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7:07: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保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保健论文:扩大医疗保健消费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叶向明徐芸徐盛鑫胡希家工作单位:浙江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
扩大医疗保健消费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居民就医自付医疗费用给居民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从上述分析可知,医疗服务消费包括基本医疗消费和特需医疗消费。基本医疗消费属于自发消费,价格弹性较小,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特需医疗消费属于引导消费,价格弹性较大,在生活中可有可无。试想,居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浪费金钱在点名手术、住高档病房和购保健产品上;同时,即使居民收入较高,也不会过度消费特需医疗服务,使自己陷入贫困境地。因此,让居民感觉有医疗经济负担的主要是基本医疗消费。消费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在一些领域,公共消费和居民消费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政府的公共消费上升,居民将大量替换出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方面的消费,居民的消费由此扩张,产生消费的“挤入效应”[2];如果政府的公共消费不足,那么对居民来说,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花费更多,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会被迫减少,表现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当前,由于公共消费不足而导致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已是一个客观事实。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居民看病费用主要由自己负担,导致医疗经济负担沉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主要是通过扩大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领域的投入,使居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居民就医费用支出;同时加大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以更加优惠的措施甚至免费向社会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从而减少居民在基本医疗消费方面的个人支付。反过来,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下降,可以释放由于支付能力不足而压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基本医疗消费总量增加。同时,居民用于基本医疗消费的个人支出减少,可以通过培育新的医疗保健消费热点,将其转化为特需医疗消费、保健服务消费,产生医疗保健消费的“挤入效应”,从而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因此,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可以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而居民医疗经济负担减轻又可促进医疗保健消费的扩大,两者并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医疗保健消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社会经济有直接拉动作用,同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是消除疾病隐患,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直接拉动经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3],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深等因素推动,预计“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7%左右,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力量,届时中国将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医疗保健服务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仅低于OECD国家,而且低于巴西、古巴、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4]。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是卫生总费用占世界卫生总费用仅2%,因此我国医疗保健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保健消费将会不断升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会不断提升(发达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也会大大增强。
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健消费的增加会提高就业人员的健康水平,提高其劳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993年世界银行在研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后提出,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提高个人的经济生产率,提高各国的经济增长率[5]。伊罗(Arora)运用9个发达国家100~125年的62个健康相关时间序列考察了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健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相关,由健康相关变量导致的增长在26%~40%之间[6]。世界银行1995年采用的国民财务测量方法将国民财富分为三类:一是物质资本,二是自然资本,三是人力资本。根据世界银行对192个国家的评估,物质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为16%;自然资本占20%;人力资本占64%。德国、日本、瑞士等高收入国家,人力资本占国民财务比重的80%左右。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就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保证有更多、更好的劳动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增加整个国民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学者估计,1950~1982年,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35年增加到69年,由此可创造经济价值2473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大约773亿元,相当于GNP的22%[7]。2.2.3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疾病经济损失不仅包括看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包括患病人员工作效率下降及其他行业需求萎缩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例如,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严重,不仅对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带来致命冲击,而且对多数产业部门也带来不利影响。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估计,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0.3~1.0%[8]。又如,我国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也非常严峻,对经济持续增长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据兰德公司估计,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1.8%~2.25%之间[9]。另外,日益增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力损失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阻止疾病传播和恶性转归,从而达到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的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面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在政府保障居民基本医疗的背景下,鼓励在经济上尚有“余力”的居民投资健康,扩大医疗保健消费,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在非基本医疗方面的负担,从而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有更多财力来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从而保证政府有更多财力投入到医疗卫生行业中,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是与时俱进,国家应切实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居民投资健康。
医疗保健消费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吉林省医疗保健消费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健产品相关政策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以问卷的形式实地调查,通过SPSS22.0及Ex⁃cel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行为主要与居民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和收入有关。居民自身,生产、经营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相关企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均应该加强自身的职责。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影响因素
医疗保健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生理、心理的保健需要购买医疗、保健产品的行为和活动[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保健产品及医疗保健服务应用而生,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由此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也随之上涨。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914.47元增长到2469.20元,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从9.40%增长到了11.02%。据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医疗保健消费行为受居民的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性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影响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因素,本研究将结合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产品消费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找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为推动吉林省健康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健产品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1现状调查
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居民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取600位居民并对其进行问卷发放以及访问,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78份。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医疗保健产品使用频率高。在所有调查者中,1522%的调查对象表示,长期使用医疗保健产品;47.4%的城镇居民表示,偶尔使用医疗保健产品,而其余37.37%的城镇居民则表示基本不用医疗保健产品。(2)消费支出水平较高。在每月平均用于医疗保健消费的调查中,花费100~299元的城镇居民最多,比例达3599%;其次是消费0~99元及以下的城镇居民;而消费300及元以上的三项合计占比29.24%。(3)信息来源多元化。城镇居民获取医疗保健信息的途径主要以网络、亲戚朋友和医生、药师推荐为主,人次分别为234人次、232人次和232人次;通过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相对较少。(4)消费渠道多样化。在购买医疗保健产品方面,403%的城镇居民是通过药店;40.5%的城镇居民是通过医院;选择在医疗保健产品专营店购买医疗保健产品的城镇居民有38.6%;27.1%的城镇居民选择在超市、网络以及其他方式购买的医疗保健产品。(5)产品功能需求多样化。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各种功能的医疗保健产品均有需求,如: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美容、各种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等,其中对免疫调节的需求最大,40.5%购买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医疗保健产品。
2影响因素分析
产前诊断医疗保健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省直、部属各有关医院,厅直属各有关单位:
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粤卫〔〕12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展首批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申报审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资格
《实施细则》实施前已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相关技术服务,在组织设置、专业技术、业务范围、人员配置、房屋场所、设备配置、内部管理等方面符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基本要求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申报程序
(一)人员资格认定:相关人员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资格;
略论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
强化门诊住院离休老干部医疗保健管理
抓离休老干部门诊优先保障制度[2,4]:“十一五”期间,医院出台了多项离休老干部医疗保健、门诊、住院优先措施。院领导还利用不同会议,提出要求,给离休老干部设定了4个特定,即:特定人员引导、特定区域就诊、特定通道检查、特定病房住院。做到不推诿、不待床、不应付、不马虎。抓住院离休老干部医疗诊治制度[2,4]:加强病区医护力量配备,老干部科主任是一位已有31年干部保健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护士长是优先选调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文职干部担任。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按总部要求,落实离休老干部的各种医疗诊治制度,使他们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及时的医疗保健。抓科室为离休老干部服务保障措施[2]:科室开展了“十个一”活动,即为老干部做一件好事(如:理发、擦身体、买东西等);与老干部家属谈一次心;向老干部宣传一种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对出院老干部进行一次家访;对老干部进行一次健康调查;健全一份老干部保健病历档案;编印或出版一本老年疾病防治手册;发挥老干部一项特长;请老干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节约一项不必要的开支。对住院老干部要做到“五到位”,即:主任查看到位、护士长巡视到位、医生检查治疗到位、护师接待护送到位、后勤保障到位。抓危重老干部抢救[2-3]:随着老干部平均年龄的增大,疾病的增多,病情的加重,抢救任务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医院要求科室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讨论、及时会诊、及时报告。为了抢救危重患者,科主任、护士长有时吃住都在病房。机关巡查指导超前,特殊情况请上级医院,省内外相关专家会诊,特殊药品和器械及时保障。如空军扬州干休所老干部刘某,先后7次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山西省军区镇江干休所曾某,先后8次脑梗死都抢救成功,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危重患者的抢救,不仅是经验的体现,更是一次学习和提高。抓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2,4]:干部病区坚持疑难危重患者讨论制度,凡是危重患者都要组织科内讨论,有的不仅是讨论一次,而是多次。科室坚持“三个会”,即周一病情通报会,各床位医生对自已的患者情况向全科通报一次,科主任提出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危重患者进行重点交待,这样有利于危重患者抢救;周四的病例讨论会,对科内危重、疑难、典型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能集思广意,避免漏诊误诊起到互补作用;周五的业务学习和交流会,对提高科室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医疗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抓护理质量和陪护制度:由于部队医院受编制限制,目前还不能解决危重患者的陪护问题。而危重患者陪护人员也至关重要,但这些陪护人员又常常是临时请来的,陪护知识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采取传、帮、带、管的方法,并且给他们上培护知识课,使他们尽快熟悉危重患者陪护的基本知识,从而有利于危重患者医疗质量提高。
强化出院后老干部医疗保健管理
建立老干部病历档案制度[3-4]:我院干部病房自1990年起就建立了老干部简要病历档案,对他们的疾病进行了祥细调查、登记。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谱及程度都发生了改变,因而自2000年在原简要病历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老干部及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和统计。结合体检,涉及变量166项,自行开发了老干部及家庭健康调查统计分析系统。将资料输及电脑可利予查询,使医疗服务人员心中有数。建立随访和巡诊制度:老干部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很重要。我院采取家访式巡诊,“十一五”期间,共家访500余次,使医院与干休所及老干部的医疗保健信息沟通得到加强。建立相互信息沟通制度[2,4]:为了做好住院期间的医疗工作,科室还采取了“六沟通”,即:医护人员与老干部间的信息沟通,对清醒病人要经常及时去询问,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指导治疗和护理,并且向患者提出治疗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与老干部家属的沟通,这样一是及时把老干部的病情与家属通报,使家属知道患了什么病,在病情危重时,向家属交待,并发出危重老干部通知和完成鉴字工作,同时也可询问老干部家属对诊治的其它要求和意见,得到相互理解,避免矛盾和误会;医护人员与干休所的沟通,军队离休老干部,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单位,及时询问老干部的有关情况,并把科室抢救治疗计划重点向干休所报告,并听取他们的看法,协调治疗中的某些矛盾;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沟通,这对昏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危重老干部尤为重要。陪护人员对老干部的各种反应知道较多,通过交流既可达到老干部的信息,也可向他们交待有关事项,便于各项医疗措施的落实;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对危重老干部抢救极为重要,相互间应密切配合好,并且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应及时将危重老干部情况向上级医师、科主任及护士长汇报,并征求领导对诊治计划的调整;科室间或与机关的沟通,危重患者的抢救有时涉及多科室相互间的协调、及时的会诊、有时需向上级部门汇报等。这些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树立良好的保健意识观:少数老干部保健意识缺乏,出院后即不服药导致疾病再发,反复住院。作者曾遇到一位新疆扬州干休所老干部,多次交待无效时,将家属一起约来与患者谈不服药的利害关系,而改变了此患者保健意识不强的观念。有些老干部及家属迷信保健品和广告的现象,治疗用药不服了,只吃保保健品,或看到听到什么广告,就去买什么药,乱吃多吃出现问题。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树立良好的健康的保健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作者:王敏产慈书平尹志强吕耀欣工作单位:南京军区第359医院
医疗保健业的理论与实证初探
医疗保健业所具有的经济特征
纯公共品就是在市场经济当中没有排他性、没有竞争性所使用的服务、商品,比如说是公路、国防、海尚灯塔等。公共资源就是有竞争性但却是不能排他的服务、商品,比如说是草原、空气、公共渔场等。排他性和竞争性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但是排他性不一定就有竞争性,而有竞争性也不一定会有排他性。有竞争性同时也有排他性的商品称作准公共品,比如说医疗产品、医疗服务就是准公共品,因为如果不支付费用就不会得到这些医疗服务,因此它也是具有排他性的。我国医疗体系可以分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这两类,而公共卫生说的就是控制传染病、精神卫生、防疫、防治艾滋病、卫生宣教等等,而公共卫生就是纯公共品,而这些也都是政府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公共卫生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差异性是很大的。现在医疗费用越来越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是因为法律法规增多而造成的,可能是因为医疗保健业自身的活力而造成的,而政府参与到医疗保健业之中,这也是因为公平、效率这两个因素影响着政策。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政府关注的原因就是市场所提高的医疗保健是缺少效率的,而医疗保健也本身就是公共品,而公共品是整个社会的人不管有没有购买而都要用到的商品,但是私人品却是不具有收益、外部成品的一种产品。现在医疗保健业的市场失灵,而导致这样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医生、患者间的信息并不对称,通常患者都是按照医生建议的办法来选择治疗方法的,很多患者进到手术室的时候,自己都不了解接下来的治疗,因此患者的这种需求是依赖于、来自于供给者的,所以对这样的现象也极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消费者为此花上过多的费用。
分析看病贵、看病难的经济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看病贵、看病贵两者是矛盾的,因为当一种服务、商品价格高的时候,对于有能力获取商品的人来说是并不困难的,而因为价格贵,那么与之竞争的人也就会很少,这样对于有能力购买的人来说也就不会难。但是医疗服务、医疗商品两者却是相反的,一是现在的医疗服务、商品价格一直都很高,而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医院人满为患,而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们需求是有刚性的,而医疗服务、商品是属于准公共品,那么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医疗服务、商品又贵有难的局面。而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提高政府在卫生方面所支出的比例,医疗费用如果是个人来承担,那么人们的财富、收入多少也就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必须要获取医疗保健服务,除非财富、收入在社会各个阶层当中的分配都是平等的,要不然这种经济部平等问题也就一定会转化成医疗卫生不平等,这样的话也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对于当前现状,政府如果限制医生收入、收费标准,同时限制实行合格、资格的服务,那这样的服务补贴、价格奴役会让医疗市场的需求过剩。这其实就是非价格性的配给,比如说排队等候就是,那么提供医疗服务者就可以决定哪位患者需要先进行治疗,这样的话医院内也就挤满了很多排队检查的患者,从而出现看病难的问题,而也是因为在这里无法提高价格,那么需求、供给两者就不能用价格平衡,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也就需要其他的机制解决。
在经济当中,医疗保健和其他的基本服务、商品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而护理、医生、住院等医疗服务在供给上是受限的。公众们的需求是合理、挑剔、边际的,而这也超过了可以共给资源的数量,但是对于资源还是要适当分配的,根据每个人财富的多少分配资源、根据权力大小分配资源,这会损伤到公众的健康,让很多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会给社会带来贫困,因此这人们对此都是不能接受的。
本文作者:何大群工作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护士学校
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尊重老干部、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要求。目前,我市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双高期”,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既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对离休干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重要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细致周到地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让广大离休干部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二、强化举措,优化服务
1.开辟绿色通道。各医疗机构要切实抓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开辟离休干部就诊看病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取药、费用结算、会诊和住院等方面为离休干部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要在门诊部设立离休干部一站式服务专用窗口,为离休干部就诊、检查、住院等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不设专用窗口(病房)的医疗机构,均要在相关科室和病区设立“离休干部优先”标志,确保离休干部凭离休证享受优先待遇,确保离休干部随到随治。
2.优化医疗环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优先照顾的原则,根据离休干部的医疗需求,不断完善离休干部病房的配套生活设施。老干部专用病房应配备空调、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电热壶和单独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通网络和设立离休干部阅览室,丰富患病住院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健康档案。各医疗机构要根据老干部部门提供的辖区离休干部名单,组织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探访,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好健康档案,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医疗保健旅游的经济学透析
摘要:以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医疗保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角度探索医疗保健旅游市场产生的原因,从而可以为更加清楚地认识和开发这一新兴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旅游成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目前,每年有超过25万的病人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疗,而印度2002年接待病人数就已达到15万人次,2006年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估计,2012年印度医疗保健旅游可直接给印度带来22亿美金的外汇收入。
医疗保健旅游是指人们因定居地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所以到国外寻求相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该旅游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性旅游,其过程不仅包含了旅游者对吃、住、行、游、购等服务的消费,还包含了对医疗保健产品的购买消费,整个过程以医疗保健为目的,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日程、活动等的安排,因此是一种生产性旅游,即对健康的生产。因此,它不但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供给-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医疗旅游市场的形成原因,从而可以为更加清楚地认识和开发这一新兴市场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的供给分析
老干部社区医疗保健管理意见
根据市、区第十九次老干部座谈会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离休干部依托社区高龄养老工作,使老同志得到便捷、优质的社区就近医疗服务,更好地帮助离休干部安度晚年,现将老干部社区医疗保健管理工作安排如下:
一、服务对象
医疗保健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本区范围内的区属离休干部。
二、工作内容
1、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区属离休干部的健康管理工作,根据老干部需求,确定健康管理重点。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制度,为每位老干部发放“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
互联网医疗保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活动,保证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科学、准确,促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开办医疗卫生机构网站、预防保健知识网站或者在综合网站设立预防保健类频道向上网用户提供医疗保健信息的服务活动。
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咨询、视频医学教育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医疗保健系统第二受害者机构探讨
[摘要]该文总结了密苏里大学医疗保健系统(MUHC)构建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的经验与成效,并对我国开展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提出了关注并支持第二受害者、加强第二受害者的本地化研究、确保强大的患者安全文化等建议。
[关键词]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
由于医疗系统的复杂性,医疗差错或不良事件不可避免,除了患者及家属会受到伤害以外,涉事的医务人员也会受到影响。相关医务人员被称为“第二受害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向心理或生理表现,甚至出现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辞职或自杀[1-2]。既往研究显示,及时、有效的机构支持可有效降低医疗差错或不良事件对第二受害者的影响程度,促进第二受害者快速康复,但多数第二受害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机构支持[2-4]。作为美国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领域的领导者,密苏里大学医疗保健系统(universityofmissourihealthcare,MUHC)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MUHC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相关做法
1.1事件起因
MUHC是坐落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学术型医疗中心,拥有6家医院,52家门诊,员工约6500名[5]。2006年的某个星期五晚上,该中心的1名资深护士托尼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适度镇静的常规操作中,患者突发心肺骤停并经抢救无效死亡。托尼为此失眠了近72h,出现严重头痛和恶心症状,脑海里一直在闪现整个事件,并反复推敲自己的诊疗过程。临床疗效办公室(OfficeofClinicalEffectiveness,OCE)第2周周一调查结果显示,未发现可预防的系统性问题。调查人员还发现,和前期类似案件一样,涉事医务人员在事件发生后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痛苦[6]。为了更好地帮助像托尼这样的医务人员,2006年10月,MUHC管理者正式任命OCE组建跨专业团队研究并支持第二受害者,具体由SCOTT负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