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5:42: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义教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意义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是以语文课程目标为目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及体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综合实践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建立起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语文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开展
职业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各类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语文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达到社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多样化要求,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职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因此语文课程有利于中职教育功能性作用的发挥,这其中又以其综合实践教学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
一、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实施,促使各级学校不断加大对课程改革的力度,每个学科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思想及手段上进行革新[1]。教育部门开始结合当下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一些学科以及学校的课程标准予以调整。现阶段,中职语文要达到教学大纲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在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材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全新的局面。如今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仅要进行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培育,更要注重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要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强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并具有人文精神。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高等教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将实践教学法纳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畴,并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系列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对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工学结合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认为:对于技能,学生无法在课堂和实验室里学到,只有在车间和工厂里才能学到。所以,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在学校的组织下到企业去参加实际工作,然后再回课堂学习,这就是工学结合模式。当前,这种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共识并被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缩短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面对高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实践教学法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首先,实践教学法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教育着重突出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实践教学法能通过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其次,实践教学法能在高职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导向教育。在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实习之前,学校可以集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的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再次,实践教学法可以组建专门的实习指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加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构,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前移。
2.有利于主体性思政教育模式的嵌入
所谓主体性思政教育模式指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以培养、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类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我国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存在着视教育者为唯一体的唯教育者主体观,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强制高压、单向注入和命令主义,挫伤压抑了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就必须改革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主体性思政教育模式。实现单一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立足于培养、开发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以教育对象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教育工作落实到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上。实践教学法强调在具体实践教学环境下,学生要把掌握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情况分类指导,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探究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艺术实践的意义
内容摘要:艺术行为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认识、体悟世界的基本方式之1。因而,就艺术教育的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方面,艺术的教育都必须是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教育。艺术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目的。艺术的行为是以视觉作为体验事物的基本方式来拓展人的认识能力的1个实践。如果,艺术行为本身不是在相应的环境和生存需求中发生,人就不能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对现实精神的体认,我们也就无法依靠这种行为改变或构建我们的艺术观念,获得艺术的创造能力和体验能力。
关键词:师范艺术教育艺术实践艺术素质
目前,师范类美术教育的讨论中,就专业教育目的而言,或反对过多的专业教育,或反对过多的职业教育。其讨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技术程度的作用上。前1种观点认为,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技术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活动认识和理解艺术的含义,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美术技术为目的。因而,艺术教师的培训,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而持后1种观点的人则提出,艺术学科的教育如果没有技术的含量,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尤其在中学的课程中,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教师不仅难以向学生提供优秀的示范作品,技术水平的低下也必然导致低水平艺术的教育。
上述讨论,无论就师范的性质,还是美术专业的性质,都在忽视1个问题,在师范教育中,就接受基础教育的初学者而言,艺术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艺术行为的实践性价值对人所具有的本质意义。笔者认为,艺术行为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认识、体悟世界的基本方式之1。因而,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应该是具有艺术含义的教育,1个开放的而非形式规定的教育。
就广义的美术教育来讲,美术的教育内容在3个方面展开:1.文化知识的教育;2.艺术技能的教育;3.艺术行为的教育。就艺术教育的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方面,艺术的教育都必须是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教育。但在上述师范教育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我们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认识,是在将艺术教育的技能培养、知识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分离开,来强调艺术教育中的技术能力和泛文化意义,而忽略了艺术行为自身对于人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是师范高等专业教育的讨论中,我们虽然在不断地强调艺术的创造性和文化性意义,但这1强调,大都是将创造性和文化性从艺术体验的行为中剥离开来,孤立地谈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由于这种观点更多地倾向于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工具性意义,从而,使艺术行为本身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分离开来,使艺术行为的价值与人生活的本质要求分离开来。造成我们的艺术教育所针对的目的与艺术对于人的根本价值在事实上的背离。
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精神的体认。因而,艺术的行为也适用于认知的原则,它总是在相应的环境和生存需求中发生。以幼儿学说话的过程为例,1个母亲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必然通过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使孩子获得言语的基本条件。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认识能力的成长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成熟,实际上是孩子在整体成熟过程中的1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掌握必然要在生活的要求中,通过实际的运用过程才能领悟其意义,创造性必然蕴含在这1运用的要求中,它并不能脱离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运用要求而孤立存在。就艺术的文化性意义来说也是1样,它不仅包含文化知识的内容,艺术对人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我们用艺术的方式来领悟生活,感悟人的存在价值。审美体验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事物所做出的回应性体验。生成美的感悟和体验依赖于我们的体验过程,就如同我们经历生命的过程1样。艺术的领悟同样是在1种实践性的过程中来实现的。因而,艺术的行为也必然总是针对现实做出的实践。由此,反观上述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讨论,不难看出,在师范艺术教育的认识中,我们对艺术行为的实践性价值和作用,在事实上是忽视的。
口腔医学教学改革重点与实践意义
[摘要]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培养出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人才,就需要针对教学方面的内容实施必要的调整。着重探究了目前口腔医学教学的改革重点并分析其实践意义。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实践意义
近年来,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被应用于医疗机构中,相应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面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就需要实施教学改革,以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
一、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口腔医学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加之口腔医疗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就需要口腔医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就要相应地改变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实施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所以,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要顺利实施,就要改革教学理念,围绕着理念拟定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必要性与意义
摘要: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其中包括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作者在经历了企业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思考和总结了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实践锻炼;必要性;意义
1实践锻炼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任课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职业院校任教,欠缺教学经验,而且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经验,难以解决职业院校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1-3]。另外一些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步伐慢,对于新技术与新工艺不熟悉,同样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针对这样的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4-6]。我们学校也制定了下厂实践锻炼政策与文件,实现了下厂实习锻炼常规化和制度化,我们教研室几位老师有幸进行了下厂实践锻炼学习,收获颇丰。
2实践锻炼的意义
2.1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动手能力。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作为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操技能,才能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导。所以青年教师下企业务必从一线做起,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操水平,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指导,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制定生产工艺,不仅仅提高自己的实操水平,对于自己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得本人所教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师生进行技术开发,提高师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下厂实践锻炼,特别有助于弥补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因为青年教师往往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职业院校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而在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是学校中坚力量,承担着学校大部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很多职业院校每年都会引进优秀的硕士生,现在不少职业院校也开始招聘博士生,提升师资科研水平。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能够很好地把握科学前沿,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也无研发工作经历,教学经验不足,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一名真正双师型教师还有一定差距。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真正接触到实际生产,熟悉产品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工艺,掌握产品生产中所用到的设备。在这个实践锻炼中,能够发现企业面临的技术瓶颈,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与青年教师自己所研究领域相结合,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解决技术难题,也能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通过下企业锻炼,有助于青年教师把握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有助于他们掌握本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至于在所教授课程中及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主流和动态。避免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让同学们走出校门,就能够很快熟悉行业发展情况,做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减少学生适应过程和时间。2.3下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实践锻炼活动,能够了解当前本行业相关企业对大专生需求现状,掌握人才供需情况。通过自己实践锻炼,熟悉企业人才需求,对大专生要求具备哪些理论知识、持有什么证书、实操能力和水平如何等等,实践锻炼结束后,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和各工种不同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根据理论知识结构划分若干模块,依据技能水平划分若干项目,按照水平高低划分任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对员工身心体美劳等其他方面的要求,重新规划人为素养课程、技能水平培训等课程的比例,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4下企业锻炼,有助于青年教师解放思想,提高动手实操学习积极性。下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青年教师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动手实操学习积极性。在后期的授课过程中把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工厂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做到理实一体,又使得教学生动具体,充实了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要求,笔者有较深的感悟,通过实践锻炼活动,做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2.5下企业锻炼,实现学校、企业和教师“三赢”。进行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活动,不是学校发展的权宜之计,而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决策,这项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动手实操能力,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和技术研发,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实践水平,也是符合国家和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活动,能够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利用在企业锻炼时间,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规律,掌握行业发展现状,熟悉企业文化,更好地培养社会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完善下企业锻炼活动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这项活动与青年教师自身利益相联系。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教师积极参与,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学校、企业和教师“三赢”。2.6有助于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能够充分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到深入调研,为更好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授课方式、删减或增加授课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徒制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为企业提高了竞争力,为学校更好地培养人才另辟蹊径。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培养不仅有教师的理论指导,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2.7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有利于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和高校或科研机构联系不密切,衔接松散导致的。大多数教师研究理论较为前沿,创新性论文和专利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为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学校研究人员和学者参与进来,很难进行系统完善的研究,更不能进行推广和应用。我们的这种现状应该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或者政府机构鼓励和资金帮扶,更应该得到技术应用企业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要进行针对性选择,选择学生就业率高,企业生产技术与自己教学和科研紧密相关,在这样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容易搭建学校师生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平台,掌握企业真实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并且尝试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既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能提升自身科研价值,做到有的放矢,促成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又能作为教学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创新实践是根植于企业生产技术土壤之中,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切身感受理论知识在企业的生产应用,通过实践锻炼活动,与企业建立互信关系,然后进行技术合作。在有些企业,建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中心和大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在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实现“企业向学校输入项目和经费,高校向企业输出技术和人才”的双赢局面,这样对企业技术难题解决和创新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现学校向企业输出人才与技术,企业向学校输入项目与经费,达到互利共赢。这种局面也能对企业创新发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学生眼界的开阔具有促进作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及实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成社会公德的基石。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开始阶段,是学生成人的重要时期,故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尤应抓紧抓好,而德育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孝道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中,孝的思想并不被高度重视,孝文化不多见,孝的教育往往被忽视,尽管近些年有的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总的来说不成气候。当今时期,应该强调孝思想、孝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让孝道教育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的价值
“孝”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辞海》为:“善事父母”。“孝”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1.孝是每个人最基础的道德品质。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本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伦理的礼仪之帮,形成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孝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是做人的基础,正是因为人有良心,有道德,才能组建社会,繁衍生息。孝又是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而最能直观地显现的地方,就是其生活的家庭,即对自己家人的态度和行为。行孝的会敬重长辈,鹿乳奉亲;不孝的会只顾自己,抛弃甚至侵害亲人。通常情况下,行孝之人也会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2.孝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我们的祖先创造和积淀了孝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以孝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一代一代延续下来,造就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世界奇迹,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革命先辈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孝道,才将国家治理和建设成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去看望韶山冲的亲人;总司令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表达出浓烈的拳拳孝子之情;还有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都是孝的典型。前辈为当今青少年做出了榜样,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3.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孝就是中国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孝道也可以说是社会、民族、国家的一种粘合剂,它不仅具有亲和力,更具有凝聚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赡养,对别人、对社会哪还能有真正的文明之举?这样的人与人交朋友不可能成为真朋友,和人打交道不可能有诚信。反之,如果人人都具有孝心,家庭必然和睦,整个社会必定和谐稳定。所以,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孝,德之始也”———孝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1.孝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根基。人并非天生都会有好的道德品质。父母是孩子入世最先遇到的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养育和教诲中会感受到亲情,并由此产生反哺之心,这是人类的本性。由最纯朴的孝的情感,自然会产生爱,又会促其产生自然的孝,会去崇拜父母。孩子懂得了崇拜,就会听从父母教诲,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言行,知道什么是对错,从而进行无意识的自我修养,形成好的习惯和品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尊长、护幼、有礼、诚实、敬畏、善待,这也就是从孝出发的品德轨迹。
浅析会计实践对会计教学的意义
一、会计实践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
会计人员将理论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才能称之为专业技能。而综合技能则是指创造性思维及其运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人际协作与管理组织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领导才能、企业家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外语能力、应变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培养这些技能,困难重重。在各个高校努力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之时,实践教学是无可取代的重要部分。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加强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实践课是与理论课程配套衔接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训,一方面可以验证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使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能更加系统地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的统一。在各大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会计教学的实践性,增强会计教学的实践部分,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需要,是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需要。
二、相关对策
要改善会计教学质量,应当更加注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不能太单一。本来与数字打交道就有些无聊,再遇到单一的实践形式,可能会大大影响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其实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可以自己组合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案例分析、会计模拟实践、角色扮演、公司实习等。以下提出针对高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加强会计教学实践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加大实践投入会计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加大实践课的投入,包括经费、课时的增加,教师的培训等。树立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新观念、构建教学新体系、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当然,对每种会计实践教学形式逐步、详细、全面地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意见,再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整体安排,这才是真正解决会计专业教学和实践脱离的有效方法。
(二)完善会计实践大纲,拓宽思路会计教学大纲是会计教学的指向性文件和课程设计指导。首先,教学安排是根本的教学指引,需要借此来指引各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根据教学计划,并落实实践教学大纲,有效利用高校学生寒暑假的宝贵空余时间,尽一切可能,使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理论并进行实践。
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意义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出了美术教育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及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总结了职业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实践经验,为职业院校开展美术教育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一.美术是人类心灵的雕塑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佐料
美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包括美术作品欣赏和各种美术技法,如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摄影等一系列同美术相关的技能。广义地讲,美术包罗万象。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创作的影子,如蓝天、白云、街道、建筑、房屋、树木、草坪、桌椅,书本、文具、书包、桌椅,等等。我们每天也会关注自己的服饰、发型,女生也会化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术。因而美术教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众所周知,美术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从生命的早期开始就对美术和音乐有着特别的感觉和兴趣。美术在幼儿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很受重视。但由于有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初中和高中的美术教学就渐渐被边缘化了。中小学时期是美术素养累积的关键时期,但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却被忽视和冷落了。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象人人都喜欢唱歌一样,其实人人也都喜欢美术。只不过唱歌张口就可以来,但美术有时候却需要一定的工具。因此,人们往往压抑了自己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有那么多不能绕过的必修课,但美术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研究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应用美。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美和美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认识和判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意识;要教会学生怎样在生活中表现自己美的外表和内在。每个人的外表都有美的元素和瑕疵。每个人的性格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如何充分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修正或掩饰其瑕疵并非易事。学会并掌握和熟练运用美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术能够给人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当人们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水准和美术技巧后便可以创造美,创造美的环境、美的服饰、美的容貌,等等。把创造出来的美应用到适当的环境、场所,让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世界变得美,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增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美术教育可以让人们学会从平凡的世界中发现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让人学会欣赏美、热爱美、追求美、爱护美和创造美。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欣赏和赞美,对人类生命的欣赏和赞美,使人们珍爱生命、重视健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使人们能够时刻发现美、欣赏美,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实和丰富精神生活。美术教育能够增强人们的审美素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向人们灌输思想道德观念和标准,使人们逐渐认识形成思想道德标准并自觉遵守这些标准。而美术教育能够让人们主动地、自觉地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心甘情愿地去遵守社会道德准则。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善良仁爱之心,培养人们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家庭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维护和谐、保护和平、远离丑恶、远离暴力的自觉性。美术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心存美好,世界就美好。因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人们研究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美术教育能够培养美好的心灵、创造亮丽的人生。美术是人类心灵的雕塑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佐料。因此,美术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崇高的社会价值。做好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光荣的使命。
二.职业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迷茫的青春期,思想和情绪都不稳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处在飘忽不定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正从管理相对严格的中学来到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环境。这个时期的学生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同学朋友,也开始尝试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管教,逐渐产生了认识社会、探索社会的愿望和冲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穿各种风格的衣服、做各种颜色的发型,化各式各样的妆,染指甲、戴耳环等。但因为缺乏美学知识和正确的审美标准,常常会穿得不伦不类,脸妆化得稀奇古怪,使本来青春靓丽的容貌失去了朝气和魅力。职业院校的学生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相对较差,对学习文化课兴趣不高,本身素质和修养也有欠缺。日常生活交流时脏话较多。对这些学生的管理相对也比较困难。因而怎样科学地、人性化地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是我们教育工作不应忽视和逃避的责任。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有计划的、持续的、科学的美术教育能够逐渐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思想习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杂乱的网络社会潮流中吸引过来,逐渐建立正确评判美和丑的标准,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偏离正确的航向。职业院校的专业很多都跟美术有关,如服装设计、装潢装修、餐饮娱乐等,很多专业都需要良好的美术素养,因而美术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开设美术教育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不重视美术教育。这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逐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更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开拓。
探索实践性教学形式的推行意义
【摘要】实践性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员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军队院校开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院校教育系统改革中,构建并着力推行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加强实践性,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向按需施教、开发技能、掌握技能、注重实效、提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因此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了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素质教育呼唤实践性教学
为造就和培养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总参谋部1996年下发《深化院校教学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三个面向”,搞好“三个瞄准”(瞄准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瞄准世界军事教育先进水平,瞄准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增强学员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培养跨世纪高素质建军人才。
部队院校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现象。虽然近年来开始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并着力倡导“学导式”、“发现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学以教员为主、课堂以教员讲授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的现象仍较严重。教员课前准备主要是讲授内容、讲授艺术、讲授手段的准备,学员的学习精力也主要集中于听课、整理课堂笔记以及按讲授要点应付考试。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多侧重于教员的讲授水平,而对应如何学,怎样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教”与“学”两方面都关注甚少。以致于有的教员越讲越细,有的学员也希望教员讲全讲细讲深,个别学员甚至忙于翻印教员讲稿和投影片。这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了学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意义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它源自生活,丰富于实验,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揭示自然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将自然与人类社会进行有机联系,其中丰富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人类利用工具的技能水平。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不能忽略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十分必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物理实验
物理在传统教学中常带给学生枯燥、单调的直接感受,学生面对冗长的概念描述和计算公式,难以短时间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一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验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充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兼具趣味性和学科内涵的物理实验活动设计,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科内涵的精炼融入,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忽略物理学科的实践性而进行的实验活动,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忽略了物理学本身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实用功能。
一、传统物理学实验的弊端
(一)教师物理实践意识较差
传统物理教学基本围绕应试教育试题要求进行,教师将教材中的物理理论和计算方式进行重点标注,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和运用,将理科学习变成了文科学习,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的物理实践教学意识不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消磨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使物理学丧失了其自身应有的学科魅力,使学生在实验实践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对于学生日后的物理学习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