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两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3:3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一府两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长在一府两院联席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平台、桥梁和纽带,让大家相互交流沟通,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促进协作,齐心协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刚才,县长的讲话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热情洋溢,充满诚意、充满真情。同时,副主任、副县长、院长和检察长分别通报了相关工作情况,四位分管副县长结合自身工作做了汇报,副主任、副主任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下面,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就做好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始终清楚方向,把兴休富民的大业实现好

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等部门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但从根本上讲,努力的目标一致,奋斗的方向一致、服务的宗旨一致。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加快发展,把兴休富民这篇文章做好。可喜的是,多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之间,围绕这一根本,处理好监督和被监督、支持和协调等关系,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希望这些良好的风气、传统和氛围,能继续得以保持、继承和光大。

第一,面对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一个地方发展,找准目标方向不容易。去年以来,我们着眼实际、积极探索,并通过县委全委会、县人代会等不断完善,确定了我县“十二五”时期“一都一城四化”的发展战略和“六个翻番、六个突破、六个提高”的发展目标。应该讲,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符合发展实际的。

但同时,近期宏观政策出现了一些调整:一是根据已经出台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即将出台的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可能是限制发展工业的;二是省政府对市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已不再有GDP;三是国家对新安江流域的保护越来越重视,8月26号国家发改委就此来我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综合这些信息,大家可能都会产生两大疑问,那就是是否要坚持发展工业?如果是,要走什么样的路径?我想,必须要发展工业;的工业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而应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一过程西方国家走了200至300年,我国满打满算才搞了60来年,就更短,所以必须继续推进;二是我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正逐步夯实,特别是中显微电子在促进就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集聚财气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假以时日,可能会成为的“京东方”。这一点,省市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更要有信心。三是壮大我县的经济实力,离不开工业。到去年止,我县年财政收入才刚过4个亿,其中有1亿还要上缴中央和省财政,我们实际只有3个亿的可用财力,而每年支出要10个多亿。也就是说有近7个亿支出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及一次性补助。这些上级支持和补助,虽然能够保持,但要发展好,单靠这些也不行,还是要靠自身努力,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题下,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事实上,我们的这些定位、战略和思路,也得到了国家部委以及省市领导的认同,并写进市“十二五”规划和市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可见,是上级肯定、干群支持,并有着全社会广泛共识的。所以,不论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已定的决策部署不变,并将之贯彻好、落实好。这就需要县委,人大、“一府两院”和各级各部门同力干起来,需要几任、几届班子接力干下去。只要长期坚持,积小成大,的发展必有所成,必有大成。

查看全文

人大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联席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工作,通报今年工作安排,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为推动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新,打造平安,作出新的贡献。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及精神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于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历时10天,共有29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科学确定了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了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会议。

这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求真务实。一是总结去年的工作实事求是,振奋人心,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准确,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全面明确,提出的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是会议审议求实务实。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首次以书面形式印发,给代表留下更多的审议时间;关于政府、人大两院报告的决议内容大大简化;代表审议发言注重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说实话、求实效。三是代表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更多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查看全文

略议“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不宜担任本级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当前,各地各级人大代表结构性比例中,普遍存在党政干部所占比例过大的现象,影响了代表来源的普遍性、广泛性和代表性。特别是安排大量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人大选举及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工作人员)担任本级人大代表,直接影响了人大职能的有效发挥。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应该明确规定“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不得担任本级人大代表职务。在法律未作出具体规定前,应尽量减少“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担任本级人大代表职务。

一、“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不宜担任本级人大代表职务的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

1、与代表职务性质相矛盾。各级人大代表是一项职务,不是一种政治待遇,也不是一项荣誉。《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行政权;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可见,“一府两院”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从法理上说,“一府两院”包括其组成人员是人大的监督对象,没有理由同时又让他们兼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这就是不能既是人大监督的对象,又是人大监督权的行使者。这就好比运动比赛一样,你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2、现实角色相矛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乡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显然,安排政府组成人员、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担任人大代表与法律规定不符。政府首长、两院领导向代表们报告工作,又与代表们一起审议其刚刚报告过的工作报告,既是代表又是官员的双重的角色让人感到十分别扭。自己审自己的报告,自己给自己找不足,找原因,可能吗?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官员代表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报告和议案时,多数出现角色倒置,他们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代表发表审议意见,与代表们一起分析工作不足,商议对策;也不是作为一个被监督的对象列席会议,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批评意见,而是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对代表们作指示,发号施令。

3、履行代表职责不到位。我国实行的是兼职代表制,从实践上看,大多数代表认为本职工作才是他们的“正业”,“代表”是他们的“副业”,因而从事“副业”的积极性不够高。担任人大代表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更是忙于他们的“正业”,而无瑕顾及“代表”这个“副业”。所以他们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极少参加视察、评议和代表小组活动,一年下来就参加这么几天的代表大会,与代表法有关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规定要求相差甚远。履行代表职责不到位、“挂名代表”是这些官员代表的突出特征和真实写照。

4、不利于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监督“一府两院”的重要职责。过多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担任本级人大代表,造成代表在审议、视察、检查、质询“一府两院”工作时,鉴于这些官员的双重身份以及情面上的障碍,使得许多代表欲言又止,不敢揭“烂疤”,人大监督权的行使不能淋漓尽致,一些问题只好折衷处理,监督效果就不得不大打折扣。长此下来,增强人大监督效果就成为一种顽疾甚至是一句空话。

查看全文

在市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联席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工作,通报今年工作安排,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为推动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新××,打造平安××,作出新的贡献。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及精神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于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历时10天,共有29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科学确定了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了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会议。

查看全文

在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为认真落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人大的工作联系,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施政,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建立相关制度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事关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创: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行使权利,保证国家兴旺发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在促进我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监督工作有了新加强,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有了新进展,认识任免监督有了新改进,代表工作有了新发展,机关建设有了新进步。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经过多年广泛宣传和深入工作,县政府及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刻。充分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党对国家实施领导的一大政治特色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设商洛生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的热情十分高涨,各级人大代表肩负广大群众的重托,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人大与政府大力支持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形成。多年来,县委始终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不断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及时研究人大党组提出的各项工作,多次召开县、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使人大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县人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的各项决策,积极发挥作用,把党的决策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县政府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大力支持人大工作,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形成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围绕全县大局协调一致,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主要有县乡(镇)两级党委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制度,人大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县人大主要领导列席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制度。县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行使自身职权的办法、规定,修订了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和主任会议事规则,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人大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查看全文

浅谈人大监督与支持的辩证统一

在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中,有时容易把监督与支持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只讲监督不讲支持,割裂了监督与支持的内在联系;要么把监督和支持等同起来,认为监督就是支持。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对人大监督与支持之间的关系要从其实质内容来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在我国,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也是代表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监督行为,这种监督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间的相互制衡。同志曾经指出:“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这是因为人大和“一府两院”虽然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但又都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同唱一台戏、共谋一盘棋,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支持,通过监督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我们既不能把人大监督视为“挑毛病”,又不能把支持理解为不去监督或放松监督。要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支持的关系,把支持寓于监督之中,通过依法加强监督,推动和促进“一府两院”更加有效地做好工作。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就是矛盾。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监督与支持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个对立统一体。从现象看来,监督与支持是不相容的,不能同时存在的,实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同一的。监督是要发现事物发展中的障碍并加以否定。支持则是对事物发展正常的肯定,支持的形式可分为肯定支持与否定支持,肯定支持是支持的本意,否定支持则是监督。实质上,否定支持(监督)是个“摒弃”的过程,是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好比植树,“培土”、“浇水”是支持,“修枝”、“剪枝”是监督,其目的都是让树成材。由此可见,监督与支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监督的支持是“空喊口号”,没有支持的监督是“无的放矢”,这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而独立存在的。

人大的监督工作也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既有支持又有监督,是在支持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并逐步达到统一的过程。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笼统地将其等同起来。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如何使人大监督和支持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这给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人大在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的工作中要努力使对立得到统一。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都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为了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这就是对立统一。人大监督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监督过程中实现由监督向支持的转化,达到监督和支持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着重调查研究影响事物(一府两院)发展的各类因素及其发展轨迹。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增强超前意识,从而能使监督符合规律,并逐步趋于支持。

第二,人大监督工作要自觉地把握好量与度,处理好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怎样使监督与支持既不流于形式,又不越厨代办,这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难点所在。监督对支持的作用力虽然是很大的,但浮浅的、不深入的监督,使支持变得软弱无力,效果不佳;过多的、过细的监督,又会使支持变为代办,束缚“一府两院”手脚。因此,我们在人大监督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监督的强度、力度和广度,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重大原则问题,该管就管,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日常工作问题,不必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到以法理服人,使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诚心诚意地改进工作。

查看全文

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探索

多年来,如何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一直是各地人大不断探讨的课题。经过20多年工作实践的不断总结,各地在提高会议质量中采取的几项举措,运行实效较好,现综述如下,以期作进一步的探讨完善。

一、对“一府两院”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材料,实行会前初审。长期以来,在会期短、议题多的情况下,“一府两院”工作汇报曾程度不同地出现数据不实、与事实不符,空话套话敷衍多、实情内情陈述少,甚至政府委托部门领导做的工作汇报,政府分管领导听了也难以认同等现象,使会议审议实效大打折扣。对此一些地方规定:(1)“一府两院”汇报材料的形成必须有严格的内部程序,未按程序形成的材料不得向人大常委会提交;(2)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工作汇报,须在会前一周由常委会相关工委或主任会议初审,未经初审的材料不予上会,该议题不予通过。经过这两道“关”后,拿到常委会组成人员手上的就是一份“有分量”的汇报,增强审议实效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向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工作汇报,要求汇报主体规范。“一府两院”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是依法进行的,其汇报主体也必须体现这种法定性。对此的规范要求是:“一府两院”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工作汇报的,必须是人大选举或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政府的综合性工作(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工作)须由其主管首长汇报,专项工作可委托其部门主要领导汇报;“两院”主要领导因故请假时,经许可可委托其副职汇报。从实践看,明确这种规范可增强责任意识,便于相关责任的追究,利于维护常委会会议的严肃性。

三、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形成,由主任会议把关审定。常委会会议后,由办事机构根据大多数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整理出的“审议意见”,从理论上说,应经全体组成人员通过后转达“一府两院”,但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做到。对此,在实践中形成的做法是:常委会会议授权主任会议审定把关。其理由:一是主任会议易于召集,时效性强;二是主任会议有研究处理常委会日常重要工作的职能;三是主任会议成员一般了解全局工作多、代表局部利益少,能使把关后的审议意见基本达到“准、实、精”的要求。实践证明,经主任会议审定后转达的“审议意见”,办理单位往往是心悦诚服的。

四、对“审议意见”的交办,实行专文送达。从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地位和“审议意见”的法律性质看,作为体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意志的“审议意见”,应同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有关专门文书一样,设置一种专用文种送达。我们主张以“审议意见转达书”为好,因为从运用实践看,它能够体现其特定性质,并引起承办方足够的重视。

五、对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实行跟踪督查。审议意见的办理和落实,对于提高会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健全督办机制、加强督办力量、加大督办力度、落实督办责任,应是常委会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主任会议在把关审定“审议意见”时,应同时将其督查任务对口分解到各相关工作委员会,要求各工作委员会实施全程跟踪,并对督办中难以协调的有关重要事项及时报告主任会议,对整个督办情况在听取“一府两院”办理结果的汇报前,再向主任会议作综合汇报。这种机制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将起到有效的保障。

查看全文

完善联系机制 深化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

如何加强代表与选民、与“一府两院”的联系一直是代表联络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畅通代表与方方面面联系的渠道,才能更好地使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一、建立代表与选民联系网,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人大代表来源于群众,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是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关键环节。我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暂行办法》,对代表联系选民的主要内容、形式和选民联系人的产生、职责、任期以及代表在联系选民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处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现在全区122个选区共有选民联系人942人,每位联系人手中都有代表“四公开”(公开代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办公地点)联系卡,代表手中有《代表联系手册》,手册中记录着选民联系人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

选民联系网是连接代表与选民的有效载体。各选区通过设联系选民信箱、联系站、代表公开办公日和定期走访选民等形式,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选民联系网建立后,他们通过深入选区与选民联系人联系,随时了解到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并亲自帮助协调解决选民的实际困难。选民联系网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接受监督的意识。通过代表与选民加强联系、汇报履行职责情况,便于选民对代表监督,有助于将代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牢固地树立代表意识、服务意识和自觉接受选民监督的意识。

二、建立市、区代表联系网,密切了市、区代表的联系

针对市、区代表沟通联系的渠道不够畅通,特别是市推荐的代表虽然是由选举单位代表选举产生的,但闭会后,与选举单位几乎没有联系,对选举单位情况缺乏了解,选民和选举单位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市代表与区代表的联系网络,每一位市代表都有一个联系的街代表组,街代表组适时地邀请市代表参加组织的活动,从而加强了市、区代表的联系,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区两级代表反映,及时解决。今年区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24件不属于本区范围内的建议,分别请市人大代表带到市人代会予以反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建立市、区代表联系网,也便于市代表接受选举单位的监督,有利于增强代表意识,更好地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作用。

查看全文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经验交流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保障法律实施和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任免权的主要手段。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对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提高监督水平,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要敢于监督。敢于监督,就是依法大胆行使监督职权。要把监督的精力集中在诸如政府工作中的农民增收、城市改造、污染防治、医疗卫生以及“两院”工作中的司法不公等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上,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在监督程序上,要做到不偏不漏,既严又全,不搞所谓的“弹性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症结,举一反三,监督有关机关部门强化工作措施,彻底加以解决。对出现久拖不决或一再反复的问题,要大胆动用特定问题调查、跟踪执法检查、质询、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笔者认为,解决针对一些地方在监督工作中存在“怕”监督的现象这个难题,是我们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首先要依照法律。监督法明文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从法律角度给予了人大监督职权的权威性。其次要提高认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认识到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为了更好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再次要务求实效。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开展各项监督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人大监督工作不是“找茬子”、“挑毛病”,而是通过监督来与“一府两院”共同总结工作成绩、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过程成为推动工作的过程。

二、要善于监督。善于监督,就是开拓思路,力求增强监督实效。如何运用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方式来开展监督工作,是我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监督法》的规定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人大监督工作方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结合起来。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运用监督手段,不断增强监督实效,需要认真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选择监督议题。我县近几年选择监督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是:监督议题选择实行民主公开化,向社会广泛征求议题建议。每年我县人大常委会都会通过人大代表之声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人代会上专门征求代表意见等形式,征求翌年人大监督工作的议题。经过梳理分析,从中选择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议题来开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二要认真开展调研检查。无论是选择议题开展监督工作,还是财政、计划、审计等常规工作监督,做好调研和检查工作是重要前提。工作调研和执法检查的方式方法选择尤为重要,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在“听、看、查”上下功夫,实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实践与借鉴相结合,确保检查或调研掌握的事实清楚,为常委会审议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三要认真审议报告。在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根据调研或检查所掌握的情况对报告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谈成绩实事求是,说问题不遮不掩,提建议切实可行,达到支持、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目的。

三、要勤于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不能局限于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和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闭会期间同样也要发挥监督作用,要抓住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监督。一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人大常委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法科学合理地制定监督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有关监督工作的制度办法,确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使监督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工作流程表》、《县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的工作流程表》等四项工作流程表,做到按制度办事,不漏程序,更不违背程序,保证了监督工作的规范、有序。二要经常性开展监督工作。除了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信访案件办理、代表建议的督办和代表专题视察都是开展经常性监督的好方式。要通过严格审查“一府两院”出台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加强工作的事前监督,推动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通过信访案件的交办和督办,推动解决实际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代表建议的督办和组织开展代表专题视察,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全方面、多领域的监督,提高代表参政议政水平,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要及时总结经验。在监督实践中,常委会不断总结经验尤为重要。通过及时对监督工作进行总结,把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逐步完善配套,从而使履行监督职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机制可操作,有制度可保障,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

查看全文

在监督法学习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监督法学习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组织自治州“一府两院”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监督法,全面、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为监督法的实施做好准备。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监督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但如何行使监督权,在法律上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近几年来,各地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实施监督的途径和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监督法的起草工作,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全国人大代表的直接推动下,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反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数十易其稿,终于颁布实施,这是我国民主立法的典范、集体智慧的结晶。

总书记指出:“制定监督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健全人大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监督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系统规定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监督的重点和方式,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际的重要法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监督法不仅是一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律,更重要的是一部涉及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的重要法律。监督法正确处理了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与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的关系,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方面,作出了许多制度性的创新。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同志,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颁布实施监督法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紧密配合、做好工作,切实保证监督法在我州的全面贯彻实施。

二、加强对监督法的学习、宣传,抓紧做好监督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