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8:58: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机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考评机制研究

1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考评目标不明确,方案可操作性低。由于行政职能部门考评目标制定尚不成熟,缺乏科学的模板,且每所医院实际情况不同,多数医疗机构行政职能部门考评形同虚设,执行只停留在纸上,检查多数为了应付。深究原因,主要是考评指标与岗位设置的符合度偏低,指标引导不明确,不能客观评价科室的工作质量,没有具体可操作性,有些医院实行的考评工作通常是由各部门独立开展,整体考评制度和相关流程的建立也是不科学的,只运用经济手段来刺激其工作积极性已经不能满足其对于发展个人的需要,给人感觉趋向功利化[1],而且绝大多数单位考评制度根本没有及时更新与调整,可操作性低下。1.2考评只重结果,不重沟通反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而当前多数医院绩效沟通的随意性较大,不规范,导致80%的职工认为考评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发钱,缺乏竞争力和对考评结果的利用,更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考评管理信息反馈也不到位,不利于改进,持续改进效果差。1.3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推广不到位。医院属于业务型单位,多数医院领导“重临床轻行政”的意识还比较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很多行政后勤工作由临床专家兼任,行政部门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业务只停留在应付临床需求上,行政职能部门考评工作更是被抛到脑后,所以建立健全考评制度难,执行推广改进就更难。

2考评机制建设与实施

2.1建立可操作的行政职能部门考评体系。建立以“一把手”为总负责人的考评领导小组,作为行政职能部门考评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领导职能部门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考评专家库,办公室具体协调、指导、监督考评工作,并做好考核结果的管理与归档。考评专家库主要用于随即抽调形成绩效考评小组进行公平、公正、公开考评。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等文件指标,结合医联体实际制定出台《医联体季度考评方案》,明确行政职能部门考评目标,由服务质量、效能考评(50%)和行风考评(30%)、成本考评(20%)3个维度组成。2.2坚持日常管理与关键绩效考核相结合。考虑到不同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既存在有普遍性,又相对特殊,在服务质量、效能考评(50%)设计部分建立了在通用的日常管理能力考核(30%)的基础上,由行政职能部门作为责任主体,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结合不同的科室实际,建立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70%)。2.3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应用机制。2.3.1考评指标和结果的修正。为确保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公正性,考评方案专门设立了申诉修正环节。根据考评结果,考评领导小组结合考评条款设定和被考评科室意见及考评环境,在集体决策的情况下,可以对考评结果进行修正,以便确保考评的严谨与规范。2.3.2考评结果的应用。为保证考评结果带来的激励作用,考评结果直接与医院季度绩效奖金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科室季度奖=考评分数/100×全额季度奖,年度集体与个人评先评优均以季度考评结果为重要依据。如此确定了考评结果与科室和个人发展直接挂钩,确保每个个体与单元都必须重视考评结果及运用。2.3.3考评的持续改进。考评改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考评结果在科室工作中的改进作用,即考评结束后由院长约谈被考核部门负责人(排名末位),就绩效改进和能力提升工作进行沟通,包含“让被考核部门负责人认识自身优缺点”“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望达成一致意见”“讨论双方都能接受的书面改进和培训计划”3个方面。二是考评过程对考评制度本身的改进作用,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在每次考评结束后收集参加考评科室对考评制度的意见建议,结合医院战略目标调整情况和上级政策调整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提交考评领导小组同意后进行修订,2017年闽南医院医联体总共完成对考评方案的3次修订。

3实施成效

3.1进一步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闽南医院医联体对行政职能部门考评工作主要成效、面临的挑战及意见建议进行了征求意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行政职能部门对部门考评工作均持支持态度,认为考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部门及时发现日常管理的不足,进一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强化了行政后勤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优化了各项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等,成效显著,让行政后勤部门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但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3.2进一步推进医院各项业务发展。通过一年的发展,医院服务指标呈良性增长。在门诊楼改造以及实际开放床位减少的情况下,门诊量和出院人数仍有一定增长,床位使用率大幅增长,2017年基本在100%以上;药耗占比从原来的50%降为40.52%,降低了患者负担;临床路径指标有了很大的提升,入组率由5.05%上升到64.25%,完成率由86.58%升为89.96%,变异率从96.64%降为49.88%,临床路径占比从3%提升为41.94%,极大地推动了临床的规范化管理。急危重症能力大幅提升,急诊转外就医率下降到0.88%。3.3进一步加强医院公益性。有助于公立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自身改革,考评工作将技术和管理要素、责任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反映了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使得医院管理更关注工作质量、效率、服务流程。既提升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又实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计划

2013年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为目标,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就医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结合全市实际情况,按照“清理、整顿、规范、提高”的原则,重点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一、全面清查,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工作基础档案

1.市卫生监督所在5月10日前对本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基本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建立和完善监督工作基础档案,为下一步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并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把辖区内按城区(道路)、乡镇(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执法工作,具体分解到相关科室(分所)和每位卫生监督员,确保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增加对二级、一级医院、民营医院和卫生室(诊所)的监督频次。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工作重心细化,加大对重点片区、重点对象、重点环节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二、严格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1.严格医疗机构审批程序,按设置规划做好医疗机构准入工作,认真及时开展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会计监督论文

一、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没够高度重视会计监督的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充分的实效性作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存在问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缺乏内部管理控制的理念,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失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另外,医疗机构把内部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经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无法实现会计监督作用,让会计监督工作得不到实效性发挥。

(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改革规划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98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铜府发〔〕14号)精神,为进一步合理利用、科学调整和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健全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区域内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我县医疗机构设置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本行政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依据,其他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规划范围为本县行政区域。

第二章现状分析

第一节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现状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我区医疗机构和幼托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的发生。为确保监测工作规范、统一,特制定2020年消毒质量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目的

(一)了解我区医疗环境、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等项目的消毒质量,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在院内暴发流行提供依据;评价我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状况,薄弱环节,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消毒监测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二)掌握我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评价消毒工作质量,以降低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内的发生和流行。

二、监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查看全文

县医疗机构校验通告

各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医务室: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研究,将于近期开展年度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验申请

各医疗机构于月日开始向医政与行政审批服务科或卫生监督所提出年度校验申请,其中民营医院、门诊部向卫生局医政与行政审批服务科申请,个体诊所、医务室向县卫生监督所申请,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向各辖区卫生监督分所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资料:

1、《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一份;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消毒监督分析

调查表明,2003,年总体合格率为,24.,7%,2007,年合格率为,68.,7%,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合格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调查表明,通过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均总合格率由,2003,年的,27.,8%,上升到,2007,年的,70.,4%合格率提供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公立医院合格率提高最为显著,从,2003,年的,33.,3%,提高到,2007,年的,84.,4%,。

结果显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各项检查合格率,2007,年比,2003,年有了显著提高。公立、民营、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状况检查合格率均有大幅度上升。,2003,年,新疆医疗机构的上岗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消毒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各项工作的检查,合格率均低于,50%。至,2007,年除医院Ⅱ类环境空,气消毒配置的合格率仍低于,50%,外,其余各项工作,的检查合格率均超过,50%。抽查的医疗机构基本,能按要求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对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及诊疗用品进行相应的消毒或灭菌处理,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也有明显的改善。

出现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有:①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国家出台,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文件,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法律法规做,了重要的修改及补充,完善了开展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所需的法律依据。②卫生监督执法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进行行政处罚,并按要求,责令立即改正,同时提供相应服务,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培训及,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③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对各地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现场带教指导,同时,在当地组织对医务人员、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供信息平台,增加相互工作经验的交流,积极,推动当地医疗机构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④促进,各医疗机构内部转变观念,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健全,了培训考核制度,设置专门组织、人员落实培训考核,制度的实施,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到医院重点工作的,内容,使其经常化、规范化。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检查的合格率虽然有较大提高但与公立医院合格率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民营医院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流动性大,机构,内部变动频繁,对上岗医务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培,训和约束,管理效果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地域分布,的关系,新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难度较大,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尤为突出。,因此,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培训机制,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审批管理,把好,医疗机构基本设置、设备及人员的准入关,规范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业务管理,促进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综上所述,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服务指导的范围加大,使得,新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发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本文作者:路翔魏明远匡谊吕媛阿依夏木·阿布都拉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查看全文

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策略

一、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医保制度,根据方便参保人员看病应医的原则,减少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同时引入竞争机构,至2013年12月,建水县医保中心报经州、县人社部门审核,确定定点医院28家,定点零售药店54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持卡购药。经过多年的努力,以连接医保心各科室局域网和连接定点医疗机构广域网为依托的医保管理信息网络已全面建成。

(二)对“两定”管理措施。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管理1.服务协议管理。一是医保中心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定点机构考核办法,严格按办法进行管理,每年年初与定点机构签定当年的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并逐年对协议进行补充和完善。2.费用结算管理。费用结算支付根据“以收定支、差额拨款、超支分担、结余共享”,对定点医院逐年确定“均次费用指标”量化考核,对较特殊病种如精神病实行单病种指标考核,明确医、保双方职责,严控统筹基金支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不出红书,并将日常考核意见反馈定点医疗机构,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加以改进。3.服务质量管理。定点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疗信誉,提高医护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切实为参保人员提供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不规范。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机构普遍采用医疗费收入与医疗服务直接挂钩的管理方式。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和自身利益的选择中,很自然地以个人经济利益为重,医疗消费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医疗服务中滥检查、滥用药、开大处方、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以药养医”“冒名顶替”和“挂床”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及个人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加剧医、患、保这间的矛盾,制约着医疗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参保人员的不合理医疗需求,是导致医疗服务机构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医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医疗服务机构不断调整其服务性质及方式,以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的重点,其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提供有着微妙又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一方面,因为参保人员缺乏医学知识和缺少正确引导,对“因病治疗、对症开方、合理用药”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检查和用药要求;另一方面,参保人员仍受原“公费医疗”影响,缺乏费用节药意识,存在“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加大,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参保人员超前消费行为的发生。

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初探

2006年,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所属单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提出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履职的10项工作要求,强调医院内部审计在加强监督检查、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医院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医院内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院对内审工作重视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的内审职能。其次,内审资源投入不足,尤其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公立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的性质,又给内审人员的补给带来了天然的屏障,导致高素质内审人员欠缺,也不能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积极性。再次,很多医院的内审难以完全履职,或和财务等部门存在职能混淆、交叉、留白等情况,内审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内部审计多处于事后监督阶段,往往在问题发生之后,才想到让内审部门参与,没有发挥审计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不能“防患于未然”。可见医疗机构内审工作开展情况与国家和卫计委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启示

2010年,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第十九条提出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包含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化技术运用、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推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等四层意思。可见,信息化是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向,也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革命,在审计对象、审计工具、审计线索、审计介质与审计结果等方面跟传统的审计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化形势下,给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给目前状况下内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何在信息化形势下,有效开展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履行医疗机构内部审计职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对此谈几点看法。

2.1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