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2:3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依法行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推进依法行政计划
2013年我委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创建依法行政示范点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此,制定县工信委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建设
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法治基本建成为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各执法单位的领导作为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形成推进依法行政的强力机制。
(二)坚持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委有关科室于2013年11月底前向我委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依法行政情况,以便及时汇总,向市工信委、县人民政府报告我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
依法行政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推移和各项制度、社会事务游戏规划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法制国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与《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重要实现形式。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及政府部门依照或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力,科学决策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行为。
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误区,误区的原因,是各方面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法制建设的健全,人民的法律的意识得以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不理解依法行政概念和特性的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就定格在对一些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或负责人的具体行为理解上。而造成对依法行政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习惯性、思想性、政绩观、素质性等方面的原因。对此,我们必须在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法制基础和道德基础等方面加以保障。
[关键词]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认识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推移和各项制度、社会事务的游戏规则逐渐与国际的接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法制国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该《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执政”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和不同行业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都与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相配套,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法行政调研报告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实质意义上的法治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价值,而且强调立法对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法的内容的合理性等法的实质理性。法治已经演进为一个综合概念,它融汇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诸多价值观念,包含着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司法独立、依法行政等丰富的制度意蕴,其核心则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几个世纪以来,法治理论与实践对政府权力予以高度关注,这与行政权力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与人们生活联系的直接性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的事实,不断提醒人们,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邓小平同志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它们是:第一,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第二,治民不治官的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总习惯地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第三,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
因此,实行依法行政必须要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建设,切实地进行为依法行政所要求的观念更新。
1.树立法治观念。为此,必须明确:第一,宪法至上。法治的实质是宪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第二,法律具有极大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法大于权。任何人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第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行政意见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10号,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现就贯彻落实《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各部门都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
贯彻落实《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
盐业依法行政思索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确立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五大"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严格实施".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标志着盐业管理与盐业执法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盐业管理部门作为依法成立、履行盐业市场管理的政府授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如何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建设,完善对盐业行政执法权力的规范与制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盐,笔者对此作一粗浅思考。
一、盐业依法行政的实践
盐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就是各级盐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食盐专营和小工业盐计划管理的行政权力。盐业部门既是盐业市场管理部门,同时又是食盐专营企业,除中央层面政企分开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是执法与经营合二为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企合一。盐业行政权力来自于政府授权,就是依据盐业法规的规定,管理盐业市场,这种行政权力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法定权力或行政机关委托管理。对盐业市场实施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对食盐进行专营,对小工业盐进行计划管理,以保障食盐安全,保证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提高人口智力,提升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它的依法行政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盐业行政的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即有法可依。盐业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是现行国家盐业法规和规章,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是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盐业地方法规、规章是主体。我国盐业属于行政法规的有:国务院1990年3月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1994年10月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5月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有:1991年9月原轻工业部颁布的《盐业行政执法办法》,*3年3月国家计委颁布的《食盐价格管理办法》;属于司法解释的有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省、市、自治区还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和完善了地方配套的法规、规章。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所有行政执法机关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是盐业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可见,我国盐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法律功能和效力,为盐业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
2、盐业行政的职权法定
依法行政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推进我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思明区依法治区办于近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依法行政的问卷调查,对我区2004年以来各个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是否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落实政务公开、是否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实现高效便民服务等事项进行调查,将2000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各类行政管理相对人手中,由各类调查对象对我区各行政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截至目前已回收问卷1626份,有统计信息的1404份,其中有464份约占33%的问卷对具体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看法。
鉴于这次问卷投放的对象范围有限、填写人的文化层次、经历参差不齐且此次调查时间较仓促,所以从总体统计信息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一定完全准确、面面俱到,也可能因某些具体原因带有特定人、利益群体的主观因素,不是绝对客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区各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集中的主要有:1、部份群众对某些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并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主要是涉及对相对人利益影响较大的如行政收费问题,从问卷统计情况看4.6%的调查人认为税务部门不依法行政主要集中反映在征税过高上,9.6%的被调查人反映工商局不依法行政问题中有相当一部份也是反映工商乱收费问题,还有4.3%的被调查人反映卫生局不依法行政问题中有一些反映的是征收卫生费不合理的问题,国家税收、工商管理费及卫生费都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说明行政部门对群众政务信息公开还不够,没有和群众进行很好的沟通;2、部份窗口单位或与群众直接接触较多的行政部门在热情服务、文明执法方面仍做得不够。9.6%被调查人反映的工商局不依法行政问题主要集中在工商局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过于冷漠甚至刁难前来办事人员,9%的被调查人反映行政执法局的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态度、手段不够文明甚至粗暴;3、部份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管单位监管不力,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4.6%的被调查人反映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幼儿园乱收费问题监管不力,4.3%反映卫生局不依法行政问题上也较多集中于对医院乱收费、乱开药监管不力上,2.3%反映民政部门对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监管不力,没有依法发放,1.3%反映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险金发放监管不到位,没有依法发放;4、个别部门存在滥用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现象。有6.8%的被调查人反映公安机关主要是派出所和2.1%反映交警人员滥用职权,采取行政处罚、执行等强制措施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没有充分履行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利职责;5、对群众、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治力度不够。0.85%的被调查人反映环保部门对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整治不力,0.7%认为建设局对违章搭盖问题整治不到位,还有一些群众反映小区物业管理混乱问题、电信、有线电视乱收费及两桥收费问题。针对我区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加强:
一、增加政务信息透明度、加强民意沟通。
根据这次调查问卷情况表明,有相当一部份群众对一些行政机关的行为并不能充分理解和支持,甚至抵触。同时,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空白的占了11.1%之多,除了在发放过程中动员工作做得不够的原因外,也反映了有些群众对政府机关仍存有不信任感或认为反映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心态。通常来讲,“不了解导致不信任”,老百姓不知道官员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没有做事或者没做好事。部份群众一方面不仅对于基层政府官员的行政风格和行政态度缺乏良好印象,另一方面对其行政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认为执法行为中的存在暗箱操作,这导致了不少基层群众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作出负面评价。
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是执政为民,而衡量是否依法行政的最实在标准莫过于“群众是否高兴和满意这个指标”,“有了解才能有高支持率”,所以我区的各级行政机关要取得群众的支持理解,更好的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向群众公开各行政行为的法律政策依据、具体的办事程序,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推行政府的电子政务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对行政执法的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每一环节,及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之间的责任和衔接、协调,都具体清晰的加以规范,并将全部执法流程公示于社会,从而提高执法透明度,使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始终处于上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政府和百姓实时沟通,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官员们正在做些什么,这些沟通是对提高行政机关依法开展各项行为的支持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比如听证会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民主决策机制,最近我市举行的几个关于轮渡渡船票改、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几个影响较大的听证会,正是基于加强政府与群众进行充分事前沟通、尊重民意、提高政府行为透明度而采取的开明决策,因为事先征求了广大市民的意见,尽管可能在短期内对市民收益有一定影响,但群众负面意见的并不多,而“两桥收费”“幼儿园”学费调价未事先进行听证,相反的在这方面群众的反对意见就较多。显而易见在实施涉及这几个事项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前者负面评价肯定会少于后者。
地区依法行政难题探讨
引言法治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法治不仅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保障人的自由和人格尊严,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增强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感,提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政府法治化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实践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是法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治发展的根本保证;法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如果法治发展滞后,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法治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要把统筹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民族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处于发展的艰难爬坡阶段,各项综合配套改革都需要法治保障。只有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诚信的公共服务。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征又决定了进行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
民族地区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上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般特征。从国家结构上看,是我国社会主义单一制国家的民族自治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宪法建构的框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文化心理上看,各民族都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伦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省一级包括内蒙、宁夏、新疆、广西、西藏五个,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之外,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还设有1093个民族乡(苏木)。[1]在这些地方除实行自治的民族外,还杂居着汉族等民族,大多地方汉族的人口数超过了少数民族的数量,如贵州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汉族人口占到75.62%,少数民族人口只占24.38%。[2]民族地区的民族与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区域经济社会的特殊性,他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显著特征。
(一)农业仍然是基础,技术进步极为缓慢甚至停滞。农民年复一年地耕种同样类型的耕地,播种同样类型的作物,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和技术,而且这些技术主要是根据传统由农民以口授和示范的方式传承,他们很少也不愿意接受新知识。例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大多数农户种植的是玉米、荞麦和马铃薯,土地贫瘠,产量低,当地有“苞谷荞麦过日子,要吃白米坐月子”的民谣。而且农民从心理上排斥技术的传播,政府推广的新农业技术很难普及到农户。这注定了这些区域的整体贫困。不过这种传统农业虽然是一种贫穷经济,但也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3]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农民生产经营的目的和结果主要是维持生存,只能满足农户家庭成员自身再生产的需求,不可能有更多的产品剩余,给市场的产品供给少,参与市场的机会少,缺乏与市场的互动。农民的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大,遇到好年景获得丰收,自然可以消费更多的农产品,但遇到歉收则不得不减少消费,甚至挨饿,遇到灾年,就只有靠政府救济过活。农民的消费结构以食品为主,而且常年没多大变化,恩格尔定律在这里失去意义。这种低下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决定了不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市场,因此也不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专业化经营和劳动分工,只能在有限的市场条件下存在有限的专业化和分工。[4]
(二)自身缺乏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条件,存在严重的发展障碍。民族地区大多处在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上的西部,经济发展要素残缺,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初级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矿业,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与国内各经济中心在地理上相距遥远,周边相邻国家和地区经济也十分落后,接受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先进发展经验、先进发展理念的过程缓慢,具有边缘性和封闭性,外向性差。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少,收入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学教育文化落后,卫生医疗条件差,劳动者素质低;政府财政收入少,发挥市场干预职能弱化,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生态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这些势必会造成社会矛盾的加剧,并引发当地生产要素的大量外流,破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会使民族地区的各种矛盾积聚,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土安全。
(三)制度变迁缓慢,生产要素潜能受到抑制。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民族地区还处于落后的社会形态,有的甚至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还不能满足制度创新的有效需求,有的民族区域甚至处于制度的低效均衡状态。另一方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过程中,民族区域在时间上一直落后于其它地区。目前,部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只是让民族地区享受了过去没有的优惠政策,力度并不大。因此,民族区域的制度变迁只是尾随在其它地区之后,步伐缓慢、步履艰难,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的初级阶段属于国家供给强制性、渐进式变迁,权力中心凭借行政命令、法律规范与利益刺激,在一个金字塔型的行政系统内自上而下地规划,新的、有效的经济制度安排仍未形成,民族区域经济正式制度的变迁极为缓慢。
依法行政考评情况报告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年度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及量化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荆政办发〔〕75号)精神,年12月21日至年1月8日,市政府邀请市人大常委会派员参加,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员,组成5个考评小组,对全市8个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行政机关年度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了考评。现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一是依法行政理念得到深化。各地各部门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统领工作全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巩固“全省十佳行政执法单位”创建成果,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由被动依法行政向主动依法行政转变。二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行政首长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法制机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三是法律宣传学习培训常态化。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不断强化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提升了全社会守法学法的意识。公安县政府举办农村法制文化大集。洪湖市举办了行政机关法律知识竞赛。四是法制机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些地方和部门发挥法制机构参谋、助手、顾问作用,对决策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由法制机构把关,增加法制机构专业人员,保障必要的办公经费,添加办公设备。市建委全面实施法律意见书制度,凡管理中涉及法律范畴问题,决策前均由法制机构审核。市公安局成立法制支队,配备工作人员13名。
(二)依法行政水平日渐提高。各地各部门以创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市国税局的创建活动,树立品牌意识,层层落实执法责任,探索纳税服务新路,行政审批受理前移,一站式办结,合并调查检查,实现一表多用,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狠抓执法细节,提高服务质量。市质监局要求行政执法宣传教育、公示告知、提示预警、督促整改“四在先”;围绕发展大局全力服务,关切群众利益快捷服务,发挥质监优势积极服务,针对整改问题跟踪服务;首次违规不罚,开始不懂不罚,证照待办不罚,一般瑕疵不罚。监利县汪桥镇政府把民政、计划生育、国土资源、劳动保障、房产等部门合署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市烟草局重抓案件质量不放松。
(三)创新依法行政工作有新气象。一是制度创新有新气象。全市公布行政处罚事项和自由裁量权标准项目。市地税局形成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管理创新有新气象。一些单位继续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强化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市工商局、市发改委等部门,针对依法行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有效促进执法职责履行。三是监督创新有新气象。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效果明显。市房产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一案一考评活动,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主要问题
依法行政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飞速发展,对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也即依法行政。但在我国实践中对此理解有偏差,认为“依法治国”,就是用来统治公民,而“依法行政”就是用来管束公民,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对依法治国的落实,其根本含义是要用法来管理社会,而不是用法统治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处在同一管理规范之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行政的真谛所在。行政机关不但在制定规范、实施立法活动等抽象行政行为时应做到依法行政,即符合法律优先的要求,而且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守。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
依法行政并非我国首先提出的原则,而最早源自大陆法系国家。它是指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即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诸如税务局收税、公安局维持秩序、出版局管理出版文化市场、财政局管理资金等所有公共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依法行政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在我国实践中对此理解有偏差,认为“依法治国”就是用法来统治公民,而“依法行政”就是用法来管束公民,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
依法行政首先要有法,没有法就没有行政依据的基础。在我国既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甚至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亦即规章以上的法律文件都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其次,依法行政之中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从事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因此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在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符合法律规定,完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标准。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对依法治国的落实,其根本含义是要用法来管理社会,而不是用法统治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处在同一管理规范之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行政的真谛所在。
依法行政考评情况报告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度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及量化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政办发〔2012〕83号)精神,市政府组织考评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2012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了考评。现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组织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大多数地方和部门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强化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定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方案。公安县、洪湖市、区将依法行政考评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核。
(二)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决策行为进一步规范。一些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特别是对涉及民生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均采取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听取专家及群众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均送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保证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市文化局制定《市文化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市安监局成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危化、机械、矿山、职业卫生4个专家咨询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规范性文件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件质量明显提高。各地各部门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石首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市规划局每年年初专题研究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市地税局采取“四堂会审”的方法,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废止,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些行政机关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方便群众办事。市国税局编制工作流程图699个,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监管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也制定了相应流程图;市工商局建立“行政提示”、“行政告诫”等7项工作制度,切实做到依法履职;市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统一实行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