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8:47: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护理

金属医疗器械分层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在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器械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器械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进行分层护理管理的器械合格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器械,报废率低于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器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技能掌握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后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水平有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掌握更好。

〔关键词〕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分层护理管理

金属医疗器械多数需重复多次使用,易受到血液、脓液及组织液污染。污染物会在关节、齿轮、缝隙等部位存留,受到高温、高湿环境影响而导致生锈,继而影响灭菌效果、清洗质量。但由于器械质量直接影响治疗安全,因此,强化护理管理减少器械锈蚀十分重要。有研究认为采用分层护理管理对减少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锈蚀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探讨分层护理管理在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男5名,女35名;年龄24~45岁,平均(32.19±3.90)岁;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其他为护士长和护士。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器械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器械进行分层护理管理。1.2方法。1.2.1常规护理管理。首先将金属器械放入84消毒液内浸泡约1.5h,取出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予以冲洗,并采用干布在器械表面涂液体石蜡进行防锈。对肉眼可见锈渍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物理方式为砂纸或钢丝球进行除锈,化学方式为锈渍器械取出后放入稀硫酸、盐酸内进行浸泡、除锈。1.2.2分层护理管理。首先依据护理人员自身学历、工作经验和能力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工作时间短和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第2层为能力较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第3层为有管理经验、担任护士长等职务的护理人员。在对器械防锈处理时,第1阶段由第1层护理人员进行,主要工作内容为回收器械,并对器械进行检查分类等基础处理。将污染程度较轻的且不易生锈的分为Ⅰ类,主要有药杯、挂钩以及压舌板、探子等;将污染或锈蚀较为严重的分为Ⅱ类,主要物品为止血钳、持针器、扩阴器、吸宫条。第2阶段由第2层护理人员进行,同时对第1层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依据各种器械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可分为两个班组进行Ⅰ类、Ⅱ类器械处理。Ⅰ类器械采用清水进行冲洗,然后采用全自动喷淋进行清洗。Ⅱ类器械要依据污染程度分别采用清洗液浸泡15min,配比浓度可调整为1︰200,采用此种方式去除脂肪、淀粉、蛋白质、单糖、糙面等,管腔内部主要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锈渍器械可采用海绵及硬布进行擦拭,也可采用化学方式进行局部除锈。采用卫生棉签蘸清洗液后涂抹锈蚀部位,放置约2min,彻底刷洗,最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剂进行清洗,此阶段主要为清洁、消毒、上油、干燥。第3阶段由第3层人员进行。采用有光源的放大镜进行轴节、齿纹、油渍检查。判定质量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则要重新进行处理。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每天抽查,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质量考核,设立奖惩机制。1.3临床评价。(1)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器械的防锈处理水平。锈蚀:采用光源放大镜或肉眼进行医疗器械锈渍分析,锈渍主要分为显性锈渍即出现红色氧化铁,隐性锈渍即器械表现为亚光,出现金属氧化膜,即为不合格。报废:主要因为防锈不当造成的报废,其中有器械发黑、活动受限等。(2)分析护理人员技能掌握情况。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主要项目,由护士长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技能掌握情况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家庭医疗居家护理角色研究

【摘要】2016年日本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7.3%,预计2025年,日本战后婴儿潮时代迈入75岁大关,将衍生出长期照顾及临终安排的问题。自1976年以来,日本人居家死亡逐渐被在医院死亡取代,经过这几年家庭医疗的发展,2016年,在家死亡的比率已升至12.7%。但是,日本将在2040年迎接人口死亡高峰,届时每年将有167万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强力推动“社区整体照顾系统”,居家护理在家庭医疗中责任重大。2016年日本有8613家居家护理机构,护理57万在家疗养的患者。作者通过综述日本过去居家护理的发展状况,旨在为我国居家护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龄社会;家庭医疗;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居家养老

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伴随着失能人口的增加,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急速高龄化是我国必须谨慎规划与处理的问题。2016年日本高龄化率已经达到27.3%,2025年开始,战后婴儿潮迈入75岁之后,将衍生出长期照顾及临终安排的问题,1976年之后,日本人的居家死亡逐渐被在医院死亡取代,但经过近年来家庭医疗的努力推动,至2016年,日本人在家死亡的比率又升至12.7%,在医院死亡的比率已经低于八成[2]。2025年,日本将开始进入“多死社会”(多死社会是指老龄化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估计将在2040年到达高峰,届时1年将有167万人死亡,即使医院维持满载运营,医疗机构增加一倍,相较于2010年,也将会多出48万死亡人数[3]。因此,日本过去的经验和困境,值得我国借鉴。20世纪90年代日本家庭医疗的出现是以连续性护理到临终为目标,通过365天、24小时不中断的服务来处理居家个案的状况,同时联合其他专业的介入,希望落实“在地终活”(即:在家中或社区内生活到最后一刻)与居家临终护理[3]。家庭医疗不只是一种医疗服务,且是一种以患者的“家”为中心的护理体系。20世纪50年代,日本有8成的人在家中出生,但到1976年,医院出生的比例开始超越在家的比例,之后在家中出生的人数持续减少,同样的至2005年约8成的患者在医院过世,相比之下,在家过世的比例仅12%。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有40%的民众希望能在家庭中接受照顾,60%的民众希望临终时尽可能待在自己的家中[4]。如今,家庭医疗已成为目前日本厚生劳动省“社区整体照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日本家庭医疗费用的支付主要来自医疗保险。居家护理是支持家庭医疗运作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典型的服务项目。以下介绍日本的居家护理概况及运作。

1日本居家护理的发展

日本的居家护理与出院准备有密切关系,与家庭医疗的发展,更是相互关联。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1983年针对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国民医保为此支付“出院患者持续的护理指导费”。随着人口结构持续高龄化,1988年开始支付“卧床老人居家护理指导费”。1989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始“长者健康福利推广十年策略”,是黄金计划(GoldenPlan)中的一部分[5]。1992年,支付分为医疗部分的“卧床老人居家诊疗管理费”和护理部分的“老人居家护理疗养费”。1994年,家庭医疗扩大保险支付项目,在“老人居家护理疗养费”的基础上,新增“居家护理疗养费”,扩大了居家护理照顾范围,可以为高龄者之外的对象提供服务。2000年,商业保险公司开设护理(介护)保险之后,居家护理的费用开始由医疗保险与护理保险两种途径支付,其中护理保险优先使用。随着2006年创设“家庭疗养支持诊所”,护理服务的需求更显重要。2012年确立以国中学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整体照顾系统”,其中配套之一为创设“定期巡回、随时访问的居家治疗与护理服务”,结合居家治疗与居家护理的整合式服务,实现长期医疗护理一体化介入[4]。2014年,创设“机能强化型居家护理所”,每个护理所配置7位护理人员可以24h出勤(入宅服务)。

2日本的居家护理设置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管理质量与医疗零纠纷探讨

摘要:目的:始终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满意为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儿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最终做到医疗零纠纷。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8月期间就诊的20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以追求医疗零纠纷为护理目标导向,不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药品管理、静脉输液管理、管道管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环境管理、药品管理、静脉输液管理、管道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跌倒和坠床等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追求医疗零纠纷为护理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改善儿科医疗环境,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医疗零纠纷,对促进儿科发展,提升儿科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医疗零纠纷;护理质量

儿科护理主要对象为婴幼儿,其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且语言表达能力差,沟通难度大,影响护理和治疗依从性[1]。此外,患儿自我保护意识差,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质量要求高,如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则极易引发护患纠纷[2]。为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医院不断探索科学护理管理方式来积极预防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诊疗安全。“医疗零纠纷”是我院儿科针对当前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追求和医院发展实际需求所提出的目标,旨在打造高效、安全医疗形象,展现医院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良好一面[3]。本次研究为探讨坚持以“医疗零纠纷”为护理服务目标,始终做到“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满意为服务理念,持续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8月期间就诊的20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10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9岁。两组患儿年龄分布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待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并加强基础和专科护理,做好病情监测等,对存在的异常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给主治医师。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以追求医疗零纠纷为护理目标导向,不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体如下。(1)追求医疗零纠纷,首先要从护理服务突破。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学评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共同制定防范对策,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保安全。组建各护理管理小组,明确各自责任。静疗小组需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输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开展输液管理,让护理人员能够选择最佳输液工作和方法,确保患儿能够安全输液,防止输液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管理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管理固定和管理的方法,并指导护理人员如何管理好管理,加强日常巡视等。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开展日常安全宣传工作,向家属讲解日常风险因素,提高家属安全防范意识等。设立安全防范标识,如防烫标识、地面湿滑标识等。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开展药物安全培训,尤其是高危药物,做到随时提醒。单位科室使用PD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查对制度等。营养管理小组负责做好患儿营养管理,督促患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指导患儿家属正确喂养等。(2)追求医疗零纠纷,要从员工做起。让患者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让患者满意。儿科护理人工作压力大,护理管理者要做到以诚相待,积极主动关心护理人员,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努力为其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护理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护理管理者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发展目标和科室年度目标,明确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等。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大小来合理排班和设置岗位,可分为设置N1、N2、N3,护理人员在哪个岗位则需要具体承担相应岗位的职责和义务,护理人员完成相应岗位的任务则可给予其相应岗位津贴。(3)追求医疗零纠纷,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要培养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等。组织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或进修或参与相应岗位培训等提升其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其应变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1.3观察指标参照护理部文件来评价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药品管理、静脉输液管理、管道管理),各护理质量指标得分在0~100分,100分为最佳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集相应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导入至SPSS22.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互动达标理论在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及病耻感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应用在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可显著减轻其负性心理,作用确切。

【关键词】精神科;强制医疗;心理护理;互动达标理论;应用效果

据唐忠民等[1]调查,我国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在1600万以上,但仅有20.0%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另有80.0%患者分布在社会中,给社会安定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精神障碍患者自身及社会安全,应对拒绝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强制治疗。强制医疗是对经司法鉴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障碍患者进行强制性医疗,确保精神疾病患者健康利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但强制医疗患者普遍存在拒绝合作、依从性差、烦躁、焦虑等心理行为,故临床应重视强制医疗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患者获得足够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本研究对精神科强制医疗患者心理护理中采取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2岁~52岁,平均年龄(33.74±2.18)岁;病程1年~8年,平均(3.05±0.46)年;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4例。观察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2岁~55岁,平均年龄(35.01±2.34)岁;病程1年~7年,平均(3.10±0.45)年;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0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3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3]中精神分裂症相关标准;②均存在社会功能缺陷;③患者对研究标准及制度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④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严重躯体障碍疾病者;③酗酒、药物滥用者;④精神发育迟缓者。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专门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患者行为、语言变化,协助、监督患者服药,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准确饮食;做好患者常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疾病发生情况,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纠正不良行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的护理。①评估与目标制定。优化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整洁、干净、有序,放置绿色植物,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根据其健康状态、年龄、入院态度、心理状态等基线资料,了解患者疾病、用药及社会关系等,并评估患者病耻感、治疗依从性。根据综合评估情况以及专业护理知识,制定规范、合理的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应与患者进行讨论,确定护理需求及潜在内容,并能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期达到最佳护理目标。②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态度和蔼,尊重隐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融洽相处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有效疏导,解答其疑问,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监督患者用药,讲述治疗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③应对病耻感,稳定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敏感,病耻感明显,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健康宣教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准确认识疾病,减轻病耻感。注意调整患者情绪及正性认知行为,通过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给予患者全面、优质的护理。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自我疗效判定,有利于发现患者存在病耻、自卑、绝望等共性问题,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④情境训练。定期召开经验分享大会、娱乐活动,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分享自己遇到最开心的事情、做过最成功的事情,完成积极情感体验。注意挖掘患者内心感受,训练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耐心引导患者倾听,根据倾听结果,说明自己的理解情况、潜在感觉,积极纠正患者错误思维,并能学会问题应对。1.4观察指标。①采取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4]评价患者精神症状康复情况,该量表共计18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在18~126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52,重测信度0.830,可信度高。②采用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5]评价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该量表共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越严重。③病耻感:采取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6]对患者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进行评价,该量表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评价,共112分,评分越高,病耻感体验越强烈。1.5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路径

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发展要依靠水、土地、植物、气候、矿物等自然资源以外,也要依靠资本、政策、劳动力、科学技术等重要发展要素,其中劳动力制约着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提档升级与持续有效的供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点。

一、实现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第一,提升医疗护理基础知识普及率,完善乡村卫生健康体系,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医疗护理员返乡就业,可作为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医疗护理员主要从事协助护理等工作,虽然不具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但是凭借一定的医学常识,可以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事部分乡村医疗服务工作,协助专业人员开展妇幼保健、卫生环境治理、健康宣教、卫生监督等卫生健康工作。另一方面,学习医疗护理的基础知识可成为增收途径,激发了农村人口学习卫生健康知识的内在动力。提升农村人口医疗护理基础知识普及率,从根本上重视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规划的实施效果。第二,提升劳动技能,实现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促进乡村人口增收。当前农村农业集约化发展、土地资源稀缺、第二产业无法覆盖至农村地区等多重制约下,劳动力开发和转移成为主要发展途径。根据重庆市市级某深度贫困镇年度报告显示,全镇有1911名贫困人口,自然环境恶劣。人均耕地面积仅有967平方米,85%以上属坡耕地,保水保肥差。镇上产业规模小、多、杂、散,覆盖面窄,缺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群众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在外出务工的各种行业中,因医护人员的不可代替性及老龄化的到来,卫生健康行业的劳动力资源需求将在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持续增加。工业化进程中,卫生健康行业虽然利用机械、网络、AI等各种现代化技术减少一部分劳动力支出,但是卫生健康服务需要人的创造力、同理心,所以,部分医疗照护岗位是机械、网络、AI都无法代替的。同时,我国《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加上“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很多年轻人无法从工作中抽身全职照顾孕产妇、婴幼儿,照护压力普遍较大。而传统的家政人员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健康照护的高需求。医疗照护劳动力资源面临“质”和“量”的巨大短缺,而农村和农业空闲或剩余出来的劳动力转化为紧缺的照护人力资源,将实现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让劳动力快速生成价值。

二、当前农村医疗护理类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正规教育是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2018年,国家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增设护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涉及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社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医药类中职、高职院校以培养医药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增加护理服务业人力资源供给,扩大相应专业招生,加强农村地区招生宣传,促进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医疗护理的青年人才,并不断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医疗照护机构,建设家乡。成人教育是解决“照护危机”的突破口。当前成人教育主要由高校及职教中心和培训机构承担,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的五大发展的内容,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农村,职教中心为政府主导,为成人教育的主体,有稳定的教育资源。随着卫生健康行业的需求增多,市场化的教育主体也将目标锁定在了农村,将社会需求快速对接有意愿学习的劳动力。经过数年的发展,医疗护理劳动力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2015年,医疗护理员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的一个职业,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培训大纲,对培训对象、内容等做了详细要求。2020年2月,助理健康照护师、健康照护师、高级健康照护师相继出台,针对中职及以上学历的,并有相关行业经验和知识的人进行继续教育。无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都对培训对象设置了较低标准,促使短期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化,相对于正规教育能更快地解决“照护危机”问题。近年来,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成效也不断凸显。例如,山西吕梁的“吕梁山护工”;重庆“金溪护工”等大量培训出来并顺利就业;河南圆方、济南阳光大姐成为32个国家医疗照护等标准化试点项目中的品牌项目。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的惯性和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任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对医疗护理行业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偏见。经过正规教育的高职大专学生等存在“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情况,加剧了乡村振兴中卫生健康行业人才的短缺。二是当下职教中心教学资源匮乏,无法组织相应专业的课程培训,多依靠行业和企业进行,没有发挥主力作用。三是农村地区对医疗护理工种宣传不到位,有培训需求和就业需求的劳动力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四是培训未取得预期效果。培训还没有形成规范体系,培训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岗位对接不够等导致培训预期效果没达到。

三、开发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路径

查看全文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护理优势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护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优势并探讨今后专科发展方向及策略,为中医药护理长远发展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2019年6月~2020年5月国内15家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护理学科情况,包括护理队伍情况、护理技术开展情况、科研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结果:15家中医医疗机构共有中医药护理人员3124名,以女性、年龄≤39岁、大专和本科、工作年限5~15年、初级职称为主;共开展73项中医药护理技术项目,9项应用率超过50%,其中艾灸、拔罐开展应用率为100%;2019年6月~2020年5月共95篇,以专科护理(49.47%)、中医药护理技能(20.00%)和护理管理(14.74%)占比最高;同期申请科研课题29项,以护理技术(51.72%)和专科专病护理技术(34.48%)申请比例最高。结论:中医药护理存在明显的理论、方法方面的优势,鉴于当前社会对于养老、慢性病等防治的需求,应大力推动中医药护理专科发展,加强专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医药护理;优势;专科化

中医药护理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医学和辨证施护两大特点。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护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1]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2]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中医药护理经验和技术。但就目前而言,中医药护理发展具有明显优势,也面临着优势逐渐淡化和服务领域萎缩以及受到西医护理的不断冲击问题[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国内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护理现状,旨在为中医药护理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浙江省15家中医医疗机构护理部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中医医院5家,二级中医医院10家。

查看全文

医疗护理文件书写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文件书写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对《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明确的原临床一直使用的护理文件,如:体温单、医嘱记录单(长期、临时)以及作为危重病人护理过程中使用的特护记录单、重症监护记录单,各医院要认真组织专业质量管理人员集中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运行的护理表格中涉及到病人病情记录中不规范、不严谨的部分,要及时加以修正和调整。

(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为帮助医疗机构举证要求新增加的护理文件。如:一般病人的护理记录单以及手术记录单(附件1、2、3为参考表样),可依据各单位医疗活动的具体需求,在充分考虑医疗机构“举证倒置”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并做到在护理文件使用前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工作。

(三)凡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十五条中规定的护理文件,各医疗机构必须将其纳入病人的病历进行集中管理。

(四)护理文件书写的原则标准:

1、体温单:要求表格楣栏项目填写齐全,无漏项;出入院、转科、手术等需要注明的项目按要求书写;医学观察和护理观察项目记录完整;书写符合规范要求(清晰、整洁、无涂改、用语准确、格式使用正确)。

查看全文

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

摘要:探讨HFMEA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依据是否实施HFMEA模式分组,对比组间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RPN值。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RPN值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手术室运用HFMEA模式,有利于预见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流程中的风险发生率。

关键词:HFMEA;手术室;护理安全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临床优质护理的需求,因此在医院对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对手术室的护理也逐渐规范化,在外科手术中,患者受到的是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措施,在手术中可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对患者的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1]。经研究发现,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HFMEA)模式,能够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具有前瞻性[2]。因此本文研究中,将HFMEA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观察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后予以HFMEA模式的手术室患者1022例,设其为观察组,男615例,女407例,年龄17~79(53.1±1.4)岁。随机抽取2014年1月前未实施HFMEA模式的手术室患者1018例,设其为对照组,男630例,女388例,年龄15~80(52.8±1.6)岁。组间比较上述差异无显著性(P>0.05)。

查看全文

护士医疗护理半年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一晃眼,从我加入**人民医院——救死扶伤的护士,工作已有半年多了。在过去半年里,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以病人为中央”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并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胜利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但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优国标护士的重要性。在踏实地学习与医疗护理工作中,获得广泛病员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顺利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的工作任务。其详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目标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听从命令,听众指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辟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治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常常换位思索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厉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在态度、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国优国标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把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四)在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老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今后的目标:

查看全文

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建设论文

1老年护理概念

老年护理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涉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护理的地点不仅在医院,还可以在家和老年养老机构,可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需要亲人、志愿者等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心。

2老年护理现状

2.1现有老年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护理大致有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3种模式。

2.1.1居家护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