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6:21: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宜居城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规划论文

1“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自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相比,其规划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

2)社会稳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查看全文

市宜居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和评价标准

“宜居城市”是指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要看城市发展的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看城市是否能够满足居民在不同层次上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因此,“宜居城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和出行便利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则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目前,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已被我国众多城市列为发展目标。建设宜居城市,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年5月,建设部科技司通过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写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为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了一个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通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标体系和四项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对城市作出综合评价,并按百分制计算“宜居指数”。《标准》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宜居预警城市三类。宜居指数在80分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即可确认为“宜居城市”。该标准对我市建设宜居城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我市宜居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更加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新*”的总体目标,把“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城市特色,挖掘城市潜力,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宜居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一创六建”活动成效显著。近几年,我市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为内容的“一创六建”活动,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实施“畅通工程”、“绿化工程”、“光亮工程”、“蓝天工程”,打造五城(即水上运动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温泉之城、商旅之城),坚持“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推动“大水城”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宜居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城市。

查看全文

宜居城市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是和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市政基础设施较好,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为了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市、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决策。围绕突破性建设滨江宜居城市这一课题,我们对照国家《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开展了走访调查和指数测评,感觉到对市情的认识更深、规划的思路更明、建设的信心更足、肩负的责任更重。

一、建设滨江宜居城市具有较大优势

(一)外部环境为滨江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

是东拓、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拓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内涵是整合地区资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正处于资源丰富、生态敏感的地区,也是最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地区和地区唯一的平原市,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融入东拓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格局中考虑,既是我们的必然,也是我们借助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建设滨江宜居城市步伐的有利时机。

(二)自然环境为滨江宜居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1、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我市地处长江和的东大门,长江黄金水道、汉宜高速公路、“318”国道、高速铁路、铁路贯穿腹地,是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现代工业等资源富集地。

查看全文

建设宜居城市对策及研究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科学制定宜居规划;着力做美生态环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大力提升人文环境;积极构建安全网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细心经营开发城市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绿是城市之肺。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宜居城市必须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增强综合实力、一个城市,缺少精神力量,必将趋于平庸。宜居城市除了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城市的综合文化实力特别是市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宜居就得安居。让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享有安全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质,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实现途径、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居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经济为本、以安全为本的城市,是一个卫生健康、生活方便的城市。宜居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每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不懈追求,更是每一个市民的热切期盼。最理想的城市应该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就是要使××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行政管理、生动的民主氛围、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高尚的公民意识,使××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建设宜居城市具有许多优越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创建硕果累累,城区规模不是很大,比较容易加强管理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营造祥和、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对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不强,城市环境不靓,市民生活质量不高,治安环境不佳,文明程度不高。因此,必须立足市情,创新思路,扬长避短,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把中心城区的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

一要科学制定宜居规划,让城市靓起来。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一个没有科学规划的城市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城市,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则是一个平庸的城市。宜居城市首先需要宜居规划,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从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按照产业发展、交通需求、设施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布局。尤其是宜阳新区的规划要尽量全面细化,并配套制定社会公共设施、绿地系统、城市景观、水体和环境保护以及分期建设等专项规划,从局部保证整体。要严格执行规划,建立规划审批民主决策制度,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宁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乱建和粗制滥造。

二要着力做美生态环境,让眼睛亮起来。绿是城市之肺。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宜居城市必须拥有清新空气、洁净水源、葱郁绿化和优美自然景观等生态环境。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河岸景观、道路景观、公园景观“三大生态景观”,做到绿带景观化、景观人文化,以河岸、道路为绿色廊道,与公园相连,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要在大力推进“13579”绿色工程的同时,积极倡导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开发“空中绿地”,做美城市空间。要采取规划建绿、挤地造绿、拆围进绿、市场兴绿、文化活绿、高效管绿等措施,大力开展“××有我一棵树、增添××一片绿”、园林化单位、花园式小区、绿地认建认养等活动,让市民家中有绿、出门见绿、河岸游绿、公园享绿。

查看全文

宜居城市规划探讨论文

1

在“宜居城市”概念提出之前,“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各自引领了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方向。宜居城市与其范畴不一,内涵有交叉有外延,但拥有共同的目标,即为了实现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和谐,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于县城城市而言,如何规划构筑比生态园林城市有更高要求的宜居城市对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对此进行探索,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自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目标。

查看全文

航空枢纽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前言

居民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宜居城市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宜居城市的打造是新型城市建设的方向。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发展,客货周转量逐步增加,航空需求逐步增加,同时政府提出“更清洁”的经济增长方式,航空枢纽因其具有巨大的资源集散作用和经济拉动效应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作用日渐凸显。

2航空枢纽

2.1航空枢纽的定义

航空枢纽是在航空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中转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大型航空港?。航空枢纽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优良的地理位置;巨大的空运市场和中转需求;完备的机场中转设施;实力雄厚的基地航空公司;稳定协调的部门协作关系;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1]。

2.2航空枢纽的功能

查看全文

宜居城市建设路径浅析

一、依据政府的良性规划,提升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塑造力

1、注重城市品位与城市质量的平衡与统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其基本功能已经足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与发展需求。而文化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让现代城市有所差别的唯一所在,城市就如同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人,功能完备的同时需要内在来彰显其品质的高度。建议将延安新城的建设建立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城市文化观基础上,新区建设时,不仅要考虑公园、绿地的面积和布局,还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各个功能服务区间的有机链接与合理规划,考虑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能源的有效利用,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

城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城市品质的主要表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因而城市需要文化,但是文化要素的发掘不能仅仅是诉诸于历史,还可以积极投入到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寻求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对传统的黄土文化与经典的红色文化可加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用,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准定位,确定特色文化发展战略,在吸收借鉴其他城市规划建设成熟经验的同时,优秀外来人才的引进也是激发文化创造力的选择路径之一。

3、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独特层次感、立体感的城市文化

查看全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而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建设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对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现状与今后的建设方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具体要求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态理念的不断发展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思想保障。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又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

所谓宜居,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人类的居住与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促进居住者的健康发展与综合发展,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发展需求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承受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于看重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频繁发生,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1]。

2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突出特色,抓住“灵魂”,高起点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思路,统一思想,高站位认识“草原水城”的战略意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速推进“草原水城”建设步伐;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打造“草原水城”提供有力保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外地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水是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必须做好水的文章、独特的资源禀赋提醒我们,水是城市开发的最大潜力,建设特色化宜居城市,必须做大水的文章、形势的发展要求促使我们,水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命脉,建设品牌化宜居城市,必须做足水的文章、打造“草原水城”必定会成为沽源城建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对加快沽源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民生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草原水城”战略,涉及拆迁改造、道路畅通、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素质提升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水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不能没有水,城因水而“活”,因水而“兴”。青年湖是沽源县城最大的亮点和最好的资源,既是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快以青年湖开发为主的城镇化建设,真正让“死”湖“活”起来,打造“草原水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提升县城品位、彰显区域特色、拉动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一、突出特色,抓住“灵魂”,高起点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之所以提出打造“草原水城”建设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外地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水是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必须做好水的文章。我市清水河治理总投资10亿多元,三期工程已经完成,张家口因“水”而“靓”;迁安投资12.5亿元综合开发流经县城的滦河水,铁岭投资4亿多元引入柴河水在县城开发人工如意湖,两座城市因“水”而“兴”。三座城市的经验启示我们:水是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建设宜居城市,有水必须下大力开发,没水必须下大力引水;只有加速开发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城市面貌才能根本改观,居住环境才能显著改善,城市品位才能明显提升。

二是独特的资源禀赋提醒我们,水是城市开发的最大潜力,建设特色化宜居城市,必须做大水的文章。沽源拥有水库5座,大小湖泊12处,水面6.1万亩,位居全市第二;全县林地面积220万亩,草地202万亩,林草覆盖率67.8%。这种水草林相间且面积之大的自然禀赋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是少有的,特别是闪电湖、库伦淖毗邻县城和青年湖横贯县城南北,这是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沽源具备了打造“草原水城”的良好基础。

三是形势的发展要求促使我们,水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命脉,建设品牌化宜居城市,必须做足水的文章。城镇化建设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各地都在加大工作力度,争相建设有品位、有特色、有影响、有知名度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后发地区,需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负重加压,以快补晚,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更大的魄力,把城市建设往大里谋、往远里谋、往深里谋,强化责任意识和品牌观念,做足“水”的文章,真正把青年湖的潜力挖掘出来,把青年湖的希望拱托出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城区打造成宜居城市工作意见

国家宜居城市标准为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围绕以上六个方面标准,结合中心城实际,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举全市之力,努力使中心城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利用、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取得赶超式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初步建设成为绿色、富裕、便利、安居、文明的宜居城市,力争2009年底中心城通过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的审核,正式列为“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并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宜居城市是规划科学、建设有序的城市。**市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着眼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立“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以先进理念谋篇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根据**中心城区创建宜居城市实施方案,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宜居城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力争2009年底中心城通过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的审核,正式列为“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并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

其次,工作的重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