”水平[4],即不仅要实现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质量高,还要实现医疗工作效率高、医疗费用和医疗过程合理、医疗服务质量令人满意等。正如卫生改革宗旨所指出,医疗机构要“努力用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1.3医疗质量管理手段落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平衡、协调的综合性发展基础之上,医院既要加强外延建设,注重引进先进仪器设备,改善工作环境,又要强化内涵建设,建章立制,保证质量,挖潜增效。近年来,医院经历了外延建设跨越发展的时期,医疗规模显著扩大、医疗环境日益美化、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硬件建设逐渐新增。然而,相比之下,医院质量管理手段却稍显滞后,而且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仍然较为突出,医院漏诊、误诊时有发生。

2解决方案

2.1构建质量数据中心。质量数据中心(qualitydatarepository,QDR)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5],是一个整合各种医疗质量来源数据的实时数据库,通过统一方式呈现医疗质量数据视图,质量指标监控,医疗质量联动以及质量评价,以促进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在建立医疗质量数据中心的过程中,标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标准化的数据类型、标准化的医疗术语集、标准化的数据访问服务要能够满足系统的数据需求。为此,医疗质量数据中心数据模型的构建要完全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建立。并按照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增补大量的质量数据标准。在建立医疗质量数据中心的过程中,采用类似数据仓库技术的建设方式。通过源数据库、数据抽取、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集市以及数据访问服务的构架,形成一套满足实际医疗质量监管要求的医疗质量数据中心系统。数据抽取过程主要是将数据从医院业务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抽提出来,并进行必要的转化、整理,再存放到数据仓库内。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删除对决策应用没有意义的数据段;转换到统一的数据名称和定义;计算统计和衍生数据;给缺值数据赋给缺省值;把不同的数据定义方式统一等。2.2主动监测数据。临床业务数据错综复杂,各业务间的数据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应用层面,我们希望这些零碎的数据能够关联整合起来分析和展示,例如医师在下达输血医嘱后,应去关注相关的检验指标变化、配血信息、不良反应信息等内容,最好第一时间知晓。由于现在数据存储千差万别,单纯地要从各业务表中实时获取数据进行整合效率很低;同时业务的需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对数据的关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定制式的数据处理肯定满足不了业务的发展需求。这就有必要在应用框架层面建立一种主动的数据监测机制,能够自动地将业务触发的需要关注的数据实时推送过来,主动监测模式可以弥补被动监测模式的不足,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活动[6,7]。2.3闭环化设计。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关键就在于信息系统和临床的业务进行充分的整合[8]。即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都来源于业务系统,日常的数据报表和行为监测都与业务系统形成联动关系,系统分析和评估的结论也会反馈到业务系统中,给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定义出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临床事件。每条临床事件都可以设置前置条件和后继任务,前置条件不满足的,当前事件可不予执行或者予以提醒,在当前事件完成的前提下,还可驱动后继的工作任务需求,并进行持续跟踪管理。真正形成一个严谨、智能、可追寻的闭环业务处理模式[4]。有效地将一些临床和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进而提高医院整体的临床医疗质量水平。2.4任务驱动。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每个事件或动作都可以产生对应的任务、子任务、任务时间域、任务操作者等信息。例如医生下达了手术医嘱后,可创建系列任务:医生需要进行术前手术谈话、手术前小结;麻醉医师需要进行麻醉前访视;手术室要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室;护士要完成术前护理工作,这些产生的任务都会通过消息引擎,向对应的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提示。在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任务还不单是基于手术流程的任务管理,还将手术质量方面的管理内容也纳入到了任务管理的环节中。如手术医师是否具有相对应手术的资格;患者是否具有满足手术适应症的指证;医院同种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是否有分析结果提供给医生进行参考,都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中任务的处理内容。

3应用举例

查看全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的运用

摘要: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所在,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指的是实现服务质量的改善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以与患者、家属与医疗服务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文章将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研究重点,提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持续质量改进应该积极构建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成立医疗质量改进组织机构,明确改革目的以及具体方法,科学合理地测评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疗质量管理;运用;思路;分析

医疗工作质量在医院经营发展中占据关键性地位,也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渐发展成医疗机构内部员工的共同发展目标,真正体现了医院自身的社会价值。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而在新形势背景下,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强化也成为医院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以期自身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持续质量改进概述

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而人们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在医疗机构内部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其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内容与观点能够为医疗机构活动的服务质量改善与医疗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满足患者、家属与医务工作人员具体需求。而这同样也是研究的重点,持续性特征明显,是现代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小觑的内容[1]。

2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前景

查看全文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意见

为了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在积极开展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按照国家和地方面对突发事件等规范应对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落实责任等规章制度,促进了医疗和服务质量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持续改进。为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就加强医疗应急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医疗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

医院要进一步强化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服务为先导,以人民满意为目的的管理理念,转变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应对突发事件水平和能力,建立相应的应对突发的责任制管理体系。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负责制的应急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应对突发事件措施,建立科学的医疗应对突发事件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科室和个人,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服务应急到位。

1、规范面对,迅速及时。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应急机制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应对突发事件等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人员使用、设置、新应急技术开展、设备配置等要科学,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训练完整有效;建立落实突发应对事件医疗的具体措施;在确保及时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新技术应用;要严格管理及时做到野外办院,及时而且用得上。

2、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医院要健全医疗面对突发事件管理组织的同时,完善医疗面对突发事件体系,努力做到医疗面对突发事件控制无缝隙;医院要按有关要求制定明确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析制度。

查看全文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探讨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当前医院中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械开始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医疗器械质量直接与病患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做好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性能,全面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检测技术;措施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在当前各大医疗中都会应用到多种多样的医疗器械,针对于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虽然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因此需要重视对医疗器械的检测工作,通过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

1检测技术在医疗器械检测中的应用

1.1微波技术在医疗器械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在医疗器械检测中微波检测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微波检测技术具体包括射线检测法、渗透法和涡流检测法。利用射线检测法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医疗设备对微波的吸收和衰减不同,合理观察感光程度不同的图片,以此来对医疗器械存在的差异进行检测。渗透法则利用荧光渗透液的湿润作用,使其进入到医疗器械表面形成的缺口中,或是利用荧光渗透液的毛细现象进入到医疗器械的表面气孔中,以此来对医疗器械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针对医疗器械存在的缺陷来及时进行维修。在涡流检测法中则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交变磁场来使医疗器械产生不同的振动,根据得出相应的涡流来对医疗器械的物理性能缺陷和结构缺陷进行判断。1.2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检测技术。在对医疗器械检测中,医疗器械清洗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清洗效果会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目测法、隐血试验法、残留蛋白监测法等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在对一些较为明显的污垢检测时通常会采用目测法。而对于血清及蛋白质等的含量进行检测时,则多会采用隐血试验法和残留蛋白监测法,有效的保证了检测的效果。1.3医疗器械检测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就使传统的检测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器械的检测要求。因此在当前医疗器械检测中,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一套成熟的医疗器械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检测情况和效果的全面监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检测效果,而且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的措施

查看全文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和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工作原则,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着眼点,以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卫生行业形象为工作内容,贯彻“防范为先、教育并重、执行从严、惩处有力”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县卫生系统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进一步优化,医患关系进一步融洽,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卫生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我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事故为先导,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