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3:40: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乙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慢乙肝治疗论文
【摘要】陈建杰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尤其对慢乙肝的治疗颇具特色。文章介绍了陈建杰教授对慢乙肝的认识、诊治思路与组方用药特点。
【关键词】陈建杰肝病中西结合辨证论治
根据我国2006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HBV-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称慢乙肝),其临床以周身疲乏、食欲不振、恶心欲呕、腹胀、胁痛、口干、口苦为主要表现。慢乙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病情缠绵,治疗困难,与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两次入选上海市跨世纪“百人计划”,现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曾师从夏德馨、张鸿祥、王灵台等沪上名中医,融各家之长,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慢乙肝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学左右,目睹众乙肝患者经陈教授诊治,悉获良效。兹不揣浅陋,将陈教授临床经验总结一二,以共同学习。
1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陈教授循古而不囿于古,参西而本于中,主张借鉴西方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充实与发展中医药学,通常将西方医学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指导临床用药,如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多为湿热之邪较重,治以清热利湿,多选茵陈、虎杖、金钱草、苦参等,常可奏良效。同时,陈师治病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药并用,各取所长。陈师通常将慢乙肝归属“胁痛”“肝着”“肾着”等范畴,多辨为脾虚湿滞,治拟健脾祛湿,同时根据慢乙肝的病因病理施以降酶、退黄抗病毒等治疗。但是以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主的两类抗病毒药物疗效有限,均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且不良反应繁多,这时联用中医中药既可以增加抗病毒疗效,又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导师以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清化方(炙黄芪、炒白术、苍术、陈皮、黄连、黄芩)治疗慢乙肝患者1年,并以拉米夫定为对照,发现可提高慢乙肝患者HBV-DNA转阴率,同时降低了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
2细探病机,明析病理
乙肝者就业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卫生厅(局):
当前,由于公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侵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反映强烈。为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就业权利,促进公平就业,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认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地区,每年报告乙肝新发病例近100万。按照1992年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传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不表现临床症状,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婴垂直(分娩和围产期)和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传染病防治法》将乙肝列为乙类传染病,国家制定了控制乙肝的五年防治规划。由于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因此国家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
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方案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我省于年开展了二次全省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乙肝病毒感染呈持续高流行态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200年国务院批准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这些策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20年以前,接种乙肝疫苗的费用需要自理,且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仍有部分儿童未能接种乙肝疫苗。
为继续加大乙肝防控力度,消除免疫空白儿童,实现卫生部《**-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07]15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对象
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经调查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
慢性乙肝研究论文
【关键词】,肝炎Observationof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bstract】AIM:Tostudythe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ndtofindanewapproachtocontrolthedisease.METHODS:Eighty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HBVDNAandHBeAgpositiveweredividedintotwogroups:LAMIFN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ndalphainterferonfor12monthsandLAM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lonefor12months.RESULTS:ThetherapeuticeffectonYMDDmutationinthegroupwithlamivudineandIFNα1b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groupwithlamivudinealone(P<0.01).CONCLUSION: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hainterferonhasbettertherapeuticefficacy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treatment;lamivudine;interferon【摘要】目的:了解拉米夫定(LAM)和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为慢性乙肝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将HBVDNA和HBeAg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1∶1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LAM干扰素)为: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对照组(LAM组)为LAM100mg/d,口服,共12mo.结果:LAM和干扰素(治疗组)对YMDD变异株的治疗作用初步结果明显高于LAM单独作用(对照组)(P<0.01).结论: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初步结果显示出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拉米夫定;干扰素0引言拉米夫定(LAM)通过特异性的阻断嗜肝病毒DNA的合成,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乙肝的治疗[1],长期应用LAM其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6%~43%.突变发生后一方面降低疗效,另一方面使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症肝炎,为此我们采用了LAM与干扰素联合对抗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2/200407住院的HBeAg和HBV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均经过LAM正规的治疗12~18mo的患者80(男48,女32)例,年龄20~52岁.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LAM与干扰素共用为联合治疗组,LAM单独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LAM组LAM100mg/d,口服,共12mo,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1.2方法①肝功能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判定标准;治疗后ALT降至正常参考值为显效,有所下降为有效,无下降者为无效.②HBVM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e抗原的判定:e抗原转阴,产生e抗体,若e抗原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表示基因突变.③HBVD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仪器和试剂盒,截止值为103copies/mL;判定标准:HBVDNA转阴的标准是0.001PG/mL,约等于100copies/mL.④YMDD变异用基因芯片检测[3,4],以HBV序列(GenBank4490408)为模板设计以下引物:上游引物:5′GATGTGTCTGCGGCGT3′,下游引物:5′GTAAACTGAGCCAGGAGAAA3′,在50μL含20mmol/LTrisHCl,50mmol/LKCl,2mmol/LMgCl2,0.2mmol/LdATP,dTTP和Cy5dCTP(英国Amersham公司产品),100mmol/L引物、2UTaq酶的体系中,经95℃5min预变性,以94℃30s,50℃30s,72℃30s循环30次,扩增并标记长度为308bp的待测片段.扩增产物经乙醇沉淀纯化,55℃杂交30min,45℃洗两次,晾干扫描,计算判读按每块芯片检测4位点计可测得基因突变数同时可获得确切的突变类型.⑤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用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对肝脏的炎症程度进行检测,每个受试对象都接受2次肝穿.用放免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2结果2.1均衡性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ALT、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AM组:40(男25,女15)例,年龄(36.26±1.25)岁,病程(12.20±1.61)mo,ALT(86.07±1.2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联合治疗组:40(男23,女17)例,年龄(36.18±1.75)岁,病程(12.01±1.23)mo,ALT(87.25±1.34),为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2.2治疗后在ALT,HBeAg,HBVDNA的变化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明显的高于LAM组(P<0.01,Tab1).表1两组治疗后ALT、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定量方面的比较(略)2.3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LAM组为45.0%(18/40);联合治疗组为87.5%(35/40),联合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明显高于LAM组(P<0.01).2.4对治疗后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常规PCR检测中,发现LAM抗病毒作用在短期达到较好效果,但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反而有减弱的现象,为此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有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观察HBVYMDD变异,LAM组基因突变数为80%(32/40),联合治疗组基因突变数为37.5%(15/40),LAM组突变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χ2=14.907,P<0.01).3讨论虽然LAM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它可迅速抑制HBV的复制,在短时间间内使HBVDNA转阴,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5],但是在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YMDD变异,其突变率高达16%~43%[6,7],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是继续用药还是终止用药,一直是临床工作争论的焦点,现在还无定论.体外实验证明,YMDD突变发生后LAM的用量提高105~106倍[8],应该停药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资料也有专家认为;体外实验并不能说明体内LAM的效果,因此即使出现耐药,还应继续用药.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采用了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正规的治疗,通过治疗临床观察表明: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显著的减少YMDD变异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野生株并能控制突变株的发生已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乙肝的发病机制是持续的胞内病毒复制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所以联合治疗仍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向,即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后可使血清转换率、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使HBVYMDD变异出现了抑制或是延缓的发生.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应该是理想的治疗.【参考文献】[1]YaoGB,WangBE,CuiZY,etal.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flamivud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ChinMed(Engl),1999;12(35):387-391.[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BranchofinfectiousdiseasesandparasitediseasesofChinesemedicinemeeting.Virusnaturehepatitispreventionandcurescheme[J].ChinJLabMed,2000;8(6):324-329.[3]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检测拉米夫定耐药基因芯片的制作及其初步应用初探[J][1][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5):1-3,68.SongJW,LinJS,KongXJ,etal.DoingofdetectlamivudinedurablegeneCMOSchipanditsfirstexploringofprinaipiumapplication[J].ChinJCheckout,2003;26(15):1-3,68.[4]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6(9):361-363.SongJW,LinJS,KongXJ,etal.lamivudineinwhichgeneCMOSchipdetectresultinclinicresearchofhepatitisBvirusdurabledruggenemutation[J].ChinJHepatol,2003;6(9):361-363.[5]姚国弼,催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103-108.YaoGB,CuiZY,YaoJL,etal.IVperiodclinicTestof2200caseschronichepatitisBinwhichlamivudinemadeinChinatreating[J].ChinJHepatol,2003;11(6):103-108.[6]ZoulimF.Therapyof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hibitionoftheviralpolymeraseandotherantiviralstrategies[J].AntiviralRes,1999;44(26):1-30.[7]计淼淼,杨敏燕,钱又宏,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病毒变异[J].肝脏,2000;6(18):75-77.JiMM,YangMY,QianYH,etal.CliniccurativeeffectandvirusmutationoflamivudinetreatingchronichepatitisB[J].Liver,2000;6(18):75-77.[8]AllenMI,DeslauriersB,AndrewsCW,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utationinhepatitisBvirusresistanttolamivudine[J].Hepatology,1998;27(28):1670-1677
慢乙肝治疗分析论文
1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陈教授循古而不囿于古,参西而本于中,主张借鉴西方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充实与发展中医药学,通常将西方医学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指导临床用药,如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多为湿热之邪较重,治以清热利湿,多选茵陈、虎杖、金钱草、苦参等,常可奏良效。同时,陈师治病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药并用,各取所长。陈师通常将慢乙肝归属“胁痛”“肝着”“肾着”等范畴,多辨为脾虚湿滞,治拟健脾祛湿,同时根据慢乙肝的病因病理施以降酶、退黄抗病毒等治疗。但是以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主的两类抗病毒药物疗效有限,均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且不良反应繁多,这时联用中医中药既可以增加抗病毒疗效,又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导师以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清化方(炙黄芪、炒白术、苍术、陈皮、黄连、黄芩)治疗慢乙肝患者1年,并以拉米夫定为对照,发现可提高慢乙肝患者HBV-DNA转阴率,同时降低了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
2细探病机,明析病理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陈师认为,湿邪是慢乙肝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虚是慢乙肝发病的根本原因。虚人感受外来之湿,无力驱邪外出,湿邪由外及内,困阻中焦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既无力运化外来之湿,又无力运化水谷,使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内外之湿相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壅结脾胃肝胆。若影响脾胃运纳、升降,则表现为脘腹胀闷、食少无味、厌油欲呕、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苔腻,脉滑数或缓濡;若肝胆受邪,失其疏泄,则表现为胁肋疼痛、易于发怒、心烦口苦、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湿性粘滞,缠绵难去,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化热,湿热余邪不清成为慢乙肝的主要病理环节。如果在此阶段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湿热之邪会进一步由气传变入血,形成肝脾血瘀,病延日久,肝脾日虚,累及肾脏,终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此乃慢乙肝的发展过程。只有抓住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其传变、转归的病理本质,才能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3辨治特色
3.1四诊合参,尤重舌象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应该四诊合参,相互配合。陈师在四诊中首重望诊,既察神态、症状、舌象等整体情况,尤重舌象的变化。舌象与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与气血津液的盈亏、运行有着密切关系,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疾病的证型归属和病邪轻重,从而指导辨证施治。陈师临床上观察大部分慢乙肝患者都表现为淡红舌白腻苔,说明体内多湿,乃脾胃湿浊之邪上泛所致,治当健运脾胃,化湿和中。此外,若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者,陈师认为属湿邪轻浅,以脾胃气虚为主,治予补益中焦,多用黄芪、党参、苍白术、茯苓等品;若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者,为脾虚湿盛之征,治予健运脾湿,多倍苍术、茯苓,加薏苡仁;若舌苔白腻欠润舌质较红者,有阴虚津亏之势,治宜化湿与养阴并举,化湿必用苍术、半夏,养阴常选石斛、生地;舌红苔黄者,乃湿滞化热之象,治应轻清化湿,取黄芩、银花;舌苔黄腻者,表明湿热俱盛,治当清热化湿并重,宜茵陈、虎杖。
乙肝疫苗补种项目方案
一、项目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乙肝疫苗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目标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项目范围、内容和实施时间
(一)项目范围
19个乡镇和天河煤矿矿区。
(二)接种对象
乙肝病毒药物研究论文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中草药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占据其中的1/3,有1.2亿HBV携带者。从数据而知,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HBV感染者有效的抗HBV治疗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外在治疗HBV感染研究中,认为HBV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HBV感染最基本的病因治疗,以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为依据。本文就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1]。主要分为α、β和γ三型,其中IFN-α和β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自1992年IFN-α2b被批准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迄今为止仍是被FDA批准的首先药物。目前全球获准上市的IFN有12个,以IFN-α居多,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IFN的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并以前者为主[2]。近年发现,IFN在还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IFN-α在抗HBV治疗中的问题是效果有限,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清除病毒,而且停药后有复发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如聚乙二醇IFN-α[3]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IFN仅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乙肝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探究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严重肝脏疾病。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迄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1]。这是导致乙肝病人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多数乙肝病人缺乏相关的乙肝医学知识,对乙肝的发病和预后不了解,同时又由于该疾病的传染性,导致社会交际活动减少和劳动工作能力的下降,以及长期的医药费用也加重了乙肝病人的心理负担。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发病及复发的诱因之一,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乙肝患者(含乙肝后肝硬化)约280例,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6岁,其中25-55岁的男性病人占85%以上。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有80%以上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护理实践中,我们针对乙肝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使用了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乙肝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恐惧、焦虑:乙肝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普遍存在。由于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需要对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如单独用餐,限制活动范围及探视人员和时间。但是有些病人不理解被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此时会给病人造成与世隔绝的心理,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病人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感到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进而加重了他们的恐惧心理。有些病人还会担心把疾病传染给家人和亲朋好友,担心此病不能治愈,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对疾病的治疗、预后与转归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客观上该病的治疗效果欠佳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也使他们感到焦虑。因此,病人常常出现心事重重、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等症状。
2.抑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3]。患者担心自己在学习、工作和婚姻等方面受到歧视和冷落,从而产生情绪沉闷和抑郁,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病人一旦被确诊为乙肝,不仅自身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是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因此心理负担比较重,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与周围人划一条鸿沟,开始产生一种自卑孤独的心理。
3.人际关系敏感:乙肝病人很多出现肝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腹水等,往往给病人带来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使病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感,人际关系非常敏感。我们在护理中有些病人表现出不能真实地说自己的病种,原因是怀疑别人会厌恶自己。
4.强迫症:有的乙肝病人即便是肝功能正常了,还是觉得肝区不适,也有的病人反复的洗手,拒绝进入公共场所,表现出明显的躯体化症和强迫症。
剖析乙肝两对半检查病毒DNA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和HBVDNA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确定乙肝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健康体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21例,阳性率67.44%;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率92.17%,小三阳HBVDNA阳性率为6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92.17%,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7.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不能只以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传染性和复制的指标,而应选择检测HBVDNA作为补充。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阳性率
据估计,全世界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3.6亿,其中我国约有1.3亿。乙型肝炎的流行不仅影响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即两对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只能反映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状态,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也不能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1]。而HBVDNA含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和具有传染性的直接和可靠的依据,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传染性的最精确的指标,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2]。为了进一步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2005至2008年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做健康检查的341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下载论文。
1基本情况
1.1标本来源
2005至2008年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341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512份。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医学检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对象228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87例为乙肝患者,病程6个月~3年,平均(1.68±0.25)年,年龄32~65岁,平均(48.84±2.38)岁,男187例,女100例。对比所有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即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肝功能异常等;患者无精神认知障碍;患者均已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知情且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1.2研究方法。所有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均行两对半检验。仪器为新波自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仪,型号EasyCutaMiNi,生产厂家为珀金埃尔默。清晨,患者要保持空腹状态,使用肝素管采集静脉血4mL,利用转速3000r/min离心机对血液样本进行分离处理,时间设置在10min,等待检测。检测血清样本中HbcAb、HbeAb、HbeAg、HbsAb以及HbsAg等乙肝五项指标,同时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进行诊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1.3观察指标。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血常规检查中HBeAg,HBcAb和HBsAg等三项指标的情况,若三项指标均为阳性,其余指标为阴性,患者诊断为大三阳;检查患者HBeAg和HBsAg等两项指标为阴性,其余指标为阳性。1.4统计学方法。将本文的临床检验结果数据进行整理,纳入统计学软件23.0中进行数据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结果
287例行两对半检验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大三阳46例16.02%,小三阳11例3.83%,其他类型230例80.1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数量逐年增长,因其有反复发作,病程长、传染性强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患病后,体内的肝脏器官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体内肝脏受损后,主要表现为浑身乏力,身体伴有部分或者全部水肿现象,同时随着患者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的面色发黄发黑且出现炎症等症状,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肝脏器官在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其发生异常,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出现皮肤发黄现象,其主要因为患者体内的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值,严重者会出现黄疸[4]。患者因体质不一致的原因,患者的病情表现不一致,且疼痛感也不尽相同。由于乙肝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的性质,导致患者出现了诸多的不良情绪,且正常人害怕与患者正常沟通交流,无法正常的生活。长而久之,患者易出现自我厌弃情绪,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倾向。患者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者,在治疗期间应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5]。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方式进行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检验机制: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检测HbcAb、HbeAb、HbeAg、HbsAb以及HbsAg指标阳/阴性,根据检验结果的阳/阴性率判断患者的病症,从而有效区分大三阳和小三阳。根据指标表现的不同可以将患者感染情况清晰的表现出来,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即HbsAg为阳性,患者处于早期急性感染阶段;HbsAb为阳性,患者接种过乙肝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性;HbeAg为阳性,患者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且传染性较强;HbeAb为阳性,患者具有乙肝病毒传染性;HbcAb为阳性;患者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6]。因此医生根据患者诊断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医生可以根据两对半检验结果对患者肝功能状态进行判断,且制定科学合理治疗方式,落实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本文的数据结果显示:287例行两对半检验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大三阳46例16.02%,小三阳11例3.83%,其他类型230例80.1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发现,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方式能够清晰明确地判断患者病症,在临床中,采用两对半检验方式检验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治疗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